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下二单元3课时 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泥沟镇 左兴国
最新《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精品教案资料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王海静)读在学本课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对整数乘除 法有了较多的接触,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上进行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各部分间的关系。
并能熟练运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 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的探究过程,体会除法是乘法的逆运3•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概括出有余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各部分间的关系。
并能熟练运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各 学 情 研 判教学目标教学难点:1.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并能熟练运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 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概括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导学单学 重 难 占八、、 教学刖置性作业设计 部分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的教学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 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充分让学生思考,并观察,分析,比较,最后再通过学生的 交流与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提 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求逻辑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成功的 喜悦。
反思本节课教学,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本,结合本班学 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如在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时,最后总结除法与乘 法的关系是互为逆运算。
不足之处:1.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学生参与程度不高。
2.对乘除法意 义的进一步理解、拓宽还需加强。
板书设计自 我评价与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目录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 元《四则运算》的第2课。本课是在学生对整数乘除法有了较多的接触, 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抽 象、概括,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为后面学习的四则运算打基础,也为以 后学习小数、分数的意义和关系做铺垫。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 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 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 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 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二、说学情
板块五、反思感悟,总结评价。 通过设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回 顾、反馈和梳理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乘、除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 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 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 多样的。 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六、说教学过程
(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乘法和除法的互逆性质,能够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究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对于除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学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乘除法的互逆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除法之间的关系2.乘除法的互逆性质3.解决实际问题五.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和练习,自主探究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案例和练习题3.小组合作学习资料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一共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引导学生思考,引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PPT课件,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图示,引导学生探究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乘法和除法是互逆的,即乘以一个数等于除以它的倒数。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一些游戏和竞赛,如“乘除法接力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拓展(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如“妈妈买了5斤苹果,每斤苹果可以分给2个小朋友,一共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人教数学四下,《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除法的意义
《人教数学四下,《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除法的意义》摘要:《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编写意图例2教学乘法、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名师教学课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课时作业,225 21 18 23 6 478 13 10 答案:10 15 420 36 解析:【考查目标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编写意图例2教学乘法、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第(1)题通过解决“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的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而概括出乘法的意义,提升学生对乘法的认识。
(2)第(2)、(3)题概括除法的意义。
通过呈现与第(1)题相关的两个问题,并在与第(1)题的比较中发现乘、除法算式中已知数与未知数的变化,进而概括出除法的意义。
接着,教材呈现学生交流的画面。
意在让学生联系除法的意义再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建议(1)让学生经历“过程”,提升认识。
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比较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思考: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由解决问题到比较与思考,让学生经历“由3+3+3+3=12与3×4=12,用乘法算比较简便——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算简便——概括出乘法的确切意义”的过程,使学生对乘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突出除法和乘法的联系,概括除法的意义。
除法是与乘法相反的运算。
借助学生对除法意义的感性认识,以解决第(l)、(2)、(3)题为基础,组织比较活动。
通过比较,弄清楚乘法算式与除法算式中已知数与未知数的变化,进而从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联系出发,思考、概括除法的意义。
这样,不仅利于用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概括除法的意义,还有助于学生理解除法和乘法的关系,认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乘法和除法的定义及各部分之间关系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况,通过公式变换的比较,了解和掌握乘除的意义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乘除关系的过程中,培养抽象和概括的能力,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用抽象的语言表达乘除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实现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度:表示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为教学准备课件和学习清单。
4、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老师:同学们,当你们看到屏幕上的图片时,你们感觉如何?(展示各种美丽的花朵)预设:生:非常漂亮,感觉很香??2.老师:是的,花不仅是植物繁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有许多美丽的含义。
莲花代表纯洁,牡丹代表高贵。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将从数学的角度欣赏花朵,看看你能找到什么数学信息。
(出示主题图)3.老师:你能根据图片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预设:生: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开放的、审美的、艺术的。
在课程开始时,通过赏花,引导学生独立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乘、除法定义。
1.老师:学生提出的问题能解决吗?请自己试试。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预设:盛1:3+3+3+3=12盛2:3×4=124.师:大家都是怎么想的?预设:学生1:每个花瓶里有三朵花。
四个花瓶加起来就是四个三个。
盛2:43也可以用乘法表示,是3×45.师:看来4个3相加也可以表示为3×4。
你认为哪种表示方式更简便呢?为什么?预设:乘法,因为加数个数多时可以用一个数表示个数。
6.你还能提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老师: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什么是乘法?预设:生: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第3课时 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西王庄乡刘耀联校 文质彬彬
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的第3课时自主练习第6-9题及聪明小屋。
教学目标1.通过在具体情境中的学习,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除法的性质,并能在实际中进行应用。
2.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形成知识技能。
3.通过学习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学到生活中的数学,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除法的性质,能够熟练地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过程和实际应用。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在前面已经对济南长途汽车总站旅客运送情况有所了解,现在再来看情境图,大家会有新的发现!(多媒体出示信息窗1的部分情境图和信息)中巴车一天可以发车960辆,共运送旅客19200人。
你能根据情境图上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预设:平均每车次的乘客有多少人?(板书)二、探究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引导学生根据自主探究提示进行探究学习。
(多媒体出示)教师巡视时了解学生探究情况,参与小组交流,收集交流素材,并指导学困生。
2.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导语:同学们在探究中都有了收获,下面请把你们的收获与大家交流分享。
(1)疑问:要求“平均每车次的乘客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解答呢?预设:知道了运送旅客的总人数和发车的数量,列式为19200÷960=20(人)。
(板书算式)追问:你能用不同的算式来验证吗?预设1:已知共运送旅客19200人,假如平均每车次的乘客有20人,那么用除法验证是19200÷20=960(辆)。
(板书算式)预设2:已知发车960辆,假如平均每车次的乘客有20人,那么用乘法验证是20×960=19200(人)。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1一. 教材分析《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课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乘除法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刻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和操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实际应用的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难点: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探索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自主探索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生动有趣的PPT,展示乘除法的例题和练习。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3.教学资源:收集一些与乘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拓展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个知识点。
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将学习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开始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但对乘法和除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逐步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则。
此外,学生可能对乘除法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的例题和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2.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及其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2.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探索乘除法的运算规则。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乘除法的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乘除法的运算工具,如计算器、纸笔等。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如果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2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和除法的关系。
然后,教师提出“如果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2个苹果,小明想要得到和小红一样多的苹果,他需要给小红几个苹果?”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乘法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操作,向学生解释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如乘法中的因数、积,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于乘除法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对于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和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让学生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如何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例题演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结合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素材(如图片、实物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乘除法,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量是小明的2倍,小红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乘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乘除法的意义,通过PPT展示乘法算式“3×2=6”,解释乘法中的因数、积的概念。
接着展示除法算式“6÷3=2”,解释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商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乘除法的练习题,巩固对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理解。
如“2×3=?”,“6÷2=?”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想把苹果分给他的朋友们,每个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朋友?”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计算。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新课标(2023秋)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他们能够将所学的乘除法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但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有的小组在解决问题时,思路不够开阔,局限于一种解法。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理解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形成完整的数学概念。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探索精神,通过小组讨论、互动游戏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准确表达运算过程和结果的能力,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5.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和热爱。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乘除法的基本概念。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购物、分配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3.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3.教学媒体和资源: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实物教具。具体包括:
(1)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乘除法的意义、例题和练习题,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视频:播放一些与乘除法相关的实际应用场景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乘除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随堂测试和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他们的疑惑,并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教学反思与改进
首先,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能够背诵乘除法的定义,但在运用到实际问题时,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利用实际情境,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乘除法的应用,从而加深他们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3.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本节课的内容与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2节“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相关。具体内容包括:
1.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3.运用乘除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应用乘除法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分配资源、计算成本、规划时间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和数据分析的能力,选择合适的乘除法运算方法,并对结果进行解释,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乘法口诀的熟练运用。
2.难点:理解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乘除法运算,准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出乘除法运算,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乘除法的意义。
5.鼓励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向家长或朋友分享今天所学的乘除法知识,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运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乘除法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学校举行运动会,每个班级有4个方阵,每个方阵有5行,每行有6个座位。请问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回顾乘法运算,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接下来,我会进一步提问:“如果每个小组增加了2位同学,那么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位同学参加了舞蹈表演?”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思考乘法中的变化,并自然地过渡到除法:“如果我们知道一共有24位同学参加了表演,那么我们能计算出每个小组有多少位同学吗?”这样的导入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到了乘除法的作用。
此外,我还会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以及他们在解决练习题时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通过这样的总结归纳,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同时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同学们今天学习的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本册教材中重要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乘除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乘除法的实际应用,并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加深对乘除法的理解,并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练习,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练习巩固: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实例和练习题: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用于教学过程中的讲解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生活实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2倍,请问小红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乘除法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和练习,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解答和讲解。
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面积等。
4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课课件
2、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 出另外两个等式。
17×42=714 208×67=13936
714÷17=42
714÷42=17 13936÷67=208 13936÷208=67
2、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 出另外两个等式。
1125÷25=45 1008÷48=21
1125÷45=25 25×45=1125
3 × 4 = 12 因数 因数 积
12 ÷ 3 = 4 积 因数 因数
12 ÷ 4 = 3 积 因数 因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12 ÷ 3 = 4
12 ÷ 4 = 3 被除数 除数 商 在除法中,已知两数的积叫做被除数, 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 所求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__3_6___ 504÷36=__1_4___
1、下列各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1)蜗牛每小时可爬行5m,6小时能爬行多少米? (2)120支铅笔,每12枝装一盒,可以装几盒? (3)蜗牛6小时爬行了30m,平均每小时爬行多少米? (4)一头大象的体重是5600kg,正好是一头牛的 体重的8倍,这头牛重多少千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1.2 四则运算乘、除
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小组讨论并说出你的想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乘除法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数学卡片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乘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乘除法的意义: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例题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例题,探索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练习巩固: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加深对乘除法的理解和掌握。
5.实际应用: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课件
说一说40×5=200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 40 × 5 = 200
因数
因数
积根据7×9=63写出两个法算式算式一 算式二 63÷7=9 63÷9=7
1.如果因甲数x因乙数=丙积,那么(甲÷x丙)=乙
式2哪.如几果个因▲是数 x正因■确数=的●积?那么(下C 面F)的算 A. ■ ÷ ●=▲ B. ● x ▲=■ C. ● ÷ ▲=■ D. ■+●=▲ E. ●-■= ▲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乘除法 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同学们要 运用这个关系进行乘除法计算 的验算。
请大家和我 一起想一想, 做一做。
1.先口算下面各题,再仔细观察想一想每 组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 8×6= 48
• 48÷8= 6 • 48÷6= 8
12×5=60 60÷5=12 60÷12=5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乘除 法之间的关系,同学们都掌 握了哪些内容?同学之间互 相讨论一下。
F. ▲=● ÷ ■
快乐小提示:
应用乘除法各部分间 的关系可以验算乘法:用所 得的积除以一个因数,如果 得另一个因数,就是乘法做 对了。
验算: 35×24=630
(×)
35 630 24 630
验算: 138×62=8556
(×)
把下列乘法算式中缺少的数 字补上
27
×7 3
81
1 89
197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所学规律计算下面各题。
课本22页第7题,它们都有什么规律?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1、判断
•
பைடு நூலகம்
如果△×□=〇,那么下面的算式中,哪 几个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4)〇÷□=△ ( )
• (1)□÷〇=△ ( )
• (2)〇×△=□ ( ) (5)△=〇÷□ ( ) • (3)〇÷△=□ ( ) (6)〇-□=△ ( )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台儿庄区泥沟镇北洛明德小学 左兴国
• (1)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深对 乘除法的理解。 • (2)运用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在具体情景中 计算与解决相关问题。
•
认真看课本第22页第6题。请同学们把书上 的有关内容填写完整。思考: • 1、如何将一道除法算式改成一道乘法算式和一 道除法算式?改写后的算式与原算式各部分名称 有什么变化? • 2、如何将c÷b=a改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 法算式吗? • 3、乘法和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 的?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关系?
• • • • • • • • •
780 ÷ 13 = 60
被除数 除数 商 60 × 13 = 780 商× 除数= 被除数
780 ÷ 13 = 60
被除数 除数 商 780 ÷ 60 = 13 被除数÷商= 除数
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 • • • • •
文字表示: 1、商=被除数÷ 除数 2、除数=被除数÷商 3、 被除数= 除数×商 字母表示: c÷b=a b=c÷a c=b×a
课本22页第6题:
怎样将780÷13=60,改写成一道乘法和除法算 式的?
• 乘法算式 : • 13×60=780,
除法算式: 780÷60=13.
“除法中各部分间的最基本关系是什么?”
• • • • •
780 ÷ 13= 60
被除数÷ 除数 = 商
改写后的算式与原算式各部分名称有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