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电路教案.docx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一)教学目的1、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2、会依据电路画出串、并联电路图;3、会依据电路图模拟连接简洁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4、培育学生观看与思索相结合的力量,教给学生连接电路的标准和技能。
(二)教具6伏电池组,2、5伏小灯泡3个(带灯座),电铃一只,单刀单掷开关3个,绝缘导线10根;自制电路示教极(板上固定有12个接线柱,如图1所示)。
(三)教学过程1、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教师:我这里有一些电路元件(出示预备的元件),请同学们预备好,分别到黑板前来画出一个元件的符号(教师顺次一个个地出示元件,同时指定几个学生分别把符号画于黑板右侧)。
2、新课教学教师:这节课我们将要用这些元件连成两种常用的根本电路,即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弄清它们的连接特点和电流特点。
板书: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师:现在我们要把只电灯泡、一只电铃、一个开关和电源组成电路,使得开关断开时,灯不亮、铃不响,开关闭合时灯亮铃响。
(教师依据图2根据连接电路的标准在示教板图1上用接线柱l-8组成串联电路,但图2先不板画出来,接着演示电路的效果。
)教师:这个电路实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
现在请大家对比实际电路把它的电路图画出来(可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画)。
教师巡察检查和评论学生所绘电路图。
教师:我们看到,这些元件是一个接一个地顺次连接在电路中的(配以手势)。
像这样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大家想一想,在串联电路中电流是怎样流过电路中各个元件的呢?(请一名学生答复,同时教师依据学生的答复在板画的电路图上标出电流的流向,然后指导学生看本节课文第一段。
教师板书概括。
)板书:串联电路连接特点:各元件逐个顺次接人电路。
电流特点:电流无分支。
(在板书“电流无分支”时,教师同时口述;就是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
)教师:像刚刚这样用一个开关使电灯、电铃同时通、断电的效果只有用串联电路才能实现吗?能想出另一种接法的电路吗?请大家议一下,画出电路图来。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设计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串联电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串联电路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串联电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串联电路的定义和特点2. 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3. 串联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串联电路的定义、特点和电流、电压规律。
2. 难点: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计算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串联电路的特点。
2. 利用实验和模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
3. 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运用串联电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串联电路现象。
2. 讲解串联电路的定义和特点。
3. 演示实验:观察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
4.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电流、电压在串联电路中的规律。
5. 练习:计算给定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
6.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串联电路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并联电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联电路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并联电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并联电路的定义和特点2. 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3. 并联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并联电路的定义、特点和电流、电压规律。
2. 难点: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计算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并联电路的特点。
2. 利用实验和模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
3. 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运用并联电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并联电路现象。
2. 讲解并联电路的定义和特点。
3. 演示实验:观察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
4.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电流、电压在并联电路中的规律。
初中物理电路串联教案
初中物理电路串联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串联电路的概念;2. 掌握串联电路的特点;3. 能够绘制简单的串联电路图。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3.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串联电路的概念及特点;难点:串联电路电压的计算规律。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照明电路,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2. 新课导入:介绍串联电路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串联电路的特点。
3.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变化规律。
4. 知识讲解:讲解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串联电路的特点和电压规律。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串联电路的概念;2. 学生能够掌握串联电路的特点;3. 学生能够绘制简单的串联电路图;4.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并联电路的特点;2. 引导学生进行电路设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归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串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以及电压规律。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串联电路图讲解教案
初中串联电路图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串联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锻炼和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态度。
教学重难点:1. 重点: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规律。
2. 难点: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计算和分析。
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串联电路的规律。
2. 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串联电路的特点。
3. 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4. 问答法:通过提问和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理解。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电路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些电路图,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二、知识讲解1. 教师介绍串联电路的定义和特点,解释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
2. 举例说明串联电路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三、实验探究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连接电路,观察实验现象。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归纳串联电路的规律。
四、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一些电路图,让学生判断它们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
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给出判断结果。
五、总结和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强调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规律。
2. 学生提出问题或猜想,教师给予解答和引导。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识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 学生能够运用串联电路的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串联电路的规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分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和问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规律。
在实验探究环节,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观察实验现象,分组讨论,归纳串联电路的规律。
通过课堂练习,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判断电路图的类型。
串联电路教案范文
串联电路教案范文教案名称:串联电路教学目标:1.理解串联电路的定义,并能够解释串联电路的特点。
2.理解串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分布关系。
3.能够计算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4.掌握对串联电路中元件值进行求解并能够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实验器材:电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等。
3.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并复习并联电路的知识。
2.提问引入: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并联电路有什么特点?步骤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通过PowerPoint演示文稿,讲解串联电路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原理。
2.引导学生理解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流过所有元件,电阻值依次相加,电压按照电阻值分配。
3.引导学生分析串联电路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因素。
步骤三:公式推导(20分钟)1.提供串联电路的基本电流、电压公式,并推导其求解方法。
2.通过演示求解实例,引导学生掌握串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计算方法。
步骤四:案例分析(20分钟)1.提供两个具体的串联电路案例,要求学生分别计算电流和电压。
2.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并通过实验器材进行验证。
3.随机选取几组学生回答问题,并给予评价。
步骤五:实验操作(30分钟)1.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2.实验内容包括搭建串联电路、测量电流和电压、计算电阻值等。
3.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4.学生们在实验中体验串联电路的特点,并加深对串联电路理论的认识。
步骤六: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串联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并强调串联电路的特点。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学习心得和不足之处。
扩展拓展:1.将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进行对比,总结两种电路的特点和应用。
2.学生可以自行设计更多的串联电路,并进行实验验证。
教学反思:1.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并在实验环节进行细致的指导。
2.在讲解中,要注意将抽象的电路理论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高中物理串联电路教案
高中物理串联电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串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串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计算方法;3. 能够解决串联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相关问题;4.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串联电路的基本概念;2. 串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串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2. 串联电路中的电阻计算。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物理》;2. 示教模型;3. 电流表、电压表等实验仪器;4. 习题解析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简单的实验或示教模型展示串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引出本次课程内容。
二、讲解串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1. 串联电路的定义;2. 串联电路的特点;3.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三、串联电路的计算方法(15分钟)1.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计算方法;2.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计算方法;3.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的计算方法。
四、示范演练(15分钟)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示范演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串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计算方法。
五、课堂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习题给学生进行练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解决问题。
六、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次课程主要围绕串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展开,通过理论讲解、示范演练和课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串联电路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串联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串联电路教案初中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串联电路电压的计算规律,掌握实验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得出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增加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锻炼和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2)难点:实验探究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演示实验:先用一只小灯泡组成一个简单电路,同学们观察它的亮度。
然后再串联进去一个相同的灯泡,观察第一只小灯泡的亮度是否变化。
问题:为什么两只灯泡串联在一起亮度会变暗呢?导出课题: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环节二:科学探究问题1:回忆关于电压的知识。
回答1:电压符号U”,单位是伏特,简称伏(V),还有千伏、毫伏等单位。
问题2:还记得电压表怎样使用?回答2:(1)电压表要与被测电阻并联。
(2)电流从正接线柱进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3)注意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量程。
教师引导:为什么串联之后小灯泡变暗了呢?这其实和串联电路电压特点有关,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串联电路电压有什么特点。
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并测量串联电路各部分电压,总结电压规律。
2.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小灯泡两只、电压表。
3. 实验步骤:(1)将电源、开关、导线、两只小灯泡连接成串联电路。
(2)分别测量并记录每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3)交换两只小灯泡的位置,再次测量并记录每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4)分析实验数据,总结串联电路电压规律。
环节四:结果与讨论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分析电压数据。
2. 教师引导讨论:串联电路电压有什么规律?如何计算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环节五: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串联电路电压规律,阐述计算方法。
2. 教师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
环节六:课堂练习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串联电路电压知识。
串联电路教案
串联电路教案教案标题:串联电路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串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串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计算方法;3. 能够分析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分布情况;4.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导线等;2. 实验材料:串联电路实验装置、电池、电阻、连接线等;3. 教学资源:教科书、多媒体课件、实验指导书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回顾并复习并联电路的知识,了解串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
2. 提出问题:当电池、电阻和导线依次串联连接时,电流和电压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探究:3. 实验设计:组织学生进行串联电路实验,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
4.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5. 实验讨论: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串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分布情况,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和验证。
拓展:6. 知识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多媒体课件,详细介绍串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计算练习。
7. 实例分析:提供一些串联电路的实例,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电流和电压分布情况,并进行解释和讨论。
巩固:8. 练习与讨论:布置一些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并进行讨论和解答。
9. 知识总结:学生归纳总结串联电路的特点、计算方法和分布情况,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拓展应用:10. 应用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串联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家庭电路、电子设备等,并展示相关实例。
11.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践活动,如设计和制作简单的串联电路实验装置,测量和分析实验数据。
教学评估:1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讨论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13. 练习与考试:通过练习和考试,检验学生对串联电路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延伸:14. 拓展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并联电路、复杂电路等相关知识,扩展对电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串联电路教案
串联电路教案【篇一:优质课电阻串联电路教案】【篇二:rlc串联电路教案】《rlc串联交流电路》教案一、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rlc串联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数值、相位关系2、理解电压三角形和阻抗三角形的组成3、熟练运用相量图计算rlc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二、教学重点1、掌握rlc串联电路的相量图2、理解并掌握rlc串联电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大小关系三、教学难点1、rlc串联电路电压与电流的大小和相位关系四、教学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1、复习单一参数交流电路2、引出问题正弦交流电路一定是单一参数特性吗?分析:1、实际电路往往由多种元件构成,不同元件性质不同。
例如,荧光灯电路2、交流电路中的实际元件往往有多重性质,如电感线圈存在一定的电阻,匝与匝之间还有电容效应因此,单一参数交流电路知识一种理想情况,具有多元件、多参数的电路模型更接近于实际应用的电路。
3、新的学习任务研究多元件、多参数的交流电路(二)新课讲授图1 rlc 串联交流电路1、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以电流作为参考,设表达式为则由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可知,u=ur+ul+uc同频率正弦量的和仍为同频率的正弦量,因此电路总电压u也是频率为的正弦量。
正弦量可以用矢量表示,则(1)式为:=u +u +u urlc=[r+j(x-x)]i =(r+jx)i =i z ulc这是rlc串联电路中总电压和总电流的关系,形式和欧姆定律类似,所以也称相量形式的欧姆定律。
rlc串联电路中总电压和总电流的数值关系:2u=r+(ul-uc)2=ir2+(xl-xc)2=izrlc串联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相位关系?=ul-ucx-xc =lurr上述分析过程,我们用矢量表示正弦量,根据复数运算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得出了结XL>XCXL<XC论。
由于相量图可以更直观地描述正弦交流电中的数值和相位关系,我们来尝试画出。
XL=XC图2 rlc串联电路的相量图(c)电压三角形u=r+(ul-uc)=ir+(xl-xc) 2222?=arctanul-uc ur电压三角形各条边同除以电流有效值i,可得到一个阻抗三角形:阻抗三角形z=ir2+(xl-xc)2=ir2+x2?=arctanxl-xc r2、rlc串联电路的性质c、xl=xc, 则ul=uc ,电压和电流同相,电路呈电阻性,称电阻性电路。
《串联电路》 教案4
串联电路一、教育目标理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掌握串联电路中电阻、电压、电流、电功率的分配关系。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方法1.重点理解串联电路特点,掌握电阻及电压、电流、电功率分配关系。
2.难点实验技能,实验法探索物理规律。
3.疑点串联电路的电流为什么处处相等。
4.解决办法两只灯泡不同联接亮暗不同,激起学生学习热情,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索规律,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巩固。
疑点由学生讨论解决。
三、教具准备每两人一组每组“3V、3W”“3V、6W”灯泡、电键、滑动变阻器、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各一只四、教学步骤1.引入新课将“220V、100W”“200V、40W”的两只灯泡接入电路,哪只灯泡亮些?“220V、100W”的亮。
演示1 将两只灯泡串联起来接入220V电路,发现“200V、40W”的亮演示2 将两只灯并联起来接入220V的电路,发现“220V、100W”的亮可见用电器的工作情况跟电路的结构有密切的联系,本章的第二单元将探讨电路的结构特点及性质。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串联电路2.新课教学(1)串联电路特点什么是串联电路?试将桌子上的两只灯泡、滑动变阻器、电键及电源组成串联电路。
学生动手组装电路。
将串联电路画出来,并判断(说明,实际电路操作时,应先画电路图再组装) 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各有什么特点?试用实验测量证明。
教师指导 如何测电流、电压,如何处理测量结果(在实验误差范围内) 结果 ①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②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如果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不相等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2)重要的性质引导学生用串联电路的两个特点来研究串联电路的电阻、电压分配及电功率分配关系。
①串联电路总电阻当电流I 通过R 1、R 2、R 3的串联电路时,总的电压降U=U 1+U 2+U 3=IR 1+IR 2+IR 3 公式包含什么意思?电流通过电阻时,电路上的电压会出现一定降落,当电流I 通过电阻R 1、R 2、R 3时,电压分别降落IR 1、IR 2、IR 3,当R=0或I=0时,电压降落将为零,我们可以作出电压降示意图(如图甲)这里我们可以用电阻R 代替R 1、R 2、R 3三个电阻,当电流I 通过R 时,其电压降亦为U ,即U=IR (如图乙),则R 称为R 1、R 2、R 3的总电阻,可见总电阻与分电阻是等效关系。
串联电路的教案
串联电路的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串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电流和电压在串联电路中的分布,以及如何有效地解决串联电路中的问题。
此教案适用于初中物理课程,建议使用连续两节课时间来完成。
教案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1. 理解串联电路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串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计算方法;3. 能够解决串联电路中的问题,并分析和解释实际情况;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电源、电阻器、导线、数字电压表、电流表、示波器;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铅笔、实验记录本。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串联电路的概念(10分钟)a. 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吗?它有什么特点?b. 学生回答问题并展开讨论。
c. 教师简要介绍串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并引导学生了解串联电路的基本构成要素。
Step 2: 实验探究串联电路(30分钟)a. 将电源、电阻器和导线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串联电路。
b. 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流和电压的数值,记录到实验记录本中。
c. 将不同电阻值的电阻器连接到串联电路中,再次测量电流和电压的数值。
d.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Step 3: 计算串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20分钟)a. 教师讲解串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计算公式,并展示计算步骤。
b. 学生通过讨论和实践,掌握串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计算方法。
Step 4: 解决串联电路问题(30分钟)a. 教师提供一些挑战性的串联电路问题,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
b. 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和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Step 5: 总结和评价(10分钟)a.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b.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拓展活动:1. 给学生提供更复杂的串联电路,让他们继续实验和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研究并了解串联电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展开讨论。
串联电路教案
串联电路教案【教案】I.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串联电路的概念并能正确解释串联电路的特点;2. 掌握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计算方法;3. 认识串联电路中各元件之间的等效电阻;4. 理解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原理并能进行计算。
II. 教学重点1. 串联电路的概念及特点;2.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计算;3. 串联电路中各元件等效电阻的计算;4.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原理。
III. 教学准备1. 录音设备、投影仪及PPT;2. 实验装置,包括电池、电线、电阻等。
IV. 教学过程1. 激发学习兴趣(5分钟)利用生活场景引入串联电路的概念,如家庭电路、电子产品的串联连接等。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区别。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a. 使用PPT或黑板,介绍串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强调串联电路中电流路径的连续性。
b. 讲解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欧姆定律计算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上的电流。
3. 实验演示与讨论(20分钟)a. 展示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实验,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b.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分布情况。
4. 实验练习(25分钟)a.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套实验装置。
b. 提供一系列串联电路实验题,要求学生理解题意并进行电流的计算。
c.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计算,巩固串联电路中电流计算的方法。
5. 知识拓展(15分钟)a. 讲解串联电路中各元件等效电阻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等效电阻的概念。
b. 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了解串联电路中等效电阻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6. 问题解答与课堂总结(10分钟)a. 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解答和讨论。
b.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计算方法、各元件等效电阻的计算、以及电压的分配原理。
V. 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教材,深化对串联电路的理解;2. 完成课堂上未能完成的实验题。
八年级下册物理串联电路实验教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串联电路实验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得出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2.在实验过程中,训练连接电路的基本技能.3.通过实验,训练正确识记、使用电压表的技能.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2.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培养他们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3.通过对实验结论的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学生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2.通过同学们共同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索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得出恰当的结论.●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具准备电池组、小灯泡(带座)、开关、导线若干、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八年级下册物理串联电路实验教案第二部分●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思考:你已经了解了串联电路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二、进行新课[设计实验](学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师]各组可以简单说明你们的设计方案.第一组:我们计划用三节电池,选择两只完全相同的灯泡,分别测出每只灯泡两端的电压和两只灯的总电压进行比较.第二组:我们组选择两只不同的灯泡,选三块电压表,同时测量每只灯泡和两只灯泡的电压,比较结果.第三组:我们组选择三只差别较大的灯泡,分别测量每只灯泡的电压,每两只灯泡的电压和三只灯泡的总电压.第四组:我们计划选四只灯泡,两只一组,先将两只灯泡串联接入电路,分别测每只灯泡的电压和两只灯泡总电压.然后再换上另外两只灯再次测量.(通过投影展示)这是我们的实验电路,这是我们设计的实验数据表格.第五组:我们想选择两只灯泡,一块电压表,像测电流那样分别测出A、B、C各点的电压,然后进行比较.[师]老师觉得同学们的设计都很好.不过要提醒大家一点,你的设计一定要有书面的内容,你要怎么做(同学们刚才已谈到的),你是怎么做的(要按电路图测量),你得出了什么样的结果(要有实验记录).以便于自己检查和与别人交流做更好的改进.各组同学补充设计实验电路和实验数据表格.[师]电压表应该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生]电压表应并联在被测电压的两端.[生]我们知道了,测电压不能像测电流那样将电流表接在某一点,测该点电流.应将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点间,测出来的是“两”点间的电压.[师]很好!同学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后,可以进行实验.建议大家在实验中更换不同的小灯泡,进行重复测量,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探究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进行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同学们注意仪器使用的规范性.特别是电压表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量程要选择合适,读数时要弄清分度值,读数准确.原始数据的记录要实事求是如实记录,不许随意改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记录下来,以便查找、分析原因.[分析和论证][师]同学们认真分析你们测量出的数据.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你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和你原来的猜想一致吗?[生]我们用的是两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测出每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并且每只灯泡两端电压的和与测出的两只灯泡的总电压几乎相等.[生]我们用两只不同的灯泡串联,测出每只灯泡的电压不同,但两只小灯泡两端电压的和等于电源电压.[生]我们用的是三只差别较大的小灯泡,测出来每只灯泡的电压都不同,但每两只灯泡电压的和都和直接测得的这两只灯泡的总电压相等,三只小灯泡电压的和几乎等于电源电压.[生]我们先用两只小灯泡测,然后又换了两只不同的小灯泡测.尽管测出的四只小灯泡的电压都不一样,但前一次测量的两只小灯泡电压的和与第二次测量的两只小灯泡电压的和几乎相等,且都差不多等于电源电压.[生]做完串联,我们还将两只小灯泡并联起来,分别测它们的电压,结果电压表指针指的是同一个位置.[生]我们也测并联了,相同的两只小灯泡电压相同,不同的两只小灯泡电压也相同.[生]我们从两只灯泡并联开始,一直增加到四只小灯泡并联,测出来的结果几乎不变. [生]我们在原来两只小灯泡串联的基础上给其中的一只灯泡并联了第三只小灯泡,结果并联的两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师]同学们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非常好,归纳大家的实验,可以得到一般结论吗?[生]不管怎样选择灯泡,不论如何进行测量,尽管测出的数据不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同一个串联电路中各个灯泡两端电压的和等于这几个灯泡两端的总电压且等于电源电压.[生]通过实验可以得到结论: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并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个支路两端的电压,各支路电压相等.[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伴的配合得出了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祝贺同学们得到了一个正确的结论.不过,对同学们来讲获得结论的过程更重要.请大家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过程进行回顾,认真分析、思考在实验过程中真正明白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新的发现?[评估][生]我开始将电压表连接错了.现在我知道了,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必须连接正确,否则一接通电源,指针反偏,并且速度很快,很容易将电压表指针打弯.[生]电压表的量程选择也很重要.如果选择的量程太大,指示值很小,几乎不能读数.如果选择的量程太小,指针偏出了刻度盘外.[生]我们连电压表的时候,先不接死,合上开关,迅速“试触”一下,大概估计好量程再连接,很省事,一次就差不多能选对.[生]读数也很重要.我第一次读数,读出一只小灯泡的电压值比电源电压还大,原来电压表接的是小量程,我是按大量程的刻度读出来的.[生]我将电压表接在了一根导线两端,结果灯都亮了,可是电压表读数是零,为什么呢? [生]我不小心将电压表串联在了电路中,灯全不亮,电压表却有指示值,和电源电压几乎一样大.[生]我们是将电路连接正确了,电压表也有指示,就是灯不亮,换了另外一个灯泡还是不亮.用手按住才亮起来.[生]我们组开始做时,有一只灯亮,另一只灯不亮,测电压时,亮着的灯有指示值,不亮的灯两端电压为零.[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问题,说明大家一定是很认真地去做了.养成好的习惯要比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更重要,希望同学们以后继续努力.刚才提到的问题,请同学们互相讨论,看能不能找出问题的原因.(教师巡视并参加同学们的讨论)[生]电压表接在一根导线的两端,中间没有用电器,相当于“一”点,所以电压表示数为零.[生]将灯泡用手按着才能亮,我觉得是因为没有接触好,另外的问题我不知道.[师]同学们一定非常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那就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在同学们的交流中我注意到许多同学都用了“几乎相等”这个词,而不是说“相等”,为什么呢?[生]因为它们相差很小,但又不完全相等.[师]能分析出其中的原因吗?[生]因为读数或用表测量的过程中有一些偏(误)差.[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现在需要同学们根据你们的探究过程写一份科学探究的小报告. (学生完成探究报告,教师巡视,选择完成较好的,利用投影和同学们交流、小结.)八年级下册物理串联电路实验教案篇三三、小结通过我们这次的探究活动,同学们了解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同学们一起总结)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通过实验同学们还得出了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五、板书设计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与交流.探究电阻、电压、电流三者的关系[猜想和假设]1.电流和电阻成反比.2.电流和电压成正比.[设计实验](一)设计思想根据我们的猜测,现在已知道定值电阻的阻值是已知的且不改变,干电池的电压值也是已知的,每节1.5 V.把定值电阻连入电路,用电流表测出电路中的电流值,用电压表测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可以知道电阻、电压、电流的数量关系,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及改变干电池组电池的节数进行多次测量,就能得出电阻、电压、电流关系的一般规律.(二)实验电路根据实验思想,画出如下电路图:根据实验思想及所画电路图,选择如下器材:电池组、定值电阻(三个不同阻值)、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进行实验]步骤一:按设计好的电路图正确连接实验电路.步骤二:先保持电池组的电池节数不变,分别将5 Ω、10 Ω、15 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将数据依次填入第一、二、三次数据表中.步骤三:保持定值电阻不变,改变电池组电池节数(分别为1节、2节、3节),合上开关,分别读取三次电流表、电压表的数值,依次填入第四、五、六次测量数据表中.[分析和论证]分析由实验得到的数据1.第一、二、三次测量中电压基本不变,电流随着接入电阻值的增大而减小,但每次电流值和电阻值的乘积都近似等于电压值,甚至有一次完全相同.2.第四、五、六次测量中,电阻的阻值不变,随着电池组节数的改变,电压表指示数值几乎成倍地增加,但每次都很接近电池组的电压.电流表的指示数也几乎成倍地增大,并且和电压增大的倍数相同.每次电压除以电流的值都近似等于电阻的值.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得到结论,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电流I,电阻R,电压U的关系是: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电压越大,电流越大.[评估]从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看,尽管数据之间不是完全吻合,但基本能反映规律,所以测得的数据和结论是可靠的.实验过程中不太完美的是:操作过程中读完数做记录时没有及时打开开关,可能会浪费电;在更换变阻器和电池组电池时,也没有打开开关,这也是不允许的.[疑问]测量过程中,电压表每次测量的值和电池组电压值几乎相同,是否可以不用电压表测量,直接由电源电压读出来?[师]对同学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引导同学们对探究过程及问题进行积极交流.。
初中串连电路教案设计
初中串连电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串联电路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串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规律,学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进行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增强环保意识,养成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串联电路的定义、特点以及电流、电压的规律。
(2)难点: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计算和实验操作。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教师演示实验:用一只小灯泡组成一个简单电路,让学生观察其亮度。
然后将另一只相同的小灯泡串联进去,观察第一只小灯泡的亮度是否变化。
2. 提问:为什么两只灯泡串联在一起亮度会变暗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导入新课。
环节二:探究串联电路的特点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实验现象,分析串联电路的特点。
2. 教师总结: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相互影响;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相等。
环节三:学习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1. 教师讲解:电压是电势差的绝对值,单位是伏特(V),还有千伏(kV)、毫伏(mV)等单位。
2. 学生实验:测量几个串联电路的电压,观察电压表的读数。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环节四:应用与拓展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串联电路的总电压和各用电器的电压?2. 教师讲解: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之和。
3. 学生动手操作: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
环节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串联电路的定义、特点、电流规律和电压规律。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环节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第1-5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并联电路。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掌握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电流、电压的规律。
初中物理串联关系教案
初中物理串联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串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
2. 能够分析实际电路中的串联关系。
3. 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计算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教学重点:1. 串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
2. 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串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电路图和实验器材。
2.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串联电路,如家庭电路、手机充电器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二、探究串联电路的特点(15分钟)1. 展示电路图,介绍串联电路的定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变化。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串联电路的特点。
三、欧姆定律的应用(15分钟)1. 介绍欧姆定律:I = V/R,其中I表示电流,V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3. 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和电压,并验证实验结果。
四、串联电路的计算(15分钟)1. 介绍串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进行计算练习,教师辅导。
3. 学生互相检查答案,讨论解题思路。
五、总结和复习(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2. 学生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回答问题。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个串联电路图,并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串联电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实验和计算练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和计算,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给予个别辅导,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初中物理试讲串联教案
初中物理试讲串联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串联电路的概念,知道串联电路的特点。
2. 让学生掌握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串联电路的概念及特点2. 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3. 串联电路的实验操作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并联电路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吗?串联电路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串联电路的概念:电路元件首尾顺次连接的连接方式。
2. 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相互影响,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3. 讲解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处处相等,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实验设备,进行串联电路实验。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
3.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总结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
四、巩固知识(10分钟)1. 学生回答课后习题,巩固串联电路的知识。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串联电路的概念、特点及电流、电压的规律。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串联电路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数据分析能力。
以上为初中物理《串联电路》的教学教案,字数共计518字。
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串联电路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小学物理串联电路教案
小学物理串联电路教案教案标题:小学物理串联电路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什么是串联电路,并能够描述电流在串联电路中的流动方式。
2. 能够识别串联电路中的电源、导线和负载,并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3. 掌握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分布规律,能够计算电流在不同电阻上的分压情况。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电池、导线、灯泡、电阻、开关等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笔、纸、教科书。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并复习并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吗?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有什么不同?3.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简要讨论。
探究(15分钟)1. 展示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示意图,并解释其中的电源、导线和负载的作用。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电流在串联电路中的流动方式是怎样的?电流是否在电路中的每个元件上都相同?3. 进行实验:使用电池、导线和灯泡搭建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4.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电流在串联电路中的分布规律是怎样的?为什么灯泡的亮度会变暗?拓展(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在串联电路中加入一个电阻,电流会如何分布?2. 进行实验:在之前的串联电路中加入一个电阻,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3.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电流在不同电阻上的分压情况是怎样的?为什么灯泡的亮度会变暗?巩固(10分钟)1.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计算串联电路中电流在不同电阻上的分压情况。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相互交流讨论答案。
3. 教师进行答疑和解释。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串联电路的特点和电流分布规律。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串联电路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里或实验室中搭建更复杂的串联电路,观察和记录电流的分布情况。
2. 引导学生了解并研究其他类型的电路,如并联电路和混合电路。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串联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串联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串联电路的概念,掌握串联电路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串联电路的定义2. 串联电路的特点3. 串联电路的实验探究4. 串联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串联电路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2. 难点:串联电路特点的深入理解,电路图的绘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串联电路的奥秘。
2. 利用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当两个灯泡串联时,它们的亮度是否相同?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串联电路。
2. 探究串联电路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总结出串联电路的定义。
串联电路是指将多个用电器依次连接在同一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相互影响。
3. 分析串联电路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并分析串联电路的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各用电器相互影响。
4. 串联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串联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如:家庭电路、照明电路等。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串联电路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串联电路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实验探究、生活实例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串联电路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但在课堂时间的安排上,可以更加合理,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串联电路连接教案
初中串联电路连接教案教案标题:初中串联电路连接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串联电路的概念,并能够解释电流在串联电路中的流动方式。
2. 掌握串联电路的连接方法和电流的计算。
3. 能够分析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分配和电阻的总和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电源、导线等。
2. 学生准备:笔、纸、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投影仪展示一张串联电路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们对串联电路有了解吗?请简单描述一下串联电路的特点。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通过讲解和示意图,介绍串联电路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强调串联电路中电流的流动方式: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只有一条路径,从一个元件流过另一个元件,电流大小相同。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将实验装置搭建成串联电路,包括电源、导线和电阻器。
2. 让学生依次测量电流和电压,并记录下来。
3. 引导学生计算电流和电压的数值,并将结果填写在实验报告中。
四、电流计算(15分钟)1. 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串联电路中电流大小相同的特点。
2. 教师演示如何计算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3. 学生进行练习,计算给定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数值。
五、电压分配(15分钟)1. 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串联电路中电压分配的规律。
2. 教师演示如何计算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分配。
3. 学生进行练习,计算给定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分配。
六、电阻总和计算(15分钟)1. 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串联电路中电阻的总和计算方法。
2. 教师演示如何计算串联电路中的电阻总和。
3. 学生进行练习,计算给定串联电路中的电阻总和。
七、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串联电路的概念、电流计算、电压分配和电阻总和计算方法。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实验和练习,加深对串联电路的理解。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并搭建串联电路,通过实验验证电流计算、电压分配和电阻总和计算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 级 公 开 课题:R-L-C 串课教 学 设 计联电路科目:《电 工 基础》课型:新课课时:45 分钟授课教师:王 志 庆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授课班级:电子信息 074授课时间:2008 年 5 月 7 日下午第一节芜 湖 市 职 教 中 心知识目标:1 、了解 R-L-C 串联电路的分析方法2 、掌握 R-L-C 串联电路的相位关系3 、掌握 R-L-C 串联电路的性质特点及计算公式 教 学 能力目标:目 标1 、 培养学生勇于发现、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和观察、思维能力。
2 、 通过公式推导和例题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提出与讨论,强调尊重科学和精确细心的科学态度,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巩固专业思想。
教学重重点: R-L-C 串联电路的性质特点及计算公式点、难难点: R-L-C 串联电路的相位关系点课前反思教学设想教学用具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主要是重点学习R-L-C 串联电路的基本性质特点,本课教学内容是本章也是全书的一个重点,它既是前面三节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学习后面相关电路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更是以后要学习的交流电动机、变压器和电子技术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学习我准备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注重诱导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并且借助于多媒体演示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和理解识记能力,运用已知探求新知,从而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得到有效跟进,那么可以预期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在能动的创造中不断追求与实现自身价值,提高自信心,巩固专业知识。
1 .点拨、讨论、讲析相互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点,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2.针对教学中重、难点,拟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方式讲解教学内容,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点。
多媒体教学仪器任教班级属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大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但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加之初中基础知识学习不牢固,因此课堂接受能力差。
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
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针对重点难点,借助于多媒体演示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和理解识记能力,运用已知探求新知,从而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基本要求,尽量多与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电工学对实际的指导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教学内容(一)导课(二)学习内容及课时大一、端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致分配:二、端电压与电流的大小关系(三)课堂小结及课后作业步骤教师活动复习在纯电阻电路中:提问引入在纯电感电路中:新课主题在纯电容电路中:展开【板书】R-L-C串联电路教师定义:由电阻、电感和电容相串联所组成的电路,叫做引导观察R-L-C 串联电路【投影】步骤教师活动启发【分析】思考设:电路中通过的正弦交流电流为师生i Im Sin t A讨论则:电阻两端的电压为教师u R U R m sin t V点拨电感两端的电压为引出u L U L m sin(t900 ) V结论电容两端的电压为u c Uc m sin(t90 0 ) V所以,电路两端的电压为:【板书】一.端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讲析】5分钟35分钟5分钟学生活设计意动图学生思考教师设问,回答为引入后学生观看续新课内投影内容容铺垫学生观察思考利用多媒体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活设计意动图学生思考配合通过多教师完成电路媒体课分析件展示,学生思考让学生共同分析,配充分体合教师完成归会到探纳小结。
索知识学生思考问的乐趣。
题,与教师共为后续同解疑教学内容做铺垫由上述分析知,在 R-L-C 串联电路中,电阻、电感与电容元件的串联交流电路,各元件通过同一电流。
在相位上电阻两端电压与电流同相,电感两端电压超前电流90 0,电容两端电压滞后电流 90 0,因此,电感上的电压与电容上的电压是反相的。
上面各量的最大值及有效值符合欧姆定律,即:所以, R-L-C 串联电路的性质是由两个分量决定的,由于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 U L=X L I, U C=X C I,因此,电路的性质实际上是由 X L和 X C的大小来决定的。
步骤教师活动启发【投影】 UL提问U R I师生U C共同【板书】讨论1 、当 X L >X C时,则 U L>U C ,端电压应为三个分电压的教师相量和,如图:设疑【投影】引入【讲析】新知由图知:端电压比电流超前一个小于90 0的角,电路教师呈感性,叫做电感性电路。
小结端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为:得出arctg U L U C arctg XLXC>0结论【板书】U R R引入2 、当 X L<X C时,则 U L <U C ,则相量关系如图:新知学生活设计意动图投影加深印象提示学生,学生观看投影注意重点观察思考通过投学生观看投影影有更观察思考加直观的理解通过提示,引出下一步新的知识点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设计意动图教师【讲析】学生观看投影提示学生,小结由图知:端电压比电流滞后一个小于900的角,电路呈容观察思考注意重点得出性,叫做电容性电路。
配合教师完成帮助学生结论<0归纳小结,巩固知识引入【板书】同时巩固新知新知 3 、当 X L=X C时,则 U L=U C ,则相量关系如图:识教师小结得出结论引入新知步骤讲解分析讲解分析【讲析】由图知:电感两端电压和电容两端电压大小相等,相位相反,所以端电压等于电阻两端电压, U=U R,电路呈阻性,这种状态又叫做串联谐振。
arctgULUC arctgXLXC =0U R R【板书】二.端电压与电流的大小关系【讲析】由图知,电路的端电压与各分电压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称为电压三角形。
由几何关系知,斜边为端电压,两个直角边: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 UR,一个是电感与电容两端电压之差∣ U L— U C∣。
【公式推导】式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此式为 R-L-C 串联电路欧姆定律的表达式配合教师完成运用已知| Z |也具有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的性质,其单位是欧姆公式的推导和探求新知,(Ω),称之为电路的阻抗。
归纳从而培养感抗和容抗之差叫做电抗,用 X 表示,学生观察思学生独立X=X L— X C,单位也是欧姆(Ω)考获取知识【讲析】的能力。
将电压三角形各边除以电流 I 可得到另一个直角三角配合教师完成引导学生形——称为阻抗三角形。
学生思考问思维向纵【投影】题,与教师共深发展,【讲析】同解疑使自己的电压三角形与阻抗三角形是相似形,| Z | 与 R 的夹角也教学行为叫做阻抗角,它是端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得到有效【例题分析】跟进RLC 串联电路,已知 R=30, L=127mH, C=40F,电源电通过实压 u=220 √2 (sin314t+20o)V例进一求:(1)电路的感抗、容抗和阻抗;步加深(2) 电流有效值及瞬时值的表达式,学生对端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新知识(3) 各部分电压。
点的记忆步骤 教师 活 动启 发 【分析解题】提 问(1) 感抗X LL 31412710 340师 生共 同容抗讨 论X C1 / C(3144010 6 )180师 生 阻抗讨 论ZR2( XX C )250(2)L教 师 电流有效值 IU / Z220 / 504 .4 A点 拨 相位差引 出电流瞬时值i 4 . 4 2 sin( 314 t 2053 )结 论(3) 电阻端电压U R I R 4.4 30 132 V电感端电压 U LI X L4 . 440176 V电容端电压U C IX C4 .480352 V【课堂小结】 1 、当 X >X C 时,φ>0表示 u 领先 iL--电路呈感性当L<X C 时,φ 表示 u 落后 iX<0--电路呈容性当 X L =X C 时, φ=0表示 u 、 i 同相--电路呈电阻性2 、 I = U / ∣Z ∣X=X L — X C【课后练习】书 P1454 、( 3)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学生思考配合 通过多媒教师完成电路 体课件展分析 示,让学学生思考, 生充分体会到探索 配合教师完知识的乐成归纳小趣。
使学生在能动 结。
的创造中不断追求与实现自身价值,提高自信心,巩固专业知识。
通过课外探究进一步加深学生记忆,便于后续内容的学习通过练 习掌握学生的认知程度【教学反思】:本节课为市级公开课, 就这节课而言,从准备到完成共历时一个多月。
在这段时间里,我或是在电脑前修改课件,或是与同事们共议课程。
我真实地感受到上好一节课的不容易,更加对教师这个行业倍加热爱。
通过这节课我觉得学生在语言表达、协作能力、探究能力、应变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课完成的那刻看着学生们脸上学有所成的笑容,我真的觉得他们好可爱。
我也深深领悟到今后的教学必须从学生发展出发更贴近学生。
那种一味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一定要改变,把学生被动地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交流,最大限度的让课堂“活”起来。
本节课教学中我认为也存在如下不足之处:1、课堂教学中有一定的师生互动,但是缺乏浓厚的课堂氛围;2、在教学方法上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还没有较大的创新与突破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问题提出”的意识及能力,我认为要注重做到:营造适合“问题提出”的民主环境,留足发展“问题提出”能力的时空,鼓励大胆发问。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深刻、甚至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把学生培养成为驯服的工具。
今后的教学中,我认为在发扬长处之外,不足之处有待于注意改进,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
我想学生的进步才是老师最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