【奥斯维辛】教案

合集下载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讲课稿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讲课稿

短新闻两篇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新闻报导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2、使学生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3、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搜集奥斯微辛的相关资料;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受情倾向。

2、使学生课前通过图书馆或电脑等搜集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图片等资料,并准备小组交流发言。

3、揣摩关键语句,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交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了解德国纳粹分子的残酷统治,培养爱国情感。

2、使学生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使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教学重点】

1、通过对参观者神态表情变化的把握,了解德国纳粹分子的残酷罪行。

2、罗森塔尔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来传达他们的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鲜明感情;品味新闻中富有意蕴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仔细揣摩、品味文中具有深刻含义的语句。

【教学方法】

1、运用网络进行小说阅读教学(图片学生更直观、更充分的美感享受)。

2、利用在线讨论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闻,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大家知道奥斯威辛是什么地方吗?(学生概述。)

有一部曾获得多项奥斯卡奖的电影叫《辛得勒的名单》,真实地再现了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我们共同看其中一段(多媒体)。教师解说:成批的战俘和无辜的百姓每天从世界各地运送到这里。失去劳动力和没有劳动力的人一下军用火车后,立即被送到集中营里的毒气室成批地杀害。德国兵从屋顶倒下紫蓝色的毒药,倒完后立即把气孔封上。不一会儿,里面的人身上发青,血迹斑斑,直到痛苦地死去。二、三十分钟后,抽气机把毒气抽掉,大门打开了。尸体被运往焚尸炉烧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9年级第四单元第二课的课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本文是意大利记者普里莫·莱维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所写的一篇报道,通过他的笔触,我们将了解到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对犹太人进行的残酷屠杀。文章以独特的视角,客观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恐怖景象,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了解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对犹太人的屠杀罪行,增强历史观念,培养爱国情怀。

2.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独特的报道手法,掌握新闻特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 教育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通过学习本文,掌握新闻特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难点: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以及这句话的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短片,让学生

了解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对犹太人进行的残酷屠杀。

问题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奥斯维辛吗?为什么说它

没有什么新闻?

2. 自主学习:

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标记生字词,查找相关资料。

3. 课堂讲解:

讲解课文,分析作者的独特报道手法,引导学生学习新闻特的

写作技巧。

例题讲解:以本文为例,分析新闻特的写作手法,如:引语、

倒金字塔结构等。

4. 随堂练习:

让学生根据课堂讲解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篇关于某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优秀4篇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优秀4篇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优秀4篇

它跳出了传统新闻“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窠臼,大胆地在反映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着力表现作为一名有使命感的记者的在场的主观印象,激情洋溢地抒发了对法西斯暴行的深恶痛绝,对自由、解放、新生的无比珍惜之情。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4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篇一10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会筛选信息,抓重点、抓关键。

三、了解侧面表现和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认识“印象式报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一、通过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了解侧面表现和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认识“印象式报道”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闻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通过看报、听广播、看电视获取信息,了解社会。怎么才能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呢?下面,我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请打开课本第41页,用30秒的时间浏览这则新闻,回答以下问题:1、奥斯维辛在哪里?布热金卡在哪里?2、人们访问了哪些地方?

二、背景知识

1、奥斯维辛是波兰南方的一个城市,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布热金卡在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这是新闻的背景材料,可在3—5段里寻找。(插入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背景资料)在奥斯维辛城附近,建有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最大的集中营,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最大的“杀人工厂”。它建于1940年4月,存在的3年半时间内,曾囚禁过24个国家的民众和战俘,共有约400万人在此被杀害。1945年,德军为消灭罪证,炸毁了它,现在人们参观的是经修复后建成的博物馆。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短新闻两篇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新闻报导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2、使学生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3、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搜集XXX微辛的相关资料;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受情倾向。

2、使学生课前通过图书馆或电脑等搜集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图片等资料,并准备小组交流发言。

3、揣摩关键语句,小组合作研究,探讨交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了解德国纳粹分子的残酷统治,培养爱国情感。

2、使学生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使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教学重点】

1、通过对参观者神态表情变化的把握,了解德国纳粹分子的残酷罪行。

2、XXX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来传达他们的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鲜明感情;品味新闻中富有意蕴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细致揣摩、品味文中具有深刻含义的语句。

教学方法】

1、运用网络进行小说阅读教学(图片学生更直观、更充分的美感享受)。

2、利用在线讨论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今天我们要研究一篇新闻,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甚么新闻》。大家知道奥斯威辛是甚么地方吗?(学生概述。)有一部曾取得多项奥斯卡奖的电影叫《辛得勒的名单》,实在地再现了纳粹犹太人的恐怖罪行,我们共同看其中一段(多媒体)。教师解说:成批的战俘和无辜的百姓每天从天下各地运送到这里。落空劳动力和没有劳动力的人一下军用火车后,立即被送到会合营里的毒气室成批地杀害。德国兵从屋顶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优秀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优秀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一、导入

有一部曾获得多项奥斯卡奖的电影叫《辛得勒的名单》,真实地再现了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我们共同看其中一段。

(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同时教师解说:成批的战俘和无辜的百姓每天从世界各地运送到这里。失去劳动力和没有劳动力的人一下军用火车后,立即被送到集中营里的毒气室成批地杀害。德国兵从屋顶倒下紫蓝色的毒药,倒完后立即把气孔封上。不一会儿,里面的人身上发青,血迹斑斑,直到痛苦地死去。二三十分钟后,抽气机把毒气抽掉,大门打开了。尸体被运往焚尸炉烧焚。)

电影是以直观的形式反映奥斯维辛集中营最恶的,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闻《奥》则是通过记述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访问奥斯威辛的主观感受来解释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最恶的,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美国著名记者罗森塔尔一起走进奥斯威辛纪念馆,通过访问死难者生前倍受折磨的场所,唤起人们对灾难的记忆。

二、进入文本

一)整体把握析标题

1、这篇新闻有没有体现一般新闻的普遍特性?

参考示例:真实性,真实的景象、真实的感受;

客观性,客观的事实存在;

时效性,14年后重游所写,似乎没有什么时效性;

异常性,与奥斯维辛不相匹配的景象(①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②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③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雏菊花正在怒放)。

2、最突出的新闻特性是什么?

参考示例:突出了新闻的异常性。

3、如果说这样的充满生机的安详宁静的景象是异常的,那么在奥斯维辛,怎样的景象是正常的?你怎样理解“没有什么新闻”?既然“没有什么新闻”了,为什么还要报道?这说明“没有什么新闻”具有新闻价值,具有怎样的新闻价值呢?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红烛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主备人

蒋翀凌

教学目标

1、认识二战时期纳粹德国设立集中营大量屠杀无辜人民的暴行,激发学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运用间接描写手法突出表现德国法西斯暴行的写法。

3、了解课文反衬手法的运用及其妙处。

教学重点

运用间接描写突出主题的写法。

教学重点

运用反衬手法深化主题的写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0课《短新闻两篇》第二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文章由美国记者罗森塔尔撰写,发表之后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响,各大报纸争相,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为新闻史上的佳作。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新闻呢?请大家看课文。(板书课题)

二、学生看课文

三、师生共同探讨课文内容

1、课文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么,奥斯维辛到底是一个什么地方呢?请看课文第3段。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下同)

答案要点:奥斯维辛是波兰南方的一个城市,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这里建立了最大的集中营,被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最大的“杀人工厂”,据统计报道有400万人在这里遭到杀害。

2、既然奥斯维辛是这样一个震惊世界的地方,那么为什么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请看书回答。

答案要点:从二战结束,纳粹德国失败,十四年来,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很多次,一些幸存者在回忆录中谈到这里可怕的惨状,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被处决前写的回忆录,也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集体屠杀和用人体做各种实验的情形。

3、既然这里没有什么可写的新闻,那么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新闻呢?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课文所带来的强烈震撼。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学生们对于历史事件的关注和思考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在导入新课环节,他们对于历史被遗忘或误解的情况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我也意识到在讲授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新闻特写的写作特点和文章中表达的历史意识。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文段分析和实例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新闻特写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新闻特写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最后,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的培养。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教训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历史的尊重和警惕,防止悲剧重演。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在学习新闻特写写作特点时,通过具体文段分析,如对集中营遗址的描写,强调细节描写在传达情感上的重要性。
-通过对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举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修辞在增强表现力上的作用。
2.教学难点

高中语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教案优秀8篇

高中语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教案优秀8篇

高中语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教案优秀8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2024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标准教案

2024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标准教案

2024年《奥斯维辛没有什新闻》标准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历史背景,掌握文章主题和作者观点;学会分析作者描绘场景手法和运用事实与观点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关注,培养对和平、人权尊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分析文章主题和作者观点,掌握描绘手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事实中提炼观点,理解作者情感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短片,引发学生对历史事件关注,为新课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文章,勾画出生僻词汇和重要句子,尝试概括文章主题。

3. 课堂讲解:针对文章重点段落,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作者描绘场景手法和观点。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文章主题题目,引导学生从事实中提炼观点,理解作者情感态度。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另一篇关于历史事件文章,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

1. 《奥斯维辛没有什新闻》

2. 主要内容:

奥斯维辛历史背景

作者描绘手法

文章主题与观点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分析一篇文章,从事实中提炼观点,阐述作者情感态度。

2. 答案:待学生完成作业后,统一批改并给出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学生是否掌握文章主题和作者观点,以及描绘手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历史事件文章,提高对事实与观点分析能力。同时,组织一次关于和平与人权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提升情感价值观。

奥斯维辛教案

奥斯维辛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抓住看似平静的叙述语言体会作者的强烈感情和本文的写作意图。

(2)过程与方法:

①课外收集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文字介绍和图片。

②揣摩关键语句,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交流。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了解德国纳粹分子的残酷统治,珍惜和平。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抓住看似平静的叙述语言体会作者的强烈感情和本文的写作意图。

2、了解德国纳粹分子的残酷统治,培养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观察以上两幅图片,谈谈那看完图片后的感受。(预设:幸福、美好、快乐等。)可为什么在美国记者罗森塔尔这却是最可怕的事情,这却是一场噩梦?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美国著名记者罗森塔尔一起走进这让人触目惊心的奥斯维辛纪念馆吧。

二、整体感知

1、问题:在参观过程中,记者的眼光是落在什么上面的?(拍摄角度是什么?)

参观者沿毒气室——焚尸室——女监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参观。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罗森塔尔的眼光敏锐地追寻着参观者的行动与神态,通过他们的一系列行动神态来反映惨绝人寰的历史事实以及他们内心的感受。

2、参观者在集中营里看见了什么?他们的感受和反应是什么?

开始时——“默默地迈着步子”、想象成了现实——“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看见毒气室时——“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

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看见试验室时——庆幸“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会“羞红了脸的”

奥斯维辛教案

奥斯维辛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搜集奥斯维辛的相关资料;

2.学生自己生成问题并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

2.使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体会本文所体现的新闻报道的特点。

【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展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图片,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

2.讨论交流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由学生对课文的疑惑来导入新课

二、交流讨论

(一)、作者在文中反复说,没有什么东西可供报道,如:作者在第六自然段说:“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在最后一个自然段又说:“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但作者仍然作了新闻报道,这是不是很矛盾,为什么?

1、先了解普利策奖

2、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

新鲜、准确、及时、客观等(重点在新鲜和客观上)

3、阅读并讨论:本文的新闻特点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1)真实性毋庸置疑,那么我们来看看它的新鲜性。

a.“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让我们想象一下,我们来到郊外,面对“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这一场景,我们一般会带给我们轻松、快乐、美好……那么,为什么这里会“最令人毛骨悚然”?

刚才,我注意到大家在连读几个“不该”时的激动情绪。是呀,奥斯维辛只该与丑恶相伴,一丝一毫的美丽都不属于它,那才“合乎情理”。“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与奥斯维辛放在一起,反差这么大,怎能不“最令人毛骨悚然”?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优秀4篇)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优秀4篇)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获过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优秀新闻作品,被誉为“美国新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下面,白话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优秀教案大全篇一

一、教材分析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出自高中语文课本新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短新闻两篇》。作为新闻稿件,它迅即报道了发生在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之时的重大意义。作为一个消息,它具备典型的消息特点,适合作为对中学生进行这方面知识传授的蓝本。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设想。

二、学生分析

现代学生生活于和平年代,对战争与灾难没有太多的感触,这也往往造成了他们对于和平与安宁的不屑,这篇课文旨在教育学生珍惜和平,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震撼与触动。

三、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使学生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深入细微的场景描写和细节刻画让人们感受到事实的倾诉,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品味新闻中富有意蕴的句子的含义。

2、搜集奥斯威辛的相关资料,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情倾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纳粹对人的惨绝人寰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纳粹滔天罄竹难书的暴行,让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四、教学重点

了解罗森塔尔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来传达他们的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鲜明感情;

五、教学难点

品味新闻中富有意蕴的句子的含义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奥斯维辛

奥斯维辛

(放音乐)

一、诗歌导入:(幻灯片1)

和着忧伤的旋律,我们一起来聆听波兰诗人勃罗涅夫斯基的悲鸣。

从这首短诗中我们知道了有一个地方叫做奥斯维辛,这是一个满载不幸的小镇。如果要编纂20世纪人类的死亡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永远无法回避的主角,而在那场屠戮中,奥斯维辛则是让人难以忘记的人间地狱。

二、资料交流并谈感受(幻灯片2、3、4)

从这些资料里,大家对奥斯维辛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让我们跟着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一起走进奥斯维辛(幻灯片5)

三、学习目标(幻灯片6)

1、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

2、学习用细节描写揭示主题思想的写作手法;

3、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四、讨论(幻灯片7)

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文,分组交流奥斯维辛给你的感受,(请用一个词形容你的内心感受,并举出个具体的例子)恐怖、安静、噩梦、挣扎、希望、压抑、窒息、悲愤、沉痛

刚才大家找出的例子在写作上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细节描写。我们在《小狗包弟》里也见到过(幻灯片8)五、社会意义

如果我把开头“波兰布热金卡电”去掉,你还觉得是篇新闻稿吗?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新闻稿有什么不同?(幻灯片9)

我们从三方面来进行比较。

作者的个人情感是什么,这篇新闻的意义何在,我们通过标题来进行分析。

这是一篇翻译过来的新闻,他还有一个译名,《布热金卡——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比较两个译名:(幻灯片10)

1、这篇新闻另一个译名文章前三段反复出现了。作者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场噩梦”,为什么?作者“怕”的是什么?(幻灯片11)明确:结合下文可知,作者用的是反语。因为景象固然美好,却与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布热金卡曾经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这里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它最相配的景象。然而作者踏进集中营,却吃惊地发现两种不相称的东西叠合在一起,因此“可怕”。作者怕人们遗忘过去。作者虽无直接控诉,却强烈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愤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一种莫名的压抑弥漫开来,让读者感到一种沉重感。这也回答了为什么没有新闻作者还要写。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第一章:导入

教学目标:

1. 引起学生对《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文章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主题。

教学内容:

1. 向学生介绍文章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2. 提问学生对奥斯维辛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奥斯维辛的历史意义。

教学活动:

1. 让学生阅读文章的,并提问他们对于这个有什么想法。

2. 引导学生讨论奥斯维辛的历史背景,了解奥斯维辛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集中营。

第二章:文章概要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培养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能力。

教学内容:

1. 让学生阅读文章的第一段,了解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对于奥斯维辛的描述和作者的感受。

教学活动:

1. 让学生阅读文章的第一段,并总结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对于奥斯维辛的描述,了解作者的感受和态度。

第三章:文章细节分析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具体细节和例子。

2. 培养学生对文章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教学内容:

1. 让学生阅读文章的第二段,分析其中的例子和论据。

2.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通过例子和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的方式。

教学活动:

1. 让学生阅读文章的第二段,并分析其中的例子和论据。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例子和论据如何支持作者的观点,并展开讨论。

第四章:作者的观点和感受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感受。

2. 培养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

1. 让学生阅读文章的第三段,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感受。

2.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态度。

奥斯维辛教案

奥斯维辛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授课人:张丽平

学习目标:通过图片和讲解让学生认识到法西斯的残暴,反对战争,维护世界

的正义与和平。一、导入:青山不老人易老,岁月无情人有情。六十多年过去

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应

该忘记,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进行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七三一部队在中国进行的惨

无人道的细菌试验。而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一份子,我们更加不能忘记,在德国法

西斯种族灭绝的政策下,

掩埋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下面的400 多万冤魂。

二、课文研析

(一)前言:奥斯维辛,德国法西斯的集中营,60 年前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杀人工

厂”,今天它还在默默滴着血泪。男人、女人、老人、儿童,没人能逃脱魔爪,就算幸存下

来的,也终日守着痛苦梦魇,无法自拔。绞刑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炉,还

有死难者的声声哀鸣和仓库里的遗物,还在诉说着集中营的惨绝人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和美国名记者罗森塔尔一起,以参观者的

身份,悄悄走进奥斯维辛集中营。老师就是大家的解说员,让我们一起去见证那段

可怕的历史。(二)奥斯维辛之旅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5 秒钟之后睁开。

解说:(边放图片边解说)这是一次悲伤之旅。列车已经缓缓驶入奥斯维辛,今天的我们

是参观者。然而, 60 多年前,这却是一辆开往死亡的列车。放眼望去,集中营

的周围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电网,壁垒森森,令人毛骨悚然。可是,即将进入集

中营大门,我们却看到了这样的景象:

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自然段。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先抽学生再问问题)

(1)这两段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极为深刻的词语?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1)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1)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一、导入: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师:猜一下这是什么?(肥皂图1)

这是1940年至1945年期间,在德国盛行使用的肥皂,这块肥皂非常特殊,大家猜一下这块肥皂是用什么制作而成的?(一般的肥皂由动物脂肪、木灰、蜡等和碱类起皂化反应所得的脂肪酸盐)

生:

师:这又是什么(图2灯罩)

一般的灯罩是由牛皮纸、布艺制作,而我们所看到的却是由人皮制作而成。

这些都是德国纳粹分子残忍地用关押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囚犯的身体制作而成的。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罗森塔尔所写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去看一看奥斯维辛集中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二、学习目标

师:我们都知道,生活需要有目标、人生需要有理想,这样我们前进的路上才不至于太迷茫。学习也理应有目标,这样我们才能有方向。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图3)

1、品味文章字句,理解文章的表达意图。

(在此学习基础上,情感价值上要有所升华,所以就有了第二个目标)

2、了解德国纳粹分子的残酷统治,体会战争的残酷,培养爱好和平的品行,珍爱生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师:现在有了目标,我们就带着目标去学习内容。都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我们就通过这双眼睛去看一看曾经的“奥斯维辛”这座小镇。(图4)

请大家注意我标红色字体的地方,1941年进行扩建,说明运往这里的犯人越来越多,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相当于我们学校1036个,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这个焚尸炉应该没有时间休息吧。死亡人数400万,对犹太人实行的是种族灭绝政策。

看一下大门上的这个字—“自由”,多么讽刺,有自由可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简明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新闻作品中记者的感情倾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学会牢记历史的惨痛教训,珍爱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教学重点】品味新闻中富有意蕴的句子的含义。

【设计理念】提升学生思维的层次,使其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罪恶认识到德国纳粹、日本法西斯的罪恶,激起理性思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世间有许多值得一游的地方,它们或壮丽巍峨,或婀娜秀美,或充满风土人情,或洋溢人文气息……可是,有这么一个地方,被人们称为“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那么,它在什么地方?它为什么被称为“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呢?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由于有上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德国法西斯在集中营内设立了用活人进行“医学试验”的专门“病房”和实验室,还建有4个大规模杀人的毒气“浴室”及储尸窖和焚尸炉。1944年,这里每天要焚烧约6000具尸体。残暴的法西斯分子甚至在焚尸前敲掉受害者的金牙,剥下纹身人的皮肤做灯罩,并剪下女人的长发编织成地毯。当然,被杀害的多是犹太人。

二、浏览文本

请找出本文中的导语、主体、结语。(并以此为依据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明确: 导语(1-3段)主体(4-15段)结语(第16段)

三、整体感知

再读文本,回答问题:

1、作者在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时都看到了哪些情景?

明确:牢房,毒气室,女监房,试验室,绞刑室,鞭刑柱,焚尸炉和纪念墙等建筑物。此外,还看到这里明媚温暖的阳光,婆娑起舞的白杨树,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追逐游戏的儿童。

2、作者参观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明确:沉重而欣慰。当了解到奥斯维辛作为“杀人工厂”存在的那段历史时,你感到人性泯灭,你的心情不能不沉重起来;欣慰的是,现在的奥斯维辛有明媚温暖的阳光,有婆娑起舞的白杨,有和平、安宁的环境……

四、探究文本

提示语:

(西方)新闻写作有一个被大家所熟知的要求,那就是“零度情感”,就是在新闻写作时,记者不能加入自己的主观情感。正如“焦点访谈”中所说的:新闻就是用事实说话。但我们也要知道有这么一类新闻,他会把人类永恒不变的情感因素掺杂在作品当中,这类作品打破了“零度情感”的常规,反而会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就是此类作品的典范之作。

问题展示:请找出文中表现或流露作者主观感情的语句。

1、学生浏览文本。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教师补充强调:

品味精彩文句一:“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教师明确:这一细节描写,反差巨大,对比强烈。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是控诉,美好的生命被活生生地毁灭;是讽刺,纳粹的残暴,终不可绝灭生命。

品味精彩文句二:“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课下完成)品味精彩文句三:“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做祷告的地方。”

教师明确:做祷告,或者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者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但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做祷告的地方,因为刽子手丧失了人性,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它们是不可能向上帝祷告忏悔自己的罪行的;而无辜的人们成为刽子手刀俎上的肉,他们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

4、教师小结:

我们平时读报纸所看到的新闻报道,主要还是一种客观叙述为主的写法,而本文则是把作者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当成了主要的内容来写,是一种(纯)主观性的报道,这是它的不同之处。

五、新闻中心

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却成了新闻史上的名作,怎样理解标题?

明确:一是凶残暴虐的纳粹者在奥斯维辛无所不为,没有什么稀罕的,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在奥斯维辛,纳粹的暴行总共使400万人的生命被罪恶地夺去。二是一批批的参观者在奥斯维辛都会看到同样的东西,得到同样的感受,那样震惊,那样窒息,那样愤怒。

2、思想深化。

本文在作者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抒发了对德国纳粹残酷暴行的沉重控诉,表达了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向往。同时,也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所幸的是,1947年7月2日,波兰议会通过一项法案,将集中营原址辟为殉难者纪念馆,并在其周围划定一个默哀区。1970年,奥斯维辛集中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让我们再次注观着这些图片,为在此不幸遇难的生命默哀。沉默1分钟)

3、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考题链接)

明确:“杀人工厂”泯人性,牢记历史铸和平。

4、拓展补充。(略)

明确:德国正视历史,真诚忏悔,赢得尊敬;日本歪曲历史,失去诚信,必遭唾弃。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世界和平安宁时受挑战,我们要牢记历史,毋忘国耻,更要自强不息,振兴中华!

六、总结练习

选文在开头和结尾都写到,在布热金卡集中营大门附近的草地上,有孩子们在追逐游戏。对此有四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开头用的是反语。因为景象固然美好,却与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

B、奥斯维辛集中营曾经是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孩子们竟在此追逐游戏,这是不相配的景象,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场噩梦”。

C、最后一段,与标题和首段遥相呼应,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也显得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D、作者通过这种方式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让读者感到莫名的压抑。

阅读下面的选文,并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选一个角度写一则阅读感受,不少于300字。

二战时期,在一座纳粹集中营里,关押着很多犹太人,他们大多是妇女和儿童。他们遭受着纳粹无情的折磨和杀害,人数在不断减少。

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和她的母亲一起被关押在集中营里。一天,她的母亲和另一些妇女被纳粹士兵带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到她的身边。人们知道,她们肯定是被杀害了。因为每天都有人被杀害,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人,人们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活到第二天。但当小女孩问大人们她的妈妈哪里去了,为什么这么久了还不回来时,大人们沉默着流泪了,后来实在不能不回答时,就对小女孩说,你的妈妈去寻找你的爸爸了,不久就会回来了。小女孩相信了,她不再哭泣和询问,而是唱起妈妈教给她的许多儿歌,一首接一首地唱着,像轻风一样在阴沉的集中营中吹拂。她还不时爬上囚室的小窗,向外张望着,希望看到妈妈从远处走来。

小女孩没有等到妈妈回来,就在一天清晨,纳粹士兵用刺刀驱赶着,将她和数万名犹太人逼上了刑场。刑场上早就挖好了很大的深坑,她们将一起被活活埋葬在这里。人们沉默着,死亡是如此真实地逼近着每一个生命。面对死亡,人们在恐惧中发不出任何声音。

人们一个接一个地被纳粹士兵残酷地推下深坑。当一个纳粹士兵走到小女孩跟前,伸手要将她推进深坑中去的时候,小女孩睁大漂亮的眼睛对纳粹士兵说:“刽子手叔叔,请你把我埋得浅一点好吗?要不,等我妈妈来找我的时候,就找不到了。”纳粹士兵伸出的手僵在了那里,刑场上顿时响起一片抽泣声,接着是一阵愤怒的呼喊……

人们最后谁也没能逃出纳粹的魔掌,但小女孩纯真无邪的话语却撞痛了人们的心,让人们在死亡之前找回了人性的尊严和力量。

暴力真的能摧毁一切?不,在天真无邪的爱和人性面前,暴力让暴力者看到了自己的丑恶和渺小。刽子手们在这颗爱的童心面前颤抖着,因为他们也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