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即时通讯》表格式教学预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即时通讯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即时通讯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即时通讯教案
教学内容5.3即时通讯教案
 教学
 目标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下载安装QQ软件的能力;
 2.让学生能够使用QQ申请免费的QQ号码;并能相互之间进行交流。

 3.如何让网络真正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教材分析
 重点即时通讯软件的信息收发
 难点QQ好友的添加
 教学过程
 一、引入:QQ大家都听说过,有的同学也使用过,但是大部分同学还没有用过QQ,我们这节课就学习QQ的安装与使用。

 最早的即时通讯软体是ICQ,ICQ是英文中Iseekyou的谐音,意思是我找你。

四名以色列青年于1996年7月成立Mirabilis公司,并在11月份发布了最初的ICQ版本,在六个月内有85万用户注册使用。

 早期的ICQ很不稳定,尽管如此,还是受到大众的欢迎,雅虎也推出Yahoo!pager,美国在线也将具有即时通讯功能的AOL包装在NetscapeCommunicator,而后微软更将Windowsmessenger内建于MicrosoftWindowsXP作业系统中。

 腾讯公司推出的腾讯.......。

信息技术 教案 泰山版 初一上册全套教案

信息技术 教案 泰山版 初一上册全套教案

第一章信息技术通用操作一、本章分析:1、教材分析:本章内容分为三节。

每节都给出了几个层次的内容。

培养学生科学地掌握图形操作界面、对象编辑及使用帮助文档的技能。

引导学生正确、科学地学习软件操作,防止教条模仿和记忆。

本章参考课时4课时。

2、学情分析:本章的学情分析可以从两个因素来考虑。

一是,如果学生对操作系统和常规应用软件的掌握基础不好时,可以结合补缺内容和学案进行相应指导;二是,对学生进行这类规律性的技术教学可能会使他们感觉枯燥,可以运用丰富多彩的实例和多种多样的问题需求来开展教学。

二、本章重点难点:1、本章重点是图形界面的操作,包括菜单操作、对象操作(移动、复制、粘贴、删除等),帮助文档部分是持续性的终身学习必备的技能。

2、本章难点是对不同软件的操作进行共性分析、理解和掌握。

实际上,作为图形界面支持下的操作,比如菜单、对话框等,都仅仅是针对的功能不同,而在操作上并无大的不同。

第1节用户界面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用户界面》是义务教育山东省初中信息技术(泰山版)第一册(上)第一章第一节中的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了解窗口、菜单和对话框中的元素,以便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家庭环境不同,学习基础也不同,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异步教学,力求每一个学都能学得“饱”,学得“牢”。

(三)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窗口、菜单、对话框等用户界面等基本因素。

◇尝试用户界面的控制,科学地进行技术操作。

◇了解用户界面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简史。

过程与方法◇通过命令和菜单的对比,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与总结。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改良界面,进行特殊人群服务、保护视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成就感和协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菜单的操作方法与技巧。

◇级联菜单及相关操作要求。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加强常规管理,鼓励分层推进,保证课程开足课时,使信息技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基本信息素养。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师,学生在上学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如:指法、窗口操作、输入法等基本技能,应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正确运用电脑帮助学习和生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方面有所提高,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相对的程序设计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键盘、鼠标操作,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网上资源、自学等多种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电子相册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其他学科学习的意识。

教育学生树立从小讲规范、守规范的信息素养。

树立正确的计算机伦理道德观念。

教育学生珍视生命,养成良好的用机习惯。

树立信息安全意识。

五、教学措施:
以学生经验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基本线索,以学生心智发展为第一目标设计教学策略与过程;落实“面向全体、主动发展、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要求;突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一指导思想,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合理地结合起来;优化教学环境,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泰山版七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合辑

泰山版七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合辑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探究身边的信息设备微项目 1 探究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授课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探究身边的信息设备”中的微项目一“探究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本节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了解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及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学情分析】小学阶段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只停留在软件的简单应用层面,学生对于计算机内部的构造及主要部件的作用还一知半解,本节课从实物展示入手,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硬件构成,简单了解其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结构组成;2.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成;3.掌握CPU 的组成及性能指标;4.掌握存储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1.计算机的硬件组成;2. CPU 的组成及性能指标;3 掌握存储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策略】由于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只停留在软件的简单应用层面,对于计算机内部的构造及主要部件的作用还一知半解,本节课从一开始的“机箱内部实物”展示入手,让学生直观的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硬件构成,课堂贯穿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信息的特点是什么?2.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核心是什么?(二)探究过程:1.合作探究一:机箱内部结构(1)教师展示拆卸后的微机机箱,学生对照课本第8-9 页“专题一”部分,了解机箱内部结构构成;(2)小组合作讨论主要部件:CPU内存条硬盘、光驱,举例常见外存还有哪些?显卡(3)教师展示“机箱内部”图片,学生回答出主要部件名称,教师点拨其特点及组成。

(4)举例:cpu 型号如何查看?2. 合作探究二:外部设备(1)学生小组内讨论,举例: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2)教师点拨:以下几种设备,哪些是输入设备,哪些是输出设备?A. 话筒B.耳麦C.摄像机D.音箱3.探究三:冯.诺依曼计算机结构学生自学课本第12 页“科学探究”部分,(1)了解存储程序思想(2)冯.诺依曼计算机结构的五大部件。

最新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最新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最新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泰山新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必工具课程,教学应始终把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根本性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实现技术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双重建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教学应在此基础上,完成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下达的各项要求。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采用的是泰山出版社的新信息技术教材,里面分成4个单元,用11个微项目分别介绍了探究身边的信息设备、探究如何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让因特网成为工具和探究图像的表现艺术等知识。

内容丰富,按照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细微到整体的次序,操作步骤清晰,我们应该逐步做好每一次微项目的探究,做一个精美的电子相册,做一次原创电子作品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本届六年级新生里面,只有部分小学里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因此,少数学生对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有一定的基础,而且,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特殊比较的学科,操作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较积极,比较热情,讨论和学习的气氛比较不错,这是我们教学的优势。

但是由于多数学生并没有系统上过信息技术课,另外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练习,课后就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局限于游戏娱乐和上网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

对教材要的一系列操作知识不感兴趣,只对娱乐功能感兴趣。

所以,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四、教学目标1、结合每个微项目的内容,做好对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数据存储的研究,培养利用Python编程语言解决问题的思维,体验运用网络技术进行信息搜索、地图导航等,使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拍摄、加工创作作品。

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介绍

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介绍

泰山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原则本教材是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及最新研究成果编写,适合初中非零起点教学需求,同时为零起点同学提供了必要的学习渠道,适合经济发展情况跨度较大的山东等省初中学校使用。

在教材编写中,本教材遵循了如下指导思想和编写原则。

1、体现“信息”时代精神,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总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突出强调全面提升初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切实扭转过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一些不适当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时刻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本教材编写的根本出发点;让学生在信息的交流与合作中,学会协作、学会问题解决、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实践、遵守法律法规,并形成信息时代公民所必备的信息伦理与道德。

2、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新课程理念。

体现“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落实到信息技术课程中来,追踪国外发达国家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度反映信息技术的前沿发展,教给学生可迁移的信息技术,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新发展的适应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

实践“三个代表”精神,选择代表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的信息技术内容,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提高未来生产者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

3、突出信息技术“核心价值”,彰显信息技术课程意义。

把信息时代对人的信息素养要求,反映在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信息技术活动中,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把信息技术的学习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之中;体现基础教育所必须奉行的基础性、综合性原则,体现信息技术的核心价值,追求课程的文化内涵与教育内涵的发掘与实现。

整体上引导学生探索“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价值认知,充分树立利用现代技术解决问题的观念。

4、导引教学新思维,积极推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全面创新。

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册教学设计(全册)

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册教学设计(全册)

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册教学设计(全册)第1课时信息与信息技术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信息;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三、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四、教具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五、课型:新授课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

(有用,即有价值。

信息具有价值)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十字路口的信号灯…… 教室里的板书,挂图…… 图书馆里的书报…… 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二)、新课教学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

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1、信息的获取”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烽火狼烟、飞马传书、信鸽远飞——>报纸、电报、电话、广播——>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3、信息的处理”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并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和网络设备,运用各种软件工具进行数据处理、信息检索和表达创作。

2. 能力与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问题解决和信息获取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水平,使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1. 计算机基础知识(12学时)1.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4学时)1.2 计算机操作系统与常用应用软件(4学时)1.3 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应用(4学时)2. 多媒体技术(14学时)2.1 多媒体概念与技术基础(4学时)2.2 多媒体素材获取与处理(6学时)2.3 多媒体信息展示与制作(4学时)3. 数据处理与电子表格(16学时)3.1 数据处理基础与电子表格应用(6学时)3.2 数据图表制作与统计分析(6学时)3.3 电子表格应用拓展(4学时)4. 编程基础与应用(18学时)4.1 程序设计基本概念与算法(6学时)4.2 编程语言与程序开发环境(6学时)4.3 简单程序设计与实践应用(6学时)5. 信息安全与网络素养(10学时)5.1 网络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4学时)5.2 网络协作与交流(6学时)三、教学方法与学习活动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展示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2. 实验探究法:设置探究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互助合作,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材与教具1. 教材:《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上册)》2.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课件、实验设备、网络资源等五、评价与考核方式1. 学习评价方式: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

全国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用户界面》教学设计

全国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用户界面》教学设计
(3)游戏活动:设计一个界面设计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界面设计原则。通过游戏,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学习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3.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使用以下教学媒体和资源:
(1) PPT: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展示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组成元素和设计原则。通过视觉化的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理解核心知识。
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的选择
本节课将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通过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组成元素和设计原则,帮助学生建立理论基础。然后,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界面设计原则的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思考。最后,通过案例研究,让学生分析界面设计案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用户界面设计案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组成元素和设计原则,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界面设计。同时,学生应该能够分析界面设计案例,了解界面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并能够提出自己的界面设计方案。
板书设计
1.用户界面基本概念
①用户界面:人与计算机系统交互的桥梁
②图形用户界面(GUI):通过图形元素实现交互
课程设计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同时,课程还将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了解界面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学生通过学习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组成元素和设计原则,能够形成对用户界面设计的初步认识,培养信息意识。通过分析界面设计案例,学生能够理解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培养计算思维。在学习界面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界面设计,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能力。同时,学生将了解界面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培养信息社会责任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形成对用户界面的基本认识,具备初步的界面设计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初中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教案初中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一、引言1.1 背景介绍1.1.1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1.1.2 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1.3 信息技术对学习的重要性1.2 课程目的1.2.1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1.2.2 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1.2.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1.3 教学建议1.3.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1.3.2 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1.3.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二、知识点讲解2.1 计算机基础知识2.1.1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2.1.2 计算机操作系统2.1.3 计算机网络基础2.2 常用软件应用2.2.1 办公软件的使用2.2.2 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2.2.3 音频和视频处理软件的使用2.3 网络应用2.3.1 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的使用2.3.2 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软件的使用2.3.3 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三、教学内容3.1 计算机硬件3.1.1 计算机主机和外部设备3.1.2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3.1.3 存储设备3.2 计算机软件3.2.1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3.2.2 软件的安装和卸载3.2.3 软件的更新和升级3.3 计算机网络3.3.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3.3.2 网络协议和网络传输介质3.3.3 网络接入方式和网络应用四、教学目标4.1 知识目标4.1.1 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4.1.2 熟悉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4.1.3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4.2 技能目标4.2.1 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和常用软件4.2.2 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检索和交流4.2.3 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维护和故障排除4.3 情感目标4.3.1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4.3.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4.3.3 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和网络道德意识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配置和优化5.1.2 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和协议5.1.3 网络安全防范和信息安全保护5.2 教学重点5.2.1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5.2.2 网络资源的检索和利用5.2.3 信息安全和网络道德意识的培养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6.1.1 计算机及投影设备6.1.2 电子白板或黑板6.1.3 网络连接和多媒体教学软件6.1.4 教学演示用的计算机软件6.2 学具准备6.2.1 学生用计算机6.2.2 学习材料(如教材、笔记本等)6.2.3 网络资源访问权限6.2.4 软件安装和操作指南6.3 实验材料6.3.1 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6.3.2 计算机硬件组件(如内存条、硬盘等)6.3.3 多媒体制作工具(如摄像头、麦克风等)6.3.4 安全工具(如杀毒软件、防火墙等)七、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7.1.1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信息技术的概念7.1.2 提问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期望7.1.3 展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实例7.1.4 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的重要性7.2 知识讲解7.2.1 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7.2.2 演示常用软件的操作步骤和功能7.2.3 解释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7.2.4 分析网络安全的威胁和防范措施7.3 实践操作7.3.1 分组进行计算机硬件组装练习7.3.2 指导学生使用常用软件进行文档编辑和图像处理7.3.3 组织学生进行网络搜索和信息交流7.3.4 安排网络安全演练和病毒查杀操作八、板书设计8.1 知识框架8.1.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8.1.2 常用软件的功能和应用场景8.1.3 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和协议8.1.4 网络安全的防护措施8.2 关键概念8.2.1 硬件与软件的区分8.2.2 操作系统的作用和种类8.2.3 网络拓扑结构的类型8.2.4 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8.3 操作步骤8.3.1 计算机硬件的组装流程8.3.2 软件的安装和更新方法8.3.3 网络连接的设置步骤8.3.4 安全软件的使用指南九、作业设计9.1 基础练习9.1.1 计算机硬件的识别和组装9.1.2 软件操作技能的巩固9.1.3 网络搜索和信息检索9.1.4 安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9.2 综合应用9.2.1 利用软件完成特定任务(如制作海报、编辑视频等)9.2.2 网络资源的整合和分享9.2.3 网络安全的案例分析9.3 创新挑战9.3.1 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程序9.3.2 创作一个多媒体作品(如电子杂志、网页设计等)9.3.3 网络游戏的开发或评析9.3.4 信息技术在未来生活中的应用设想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 教学反思10.1.1 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10.1.2 教学方法和材料的适用性10.1.3 学生参与度和学习兴趣的变化10.1.4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0.2 拓展延伸10.2.1 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技术的新动态10.2.2 推荐信息技术相关的阅读材料和网站10.2.3 组织信息技术竞赛或俱乐部活动10.2.4 鼓励学生参与信息技术的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环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包括知识讲解、实践操作、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电子工业社版(2022)第一册初中信息科技 2.4 即时通信 教案

电子工业社版(2022)第一册初中信息科技 2.4 即时通信 教案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探讨交流,完成任务
活动1:体验即时通信
实践探究
根据自己使用即时通信工具的经验,思考其支持的交流方式及可以分享的信息类型,完成表 2.4.1。

活动2:了解即时通信的工作过程
小组合作探究
对比 TCP 协议和 UDP 协议的区别,完成表 2.4.2。

活动3:文明上网我来说
实践探究
1.你的观点是什么?进行班级讨论,说说如何才能做到文明上网,既能充分利用网络交流的便利,又能防止发生网络不文明行为。

将讨论结果写下来,制定网络行为准则,用来规范同学们在网络中的行为。

2.阅读其他同学发布的网络行为准则,提出建议和意见,并说明理由
项目活动。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指导思想:以教育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套教材是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

教材中设有一些固定栏目。

[阅读与思考]栏目是给学生提供了与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发大家进行思考,进而引出个性化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习目标]明确了本单元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与探究]本栏目设置了范例精讲、加油站等是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主要环节。

[实践与创新]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基本知识与技能、进行自我评价。

[我的收获]本栏目是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加工、分析问题、语言表达、与人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班级情况分析:本学期七年级共八个班,据了解,个别学生的家里有电脑,而且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比较感兴趣。

但从学生上课情况看来,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各人接受水平不一,所以今后要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同时,学生都还是小孩子,心态好玩,控制能力比较低,所以在上课时,还要注意各班的上课纪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保证上课顺利进行。

四、教学目标及要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即时通讯教案

即时通讯教案

教学内容1.即时通讯教学时间第十二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计算机的Ip地址2.启动并设置Netmeeting3.连接要交流的计算机4.用输入文字的方式聊天5.发送文件过程与方法情境设定、趣味讲解、任务驱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学习或思想交流为线索,掌握即时通讯的文字交流技巧,体验即时交流的过程。

教学重点用输入文字的方式聊天教学难点边接要交流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一.导入:即时通信:网上计算机建立联系,使计算机之间可以互相通信。

通信方式:语音+文字+视频。

软件:QQ、NetMeeting、MSN等。

要求:IP地址或者计算机名。

二.新课:(一)计算机的IP地址:1。

开始——程序——附件——命令提示符。

2。

"ipconfig/all"然后回车。

3。

在以“IP Address”开头的一行里,末尾显示的就是本机IP。

通常由4个数字和三个圆点组成。

4。

把IP地址写下来。

5。

输入“exit”,回车退出。

(二)启动NetMeeting.1。

开始——程序——附件——通讯——NetMeeting.下一步。

2。

输入姓名和信箱地址——下一步——局域网(或其它可用方式)。

3。

下一步——音频调节向导——下一步——音频调节向导。

4。

测试,适当调节音量。

5。

下一步——调节话筒音量。

6。

下一步——提示“音频调节向导已经完成——完成。

7。

认识NetMeeting窗口:IP地址框、视频信息框、联系人信息框。

(三)连接其它计算机。

1.与一位同学约定,分别扮演呼叫人和被叫人。

2.呼叫人单击NetMeeting窗口的IP地址框,然后输入被叫人所用计算机的IP地址。

3.呼叫人单击“开始呼叫”按钮,等待。

4.此时被叫人计算机屏幕出现“拨入呼叫”对话框。

5.被叫人单击“接受”按钮,稍等,连接成功。

(四)用输入文字的方法聊天。

1.单击NetMeeting窗口的“聊天”按钮,打开“聊天”对话框。

2.在消息输入框中单击,然后输入文字并敲回车键。

人教版信息技术第七册第1课《即时通信》word教案

人教版信息技术第七册第1课《即时通信》word教案
第一册第五单元《即时通讯》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并不复杂,操作也较简单,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和自我实践活动来完成,其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即时通讯工具交流知识、促进学习、传递友谊,而不要不时间耗费在无谓的闲聊之中。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能力,在小学阶段和校外已经初步接触到了因特网的应用;并且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踊跃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教学重点
与“好友”进行文字交流。
教学难点
查找和添加“好友”,交友与防范之间的对立统一。
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并不复杂,操作也较简单,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和自我实践活动来完成,其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即时通讯工具交流知识、促进学习、传递友谊,而不要不时间耗费在无谓的闲聊之中。
教学环境
硬件资源
软件资源
板书设计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怎样通过帐号或昵称查找/添加“好友”。
一生讲解演示。
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讨论自己的上网经历,以及上网以来自己的心理变化。
学生自主学习。有困难可共同探究或查阅课本。
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较大,求知欲望高,所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查找/添加“好友“的方法。
学生在小学时学过部分因特网方面的知识,在课余接触过部分即时通讯工具,所以让学生自主探究通探究查找/添加好友的方法。
这节课我们就以qq为例,一起来体验即时通讯所带给我们的惊喜与振奋吧!
学生回答
大部分学生都有一定的上网经历,而且初一的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愿意在同学们面前展示自己。通过交流,活跃一下气氛,学生容易进入到学习状态。
二、探究新知
1、添加联系人。
Qq中“好友”是我们即时交流的联系人。只有将对方加为“好友”,才能互发信息。如果要将自己的同学、亲友加为“好友”,需要先获得对方qq的帐号或昵称;再通过“查找”功能,找到相应的帐号或昵称,然后使用“精确查找”的方式,才能添加为“好友”。请看大屏幕,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个qq号和一个qq昵称,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尝试着添加好友。

第三章第二节即时通讯说课稿

第三章第二节即时通讯说课稿

即时通讯工具说课稿儋州市第三中学李舜锋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即时通讯工具》,下面我将尝试根据新课程理念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教学设计理念四个方面来说明本课。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作用该课使用的教材是由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主编,海南出版社和三环出版社共同出版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属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范畴,是信息素养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2、教学目标根据本课内容与结构,我确定的三维目标如下:A、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QQ的申请,添加好友,加入QQ群,能够用QQ与好友聊天,传送文件等B、过程与方法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即时通讯工具QQ在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养成团结协作的作风,使用QQ时能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社会的良好信息素养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QQ的申请以及使用。

难点:1、QQ的申请,使用QQ传送文件,2、利用即时通讯工具QQ能够为自己服务,为社会服务二、说教法与学法1、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子邮件》,加上这节的《即时通讯工具》和下一节的《网络论坛》同属于信息交流范畴,而《即时通讯工具》以同学们最喜欢的QQ为例,加上初一学生个性活泼,思维活跃,表现欲强烈,所以我采取的学法指导是:学生演示和自主探索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2、学法指导自主探索和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这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以赠送学生小礼物的方式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望进行学习与操作,通过自主探索,研究性学习来获取知识与形成技能。

3、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学法和讲练结合法基于以上两种情况,我将采用任务驱动法、自学法和讲练结合法等教学方法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力图来体现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4、教学环境硬件资源:微机室,电子教室,每台计算机配备耳麦,摄像头等软件资源:课件:PowerPoint,一个任务文件“保护环境”为本课的一个教学任务。

七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七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导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的计划内容你准备好了吗?这个学期即将过去,新的学期即将到来。

大家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七年级信息技术的教学计划工作安排吧。

一、指导思想: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标准》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为目标。

二、课程编排思想: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计划把课程分成基础型和拓展型,并对教材进行重新编排,主要是考虑知识内容的系统性,也考虑对学生信息素养形成过程的系统性。

在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中,不是简单的靠书本传授理论,而是首先提出任务,要求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通过网络收集、筛选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基础型课程中,关于信息科技基础的内容采用以知识、技能体系为主的编排原则,应用软件则采用以合适的任务或活动串连相关知识、技能的方式,要防止将应用软件操作指南作为课程内容的简单做法,要注意能力提高的有序性。

拓展型课程内容的编排采用单列的专业领域(如初中的“word”)设计相应的模块结构,任务或活动案例的难度应适当,并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三、工作思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将在以下五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1、认真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探索、研究疑难问题及有关微机实践。

分析学生情况,统一教学要求,尽力做到超前1—2周,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十备:一备渗透德育;二备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方法得当;三备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四备信息技术基本操作用语、基本术语;五备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六备疑难问题的解决思路;七备信息技术实验操作的增补及成败关键;八备课堂教学的总设计;九备操作练习作业精选。

2、认真上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精讲多练,前后连接,板书规范清楚,教态亲切、自然,采用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即时通讯教学设计

即时通讯教学设计

即时通讯教学设计第一篇:即时通讯教学设计语言组集体备课(科目:信息技术)执教教师:摆世强 2008年6月5日即时通讯软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即时通讯软件的定义2.学会使用一款即时通讯软件教学重难点:1.对于一款即时通讯软的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展示课件:本课件主要展示各种各样的即时通讯软件,然后选择其中一款导入课题。

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刚才你看了这些图片,你们用过哪些即时通讯软件呢?学生:踊跃举手发言老师:这么多同学举手,我该听谁的意见呢。

这样吧,老师有个办法,我们一起在一款名叫飞秋即时通讯软件里面进行交流。

讲述新课即时通讯软件的定义、内容扩展。

教师演示师问:那么怎么样获得对方的账号或呢称呢?生答:师:在网上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问怎么样更好的保护自己呢??生答:总结回答,如不要轻易把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有关个人身份的信息及个人照片留给他人。

以免身心受到伤害。

试一试:1、设置个人“身份验证”的方法2、如保把不友善的“好友”拖到“黑名单”三、收发信息:通过发送文字实现与对方的实时交流以,是即时通讯的基本功能师问:文字交流有好何益处?生答:-------实践过程:让学生自已动手操作,然后演示交流第一步:登录飞秋,从在线“好友“中选择联系人。

第二步:双击“好友“头象,进入对话窗口第三步:以对话输入窗口中输入要发送给对方的文字,单击“发送”按钮,文字在即时传送给对方的同时,也出现在上方的对话显示窗口中,同样,对方发送过来的文字也会出现在对话显示窗口中。

师问:如果对方不在线,会怎么样啊??生答:发送的信息会暂时由服务器保存,待“好友”上线时再转发给他。

教师巡堂查看学生操作情况,提醒学生在聊天室要注意使用文明健康的语言。

并要特别强调网络上很多东西是虚拟的,我们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沉迷于网络交友、网络聊天等。

三、授课完毕,课程总结本节课主要讲了三个知识点:1.了解即时通讯软件飞秋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3.学会使用飞秋软件进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即时通讯》是由泰山出版社出版,山东省中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组织编写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五章第三节。本节课不仅是本章的重点,甚至应作为本门学科的重点之一。同时,本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及情感教育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即时通讯的优势所在。
能够通过一定方式查找、添加“好友”。
此外,如果你个不在线的好友发送了信息,信息会被qq的服务器暂时保存,等“好友”上线时服务器会自动把消息转发给他。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即时通讯行业竞争的加剧,即时通讯的功能也得到了极大的开发,如图片发送、文件传输、语音及视频交流、与手机短信互通、网络会议等,从而把即时通讯软件打造成了一个综合型的交流平台。
能够使用某一款即时通讯软件与“好友”进行基本的文字交流。
过程与方法
以学习或思想交流为线索,掌握即时通讯的文字交流技巧,体验即时交流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引导学生使用即时通讯工具交流知识、促进学习、传递友谊,加强自控力,不要沉湎于网络交友与无谓的聊天中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树立健全的人格,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控制上网时间和交流内容,慎重择友,让网络真正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这节课我们就以qq为例,一起来体验即时通讯所带给我们的惊喜与振奋吧!
学生回答
大部分学生都有一定的上网经历,而且初一的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愿意在同学们面前展示自己。通过交流,活跃一下气氛,学生容易进入到学习状态。
二、探究新知
1、添加联系人。
Qq中“好友”是我们即时交流的联系人。只有将对方加为“好友”,才能互发信息。如果要将自己的同学、亲友加为“好友”,需要先获得对方qq的帐号或昵称;再通过“查找”功能,找到相应的帐号或昵称,然后使用“精确查找”的方式,才能添加为“好友”。请看大屏幕,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个qq号和一个qq昵称,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尝试着添加好友。
教学重点
与“好友”进行文字交流。
教学难点
查找和添加“好友”,交友与防范之间的对立统一。
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并不复杂,操作也较简单,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和自我实践活动来完成,其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即时通讯工具交流知识、促进学习、传递友谊,而不要不时间耗费在无谓的闲聊之中。
教学环境
硬件资源
软件资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部分内容,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完成学习。

三、巩固练习
大家前面学习添加的是老师的qq,现在请每位同学给老师发送一句话“我会使用qq啦”,要用宋体10号字,后面加一个微笑的qq表情。
收发信息相对容易,前面提过的快捷工具的用法还需要进一步巩固。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有什么收获?
现在,大家尝试着用qq和好友进行文字交流吧。
第一步,登录qq,从在线“好友”中选择联系人。
第二步,双击“好友”头像,进入对话窗口。
第三步,在“对话输入窗口”输入文字,单击“发送”按钮发送给对方,同时会显示在上面的“对话显示窗口”;同样,对方发送过来的文字也会出现在“对话显示窗口”。
同学们表现得不错,已经能够熟练使用qq收发信息了,请大家再试一下“对话输入窗口”上部的快捷工具,看看它们都有什么作用。
第一册第五单元《即时通讯》教学预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并不复杂,操作也较简单,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和自我实践活动来完成,其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即时通讯工具交流知识、促进学习、传递友谊,而不要不时间耗费在无谓的闲聊之中。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能力,在小学阶段和校外已经初步接触到了因特网的应用;并且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踊跃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教学素材
网络教室
腾讯qq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我记得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就有同学迫不及待地问老师,什么时候教我们使用qq啊?这节课,我就满足大家的愿望,好不好啊?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因特网的发展史。其中,即时通讯软件的诞生,掀起了因特网上交流方式的一次革命。它使亲友的沟通突破时空界限,使陌生人的沟通突破环境界限,使我们与外界的沟通突破心理界限……
然而,网络上的靓丽与潇洒是很容易虚构的,因此,在网上交流一定要慎重,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把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有关个人身份的信息及个人照片泄露给他人,以免身心受到伤害。
自由发言谈收获。
初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对他人,对网络认识不够深刻,应该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网络的虚拟性,以免受到伤害。
板书设计

注:此时可适当补缺,告诉学生怎样免费申请qq号码。
同学们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试一试下面的几个操作:
(1)通过“看谁在线上”查找自己喜欢的网友
(2)通过“高级查找”添加好友。
请一位操作较好的学生讲解演示操作步骤,老师适当加以纠正或补充。
总结:通过“查找/添加好友”功能,我们可以方便的查找并添加qq在线用户。
2、收发信息
通过发送文字实现与对方的实时交流,是即时通讯的基本功能。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对着一个陌生人的时候,可能当面表达自己的想法会非常困难,但在网上用文字叙述出来则比较轻松?而且还能得到即时回复呢!一开始可能会被动些,只是简单地回答别人的问话。慢慢地,就懂得如何与别人对话、沟通了。现实中,可能也会变得更健谈和开朗。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怎样通过帐号或昵称查找/添加“好友”。
一生讲解演示。
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讨论自己的上网经历,以及上网以来自己的心理变化。
学生自主学习。有困难可共同探究或查阅课本。
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较大,求知欲望高,所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查找/添加“好友“的方法。
学生在小学时学过部分因特网方面的知识,在课余接触过部分即时通讯工具,所以让学生自主探究通探究查找/添加好友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