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事故现场救援的组织与管理与检伤急救

合集下载

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的组织与管理

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的组织与管理

我国紧急救援机构与组织
1.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 1995年成立。 1999年,成立了覆盖全国的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并实施了认定管理。目前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 市的918家医院成为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的网络医院。 2008年6月,卫生部对网络医院进行了第四期认定工作,内蒙古自治区有26家网络医院,我院是其中之一。 向社会提供优质的医疗救援服务和高端绿色通道的服务。 中国救援网。 2.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 我国紧急救援事业的协调促进部门,在现行救援体制框架内,作为政府救援事业的重要补充,享有独立的事业法人 地位。 中心实行民政部归口领导,总顾问指导,理事会决策,总干事办公会负责的体制。 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的宗旨是:“赢得时间 救护生命 服务社会 服务大众!” 中国紧急救援网。 3.中国医学救援协会(CADERM): 是从事医学救援的全国性一级行业协会。 于2008年11月由民政部批准成立。 业务主管单位:卫生部。 领导体系:会长:马晓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宗浩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网站—— 4.中国灾害防御协会 5.中国红十字会 6.国务院应急办公室、卫生部应急办公室及医政司、民政部救灾司 7.国际现代救援医学论坛等
1.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的人员组成及职责
1.2.2.6护理人员 ①由不同专业的护士,根据救援任务分配到以上不同组。 ②主要任务:协助医生进行救治,负责建立静脉通道,药品准备,文字 记录等。
1.2.2.7辅检人员 ①熟练掌握检验、B超、X线机的使用。 ②主要任务:协助诊治。
1.2.2.8 后勤保障人员及其他人员 主要任务:负责救援队伍的吃住行等生活及工作保障。
2.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现场处置基本装备、保障与防护

突发事件现场紧急医疗救援组织与管理.ppt

突发事件现场紧急医疗救援组织与管理.ppt

现场医疗救援组织与管理
合理分流转送原则
原则是进行现场必要的紧急处理与救治后在严密监护下进行转送 。
伤员经现场救治的医疗文书要一式三份,及时向现场医疗救援应 急指挥部报告汇总,并向接纳分流伤员的医疗机构提交。
运送途中伤员需要医护人员完善监护并做必要的病情和监护记录( 国际SOS经验)。
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国务院有关部门启动国 家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Ⅱ级响应的启动 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省级人民政府启动省级突发 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省级有关部门启动省级突发 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重大事件(Ⅱ级)级别的突发 公共事件。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分级响应(续)
Ⅲ级响应的启动 发生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市(地)级人民政府启动市 (地)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Ⅲ级)级别的突发 公共事件。
Ⅳ级响应的启动 发生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县级人民政府启动县级突发 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Ⅳ级)级别的突发 公共事件。
现场医疗救援组织与管理
指挥与调度救援力量 调度人员转换角色为救援初始阶段的指挥员。 就近派车作为第一梯队赴现场进行救援并随时搜集 现场伤亡情况。 根据伤亡情况迅速组织第二梯队前往救援。 集中优势力量来承担紧急救援任务。
现场医疗救援组织与管理
救援队伍的启动 第二救援梯队组建完毕后,即行派出。其中包括指挥 车、救援物品供应车各一部,监护型救护车与普通型 救护车若干部。 根据突发事件性质、伤病情况等启动特色救援队伍。
目前国家危机管理将突发公共事件分四类: 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

火灾现场伤员救治

火灾现场伤员救治

火灾现场伤员救治火灾现场伤员救治是灾害救援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受伤的人来说,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灾害造成的伤害。

下面将从现场救治措施、伤员分类和快速处理、紧急救护要点以及专业救援团队的重要性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现场救治措施火灾发生时,伤员的生命安全和救治应是最优先考虑的。

在火灾现场,为了控制火势和尽快疏散人员,需要专业的消防人员扑救火源,同时,救援人员也必须合理安排现场的救治工作。

首先,应确保伤员迅速撤离火源附近,并联系医疗救援队伍前来救治。

同时,在等待医疗救援的过程中,救援人员可以采取简单的急救措施,如及时止血、保持伤员体温和保护呼吸道畅通等。

二、伤员分类和快速处理在火灾现场,由于受灾程度不同,伤员需要进行分类和快速处理。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三级分类法和五级分类法。

三级分类法可分为轻伤、中度伤和重伤三级,五级分类法则更加具体,将伤员分为无伤、轻伤、中度伤、重伤和危重伤。

根据伤员分类,救援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快速处理,以提高救治效率。

对于轻伤者,可以采用自救、互救和支援的方式,帮助他们迅速脱离险境。

对于中度伤者,救援人员可以进行简单急救,如止血、包扎等。

而对于重伤和危重伤者,应立即进行特殊处理,如采取心肺复苏术、进行人工呼吸等,确保其生命体征稳定。

三、紧急救护要点在火灾现场进行紧急救护时,有一些重要的要点需要注意。

首先,救援人员需要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佩戴好防护装备,避免二次伤害的发生。

其次,要快速判断伤员的状况,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如出现心肺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另外,要及时清理呼吸道,保持伤员呼吸通畅。

同时,必须密切观察伤员的变化,及时调整救治措施,并迅速送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四、专业救援团队的重要性火灾现场的伤员救治需要专业的救援团队来进行。

专业救援团队具备丰富的救援经验和专业的医疗知识,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伤员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此外,专业救援团队还能够提供合适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为伤员的救治提供充分的保障。

院前急救各种急救应急预案(汇总)

院前急救各种急救应急预案(汇总)

院前急救各种急救应急预案(汇总)突发重大灾害事故急救应急预案为了规范急救中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程序,快速、有序、高效地组织实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救援工作,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国务院颁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组织机构的组织领导及职责1.医疗救援指挥部领导小组由市卫生局领导、中心领导、参加急救各医院的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等组成。

主要职责是组织突发公共事件现场的医疗救护,负责指挥现场医疗救援工作,协调、部署与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护有关的工作。

2.紧急救治小组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协调及参与伤病员的紧急救治,确定、落实救治方案。

3.后勤保障小组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协调抢险救灾工作以及伤病员紧急救治的后勤保障、物资供应工作。

4.心理辅导小组主要职责是及时了解掌握受灾人员情况,对受灾人员进行心理辅导。

二、制定三级应急预案1.事件分级(1)一级事件:一次事件伤病员30人以上,或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3人以仁,或死亡和危重5人以上,事故有继续发展趋势。

(2)二级事件一次事件伤病员10^30人,或出现较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3人以内,死亡和危重者3人以上,事故有或可能有发展趋势。

(3)三级事件:一次事件伤病员10人以下或危重者3人以下,事故无发展趋势。

2.应急救治队伍一线为急救中心(站)的院前急救力量二线为三级、二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组成侧重专科(创伤、烧伤、传染病、生化中毒等)的应急专业救护队;三线为三级、二级综合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急救力量。

3.预案启动“三级事件预案”由调度值班主任启动,可以根据情况由急救中心(站)、二级、三级医院急诊科处置“二级事件预案”由指挥调度主任、领导小组长启动,需同时启动一、二线应急救治队伍;“一级事件预案”由领导小组长、卫生局领导启动,启动一、二、三线应急救治队伍。

三、灾情报告1.当出现重大突发性灾害事故时现场医务人员或其他目击者应向急救中心领导,随即向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内容包括:(1)突发事件发生的种类、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及目前的情况;(2)伤员的主要伤情,已采取的急救措施及投人的医疗急救资源;(3)现场尚需哪些医疗物品如急救药品、急救器材;(4)伤员准备分流的医院等。

事故应急救援制度范本

事故应急救援制度范本

事故应急救援制度范本一、背景对于事故发生来说,及时的应急救援措施是关乎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建立健全的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对于减少事故的影响、保障人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的本制度的制定旨在明确应急救援的工作原则、责任分工、处置流程,建立一套高效、科学的应急救援机制,提高应急救援的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或事故,包括但不限于火灾、爆炸、自然灾害、恶劣天气等。

四、应急救援组织1.指挥部(1)设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统一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2)指挥部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必要时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参与。

2.应急救援队伍(1)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队伍,队员由本单位内具备应急救援技能的人员组成,必要时可以进行培训。

(2)应急救援队伍必须具备一定的各种事故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确保能够有效地执行应急任务。

3.协助力量(1)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协助职责,确保在事故应急救援中各方协同配合。

(2)与外部专业救援队伍、公安、医院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利用外部资源来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五、应急处置流程1.接警与应急响应(1)接到事故报警后,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迅速派出救援队伍前往现场。

(2)根据事故情况,指挥部决定是否需要调集外部力量协助处理。

2.现场控制与隐患排除(1)到达现场后,救援队伍迅速展开行动,采取控制火源、防止事故扩大等措施。

(2)对于存在的危险隐患,救援队伍必须迅速排除,确保安全。

3.人员伤亡救护与转移(1)对于受伤人员,救援队伍必须第一时间进行救护,并将重伤人员紧急送医。

(2)对于其他人员,必要时进行转移疏散,保障人员安全。

4.事故调查与报告(1)事故处置结束后,指挥部立即展开调查工作,查明事故原因。

(2)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及时向上级单位报告。

5.善后处理与评估(1)对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并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善后处理工作。

灾难事故紧急医疗救援

灾难事故紧急医疗救援

救援医学
救援医学是立足于医院外社会大环境下的一项 医学科学性很强, 医学科学性很强, 但同时又是学科交叉很广的应用 科学。实施现代医疗救援,特别在意外灾害、 科学。实施现代医疗救援, 特别在意外灾害、 突发 事件的处理上,还涉及到信息掌握、通讯工具、 事件的处理上,还涉及到信息掌握、 通讯工具 、组 织专业队伍、应急医疗装备、行动方式、处理程序、 织专业队伍、应急医疗装备、行动方式、处理程序、 救生脱险,以及政府的运作程序, 救生脱险 ,以及政府的运作程序,社会人群的参与 等多方面问题,单靠急诊工作的知识、经验、 等多方面问题,单靠急诊工作的知识 、经验、 技能 是无法在现场开展最有效的救治和医学监护的。 是无法在现场开展最有效的救治和医学监护的。
基本装备
a:心电图机 : b:监护除颤仪 : c:复苏箱 d:外伤包(止血包扎用品) : :外伤包(止血包扎用品) e:出诊箱 f:吸痰器 : : g:输液泵 h:血糖仪、生化仪 : :血糖仪、 I:担架单、床单、手套、照明设备等用品 :担架单、床单、手套、 必要时加配呼吸机。 必要时加配呼吸机。
灾难事故紧急医疗救援 工作流程
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 李远建
目前, 目前,我国处在社会和经济高 速发展, 速发展,但各种灾害事故和突 发事件又频发的时期, 发事件又频发的时期,急诊医 学和院前急救医学面临着 严峻挑战。 严峻挑战。
突发公共事件分类
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事故灾难:生产安全、交通、 事故灾难:生产安全、交通、公共设施设备事 故、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环境污染、 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 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 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 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 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恐怖袭击, 社会安全事件:恐怖袭击,经济安全和涉外突 发事件等。 发事件等。

事故应急救援指南

事故应急救援指南

事故应急救援指南
当遇到道路交通事故或自然灾害事故时,如何进行第一时间的应急救援工作是很重要的。

本指南将介绍在不同场景下的基本救援原则和流程,以帮助民众做好自救互救工作。

一、道路交通事故
1. 现场安全第一。

看清事故情况,确保自己和其他人的安全,不要凑热闹进入危险区。

2. 呼叫救援。

使用手机或附近的公用电话呼叫120或者其他紧急救援电话,报告事故线路、事故时间和大概情况。

3. 起初抢救。

根据症状抢救重伤和心脏骤停等生命垂危的伤者,控制出血,还原呼吸循环。

4. 等待支援。

避免擅自移动伤者,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到来进行全面救治。

指挥现场秩序,保护受伤者。

5. 事后配合。

如有需要,及时提供事故始末和线索,配合公安部门调查工作。

二、自然灾害事故
针对不同类型的灾害,掌握相应的自救知识和流程,下次提供详细内容。

三、其他紧急情况
如火灾事故、突发疾病等其他紧急情况下,也请抢占现场安全,联系急救机构,给予初步扶助,等待救援人员到场处理。

以上就是一个初步的事故应急救援指南大纲。

针对不同具体事故,还需要不断完善和细化相关知识点。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应急救援管理基本规定范本

应急救援管理基本规定范本

应急救援管理基本规定范本一、总则1. 为了加强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救援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规定。

二、应急救援组织与领导2.设立应急救援部门,依法行使职责,并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3.应急救援部门应明确各级应急救援组织的职责和权力,确保各级应急救援组织有效履行职责。

4.各级政府及应急救援部门应建立应急指挥中心,及时、高效地统一指挥应急救援行动,确保灾害事故应对的快速反应和决策。

三、应急救援能力5. 各级政府及应急救援部门应建立健全应急救援力量,包括力量组成、装备配备、人员培训等方面。

6. 加强应急救援技术和科研力量的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

7. 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和实战训练,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应对能力和熟练程度。

四、应急救援工作机制8. 建立健全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指挥协同,形成合力应对灾害事故。

9. 加强与相关单位的紧密合作,统筹利用各类资源,提高应急救援的综合效能。

10.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方案和应急组织方案,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科学、规范进行。

11. 开展应急救援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应急自救能力和应对意识。

五、应急救援工作监督与评估12. 各级政府及应急救援部门应建立健全应急救援工作监督机制,对应急救援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13. 建立应急救援工作信息科技化管理平台,实现信息的及时采集、分析和交流。

14. 推行应急救援工作的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失职、渎职等问题进行严肃处理。

六、附则15.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以上是应急救援管理基本规定的范本,旨在为各级政府及应急救援部门提供参考,以建立科学规范的应急救援体系,有效应对突发灾害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范文

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范文

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和原则1. 目的:建立科学、高效的事故应急救援管理体系,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

2. 原则:以预防为主,综合施策,科学决策,迅速反应,优化资源,协调救援,强调安全责任,注重事故调查,追究责任。

二、组织与分工1. 设立事故应急管理委员会,由公司高层领导担任委员会主任,成员包括安全生产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物流部门、环保部门、相关专家等,负责制定应急救援管理制度和组织实施。

2. 每个部门设立应急救援小组,由专人负责,负责本部门内的应急救援工作。

三、应急救援流程1. 事前预防:针对潜在的事故隐患,制定预防措施,并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2. 应急响应:一旦事故发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包括报警、疏散、通知相关部门等,并按照紧急情况等级进行相应的应急处理。

3. 救援处置:根据事故情况,组织救援力量进行现场处置,确保人员安全和环境不受进一步影响。

4. 事后整理:事故发生后,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总结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四、应急设备与资源1. 应急设备:根据不同的事故类型,配备相应的应急设备和器材,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

2. 应急资源:与相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及时调用外部救援资源。

五、应急培训与演练1. 员工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应急救援培训,提高应急意识和应急技能。

2.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员工应急处理能力。

六、安全责任与追责1. 安全责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包括事故预防、事故应急响应、应急资源调配等。

2. 追责机制:对于因管理不善导致事故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以上为一份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范文,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当前,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更严重的是会造成人员伤亡甚至生命丧失。

为了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和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应急救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及时的应急救援是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的关键。

首先,企业需要做好应急救援预案,并及时组织培训。

预案需要考虑到不同类型的事故和可能的风险,并根据现场情况制定相应机制和流程。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事故现场的快速评估、急救措施的实施、逃生和疏散等方法。

其次,企业需要配备完整的应急救援设备和药品。

例如,装备火灾灭火器和消防水枪、应急救生箱、人工呼吸器及急救药品等。

设备一定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能够正常使用。

最后,进一步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培训。

对于生产场所易发生安全问题的环节,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对于员工来说,要经常学习并掌握抢救和逃生技能。

二、调查处理事故发生后,及时的调查处理能够有效地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员工的权益。

调查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救援。

在事故发生之后,最重要的是进行现场救援,组织伤员处理。

同时,也要展开安全评估等工作,制定救援方案。

2、记录信息。

记录现场情况,如现场环境、风险和人员等。

同时做好证据保全工作,收集现场相关资料,确认现场处理的人员、途径和方法。

3、调查原因。

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汇报处理。

4、纠正行为。

后续过程中,及时纠正问题和弥补损失,并对事故进行总结和反思。

5、造福社会。

在整个调查处理过程中,除了对企业自身和员工的权益保障,还要考虑如何对社会造福,通过公益捐赠、社会安全和环保等措施,为社会责任贡献一份力量。

三、完善安全制度生产安全事故背后往往有着安全制度不完善的因素。

在执行现有安全制度时,企业要再次优化制度,以减少员工操作过程中的事故风险。

企业应普及全员安全知识,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以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

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

现场救援原则
先救治后转送
绝大多数急性危重病人在院外,起病急骤,病情变化快, 因此,院前的早期快速诊断、及时有效的救治和转送至关 重要,是挽救生命的关键,能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 受伤后12小时是最佳急救期,不管伤轻伤重,甚至对大 出血、严重撕裂伤、内脏损伤、颅脑损伤伤者,如果未经 检伤和任何医疗急救处置就急送医院,后果十分严重。因 此,必须坚持先进行伤情分类,把伤员集中到标志相同的 救护区救治,有的伤员需等待伤势稳定后方能运送。
国家或地区形象 受损及政治影响 国家形象、医疗单位 严重的信任危机,国 家稳定。
二、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
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明确职责;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平战结合、常备不懈; 加强协作、公众参与。
医疗救援特点
危机状态下的非常规医疗干预
社会性
现场救援原则 按国际统一标准检伤分类
伤员分四类 标识四色 处置四区
危 重 —— 红 色 —— 紧急复苏区
重 度 —— 黄 色 —— 优先处置区
较 轻 —— 蓝 色 —— 缓后处置区
死 亡 —— 黑 色 —— 死亡区
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 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
检伤分类标记
病伤严重 危及生命
山东省立医院急救中心
40
现场救援原则
先重伤后轻伤
先抢救大出血、呼吸异常、脉搏细弱或心跳停止、神志不清的重伤病 员,并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挽救生命。昏迷伤病员应注意维持呼吸 道通畅。 同一人先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窒息、大出血、开放性及张力性气胸、 休克等再进行伤口包扎固定。 伤口处理一般应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并尽快妥善地转送医院。

事故应急救援制度(精选)

事故应急救援制度(精选)

事故应急救援制度一、引言为了建立一个全面、科学、高效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确保公司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利益,特制定本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该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员工,在面对突发事故时提供明确而有序的指导,以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及时、迅速和有效进行。

二、定义与术语2.1事故:本制度中所指的事故是指在公司运营过程中突发、意外的事件,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

2.2应急救援:是指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启动各项救援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三、应急救援组织结构3.1应急指挥中心负责整体应急救援工作的协调和指挥。

由应急领导小组组成,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安全主管、医疗急救专业人员等。

3.2事故现场应急小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救援和处理工作。

由应急领导小组指派,包括应急小组组长、消防员、急救人员等。

四、应急救援设施和装备4.1应急指挥中心配备先进的通信设备、实时监测系统等。

提前规划事故应急响应区域,确保设备运转正常。

4.2移动式应急指挥车辆配备通信设备、灭火器材、应急药品等。

用于快速响应并现场指挥事故救援。

五、事故报告与紧急通知5.1事故报告程序任何发现事故的员工都应立即向上级报告。

上级负责将事故信息迅速报告给应急指挥中心。

5.2紧急通知应急指挥中心将立即启动紧急通知系统,通知相关部门和员工。

通知方式包括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多渠道传达。

六、事故应急响应步骤6.1事故初期响应应急指挥中心负责迅速响应,启动应急小组。

初步评估事故性质、规模和影响。

6.2事故现场处理应急小组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展开救援工作。

确保人员安全,隔离危险区域。

6.3伤员救治急救人员按照先进的急救标准进行伤员救治。

运用医疗设备和药品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

6.4环境保护启动环境保护应急预案。

采取紧急措施减少环境污染风险。

七、事故后续处理7.1事故调查与报告成立事故调查组,由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组成。

深入调查事故原因,提出改进意见。

重大意外伤害事故紧急救治预案

重大意外伤害事故紧急救治预案

重大意外伤害事故紧急救治预案
是为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意外伤害事故,制定的一项紧急救治方案。

该预案旨在在意外事故发生后的最短时间内,组织有序地进行伤员救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加剧事故后果。

以下是一份可能包含在重大意外伤害事故紧急救治预案中的内容:
1. 事故发生后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如医院、消防部门、交通管理等。

2. 在事故现场设置伤员集中区域,做好现场保护工作,防止继续发生次生伤害。

3. 组织快速响应的救护车队,提供应急医疗救护,包括医疗人员、救护车、急救设备等。

4. 配备足够的医疗资源,包括药品、医疗器械等,以应对不同伤情和紧急救治需求。

5. 按照伤员伤势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进行优先救治。

6. 在救治过程中,需保持与伤员及其家属的沟通,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7. 协调相关部门进行交通管制,确保救护车辆畅通无阻。

8. 协调资源,包括医院床位、手术室等,为伤员提供进一步治疗条件。

9. 进行事故调查和事故原因分析,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10. 组织伤员的后续管理和康复工作,包括物资支持、医疗康复等。

除了以上内容,预案中还应有详细的指挥部组织、人员职责、应急通信等方面的规定,以保证紧急救治工作的有序进行。

此外,预案的制定还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意外事故进行具体调整,确保预案的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的组织与管理

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的组织与管理

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的组织与管理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的组织与管理第一节人员组成救援队伍的人员组成和任务分配非常重要,以下是各个部门的职责和任务:1.指挥人员:由有经验和领导能力的人员组成,根据队伍规模确定1-3人组成指挥小组。

主要任务包括下达集结指令、组织指挥救援和训练、通信协调、抢救物资药品保障和信息上报。

2.检伤分类人员:由医生、护士和担架员组成。

医护人员要具备丰富的专业救援知识,主要任务包括对现场伤员实施紧急处置、根据病情按危急程度分为四类并挂放标识牌、组织抢运。

3.不同标识牌的含义:红色标识牌代表危重伤员,黄色标识牌代表重伤员,绿色标识牌代表轻伤员,黑色标识牌代表死亡伤员。

4.外科救治人员:由普外科、骨科和神经外科医生组成,主要任务包括气管切开、脊柱、四肢骨折的临时固定、止血、包扎、处理伤口、对危及生命的大出血、严重损伤实施紧急手术,抢救生命。

5.内科救治人员:由心内科和监护室医生组成,主要任务包括对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进行心肺复苏(CPR)急救、对休克、昏迷伤员实施综合抗休克处理,救治和观察危重伤员,协助后送。

6.留观后送人员:由医生、护士和司机等组成,主要任务包括留观和后送伤员。

7.护理人员:由不同专业科室的护士组成,根据救援任务分配到外科救治组、内科救治组、检伤分类组和留观后送组。

主要任务是协助医生进行救治,负责建立输液通道、药品准备、文字记录等。

8.后勤保障人员:负责救援队伍的吃、住、行等生活及工作保障。

9.辅检人员:熟练掌握检验、B超、X线机的使用,协助诊治。

10.其他人员:考虑到不同地域民族宗教惯,宜吸收妇产科医生(以女性为好)参与救援队伍。

11.消防救援:在灾害现场,若消防救援队伍尚未到达,医疗救援队到达后不能消极等待,可配备具有一定消防救援知识的人员参与到现场勘查、有毒气体检测等工作,为尽早尽快救援提供条件。

第二节基本装备除了人员的组成和任务分配,救援队伍的基本装备也非常重要。

以下是基本装备的要求:1.救援车辆:根据队伍规模和任务需要,配备不同类型的救援车辆,包括救护车、普通车和越野车等。

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事故应急救援制度1. 引言事故是指意外事件或突发情况,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

对于某些行业来说,事故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事故应急救援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事故应急救援制度是指在事故发生时,组织内部与外部的相应部门能够迅速、有序地响应和处理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风险。

2. 目的事故应急救援制度的目的是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财产的安全以及环境的保护。

通过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救援工作流程,可以在事故发生后迅速作出反应,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少事故对企业和社会的影响。

3. 范围事故应急救援制度适用于组织内的所有员工以及与组织有关的供应商、合作伙伴等。

在事故发生时,相关人员应按照制度的要求履行应急救援的职责和义务。

4. 救援组织与职责为了有效应对事故的发生,组织应建立一支专职的救援队伍或委派专人负责救援工作。

救援组织应包括以下职责:•组织协调工作。

•制定应急预案和救援方案。

•组织人员培训和演练。

•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建立联系和合作关系。

•提供救援装备和工具。

•报告和记录事故及救援过程。

5. 救援工作流程5.1 事故监测与报告组织应建立完善的事故监测系统,及时掌握事故发生的信息。

当发生事故时,相关人员应立即向救援组织报告,并提供事故的详细信息,包括事故类型、地点、伤亡情况等。

5.2 紧急响应与处置救援组织应根据事故的性质和规模,迅速作出紧急响应和处置。

救援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尽快控制事故现场,避免事态扩大。

•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防止事故蔓延,维护公共秩序。

•救援伤员,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

•清理和处理现场的危险物质,防止二次污染。

5.3 事故调查与分析在事故得到控制后,救援组织应及时展开事故调查工作,查明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并进行事故的风险评估和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5.4 事故恢复与重建事故发生后,组织应及时展开事故恢复与重建工作。

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一、引言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工作的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为了规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利益,制定一套科学、高效的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明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体制,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的流程,加强应急救援工作的协作配合,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果。

三、工作原则(1)依法依规。

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工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科学高效。

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提高救援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协同配合。

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合作,密切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应对事故应急情况。

(4)安全稳定。

在救援工作中,要注重安全稳定,确保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的安全。

(5)追究责任。

对于因应急救援不力导致重大事故或损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四、组织机构(1)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

(2)救援队伍:由各相关部门组成,根据不同救援任务组建。

包括消防救援队伍、医疗救援队伍、工程救援队伍等。

(3)联络人员:负责与外界的沟通和联系,协助指挥部开展工作。

(4)应急救援人员:由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抽调的专业人员组成,具备相应的救援能力和技术。

五、工作流程(1)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指挥部要及时调集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救援力量,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2)救援队伍要按照指挥部的要求,迅速到达现场,并展开救援工作。

(3)联络人员要及时与外界进行沟通,向上级报告救援情况,协助指挥部进行工作安排和资源调度。

(4)应急救援人员要根据现场情况,制定详细的救援方案,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5)救援工作结束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六、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和设备配置(1)建立定期检查和维护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的制度,确保其完好有效。

(2)根据不同应急救援任务的需要,合理配置物资和设备。

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

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

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1995年4月27日卫生部令第39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对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水平,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救援,系指因灾害事故发生人群伤亡时的抢救治疗工作。

第三条对灾害事故的医疗救援工作实行规范管理,做到常备不懈,及时有效。

第四条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管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

第二章组织第五条卫生部成立“卫生部灾害事故医疗救援领导小组”,由卫生部部长任组长,主管副部长、医政司司长任副组长,办公厅、疾病控制司、计财司、药政局、爱委会、监督司、外事司等有关领导为成员。

第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成立与“卫生部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相应的组织。

灾害事故多发地区的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立相应的领导协调组织。

第七条各级灾害事故医疗救援领导小组要及时了解掌握全国或当地灾害事故的特征、规律、医疗救护资源、地理交通状况等信息,组织、协调、部署与灾害事故医疗救护有关的工作。

第八条要组织好灾害事故的现场医疗救护,在灾害事故发生后,到达事故现场的当地最高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即为灾害事故现场医疗救援总指挥,负责现场医疗救援工作。

第九条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急救中心、急救站、医院急诊科(室)为主体的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其急救反应能力。

第十条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医疗救援预案;要建立数支救灾医疗队,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急救医疗药械,由医疗队所在单位保管,定期更换。

第三章灾情报告第十一条灾害事故发生地的医疗卫生单位或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及时将灾情报告其所在地的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凡事故发生地丧失报告能力的,由相邻地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单位或医疗卫生人员履行报告程序。

第十二条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灾情报告或救援指令后,应当立即通知有关单位,组织现场抢救,并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灾难事故的急救

灾难事故的急救
❖ 潮气量:不宜过大,一般6-8ml/kg
循环支持
❖ 止血 没有有效单纯补液或提升血压不仅不 能补足失血复苏成功,反而加重血液丢失降 低救治成功率。
❖ 补液 在有效止血后,紧急开放静脉输注生 理盐水或少量高渗盐液。
❖ 休克裤 ❖ 卧位 采取头高、脚高的“抗休克卧位”
致命伤处置
❖ 止血措施 首先按压止血,如不能完全止住, 再给予加五步检伤法 (1)气道检查:首先判定呼吸道是否通畅,是
否存在舌后坠、气管异物梗阻 (2)呼吸情况:观察伤员是否有自主呼吸,及
每分钟呼吸次数、深浅及双侧呼吸的对称性 (3)循环状况:需估计血压,观察指端毛细血
管再灌注时间和活动性大出血情况
灾难事故现场检伤分类方法
(4)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检查意识状态、瞳孔 大小及对光反射,有无运动功能障碍或异常, 及进行昏迷程度评分
重伤员
12-15分
轻伤员
16分
窒息、活动性大出血及休克、 开放性气胸、大面积烧伤等
胸部外伤不伴有呼吸衰竭、腹 部外伤不伴有休克等
软组织挫伤、轻度烫伤等
濒死或死亡 小于3分 严重毁损性颅脑外伤、心跳呼
伤员
吸停止且没有救治希望等
事故现场分区管理
❖ 初检分类区 ❖ 危重伤病员处理区 ❖ 轻伤员接收区 ❖ 急救车辆待命区 ❖ 伤员转运站 ❖ 临时停尸站 ❖ 直升机降落场
(5)充分暴露检查:根据现场情况,短暂充分 暴露伤员身体各部位,进行望、触、叩、听 等检查,并与发现潜在危及生命的损伤。
灾难 事故现场检伤分类标准
危重伤员—红标,优先处置转运 重伤员—黄标,次优先处置转运 轻伤员—绿标,延期处置转运 濒死或死亡伤员—黑标,暂不做处置
分 类 创伤评分 疾病

救援现场管理制度

救援现场管理制度

救援现场管理制度一、前言为加强对救援现场的管理,提高救援效率和质量,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救援现场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的救援现场管理工作。

三、管理目标1. 确保救援人员和受救者的安全;2. 提高救援现场的管理效率和质量;3. 保障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救援现场管理责任1. 救援现场指挥部救援现场指挥部是救援现场的核心管理机构,负责对救援现场的整体指挥和协调工作。

指挥部成员包括指挥官、副指挥官、信息员、联络员等,他们应具备专业的救援知识和丰富的实际经验,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指挥现场救援工作。

2. 救援人员管理救援人员分为救援队员和支援人员,救援队员应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具备一定的救援技能和能力,支援人员则负责提供必要的物资和设备支援,保障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救援人员的管理要求严格,包括人员编制、装备配备、岗位分工等方面。

3. 救援现场安全管理救援现场的安全管理是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

救援现场应设有安全警戒线和警示标识,同时配备专业的安全人员负责现场安全管理。

救援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救援工作,不得擅自行动或冒险。

4. 救援现场物资管理救援现场的物资包括救援装备、医疗设备、食品水源等,这些物资要求储备充足,保持完好。

同时,要对物资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在救援工作中能够发挥作用。

五、管理流程1. 救援现场指挥部组建救援现场指挥部在接到救援任务后,应立即组建,确定指挥部成员的身份和职责,并安排好通讯和联络工作。

2. 救援现场安全检查救援现场指挥部要对救援现场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消除一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同时,要对救援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救援现场指挥和协调救援现场指挥部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调配救援人员和物资,统一指挥和协调救援工作。

在救援现场指挥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沟通畅通,及时了解最新的救援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和指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的紧急事件。灾难、事故属于公共事件的一种类型。
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


Ⅰ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由国务院负责组织处置
Ⅱ级(重大)突发事件由省级政府负责组织处置 Ⅲ级(较大)突发事件由市级政府负责组织处置 Ⅳ级(一般)突发事件由县级政府负责组织处置

培训

通信保障
各相关政府部门 (110等)
上海市政府
上海市应急联动中心或卫生局应急办
市医疗急救中心
本市二级以上医 院的应急救援队
救援指挥组
物质保障组
第一梯队
第二梯队
第三梯队
第四梯队
灾害现场

现场救援保障系统 车辆保障

车辆保障

装备保障
• 心电监护除颤仪
• 心电图机 • 自动呼吸机
亡,416人受伤

2011年“7·23”甬温线特别 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造成40 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 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 损失19371.65万元

2011年9月27日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追尾事故造成
271人受伤180人住院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
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

现场急救原则 1)顺序 先救命后治伤(或病)、先治重伤后治轻伤、先 排险情后施救助、先易后难、先救活人后处置尸体。 2)对症处理和救命为主 3)迅速及时

4)前后继承
5)转送与医疗急救相结合 6)开展巡回医疗

现场医疗救护的具体方案 ⑴迅速解脱伤员

⑸张力性气胸穿刺加压


⑵通畅呼吸道
⑶及时止血 ⑷包扎伤口


⑹骨折固定
⑺保存断离组织器官
⑻防治休克和感染
⑼正确搬运伤员


伤员分流和后送原则
1.当车多伤员少时,采取快治快离,边治边送的方式。 2.当车少伤员多时,按照红、黄、绿的顺序安排转运,并确保转运途中 治疗的持续进行。 3.对于绿色伤票伤者,可作必要处理后,最后安排送院。对伤势轻微, 要求回家的伤者不必挂伤票,但应做好记录并留下联系方式。

2008年山西襄汾溃坝事件和胶济铁路发生的火车相撞事故
2011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等。

2003年12月23日22时我国重庆 开县发生特大天然气井喷事故

造成243人遇难、 3000人中毒、
50000人转移和重大
经济财产损失。

2004年2月5日北京市 密云灯会的踩踏事件造成
心部分非值班急救人员和救护车第二批赶赴现场; 第三梯队: 若发生大量群体伤事件, 将调集中心全体急救人员、全部救护 车第三批赶赴现场; 第四梯队: 当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需求超过急救中心的处置能力时, 应 请求卫生行政部门紧急调集二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队伍赶 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援工作。各级医院协同配合做好接诊工作。
的人力,给予非常积极的治疗,其存活的机会也非常 小的伤患。
• 气管插管装置
• 真空夹板 • 脚踏式吸引器

人员保障

现场医疗救援的特点
社会性强 时间紧急和不确定 区域、场所、地点不确定
急救操作环境与条件很差
病种多且情况复杂(包括危险) 更强调综合能力和多学科技术结合应用 规范性、针对性的综合处置/救治为主
4-T
伤员 汇集点 事故区 营救后
;伤员较集中处,便于检伤分诊;面积足够大,以适应伤
员站立或就坐,或摆放担架;

车辆集结区:交通集散处,车头面向出口,面积足够大, 以停放车辆和人员,便于转运;



2确定救援场地,进行人员分工
医疗救援人员分组:分诊组、治疗组、综合组。
分诊组: 检伤、挂伤票、记录、分流指导、运送等 治疗组: 红区医护、黄区医护、绿区医护、运送等 综合组: 联络、记录、统计、报告、协调等

报告(样式) 初报时间: 事件拟称: 事件简述(初报)/进展情况(续报): 伤员统计: 总数, 男/女, 红/黄/蓝/黑, 去向/科室, 人数, 续报时间: 统计截止时间:

备注

存在问题/建议:

医院:
报告填写人:

1不断完善、充实和提高灾害和突发事故现场医疗救援内容 ,并在实践中加以修改。 2 充分准备灾害和突发事故发生时的物品和急救器械。 3加强应急医疗队员的培训,重点是检伤分类、心肺复苏、 骨折固定、止血包扎、气管插管、清创缝合、饮用水消毒等

让医院的接诊能力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可以让 所有伤患的治疗达到最佳的状态。

先挑经过简单处置就能存活的伤患先处理,对于 单一的个人,或许并不公平,然而就社会上最大
多数人的利益来看,这样并没有违反医学伦理。

检伤分类的观念与操作方法获得世界各国认同,
但是没有统一的模式。

要求法律界人士也要有共同的认识,以避免引起

)
应对突发灾难事故的预案: (1)《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一旦发生灾害性事故立刻响应应急 预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2)急救中心应建立重大突发性灾害事故现场救援领导小组,由中 心党政、装备、急救、通信等部门参与。 (3)组织一支能在重大突发性灾害事故时快速行动的应急队伍。 (4)开展救援时与市、区卫生局、医院、公安、消防、交通、市政 等相关协调部门无缝连接。

分级与人员伤亡数: 特别重大事件(Ⅰ级):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100 人以上中毒(重伤)。 重大事件(Ⅱ级):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 ,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


较大事件(Ⅲ级):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
上50人以下中毒(重伤) 一般事件(Ⅳ级):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10以下中毒(重伤

大部分系统都分成四级,并且按照颜色来表示 (1)红色:又称立即治疗(Immediate Treatment,T1)
,最需优先处理的伤患。

(2)黄色:又称延后治疗(Delayed Treatment,T2),
他们一般受到相当严重的伤害,但是稍微的延迟
也不会危及生命或是造成严重的后遗症,而处理

基本技能,并定期举行模拟演习。

4向公众、大中学生等,以报刊、广播、电视、学习班等形 式,宣传和普及灾害和突发事故医疗救护、自救和互救的知
识及急救技巧。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

检伤分类的目的:以有限的人力、资源,在最 短的时间救治最多的病人

是为了确定后送的优先级及合理地安排伤患接 受治疗的地点
4-T
Triage 分诊
Triage 分诊
Tag
标签
Tag
标签
Treat 救治 Transfer转运
Treat 救治 Transfer转运
救援队位置
医院

院前急救应急响应 根据事件情况将分批派出医疗救援人员 第一梯队: 首先就近调集当值急救人员和救护车第一批到达现场;

第二梯队: 根据突发事件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及实际救援需要, 相继调集中


4.在治疗及转运前,有必要对伤员进行再次检伤分类。并妥善填写伤票
上的相关记录。 5.主动进行或参与固定与搬运,避免再损伤

6.选择最适合的医院,避免再次转运,并提前通知医院接收或当面交班

⑥ 通讯与报告 谁是指挥
在现场实施报告的通常分为2个阶段
1)现场报告(初报),可以预先规定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事件简述(类型、发生时间、地点、范围、严重程度等) 扩展的可能性 现场救助人员数量 已采取的救治措施 最需要或缺少什么 建议每接到10-20病人即报; 或按指令要求报,如每10-20分钟报一次

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特大地震灾害,8省市受到震撼,死亡人 数八万七千五百余人。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 2010年4月14日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
级。造成2220人遇难,失踪70人。

东南沿海遭遇大小台风数不胜数,每年均有人员伤亡.

我国正面临着一个事故灾难频发的高风险期,事故灾难数量 在不断地增多,复杂性也在不断加深。 2003年重庆开县特大井喷事故; 2004年密云踩踏事件和吉林市中百商厦火灾; 2007年湖南省凤凰县堤溪沱江大桥特和人为的灾难 时有发生。地震、洪涝、台风、煤矿爆炸、环境 污染、火灾和重大交通事故等,每年给人民生命 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据统计,上世纪以来,世界 上因地震死亡的人数,我国占53%;世界上一次 地震死亡在20万以上的,我国占10%。唐山大地 震造成二十多万人的伤亡以及08年四川大地震造 成近十万人的伤亡,还有频繁发生的煤矿爆炸事 故,更是触目惊心。
37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麦加朝觐踩踏事件:
500人死伤;
2004年2月踩踏事件造成 2006年1月又死亡362人

造成54人死亡,70余人 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400余万元。

2010年11月15日14时 ,上海余姚路胶州路一
栋高层公寓起火

大火导致58人遇难,另 有70余人受伤。

2008年4月28日凌晨胶济铁 路火车相撞事故造成70人死
此类创伤所进行的手术时间相当长。

(3)绿色:又称轻伤(Minimal Treatment,T3),他们 只受到皮肉轻伤,通常还能自己行走。处理上的延迟 ,不会有生命危险,也不会有后遗症,非医疗专业人 员就可以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