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七则( )

合集下载

2020年上海青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2020年上海青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2020年上海青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无求生以害仁,。

(《论语》七则)(2),苒苒物华休。

(柳永《》)(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形象地写出了洞天石扉打开后仙境光辉灿烂、壮丽非凡的景象。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抗击新冠肺炎,我们要有“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气概。

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驰援武汉的广大医护人员的精神写照。

C.疫情造成无数人居家或集中隔离,人们“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秋与秋冬”。

D.开展线上学习,可以用“读书不觉己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激励学生。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现在我们不必削足适履,,,。

我们要创造适合于自己的建筑。

①或张冠李戴②颠倒欧美建筑的作用③改变生活来将就欧美的部署A.②①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①②③【答案】1.(1)有杀身以成仁(2)是处红衰翠减八声甘州(3)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2.(1)C (2)B【解析】1.常规古诗默写包括情境默写。

2.(1)“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秋与秋冬”的意思是“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立场永不改变,不管外面的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用在此处不合适。

(2)要分析选项中各个句子的逻辑关系,同时关注语句内容与选项中句子的主语是否一致,进行排序,同时亦可关注标志性的词语。

比如说例题中的“或”字,可能有些题目还会出现转折“然而”以及其他词语。

以此来判断前后关系。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

(16分)作文与运思朱光潜①作文章通常也叫做“写”文章,在西文中作家一向称“写家”,作品叫做“写品”。

写须用手,故会在中文里有“眼高手低....”之说。

这种语文的习惯颇值得想一想。

到底文章是“作”的还是“写”的呢?创造文学的动作是“用心”还是“用手”呢?②一般人作文往往不先将全部想好,拈一张稿纸,提笔就写,一直写将下去。

先秦-论语《论语七则》原文、翻译及注释

先秦-论语《论语七则》原文、翻译及注释

先秦-论语《论语七则》原文、翻译及注释原文:论语七则先秦-论语第一则: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第二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第三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第四则: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第五则: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第六则: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第七则: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翻译:第一则: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第一则:孔子说:“富贵和显贵,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享有的。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贫穷与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躲避的。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离开了仁德,凭什么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君子没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的,即使在仓猝匆忙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即使在困顿挫折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

”第二则:子曰:“贤哉,回也!第二则: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居室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

贤哉,回也!贤德啊,颜回!”第三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第三则:孔子说:“吃粗粮喝凉水,睡觉的时候弯曲这胳膊当枕头用,在这里边也是有乐趣的。

论语7则改的

论语7则改的

之:代肱
于: 对于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水,弯着胳
膊做枕头,也乐在其中。不合乎“义”而
获得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般
(根本看不上眼)。”
【评析】
追求吃穿享受的一个直接的后 果就是很容易导致不义的行为。自 己私欲的极度膨胀,必然要与他人 争夺有限的物质资源,必然要想方 设法的为了满足自己私欲而大行不 义之事。但是通过不义的行为而获 得的富贵是很不稳定的。你怎么得 到的,最终也会怎么失去。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知:知道,懂得 乐:以……为乐 译文: 好:爱好 之:代词,它,代知识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 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 的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理解:
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 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 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 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 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 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汉 学不断成为世界各国学术界要了解和研究的对 象,今年就有许多国家兴办了孔子学院,就是 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白 话文逐渐兴起,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确是靠了边, 试问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国学了解多少?如果 不在青年人中大力宣扬国学,中华民族的传统 文化就不可能得到有效地传承,中华文明之所 以没有象世界其他古老文明一样灭亡,就是因 为文化传承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重提国学教 育,宣扬儒家文化,就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代表了孔子的 主要思想,虽然今天我们不可能把儒家思想和 著作作为教育的主要部分,但至少要了解,相 信通过了解,我们一定有所收获。

《论语七则》

《论语七则》

第二则 主要内容: 孔子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 孔子认为颜回的贤德就在于他能忍受常 人不能忍受的贫困清苦,能“不改其 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
案例链接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描绘了这么一 个“五柳先生”(实际写的是自己),他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而不 求甚解,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而“环堵 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dān瓢屡空, 晏如也!”( 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 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 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不把得失放在 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第一则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得到
不处也。贫与贱,
chǔ
判断
置身,居住。引申为享有 摆脱 离开,此指躲避
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判断
厌恶,嫌恶

君子去仁,恶 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
于何,凭什么 宾前,乎恶成名

违仁,造次必于
离开
是, 颠沛必于是。”
仓猝,匆忙 这,指仁 困顿挫折
第二则 子曰:“ 贤
有贤德 谓语前置, piáo回贤
狭小,简陋
哉,回也!一箪食,
古代用竹或苇制成的容 器,多用来盛饭 却
dān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忍受
改其
乐。贤哉,回也!”谓语前置,
回贤 快乐 回:颜回,字子渊,孔子最器重的一个学 生。颜回家境非常贫困,他的身体状况也很糟 糕,29岁时头发就全白了,视力连孔子也不如, 32岁时就去世了。
案例链接 举例:
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 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战国时有个 齐人叫黔娄。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 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辞不受。齐 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 不接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 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 富贵而匆忙追求)

《论语》第七则

《论语》第七则

再见!
重点词解释


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词语注释 知:懂得,知道。 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 和事业 乐:以……为乐趣。 好:喜欢,爱好。 者:代词,……的人 Nhomakorabea 译文解释
【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译文】 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 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分析】 这一则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 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 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 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本句主要讲什么?

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面,以知之者突出好之 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这就如数学 中的逻辑推导,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 令人信服。
《论语》第七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 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
论语· 雍也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此句引用于《论语》中的雍也篇。雍也篇共 包括30章,本句乃是雍也篇的名句之一。本 篇多次谈到他的弟子颜回,孔子对他的评价 甚高。此外,本篇还涉及中庸之道,恕的学 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 德”的一些主张。
小组评析

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 到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 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 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 重要的还在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和感觉。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 科目产生兴趣之后,自然也会学得比别人好。

《论语》七则

《论语》七则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孔子肯定的是怎样的人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度?
安贫乐道
第三则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
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 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 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 天上的浮云一样。”
思考:
1、“穷”的含义是?
不仅指生活困难,更有不得志、 不显贵的意思。 2、君子、小人对待“穷困”的表现?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3、这种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 人格高下。人格又是由修养决定的。
第七则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
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 仁。”
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
死因而损害仁德,只有勇于牺牲 来成全仁德。
思考:
1、孔子对志士仁人的评判标准是?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反映了怎样的价值观? 宁可牺牲自身利益,也要成就仁德的 生命价值观。这反映了“修己”的最高 境界——不贪生怕死的个体人格的独 立性和主动性。
“不可以不弘毅” (不可以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第六则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
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 矣。”
(孔子一行)在陈国断了粮食,
随从的人都饿病了,不能起床。 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道: “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 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 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 无所不为了。”
《 论 语 》 七 则
第一则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 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 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七则

《论语》七则

孔子在陈国断绝了粮食,跟随的弟子们都饿病了, 爬不起床来。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道:
“君子也有困窘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
孔子道:“君子在穷困时能安守节操; 困) (安于穷
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了。” (胡作非为) 孔子说: 志士仁人,没有因为力求保全性命以致 损害仁德的;
只有勇于牺牲自身生命来成就仁德的。
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颜回多么有贤德呀!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这种生
活中也存在着乐趣。干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在
我看来好像天边的浮云。
孔子两次称赞“贤哉回也”,颜回“贤”在哪里? 在人之“忧”与颜回之“乐”的对比中,孔子肯定的是 怎样 的人生态度? 颜回的贤德表现在:“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等观点。
孔子说:富有和地位高贵,这是人人所盼望的,但若
不按正当的方法去得到它,君子无法心安地享有。贫
穷和低贱,这是人人所厌恶的,但若不按正当的方法
去抛弃它,君子也不求躲避。君子背弃了仁德,又凭 什么来成就他的名声?君子没有吃完一餐饭的时间离 开仁德,就是在仓猝匆忙的时候也一定和仁德同在 , 就是在困顿挫折的时候也一定和仁德同在。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这一标准反映了儒家以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成就仁道
的生命价值观。
《论语》简介
《论语》是孔子门人(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集成的。
书中辑录了孔子的言行和一些孔子弟子的言行,
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人(今山东曲阜)。
其学说以“仁”为核心,认为“仁”即“爱人”。

《论语》七则

《论语》七则

《论语》七则1. 为学,以德为先孔子说:“为学之道,以德为先。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品德居于首要地位。

无论多么卓越的知识技能,如果缺乏德行的支撑,就会变得阴暗和可怕。

因此,我们要时刻牢记,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以德为基础,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2. 尊师重道,传承千古孔子强调了尊师重道的重要性。

尊师重道意味着我们要尊重并敬服我们的老师,同时也要重视道德规范和传统价值。

只有通过传承这些重要的价值观,我们才能继承千古的文化精髓,并将其发扬光大。

同时,尊师重道的行为也是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的表达,使我们更加融入社会。

3. 允许不同,尊重差异我们应该允许不同的存在,并尊重差异。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句话告诉我们,高尚的人应该不同于其他人,展现出自己独特的品质和思维方式。

我们要学会接受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尊重别人的选择和决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进步。

4.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修身是指通过修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做到言行一致。

齐家是指把家庭管理得井井有条,为家人提供稳定和谐的生活环境。

治国是指希望君主能够善于治理,为民众创造良好的社会制度。

平天下是指希望能够实现国泰民安,国家和人民和谐共处。

这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修身立德的必由之路。

5. 行而不违,礼尚往来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行为的重要性。

行为要合乎道德,不能违背良知和社会道德准则。

此外,孔子还提倡了“礼尚往来”的原则。

这意味着我们要以礼相待,与人友好相处,建立起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关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6. 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告诉我们,无论在何种环境下,我们都应该虚心学习。

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在与谁交往中,都要积极地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吸取他人的经验与智慧,不断提升自己。

《论语》七则

《论语》七则

《论语》七则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译文:1、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3、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4、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5、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6、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7、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简析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

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

《论语》七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七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七则原文及翻译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始有志于学。

到三十岁,能坚定自立了。

到四十,我对一切道理能通达不再有疑惑。

到五十,我能知道什么是天命了。

到六十,凡我一切听到的,都能明白贯通,不再感到于心有违逆。

到七十我只放任我心所欲,也不会有逾越规矩法度之处了。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

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是可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好呢?'”子路听后,反复背诵这句诗。

孔子又说:“只做到这样,怎么能说够好了呢?”5、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贡问怎样修养仁德。

孔子说:“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须先磨快工具。

住在一个国家,要侍奉大夫中的贤人,与士人中的仁人交朋友。

”6、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贡问孔子说:“乡里人都喜欢他,怎么样?”孔子说:“不可以。

”子贡又问:“乡里人都厌恶他,怎么样?”孔子说:“不可以。

不如乡里的好人都喜欢他,乡里的坏人都厌恶他。

《《论语》七则》原文、注释、译文

《《论语》七则》原文、注释、译文

《《论语》七则》原文、注释、译文【原文】《《论语》七则》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①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②也。

君子去仁,恶③乎④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⑤仁,造次⑥必于是,颠沛⑦必于是。

”(《里仁》)子曰:“贤⑧哉,回⑨也! 一箪⑩食,一瓢饮,在陋(11)巷,人不堪(12)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13),饮水,曲肱(14)而枕(15)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叶公(16)问孔子于子路,子路(17)不对。

子曰:“女(18)奚(19)不曰:‘其为人也,发愤(20)忘食,乐以忘忧(21),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2)。

’”(《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23),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24),不亦重乎(25)?死而后已(26),不亦远乎?” (《泰伯》)在陈(27)绝粮(28),从者病,莫能兴(29)。

子路愠(30),见曰:“君子亦有穷(31)乎?”子曰:“君子固穷(32),小人穷斯滥(33)矣。

”(《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注释】①处(chǔ):置身,居住。

引申为享有、享受。

②去:离开,这里指躲避、摆脱。

③恶(wū):同“乌”,相当于“何”,疑问代词,怎样,怎么。

④乎:介词,相当于“于”。

⑤违:违背,离开。

⑥造次:仓促,匆忙。

⑦颠沛:本义是跌倒,引申为穷困,受挫折。

⑧贤:有贤德。

⑨回:颜回,字子渊,孔子的弟子。

⑩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11)陋:狭小,简陋。

(12)不堪:忍受不了。

(13)饭疏食:吃粗粮。

饭,动词,吃。

(14)曲肱(gōng):弯曲着胳膊。

肱,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

(15)枕(zhèn):动词,当枕头用。

(16)叶(shè)公:姓沈,名诸梁,楚国大夫。

(17)子路:即仲由,字子路,孔子的弟子。

论语六则孝悌为本原文七下

论语六则孝悌为本原文七下

论语六则孝悌为本原文七下论语七则孝悌为本第一则:父母的教诲无价之宝- “孝悌为本,国家之序,家庭之基。

”- “孝敬父母,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 孝悌即尊敬父母、关爱兄弟姐妹,是人们应该始终坚持的美德。

-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成长,对我们讲授道德知识,培养我们的品格和价值观。

- 孝悌是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共同推崇的美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第二则:孝悌的表现方式- 忠诚敬爱父母,尽全力照料他们的生活和健康。

- 孝顺父母要有衣食无忧的经济基础,要用自己的努力为父母创造美好的生活条件。

- 孝悌的表现还包括尊重长辈,理解并体谅他们的言行举止。

- 在兄弟姐妹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扶持,共同成长和进步。

第三则:敬畏父母的教诲- 父母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给予我们无尽的关怀、爱护和教诲。

- 我们要敬畏并终身遵循父母的教诲,尊重他们的人生经验和智慧。

- 父母的教诲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应当把他们的教诲融入自己的行为和思维中,发扬光大。

第四则:延续孝道的责任- 孝悌不仅仅是对于父母的表达,也包括对于祖辈及后代的关怀和尊重。

- 孝悌的责任是代代相传的,我们要将孝道传承下去,让后代继续践行孝悌美德。

- 孝悌的责任包括尽忠职守,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为家庭带来荣誉和幸福。

第五则:孝悌的社会意义- 孝悌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建设良好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支撑。

- 孝悌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社会良好风气。

- 孝悌的实践可以增强家庭成员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

第六则:现代孝悌的困境与解决方法-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使得人们难以充分表达孝悌之心。

- 孝悌的实践方式需要根据社会变化作出相应调整,例如通过经济支持、时间陪伴等方式表达孝悌之情。

- 教育机构、社区组织和政府部门应加强相关宣传,倡导孝悌文化,提供孝悌实践的具体指导和支持。

第七则:孝悌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孝悌是个人品格和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人们的责任感、感恩之心和善良品质。

《论语》七则【3篇】

《论语》七则【3篇】

《论语》七则【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论语》七则【3篇】《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论语》前十则,这些内容涵盖了《论语》的第一、二章,主要包括孔子的言行思想,以及其弟子对其教育理念的阐述。

详细内容如下:1.《论语·学而》第一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论语·为政》第二则:君子不器。

3.《论语·八佾》第三则: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4.《论语·里仁》第四则: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5.《论语·公冶长》第五则:巧言令色,鲜矣仁。

6.《论语·雍也》第六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论语·述而》第七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论语·泰伯》第八则: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9.《论语·子罕》第九则: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10.《论语·颜渊》第十则:克己复礼为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论语》前十则的基本内容,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论语》中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论语》前十则的基本内容,领会孔子的教育理念和道德观念。

难点:如何将《论语》中的智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教材、《论语》原文、笔记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论语》前十则。

2. 讲解:详细讲解每则《论语》的内容,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

3. 例题讲解:针对每则《论语》,给出一个实际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论语》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论语》前十则2. 内容:分别列出每则《论语》的核心观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

论语七则

论语七则
牺牲自己以成就仁道的价值观。
总结
七则语录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阐述了成为仁者 所需要的个人修养:坚守仁道(1、6、7则),自强不 息(2、3、4则),有社会责任感(5则)。
黑格尔说:没有昨天就没有今天和明天。 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中国两千多年来主 流文化的核心,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累一
通假字: 女奚不曰:女通汝,你。 词类活用:
①饭疏食 :吃饭,名作动 ②曲肱而枕之 :当枕头用,名作动 一词多义: 以①不以其道得之:用,介词。
②乐以忘忧:以致,表结果,连词。 ③仁以为己任:把,介词。 ④有杀身以成仁:来,表目的,连词。
积累二
固定句式 不亦……乎:不是……吗,表反问。
【译文】孔子说:“颜回贤德啊!(颜回品质高尚 啊!)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居室里。 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的 快乐。颜回贤德啊!”
【分析】
赞扬颜回 安于贫困。 运用了 对比 的手法。
说明的道理: 安贫乐道是贤士的标准。
第三则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水,弯曲着胳 膊当枕头用,快乐也在这种生活当中啊。干不 仁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语》专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 散文集,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论语》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是封建时代 人人必读的书。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 在他收藏的书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故世 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论语》译成拉丁文 带到欧洲传到西方。而今,孔子学说已走向了 五大洲,已经与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 100多个建立孔子学院的协议 。
【分析】 提出两个对立的命题加以讨论:
取舍标准: 仁

最新小学必背---五年级《论语》

最新小学必背---五年级《论语》

《论语》十则
五年级上
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第二则: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第三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第四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第五则: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第六则: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译: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享受安逸。

第七则:子曰:不迁怒,不贰过
译:不迁怒于人,从不犯同样的错误。

第八则: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

论语原文及翻译注释

论语原文及翻译注释

论语原文及翻译注释论语原文及翻译注释上学期间,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原文及翻译注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

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而:连词。

(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转折。

(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

《论语》——精选推荐

《论语》——精选推荐

《论语》《论语》《论语》1 1、道不同,不相为谋。

(卫灵公) 2、君⼦上达,⼩⼈下达。

(宪问) 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佾(yi)》 4、君⼦怀德,⼩⼈怀⼟;君⼦怀刑,⼩⼈怀惠。

《⾥仁》 5、不迁怒,不贰过。

《雍也》 6、⼠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

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7、⼤德不逾闲(遮拦阻隔之物),⼩德出⼊可也。

(⼦张) 8、君⼦务本,本⽴⽽道⽣。

(学⽽)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篇》 1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

(季⽒) 11、后⽣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五⼗⽽⽆闻焉,斯亦不⾜畏也已。

(⼦罕) 12、志⼠仁⼈,⽆求⽣以害仁,有杀⾝以成仁。

(卫灵公) 13、贫⽽⽆谄,富贵⽆骄。

(学⽽) 14、⾮礼勿视,⾮礼勿听,⾮礼勿⾔,⾮礼勿动。

《颜渊》 15、君⼦坦荡荡,⼩⼈常戚戚。

(述⽽) 16、躬⾃厚⽽薄责⼈,则远怨矣。

(卫灵公) 17、质胜⽂则野,⽂胜质则史,是⽂质彬彬,然后君⼦。

(雍也) 18、不患⽆位,患所以⽴。

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仁) 19、志⼠仁⼈,⽆求⽣以害仁,有杀⾝以成仁。

20、学⽽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

21、⼠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2、⽗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则以喜,⼀则以惧。

(⾥仁) 23、君⼦耻其⾔⽽过其⾏。

(宪问) 24、唯⼥⼦与⼩⼈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25、三⼈⾏,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述⽽》 26、不知命,⽆以为君⼦君⼦也;不知礼,⽆以⽴也;不知⾔,⽆以知⼈也。

27、吾⼗有五⽽志于学,三⼗⽽⽴,四⼗⽽不惑,五⼗⽽知天命,六⼗⽽⽿顺,七⼗⽽从⼼所欲,不逾矩。

(为政) 28、君⼦周急不继富。

29、君⼦欲讷于⾔⽽敏于⾏。

(⾥仁) 30、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 31、⼀箪⾷,⼀瓢饮,在陋巷,⼈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七则( )教学目的:1、读准字音,辨析多音字、通假字的正确读音。

.2、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了解孔子的政治伦理、哲学、教育思想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教学难点:理解孔子的政治伦理、哲学、教育思想教学时间:三教时第一教时教学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学习《论语》前两则教学步骤:一、简介孔子及著作《论语》:1、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邹邑人。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

孔子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其核心思想是“仁”。

2、《论语》简介:《论语》是先秦诸子散文之一,是一部语录体散文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和后学者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

《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四书》之一。

3、课题简介:课文中的七则《论语》,选自《论语》的不同的篇目,意义不相连属。

二、教者范读课文,正音正字:三、学习第一、二则:第一则:1、学生齐读。

2、指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子贡问:“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那就是推己及人吧!自己不愿意要的事物,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3、重点、难点字词疏通分析:(1)文中两个“乎”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前一个相当于现汉“吗”,表疑问语气,后一个相当于现汉“吧”,句末语气助词。

(2)文中的“其”,是“那”的意思,指示代词。

4、分析理解文中蕴涵的哲学思想:这段论语包含了孔子的“克己复礼”的思想,这样做才能实现“爱人”,达到“仁”的境界。

第二则1、学生齐读。

2、指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孔子说:“统治者自身行为端正,不发布命令,事情也能行得通,统治者自身行为不端正,即使是三令五声,百姓也不会听从。

”3、重点、难点字词疏通分析:(1)文中的“其”,指“统治者”。

(2)文中的“正”,“端正”的意思,包括思想的纯正、行为的中正。

4、分析理解文中蕴涵的哲学思想:这段论语体现了孔子对统治者如何施行政治,管理国家和人民的思想,要靠道德教化。

三、作业:1、背诵第一、二则《论语》2、预习第三、四、五则《论语》第二教时教学要点:学习第三、四、五则《论语》教学步骤:一、检查第一、二则的背诵情况二、学习第三、四、五则《论语》第三则1、学生齐读。

2、指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居室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贤德啊,颜回!”3、重点、难点字词疏通分析:(1)“贤哉,回也!”倒装句,主语后置。

(2)“巷”是“居室”的意思,与现汉不同。

(3)文中的“堪”,是“忍受”的意思。

(4)文中的两个“其”,第一个是指示代词“那”的意思,第二个是指示代词“他的”的意思。

4、分析理解文中蕴涵的哲学思想:这段论语是孔子赞赏颜回的话语,同时也体现了孔子的“安贫乐道”的思想第四则1、学生齐读。

2、指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在内心反省自己,看自己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3、重点、难点字词疏通分析:(1)文中的“贤”是“贤人”的意思。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2)文中的“内”,是“在内心”的意思。

名词作状语。

4、分析理解文中蕴涵的哲学思想:这段论语体现了孔子在修身养性方面的思想,人要注重向古代圣贤的书本学习,还要注重向周围的人学习、对照、反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

第五则1、学生齐读。

2、指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颜源、季路陪侍(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季路说:“我愿意将自己的车马衣服拿出来与朋友们共同使用,用破了也不后悔。

”颜源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季路说:“希望听听先生的志愿。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使老年人得到安逸,使朋友得到信任,使青年人得到关怀。

”3、重点、难点字词疏通分析:(1)文中的“伐”“施”是“夸耀、表白”的意思,与现汉不同。

(2)文中的“善”,是“长处”的意思,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3)文中的“安”“信”“怀”是使动用法。

4、分析理解文中蕴涵的哲学思想:这段论语反映孔子的“仁者爱人”,提倡“仁”思想。

三、作业:背诵第三、四、五则《论语》预习第六、七则《论语》,思考课后练习第三教时教学要点:学习第六、七则《论语》简要.总结课文教学步骤:一、检查第三、四、五则的背诵情况二、学习第六、七则《论语》第六则1、学生齐读。

2、指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见闻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馅媚奉承的朋友,当面恭维、背后诋毁别人的朋友、花言巧语的朋友,是有害的。

”3、重点、难点字词疏通分析:弄清“谅”“便辟”“善柔”“便佞”的意义。

“谅”是诚信的意思,“便辟”是馅媚奉承的意思,“善柔”是阳奉阴违的意思,“便佞”是花言巧语的意思。

4、分析理解文中蕴涵的哲学思想:这段论语体现孔子的交友之道。

在他看来,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对个人的行为、修养有很大的影响。

第七则1、学生齐读。

2、指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

以有节制的礼乐为快乐,以赞美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多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

以骄奢放纵取乐为快乐,以尽情游荡为快乐,以贪图安逸为快乐,这是有害的。

”3、重点、难点字词疏通分析:(1)弄清“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两种读音。

(2)“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中的“乐”是“快乐”的意思。

“乐礼节乐”等句中的开头的“乐”是“以……为快乐”的意思,是意动用法。

(3)弄清“节”“道”“善”“佚”“晏”等文言实词的意义。

“节”是节制的意思,“道”是赞美的意思。

“善”是优点的意思,“佚”是放荡的意思,“晏”同“宴”是安逸的意思。

4、分析理解文中蕴涵的哲学思想:人都是追求快乐的,但快乐有高尚和低俗之分,有益有害之分。

孔子认为应把快乐建立在良好的品行上,反对放纵的、不知节制的享乐。

三、.总结课文:这七则《论语》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做人的道理,体现了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

第一则:包含了孔子的“克己复礼”的思想;第二则:体现了孔子对统治者如何施行政治,管理国家和人民的思想,要靠道德教化;第三则:体现了孔子的“安贫乐道”的思想;第四则:体现了孔子在修身养性方面的思想;第五则:反映孔子的“仁者爱人”,提倡“仁”思想;第六则:体现孔子的交友之道;第七则:孔子把快乐建立在良好的品行上,反对放纵的、不知节制的享乐。

四、共同讨论课后练习五、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一、二、三2、背诵《论语》七则[1]《论语》七则(教案)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教学建议一、主题思想作者最后说:“人生因为音乐而变得更美好、更难于被玷污、更值得了。

”可以说这是作者人生的体验。

“我”的音乐启蒙是算命瞎子凄苦的笛声,不仅是“我这一生的第一节音乐课”,也是“我”第一节人生课。

“我”不仅感受到笛声中表现的“孤独凄清”,也萌发了同情、怜悯的情怀,种下了爱的根芽。

以后接触到的各种音乐,其中“澎湃”的“情潮”、“强健的欲望”、“执著”的“理想”、永恒的“美”,超越政治历史的羁绊,摆脱人世的庸俗险恶,给人“一种神圣,一种清明,一种灵魂沐浴的通畅爽洁”,让人“战胜一切邪恶”“健康地活着”。

——音乐使人生美好、纯洁、充满理想和信心。

二、内容分析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引子”,起着引领下文的作用。

谁都知道,童年的某些记忆是最难以忘怀的,其中有的事情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作者孩提时代听到的一曲哀笛,使作者“听之泪下”,可见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弦,在作者内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笛声的魅力影响了作者此后乃至一生对于声音,尤其是音乐的充分注意、体验、思考,直至充满激情的热爱。

联系后文,可以更深地体会到作者文首写此一段的目的。

笛声属于音乐的范畴,但第2自然段莫说笛声,就连一丝第1自然段中感伤的影子都找不到了。

而是以“慢慢知道”另启一笔,开始了对声音的充满哲理的思考。

这思考洒脱、率真、成熟。

作者一出笔就从声音意义的最大范畴概括了它的特点——“最奇妙”。

然后先反后正从两个方面予以具体解说。

接着缩小了描述的角度,将镜头对准了“雨”和“风”。

雨是作者平生最爱之一,也曾专文以抒其情。

此文只从听觉角度予以条分缕析,极其细致入微,足以拨动读者的心弦而引起共鸣。

不仅如此,因人生际遇不同,还可引起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如段末一句,“跃跃欲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服务于社会人生的愿望和积极、豁达的生活态度。

“我学着唱歌,所有的动人的歌曲似乎都带有一点感伤。

”这里的“学着”于作者而言,恐怕已经包含了一个较大的时间范围,因为这牵扯到对于“感伤”的理解,对于整个第4自然段含义的理解。

“感伤”这里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曲词本身令人伤感,一种是为歌曲的遭际感伤。

联系下文,本处显指后者。

接着,作者以推测的语气描述了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这种现象让作者感到了生活中的一些“强者”、“成功者”和艺术的距离,这种距离感也令作者感伤不已,甚至怀疑“莫非,艺术是属于弱者,失败者的?”我们认为,这里的感伤心态同样是反映了作者对歌曲、对艺术的真爱。

因为很难设想一个对艺术漠不关心的人会对艺术产生这样那样的情感。

第6自然段,作者再启一笔,正面描绘音乐感受。

他先写到民族音乐。

一句反问,使情感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之后略写西洋音乐而过渡到对苏联歌曲的详写。

作者的青年时代是苏联歌曲最盛行的时候。

可以说,苏联歌曲影响了作者的一生。

作者把苏联歌曲比作“海洋”,以“投身”来形容自己极大的热情;以“明朗、充实、理想、执著”浓缩苏联歌曲的特点;以“掀起……”、“点燃……”“插上……”形象地道出其给予自己的巨大影响;以意味着“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阐其重要;以“成为永远的记念和见证”、“成为永远可以温习的感情贮藏”言其宝贵;以艺术的名字是“坚强”、“恒久”,给予自己曾有的怀疑以有力的否定,照应了前文,又退出了自己又为艺术生命力的感悟。

感情再次达到一个高潮。

作者待感情稍微平静之后,又转到对西方名曲感受的描绘。

如珠的妙语既使人感到乐曲的魅力,又使人感叹作者体察之微,辨力之强,描绘之细。

段末作者以串串排比放纵自己的感情,潮涌浪叠式地概括了乐曲对于自己身心的巨大影响和对于自己人生的重大意义,感情的抒发达到顶峰。

其后,作者略点了一笔流行歌曲、通俗歌曲。

一番感慨之后,以“太热爱音乐,太愿意生活在音乐的世界里了”而直奔主题。

结尾一段道出了作者对音乐真谛的理解和感悟,点明了热爱的原因,深化了主题。

三、写法特点①体察入微,描述细致、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