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诺尔德绘画的宗教意味和现代性

合集下载

浅述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宗教绘画中的基本技法和相关艺术意义

浅述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宗教绘画中的基本技法和相关艺术意义

浅述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宗教绘画中的基本技法和相关艺术意义阿尔布雷希特·丢勒(Albrecht Dürer)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著名画家和版画家,他擅长于宗教绘画,以其精湛的技法和深刻的艺术意义在艺术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的宗教绘画作品在当时被广泛传播,对后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基本技法和相关艺术意义两个方面对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的宗教绘画进行浅述。

基本技法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的宗教绘画作品以其精湛的技法而著称。

他善于运用光影效果,通过明暗对比的处理,使画面产生层次感和立体感,让人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他还注重细节的刻画,尤其是对服饰、头饰等细节的表现非常考究,每一根线条都处理得恰到好处,使作品更加具有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

在画面构图方面,丢勒善于运用黄金分割法则,将画面分割成两部分、三部分或者更多部分,使画面更加和谐、稳定而富有美感。

他还注重色彩的运用,通过对色彩的运用来表现情感的变化,营造出宗教绘画所需要的庄重、神圣的氛围。

丢勒还借鉴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技法,如透视法和人体比例的准确表现等,使自己的绘画更加具有现实感和表现力。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的宗教绘画作品在技法上精湛细腻,堪称艺术的典范。

艺术意义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的宗教绘画具有深厚的艺术意义,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且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丢勒的宗教绘画作品体现了他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和对神圣的向往。

他通过对圣经故事、圣徒形象的绘制,表现出了对基督教信仰的理解和体验,让人们在欣赏他的作品时能够感受到来自内心的震撼和敬畏。

丢勒的宗教绘画作品展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情世态的关注。

在他的作品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表情、动作都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情感和生活状态,使人们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人们的苦难、喜悦和渴望,从而产生共鸣和思考。

浅谈绘画艺术赏析鉴赏论文

浅谈绘画艺术赏析鉴赏论文

浅谈绘画艺术赏析鉴赏论文现代绘画艺术以其产生之时的狂热激情、原创的魅力给现代美术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对其后的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绘画艺术赏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绘画艺术赏析论文篇一:《浅谈中世纪宗教绘画艺术赏析》摘要:中世纪绘画没用继承希腊罗马客观写实、典雅肃穆的艺术创作风格,而是围绕格列高尼大主教所倡导的原则,即以宣传教义为第一原则,用艺术来表达对上帝的无限崇敬。

本文从中世纪绘画特征入手,结合中世纪宗教背景,继而分析中世纪宗教绘画特征。

以中世纪宗教绘画《善良的牧羊人》《面包和鱼的奇迹》《基督为使徒洗足》《圣马太像》为例,浅谈对中世纪绘画艺术的赏析。

关键词:宗教;希腊罗马风格;宣传教义;绘画作用一、中世纪绘画特征欧洲中世纪是一个政教合一的时代,因此,其绘画艺术亦与宗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众所周知,欧洲____之神学观念对人本主义和现实生活采取一种否定的态度,从而使本应反映人和现实生活的一切艺术都成为了基督____神学的奴仆,因此,艺术为基督____是欧洲中世纪艺术的重要特征,绘画艺术亦然。

其次,基督____是欧洲中世纪人民生活以及灵魂寄托的场所,从而使得教堂建筑成为了这个时期艺术发展的重心,在这个时代,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一般从属于建筑艺术,亦因此成为了建筑艺术的从属品。

这个时期的绘画形式,多以壁画、镶嵌画和彩色玻璃窗画为主。

总之,其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也就是去反映____徒对教义和宗教故事的虔诚态度。

可见,欧洲中世纪的绘画艺术特征多表现为不注重真实空间的描绘以及真实的色彩关系,而更多地强调色彩的象征性,喜欢运用寓意象征的手法来表现人们对宗教的虔诚。

此特征也反映了其不同于由古希腊罗马奠定的西方绘画写实的传统,亦可以说,此写实传统于中世纪遭到了破坏,同时从中世纪绘画题材上讲,其题材十分单一,表现的主要为宗教题材之绘画。

至于欧洲中世纪如西班牙等一些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由于伊斯兰教严禁偶像崇拜,因此,这些国家的画家们就将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清真寺的各类植物及几何图案装饰上面了。

高中美术高中美术鉴赏《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课件

高中美术高中美术鉴赏《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课件
《日出·印象》作为一幅海景写生 画, 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 中,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 展 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水中反射着天空和 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给人一种瞬间的 感受。[1]莫奈在阿弗尔港口创作了 《日出·印象》和《日落》两幅画, 而在首届印象派画展时,两幅画都 没有标题。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 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 只能 给人一种印象”,莫奈于是给画起 名为《日出·印象》。
西方现代艺术是指西方自19世纪末 以来的艺术。它在艺术理念、艺术标 准、创作方法、 语言形式等方面几乎都形成了一个与传统完全不同的 新艺 术体系,人们一般称之为现代主义艺术。毕加索、 达利、蒙德里安、康定 斯基等艺术家进行的新艺术实 验,其焦点是否定古典主义的绘画原则,提 倡艺术家自由的主观表现。西方美术的形式分化由此开始,产 生了诸如印 象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 达达主义……这些流派的作品 所描绘的对象,是侧重于客观的世界还是内心的体验呢?它们究竟要表达什 么?
《绿色的可口可乐瓶》安迪.沃霍尔
超市售卖的可口可乐
《白色上的白色》马列维奇
《这不是一只烟斗》玛格利特
四、在科技与新媒体环境下的艺术将走向何方
20世纪以来,伴随着流行文化的发展和电视节目的普及,艺 术家们一方面站在观众的角度开始了对视觉接受方式的思考,另 一方面使用包括摄 影、电影、电视在内的各种新媒体技术来实践 这种千禧年的五个天使录像、声音装置比尔•雄奥拉(美国)2001 年思考。层出不穷的新媒介将为艺术的表现与传播带来哪些新变 化?今天的我们该怎样去面对全新的艺术形式呢?
新媒体艺 术展现场
作品由 1300个感 应灯组成
现代主义作品的课后拓展

浅述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宗教绘画中的基本技法和相关艺术意义

浅述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宗教绘画中的基本技法和相关艺术意义

浅述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宗教绘画中的基本技法和相关艺术意义【摘要】阿尔布雷希特·迪勒的宗教绘画是其艺术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独特的基本技法和艺术意义,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光影的运用方面,迪勒善于运用明暗对比,营造出宗教画面的神秘感和肃穆感。

而在细节描绘方面,迪勒精湛的技艺使作品栩栩如生,让观众仿佛能够感受到宗教情感的真实。

在艺术意义上,迪勒通过作品深刻表达了宗教情感和思考,对传统宗教绘画进行了改革和突破。

迪勒在宗教绘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基本技法和艺术意义相互结合,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启发和影响。

通过对迪勒宗教绘画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艺术成就和影响。

【关键词】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宗教绘画、基本技法、光影运用、细节描绘、艺术意义、宗教情感、深度思考、传统绘画改革、重要地位、综合作用、启发、影响。

1. 引言1.1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的宗教绘画阿尔布雷希特·丢勒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艺术家,他以其宗教绘画作品而闻名于世。

丢勒的宗教绘画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宗教内涵,深受当时社会的喜爱和推崇。

他通过精湛的技法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他对基督教信仰的理解和表达。

丢勒的宗教绘画作品中常常出现圣经故事和宗教人物的形象,他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色彩运用,使作品充满了神秘感和宗教情感。

丢勒不仅在技法上精益求精,而且在表达宗教情感和思想上也具有独特的见解和创意。

他对宗教主题的深度思考和对传统宗教绘画的改革,使他成为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宗教绘画大师之一。

丢勒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发。

1.2 基本技法和艺术意义的重要性在阿尔布雷希特·迪勒的宗教绘画中,基本技法和艺术意义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这些基本技法包括光影的运用和细节描绘的精湛,是构建作品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光影的巧妙运用,艺术家能够准确地表现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和情感,使作品更具生动感和表现力;而细节描绘的精湛则展现出艺术家对细节的关注和把握能力,进一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观赏性。

埃米尔·诺尔德绘画色彩分析

埃米尔·诺尔德绘画色彩分析
三、自由豹色彩
印象派艺术家们发现了自然中色彩的美,渐渐把色彩从素描 关系中剥离,成为纯粹的艺术语言。“桥社”成员们一开始便是 追随印象派的梵・高,对于蒙克、高更和梵・高的作品也是十分熟 悉。诺尔德的色彩则更多是受到了梵・高的启发。1904年,他开 始顺着他们曾经指出的方向运用鲜明的色彩和自发的画法作画。2 在诺尔德1905年的作品《收割日》中,笔触流动,色彩明 艳.仍然遵循着印象派中互补色的点状分布,表现画面的空间感 和素描关系的方法,色彩的分散和交替使得画面达到了呼应协调 的光影效果。让人联想起梵・高的作品。在1906年作品‘画家斯 米特・罗特卢夫》中,诺尔德的用色更为大胆。画面中人物处在 背光的位置,人物和背景大反差的色调对比,更突出了画面的空 间感,背景用了高明度、高纯度的色彩衬托。可见诺尔德对自然 光影色彩表现技法的娴熟。 二、表现主义色彩 表现主义艺术是流行于20世纪初欧洲北部国家的艺术风格。 以“桥社”、“青骑士”等团体最具代表性。表现主义艺术家对 机械文明压制人性表示反感,对下层阶级人民表示同情。以追求 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理想。德国新康德主义哲学家费德勒i提出。创 作是一种“内在需要”。随后德国文艺理论家沃林格4把“移情 说”的理论进一步推进,他认为艺术的危机在于逃避自然,“不 可抗拒的内在冲动”在艺术形式中起到主导作用。 1906年——1907年诺尔德加入“桥社”,尽管诺尔德不喜 欢被称作表现主义画家,但是从他的创作中,依然可以看出,表 现主义的精神内核对其创作的影响,也奠定了他的创作方向。在
1913年诺尔德加入一支人种学考察队远赴俄国、日本和中 国.并在南太平洋作画数月。这段经历对诺尔德来说是一次绘画 上真正的解放。从诺尔德早期的版画作品中已经感受到他对于神 秘的原民族始艺术的浓厚兴趣,原始民族艺术和非洲艺术都是用 简单的视觉语言表现强烈的生活感,甚至是带有怪诞滑稽的趣 味。与欧洲的现代化相比。原始民族艺术更贴近大自然与人性, 诺尔德在原始艺术中寻找到了精神的归属感。在他的新几内亚的 水彩画系列中,作者放弃了现代艺术的构成关系和装饰性,甚至 放弃了画面的深入表现。作品‘戴项链的土著女人》中,诺尔德 的表现方式十分放松,抛弃了原有的技法,平涂的棕色皮肤和黑 色粗糙的轮廓线表现出了土著女人的淳朴,表达了诺尔德对原始 文明的谦逊和尊重的情感。 在随后诺尔德回故乡创作的大量的水彩花卉和油画风景作 品,也变得大胆和自由,虽然保留了表现主义的强烈色彩,但是 表现方法更为随性,形成了更具个人风格的作品。在他的水彩花 卉中,他既尊重了花卉原有的色彩,又运用他独特的视角,表现 出花卉传递的勃勃生机,体现了艺术家内心的率真与热情。他的 作品不再受形式的限制,已能用最尊崇内心真实感受,直观的方

浅析超现实主义油画的形式语言

浅析超现实主义油画的形式语言
菱 教育 完
浅析 超现实主 义油画 的形 式语言
口李


要: 从 艺术 家的创作方式 、 作 品 内容或 者作 品的形式语 言上将 超现 实主义进 行分类 , 充分显 示出超现 实主义绘 画的语 言
特征 和艺术技 巧。简言之 , 超现 实主 义就是把绘 画观念从现 实形 态中解放 出来, 将艺术的 实与虚进 行结合 , 从 而体现绘 画的超现
( 作者单位 : 陕西理工学院艺术学院 )
达利 的作 品《 记忆 的永恒》 创作 于 1 9 3 1 年, 代表 了达利 早
期 的超 现 实 主 义 画风 。该 作 品 画 面 空 间 无 限延 伸 , 而 且 运 用
了过硬 的写实技巧。达利 以一种 不同寻常的思维和不合情理 的事 物表现 可知 的 自然世界 , 画中软绵绵 的表实 际上 已经 变 成大众心 目中超现实主义的同义词。 玛格里特在《 错误 的镜子》 中同样使 用 了令人折服 的写 实 技巧 , 画 中的眼睛在观察 大 自然的天空和 白云 的时候 , 成 了一 面错误 的大镜子 , 真实空间和 空间的幻觉交织在一起。
上具 有虚无 主义倾 向, 反对 一切美术 概念 , 反对 一切 纯美 学 ,
么米 罗就是 有机 超现实主义绘 画的杰 出代表人物 。米 罗是 一 位 多产的 画家 , 《 犬吠月》 和《 人投 鸟一石子》 这 类作 品单纯 而
又魅力 非凡 , 造 型显示 出动人 的曲线 , 图形仅仅 暗示 自然 中对 应 的物象, 去掉 了繁复的细节描绘 , 所有造型似 乎都在 缓慢地
1 . 自然 超 现 实 主 义
结语
超 现实 主义 的绘 画理念深 刻地影 响 了美 术的发展 进程 。 超 现实 主义 画家把现 实 、 潜意识 、 梦无逻辑地 重组在 一起 , 以 画 中有 意味的元 素或者象征 性 的符 号暗示 画家的 思想 , 使 真 实与幻想交织在 一起 , 营造 出 了一种奇 幻的景象。

从弗洛伊德潜意识观点分析超现实主义绘画

从弗洛伊德潜意识观点分析超现实主义绘画

超现实主义绘画理解及影响学院:艺术与服装学院班级:服表1301班姓名:***学号:**********摘要:超现实主义源于法国,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探究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

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本文就超现实主义产生的背景、与弗洛伊德潜意识分析学说的内在联系及超现实主义画家和作品加以分析,最后就超现实主义绘画在绘画史上的历史贡献和其自身魅力加以阐述。

关键词:潜意识;非理性;梦境;超现实超现实主义它的最初含义就是寻求超乎现实之上的种种未知现象,包括人生、社会、伦理道德和精神文明等诸多方面。

奥地利精神理论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

超现实主义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战结束后阶级矛盾极化,经济危机的爆发,反动势力的猖獗导致了西方从事艺术的知识分子在混乱、艰难地环境中探索新的创作方法,超现实运动则成为他们内在宣泄、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

超现实主义吸收了达达主义的无政府主义精神并对理智、逻辑、文化传统特别是民族传统的虚无主义予以否定,1930年,由德斯诺斯发表了超现实主义的第三个宣言标志着超现实主义的艺术纲领全面、完整地体现出来了。

以下我将从超现实主义艺术与弗洛伊德潜意识观点、达利与潜意识、米罗与潜意识等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超现实主义艺术与弗洛伊德潜意识观点超现实主义绘画中“超”并非是真实地再现自然中的事物,不能与超级现实主义混为一谈,它主要描绘的是超越自然界中表面的现象,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潜意识和无意识活动,超现实主义运动深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影响,包括潜意识、无意识、梦幻、非理性、性欲等;潜意识即人们思想中潜在的欲望观点。

梦幻即人们在梦境中看到的人或物。

无意识即本能的动机和欲望。

【art舌头】张开本能去表现德国表现主义大师诺尔德(88张高清收藏级请勿错过)

【art舌头】张开本能去表现德国表现主义大师诺尔德(88张高清收藏级请勿错过)

【art舌头】张开本能去表现——德国表现主义大师诺尔德(88张高清收藏级!请勿错过)!主编微信art1009jian我们熟知的德国表现主义画家诺尔德,原名不叫诺尔德,原名埃米尔·汉森(Emil·Hansen),出生在现属丹麦的石勒苏益格北部诺尔德村,那个地方就叫埃米尔·汉森,他父亲真是够省事儿,后来,诺尔德也继承了他父亲的这个优良传统,他改名儿,干脆,级别更小一级,就叫他村名儿-诺尔德。

稍微了解历史的大都知道,以前国与国之间的边界没今天这么清晰,所以呢,石勒苏益格最早依附于丹麦王室,丹麦冷啊,粮食不够用,树多又不能当肉吃,但是木材可以造船,因此丹麦人发财的路线基本上靠海上打家劫舍过活儿,那时候,小地方的百姓没啥国家意识,自然是谁富我依附谁,这么着,石勒苏益格跟着丹麦混吃混喝几百年日子有的过,到19世纪强大的普鲁士崛起,丹麦还是老样子,早年全村弄艘帆船出去抢吃抢喝抢女人的海盗活儿干不了了,肉食补助上不去,肌肉自然长的不多,于是1864年那几年没少打猎弄肉吃的普鲁士和奥地利两个小胖子盯上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他们发动普丹战争,把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吞并,但是靠武力弄来的东西最容易产生分赃不均,1866年普鲁士和奥地利也不甭管两家是不是亲戚了,为了这几块肥肉大打出手,不但喜欢吃肉还喜欢玩器械锻炼身体的普鲁士把奥地利揍了个鼻青脸肿,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被普鲁士揣进囊中。

这样的情况下,1867年,埃米尔出生了,所以按当时的归属地来讲,他应当算后来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良民,他的父母是老实巴交虔诚本分的新教农民,埃米尔在村子里长大,是地地道道的农N代,但打小埃米尔不喜欢种地,他意识到自己不适合农场的生活,白白嫩嫩的小手为什么非要握农具而不是画笔呢,轻很多哩!再说了,谁说农民的儿子一定是农民,为什么土坷垃里不能蹦出来个艺术家呢?1884和1891之间,他在弗伦斯堡学习雕刻和插画,并在家具厂找到一份营生,算是初步实现了农转非,不久,他放下营生,在慕尼黑、卡尔斯鲁厄和柏林游历。

浅述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宗教绘画中的基本技法和相关艺术意义

浅述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宗教绘画中的基本技法和相关艺术意义

浅述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宗教绘画中的基本技法和相关艺术意义阿尔布雷希特·丢勒(Albrecht Dürer)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绘画家和版画家之一,他在宗教绘画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他的作品中,融合了传统的宗教题材和新的技法,塑造了独特的风格,对后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浅述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在宗教绘画中的基本技法和相关艺术意义。

一、基本技法1. 透视丢勒在宗教绘画中经常运用线性透视,这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的绘画技法。

通过透视法,他能够在画面中精确地表现空间深度和远近关系,使画面更加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感。

在宗教绘画中,这种技法能够更好地表现神圣和威严,增强作品的宗教氛围。

2. 色彩丢勒的宗教绘画中,色彩运用非常丰富。

他能够通过对色彩的精准运用,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在宗教画中,他常常使用深沉的颜色来表现宗教神圣、威严的氛围,同时也能够通过色彩的对比来突出主题的重要性。

3. 细节丢勒在宗教绘画中十分注重细节的描绘。

他善于表现人物的表情、服饰、环境等细微之处,从而赋予作品更大的生动感和真实感。

这种精准的细节描绘在宗教画中尤为重要,能够更好地呈现出宗教主题的神圣和威严。

二、相关艺术意义1. 传播宗教思想宗教绘画在文艺复兴时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宗教思想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

丢勒的宗教绘画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宗教知识的载体和传播者。

他通过绘画向人们展示了圣经中的场景和人物,使宗教故事更加生动、形象,从而促进了基督教思想的传播和深入人心。

2. 彰显信仰丢勒的宗教绘画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彰显艺术家对于宗教信仰的热诚和崇敬。

通过他的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于基督教信仰的忠诚和虔诚,这种宗教情感通过他的绘画作品传达给观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拓展艺术表现形式丢勒在宗教绘画中尝试了各种新的艺术手法和技法,大大丰富了宗教绘画的表现形式。

埃米尔·诺尔德绘画色彩分析

埃米尔·诺尔德绘画色彩分析
年 诺 尔 德 赴 非 洲 、 大洋 洲考 察 ,落 后 的文 明激 发 了他 创 作 的热 白色 的 ,在 画 面 中 显得 鲜 亮 ,而 环 绕 在 基 督 周 围 的 门徒 衣 服 颜
情 ,使 他 的创 作走 向成熟 诺尔 德 的作 品 反映 了这一 时期 欧 洲 艺 色 深沉 ,在映 衬 下使 得基 督成 为 视觉 中心 。基 督 和 门徒黄 绿色 的 术承 前 继后 的变化 。随着 欧 洲社 会 的变 革 ,艺 术家 也 从 旧式 的社 脸 映衬 出悲悯 的神 情 ,描 绘 出当 时哀 痛 、凝重 的 气氛 。而 在 作品 会架 构 中解 放 出 来 ,出现 了一场 艺 术 的解 放运 动 ,这 场解 放运 动 《 围着 金 牛犊 的舞 蹈 》 中 ,画家 用 了明亮 ,强烈 的色 彩表 现 了画 在色 彩 理 论革 新 上表 现 的尤 为 突 出, 不 同的色 彩 主张 也形 成 了 不 面 欢愉 的气氛 ,在色 彩布 局上 ,画家 也注 重 明暗 的交 替 ,使得 色 同 的绘 画流 派 。诺 尔 德 的色 彩不 但 继承 了l 9 世 纪 艺术 家色 彩探 索 彩 有 节奏 感 。这 张画 暗示 着被 压 抑 的性欲 的发 泄 。转 动 的笔触 , 的成 果 ,而 且开 拓 了表 达 内心的 色彩 表现 形式 。
动”的理论 。加上他对 宗教的理解和对 自然的观 察 ,逐渐形成 了独特 效果 。
的 绘 画 风格 。 虽然 诺 尔德 的 绘 画难 以被 归 类 ,但 是 本 文 尝 试 透 过 对 诺
1 9 0 9 年 亨利 ・ 马蒂 斯 的 作 品在 柏 林展 出 ,这 次展 览使 得 “ 桥 画面 的构成 。 亨利 ・ 马 蒂斯 的作 品讲 究色 彩 在画 面 空 间构成 中 的 表现 力 ,作 品 的色 彩都 是经 过 精心 构 思和 提炼 完成 的 。可 以说 他 是 以色 彩造 画 。 马蒂斯 认 为 “ 色彩 的 整个 历史 ,在于 重新 获得 表

试论奥德·诺德姆的绘画艺术

试论奥德·诺德姆的绘画艺术
影 响 的画家 。
永恒主题 。作品内容包括 : 人与宇宙 、 生命 与物质 、 性爱与雌雄 同体 、 宗教与信仰 、 孤独与渴望等等。奥 德几 乎 用 他 的创 作 揭 示 了人 类 从 摇 篮 到 坟 墓 的哲
学奥 妙 。这 时期 的作 品 主题 丰 富 , 除创 作 了一 系列 有 关 哲学 家 、 教圣 徒 的故事 和 寄 寓 于宗 教 色 彩 的 宗 作 品外 , 品还 暗 喻 “ 独 ”的 主线 , 寓 意 的手 法 作 孤 用 描 绘 出 自身 的 内心 世界 。另外 , 还用 哲 理 性 的思 他
多么迷茫和痛苦。他仿佛感到 自己生活在一个虚假 和诡秘的世界里。那种苦涩的孤独感和对血缘的不 信任感经常显露在奥德 的作品中。 15年 奥 德7 时 , 在 奥斯 陆 的鲁 道夫 ・ 代 91 岁 他 史 纳 所 创 立 的私 立 学 校 开 始 学 画 。鲁 道 夫 ・ 代 纳 史
( uo tie16 —9 5) R dl Senr8 1 12 是人 智 学 的创 立 者 , f 奥 地利 艺 术 家和 社会 理 论家 。所谓 人 智 学 : 一 种关 是 于超 自然 的神 秘理 论 , 研究 人 类 如何 从 低 级 的理 是 性状 态达 到宇 宙梦境 般 和谐感 性状 态 的科学 。史代
维普资讯
山 东 艺 术 学 院 学 报 咖珊 I l 嘲
O 朋 9期) 0
试 论 奥 德 ・ 德 姆 的 绘 画 艺 术 诺
顾 彬
( 东 省城 市 建 设 学 校美 术 教 研 室 ,山东 山 济南 20 1 ) 5 04
相 差 甚 远 。 16 年 奥德 到 德 国西 部 的杜塞 尔 多 夫 , 95
维普资讯
从 师 于 约瑟 ・ 比尤 斯 ( oe h B u s 。奥德 与 比尤 Jsp e y )

最早的表现主义者之一德国画家诺尔德

最早的表现主义者之一德国画家诺尔德

最早的表现主义者之一德国画家诺尔德
阅读
Emil Nolde
埃米尔·诺尔德
德国, (1867-1956)
诺尔德
德国画家
最早的表现主义者之一
桥社的成员
1909树林
原名埃米尔·汉森,对故乡的独特情感,使他以故乡德国小城诺尔德为名。

他对宗教题材有一种狂热的偏爱,对原始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对花卉主题以强烈关注,作品往往色彩浓重,对比强烈。

他也是一名著名的木刻和版画画家,创作出“先知”等优秀作品。

1909最后的晚餐
1910弗里森豪瑟
1910谈话
1910围着金牛犊跳舞
1911埃及的圣玛丽亚
1911面具静物
1912传教士
1912蜡烛的舞者
1912女祭司
1912三魔法师
1912先知
1915春天在布痕瓦尔德
1915贡金
1915埋葬
1915南海岛屿
1917印度舞者
1926耶稣基督与罪人
1927海上日出
1930钢琴背面观
1930-1939高山湖泊
1936平静的海
1940沼泽上空的彩色天空
波涛汹涌的海面
疯狂跳舞的孩子
家庭
狂热者
秋天的海
日落
受难
围坐
向日葵
鸢尾和罂粟花
在咖啡馆
饮酒。

埃米尔·诺尔德EmilNolde

埃米尔·诺尔德EmilNolde

埃米尔·诺尔德EmilNolde埃米尔·诺尔德(Emil Nolde,1867—1956)是德国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

他的艺术典型地体现出德国表现主义追求“内在冲动”渲泄的艺术倾向。

他的画注重情感表现,色彩浓重,造型简洁,人物动态强烈。

他以激越的情绪所描绘的那些极富戏剧性的宗教高潮场面,充满了神秘感与象征性,渗透着中世纪式的狂迷之情。

诺尔德出生于德国石勒苏盖格的诺尔德,原名埃米尔·汉森。

1904年起他改用故乡的名字,并以此在画上签名。

他起先做过素描教师,1898年起专攻油画,并对印象派画风情有独钟。

他以印象派的技法作画,画面色彩明快强烈,呈现出某种神奇的光感与张力。

1906年,诺尔德应施密特的邀请加入桥社,然而孤僻的性格使其一年多之后便离开该社团,转而沉迷在他那独特的充满宗教幻想的表现主义艺术天地之中。

在创作上,诺尔德认为“没有什么固定的艺术标准。

艺术家得根据各自的天性和自己的本能进行创作。

”他的很多作品,都充分体现了那种表现“内在需要”的艺术追求。

根据赫伯特·里德的说法,这种所谓的“内在需要”,即“无言的洞察力,不可名状的直觉,基本的情感,以及所有组成‘精神生活’的东西。

”(赫伯特·里德著,刘萍君等译:《现代绘画简史》,第133页)在诺尔德的作品中,最令人关注的是那些宗教题材的画作,这些画构图强烈,笔法豪放,渗透着亢奋、狂热的宗教情绪。

而最为显著的,是画中的浓重、耀眼的色彩。

诺尔德把色彩当着音符,用以表现画面上那些“相和谐又相抵触的音响和和弦”。

在他看来,色彩具有独立性价值,其本身就是“内在需要”的重要的视觉表现因素。

他惯以强烈对比的色彩,在画中表现某种奇异的视觉效果,使画面饱含浓重而炽热的感情色彩。

诺尔德作于1909年的《最后的晚餐》,充分反映了他的绘画风格。

该画表现的是古老的宗教主题。

画面的正中央是基督的形象,周围环绕的是他的门徒。

所有形象都紧密地挤塞在这个虚幻的正面空间里。

德国埃米尔·诺尔德一位出色的色彩画家,其油画作品色彩独特,令人回味无穷。

德国埃米尔·诺尔德一位出色的色彩画家,其油画作品色彩独特,令人回味无穷。

德国埃米尔·诺尔德一位出色的色彩画家,其油画作品色彩独特,令人回味无穷。

Emil Nolde埃米尔·诺尔德德国, (1867-1956)“银蓝、天蓝和雷蓝。

每一种颜色都蕴含着一个灵魂,让我快乐或排斥我,并起到刺激的作用。

对于一个没有艺术细胞的人来说,颜色就是颜色,色调就是色调……仅此而已。

它们对人类精神的所有影响,从天堂到地狱不等,只是都被忽视了。

”—— Emil Nolde埃米尔·诺尔德(Emil Nolde,1867年8月7日-1956年4月13日),德国著名画家、版画家。

他是第一批表现主义者之一,是表现主义画家组织桥社(Die Brücke)的成员,也是20世纪初第一批探索色彩的油画和水彩画家之一。

他以其笔触和富有表现力的色彩选择而闻名。

金黄色和深红色经常出现在他的作品中,给原本阴沉的色调带来了明亮的品质。

他的水彩画包括生动、忧郁的风暴景象和灿烂的花卉。

诺尔德对花卉主题的强烈关注反映了他对文森特-梵高艺术的兴趣。

埃米尔·诺尔德是德国最受人喜爱的表现主义艺术家之一,但多年以来,这位多产的画家也因其曾支持纳粹的经历而饱受历史的争议。

埃米尔·诺尔德,原名汉斯·埃米尔·汉森(Hans Emil Hansen),出生于普鲁士石勒苏益格公国诺尔德村附近,在农场长大。

1884年至1891年间,他在弗伦斯堡学习成为一名木雕师和插画家,并在年轻时在家具厂工作。

他在慕尼黑、卡尔斯鲁厄和柏林度过了他多年的旅行。

1889年,他进入卡尔斯鲁厄应用艺术学院。

从1892年到1898年,他在瑞士圣加仑的工业和应用艺术博物馆学校担任绘画讲师。

他最终离开这份工作,终于实现了成为一名独立艺术家的梦想。

他小时候喜欢画画,但在他从事这一新职业时已经31岁了。

1898年被慕尼黑美术学院拒收之后,开始到各地游学,他花了三年时间参加私人绘画课程,访问巴黎,熟悉当时流行的当代印象派场景。

“表现性”与宗教主题:从格列柯到塞尚

“表现性”与宗教主题:从格列柯到塞尚

“表现性”与宗教主题:从格列柯到塞尚作者:唐可星来源:《美术界》 2018年第8期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期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天主教教堂中,艺术作品往往是由一些非严格意义的教徒创作的,他们只是依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创作,因此作品并不具备一种宗教传统。

现代艺术家对于宗教题材的创作绝大多数是自发的,独立于教会,并不严格遵循传统,但能够产生一种非凡的宗教表现力和神圣性。

比如高更、梵高、诺尔德的作品,虽然他们创作宗教题材的作品,如基督受难、最后的晚餐等圣经的故事,但并没有真正按照传统的宗教画模式创作,美国美术史家迈耶·夏皮罗(Mayer Schapiro)认为,他们的作品表现出了一种“从文本或以前作品的记忆中选择出来的自主的宗教想象”。

①另一方面,同一时期的塞尚在生命的最后15年成为一个虔诚的礼拜者,但作品中却没有涉及任何宗教叙事和细节,不过画面中某种内在结构的表现力和纯粹性似乎在某种意义上与宗教精神相吻合。

正如德国批评家迈耶-格拉菲(Julius Meier-Graefe)所言,艺术与宗教有着天然的联系,无论是古希腊罗马、基督教艺术,都表达从属的宗教信仰。

在古希腊罗马神庙中,艺术和神性相联系;基督教艺术为教会服务,以教化信徒为目的。

现代艺术虽然远离宗教崇拜,不再局限于程式化的表达,但还是具有“自然科学”所不能满足心灵的对神秘主义渴望的形式。

②16 世纪的艺术家埃尔·格列柯的作品在其去世后一直遭到冷落,直到19 世纪末期才重新被发现,并得到艺术界的认可,被现代艺术家和学者列入伟大的艺术家之列。

在最早一批重塑格列柯的学者中,迈耶-格拉菲发现,要读懂格列柯,可以从塞尚入手:塞尚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早期艺术家神秘的宗教艺术。

而在塞尚的艺术中,被赋予的内在结构的永恒性可以在格列柯身上找到传统。

因此,现代艺术同早期宗教艺术中的表现性联系可以通过格列柯艺术中的现代性来说明,同时也体现在塞尚和格列柯艺术中的表现价值上。

灵魂的流浪——埃米尔·诺尔德“未画出的画”

灵魂的流浪——埃米尔·诺尔德“未画出的画”

作者: 刘冬梅;徐刚
作者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出版物刊名: 美术大观
页码: 46-47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9期
主题词: 诺尔德;禁令;未画出的画
摘要:德国现代画家诺尔德在被纳粹禁止作画期间秘密创作了大量作品,即“未画出的画”.这些作品手法直接,游离在真实与虚幻之间,表现出复杂的精神意象,是诺尔德被纳粹迫害时内心的情感体验.本文对诺尔德“未画出的画”进行解读,剖析作品表象下的深层意味,揭示诺尔德在政治禁锢下灵魂流浪的困境以及在困境中的自我超越.。

画室1855年

画室1855年

库尔贝《画室》1855年可以把广大的艺术家阶层(也就是说那些具有表现美的天赋的人们)划分成两个颇为不同的阵营。

那自称“写实主义者”(对这个词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而且它的意义也难于确定,为了更好地显示其错误,我们将称其为“实证主义者”)的人说:“在假设我并不存在的情况下,我要依照事物的实际面貌或它们会有的面貌来再现它们。

”这是一个无人的天地。

而那富于想象力的人则说:“我想用我的心灵照亮事物,并把它的映象投射到另一些心灵中。

”波德莱尔让人想起“黄金时代”的西班牙人或伟大的荷兰人的一处空间和一些色彩,向我们提供了一种绘画的宣言。

库尔贝把它称为“我的画室内部,确定了我7年艺术生活的真实寓意”,关于这一寓意,他在致尚弗勒里的一封信中把我们更深入地再现的译码给了我们。

因而我们能直接转入造型的分析。

这幅尺寸巨大的(3.81米×5.98米)画,以这位艺术家和他的作品为中心,画家的调色板恰当占据着画面的中央。

在聚光灯突然的照射下,这位画家,他的调色板、他的画和他的模特儿,有如圆雕、带着鲜明的色彩涌现了出来,而那一大群配角则如同浅浮雕,色彩深暗。

使这件作品具有纪念碑气势的,并不仅是它的尺寸,而主要是它的结构。

这结构用唯一的一个阿拉伯式图形把所有人群联合在一起,并使每个形象具有一种有力的体积感。

如果人们从拉比开始,处在画架左方的整个一组人就在画面深处展开来,一直延伸到穿红衣服的人物那儿,这个人物在这条曲线的顶点标出了一个延长号,然后向前重回到人体模型上,这个人体模型把古典绘画传统的“耶稣受难图”变成了漫画。

从正在读书的波德莱尔和披着大披肩的妇女出发,这幅画的另一翼是根据更有秩序(同对面的“圣迹区”形成对照)、更加庄严的相似曲线构成的——这些人是面对着被社会抛弃的人们的“上帝的选民”。

这花饰的两端重新在画家身上会合,这位画家仿佛就是圣父,用他的画架分开了善恶,进行着最后的审判。

每一条大曲线内的两处“静物”强调出了这幅画的对称性;左方是浪漫主义传下来的静物——插羽毛的帽子、吉他和匕首,右方是模特儿脚下带褶裥的衣裙这处静物。

论表现主义绘画特征

论表现主义绘画特征

论表现主义绘画特征表现主义绘画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德国,并迅速蔓延到欧洲和世界各地。

它是一种强烈的艺术形式,以其激烈的色彩、夸张的形式和情感的表达而闻名。

表现主义绘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表现主义绘画的特征和其在艺术界中的重要意义。

表现主义绘画的特征之一是对现实世界的扭曲和夸张。

表现主义艺术家试图通过创造扭曲的形式和颜色来表达内心情感和情绪。

他们不满足于仅仅描绘客观世界,而是通过艺术手法将其夸大、变形,以引起观众的共鸣。

德国画家埃米尔·诺尔德克在其作品中经常使用扭曲的形式和明亮的色彩来表现内心的焦虑和恐惧。

这种扭曲和夸张的表现方式使得表现主义绘画成为一种充满张力和冲击力的艺术形式。

另一个表现主义绘画的特征是对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

表现主义艺术家往往试图通过他们的作品来呈现内心的情感和精神状态。

他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投射到他们的作品中,通过色彩、线条和形式来表达对现实的情感和态度。

这种强烈的情感表达使得表现主义绘画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它更加直接地打动人心,引起人们对社会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荷兰艺术家文森特·梵高的作品就充满了对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他用强烈的色彩和粗糙的笔触创造出一种狂热和痛苦的氛围,展现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与此表现主义绘画还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表现主义艺术家常常将自己的作品作为对社会现实的回应,批判现实中的不公正和不道德。

他们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从而启发人们重新审视世界,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反思。

德国艺术家卡尔·施密特-罗特卢夫在他的作品中批判了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他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夸大和扭曲来揭露社会的丑恶和虚伪,引起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表现主义绘画具有扭曲和夸张的风格、深刻的情感表达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这些特征使得表现主义绘画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在20世纪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现代主义革命,1904—1914年(二)

现代主义革命,1904—1914年(二)

现代主义⾰命,1904—1914年(⼆)⼀起捋⼀遍西⽅美术史~马蒂斯与毕加索分别将⾊彩与线条从制造写实幻觉的功能中解放出来,标志着现代艺术发展的⾥程碑,为艺术家提供了新的艺术语汇,这些艺术家运⽤新语⾔投射出强烈的情感、精神性以及现代性的强度。

(三)德国表现主义德国悠久的表现主义传统可以追溯到⽂艺复兴时期的格吕内⽡尔德和丢勒,1905年前后德国表现主义作为⼀个具有凝聚⼒的艺术运动浮现出来。

尽管其包含的问题与风格相当⼴泛,但其特点基本可以归纳为痛苦焦虑、残酷原始或者充满激情与精神性,折射出基本的宇宙能量。

⾸次德国表现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保拉·莫德松-贝克,由于英年早逝,艺术⽣涯⼗分短暂,她的艺术活动主要局限在成熟期的两年,她摒弃掉了⾃然主义风格,在艺术中寻找精神性。

1906年《⾃画像》代表其个⼈风格正式形成。

画⾯中,莫德松-贝克运⽤⼥性的裸体形式赋予其创新的⽣命⼒与⼒量,向被动的裸体维纳斯和浴⼥传统发起挑战。

艺术家将⾃⼰表现为繁殖⼒的象征,并采⽤了⼤地⼥神的形象。

形象的姿态表现出原始主义特征,但与⾼更的原始主义本质不同,画⾯仍然渗透着极具教养的天然感。

1、桥社普遍认为德国表现主义始于“桥社”,这是1905年出现的艺术团体,这是由恩斯特·路德维希·基希纳和埃⾥希·赫克尔在内的四位德累斯顿建筑专业学⽣成⽴的⼀个艺术联盟,“为德国新艺术扫清道路”。

其⽬标是进⾏反对“⽼旧既有势⼒”的艺术创作,创造通往未来的“桥梁”。

l 思想基础:他们的理想很⼤程度上是受到尼采的影响。

尼采呼吁“超⼈”的出现,这是指年轻的⾼贵⼈⼠,具有超越常⼈的智⼒、勇⽓、刚毅、创造⼒与美。

这个意志坚强的超⼈将负责领导世界进⼊充满新观念的光辉未来。

l 艺术表现:桥社的⼤多⾃学成才的艺术家共⽤⼀间画室,他们⾯临的⾸要问题是找到像表现的主题和表达⽅式,并运⽤强烈的⾊彩来表现这⼀点,这个团体热爱梵⾼的艺术,不久之后⼜迷恋于马蒂斯的艺术,反映在其作品中的野兽派⽤⾊上,⾊彩从其再现的功能中解放出来,蒙克的也对其产⽣重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诺尔德绘画的宗教意味和现代性
摘要:作为表现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诺尔德,其绘画作品继承了北欧传统绘画中的宗教意味和悲剧色彩。

他绘画中的宗教意味来自于他对宗教题材的直接选择及表现性绘画语言的运用,他的作品准确反映了时代的特征。

他的绘画无论从内在精神上还是外在语言上,都具有现代性。

关键词:宗教意味悲剧色彩现代性
埃米尔·诺尔德1867年出身于德国北部的一个农民家庭,17岁进人费伦斯堡的一家雕刻学校学习木雕,后来又在一家工艺美术学院短暂学习。

32岁才有机会进人巴黎朱利安美术学院深造,从此走上艺术创作的道路。

1906年,诺尔德参加德国表现主义社团“桥社”,成为“桥社”最重要的成员之一。

但诺尔德性格孤僻,行事独立,与桥社其他成员的激进表现格格不人,一年多以后又退出了该社团。

1913年,诺尔德参加了南太平洋的一支科学考察队,到俄国、中国、朝鲜、日本旅行,并留在南太平洋作画数月。

1956年卒。

诺尔德是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是“桥社”最有才华的成员之一。

他的作品构图饱满,画面简洁,造型夸张,色彩强烈,笔触狂放,作品中流露出强烈的宗教意味,或悲悯,或迷狂,或低沉,或激昂,将当时北欧动荡不安的社
会现实和普遍蔓延的世纪末情绪渲染得淋漓尽致。

一、何谓绘画中的宗教意味
人类最早的艺术基本都与宗教有关。

欧洲艺术在文艺复兴之前,几乎都是以宗教人物或宗教故事为绘画和雕刻艺术创作的题材,艺术家通过艺术手段传播宗教教义,为当时的教会服务。

站在任何一件中世纪绘画或雕刻的面前,立刻能够感受到那种强烈的宗教神秘气氛和宗教情感。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以宗教故事或人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依然占有很大部分。

直到17世纪以后,宗教题材的绘画才渐渐被现实题材所代替。

但是,后来的一些艺术家,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喜欢沉思冥想的艺术家,依旧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作品中表达出宗教式的情感和意味。

这种情感以动、静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种是教徒式的宗教迷狂,表现为对某些事物的极端热情或痴迷;另一种则为沉思冥想,悲天悯人的悲枪感受或超自然的心理体验,这种情绪来自于艺术家内心的压抑、痛苦,想寻找一种心理平静或精神寄托。

这两种情感反映在绘画当中,我们称之为宗教情感或意味。

北欧的传统绘画中,自中世纪起就开始有了一种表达悲剧感和神秘体验的倾向。

从文艺复兴的丢勒、格吕内瓦尔德,到19世纪的佛里德里希、布莱克,及后来的凡高、蒙克、恩索尔、霍德勒,直到诺尔德,他们的作品当中始终贯穿着悲剧色彩。

不同的只是有些画家采用内敛的、细腻的、沉稳的艺术表现手
法,如弗里德里希的风景画,多数则采用激昂外露,狂放不羁的表现手法,如凡高、蒙克、诺尔德等人的作品。

20世纪初的表现主义画家们,继续开掘德国艺术中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一度被称为德意志民族的特征。

艺术家们在对当时现状不满或不解的背后,试图去寻找一种能表达现代人内心世界的艺术手法,那就是肆意的表现主义手法,诺尔德就是其中的一位不懈探索者。

二、诺尔德绘画中宗教意味的体现
1.选择宗教题材表达宗教情感
诺尔德于1909年创作的作品《最后的晚餐》是其早期的代表作。

这幅画直接选材宗教故事,这是一个曾为众多古典艺术家描绘过的不朽经典题材,最著名的是达芬奇的同名作。

而诺尔德的这幅作品与古典大师常用的细腻写实的手法含蓄地
描绘这一宗教故事不同,他用极为夸张的表现主义手法来表现。

诺尔德将基督与其门徒的形象无限放大,直到挤满整个画面,基督和众门徒的脸上满是忧郁与绝望,用红、黄两种明亮的纯色和暗黑绿色铺满画面,强烈的色彩对比,加上以基督为中心的戏剧性聚光效果,渲染出浓郁的悲剧气氛。

19世纪以后,直接选择宗教题材的画家不多见,而诺尔德却将一个经典的宗教题材作为表现对象,这与画家想要表达的情绪有关。

联系当时的社会现状,战争的阴云笼罩下的德国,无望的悲观和狂躁不安是人们的普遍情绪,遁人宗教的世界
里,寻求精神的自我解救或许是最好的出路,诺尔德就这样将宗教故事与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除此之外,诺尔德通过描绘与宗教相关的事物,如基督、传教士、古老的哥特式教堂,及自然景物,如风车、大海、荒野、夜晚的月光等,将人们带人无垠的神秘时空中,引起种种神秘的宗教体验。

这些宗教事物和自然景物从德国19世纪浪漫主义风景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种以描绘宗教事物和自然景物传达宗教意味的传统表现手法在诺尔德的作品中得到了继承。

2.通过绘画语言体现宗教精神
在《最后的晚餐》一画的构图中(图1),诺尔德没有采用达芬奇式的将众多人物一字排开的构图方式,置于一个有着强烈透视感的和空间感的画面当中,而是将所有的人物无限放大,挤满整个画面,消除了深度空间和精确透视,巨大的张力似乎要冲破画面,悲愤的情绪因此得到有效释放。

同样的构图手法还反映在另一幅作品《传教士》中。

这幅画除了中上悬挂的一幅原始面具外,三个人物几乎占满了画面,一位传教士正对着双膝跪地背着婴儿的部落女人宣讲圣经,或是这位传教士在倾听女人的忏悔。

原始面具、传教士、部落女人的画面内容,再加上顶天立地的构图方式,原始和宗教的精神意味在这幅作品中得到了有效的体现。

夸张的造型是诺尔德绘画宗教意味得以体现的另一途径。

《传教士》一画,象征宗教的传教士双手紧抱圣经于胸前,几何方形的脸上张大的嘴巴露出满嘴的牙齿,说明他正在滔滔不绝地宣讲教义,虔诚的女教徒双膝跪地呈“之”字形。

人物造型采用极其夸张的手法,传教士好似方几何石块的堆砌,或是随手撕纸粘贴而成的,双目、嘴巴、牙齿和胡须随意地勾画而来,墙上的原始面具也是极尽夸张之意,惟有妇女和婴孩的造型稍微严谨一些。

夸张的造型手法将教士传教这一宗教事件凸现在观者眼前,观者感受到了画面当中传达出的浓郁的宗教气氛。

作为早期表现主义团体成员之一,诺尔德也擅长于运用色彩和笔触表达情感。

《最后的晚餐》、《围着金牛犊的舞蹈》、《狂热舞蹈的孩子们》等作品都是用色彩和笔触表达强烈情感的典范。

《最后的晚餐》里,诺尔德使用了炙热的色彩与狂乱的笔触渲染出画面的宗教气氛。

《围着金牛犊的舞蹈》中强烈的黄色与紫色,加上笔触的任意挥洒,表现出舞蹈者动感十足的疯狂跳跃,反复旋转,如醉如痴的癫狂状态,将激越的情绪尽情流淌在画布上。

诺尔德曾从凡高、蒙克和恩索尔等表现主义先驱那里继承了用色彩和笔触表达情感的手法。

与“桥社”其他成员不同的是,诺尔德更多地表现悲悯、伤感的情绪,这种悲悯的情感或情绪来自于画家对自然世界及现实人生的深人感受,经过了长时间的沉思默想,是画家独特的心理体验,具
有超自然的精神所指。

而“桥社”其他画家,更多地描绘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城市人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生活场景,喧闹的背后是一颗颗无所寄托的游魂,而诺尔德却自甘咀嚼苦果,心向上帝,灵魂有了依托,痛苦的心灵得到解救。

所以,看诺尔德的画,必然要经历一次次心灵跌宕起伏,之后沉寂下来,去自我追问或思考,这就是诺尔德绘画的精神力量。

三、诺尔德绘画的现代性
诺尔德生活的年代是在20世纪上半叶,这个时期正是各种现代艺术流派纷呈登台的时期。

反对文艺复兴以来的传统,探索新的艺术语言,反映当时的时代精神成为包括诺尔德在内的艺术家们的共同目标。

诺尔德作为表现主义画家之一,从凡高、蒙克等北欧表现主义先驱那里学习到了许多,最主要的就是表现性艺术语言的运用,如强烈的色彩对比,狂放的笔触线条,充满张力的奇特构图,夸张的人物造型。

正是这些表现性艺术语言,与传统绘画彻底决裂,体现出现代绘画的显著特点。

不仅如此,诺尔德绘画中的宗教意味,也反映出现代性的一面。

表现宗教题材或传达宗教精神似乎应该是早期绘画精神追求,与现代绘画反映现实生活,追求个体表达自由的现代绘画观念好像格格不人,但我们知道,诺尔德的绘画中所体现的宗教意味并不是出于宗教的目的,而是画家借此表达个人的内心体验。

如《最后的晚餐》,画面中的悲剧气氛是画家对当时人们陷入世纪末绝望情绪的真实反映,是画家真切感受到的悲天悯人的心理活动。

站在这幅画面前,观者不会太在意画面所讲的故事情节是什么,而会被画面的气氛所传达出来的浓烈的情绪所感染。

并且,这种通过绘画语言,而不是内容情节所打动人心灵的手法,正是现代流派之一的表现主义及其他现代艺术流派所提倡的。

总之,诺尔德用极富表现性的绘画语言,表达宗教式的精神意味或情感,反映了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特征,为后来的德国乃至欧洲绘画做出了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