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治
医院骨科肩关节周围炎康复诊疗常规
医院骨科肩关节周围炎康复诊疗常规【概述】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以发生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肌腱、筋膜、滑囊、关节囊等)的无菌性炎症为病理基础,表现为肩部疼痛和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症候群的一种疾病。
确切地讲,肩关节周围炎并非是单一病因的疾患,其发生与组织的退行性变、慢性劳损、外伤及风、寒、温的侵袭有关,好发于中老年人。
广义的肩关节周围炎应包括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腱炎、肩袖病变、肱二头肌长头腱炎及其腱鞘炎、喙突或喙肱韧带炎、冻结肩、肩锁关节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等多种疾患,病变可涉及肩关节周围滑囊、肩肱关节腔、肌腱、腱鞘及其他肩关节周围软组织。
狭义的肩关节周围炎也就是所谓的冻结肩(病理表现为肩肱关节腔早期有腔内的纤维素样渗出,晚期出现关节腔粘连、容量缩小)。
冻结肩因具有肩肱关节各方向上的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明显受限,并伴有肩部疼痛的特点而被形象命名。
【诊断要点】1.症状(1)疼痛:肩部疼痛多呈弥散性,可向颈、背、臂、手放射,夜间或肩部活动时疼痛加重。
(2)活动受限:表现为穿衣、梳头、系裤、摸背等日常生活活动困难。
2.体征(1)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表现肩关节各向的主动、被动活动范围减少,通常以前屈上举、外展、外旋、后伸及后伸内旋屈肘活动的受限为著。
(2)压痛:肱骨大结节、肱骨结节间沟、肩峰下喙突、肱二头肌腱附着处、大小圆肌及肩胛骨外侧缘等压痛。
(3)肌肉痉挛:可触及斜方肌、菱形肌、提肩胛肌等的痉挛及压痛。
(4)肌肉萎缩肌力减弱:在后期,肩周肌肉萎缩以肱二头肌、三角肌为著。
【康复评定】主要为疼痛、关节活动范围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三方面的综合评定,常采用百分五级评定法(总分100分,其中疼痛30分、关节活动度30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40分),具体内容为:1.疼痛(1)无痛:30分;(2)活动时疼痛但程度较轻:20分;(3)不动时疼痛较轻,活动时加重,但可忍受,偶有夜间痛:10分;(4)疼痛难忍,夜间尤重,影响睡眠,需服止痛药:0分。
肩关节周围炎
肩痹——肩关节周围炎(ICD-10 :M75.011)【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新编实用骨科学》第二版(陶天遵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 年)【病名】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广泛的炎症反应。
本病是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患,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
女性多于男性,左侧较右侧多见,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
早期表现,仅以疼痛为主,或仅有轻微隐痛或肩关节不适和束缚感;继则疼痛逐渐加重,夜间尤甚,不能患侧卧位,常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也逐渐完全受限;最后形成“冻结状态”。
本病在中医学属“痹证”范围,又称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
具有缓慢发病、逐渐加重、经数月或更长时间可自行减轻以至自愈的发病特点。
【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本病。
(1)正气内亏:“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
(2)邪气外侵:居住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淫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
【西医病理病因、病理生理】病理:肩关节是人体全身各关节中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
其关节囊较松驰,关节的稳定性大部分靠关节周围的肌肉、肌健和韧带的力量来维持。
由于肌腱本身的血液供应较差,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改变,加之肩关节在生活中活动比较频繁,周围软组织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磨擦挤压,因而容易发生慢性劳损。
病因:肩部原因1、本病大多发生在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并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是基本因素;2、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是主要的激发因;3、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
肩关节周围炎门诊临床路径
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路径一、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ICD-10:M75.01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3月第7版)。
1.年龄40-70岁,女性多于男性。
2.体格检查:肩袖间隙区、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为主,肩各方向主动、被动活动均不同程度受限,以外旋、外展和内旋、后伸最重,内旋、内收影响最小。
3.辅助检查:X线检查见肩关节结构正常,肩峰下可见钙化阴影,可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
MRI见关节囊增厚,当厚度>4mm对诊断本病的特异性达95%。
4.鉴别诊断:(1)肩袖损伤:颈肩痛,肩关节无力,被动活动范围基本正常,落臂征,B超、MRI有特征性表现。
(2)肩峰撞击综合征:肩外侧痛(夜间痛),外展、上举受限,X线片可见肩关节骨结构异常,B超、MRI排除肩袖损伤。
(3)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神经根刺激症状,被动活动大致正常,X线颈椎斜位片可见相应椎间孔狭窄。
(4)其他:如永久起搏器后肩周痛,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锁骨远端骨折使用锁骨钩钢板固定后,胸腔内炎症、肿瘤。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75.011肩关节周围炎疾病编码。
2.能除外肩袖损伤、肩峰撞击综合征、颈椎病等其他病症引起的肩部疼痛。
3.肩部骨折未愈合不进入本路径。
4.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3月第7版)。
1.早期给予理疗、针灸、适度的推拿按摩。
2.痛点局限时,可局部封闭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或得宝松。
3.疼痛持续、夜间难以入睡时,可短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1)推荐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①成人:300mg/次,一日2次;②对本品及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解热、镇痛抗炎药物过敏者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对阿司匹林过敏的哮喘患者禁用。
肩周炎的治疗方案
一、概述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肩周炎的发病原因可能与肩部软组织的慢性劳损、肩关节的过度使用、肩部受寒等因素有关。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肩周炎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萘普生等,具有镇痛、抗炎、解热作用。
适用于肩周炎急性期和慢性期的疼痛治疗。
(2)肌肉松弛剂:如氯唑沙宗、地西泮等,可缓解肩部肌肉紧张,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3)局部封闭治疗:在肩关节周围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如醋酸泼尼松龙、复方倍他米松等,可减轻肩部疼痛和炎症。
(4)中成药:如消炎镇痛膏、活血通络膏等,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2. 物理治疗(1)热敷:使用热水袋、红外线灯等对肩部进行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肩部肌肉紧张。
(2)超声波治疗:超声波具有镇痛、消炎、消肿、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适用于肩周炎的治疗。
(3)电疗:如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干扰电等,可缓解肩部疼痛和肌肉紧张。
(4)牵引治疗:通过牵引减轻肩部软组织的压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5)推拿按摩:通过手法按摩肩部肌肉,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3. 功能锻炼(1)肩关节周围肌肉锻炼:如肩关节外展、内收、前屈、后伸、旋转等运动,增强肩部肌肉力量。
(2)肩关节活动度锻炼:如肩关节画圈、前后摆动、绕肩等运动,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3)关节松动术: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关节松动术,缓解肩关节粘连,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4. 手术治疗对于肩周炎患者,在保守治疗无效或肩关节严重粘连、功能障碍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1)肩关节松解术:通过手术切断肩关节周围的粘连,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2)肩关节置换术:对于肩关节严重损伤的患者,可考虑肩关节置换术。
三、注意事项1. 注意肩部保暖,避免肩部受寒。
2. 避免肩部过度劳累,适当休息。
肩周炎最佳治疗方案
肩周炎最佳治疗方案第1篇肩周炎最佳治疗方案一、方案背景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因炎症、损伤、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为帮助患者有效缓解肩周炎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本方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临床经验和患者实际需求,制定以下肩周炎最佳治疗方案。
二、治疗目标1. 缓解肩关节疼痛;2. 改善肩关节活动度;3. 减轻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4.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三、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非甾体抗炎药:用于缓解肩关节疼痛和炎症,如布洛芬、萘普生等;(2)肌肉松弛剂:用于缓解肌肉紧张,如替扎尼定、巴氯芬等;(3)中药治疗:可根据患者体质和症状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调理。
2. 物理治疗:(1)热敷:采用热毛巾、热水袋等局部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以缓解肩关节疼痛和肌肉紧张;(2)超声波治疗:利用超声波的温热和微振动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3)电疗:如经皮电神经刺激、干扰电疗法等,可减轻肩关节疼痛和肌肉紧张;(4)牵引治疗:采用肩关节牵引装置,减轻肩关节压力,改善关节活动度。
3. 康复锻炼:(1)关节活动度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运动,增加关节活动度;(2)肌肉力量训练:加强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如耸肩、哑铃小重量训练等;(3)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穿衣、洗漱、烹饪等日常生活动作的适应性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4.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肩周炎患者,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包括关节镜下肩关节松解术、肩关节融合术等。
四、治疗周期1. 保守治疗:一般治疗周期为4-6周,根据患者病情和恢复情况可适当调整;2. 手术治疗:术后康复周期为3-6个月,需结合术后康复锻炼和定期复查。
五、注意事项1. 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2. 遵医嘱用药,不得随意更改药物种类和剂量;3. 康复锻炼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4. 定期复查,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5. 注意肩部保暖,避免受凉。
肩关节周围炎康复诊疗规范
肩关节周围炎康复诊疗规范【概述】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因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的肩部疾病,简称肩周炎。
【临床表现】1.初期(疼痛期):肩部自发性疼痛,其疼痛常为持续性,表现不一。
多数患者呈慢性疼痛,有的患者仅感觉肩部不适,或有束缚感,个别患者急性发作。
疼痛多局限于肩关节的前外侧,可延伸至三角肌的抵止点。
常涉及肩胛区、上臂或前臂。
活动时,如穿上衣时耸肩或肩内旋时疼痛加重,不能梳头洗脸,患侧手不能摸背。
以后肩痛迅速加重,尤其夜间为甚,不敢患侧卧位。
2.中后期(粘连期):肩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肩关节挛缩僵硬逐渐加重呈〃冻结状态〃。
肩关节的各方向活动均比正常的减少1/4~1/2;严重者肩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只有肩胛胸壁关节的活动。
梳头、穿衣、举臂、向后结带均感困难。
此期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2~3个月。
【辅助检查】1.必需的检查项目(1)肩关节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肩关节CT或MR1.血脂、抗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康复评定】1.疼痛评定:视觉模拟评分(VAS);2.肩关节活动度的评定;3.肌力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生活质量的评定。
【治疗方案】(1)关节活动度训练:摆臂运动、环形运动、爬墙运动、外旋运动、拉环运动等。
(2)关节松动治疗:松解关节粘连、增加软组织弹性、缓解肌肉痉挛。
针灸疗法;(3)推拿按摩治疗:通经活血、松解粘连,增加运动范围;(4)肌力训练:防止肌肉萎缩、增加肌肉力量及肌肉的弹性;(5)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蜡疗、超声波或超声药物透入、激光、音频电疗法、激光疗法、磁疗法等。
(6)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盟、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7)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肩关节周围炎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肩关节周围炎1 范围和目的1.1目的规范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1.2范围本指南提出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辨证、治疗和功能锻炼。
本指南适用于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治疗和康复。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肩关节周围炎frozen shoulder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冻结肩、粘连性关节炎。
是肩周软组织(包括肩周肌、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病变引起的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
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古代医籍的描述,可归属于“漏肩风”、“五十肩”、“肩凝证”等范畴。
3 诊断3.1病史病程长短不一,多由外伤或者外感风寒等原因引起,多为慢性发病。
好发年龄在40岁以上人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1];部分患者在5年内对侧肩关节再次罹患[2]。
3.2症状体征肩关节疼痛,夜间尤甚;肩关节轻度被动内收、内旋位,冈上肌、三角肌可出现废用性萎缩,肩关节周围广泛压痛,甚至延伸至斜方肌与肩胛间区域[3];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均可出现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碍,尤其外展、外旋活动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肩关节外展“扛肩”现象[4-6]。
3.3分类[3]肩关节周围炎一般按病程长短可分为肩周炎急性期、肩周炎慢性期、肩周炎功能恢复期。
3.3.1肩周炎急性期起病急骤,疼痛剧烈,肌肉痉挛,关节活动受限。
夜间剧痛,压痛范围广泛,喙突、喙肱韧带、肩峰下、冈上肌、冈下肌、肱二头肌长头腱、四边孔等部位均可出现压痛。
急性期可持续10-36周。
X线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
3.3.2 肩周炎慢性期疼痛相对减轻,但压痛仍较广泛,关节功能受限发展到关节僵硬,梳头、穿衣、举臂托物均感动作困难。
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呈冻结状态。
年龄较大或病情较长者,本期可持续4~12个月。
3.3.3 肩周炎功能恢复期患者肩关节隐痛或不痛,功能可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病症》(ZY/T001.9-94)。
(1)50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局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新编实有骨科学》第二版(陶天遵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年)。
(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
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a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
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
持续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
肩前、后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以肱二头肌长头腱部压痛最明显,但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b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两侧比较。
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存在的。
此时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二发生上肢血循环障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
(2)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
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褶皱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改变,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类似“溶骨性”破坏的表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容易与骨肿瘤鉴别开来。
(二)疾病分期:参照《肩周炎》(李平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1、粘连前期:诸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亚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完整版)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肩凝症西医病名:肩关节周围炎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50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课件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
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a 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
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
持续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
肩前、后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最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b 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两侧比较。
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
此时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而发生上肢血循环障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
(2)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
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改变,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类似“溶骨性”破坏的表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容易与骨肿瘤鉴别开来。
(二)疾病分期:参照《肩周炎》(李平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1.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骨伤科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周围炎又名“漏肩风二患者年龄多数在50岁上下。
发病多由睡卧时露出肩部,局部感受风寒所致。
或因外伤之后,肩关节周围组织受损,或因肩部活动过少,气血循环障碍,均可发生本病。
【诊断】1起初只觉得一侧肩部酸痛,于动作时偶有感觉,常不介意。
以后酸痛逐渐明显,肩臂活动时酸痛加重,影响肩部正常动作。
2 .症状呈渐进性加重,疼痛逐渐向周围发展,或向上痛及颈项,或向下痛到上臂,或向后痛到脊背。
3 .严重时肩臂活动受限,不能上抬,穿脱衣服、梳头等动作皆难以完成。
夜间疼痛更重,可影响唾眠。
4 .局部压痛以肩耦部、喙突部最为明显,腋后亦可有明显压痛。
肩部周围肌筋压之有韧厚感。
外展、内收、内旋、外旋均受限制。
内旋时不能摸到肩胛骨下角,只能摸到第1腰椎棘突或更低。
外展常仅有40°或更少,肩肱关节粘连。
5 .病程长则患肢三角肌萎缩。
由于肩部丧失正常功能,对生活及工作有很大影响。
但局部无红肿情况。
【治疗】一、推拿疗法1运肩肘(轻轻摇转,托举患肢肩关节和屈伸肘关节,作被动运动(见图10-80)o6 .按压痛点。
7 .拿揉肩部肌筋(见图10-81)。
点揉肩井、肩胭、肩贞等穴。
8 .从肩循患肢上臂外侧揉捏,直达肘部,力量由轻到重,来回数遍。
9 .颈背痛者,加揉风池、天宗,拿天柱筋、秉风部等。
10 手法宜柔不宜猛烈,不宜引起病人剧痛,轻症隔日1次,重症每日1次。
二、针灸疗法体针肩耦、肩醪、巨骨、曲池、少海、外关、合谷。
耳针肩、肩关节、神门、皮质下。
三、药物疗法羌活、秦荒、当归、威灵仙、鸡血藤、雷公藤、桑枝各IOg,桂枝6g,生甘草3g,煎服,每日1齐(b连服10天。
四、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对肩关节周围炎是一个重要环节。
每天早晚各作外展、内收、内旋、外旋等动作10余次,在可以忍受的疼痛程度内,尽量加大外展等动作的范围。
锻炼时和接受推拿治疗时,均应尽量放松肩臂部肌肉,勿使紧张,可获得较好效果O。
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周围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俗称凝肩(frozen shoulder),简称肩周炎,是肩周肌、肌腱、滑囊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炎症。
因增生、粗糙及关节内、外粘连,而以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为其临床特点。
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妨碍日常生活。
本病早期肩关节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夜不能寐,不能向患侧侧卧,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
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
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
疾病病因(1)制动肩关节的活动减少,尤其是上肢长期靠在身旁,垂于体侧,被认为是肩周炎最主要的诱发因素。
制动一般发生在外伤或手术以后。
不仅肩部或上臂骨折,外伤后过久地不适当制动可造成肩周炎,而且有时甚至因为前臂,腕部骨折后应用颈腕吊带悬吊,或是胸部石膏固定等原因减少了肩关节的活动也可造成肩周炎。
此外,由于心脏手术,胸外科手术,女性乳腺癌切除术,有时甚至肝胆外科手术也可引起同侧肩关节的肩周炎。
这种手术以后引发的肩周炎,可能与术后疼痛,肩部活动减少有关。
(2)肩关节内在病变肩关节本身变性性疾病,尤其是局部软组织退行性改变,可由于疼痛限制肩关节运动造成肩周炎。
最常见导致肩周炎的软组织退行性疾病是肌腱炎和腱鞘炎,其次是撞击综合征和肩峰下损害。
这些疾病可因为进一步开成肌健、肩袖、滑囊、关节囊的损害、粘连,挛缩等病理改变而导致肩周炎的发生,此外,肩部的损伤有时甚至是微小的损伤,也极有可能成为肩周炎的起因。
(3)邻近部位的疾病常见的邻近部位病变为颈椎疾患。
有相当多的研究结果表明,有颈椎疾患的病人发生肩周炎的可能性极大地增加,而且肩周炎病人也常伴有同侧颈椎侧屈和旋转功能的明显下降,颈椎疾患诱发肩周炎的原因也是不太清楚,可能原因是由于脊神经根受刺激后肩臂部疼痛或肌肉痉挛造成的肩部活动减少,或颈椎疾患的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特别是自主神经受累所造成,因此,在鉴别诊断或判明是否由颈椎疾患导致的肩周炎时要慎重。
完整版)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完整版)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称之为肩凝症。
该病多见于50岁左右的体力劳动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右肩比左肩更容易受到影响。
症状主要表现为肩周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尤其在夜间疼痛更为严重。
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西医诊断标准与中医类似,但需排除其他疾病,如骨肿瘤等。
肩凝症的疾病分期可分为粘连前期、粘连期和恢复期。
在粘连前期,病人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在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在恢复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得到改善。
中医诊断标准根据病人的证候进行诊断。
风寒湿痹型表现为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淡,舌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血瘀气滞型表现为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
舌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根据不同的证候进行针灸、中药治疗等中医诊疗方案。
气血亏虚型是一种肩部酸痛的病症,劳累后疼痛会加重,伴随着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和四肢乏力等症状。
舌头颜色淡,舌苔少或舌苔白,脉搏细弱或沉。
治疗方法包括针灸疗法、推拿治疗和口服中药汤剂。
针灸疗法的主穴包括肩前、肩髎、肩髃、臑俞、外关和合谷,而配穴则根据不同情况而有所不同。
治疗方法包括温针灸、电针刺激、拔罐、穴位注射、TDP照射等。
推拿治疗包括揉按肩背肌肉、点按肩背部有关穴位、肩周揉按、局部筋结的分筋、弹筋、点按肩部相关穴位、摇、拔、牵、抖肩关节和揉按点压上肢有关穴位及经络等。
口服中药汤剂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辨证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用力适到好处,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禁用暴力。
同时,患者也应注意休息和调整饮食,以促进康复。
风寒湿痹型的治疗方法是祛风散寒、利湿通络,可以使用乌头汤加减,包括麻黄、制川乌、白芍、黄芪、甘草、防风、羌活和桂枝等药物。
2023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指南
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指南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肩关节周围炎的流行病学、诊断要点、辨证论治、外治疗法、预防调摄、治疗推荐等。
本标准适用于肩关节周围炎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针灸推拿科、中医科、康复科等临床工作的医师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houlder pain and mobility deficits:adhesive capsulitis疾病部分ZY/T001.9-94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证候部分中医药标准制定管理办法(试行)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肩关节周围炎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周软组织(包括肩周肌肉、肌腱、韧带、滑囊和关节囊等)病变引起的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
注:肩周炎多由急性、慢性或长期劳损所致。
因多发生在50岁左右,故称“五十肩”,因其主要特征为肩活动障碍,临床中又有“冻结肩”(Frozen shoulder)、“粘连性肩周炎”(Adhesive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之称。
4指南相关临床问题与推荐意见4.1临床问题1: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标准?诊断标准主要参照2013年美国物理治疗学会发布的粘连性关节囊炎指南[12]进行拟定(推荐级别:强推荐)。
临床症状: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疼痛一般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
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
体征:肩前、后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以肱二头肌长头腱部压痛最为明显。
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晚期各个方向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
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老年肩,冻结肩,多以轻度扭挫伤,过劳,风寒侵袭为其诱因,以50岁上下的人为多见,临床特点为患肢肩关节疼痛,夜间尤甚,活动受限,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痹证”范畴,又称为“肩凝症”,“漏肩风”;治法一取穴:肩髃透极泉穴,肩髃在肩部,臂外展,当肩峰下方凹陷处;操作:①医者摸到肩髃后,用双手指压手法固定穴位,先施用轻刺激手法,垂直刺入0.6-1寸深,待病人感到产生酸重感,稍停微息,再用重刺激手法向极泉方向垂直刺入3-4寸深,以针尖即将达于极泉穴为止,然后施以“烧山火”手法,不断捻转,使病人针感从上臂透过肘关节,一直传导至手指,其进针深度及刺激轻重均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次施手法1-2分钟即可,均不留针,一般1-2次即愈;②用28号4寸长毫针迅速刺入肩髃穴,针尖稍前,捻转进针通过关节囊至极泉穴,另以28号3寸毫针刺入肩前达关节囊内,轮流大幅度提插捻转两针,使针感向肢端放射,留针20分钟,配合松解黏连手法;来源:江西中医药,(3):35-36, 1986;治法二取穴:条口透承山穴,条口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操作:右肩病取左侧穴,进针2.5-3寸,得气后,令患者活动患侧肩臂,每5-10分钟得气1次,留针30分钟,施平补平泻法;陕西中医,(10):46, 1986;治法三取穴:肩峰正中痛,针交叉的髀关穴,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股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肩峰偏后侧痛,针交叉的环跳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肩峰内侧痛,针股内侧交叉的对点;操作:虚寒证用烧山火法,实热用透天凉法,不虚不实用平补平泻法;来源:陕西中医,(6):40, 1982;治法四取穴:中渚,在手背第四,五指关节后的掌骨间,液门后1寸,握拳取穴;操作:①用鲜姜5片擦患部至局部发红止,快速进针,针尖向腕部斜刺0.5-1.5寸,待得气后,持续运针,用强刺激,同时令患者活动肩关节,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②取左侧中渚穴,施以烧山火法,热感沿手臂上行至肩,渐感患侧有烧热样感觉,即觉肩部舒适,3次后肩可上举,5次痛消,8次活动如常;来源:陕西中医,(1):33, 1985;治法五扶突穴,在颈外侧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操作:取扶突穴,用1寸长28号毫针,针尖向颈椎直刺5分左右,有触电感经肩至手即可出针,不留针,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日,治疗1-30次后,观察结果;来源:云南中医杂志,(5):33, 1985;治法六取穴: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操作:用拇指指腹由轻到重进行揉按,一般先局部痛点,后远端反应点,每点指压揉按5-10分钟;来源:上海针灸杂志,(1):17, 1986;治法七取穴:天宗,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操作:先刺健侧天宗穴,提插捻转,重泻,继循经取患侧天宗行温针,重灸3壮,留针30分钟;来源:中医杂志,(6):21,1988;治法八取穴:下巨虚,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用捻转泻法进针1.5寸左右,留针10-15分钟,同时让患者活动患肩,对漏肩风患者同时配合按摩,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最多2个疗程;来源:中国针灸,(4):10, 1986;治法九取穴:液门透中渚,在手背部,当第四,五指间,指蹼元后方赤白肉际处;操作:选28号1.5寸长的毫针,由患侧液门穴进针,沿皮下软组织透中渚穴,进针1寸许,待患者有明显酸,胀,麻,重得气感后,行大幅度提插捻转,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同时让患者慢慢由小到大活动颈部,每次捻针20-60秒,留针15分钟,期间每隔5分钟运针1次,1日1次,重症1日2次;来源:中国针灸,(2):43, 1988;治法十取穴:攒竹,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操作:取双侧攒竹穴,以短毫针迅速刺入皮下,针尖稍向下80°斜刺0.5寸,当出现明显酸胀感时,即缓缓捻转1-2分钟,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嘱患者做肩部,背部,前伸后屈,侧弯活动,逐渐加大幅度,若痛连腰骶部,可将针退至皮下向印堂穴透刺,或加刺后溪穴,若痛连颈部加刺对侧悬钟穴;来源:江西中医药,(3):37-38, 1985;治法十一取穴:疼痛点在肩前内侧的,取鱼际穴(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疼痛点再见外侧,取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痛点在见外侧偏后方的,取中渚,痛点在肩后侧的取后溪(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操作:根据疼痛部位所属经络,循经取穴,用泻法行针1-2分钟,同时令患者活动肩部,留针15分钟,每日1次,一般1-3次即可痊愈;来源:笔者用此法治疗肩周炎百余例,获速效;治法十二取穴:阳陵泉,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操作:双侧阳陵泉以快速捻转法刺入,在得气后,施以泻法,留针3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一次,同时,嘱患者活动患肢,活动范围由小至大,切勿用力过猛;来源:中国针灸,(4):36, 1982;治法十三取穴:中平穴,位于足三里穴下1寸,上巨虚穴上2寸处取穴;操作:采用3-5寸28号毫针,行直刺法,大幅度地用力提插捻转,以泻法为主,待针感具有向上,向下传导得气为宜,同时令病人活动患肢,做上举,外展,内旋等功能锻炼,对于急性期因疼痛引起的功能障碍,没有形成严重粘连,针刺后很快疼痛消失,功能正常可不留针,对后期粘连引起的功能障碍,可留针20-30分钟,5分钟行针1次,7次为1个疗程,选择穴位原则是左肩痛针右侧穴位,右肩痛针左侧穴位,双侧痛针双侧穴位;来源:中医药学报,(6):25, 1988;治法十四取穴: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操作:取患侧手三里,注射前先揉按,寻找准确的压痛点后,常规消毒,直刺行针,待得气后缓慢推入安痛定注射剂1-2毫升,此时患者局部酸胀麻感觉加重,每日1次,3日后改为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来源:中西医结合杂志,(6):350, 1990;治法十五取穴:顶颞前斜线(前神聪穴至悬厘穴的连线)中1/3节段;操作:取顶颞前斜线中1/3,患单肩者针对侧,双肩者针双侧,用28-32号1.5寸的不锈钢毫针,在施术部位进针约1寸,针尖方向根据患肩痛部位,在前者向阴面,在后者向阳面,手法用抽气法运针,以患部疼痛立即消失或减轻为得气,每隔10-30分钟运针1次,留针1小时以上,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来源:浙江中医杂志,(3):116, 1987;治法十六取穴: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操作:取病变对侧穴位,针刺得气后,嘱其活动肩部,继之用强刺激泻法,并加强活动,留针40分钟,其间行针5分钟;来源:中国针灸,(6):35, 1995;治法十七取穴:肺俞,于第三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操作:取患侧肺俞穴,穴区皮肤常规消毒后,用镊子夹取一枚颗粒性皮内针,沿皮下将针刺入皮内,深度以针身2/3为宜,继用一小块胶布固定针柄,3天换一次,5次为1个疗程;来源:中国针灸,(3):172, 1997;治法十八取穴:肩髃,在肩峰前下方,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取穴,上臂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方的凹陷就是肩髃;操作:用穴位注射疗法,所用药物是2%普鲁卡因4毫升,维生素B12(500)微克1毫升,当归,骨宁注射液各2毫升,取肩髃常规消毒,进针后使针感放射到指尖,将上述混合药物缓慢推入,,药液推入1-5分钟左右患肢感无力,并有麻胀感,疼痛即可减轻,活动较前自如,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来源:中国针灸,(2):18, 1991;治法十九取穴:阴陵泉,在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取穴;操作:病人取坐位,将患侧阴陵泉穴处常规消毒,以2寸毫针直刺,快速进针至1.5寸,用提插泻法,使麻胀感迅速传至足底,得气后令患者最大限度活动肩关节,同时术者不停地提插泻法1分钟,然后留针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来源:中国针灸,(4):30, 1993;治法二十取穴:肩周炎辨证属手太阴经病者取太渊(在腕横纹上,于桡动脉桡侧陷中取穴);属手阳明经病者取三间(在示指桡侧,第二掌指关节后,第二掌骨小头上方取穴);属手太阳经并者取后溪(在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第五掌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取);属手少阳经病者取中渚(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后的掌骨间,当液门后1寸);操作:采用“巨刺”法治疗,以1-1.5寸毫针刺健侧穴位,进针0.5-1寸,得气后行捻转手法,同时嘱患者上下前后活动患肢,留针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来源:中国针灸,(4):30, 1993;治法二十一取穴:项中穴,在天鼎穴向外斜下1寸的位置,即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其深部为臂丛神经;操作:患者取直立位,头仰向健侧,充分暴露穴位并常规消毒,用32号1.5寸毫针刺入穴位后,徐徐进针,至1寸左右,然后针尖朝向大椎穴方向,施以雀啄手法,寻找电击样针感,针感麻至针尖为宜,不留针;来源:中国针灸,(4):30, 1993;治法二十二取穴:陵下穴,在阳陵泉直下2寸凹陷中压痛点处取穴;操作:取患肩同侧穴位,双肩同病取双穴,穴位常规消毒后,左手示中二指紧压穴位两旁,右手拇示二指持针(30号2寸毫针),用注射式进针法快速刺入皮肤,再令中指尖按压在穴旁,与左手示中二指配合的同时,右手将针进至应刺深度,经提插捻转得气后,施单向捻转,然后将针提动,并有沉紧而重类似滞针之感,此时左手离去,在右手捻针不易动而又拔之不出,针感以患者能忍受的情况下,行左转滞针为补,右转滞针为泻,补泻交替使用,留针30分钟,间隔10分钟采用弹拔,震颤等手法,使针感向患肩传导,出针时将针体向相反方向捻转,待松动后即可出针,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来源:中国针灸,(4):31, 1993;。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63例
痊 愈 : 者 临 床 症 状 完 全 消 失 , 能 康 复 , 动 自如 , 患 功 活 外 展达 9 。 内收 4 。后 伸 4 。 0, 5, 5 。显效 : 临床 症状 明显减 轻 , 动 活 明显 改 善 , 有 轻 度 疼 痛 , 举 1 0 , 展 6 。 8 o 内 收 仍 上 5o外 0~ 0 , 3 。 后 伸 3 。 好转 : 5, 5。 临床 症 状有 所 减轻 , 动稍 改善 , 痛 点 活 压 尚存 。无效 : 经治 疗 前后 症 状无 明显改 善田 。
为差 异 有统 计 学 意义 。
2结 果
11一般 资料 .
本组 共 16例 , 中 , 5 2 其 男 2例 , 7 女 4例 ; 龄 4 ~ 0岁 , 年 07 平均 5 8岁 ; 程 05 40年 。均 符 合 《 病 .~ . 骨科 诊 疗 常规 》 中肩 关 节 周 围 炎 的诊 断标 准 _ 1 l 除关 节 结 核 、 脓 性炎 症 、 瘤 等 。排 化 肿 疾 病 。 患者 随机 分 为 观察 组 和对 照 组各 6 将 3例 , 组患 者在 两 性别 、 年龄 、 情 等 方 面 的情 况基 本 相似 ( > .5 。 病 尸 00 )
应
表 1 两组疗效 比较[( 】 n %)
观察 组采 用 小 针刀 闭 合手 术 配 合手 法 松 解 : 压 痛 最 明 在 显 处定 4 6个 点 , 作好 标 记 , 规 消毒 , 小针 刀 于 标记 点 ~ 并 常 持
垂 直刺 入 , 喙突 处 喙肱 肌 和肱 二 头肌 附着 点 、 在 冈上 肌 止 点 、
各6 3例 , 察 组 采 用 小 针 刀 闭 合手 术 配合 中医 手法 松 解 和 术 后 功 能锻 炼 , 照 组采 用 痛 点 封 闭 治 疗 , 观 对 比较 两组 疗
肩关节周围炎
40
三、康复治疗
(三)中医康复疗法
2. 针灸疗法 可取肩髃、 肩髎、臂臑、肩前、肩贞、 巨骨、曲池等穴位,并可 “以痛为腧”取穴,留针 20min,或加用艾灸。
41
三、康复治疗
(三)医康复疗法
3. 中药疗法 风寒湿阻型见于病变早期,治宜祛风散寒, 舒筋通络,方用桂枝附子汤加减; 脉络瘀滞型见于病变的中期,治宜活血化瘀, 行气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 气血亏虚型见于病变后期,治宜补气养血, 舒筋通络,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或当归鸡血藤汤 加减。
肩关节周围炎
内容提要
1
概 述 康复评定 康复治疗
2
3
2
一、概述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冻结肩、漏肩 风或五十肩):是指肩关节及其 周围肌腱、韧带、腱鞘和滑膜囊 等病变引起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 碍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又称粘连 性肩关节周围炎。
3
一、概述
肩关节周围炎多见40岁以上中老年人,好发于 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又称“五十肩”,女性发病率 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与退行性病变有明显 关系,如得不到有效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 功能活动,从而影响日常生活。 本病多因肩部受寒而诱发或加重本病,故又称为 “漏肩风”。
24
关节松动术
向头侧滑动
分离牵引
前屈向足侧滑动
长轴牵引
25
赵明宇主任医师治疗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诊疗思维
赵明宇主任医师治疗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诊疗思维
赵明宇主任医师是一位资深的骨科专家,擅长治疗各种肩部疾病,特别是粘连期肩关
节周围炎的诊断和治疗。
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病人常表现为肩关
节周围疼痛、僵硬,严重者甚至无法活动。
赵明宇主任医师在治疗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对病人的检查和诊断,确诊病人是否患有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
他会通过对病人病史的了解、体格检查、X
光和MRI等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判断病人的病情。
在确诊之后,赵明宇主任医师会根据病人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一般情况下,他会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方法来缓解病人的症状,例如肩部牵引、针灸、按摩、理疗等,同
时也会推荐病人进行理性锻炼。
如果必要,他也会考虑手术治疗的方案,如关节镜手术、
肌腱松解术等。
在治疗的过程中,赵明宇主任医师非常注重与病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他会详细解释
病情和治疗方案,使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过程,减少对治疗的恐惧和不安。
总的来说,赵明宇主任医师治疗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思维非常成熟和全面,他
深谙肩部疾病的诊疗方案,能够根据不同病人的病情和特点,制定出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让很多病人重获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
肩周炎临床路径
肩痹病(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一、肩痹病(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痹病(TCD编码:ZBFH91)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关节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M75.0*)(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5年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针灸治疗学》。
王启才主编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肩痹病(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证型:风寒痹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肩痹病(肩关节周围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肩痹病(肩关节周围炎)(TCD编码:ZBFH91、ICD-10编码:M75.0*)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肩关节手术治疗或肩关节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肩关节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肩关节CT或MRI、血脂、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1.手法(1)松解类手法(2)整复类手法2.针灸疗法3.中频理疗疗法4.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