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系统第6章

合集下载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六章总线系统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六章总线系统
异步通信
数据传送以字符为单位,字符之间没 有固定的时间间隔,发送方和接收方 不需要使用相同的时钟信号。
总线的仲裁机制
集中仲裁
使用一个中央仲裁器来管理总线的访问,例如:计数器、链表或优先级队列。
分布仲裁
没有中央仲裁器,而是通过硬件电路或软件算法来实现总线的访问控制。
总线的数据传输方式
并行传输
数据在多个通道上同时传输,每个通道传输一部分数据。
确定总线的控制方式
根据总线上主设备和从设备的数量和通信需求,选择合适的总线控制 方式,如同步控制或异步控制。
确定总线的仲裁方式和优先级
根据总线上主设备的数量和通信需求,设计合适的仲裁方式和优先级 确定机制。
硬件实现
选择合适的芯片和元件
01
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芯片和元件来实现总线系统的硬件
部分。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六章总线 系统
• 总线系统的概述 • 总线的基本工作原理 • 常见总线系统介绍 • 总线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 实验与实践:设计一个简单的总线
系统
01
总线系统的概述
总线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总线是连接多个部件的信息传输 线,是多个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 。
分类
根据传输方式,总线可分为单向 总线和双向总线;根据连接的部 件数目,总线可分为局部总线和 系统总线。
THANKS
感谢观看
总线系统的基本组成
总线控制器
负责协调各个部件的通信,管 理总线的使用。
数据总线
用于传输数据,通常由双向线 组成。
地址总线
用于传输地址信息,确定要访 问的内存单元或I/O端口。
控制总线
用于传输控制信号,如读写信 号、中断信号等。

第6章出入口控制系统

第6章出入口控制系统

第6章:出入口控制系统本章知识要点:1.出入口控制系统基本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功能与网络结构。

2.出入口控制系统身份识别的分类和读取设备。

3.出入口控制系统门禁控制主机的组成、功能。

4.出入口控制系统电控锁的种类、使用与安全形态。

5.电子巡查系统的构成、功能要求。

6.停车(库)场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基本组成、主要设备、特点与应用。

出入口控制系统(access control system ,ACS)是利用自定义符识别或/和模式识别技术对出入口目标进行识别并控制出入口执行机构启闭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出入口控制系统采用主动的方法,从加强日常事务管理入手,对出入口实现自动控制与管理,并能快速进行判断。

对符合条件的出入请求予以放行,对不符合条件的出入请求予以拒绝,并发出报警信息。

同时它还能全方位地记录出入及报警信息。

6.1出入口控制系统原理与功能出入口控制系统采用主动的方法,从加强日常事务管理入手,对出入口实现自动控制与管理,并能快速进行判断。

对符合条件的出入请求予以放行,对不符合条件的出入请求予以拒绝,并发出报警信息。

同时它还能全方位地记录出入及报警信息。

6.1.1系统原理出入口控制就是对出入口的管理,该系统控制各类人员的出入以及他们在相关区域的行动,通常也被称作出入口控制系统。

其控制的原理是:按照人的活动范围,预先制作出各种层次的卡,或预定密码。

在相关的大门出入口、金库门、档案室门、电梯门等处安装识别设备,用户持有效卡或密码方能通过或进人。

由识别设备接收人员信息,经解码后送控制器判断,如果符合,门锁被开启,否则报警(图6-1)。

图6-1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出入口控制是一个系统概念,整个出入口控制系统由卡片、读卡器、控制器、锁具(磁力锁、电插锁、阴极锁等)、按钮、电源、线缆、控制软件及门磁开关等设备组成。

在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硬件中,读卡器和控制器是关键设备。

针对不同的设备,按不同的依据选择。

出入口控制系统包括三个层次的设备。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后题答案整理版(1到5章基本都有了)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后题答案整理版(1到5章基本都有了)

第一章1、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画出方框图并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答:计算机控制系统由工业控制机、过程输入输出设备和生产过程三部分组成;框图P3。

1)工业控制机主要用于工业过程测量、控制、数据采集、DCS操作员站等方面。

2)PIO设备是计算机与生产过程之间的信息传递通道,在两者之间起到纽带和桥梁的作用。

3)生产过程就是整个系统工作的各种对象和各个环节之间的工作连接。

2、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实时性、在线方式与离线方式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要考虑实时性?(1)实时性是指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应该具有的能够在限定时间内对外来事件做出反应的特性;在线方式是生产过程和计算机直接相连,并受计算机控制的方式;离线方式是生产过程不和计算机相连,并不受计算机控制,而是靠人进行联系并作相应操作的方式。

(2)实时性一般要求计算机具有多任务处理能力,以便将测控任务分解成若干并行执行的多个任务,加快程序执行速度;在一定的周期时间对所有事件进行巡查扫描的同时,可以随时响应事件的中断请求。

3.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哪几种典型形式?各有什么主要特点?(1)操作指导控制系统(OIS)优点:结构简单、控制灵活和安全。

缺点:由人工控制,速度受到限制,不能控制对象。

(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 (属于计算机闭环控制系统)优点:实时性好、可靠性高和适应性强。

(3)监督控制系统(SCC)优点:生产过程始终处于最有工况。

(4)集散控制系统优点: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分而自治和综合协调。

(5)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优点:与DOS相比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可靠性。

(6)PLC+上位系统优点:通过预先编制控制程序实现顺序控制,用PLC代替电器逻辑,提高了控制是现代灵活性、功能及可靠性。

附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提高了计算机的可靠性和性能价格比,从而使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为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对计算机控制系统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天津大学计算机控制系统——第6.1课 (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基础—采样与保持

天津大学计算机控制系统——第6.1课 (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基础—采样与保持

1 e −Ts 1 − e −Ts = Gh 0( s ) = L [ g (t ) ] =− s s s
再令s=jw,得零阶保 1 − cos (ωT ) + j sin (ωT ) 1 − e − jωT − j = = h 0 ( jω ) 持器的频率特性为: G jω ω
sin (ωT ) − j 1 − cos (ωT ) =
本章要点总结
总结
1. 2. 3. 4. 1. 2. 3. 4.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信号流程 采样定理 采样周期的选择 信号的恢复与保持 画出计算机控制系统信号流程,并说明。 采样周期的经验选择方法。 如何理解信号的恢复过程? 零阶保持器存在哪些局限性?
作业
第六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基础
课程安排
• 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相关的接口技术 •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通道 • 计算机控制数据预处理 • 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基础
讲课16学时
•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经典和现代)
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基础
本章结构 • 6.1 概述 • 6.2 采样与采样定理 • 6.3 信号的恢复与保持 • 6.4 Z变换和Z反变换 • 6.5 脉冲传递函数
模拟信号:定义在连续时间上的信号,且其幅值也是连续变
化的。
数字信号
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基础
本章结构 • 6.1 概述 • 6.2 采样与采样定理 • 6.3 信号的恢复与保持 • 6.4 Z变换和Z反变换 • 6.5 脉冲传递函数
6.2 采样与采样定理
1 什么是信号采样 把一个连续信号变为离散信号的过程成为采样
6.3 信号的恢复与保持
3 零阶保持器-幅相特性 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如图所示

第6章 中断系统

第6章  中断系统

中断系统的功能
CPU响应中断时,会停止当前执行程序,转去执行中断处 理程序,原程序被打断的地方称为“断点”。
断点地址是指中断处理程序结束后,返回原程序恢复执 行的第一条指令的地址,又称“返回地址”。
现场是指进入中断服务程序之前CPU各个寄存器的状态。
正常程序 CS : IP 断点 CS : IP+1 继续执行 中断服务程序
中断系统的功能
2. 链式优先权排队电路(应答方式)
外设1
+5V D7 ~ D0 INTA INTR IOR IOW
外设2
IEI 接口2 IEO
SEL1 SEL2
外设3
IEI 接口3 IEO
SEL3
IEI 接口1 IEO
※ 电路说明
① 每个接口有一个中断允许输入IEI和中断允许输出IEO, 只有IEI为高电平时才允许该接口芯片发中断请求; ② IEO=IEI•INT INT表示该设备有中断请求; ③ 每个接口芯片的中断请求输出为OC门,具有负逻辑的 “线或”关系; ④ 响应中断时由INTA从接口读取中断矢量。 计算机原理讲义
中断 处理
返回断点
3. 中断服务完成时将中断申请信号撤销 4. 中断服务完成后恢复现场和断点,返回原程序 计算机原理讲义
中断系统的功能
(二)对中断进行控制
1. 对中断申请进行控制 例1 一个输入设备的中断接口电路
三 态 缓冲器 D7~D0 INTR IOW A15 ~ A0 IOR INTA 地址 译码 器 三 态 缓冲器 B Q R C D 中断类型 码(0FH) D7~D0
中断系统
第六章 中断系统
计算机原理讲义
中断的作用
第6.1节 计算机中断系统

计算机控制原理第6章2

计算机控制原理第6章2

7
数字PID 数字PID 控制器的另一个参数对系统 性能的影响
(4) 采样周期T的选择原则 采样周期T
从信号不失真要求上,必须满足采样定理的要求。 从控制系统的随动和抗干扰的性能来看,则T小些好。 根据执行机构的类型,当执行机构动作惯性大时,T应取大些。否则执行 机构来不及反应控制器输出值的变化。 从计算机的工作量及每个调节回路的计算成本来看,T应选大些。T大对 每个控制回路的计算控制工作量相对减小,可以增加控制的回路数。 从计算机能精确执行控制算式来看,T应选大些。因为计算机字长有限, T过小,偏差值e(k)可能很小,甚至为0,调节作用减弱,各微分、积分作用 不明显。
• 将连续系统的时间离散化:
t = KT ,
• 积分用累加求和近似:
t K
( K = 0, 1, L , n)
K
∫ e(t )dt = ∑ e( j )T = T ∑
0 j =0 j =0
e( j )
• 微分用一阶后向差分近似:
de(t ) e(k ) − e(k − 1) ≈ dt T
12
TD u (k ) = K p {e(k ) + ∑ e( j ) + [e(k ) − e(k − 1)]} TI j =0 T
TD u (k − 1) = K p {e(k − 1) + ∑ e( j ) + [e(k − 1) − e(k − 2)] TI j =0 T T
6
PID 控制器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 微分时间常数TD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微分时间常数T 微分控制可以改善动态特性,如超调量减小,调节时间缩短 ,允许加大比例控制,使稳态误差减小,提高控制精度。 当TD偏大时,超调量较大,调节时间较长; 当TD偏小时,超调量也较大,调节时间也较长; 只有TD合适时,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过渡过程。

计算机控制技术(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王建华主编)

计算机控制技术(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王建华主编)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步骤:P2(1)实时数据采集:对来自测量变送装置的被控量的瞬时值进行检测和输入(2)实时决策:对采集到的被控量进行分析和处理,并按预定的控制规律,决定将要采取的控制策略。

(3)实时控制:根据控制决策,适时地对执行机构发出控制信号,完成控制任务。

2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画出方块图并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P3答:(1)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由工业控制机、过程输入输出设备和生产过程三部组成。

(2)方块图如下图1.1所示:图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框图作用:①工业控制机软件由系统软件、支持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

其中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引导程序、调度执行程序,它是支持软件及各种应用软件的最基础的运行平台;支持软件用于开发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控制和管理程序;②过程输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与生产过程之间信息传递的纽带和桥梁。

③生产过程包括被控对象、测量变送、执行机构、电气开关等装置。

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在线方式、与离线方式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要考虑实时性?P2(1)实时性是指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应该具有的能够在限定时间内对外来事件做出反应的特性;在线方式是生产过程和计算机直接相连,并受计算机控制的方式;离线方式是生产过程不和计算机相连,并不受计算机控制,而是靠人进行联系并作相应操作的方式。

(2)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要考虑实时性,因为根据工业生产过程出现的事件能够保持多长的时间;该事件要求计算机在多长的时间以内必须作出反应,否则,将对生产过程造成影响甚至造成损害。

4. 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哪几种典型形式?各有什么主要特点?P4~7(1)操作指导系统(OIS)优点:结构简单、控制灵活和安全。

缺点:由人工控制,速度受到限制,不能控制多个对象。

(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优点:实时性好、可靠性高和适应性强。

(3)监督控制系统(SCC)优点:生产过程始终处于最有工况。

第6.2课 (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基础—脉冲传递函数

第6.2课 (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基础—脉冲传递函数

6.4 Z变换和Z反变换
7 Z反变换的求解方法 幂级数展开法 部分分式法 反演积分法(留数法)
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基础
本章结构 • 6.1 概述 • 6.2 采样与采样定理 • 6.3 信号的恢复与保持 • 6.4 Z变换和Z反变换 • 6.5 脉冲传递函数
6.5 脉冲传递函数
1 定义 传递函数:在线性连续系统中,当初始值为零时,系统 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 脉冲传递函数:在线性离散系统中,当初始值为零时,系 统离散输出信号的Z变换与离散输入信号的Z变换之比。 线性连续系统: R(s) Y(s)
s= p
i
例6-3 求解
解: L [sin = ωt ] 因为 L
−1
f (t ) = sin ωt
= s2 + ω 2
的Z变换
s ω ω s 1 1 + + + − 2j 2 2 2j 2j 2j = + s2 + ω 2 s + jω s − jω
ω

1 − j ( ± ωt ) s ± jω = e 1 1 1 ω 1 所以 = + F ( z ) z= − jωT −1 2 2 z 2 j 1 − e jωT z −1 s +ω 2 j 1− e z −1 sin ωT z −1 sin ωT = = 1 − e − jωT z −1 − e − jωT z −1 + z −2 1 − 2 z −1 cos ωT + z −2
x(t )
采样
x∗ (t )
由于只考虑连续时间函数在采样时刻时的采样值,因此,连续 时间函数 x(t )与离散时间函数 x∗ (t )具有相同的Z变换。即

06第六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离散化设计

06第六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离散化设计

• H(z)的零点表达式中,包含G(z)在z平面单位圆外或单位圆上
的所有零点。
系统的准确性定对H(z)的要求:
p He ( z) ( z 1) p F ( z) (1 z 1)F ( z 1 )
pm
系统的快速性对闭环系统的要求
p He ( z) ( z 1) p F ( z) (1 z 1)F ( z 1 ) p尽可能小
如果m>n,则 e(k n m) ek n m 为未来时刻的状态,则就要求D(z) 具有超前性质,这是不可能的。
t=kT
(k-1)T kT (k+1)T
结论:
U ( z ) b0 z ( nm) b1 z ( nm1) bm1 z ( n1) bm z n D( z) E( z) 1 a1 z 1 an1 z ( n1) an z n
即若对象G(z)的分母比分子高d阶,则闭环传递函数H(z) 也必须至少有分母比分子高d阶。 或:若对象G(z)有d拍延时,则H(z)也必须至少有d拍延 时。
2)由系统的稳定性确定H(z)
系统稳定性的条件:特征方程的根应在单位圆内。
B( z ) G( z) A( z )
D( z )

解析设计法步骤:
根据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及其他约束条件,确定
出所需要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H(z)。 根据式
1 H ( z) H ( z) D( z ) ,确定计算机 G( z ) 1 H ( z ) G( z ) H e ( z )
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D(z) 。 根据D(z)编制控制算法程序。
F (z)
1 1 是 z 的有限多项式,不含有 (1 z ) 因子,

第六章计算机控制系统

第六章计算机控制系统

⊥ a2
an ⊥
Uo
+
倒R-2R型
早期的D/A集成芯片
只具有从数字量 到模拟电流输出量转 换的功能。
使用时必须在外 电路中加数字输入锁 存器(I/O或扩展I/O 口、参考电压源以及 输出电压转换电路
中期的D/A集成芯片 近期的D/A集成芯片
增加了一些与 计算机接口相关的 电路及引脚,具有 数字输入所存功能 电路,能和CPU数 据总线直接相连。
脉冲个数的检测 脉冲频率与周期的检测 脉冲宽度的检测
测频法原理
(a)
(b)
(c)
被测信号fx
脉冲形 成电路
脉冲信号
闸门
(e)
T
fx
N T
门控 电路
(d)
时基信号 发生器
测周法原理
计数器 振荡器
脉冲 形成电路
闸门
被测信号fx
脉冲
形成电路
门控 电路
计数器
6.4.4 计算机测试系统的设计
主机选型
设计任务 输入通道结构

电信号经过处理并转换成计算机能
工 业
。 。
道 开 关
识别的数字量,输入计算机中。
对 象
计算机将采集来的数字量根据
需要进行不同的判识、预算,得出
所需要的结果。
A/D
显示


打印



报警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分时地对被控对象的状态参数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与给定值
的差值,按照预先制定的控制算法进行数学分析、运算后,控制量输出
企业级经营管理计算机
到其他工厂的生 产数据运输指令
工业级集中监督计算机

第6章 离散系统

第6章 离散系统

采样周期T 对采样信号 的影响:
0
t (a)
0 T1
t
f(t)
T
f * (t )
0
t (b)
0 T2
t
采样定理也称shannon(香农)定理,叙述如下:
若对于一个具有有限频谱( w wmax)的连续信 号f(t)进行采样,当采样角频率满足 ws 2wmax
时,则采样函数f*(t)能无失真地恢复原来的连 续信号f(t)。wmax为信号有效频谱的最高角频 率, ws 为采样角频率。 当采样角频率 ws 2wmax 时,从采样信号中不 能完全的恢复出原连续信号。
* n 0

2. 采样定理
从理论上讲,离散系统的采样周期T越小, 离散系统越接近连续系统。因为采样周期T太 长,采样点很少时,在两个采样点之间可能丢 失信号中的重要信息。因此,采样周期T不能 太大。只有当把采样周期T缩短以后,得到的 采样值才保留了原信号的主要特征。
f(t)
T
f * (t )
F ( z) e
n 0

anT
z
n
1 e
aT
z e
1
2 aT
z
2
aT 1 e z 1 时,上式的无穷级数也是收敛 当 的。于是求得e-at的Z变换为:
Z [e ] F ( z )
at
1 1 e
aT
z
1
z aT z e
D/A转换器:把离散的数字信号转换成连续的 模拟信号。
f (t )

f (t)
解码
f h(t)
信号复现
0111 1000 0010 0100 1001 0011 0 T 2T 3T 4T 5T (a) t 0 T 2T 3T 4T 5T (b) t 0 T 2T 3T 4T 5T (c) t

第六章 数字控制器的模拟设计法

第六章 数字控制器的模拟设计法

控制系统的主要设计任务之一。
间接设计法—模拟化设计法 经典法 数字控制器 的设计方法 直接设计法—数字化设计法 状态空间设计法
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计算机控制系统

第六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模拟化设计
模拟化设计法 数字控制器的模拟化设计法就是先将计算机控制
系统看作模拟系统(如图6.1-2所示),针对该模拟
计算机控制系统 分析与设计
控制原理
中 南 大 学 机 电 工 程 学 院
2011年10月
计算机控制系统
第六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模拟化设计
第6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 模拟化设计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 设计方法概述
2. 传递函数与Z传递函数的相互转换
3. 数字PID调节器的设计
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计算机控制系统
化方法将其离散为数字控制器,即转换成图6.1-3
所示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HG(z)
R (s ) r (t )

T
D(z )
T
H 0 ( s)
G (s )
Y (z ) Y (s )
图6.1-3 离散闭环控制系统
由于人们对于连续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如频率法、
根轨迹法等)比较熟悉,从而应用模拟方法设计数字 控制器比较易于接受和掌握。但是这种方法并不是按
第六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模拟化设计
控制算法:
u (kT) e aT u (kT T ) (1 e aT )e(kT T )
零阶保持器法的特点: (1)若D(s)稳定,则D(z)也稳定; (2)D(z)不能保持D(s)的脉冲响应和频率响应。
6.2.4 零极点匹配法
基本思想:S域中零极点的分布直接决定了系统的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6章 中央处理器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6章 中央处理器

9、制造工艺 线宽是指芯片内电路与电路之间的距离,可 以用线宽来描述制造工艺。线宽越小,意味着芯 片上包括的晶体管数目越多。Pentium Ⅱ的线宽 是0.35μm,晶体管数达到7.5M个;Pentium Ⅲ的 线宽是0.25μm,晶体管数达到9.5M个;Pentium 4的线宽是0.18μm,晶体管数达到42M个。近年 来线宽已由0.15μm、0.13μm、90nm一直发展到 目前最新的65nm,而45nm和32nm的制造工艺 将是下一代CPU的发展目标。
4、前端总线频率 前端总线(Front Side Bus),通常用FSB表 示,它是CPU和外界交换数据的最主要通道,主 要指连接CPU和北桥芯片,因此前端总线的数据 传输能力对计算机整体性能作用很大。 在Pentium 4出现之前,前端总线频率与外 频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称前端总线频率为外 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需要前端总线频率 高于外频,因此采用了QDR(Quad Date Rate) 技术或者其他类似的技术,使得前端总线频率成 为外频的2倍、4倍甚至更高。
从程序运行的角度来看,控制器的基本功能 是对指令流和数据流在时间与空间上实施正确的 控制。
对指令流的控制: 指令流出的控制 指令分析与执行的控制 指令流向的控制
对数据流的控制主要应包括对数据的流入 与流出的控制;对数据变换、加工等操作的控 制。
对于冯·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而言,数据流 是根据指令流的操作而形成的,也就是说数据 流是由指令流来驱动的。
… 状态寄存器 节拍发生器 译码器 地址形成中断控制逻辑
指令结束 中断请求
时钟
操作码
地址码
1、指令部件 指令部件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取指令并分析指 令。指令部件包括: ⑴ 程序计数器(PC) ⑵ 指令寄存器(IR) ⑶ 指令译码器(ID):指令译码器又称操作码译 码器或指令功能分析解释器。暂存在指令寄存器 中的指令只有在其操作码部分经过译码之后才能 识别出这是一条什么样的指令,并产生相应的控 制信号提供给微操作信号发生器。

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第6章:工控通信与现场总线概述

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第6章:工控通信与现场总线概述

CPU
I/O, AD/DA etc. Modules
良工
P&V 1
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
良工
P&V 2
良工
P&V 3
良工
P&V 4
良工
P&V 5
一、工控网络技术概述
3、发展趋势 (1) 以工业PC为基础的工控自动化已成为主流
❖工业控制自动化的三个层次:
基础自动化、过程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其核心是基 础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
❖ 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范围
模糊逻辑控制、专家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混沌控制、学习 控制系统等
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
二、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体系结构的特点
1、定义:现场总线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 的数字式、双向传输、多分支结构的通信网络。也有将 现场总线定义为应用在生产现场,在智能测控设备之间 实现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信的系统。也称为开放式、 数字化、多点通信的低成本底层控制系统。
❖ 由德国 Bosch 开发,起初专为汽车工业设计; ❖ 遵循ISO/OSI模型,采用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应 用层协议允许用户自行开发; ❖ 采用短帧结构,最可靠; ❖ 可采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等传输介质; ❖ 通讯速率最高1Mb/s,最远通讯距离可达10km; ❖ 成为ISO国际标准; ❖ 芯片由摩托罗拉,Intel等公司生产,价格低廉,用量 最大;
集散控制系统:也称为分布式控制系统或分散式控制系统(DCS),它采 用了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的设计,由过程控制级、控制管理级和生产 管理级组成,以通信网络为纽带,对数据进行集中显示,而操作管理和控 制相对分散,是一种配置灵活、组态方便、具有高可靠性的控制系统。
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分而自治和综合协调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6章练习_文件管理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6章练习_文件管理

• 10、( A )是指有关操作系统和其他系统程 序组成的文件。 • A、系统文件 B、档案文件 • C、用户文件 D、顺序文件 • 11、按文件用途来分,编辑程序是( A )。 • A、系统文件 B、档案文件 • C、用户文件 D、库文件 • 12、由字符序列组成,文件内的信息不再划 分结构,这是指( A)。 • A、流式文件 B、记录式文件 • C、顺序文件 D、有序文件
• 31、操作系统实现按名存取进行检索等关键 存储地址 在于解决文件名与文件的__ __ 的转换。 32、按用户对文件的存取权限将用户分为若 干组,同时规定每一组用户对文件的访问权 限。这样,所有用户组存取权限的集合称为 存取控制表 该文件的_ ___。 • 33、__ __ 文件保护 是指避免文件拥有者或其他用 户因有意或无意的错误操作使文件受到破 • 坏。 34、从文件管理角度看,文件由文件 控制块和_ 文件体 __ _两部分组成。 数据块 • 35、磁盘与主存之间传递数据是以__ __ 为单位进行的。
第6章 文件管理
一. 选择题
1、文件系统在创建一个文件时,为它建立一个 ( A )。 A、文件目录 B、目录文件 C、逻辑结构 D、逻辑空间 2、如果文件系统中有两个文件重名,不应采用( )。 A A、一级目录结构 B、树型目录结构 C、二级目录结构 D、A和C 3、文件系统采用二级文件目录可以( )。 D A、缩短访问存储器的时间 B、实现文件共享 C、节省内存空间 D、解决不同用户间的文 件命名冲突
• 31、文件的目录结构是( A ) 。 • A、树型结构 B、链式结构 • C、通用图结构 D、记录式结构 • 32、为了对文件进行操作,应该用下面哪些 系统调用(ABC)。 • A、建立文件 B、打开文件 • C、关闭文件 D、申请缓冲区 • 33、操作系统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管理的部 分通常叫做( B )。 • A、数据库系统 B、文件系统 • C、数据存储系统 D、数据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六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六章)
第六章 中央处理器 (1)
• • • • 中央处理器(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运算器主要用来完成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功能; 寄存器:用来存放中间结果、缓冲作用 控制器是全机的指挥中心,在在它的控制下,计算机总是遵循“取指令, 执行指令,取下条指令,执行下条指令…”这样周而复始地工作直到停机 为止。 控制器对指令的执行过程的控制有三种方式: – 同步控制方式
• 现代计算机系统广泛采用的方式 • 基本思想:将每个指令周期分成多个机器周期,每个机器周期中再分成 多个节拍,于是各条指令可取不同的机器周期数作为各自的指令周期。 如简单指令包含一个机器周期,复杂指令可包含多个机器周期。 • 这种方式不浪费很多时间,控制上又不十分复杂。
二、控制器的功能与组成 1、控制器的功能
WE M
RD M
RD M
ZF=1?
IR(ADR)→PC
写入操作
读出操作
AC+MDR→AC
读出操作
AC∩MDR→AC
0→启停逻辑
第六章 中央处理器 (10)
四、时序部件
– 指令的执行过程严格按照指令操作流程图所规定的时序定时; – 时序部件用来产生必要的时序信号为机器周期和节拍信号定时; – 根据组成计算机各部件的器件特性,时序信号通常采用“电位-脉 冲”制。 – 时序部件的构成
C0~C31
译码器
Hale Waihona Puke XXXXX 控制字段源部件地址
目标部件地址
地址字段
第六章 中央处理器 (19)
(2)、微指令的地址字段 – 微程序有两种不同的顺序控制方式:断定方式和增量方式。两种方 式下地址字段的设置不同。 – 断定方式
• 微指令在CM可不顺序存放 • 外部测试条件的考虑

计算机控制系统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控制系统习题参考答案

1
计算机控制系统习题参考答案
2)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可完全取代模拟调节器,实现多回路的 PID 控制,而且只要改变 程序就可实现复杂的控制规律。
3) 监督控制系统:可考虑许多常规调节器不能考虑的因素,如环境温度和湿度对生产过 程的影响,可以进行在线过程操作的在线优化;可以实现先进复杂的控制规律,可靠性 好。
第二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数学描述和分析方法 P42
2-1 简述离散控制系统中信号变换的原理。 先经过采样过程,即采样开关按一定的周期进行闭合采样,使原来在时间上连续的 信号 f(t) 变成时间上离散、幅值上连续的离散模拟信号 f * (t) 。再经过量化过程,采用一组 数码来逼近离散模拟信号的幅值,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 2-2 已知函数 f(t) ,求取 Z 变换 F(z) 。
10 ,采样周期 T=1s,采用零阶保持器,单位负反馈系 s(0.1s+1)
7
计算机控制系统习题参考答案
G(z)=Z[
1-e-Ts 10 10 9z -1 (1+0.11z -1 ) ]=(1-z −1 )Z[ 2 ]= ⋅ s s(0.1s+1) s (0.1s+1) (1-z -1 )(1-e-10 z -1 )
1)
f(t)=a mt
* -k mT -1 2mT -2 Z [ f(t) ] =Z f (t) = ∑ f(kT)z =1+a z +a z +... k=0 ∞
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①-① ⋅a mT ⋅ z -1 得:
Z[f(t)]=
1 1-a z
mT -1
2)
f(t)=1-e-at
1 1 (1-e-aT )z -1 F(z)=Z[1-e ]= -1 - -aT -1 = 1-z 1-e z (1-z -1 )(1-e-aT z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说明经过两拍以后,偏差采样值达到并保持为 零,过渡过程时间为两拍。
1 2 1 1 2
1 2
1 2
1
2
Y ( z) ( z)R( z) (2z1 z2 ) Tz1 /(1 z1 )2 2Tz2 3Tz3 4Tz4
1
即, e (0) 0,e(1) T,e(2) e(3) 0
了解一个常识工业(1.0、2.0、3.0、 4.0是什么?)
工业1.0
机械制造时代,即通过水力和蒸汽 机实现工厂机械化,时间大概是18世纪 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 工业2.0 电气化与自动化时代,即在劳动分 工基础上采用电力驱动产品的大规模生 产,时间大概是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 初。
由此可得典型输入Z变换的一般形式:
A( z ) R( z ) 1 q (1 z )
(q 1, 2,3)
(6-9)
其中A(z)是不含有(1-z-1)因子的z-1的多项式
根据Z变换的终值定理,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lim e(t ) lim(1 z 1 ) E ( z ) lim(1 z 1 ) e ( z ) R( z ) lim(1 z 1 ) e ( z )
2 即, e(0) 0, e(1) e(2) T
/ 2, e(3) e(4) 0
这说明经过三拍以后,输出序列不会再有偏差, 过渡过程时间为三拍。
y
y 3 2
y
5
1 0 T 2T 3T a) 4T 5T t
1 0 T 2T 3T b) 4T 5T t 0 T 2T 3T c) 4T 5T t
3
即,
e(0) 1,e(1) 0,e(2) 0
这说明一个采样周期后,系统在采样点上没有偏
差,这时过渡过程时间为一拍。
2) 单位速度输入
e ( z) (1 z ) ,( z) 1 (1 z ) 2z z
E( z) e ( z)R( z) (1 z ) Tz /(1 z ) Tz
3) 单位加速度输入
e ( z) (1 z ) ,( z ) 1 (1 z ) 3z 3z z
1 3
1 3
1
2
3
E( z) e ( z)R( z) (1 z1 )3 T 2 z1 (1 z1 ) /[2(1 z1 )3 ] T 2 z1 / 2 T 2 z2 / 2
1 e G( z ) Z [Gh ( s)Go ( s)] Z s
则图6-1对应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Ts
Go ( s)
(6-1)
D( z )G ( z ) ( z ) 1 D( z )G ( z )
(6-2)
设计数字控制器的方法:
(1)参数优化方法。首先确定控制算法 D(z),然后通过优化指标求出D(z)中的 参数,一般多用于设计阶数较低的数字控 制器。 (2)按照闭环脉冲传递函数Φ(z)来设计数字 控制器D(z)。 D(z)的结构依赖于广义 对象G(z)的结构。下面以该种方法为重 点进行讲解。
图6-2 按单位速度输入设计的最小拍控制器对不同输入的响应曲线 a) 单位阶跃输入 b) 单位速度输入 c) 单位加速度输入
3.最小拍控制器设计的限制条件
(1) 稳定性 闭环控制系统必须是稳定的。
只有广义对象的脉冲传递函数是稳定的(即在Z平
面单位圆上和圆外没有极点),且不含有纯滞后环节 时,上述方法才能成立。 如果不满足稳定条件,则应对设计原则作相应的 限制。由式(6-2)可以看出,D(z)和G(z)总是成对出现的, 但却不允许它们的零点、极点相互对消。
为了实现最小拍,Φe(z)中的z-1幂次须为最低。
令Q=q,F(z)=1
则所得Φe(z) 既可满足准确性,又可满足快速性要
求,于是:
e ( z) (1 z )
1 q
(6-11)
由(6-7)得,
( z) 1 e ( z) 1 (1 z )
1 q
(6-12)
2. 典型输入下最小拍控制系统分析

工业3.0 电子信息化时代,即广泛应用电子与信息技 术,使制造过程自动化控制程度进一步大幅度提 高。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并一直延续至现在。

工业4.0 德国2013年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已上 升为国家战略。工业4.0是实体物理世界与虚拟网 络世界融合的时代,产品全生命周期、全制造流 程数字化以及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模块集成,将 形成一种高度灵活、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 务新生产模式。

6.1 数字控制器设计原理
D(z) 表示数字控制器, Gh(s) 是零阶保持器, Go(s)是被控对象的连续传递函数, ,采样周期为T。
r(t) + e(t) T e(k) y(t)
D(z)
T
u(k)
Gh ( s)
u(t)
Go ( s)
图6-1计算机控制系统框图
广义对象的脉冲传递函数定义G(z)为
G( z) gd 1z
( d 1)
gd 2 z
1
( d 2)
(d≥0)
而我们所期望的闭环Z传递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 z) 1z 2 z
2
1 z 1 2 z 2 d z d d 1 z ( d 1) d 2 z ( d 2) 1 ( z ) D( z ) G ( z ) 1 ( z ) ( g d 1 z ( d 1) g d 2 z ( d 2) )(1 1 z 1 2 z 2 ) 1 z d 2 z d 1 d z d 1 d 2 z 1 ( g d 1 g d 2 z 1 )(1 1 z 1 2 z 2 )

实施“中国制造2025”,开展“互联网+”行动是重 要途径之一。我国2020年要基本实现工业化, “互联网+制造业”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美国制造业高度发达,是互联网第一强国,其工 业互联网更侧重网络和信息服务,核心是构建工 业信息高速公路,保持其制造业的领先地位。 德国是制造业强国,装备制造技术世界领先,德 国工业4.0更关注装备和技术升级,突出智能工厂 和智能生产这两大主题。 我国的特点则是互联网比较发达,制造业总体大 而不强。我国制造业必须走工业2.0补课、工业 3.0普及、工业4.0示范的并联式发展道路。
t z 1 z 1 z 1
A( z ) (1 z 1 )q
显然,要使稳态误差为零,Φe(z) 必须含有(1-z-1)
因子,且其幂次数不能低于q,即
e ( z) (1 z ) F ( z)
(1-z-1)趋向于 0的实现。
1 Q
(6-10)
式中,Q≥q,F(z)是关于z-1的有限多项式,不影响
i i i 0 i 1
m
n
(6-5)
由此可得数字控制器输出的时间序列为
u (k ) bi e(k i ) aiu (k i )
i 0 i 1
m
n
(6-6)
按照式(6-6),就可编写出控制算法程序。
6.2 最小拍控制系统的设计( )
6.2.1 最小拍控制原理
在数字控制系统中,通常把一个采样周期称为一拍。所
显然,要使D(z)可以实现,必须有 1 2 d 0 这时,Φ(z)应具有形式
( z) d 1z
( d 1)
d 2 z
( d 2)

由此可知,在最小拍控制中,期望的Φ(z) 要在对象 纯滞后的基础上加以确定,即
单位阶跃输入
1 r (t ) 1(t ),R( z ) (1 z 1 )
单位速度输入
Tz 1 r (t ) t,R( z ) (1 z 1 )2
1 2 T 2 (1 z 1 ) r (t ) t ,R( z ) 单位加速度输入 2 2(1 z 1 )3
由图6-1可知,误差的脉冲传递函数为
E ( z ) R( z ) Y ( z ) e ( z) 1 ( z ) R( z ) R( z )
由误差表达式
(6-7)
E( z) e ( z)R( z) e0 e1z e2 z
1
2
(6-8)
可知,要实现无静差、最小拍,E(z)应该在最短时 间内趋近于零,即E(z)应为有限项式。因此,在输入 R(z)一定的情况下,必须对Φe(z)提出要求。
谓最小拍控制,是指系统在某种典型输入信号(如阶跃信号、
速度信号、加速度信号等)作用下,经过最少的采样周期使 得系统输出的稳态误差为零。最小拍控制系统也称最小拍无
差系统或最小拍随动系统。
显然这种系统对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性能要求是快速性 和准确性。 最小拍控制就是一类时间最优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就 是要求调节时间最短。
与对象结构有关的设计方法,即按照某一期望 的闭环传递函数 Φ(z) 来设计数字控制器 D(z) 。这时, D(z)的结构将依赖于广义对象G(z)的结构。 已知:G(z)和Φ(z) ,故由式(6-2)可求得
D( z )G( z ) ( z ) 1 D( z )G ( z )
1 ( z ) D( z ) G ( z ) 1 ( z )
(6-2)
(6-3)
则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步骤如下: 1) 根据式(6-1)求广义对象的脉冲传递函数G(z) 2) 根据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和其他约束条 件,确定闭环脉冲传递函数Φ(z) 3) 根据式(6-3)求取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 D(z)
4) 根据D(z)导出控制器的输出u(k)
设数字控制器的一般形式为
第六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
直接设计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