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 导学案 答案
(完整版)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
《琵琶行》学习目标1.理解本诗描述音乐的语言技巧,学习通感、衬托等表现手法。
2.领会由琵琶女的遭受引出的诗人对出身的感触。
3.理清全文脉络,剖析本诗的构造特点。
教课重难点1.品尝诗句“同是天涯堕落人,相遇何须曾认识”的丰富内涵。
2.赏析作者描绘音乐的高明技术。
有关链接1.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暮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期间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青年时期家境贫穷,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许多的接触和认识。
念书期间特别勤苦以至于舌上生疮。
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到京城拜访大诗人顾况,深得赏识。
29 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唐朝新乐府运动的倡议者,与元稹踊跃倡议“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重申解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写下了许多揭穿现实黑暗,反应劳动人民难过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诗平常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期间。
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周流浪,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许多的接触和认识。
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频频上书针砭弊端。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应了劳动人民的难过生活,揭穿了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
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2.简介写作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因为冒犯了官僚及皇帝, 43 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医生,次年因为上书皇帝,言辞急迫,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季。
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受共识自己天涯堕落的不幸。
3.对于歌、行、引:《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纳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及答案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二)【学习目标】1、了解琵琶女的的凉身世和诗人贬职失意的苦闷心情,琵琶女的飘零身世和诗人宦途潦倒,沟通了彼此的感情渠道,控诉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
2、赏析这首诗的音乐美、意境美。
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进一步提高欣赏能力和朗读背诵能力。
【重点难点】1、第二段,以体会琵琶的音乐美为主。
2、创设联想和想象,探究诗歌意境。
3、学习描摹音乐意境。
【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学习过程】1.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
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
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
2.下列对白居易《琵琶行》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A.琵琶女是演奏技艺精湛卓绝,悲凉身世令人心酸的被污辱和被损害者的形象。
B.作者写自己的遭遇,是为了衬托琵琶女形象。
C.诗中琵琶女和作者这两个形象感情上的共鸣之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D.诗中对琵琶女身世的描述,主要是通过琵琶女的倾诉表现的。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3—5题。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
“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琵琶行_并序》导学案答案.doc
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琵琶行并序》导学案【参考答案】【学习过程】一、实词1.①名词,话/名词,字/动词,说②动词,吩咐,命令/动词,命名,题名③数词,几 /名词,数量④副词,暂时/副词,一下子,忽然⑤动词,拨动/名词,拨子,弹奏弦乐所用的工具2.①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后一年。
②“因为”古义:于是写了。
今义:连词,表示原因。
“长句”古义:唐代习惯把七言诗叫做长句。
今义:长句子。
③古义:整理。
今义:整治,治理。
④古义:年纪大了。
今义:排行第一的。
⑤古义:突然冲出。
今义:超出一般。
⑥古义:刚才。
今义:朝前面。
⑦古义:突然,一下子。
今义:暂时。
3.①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②名词用作动词,摆酒;③形容词"重”''轻”均带宾语,用作动词,看重,轻视。
二、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译为"在” /介词,表示比较,译为"比” /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2.动词,做/动词,当作,作为/介词,给/动词,弹奏三、1.省略句,省略虚词,于。
同时是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于溢浦口送客。
2.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于江湖间转徙。
3.被动句,意思是:被这个人的话感动。
4.判断句。
本来是长安倡女。
5.省略句。
使其快弹数曲。
五、1.①小序: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②第一段:“混阳江头夜送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主人”四句,写饯别时的凄凉情景。
“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一个“惨”字点出了凄凉环境。
最后借江边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
“忽闻”两句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悠然神往,从感情上由忧转喜,引起下文。
2.第二段乐声的描写可以分为三个小层次:第一层:诗人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描写乐声。
以“急雨”“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三组比喻,描写乐声由急骤粗重而急促轻细,而纷繁清由危。
琵琶行学案答案
琵琶行学案答案【篇一:《琵琶行》导学案整理答案】学习目标】情感目标:从失意者的互相同情慰藉之情中受到悲剧美的陶冶,从而认识封建社会(压制人才)的黑暗,激发学生珍视今朝的成才环境。
知识目标: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3. 欣赏作者运用生动、新颖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感受诗中音乐描写的意境;能力目标:进一步巩固并领会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如何塑造艺术形象把握主题(体会诗人把琵琶女的遭遇于自己被贬谪的境况联系起来的用意,理解诗歌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是重点;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学法指导】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查阅词典,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课前预习】1.查阅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
2.熟练诵读课文,分组讨论,翻译课文,积累字词,找出名句。
【知识导学】1. 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 _,___胡儿能唱琵琶篇_。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2.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琵琶行导学案 参考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二、1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共同点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第二课时一、1.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②概述琵琶女身世;③点明写作动机;④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2.这一段是全诗的引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地、人物,引出了琵琶声。
头两句写江头送客,正当秋夜,枫叶如丹,荻花飘白,风声瑟瑟,这就烘托了一种惆怅惜别的悲凉气氛。
中间四句写船中饯别,“举酒欲饮无管弦”为琵琶女的出场埋下伏笔,并和后文“浔阳地僻无音乐”照应。
在无管弦的寂寞中饮酒,自然“醉不成欢”酒喝得虽多,却不成欢,言外之意是心情郁闷,一个“惨”字不但渲染出气氛的特点,而且含蓄地吐露了诗人的悲抑心情。
而船外则是江面茫茫,月影沉壁。
诗人的离情别绪,有如荒江冷月。
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而且也为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环境气氛。
最后两句用"忽闻"造成语气的强烈转折,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用水上传来的琵琶声打破了寂寞、郁闷和凄清。
用"主人忘归客不发"突出琵琶声的艺术魅力,感情由悲抑转为惊喜。
(这种气氛可用诗中的一个"惨"字加以概括。
)3.由于诗人”寻声暗问弹者谁”,又“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又“千呼万唤”,琵琶女深感盛情难却,却之不恭。
诗中用了“寻”“问”“移”“邀”“添”“回”“开宴”这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听到琵琶声后所激起的惊喜心情和邀见琵琶女的急切心情。
在沦落天涯的不幸际遇中,觅得知音,这对于琵琶女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慰藉和鼓舞。
诗人的举动表示了他对琵琶女应有的尊重和礼貌,这是以艺会友,决不同于一般文人墨客狎妓,征歌点曲。
所以琵琶女终于摆脱了重重顾虑,登上了诗人所在的船头。
然而毕竟是陌生人,不免有些拘谨,也许还夹杂着一点儿羞涩,故而“犹抱琵琶半遮面”。
4.琵琶女演奏琵琶曲分三个部分:序曲、曲中、曲终。
琵琶行学案附标准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编写人:2013.4.3课前预习案【预习目标】1. 了解作者、解题2 . 诵读课文,理解全文的大意,概括每段内容3. 积累基础知识【知识导学】1.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2.白居易,中唐著名_______诗人,字______,晚年号________。
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________》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______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3.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______。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富于变化。
【预习检测】1.下列词语中粗体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 )A.湓浦口(pén)憔悴(jiāo)六玄(yāo) B.铮铮然(zhēng)贾人(jiǎ)荻花(dí)C.虾蟆陵(há)嘈杂(cáo)钿头(diàn) D.江浸月(jīn)呕哑(yā)嘲哳(zhā)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曲罢悯然钿头银篦连篇累牍杜鹃啼血B.转徒江湖幽愁暗恨扣人心弦豪言壮语C.轻拢慢捻天崖海角幽咽泉流汗流浃背D.东船西舫恬然自安翻复无常春寒料峭3.对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使快弹数曲快:赶快。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
相关知识 歌行体,是在汉魏六朝乐府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诗,正式形成于唐代。这类诗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长兄,长子。 6.文言句式 (1)歌以赠之。 (介词"以"的宾语"歌"前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示强调。) (2)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于穆、曹二善才"放在动词"学后"作补语。"于"相当于"向"。) (3)转徙于江湖间。 (介词结构后置。"于江湖间"作动词"转徙"的补语。"于"相当于"在"。) (4)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本"后省略动词谓语"是"。) (5)使快弹数曲。 ("使"后省略宾语"之",指"琵琶女"。) (6)送客湓浦口。 ("客"后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被"。)
历史制造了许多悲剧,而并非所有悲剧都因悲剧的主角而演绎成永恒的绝美。
写作运用
【适用话题】可用于“知音”“情感”“音乐”“审美”“理解”“关注弱者”“同情”
“和谐”“同情心是人性的标志”“要忧民之忧”“流泪如何不丈夫” 等话题或题目中。
运用范例
(完整版)《琵琶行》导学案带答案的
《琵琶行》导学案【学习目标】情感目标:从失意者的互相同情慰藉之情中受到悲剧美的陶冶,从而认识封建社会(压制人才)的黑暗,激发学生珍视今朝的成才环境。
知识目标: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3。
欣赏作者运用生动、新颖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感受诗中音乐描写的意境;能力目标:进一步巩固并领会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如何塑造艺术形象把握主题(体会诗人把琵琶女的遭遇于自己被贬谪的境况联系起来的用意,理解诗歌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是重点;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学法指导】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查阅词典,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课前预习】1.查阅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
2.熟练诵读课文,分组讨论,翻译课文,积累字词,找出名句。
【知识导学】1。
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 _,___胡儿能唱琵琶篇_.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2.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3。
《琵琶行》导学案带答案的
《琵琶行》导学案【学习目标】情感目标:从失意者的互相同情慰藉之情中受到悲剧美的陶冶,从而认识封建社会(压制人才)的黑暗,激发学生珍视今朝的成才环境。
知识目标: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3. 欣赏作者运用生动、新颖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感受诗中音乐描写的意境;能力目标:进一步巩固并领会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如何塑造艺术形象把握主题(体会诗人把琵琶女的遭遇于自己被贬谪的境况联系起来的用意,理解诗歌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是重点;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学法指导】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查阅词典,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查阅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
2.熟练诵读课文,分组讨论,翻译课文,积累字词,找出名句。
【知识导学】1. 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_,___胡儿能唱琵琶篇_。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2.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3.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琵琶行公开课导学案及答案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2019/2/18【学习目标】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了解本文的背景及相关文学常识。
3.掌握文言基础知识,梳理文章大意。
4.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5.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在诗中表现的人物情感。
【重、难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在诗中表现的人物情感。
第一课时一、导入二、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和元稹并称“元白”。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2.写作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
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文体常识(1)“歌”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原指可唱的韵文,到了唐代,歌的原意已变,指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的一种形式。
歌在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方面没有严格限制,比较自由。
“行”本指乐曲的进行,后来指乐曲、歌唱的遍数,往后又成为诗的一种体裁。
歌和行,都是古代诗体名称,“行”也是乐曲的意思,二者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也合称“歌行",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很多。
“歌行”指都有叙事的内容,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
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或杂言的古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2)年号:记年的名称。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记年。
有的皇帝先后用几个年号年。
高一语文《琵琶行》导学案+课后练习(含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一、文学常识1、知人论世(1)白居易(772- -846)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迁居下封(今陕西渭南)。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他的讽喻诗广泛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
《新乐府》中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都是千古绝唱。
作品有《白氏长庆集》。
主要作品:《观刈麦》《卖炭翁》《红线毯》《两朱阁》《西凉伎》《涧底松》《母别子》《上阳白发人》等。
(2)创作背景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
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明教”,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
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
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会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
这首诗是诗人贬职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45岁。
2、知识链接(1)歌行体“歌”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原指可唱的韵文,到了唐代,歌的原意已变,指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的种形式。
歌在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方面没有严格限制,比较自由,“行”本指乐曲的进行,后来指乐曲、歌唱的遍数,往后又成为诗的一种体裁。
明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说:‘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日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日行;兼之者日歌行。
”歌和行,都是古代诗体名称,“行”也是乐曲的意思,二者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也合称“歌行”。
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很多。
“歌行”一般都有叙事的内容,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
歌行体的特点有四:①篇幅可短可长。
《琵琶行》导学案整理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整理答案《琵琶行》导学案【学习目标】情感目标:从失意者的互相同情慰藉之情中受到悲剧美的陶冶,从而认识封建社会(压制人才)的黑暗,激发学生珍视今朝的成才环境。
知识目标: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3. 欣赏作者运用生动、新颖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感受诗中音乐描写的意境;能力目标:进一步巩固并领会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如何塑造艺术形象把握主题(体会诗人把琵琶女的遭遇于自己被贬谪的境况联系起来的用意,理解诗歌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是重点;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学法指导】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查阅词典,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课前预习】1.查阅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
2.熟练诵读课文,分组讨论,翻译课文,积累字词,找出名句。
【知识导学】1. 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 _,23六幺(yāo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予左迁..憔悴:漂泊沦落..九江郡司马:贬官,降职今漂沦明年..秋,送客湓浦口:第二年使快.弹数曲:畅快因为..死:古代指歌舞妓的头..长句:于是创作弟走从军阿姨面人物凝绝不通声暂.歇:忽然,一下子秋月春风等闲..度:随随便便梦啼妆泪红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却,退回去来..故:容貌衰老..江口守空船:走了以后暮去朝来颜色江州司马青衫..湿:文中指江州司马穿着黑色的单衣。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整体感知3、本文有几条线索?本文的主旨句是哪句?明确:琵琶女身世为明线,作者的感受为暗线。
主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4、仿照第1节“江头送客闻琵琶”概括每小节大意。
高一语文《琵琶行》导学案+课后练习(含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一、文学常识1、知人论世(1)白居易(772- -846)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迁居下封(今陕西渭南)。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他的讽喻诗广泛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
《新乐府》中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都是千古绝唱。
作品有《白氏长庆集》。
主要作品:《观刈麦》《卖炭翁》《红线毯》《两朱阁》《西凉伎》《涧底松》《母别子》《上阳白发人》等。
(2)创作背景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
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明教”,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
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
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会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
这首诗是诗人贬职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45岁。
2、知识链接(1)歌行体“歌”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原指可唱的韵文,到了唐代,歌的原意已变,指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的种形式。
歌在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方面没有严格限制,比较自由,“行”本指乐曲的进行,后来指乐曲、歌唱的遍数,往后又成为诗的一种体裁。
明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说:‘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日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日行;兼之者日歌行。
”歌和行,都是古代诗体名称,“行”也是乐曲的意思,二者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也合称“歌行”。
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很多。
“歌行”一般都有叙事的内容,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
歌行体的特点有四:①篇幅可短可长。
琵琶行导学案答案(最新整理)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答案1、给加点字注音。
铮(zhēng)悯然(mǐn)谪居(zhé)还独倾(huán)间关(jiān)湓浦口(pén)贾人(gǔ)荻花(dí)霓裳(nícháng)六幺(yāo)裂帛(bó)幽咽(yè) 浔阳(xún)慢捻(niǎn)舫船(fǎnɡ)虾蟆陵(hámɑ)呕哑(ōu yā)嘲哳(zhāo zhā)阑干(lán)琴弦(xián)红绡(xiāo)钿头(diàn)银篦(bì)春江花朝(zhāo)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贬官,降职今漂沦憔悴:漂泊沦落明年秋,送客湓浦口:第二年使快弹数曲:畅快因为长句:于是创作 弟走从军阿姨死:古代指歌舞妓的头面人物凝绝不通声暂歇:忽然,一下子秋月春风等闲度:随随便便梦啼妆泪红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却,退回去来江口守空船:走了以后暮去朝来颜色故:容貌衰老江州司马青衫湿:文中指江州司马穿着黑色的单衣。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整体感知3、本文有几条线索?本文的主旨句是哪句?明确:琵琶女身世为明线,作者的感受为暗线。
主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4、仿照第1节“江头送客闻琵琶”概括每小节大意。
明确: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倾诉身世苦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探究案探究点(一)1、自读诗前小序,并思考这段小序有何作用?明确: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②概述琵琶女身世;③点明写作动机;④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2、诵读第1段并思考:诗的开篇关于秋天月夜送别情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①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②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
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③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
琵琶行导学案带答案的
《琵琶行》导学案【学习目标】情感目标:从失意者的互相同情慰藉之情中受到悲剧美的冶,从而认识封建社会(压制人才)的黑暗,激发学生珍视今朝的成才环境。
知识目标: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容。
3. 欣赏作者运用生动、新颖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感受诗中音乐描写的意境;能力目标:进一步巩固并领会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如何塑造艺术形象把握主题(体会诗人把琵琶女的遭遇于自己被贬谪的境况联系起来的用意,理解诗歌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涵是重点;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学法指导】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查阅词典,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查阅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
2.熟练诵读课文,分组讨论,翻译课文,积累字词,找出名句。
【知识导学】1. 唐朝宣宗皇帝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_,___胡儿能唱琵琶篇_。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2.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3.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答案
1、给加点字注音。
铮.(zh ēng ) 悯.然(m ǐn ) 谪.居(zh ã) 还.独倾(hu án ) 间.
关(ji ān ) 湓.浦口(p ãn ) 贾.人(g ǔ) 荻.花(d í) 霓裳..(n ích áng ) 六幺.
(y āo )裂帛.(b ó) 幽咽.(.y â) 浔.阳(x ún ) 慢捻. (ni ǎn ) 舫船.
(fǎnɡ) 虾蟆..陵(h á m ɑ) 呕哑..(ōu y ā) 嘲哳..(zh āo zh ā) 阑.干(l án ) 琴弦.(xi án ) 红绡.(xi āo ) 钿.头(di àn ) 银篦.(b ì) 春江花朝.
(zh āo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贬官,降职 今漂沦..
憔悴:漂泊沦落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第二年 使快.
弹数曲:畅快 因为..长句:于是创作 弟走从军阿姨..
死:古代指歌舞妓的头面人物 凝绝不通声暂.歇:忽然,一下子 秋月春风等闲..
度:随随便便 梦啼妆泪红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 却.
坐促弦弦转急:退却,退回 去来..江口守空船:走了以后 暮去朝来颜色故.:.
容貌衰老 江州司马青衫....
湿:文中指江州司马穿着黑色的单衣。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整体感知
3、本文有几条线索?本文的主旨句是哪句?
明确:琵琶女身世为明线,作者的感受为暗线。
主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仿照第1节“江头送客闻琵琶”概括每小节大意。
明确: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探究案
探究点(一)
1、自读诗前小序,并思考这段小序有何作用?
明确: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②概述琵琶女身世;
③点明写作动机; ④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2、诵读第1段并思考:诗的开篇关于秋天月夜送别情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
②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
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
③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
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
诗一开始用景物烘托环境气氛,红枫、荻花,秋意萧索,使人油然而生悲凉;加上正是送客离别之际,越发让人伤怀;更何况送客连助酒的音乐都找不到,扫兴到了极点。
惨白的月光孤照茫茫江水,诗人一开始就把萧索悲凉的氛围渲染得非常强烈,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琵琶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
探究点(二)
1、为什么演奏完毕,要添上“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谈谈你对这两句的理解。
明确:用听觉、视觉来描写琵琶曲终了后寂静的氛围、秋水冷月的景象,烘托了琵琶女妙绝入神的演奏技巧,这是以无声来反衬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
从侧面衬托了乐曲的撼人心魄,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也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
2、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明确:(1)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
(亲切细柔)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错落有致、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幽咽
泉流冰下难。
(低沉凝涩)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雄壮、高
亢激昂)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凄厉)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2)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使音节悦耳动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①正面描摹:“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
如裂帛。
”
②侧面烘托:“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4)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曲中带情:
琵琶女以情演曲——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
诗人以情绘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探究点(三)
1、诗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琵琶女形象?为什么要着力刻画这一形象?
明确:琵琶女年轻时曾是京城名噪一时的歌女,色艺双绝,生活充满了欢乐。
待到年老色衰,又值社会发生动乱,不得已嫁作“商人妇”,过着凄惨的生活。
诗人着力刻画琵琶女是为了更好地抒写自己的“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恨。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自身遭遇的含蓄的恨,对琵琶女的同情,是一种凄凉、郁闷的思想感情。
延伸拓展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听筝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4分)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4分)明确:①这首诗主要通过联想想象,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
②“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
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愤,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