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20页PPT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20页PPT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 控
怎样思想,就有怎样的生活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综合ICU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临床及药敏分析核心研究

综合ICU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临床及药敏分析核心研究

综合ICU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临床及药敏分析

核心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ICU中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药敏分析。通过临床资料收集、研究方法等步骤,我们发现嗜麦

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在ICU患者中具有一定的特点,并且对抗生素的敏

感性有一定差异。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部分抗生素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数据分析发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在ICU

中具有一定的风险因素,且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

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机制及预防策略,

以提高ICU患者的治疗效果。综合研究结果,我们对嗜麦芽窄食单胞

菌感染在ICU中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提出了一些结论。

【关键词】

综合ICU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临床、药敏、研究、核心、资料、收集、方法、表现、试验、结果、数据分析、启示、展望、结论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尤其在ICU环境中感染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给感染治疗带来了挑战。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药敏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对ICU中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临床表现、药敏试验结果及治疗策略,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提高感染治疗的针对性。通过对这一患者群体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全面的指导,降低感染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112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112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112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

耐药性分析

菅记涌,解泽强,全秀秀,孙盼盼,陈 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医学检验科,尿液细胞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8)

DOI:10.11748/bjmy.issn.1006-1703.2020.11.007收稿日期:2019 10 24;修回日期:2020 03 10

基金项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院青年基金(编号:2018 q05)

作者简介:菅记涌,男,主管检验技师。主要从事微生物检验及耐药性分析方向的研究。E mail:jianjiyong@sina.com通讯作者:陈亮,女,副主任医师。E mail:chenliang6950@163.com

摘要:目的 了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细菌分布及药敏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WHONET5.6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分离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12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分离自6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8

7.86%。标本来源前2位依次是痰液、咽拭子,分别占82.81%、3.72%。菌株主要分布于重症医学科(ICU)和呼吸内科,检出率分别为37.82%及17.62%。8年间该菌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和米诺环素较敏感,耐药率低于20.00%;对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为75.20%。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的感染以呼吸道为主,主要集中在I

中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

中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

中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已成为临床重要条件致病菌,而临床

医生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上存

在诸多困惑。为提高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与防控水

平,由《中华医学杂志》组织,28位国内知名专家共同发起,邀请全国187位专家参与,历时11个月,召开了12场专题讨论会,经过充分的意见搜集和讨论,最终达成了这份《中

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茵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共识的制

定得到了卫生部行业基金(临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研

究及应用,编号201002021)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抗生素压力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茵致病性的影响。编号30971318)的支持。共识荟萃了国外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与防控的进

展.总结了我国绝大多数权威专家对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茵感

染诊治与防控的宝贵经验,是规范嗜麦芽窄食单胞茵感染诊

治和防控的指导性文件。嗜麦芽窄食单胞茵具有独特的病原

学和临床特点,对其感染和治疗的认识尚在不断深入,缺乏

循证证据级别高的临床研究可供借鉴,嗜麦芽窄食单胞茵感

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一定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希望各位

专家积极探索,积累循证医学证据,不断完善专家共识,服

务临床。一、共识目的和意义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广泛

存在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的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随着广谱

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侵袭性操作的不断

增多,该菌的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感

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位于临床分离非发酵菌第 3 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致病力弱,其感染常出现在免疫力低下、病情

综合ICU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临床及药敏分析核心研究

综合ICU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临床及药敏分析核心研究

综合ICU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临床及药敏分析

核心研究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尤其在重症监

护病房(ICU)中常见。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人体免疫力下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越来越成为临床医生头痛的问题。对ICU患者嗜

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研究,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该病原体的了解,

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目前国内外关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报道数量虽然逐渐增多,但相关研究多为单中心病例分析,尚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数据。本研究旨在通过对ICU中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病例进行综合分析,探讨该病原体的临床表现、药敏特点以及治疗方案,为临床医师

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信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抗生素的不断

更新,我们相信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

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1.2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ICU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

药敏分析结果,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该种细菌在临床实践中的表现及

对治疗的影响。通过对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病例资料进行分

析,我们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应对该感染疾病的挑战。本研究将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药敏性进行详细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以期提高感染治疗的效果和降低药物耐药性的发生率。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信息,为临床实践中的感染病例提供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策略,为患者的康复和生存率提供更大的帮助。

中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

中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

中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

中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已成为临床重要条件致病菌,而临床医生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上存在诸多困惑。为提高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与防控水平,由《中华医学杂志》组织,28位国内知名专家共同发起,邀请全国187位专家参与,历时11个月,召开了12场专题讨论会,经过充分的意见搜集和讨论,最终达成了这份《中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茵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共识的制定得到了卫生部行业基金(临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研究及应用,编号201002021)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抗生素压力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茵致病性的影响。编号30971318)的支持。共识荟萃了国外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与防控的进展.总结了我国绝大多数权威专家对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茵感染诊治与防控的宝贵经验,是规范嗜麦芽窄食单胞茵感染诊治和防控的指导性文件。嗜麦芽窄食单胞茵具有独特的病原学和临床特点,对其感染和治疗的认识尚在不断深入,缺乏循证证据级别高的临床研究可供借鉴,嗜麦芽窄食单胞茵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一定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希望各位专家积极探索,积累循证医学证据,不断完善专家共识,服务临床。一、共识目的和意义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的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随着广谱

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侵袭性操作的不断

增多,该菌的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位于临床分离非发酵菌第3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致病力弱,其感染常出现在免疫力低下、病情危重的患者,可引起免疫力低下患者肺部感染、血流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腹腔感染、颅内感染、尿路感染等。同时该菌通常对多种抗菌药物固有耐药,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和感染防控带来挑战。目前,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上存在诸多困惑,缺少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指导性文献,制定针对该问题的专家共识将能规范并提高我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及防控水平。二、流行病学、耐药状况及主要耐药机制1.流行病学: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广泛存在于土壤、植物、人和动物体表及医院环境的革兰阴性杆菌,属条件致病菌。中国CHINET细菌耐药监测网2005--2011年资料显示,该菌分离率居于所有革兰阴性菌的第5~6位,非发酵菌的第3位。中国CHINET监测网2011年度耐药监测数据表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所有革兰阴性菌的4.45%,非发酵菌的11.61%。由于所研究的人群的免疫缺陷程度和潜在疾病的差异,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率为7.1~37.7例/10 000出院人群。由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所引起的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特别是结构性肺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囊性纤维化患者的慢性感染、

我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培训课件

我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培训课件
1. Brooke JS. ClinMicrobiol Rev. 2012; 25:2-41. 2. Nicodemo AC, Garcia Paez J I. Eur J ClinMicrobiol Infect Dis. 2007; 26:229-237. 3. Abbott IJ, Slavin MA, Turnidge JD, et al. 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 2011; 9, 471–488 4. Falagas ME, Valkimadi PE, Huang YT, et al. J AntimicrobChemother 2008; 62, 889–894
1. Brooke JS. ClinMicrobiol Rev. 2012; 25:2-41. 2. Nicodemo AC, Garcia Paez J I. Eur J ClinMicrobiol Infect Dis. 2007; 26:229-237. 3. Abbott IJ, Slavin MA, Turnidge JD, et al. 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 2011; 9, 471–488 4. Falagas ME, Valkimadi PE, Huang YT, et al. J AntimicrobChemother 2008; 62, 889–894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澳大利亚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

澳大利亚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

澳大利亚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

控专家共识

概述

本文档旨在总结澳大利亚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诊治和防控

方案,以提供专家共识作为参考。

诊断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诊断应综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

病原学检测结果。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

- 临床症状观察,如发热、呼吸困难等;

- 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培养、气管分泌物培养等;

- 病原学检测,如PCR、免疫荧光等。

治疗

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应根据病情轻重和个体化情况进行。常见的治疗方案包括:

- 抗生素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如β-内酰胺

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等;

- 呼吸机支持: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呼吸机

支持治疗;

- 对症支持治疗:如合理控制体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预防与控制

为预防和控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传播,以下措施应得到

重视:

- 患者隔离:对于已确诊或疑似感染的患者,应进行有效的隔

离措施,减少感染传播风险;

- 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严格按照消毒与灭菌的规范进行操作,减少医疗器械传播感染的风险;

- 医院环境清洁:保持医院环境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理,

减少病原菌的存在;

- 员工培训与指导: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工作

人员的意识与技能。

结论

本文档总结了澳大利亚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诊治和防控方案,以供参考。在诊断阶段应综合各项检查结果进行判断,治疗方

案应根据个体化情况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应得到重视。专家共识

的持续更新与研究将有助于提升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管理和治疗水平。

> 注意:本文档仅为参考,具体操作应根据相关机构或专家的指导进行,以确保诊治与防控的安全和有效性。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防治专家共识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防治专家共识

中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周华李光辉卓超杨毅石岩陈佰义何礼贤胡必杰

黄晓军吕晓菊刘又宁倪语星邱海波施毅王明贵谢灿茂

张晓辉周建英俞云松

本文选自《中华医学杂志》2013年4月23日第93卷第16期Natl Med J China,April10,,2013,Vol.93,No.16

【编者按】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已成为临床重要条件致病菌,而临床医生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上存在诸多困惑。为提高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与防控水平,由《中华医学杂志》组织,28位国内知名专家共同发起,邀请全国187位专家参与,历时11个月,召开了12场专题讨论会,经过充分的意见搜集和讨论,最终达成了这份《中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茵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共识的制定得到了卫生部行业基金(临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研究及应用,编号201002021)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抗生素压力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茵致病性的影响。编号30971318)的支持。共识荟萃了国外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与防控的进展.总结了我国绝大多数权威专家对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茵感染诊治与防控的宝贵经验,是规范嗜麦芽窄食单胞茵感染诊治和防控的指导性文件:嗜麦芽窄食单胞茵具有独特的病原学和临床特点,对其感染和治疗的认识尚在不断深入,缺乏循证证据级别高的临床研究可供借鉴,嗜麦芽窄食单胞茵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一定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希望各位专家积极探索,积累循

证医学证据,不断完善专家共识,服务临床:

一、共识目的和意义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的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侵袭性操作的不断增多,该菌的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位于临床分离非发酵菌第3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致病力弱,其感染常出现在免疫力低下、病情危重的患者,可引起免疫力低下患者肺部感染、血流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腹腔感染、颅内感染、尿路感染等。同时该菌通常对多种抗菌药物固有耐药,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和感染防控带来挑战。目前,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上存在诸多困惑,缺少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指导性文献,制定针对该问题的专家共识将能规范并提高我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及防控水平。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共20页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共20页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Hale Waihona Puke Baidu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与物表消毒相关的规范标准

与物表消毒相关的规范标准

物表消毒相关的规范标准

A、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ICU,新生儿室。

III类环境有: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检查包装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血液透析中心,普通住院病区。

IV类环境有:急诊室,门诊,感染性疾病门诊和病区。

4.3.3

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材的菌落总数应≦200cfu/件(cfu/g或cfu/100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5.2.2

含氯消毒液、过氧化氢消毒液等易挥发的消毒剂应现配现用;过氧乙酸、二氧化氯等二元、多元包装的消毒液活化后立即使用。

5.5.1

环境、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当受到肉眼可见污染时应及时清洁、消毒。

5.5.2

对治疗车、床栏、床台柜、门把手、灯开关、水龙头等频繁的物体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

5.5.3

被病人血液、呕吐物、排泄物或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中水平以上消毒方法。对于少量(<10mL)的溅污,可先清洁再消毒;对于大量(>10mL)血液或体液溅污,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人员流行频繁、拥挤的诊疗场所应每天在工作结束后进行清洁、消毒。感染性疾病科、重症监护病区、保护性隔离病区(如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耐药菌及多重耐药菌污染的诊疗场所应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5.5.5

拖布(头)和抹布宜清洗、消毒、干燥后备用。推荐使用脱卸式拖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

嗜麦芽的临床诊治

嗜麦芽的临床诊治
嗜麦芽寡养(窄食) 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广泛存在于 水,土壤,动物体内,为条件致病菌,随着临床抗生素和免疫抑制的广泛和 大剂量应用,其分离率在非发酵菌属中呈上升趋势,因该菌对多种抗生素耐 药,因而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3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性质(一)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窄食单胞菌属中的成员 ,是重要的医院感染菌,其分离率在非发酵菌中, 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氏不动杆菌,其中易感 因素包括:体弱,免疫功能低下,外伤,插管,手 术,移植,使用呼吸机等。从菌株的来源及分布来 看,该菌主要是引起呼吸道感染,在其他疾病中亦 分离到该菌,说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医院内感染 的重要作用。
由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所引起的感染主要以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特别是 结构性肺病患者的慢性感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另外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还可引起血流、泌尿系、腹腔、眼部、皮肤和 软组织等部位的感染。
1. Brooke JS. ClinMicrobiol Rev. 2012; 25:2-41. 2. Nicodemo AC, Garcia Paez J I. Eur J ClinMicrobiol Infect Dis. 2007; 26:229-237. 3. Abbott IJ, Slavin MA, Turnidge JD, et al. 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 2011; 9, 471–488 4. Falagas ME, Valkimadi PE, Huang YT, et al. J AntimicrobChemother 2008; 62, 889–89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

—2011年资料显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最低,介于1%~4%;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10.0%~16.4%;对磺胺甲恶唑(SMZ)/甲氧苄啶(TMP)的耐药率为11%~18%;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13.8%~19.1%。SENTRY全球细菌耐药监测研究显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为54.7%。3.主要耐药机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固有耐药。主要机制有产生抗菌药物水解酶、细菌膜通透性下降、药物的主动外排系统和生物被膜屏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天然产L1型金属β内酰胺酶和L2型头孢菌素酶,能水解包括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内的几乎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以及某些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Ll和L2酶产生量与菌株16S rRNA基因型有关,导致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性差异。主动外排系统SmeABC、SmeDEF

可介导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氯霉素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少量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野生株在染色体上还带有qnr基因,与拓扑异构酶gyr变异、smeDEF高表达共同介导喹诺酮类耐药。SMZ/TMP耐药与I类整合子的sul 基因和插入元件ISCR相关的sul2基因介导有关。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性的又一因素,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借助生物被膜不仅可以黏附于医用材料(如气管插

管),也可黏附于组织细胞上,长期定植于体内,是慢性感

染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三、感染病原微生物诊断符合规范采集的血液、胸腹水等无菌体液培养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其感染具有脑脊液、.

诊断价值。呼吸道标本、尿液、通过留置管采集的体液如胸水、腹水等分离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不能作为其感染的确诊依据,需结合临床进行判断。1.临床合格标本的采集:根

据临床感染类型采集合适的标本,应尽可能在病程早期、急性期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通常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微生物学鉴定: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常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混合生长,在培养基上应注意观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属于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单个或成对排列,专性需氧,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动力阳性,氧化葡萄糖和麦芽糖,血平板上菌落呈淡黄或棕色,有氨气味,不溶血,但在菌落周围变成绿色。关键鉴别试验包括氧化酶试验阴性、氧化葡萄糖和麦芽糖、DNA酶和赖氨酸脱羧酶阳性、极端丛生鞭毛。目前,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采用传统的生化试验和自动化细菌鉴定系统(如API 20NE、Vitek 2、Phoenix和MicroScanWalkAway等)均能鉴定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药敏实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在治疗过程中还可发生敏感性的改变,

因此准确可靠的药敏结果对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体外药敏试验还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如抗菌药物的选择、药敏方法、药敏结果的准确性、不同药敏方法结果的相关性等。欧洲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委员会(EUCAST)仅推荐测试SMZ/TMP[纸片扩散法和最小抑菌浓度(MIC)推荐肉汤或琼脂稀释法、(CLSI)而美国临床及实验室标准协会,]法.

纸片扩散法测定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和SMZ/TMP,肉汤或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他啶、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氯霉素。对其他抗菌药物药敏结果仅报告MIC值或抑菌环直径,折点的判读实验室常参照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或其他非肠杆菌科细菌,头孢哌酮/舒巴坦参照头孢哌酮折点。应注意的是不同药敏方法测定的结果可能会不一致,有文献报道与琼脂稀释法比较,纸片扩散法和E试验测定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偏高,环丙沙星耐药率偏低,纸片扩散法测定多黏菌素耐药率偏低,自动化仪器Phoenix系统测定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耐药率偏低。四、感染治疗(一)抗菌治疗原则应综合考虑感染病原菌的敏感性、感染部位及严重程度、患者病理生理状况和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选用抗菌药物。主要原则有:(1)选用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有较好抗菌活性的药物,并根据PK/PD理论制定恰当的给药方案;(2)肝肾功能减退、老年人、新生儿患者需按照其病理生理特点合理用药;(3)

联合用药适用于严重感染、广泛耐药或全耐药菌株感染等情况;(4)轻、中度感染患者口服给药,重症患者静脉给药。(5)抗菌治疗同时采用其他综合性治疗措施。(二)抗菌药物

简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治疗推荐基于历史证据、病例系列、病例报道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研究,缺乏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的支持。治疗选用药物有SMZ/TMP、β内酰

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四环素类(米诺环和黏菌素。抗假单胞菌)替加环素(、甘氨

酰环素类)素、多西环素.

头孢菌素耐药率高,且应用过程中可诱导耐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天然耐药;氨基糖苷类耐药率高,单药不推荐。1.SMZ/TMP:SMZ/TMP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推荐治疗

药物。本品为抑菌剂,给药剂量通常较大(国际推荐剂量按TMP计,每日≥15 mg/kg,国内常规剂量2~3片每日3次;SMZ/TMP片剂或针剂含量均为每片或每支SMZ 400 mg,TMP80 mg)。治疗过程中细菌易发生耐药。不良反应有皮疹、肝毒性、骨髓抑制、肾毒性、血尿和电解质异常。大剂量应用时需警惕骨髓抑制,尤其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接受骨髓抑制化疗的患者。2.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国际上曾推荐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用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治疗,但近年来细菌对

其耐药性明显增加,通常用于SMZ/TMP过敏或不能耐受的患

者。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给药方案为每次3.2 g静脉滴注(其中替卡西林3.0 g,克拉维酸0.2 g),每4—6小时1次。3.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体外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成人常用剂量为3.0 g(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1制剂),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严重感染或难治性感染可增至3.0 g,每6小时1次,静脉滴注。4.氟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具有杀菌作用。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体外抗菌活性优于环丙沙星。然而,治疗过程中可发生快速耐药,尤其是单药治疗时,因此一般用于联合治疗。环丙沙星成人每日常用量为0.5~1.5 g,分2~3次口服;静脉用成人每日常用量为0.4~1.2 g,分2~3次给药;左氧氟沙次静滴或口服;莫西沙星成人1,每日0.5 g星成人常用量为每次.

40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或口服。5.替加环素:替加环素体外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对四环素类或SMZ/TMP耐药菌株亦具抗菌活性。替加环素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0.5~2 mg/L和1~4 mg/L。,敏感率与SMZ/TMP相仿,但临床经验有限。给药方案为首剂100 mg,之后50 mg,每12小时1次,静脉滴注。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及肝功能异常。6.四环素类:米诺环素、多西环素体外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具有抗菌活性,但临床经验十分有限。给药方案为米诺环素或多西环素100 mg,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