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事法学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性思考
论医事法律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机制
论医事法律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机制摘要:医事法专业人才的科研能力培养是医事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开设医事法专业的本科医学院校应从以下方面建立专门和系统的医事法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制定贯穿医事法专业本科教育阶段的科研能力培养计划;采用以科研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完善医事法学生科研管理制度。
关键词:医事法律专业科研能力培养机制abstract:the cultivation for research abilitiy of medical law major talen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of medical law major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 the medical college which set up medical law major should establish the specific and systematic cultivation mechanism above as following measures : formulating the cultivation plan for research abilitiy which throughout the stage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f medical law major ; adopt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which the core is the cultivation for research abilitiy ; improving medical law student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medical law major ; research abilitiy ; the cultivation mechanism医事法专业人才的科研能力培养是医事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首先,对医事法专业人才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深入挖掘医事法专业人才的创新潜质,引导医事法专业人才树立创新精神和形成创造性思维。
医事法学专业教育资源的问题与展望
医事法学专业教育资源的问题与展望高等医学院校开办法学专业是一个创新。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这个专业生源充足,教学质量良好,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增加,前景比较乐观,有许多成功的经验需要认真总结。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医学院校法学专业建设的时间还很短暂,要走的路还很长,不管是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上,都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需要开展深入的研究。
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上全面思考医事法学专业建设,发现问题并改进和完善,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本文主要针对医事法学专业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力求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本专业更好的建设和发展。
一.教育资源方面的现状1.师资力量不足医事法学专业作为一个跨学科的实践型专业,对专业教师的知识及能力要求很高,不仅需要具备医学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法学专业知识;不仅需要具备医学实践经验,而且还需要具备法律实践经验。
但是医学知识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专业性,医学教育比其他专业需要更长的教育年限(医学本科教育为五年,比其他一般本科专业多一年;并且众多院校实行七年制本硕连读或八年制本硕博连读的医学教育模式),所以医学专业的毕业生改学法学专业的数量极其有限;而法学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攻读医学专业学位的更是风毛麟角,因为医学的专业性很强,非医学专业的人进入医学领域存在很大困难[1]。
因此同时具备医学和法学专业知识的人才非常少,各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授医学课程的老师不懂得法律知识,教授法学课程的老师不懂得医学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学知识与法学知识的结合教育。
上述原因导致了从全国范围来看,医事法学专业的师资力量是匮乏的,而具体到各个医学院校,由于学校实力、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该专业的师资就更加不平衡,比如大城市的医科大学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强,而偏远城市的医学院校的师资力量不得不让人担忧。
教育部要求法学本科教育的专任教师总数为15人以上,具有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教师数量至少为10人,其中教授职称至少1人,副教授职称至少3人。
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等学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改革和创新能力培养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研能力培养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大连医科大学重视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通过调整课程体系、建立健全导师制、开放的科研平台、设立课外学分等一系列改革探索适应我国国情医学本科生科研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医学本科生科研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方法。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medical education reform,new requirements have been raised for the reform of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education and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ability.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s,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djusting curriculum system,improving the tutorial system and open research platform,setting up extra credit and a series of reform to explore the scientific teaching mode of undergraduate medical conditions in our country,which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eaching model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s can improve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 lity and train their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train innovative medical talents.[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Cultivation;Credit system;Tutorial system;Medical undergraduates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本科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法医学基础对法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法医学基础对法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医学在犯罪调查、司法审判以及公共安全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适应这一需求,法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与探索。
本文将从法医学基础的重要性出发,探讨法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一、法医学基础的重要性法医学基础是培养合格法医学人才的重要基础。
首先,法医学基础包括法律、生物学、化学、病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法医学人才具备全面的学科素养至关重要。
其次,法医学基础知识是进行法医学技术操作和解读的基础,只有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法医学人才才能够进行科学准确的案件分析和鉴定。
因此,法医学基础对于法医学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法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探索1. 实践性教学的加强实践是法医学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传统的培养模式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实践环节的重要性。
因此,在法医学人才培养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性教学。
可以通过组织案例分析、举办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真实的法医学工作中,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交叉学科的融合法医学作为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到法律、医学、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传统的培养模式中,这些学科的教学往往是独立进行的,缺乏交叉学科的融合。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法医学人才需要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因此,法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加强多学科的融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与进步。
在法医学人才培养中,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虚拟实验室、在线教学平台等,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培养方式。
同时,还可以开展研讨会、学术交流会等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交流和知识共享,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实习与实训的加强实习与实训是法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习与实训,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
论医事法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路
论医事法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路摘要:医事法专业本科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是指通过专门的、系统的科研训练使接受训练的医事法学生具备进行科研的基本能力,它是医事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在进行医事法专业本科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时,以下思路是值得考虑的:促进医事法学科的发展;符合医事法学科的特点;符合医事法专业所属医学院校的特点以及注重过程性考查。
关键词:医事法学;医事法专业;科研能力培养;思路医事法(卫生法)是新兴的医学与法学的交叉学科,其“交叉性”决定了医事法专业人才具有复合性和应用性,其“新兴性”要求医事法专业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性。
而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医事法专业人才形成该特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首先,科研能力是创新素质的重要体现,对医事法专业人才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深入挖掘其创新潜质,引导其树立创新精神和形成创造性思维。
其次,科研的过程包含了对既有理论知识的梳理、对他人实务经验的总结,这非常有助于医事法专业人才夯实基础专业知识、将理论与实际有效联系,进而为其复合性和应用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参与科研实践,也是培养医事法专业人才独立作业与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等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方式。
目前,国内对于医事法专业人才科研能力培养的讨论不多,涉及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案大都涵盖于医事法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中,并且其具体操作因各学校的认识不同而有差异。
这种缺乏专门理论研究和专门机制设计的情况,非常不利于医事法专业人才科研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就此对医事法专业本科学生(以下简作“医事法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谈一些思路。
一、基本概念(一)医事法专业本科学生科研能力科研能力的内涵可概括为九个方面的能力:检索文献、收集资料、阅读文献资料、鉴别资料、归纳综述、发现和提出问题、逻辑思维和分析、创新、文字表述和口头表达。
[1]医事法学生的科研能力也包括上述九种能力。
通过培养,这些能力应突出体现在以下方面:在本科学习阶段,能够发现医事法教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能通过查找和思考排除问题存在的可能性或确定错误后对教材提出修改意见;在申报学生科研课题时,能够规范、清晰、逻辑严密地完成申报书的书写;在实习、工作阶段,在发现现有法律规范没有规定、医事法理论也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能够有意识地寻求其他领域的理论对该问题进行解决,并进而能在实践的基础上为修正或完善该理论进行思考。
法学专业(医事法学方向)学生专业认识教育的实践探索
基金项 目: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开展法学 专业新生专业认识教育 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陈颖 (1979一),女(汉族 ),云南 昆明人 ,昆明医科大学法 医学院法学系 ,讲师 ,法学硕士 ,主要从事医事法学教学 和研究工作 。
专业 认识 教育对 于新 兴学科 支撑下 的新 兴专 业 尤 为重要 。医事法学是 医学 与法学的交叉 、融 合 的新 兴学科 。它 以卫生行政执法 、医政监督管理 、医疗损害 处理 、食 品药 品监督管理 为核心 ,涵盖 医疗 卫生管理 、 疾病预防控制 、计划生 育 、妇 幼卫生保健 、医学新技术 的法律规 制 、医疗保 险 、医学法律 人才 培养等 相关领 域 。法学专业(医事法学方 向)是 在我国卫生法治建设 进程不 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快 ,医疗 纠纷逐 年增 多 ,国家不 断加强 医 疗卫生管理 、卫 生监督执法 、医疗社会 保障力度 ,而医 学 和法学 双学科 复合型 人才 又极其 缺乏 的背景下 创 设 的 ,它 以医事法学学科 为支撑 ,专业 定位 为“医法结 合 ,以法 为主 ,培养具有 医学教育 背景的 ,能够 在司法 机关 、卫 生行政机关 、医疗 机构 、社会法律 服务 机构等
然而 ,作 为新兴 学科 和新办专 业 ,办学过 程伴 随
着来 自社会 的诸 多疑问 。首先 ,医学院校是 培养 医生 的,怎么会培养法律人才呢?其次 ,医学 院校 的法学专
培养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探索和实践-2019年精选文档
培养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探索和实践高校作为培养高科技人才和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如何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使大学生成为实现科技创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是摆在我们高等教育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这种形势下,现代医学教育要求在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
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成为我国高校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一项学生活动。
一、培养医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兴学科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高、更严。
高等教育是教学和科研、学习和创新的结合,肩负着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任。
培养大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这既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疾病认识程度的提高,社会对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开拓创新能力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医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活动,通过科学研究不但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知识,完善了知识结构,而且还培养了科研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会在毕业后的临床工作和医学研究中实践运用。
这样医学院校才能培养出跨世纪的合格医学人才,同时也体现了高校教育的内在要求和目的。
二、医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和主要问题1.医学生的科研兴趣与创新意识。
当前我国医学教育普遍存在教学和科研相脱离的现象,加上医学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学科门类繁多,学时数多,教师“灌输式”教授,忽视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就业、考研的压力下“接受型”学习,没有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习惯和创新性意识。
除少数真正有兴趣想了解科研整个过程的学生外,多数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学术活动的意识还比较淡漠,即是有极大的科研兴趣也因氛围不够浓厚、缺乏正确的引导等原因而放弃。
医学本科生基础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分析与思考
展望
未来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范围,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 医学院校的医学本科生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调查和分 析。同时,可以尝试将基础科研能力的培养与医学实践 相结合,探索更加有效的培养模式和方法。此外,也可 以考虑将基础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医学教育过程 中,以提高医学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06
提供科研机会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研机会,如参与学术会议、参观实验室等。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研的 兴趣和热情。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及贡献
要点一
结论
通过对医学本科生的基础科研能力进行调查和分析,发 现当前医学本科生的基础科研能力存在一些问题,包括 缺乏科研兴趣、科研知识储备不足、科研实践能力较弱 等。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对医学本科生基础科研能力培 养有益的实践经验,如增加科研课程、提供科研实践机 会、开展科研培训等。
《医学本科生基础科研能力培养的 现状调查分析与思考》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医学本科生基础科研能力培养现状 • 基础科研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 • 基础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建议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背景
随着生物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对医学本科生的科研 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许多医学院校在 培养本科生基础科研能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 系统性的培养方案、教学资源不足等,导致学生的科 研能力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对医学本科生基础 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 及改进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点二
贡献
该研究对于提高医学本科生的基础科研能力具有一定的 参考价值,同时也为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 方法。此外,该研究也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医学本科生基 础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推动医学教育的发 展。
医事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未 有 的使 命 — — 医事 法 学 专 业 人 才 的 培养 。
一
心, 只有 如 此 才 能 充 分 体 现 医 事 法 学 专 业 和 人 才 培 养 目 标 ;
“ 翼 ” 是 指 医 事 法 学人 才 应 具 备 较 强 的外 语 、 算 机 等 相 关 多 , 计 的诸 多 知识 与技 能 。 二、 医事 法 学 人 才 培 养 模 式及 其 运行 保 障 人 才 培 养模 式 , 指 教 育 主 体 为 教 育 对 象 所 构 建 的 知识 、 是 能 力 、 质 培养 的结 构 体 系 以 及 实 现 这 种 结 构 体 系 的方 式 , 素 是
医 研究 志 2 9 月 学 杂 0 年2 第3卷 第2 0 8 期
・ 学教 胄 ・ 医
医 事 法 学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的 探 索 与 实 践
王 安 富 黄 敏 李连 宏 陶 然
第 l 世 界 医学 法 学 大 会 于 20 7届 0 8年 1 O月 1 8日在 北 京 召 开 , 主题 是 “ 生 法 制 建 设 与 和 谐 社 会 ” 这 无 疑 为 我 国 医 其 卫 , 事 法 学 的 研 究 与 发 展 注 入 了新 的 生 机 与 活 力 。 医 事 法 学 被 誉 为 我 国医 学 院 校 的 “ 阳 ” 业 , 朝 专 十余 年 间 , 已有 东 南 大 学 、 重 庆医科大学 、 连医科 大学 等 4 大 O余 所 医 学 院 校 创 办 该 专 业 。 这 一 专业 蓬 勃 发展 的根 源在 于 医 学 与 法学 这 两 个 最 古 老 的 学 科 的 现代 交 融 , 的 诞 生 赋 予 了 当 代 高 等 医 学 教 育 机 构 前 所 它
学两大领域的基础性知识 与技能 , 即应 将 其 视 为 这 种 人 才 素 质 体 系 的 两 大 基 石 ; 一 核 ” 是 指 在 医 事 法 律 人 才 素 质 体 系 “ ,
浅谈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是当前医学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疗需求的不断提升,对于具备科研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医学研究生虽然接受了严格的理论学习和基础知识培训,但在实际科研中却缺乏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医学研究生的个人发展,也制约了整个医学领域的进步。
如何有效地培养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显得尤为迫切。
通过对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系统培养,不仅能够提高他们在学术领域的竞争力,还能为医学科研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将着重分析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培养方式和方法,希望能为相关院校和机构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以提高他们在医学领域的学术水平和研究实力。
通过深入分析现有的培养方式和方法,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够全面提升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当前医学学术型研究生在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
最终,通过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和展望,为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促进医学科研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医学科研创新已成为推动医学进步的关键力量。
而作为未来医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医学学术型研究生是医学科研创新的生力军和希望之星。
他们具备较强的专业基础和学术素养,有着探索未知、挑战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加强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加强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顺应大学生自我成长与进步的必然要求。
高等院校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让学生能在相关专业领域去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
对于医学本科生来说,除了要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去胜任临床工作,还需要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在工作中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意识及创新意识,因此,对医学本科生进行早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很有必要。
课程组结合本校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特点及实际情况,在专业基础课程《医学生物化學》的课堂教学、课后知识拓展、大创课题申报及实施及开放实验室搭建科研平台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探索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
一、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现状科研能力是指临床实践能力、医学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造能力及学习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总称。
当前大部分医学院校的本科教育仍是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为主,辅以实践教学,偏重临床技能训练,加上科研创新能力不作为常规教学任务,也不列入考核体系,使得教师和学生对其重视不够。
此外,大部分院校学生科研创新实践平台的搭建不够完善,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近年来,国内很多医学院校进行了一些医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如采用八年制、导师制等教育模式,但仍存在如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体系不健全、设施经费不足、针对性系统性不强等问题。
因此,医学院校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探索更为合适的培养方法,做好临床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医学生将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医学人才的要求。
二、具体实施措施1.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科研能力的早期培养很重要,但是医学本科生特别是低年级的本科生,要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和研究,仅仅依赖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知识的拓展。
教师在理论教学中要增加基础知识与临床及实际应用的联系,补充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将教师自己的科研思维及科研结果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其对科研的兴趣。
如何培养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意识
如何培养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意识在医学领域中,研究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提升学生学术氛围、建立研究机制、推动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以及激发创新思维等方面论述如何培养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意识。
一、提升学生学术氛围学术氛围对于培养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意识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重视学术研究,积极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如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拓宽医学生的学术视野,还可以让他们了解到前沿的医学研究动态,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此外,学校可以建立学术论坛或者学术俱乐部,为医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和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平台。
通过学术论坛的方式,医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且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导与建议,从而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建立研究机制要想培养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意识,学校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研究机制。
首先,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研究办公室或者研究院,负责协调和推动医学生的科研工作。
研究办公室或者研究院可以为医学生提供科研经费、实验设备和实验空间等资源支持,同时还可以组织培训课程,提高医学生的科研方法和技能。
另外,学校还可以建立科研导师制度,为医学生分配专门的导师。
导师可以指导医学生的科研工作,帮助他们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并提供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指导。
通过与导师的合作,医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科研的整个过程,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推动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为了培养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意识,学校可以鼓励和推动学生参与各类科研活动。
首先,学校可以设立科研项目,邀请医学生自愿参与。
这些科研项目可以与学校、医院或者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既能提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
除了参与科研项目,学校还可以积极推动医学生参与学术期刊的发表和学术交流会议的参会。
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可以提高医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声誉,而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则可以让他们与其他优秀的医学生进行学术交流,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医药卫生法学专业学生“三有“培养路径探究
医药卫生法学专业学生“三有“培养路径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医药卫生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医药卫生法学作为交叉学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医药卫生法学专业学生作为未来医药卫生法律领域的从业者,需要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医学常识和卫生管理技能,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医药卫生法律事务。
但是,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医药卫生法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路径并不清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实践机会,导致理论知识无法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从而影响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
因此,探究医药卫生法学专业学生“三有”培养路径,即法律知识、医学常识和卫生管理技能的培养,对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医药卫生法学专业学生“三有”培养路径,分析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深入研究实践实习与能力培养的方式,通过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为未来医药卫生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建议。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医药卫生法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有益借鉴,并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1.2 研究目的医药卫生法学专业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法律、医学和卫生健康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然而,目前在我国的高校中,医药卫生法学专业的培养模式和路径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和研究。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医药卫生法学专业学生“三有”的培养路径,即具备医学知识、法律素养和卫生健康意识的能力。
首先,通过对医药卫生法学专业学生需具备的三方面能力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其次,深入探讨医药卫生法学专业学生“三有”培养路径,可以为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思路。
再者,通过对实践实习与能力培养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医药卫生法学专业人才提供有效途径和方法。
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探索医药卫生法学专业学生“三有”培养路径,旨在提高医药卫生法学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为推动医药卫生领域的法律与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医学本科生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2023-10-30•引言•科研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与探索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目•参考文献录01引言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对医学本科生的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的医学人才,对于推动医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通过培养医学本科生的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医学本科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医学研究和医疗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意义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医学本科生的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医学研究和医疗服务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对医学本科生的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和案例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研究目的与方法02科研思维的培养概念科研思维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对医学问题进行观察、分析、推理和判断的一种思维方式。
特点科研思维具有创新性、批判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等特点。
科研思维的概念与特点科研思维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提高医学生竞争力培养科研思维有助于医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适应和胜任工作,提高竞争力。
培养医学人才科研思维的培养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医学生提高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动医学发展科研思维是医学领域创新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解决临床问题,提高治疗效果。
为医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科研思维。
增加实践机会在医学教育中设置科研相关的课程,教授科研方法和理论知识。
设置科研课程鼓励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提供指导和支持,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科研思维。
引导自主探究组织学术交流和合作,让医学生与同行、专家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和知识。
加强合作交流科研思维的培养策略与方法03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概念与特点创新能力的概念创新能力是指个体通过学习、实践和反思,获得并提升自身在特定领域的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人格的能力。
论医事法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路
如前 所 述 , 科研 能力 培养是 专业 人才 培养 目标 实 现 的 重 要途 径 。但 二者 在直 接 目的 、 培养 对象 和具 体 培养 措施 基 本概念 的设计 上也 有所 区别 : 能力 培养 是在 专业 人 才培 养 的 科研 基础上 , 专门针对科 研能力所作的培养, 其直接 目的在 于 ( 医事法专业本科学生科研 能力 一) 科研能力 的 内涵 可概 括为 九个方 面 的能力 : 文献 、 满 足对 医事法 科研 有兴趣 的医事 法学 生 的学 习需求 , 检索 以及 收集资料、 阅读文献资料、 鉴别资料、 归纳综述、 发现和提出 向医事法 科研 工作 岗位 培养更 具科 研 能力 的本 科生 ; 专业 问题 、 逻辑思维 和分析 、 创新 、 文字表 述和 口头表达 。】 - 人 才培养 针对 所有 的 医事法本 科学 生进 行 , 研 能力 培养 科 医事法 学生 的科研 能力 也 包 括 上 述 九 种 能力 。通 过 针 对对 医事法 科 研 有兴 趣 或 有 相关 科 研 工作 职 业 规 划 的 培养 , 能力 应 突 出体 现在 以下 方 面 : 本科 学 习 阶段 , 医事法本 科学 生进 行 ; 人才 培养 措施 围绕 医事 法 专业 这些 在 专业 能够 发现 医事法 教材 可能存 在 的问题 , 能通 过查 找 和思 人 才 的复合性 、 并 应用 性 和创 新 性进 行 设 计 , 研 能力 培养 科
21 0 2年 第 5期 ( 总第 24期 ) 4
・
世 纪桥
No 5, 0 2 . 2 1
S i i io h J Qa
( e e l o2 4 G nr .4 ) aN
法律研 究 ・
论 医事 法 专 业本 科 生科 研 能 力培 养 的思 路
医药卫生法学专业学生“三有“培养路径探究
医药卫生法学专业学生“三有“培养路径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面对这一现状,如何全面培养医药卫生法学专业学生的“三有”素养(医学素养、法学素养、卫生素养)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究医药卫生法学专业学生“三有”培养路径,旨在为相关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通过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具体案例分析,可为未来医药卫生法学专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和建议。
1.2 问题提出医药卫生法学专业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领域,涉及法学、医学和公共卫生等多个学科知识。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医药卫生法学专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当前环境下,该专业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医药卫生法学专业学生的“三有”素养(医学专业知识、法学专业知识和卫生管理专业知识)相对薄弱,很多学生在接受培养的过程中难以做到全面掌握相关知识。
这导致他们在实践中难以胜任复杂的医药卫生法律事务处理工作。
现有的培养路径和课程设置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无法有效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生们往往面临课程冗余、内容难度不适等问题,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
医药卫生法学专业的发展方向未来如何以及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健康法治需求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全面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医药卫生法学专业的发展和培养人才的质量。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医药卫生法学专业学生“三有”培养路径,明确培养目标和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研究,旨在探索适合医药卫生法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这一研究的基础上,可以为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提供参考,推动医药卫生法学专业的发展,促进行业人才的培养。
通过探究“三有”培养路径,可以为实践中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有益的借鉴,促进医药卫生法学专业的繁荣发展,培养更多符合行业需求的优秀人才。
2. 正文2.1 医药卫生法学专业概述医药卫生法学是一门融法律、医学和卫生学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旨在研究医疗卫生领域中的法律问题和伦理问题。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飞速提升,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力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便成为当今高校的研究热点。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开展科研的普遍制约因素的分析,并以新乡医学院点加团队为例,论述了地方医学院校的科研能力培养模式,以期为其他同类高校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49-0192-02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王雅洁1,马建军*,赵伟松2,王聪聪3,冯晨4,薄智豪4,刘琳琼1,张清扬1(1.新乡医学院本科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河南新乡453003;2.新乡医学院本科2017级儿科学专业,河南新乡453003;3.新乡医学院本科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河南新乡453003;4.新乡医学院本科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河南新乡45300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1]。
大学生是引领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是推动时代日新月异的攻坚力量[2],其科研创新能力被不断赋予更高的要求。
因此,近年来各高校不断完善科研平台建设,促进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
一、医学生提升科研能力的必要性步入21世纪以来,医学专业飞速发展,呈现出多学科相互融合分化、临床与基础研究相结合的特点。
早先的医学前辈诊治病人主要依靠口口相传以及自己从医多年的经验,缺乏客观的科学依据与理论指导;当今医学的发展则更加注重科学性,科学技术是其发展的原动力。
医生从事科研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其学习、探究与总结的能力,通过不断学习追踪本专业的进展,寻找新的科研热点,并通过实验探究进而创造新的知识,推进医学界的发展[3]。
因此,新时代的医生应是专业知识与科研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医事法学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性思考发表时间:2013-02-19T09:27:03.0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9期供稿作者:庞琳1 曾诚2[导读] 科学研究活动是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
庞琳1 曾诚2(1泸州医学院法学系四川泸州 646000)(2泸州医学院康复医学系四川泸州 646000)【摘要】科学研究活动是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
本文结合我校医事法学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在参考国内外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实际经验后,分析医事法学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构成要素,提出从学校、学生和培养机制三个方面探索培养医事法学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新路径,为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出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科研能力医事法学创新能力我校医事法学专业是专业素质与实践结合较强的交叉性学科,往往因为主观或者客观的各种原因,在不断强调法学教育要注重实践教学的同时,而忽略对该专业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不仅要学好课堂知识,而且还要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下,介入科学研究(以下简称科研)。
[1]科研活动是一种运用科学知识进行探索、研究或者创造的过程,是学生运用科学知识于研究实践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我校医事法学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现状及原因(一)学校对医事法学专业学生参与科研工作不重视首先,我校属于专业性医学院校,医学专业包含的各个自然学科当然的作为重点学科得到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发展,医事法学专业属于社会科学,在这个大环境下,难免会存在对医事法学专业的科研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其次,我国高校对本科生培养目标只是培养其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十分重视,而忽视了本科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部分,也应具有的部分科研任务和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我校每年研究生招生数量大,有研究生参与科研工作,因而用不着本科生参与。
另外,由于我校医事法学专业属于新兴专业,成立时间不长,整体师资队伍的职称水平还不够,不能申请培养研究生,导致科研工作的推进动力不足。
(二)我校医事法学专业学生科研意识不强,参与科研积极性不高医学院校学生课程多,学习压力大。
我校医事法学专业的学生一般重视学习成绩和关注司法考试,或在闲暇时参与各项社团活动,而不太重视参与科研活动,很少考虑科研问题。
这样到了大学五年级撰写毕业论文时,对于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往往找不到合适的题目,而由指导老师指定其论文题目和研究方向。
学习成绩是学校和社会衡量学生能力的一项重要的指标,多数对学生有影响的活动都与学习成绩挂钩,如就业时需要提交学习成绩单、司法考试分数、英语等级证书等,评优时的主要评价标准也是学习成绩,即使保送研究生这样与研究能力相关性很强的活动,其评价办法也是看该名学生的学习成绩,科研能力并不是作为考查指标之一。
研究生录取也主要是看入学考试的考试成绩,这导致了学生的科研能力不能被融入评价体系,使得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三)缺乏良好的培养机构目前,我国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机制一般是本科生实行班主任负责制,研究生实行导师负责制。
从本校实际操作的情况来看,本科班主任管理的学生大约为300-500人,数量如此之大,导致班主任只能抽出时间和精力来负责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其他一般事务,而忽略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学生学习任务中,课程繁多,为方便管理,学生宿舍的安排都是以年级和班级为单位,导致各年级学生难以互相交往和交流,低年级同学更是难以向高年级的同学学习更多的科研经验。
二、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必要性现阶段,由于多数学生习惯于现有书本知识的学习,满足于记忆和重复,并且受专业口径狭窄的限制,造成知识深度、广度和精度明显不足,知识结构不够完善,不能满足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现象在我专业学生毕业进入工作岗位或继续研究生攻读阶段初期非常明显。
从事科研就是一种综合运用多学科进行知识整合的过程,学生通过从事一定的科研活动,可以弥补其知识结构过于单一的不足。
学生面对要解决的问题不仅要有专业知识作为基础,还要有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相支撑,这必然要求学生对其他学科相关知识有所涉猎。
通过科研活动的参与,可以极大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品质培养的过程,因此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对其创新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教育创新,以人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因此,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科研活动的开展在全面提高我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的特殊作用。
三、医事法学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目标现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能力是影响人的活动任务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能够胜任某种工作或完成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
[3]科研能力,是指人们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探索未知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调查研究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科研写作能力。
而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则“是直接影响大学生科学研究活动效率,并确保大学生科研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特殊能力”。
医事法学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至少包括以下要素:一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任何科学研究都始于问题,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必须解决“研究什么”的问题。
如果学生眼中、脑中无问题,也就没有研究的对象了,其科研能力根本无从培养。
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是搜集资料的能力。
有了研究对象,还必须充分占有与研究课题有关的资料,才能进行研究。
搜集资料的范围及方式主要是大量搜集文献资料,为此,要教会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检索、筛选、摘录;还有就是,通过实验或调查获得有关研究对象的第一手实证资料,为此,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社会调查、如何做统计。
三是阅读和研究资料的能力。
对搜集来的各种资料要能够阅读、理解、研究、处理,这是科研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能力,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以训练。
四是分析、综合、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
凭借这些资料,学生要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分析当前的矛盾,探究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中间既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进行逻辑思维,有时也要用到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
这些思维能力必须培养。
五是创新思维的能力。
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即思维品质应具有广阔性、求异性、敏锐性和灵活性,这样才能提出新问题、新观点以及运用新材料、新方法解决问题。
这种能力必须加强培养。
六是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大学生科研的成果,最后要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因此,如何写论文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
同时,科研论文有时需要答辩、需要与人口头交流讨论,因此,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需要培养。
四、医事法学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对策学生的科研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后者的科研能力直接制约着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科研经验来指导学生在科研活动中如何选题、如何搜集资料、如何利用参考资料、如何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如何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结合我们在实际科研活动与学生培养中的体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强化责任意识。
我专业继承了高等学校传统的教育理念,即认为大学生主要是学知识,不需要搞科研,搞科研是教师研究生的事情这就将大学的人才培养简单等同于教学工作,忽视了科研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这种观念必须转变,因为现代高等教育主张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协调发展,医事法学专业也必须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并把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作为自己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专业的主管教务部分也应进一步完善相应的质量考评体系,适当增加和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在考评指标中的权重,进而从整体上改变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习惯。
(二)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科研意识。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思维品质的主渠道,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高校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的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这样,既可以使他们的专业知识基础更加坚实,也能激发起学生的科研意识。
1、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比如:对于低年级或刚刚接触科研活动的学生,重点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兴趣,引导其改变以前的定向思维模式。
对于高年级或已有一些科研经历的学生,着重发展他们的科研意识。
这些学生可以适当参与申报一些科研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研究能力来正确选择科研课题、如何开展研究、如何撰写立项申请书以及研究报告等。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项目设计、社会调查、数据处理等工作。
2、注重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学生的科研活动大多是以课题组为单位进行,在课题组内,完成一个研究计划要经历分工协作、互相配合等过程,学生之间的真诚交流与团结协作十分重要,大家兢兢业业的互相配合,完成每一个研究步骤。
因此,参与科研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科研活动,强化毕业论文(设计)环节。
只有在科研活动中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因此,我专业必须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研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和发展的平台。
如: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和课外科研小组活动。
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要求或组织他们利用节假日从事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然后写出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
或者将部分学生组成几个科研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定期活动,选择课题、进行研究。
同时,适当选拔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
我校医事法学专业中几乎所有教师都承担了一些科研课题,建议适当选拔一些学习优异的学生参与研究工作,充当教师的助手,协助教师完成任务这样,在教师的言传声教下,使学生的科研能力获得实质性的提高。
例如,我校法学系的徐正东教授在《医事法学》授课过程中,设计了5个微型研究题目,组织班级的数十名同学成立研究小组,利用3个多月的课余时间进行研究调查,最后写出数篇优秀的研究报告和小论文在各期刊上发表。
(四)高校尽力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我校对医学专业的教学科研投入大幅度超过社科类专业的投入,目前,法学系的办公条件简陋,没有专属的图书阅览室。
尽管如此,我专业教师还是千方百计加大对医事法学专业学生科研经费的投入,尽力解决图书资料匮乏、实践基地过少等矛盾,为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同时,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例如:经常举办学术报告或讲座,让学生了解国内外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及科研动态;创办自己的法学学术刊物,为学生提供科研成果发表的园地;定期举办大学生科研竞赛学术论文征文与展览活动,举办大学生科研成果或论文报告会;对学生优秀的科研成果及其指导教师予以表彰奖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