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

合集下载

医院骨科肩关节周围炎康复诊疗常规

医院骨科肩关节周围炎康复诊疗常规

医院骨科肩关节周围炎康复诊疗常规【概述】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以发生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肌腱、筋膜、滑囊、关节囊等)的无菌性炎症为病理基础,表现为肩部疼痛和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症候群的一种疾病。

确切地讲,肩关节周围炎并非是单一病因的疾患,其发生与组织的退行性变、慢性劳损、外伤及风、寒、温的侵袭有关,好发于中老年人。

广义的肩关节周围炎应包括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腱炎、肩袖病变、肱二头肌长头腱炎及其腱鞘炎、喙突或喙肱韧带炎、冻结肩、肩锁关节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等多种疾患,病变可涉及肩关节周围滑囊、肩肱关节腔、肌腱、腱鞘及其他肩关节周围软组织。

狭义的肩关节周围炎也就是所谓的冻结肩(病理表现为肩肱关节腔早期有腔内的纤维素样渗出,晚期出现关节腔粘连、容量缩小)。

冻结肩因具有肩肱关节各方向上的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明显受限,并伴有肩部疼痛的特点而被形象命名。

【诊断要点】1.症状(1)疼痛:肩部疼痛多呈弥散性,可向颈、背、臂、手放射,夜间或肩部活动时疼痛加重。

(2)活动受限:表现为穿衣、梳头、系裤、摸背等日常生活活动困难。

2.体征(1)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表现肩关节各向的主动、被动活动范围减少,通常以前屈上举、外展、外旋、后伸及后伸内旋屈肘活动的受限为著。

(2)压痛:肱骨大结节、肱骨结节间沟、肩峰下喙突、肱二头肌腱附着处、大小圆肌及肩胛骨外侧缘等压痛。

(3)肌肉痉挛:可触及斜方肌、菱形肌、提肩胛肌等的痉挛及压痛。

(4)肌肉萎缩肌力减弱:在后期,肩周肌肉萎缩以肱二头肌、三角肌为著。

【康复评定】主要为疼痛、关节活动范围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三方面的综合评定,常采用百分五级评定法(总分100分,其中疼痛30分、关节活动度30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40分),具体内容为:1.疼痛(1)无痛:30分;(2)活动时疼痛但程度较轻:20分;(3)不动时疼痛较轻,活动时加重,但可忍受,偶有夜间痛:10分;(4)疼痛难忍,夜间尤重,影响睡眠,需服止痛药:0分。

中医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肩关节周围炎中医称之“漏肩风”。

本病主要以气血不足,筋脉养失,久之筋脉拘急,营卫失调;血受寒则凝,寒湿之邪淫溢于筋肉关节,以致屈伸不利;因关节周围软组织长期受到各方面的牵拉和摩擦,而引起慢性劳损只是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此病如不及时治疗,因肩部疼痛加剧,肩关节自然采取保护性制动,而长期制动则使肩部供血不畅,软组织发生粘连,使关节活动功能逐渐消失。

临床表现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为主,多数为慢性发作,气候变化和劳累后疼痛多加剧,可向患侧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对气候变化敏感。

患肩自然地采取保护性制动以减轻疼痛,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穿衣、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

本病早期疼痛为主,后期则以功能障碍为主。

二、治疗方法1.刺络拔罐【操作】在病变处选取2或3个痛点,以痛点为中心常规消毒,在痛点中心处,用梅花针,叩刺微出血,在用闪火法拔罐,并留罐10~15分钟。

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2.穴位注射【主穴】肩关节周围阿是穴、肩髃、肩醪、肩贞、膈俞、臂腭等穴。

【操作】曲安奈德注射液20mg,健骨注射液6ml,2%利多卡因2~3ml,维生素B120.5mg,维生素B650~100mg,加生理盐水配制成复合液16ml左右。

每次选3~4次为1个疗程,个别未治愈病人,1个月后可行下1个疗程。

3.推拿疗法【主穴】肩井、肩髃、秉风、天宗、肩贞、曲池、合谷等穴。

【操作】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患侧。

医者以、揉、点按等手法对患侧背部施轻柔的放松手法,以冈上窝、肩胛骨小圆肌处为主,嘱患者侧卧位,患肩在上,医者用揉、攘、拿、抖拔伸等手法对患肩颈项、上臂、肘部等处进行轻柔的放松治疗。

令患者仰卧位,医者立于患侧,以揉、搓、拨、理、拔伸、抖等手法施治,重点放在肱二头肌长、短头处并在拔伸、抖动的同时按揉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

嘱患者端坐位,医者在揉、捏、拿等手法之后,用一手掌托患肢前臂,对患肢做顺、逆时针的被动环转运动。

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诊疗规范样本[定义]肩关节周围炎,又称冻结肩、粘连性肩关节炎、五十肩等。

是由于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病变而引起的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

[诊断]一、病程发病缓慢,多数无外伤因素;发病年龄多在50岁左右。

二、症状肩关节疼痛,夜间明显,影响睡眠并向附近放射,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临床可分以下三期:(一)凝结期此期病变主要在肩关节囊,肩关节疼痛,活动轻度受限,肩关节造影可显示关节囊紧缩,关节囊下皱褶互相粘连。

(二)冻结期此期除关节囊严重挛缩外,关节周围软组织均受累,退行性变明显,滑膜充血增厚,阻滞缺乏弹性,肩关节疼痛明显,活动严重受限。

(三)解冻期一般半年后肩关节疼痛逐渐减轻,功能逐渐恢复,肩关节冻结逐渐解除。

三、体征肱二头肌在增加张力的位置可引出疼痛和压痛,三角肌与冈上、下肌可出现萎缩。

四、辅助检查X线片可见肱骨头骨质疏松。

[鉴别诊断]一、颈椎病也有肩部疼痛,但同时伴有颈部疼痛及上肢放射痛、麻木或四肢无力等症状。

肩部无明显压痛点,肩关节活动度一般不受限制。

二、颈背部筋膜炎疼痛范围广泛,除肩部外还涉及颈背部。

压痛点多在肩胛骨的内侧缘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上胸段棘突边缘处。

肩关节活动不受限制。

三、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青少年,疼痛常波及其它多个大关节,具有对称性、游走性等特点。

疼痛程度与活动关系不大,甚至静止时疼痛更重。

无明显的关节活动障碍。

严重者局部可有红肿、结节或瘀斑。

四、肩袖损伤多伴有明显的外伤史。

疼痛可向三角肌止点处放散。

压痛点局限在大结节处。

活动障碍主要表现在外展受限。

在主动外展60~120度之间出现疼痛弧。

被动外展时无明显疼痛及障碍。

五、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疼痛局限在肩前部,仅在结节间沟处压痛。

抗阻力作肩关节前屈及肘关节屈曲时诱发疼痛加重。

[治疗]一、手法松解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慢性病,大多数病人能逐渐好转和痊愈。

病变早期可采用理筋手法,患者正坐,术者有右手拇、食、中三指对握三角肌束,作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的拨动5~6次,再拨动痛点附近的冈上肌、胸肌各5~6次,然后按摩肩前、后及肩外。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发布时间:2021-08-20T09:09:59.82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4月4期作者:任国燕[导读]任国燕(红原县人民医院;四川红原624400)【定义】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因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的肩部疾病,简称肩周炎。

因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以50岁左右年龄发病率最高,故有“老年肩”,“五十肩”之称。

该病多具有患肩关节僵硬和遇热痛减、遇冷痛甚等特点,又被称为“冻结肩”,“肩凝症”,“露肩风”等。

具有多为单侧发病,缓慢加重,经数月或更长时间可自行减轻以至痊愈的特点。

病程数月至两年间,一般不复发。

肩关节周围炎属中医“痹症”范畴【诊断标准】(一)外伤史多为中年人或老年人,多继发于肱二头肌腱鞘炎,或上肢外伤;(二)症状肩部疼痛:开始时较轻,以后逐渐加重,昼轻夜重,不能睡于患侧。

疼痛可向颈、耳、肩胛、前臂和手放射;肩部活动受限:以上臂外展、外旋、后伸为明显,严重者不能穿衣、梳头、洗脸等动作;(三)体征肩部肿胀不明显,肩前、肩后、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以肱骨大结节、结节间沟处为明显,可见三角肌萎缩,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受限,特别是外展、上举、外旋和内旋;(四)辅助检查常规摄片无特殊发现,后期可见肩部骨质疏松,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

【辩证分型】(一)风寒湿型肩部窜痛,遇风寒痛重,得温热痛缓,畏风惡寒,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二)淤滞型肩部针刺样疼痛、拒按,夜间痛甚。

舌紫暗或瘀斑,脉弦或细涩。

(三)虚损型肩部酸痛,劳累后加重,可伴有头晕目眩,少气懒言,四肢乏力,心悸失眠等。

舌质淡或暗红,苔白或少苔、无苔,脉弦细或沉细弱。

【治疗方案】(一)内治法1 .中药辩证治疗(1)风寒湿型治法:散寒除湿通络方药:独活寄生汤或乌头汤独活寄生汤:独活6g 桑寄生12g杜仲9g桑枝9g细辛3g肉桂3g茯苓15g防风10g 当归9g白芍9g川芎6g生地黄12g乌头汤:制川乌6g制草乌6g桂枝15g甘草10g黄芪20g天麻10g防风10g赤芍10g当归10g青风藤10g中成药:大活络胶囊,口服每次四粒,每日三次。

肩关节周围炎康复诊疗规范

肩关节周围炎康复诊疗规范

肩关节周围炎康复诊疗规范【概述】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因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的肩部疾病,简称肩周炎。

【临床表现】1.初期(疼痛期):肩部自发性疼痛,其疼痛常为持续性,表现不一。

多数患者呈慢性疼痛,有的患者仅感觉肩部不适,或有束缚感,个别患者急性发作。

疼痛多局限于肩关节的前外侧,可延伸至三角肌的抵止点。

常涉及肩胛区、上臂或前臂。

活动时,如穿上衣时耸肩或肩内旋时疼痛加重,不能梳头洗脸,患侧手不能摸背。

以后肩痛迅速加重,尤其夜间为甚,不敢患侧卧位。

2.中后期(粘连期):肩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肩关节挛缩僵硬逐渐加重呈〃冻结状态〃。

肩关节的各方向活动均比正常的减少1/4~1/2;严重者肩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只有肩胛胸壁关节的活动。

梳头、穿衣、举臂、向后结带均感困难。

此期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2~3个月。

【辅助检查】1.必需的检查项目(1)肩关节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肩关节CT或MR1.血脂、抗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康复评定】1.疼痛评定:视觉模拟评分(VAS);2.肩关节活动度的评定;3.肌力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生活质量的评定。

【治疗方案】(1)关节活动度训练:摆臂运动、环形运动、爬墙运动、外旋运动、拉环运动等。

(2)关节松动治疗:松解关节粘连、增加软组织弹性、缓解肌肉痉挛。

针灸疗法;(3)推拿按摩治疗:通经活血、松解粘连,增加运动范围;(4)肌力训练:防止肌肉萎缩、增加肌肉力量及肌肉的弹性;(5)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蜡疗、超声波或超声药物透入、激光、音频电疗法、激光疗法、磁疗法等。

(6)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盟、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7)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肩周炎诊疗规范

肩周炎诊疗规范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常规一、概述肘关节周围炎肩凝症又称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肩痹,属于西医学肩关节周围炎,是以肩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中医认为其发病主要为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气血虚损,筋骨失于濡养,加之长期劳累,又因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而致。

日久则筋脉粘连,不能活动。

故气血虚损,血不荣筋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为外因。

二、临床表现1、有肩部外伤、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的病史。

2、肩部疼痛:初期常感肩部疼痛,疼痛可急性发作,多数呈慢性,常因天气变化和劳累后诱发。

后期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夜不能寐。

3、功能障碍: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功能明显受限。

早期功能障碍多因疼痛所致,后期则因肩关节广泛粘连所致。

尤以外展、内旋及后伸功能受限为甚。

特别是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三、检查1、压痛点:本病在肩关节周围可找到相应的压痛点。

2、肩关节的功能检查:先作主动活动,再作被动活动,以作比较。

3、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改变。

后期可出现骨质疏松、冈上肌腱钙化、大节结处有密度增高的阴影、关节间隙变窄或增宽等现象。

四、诊断要点根据发病年龄及典型症状,一般不难做出诊断。

肩关节平片检查一般无异常。

五、治疗治疗原则: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缓解疼痛。

1、推拿:肩井、肩髃、肩内陵、秉风、天宗、肩贞、曲池、手三里、合谷及肩部阿是穴。

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

2、针灸:主穴:肩前、肩髎、肩髃、臑俞、外关、合谷。

配穴:若风寒重可加用风门、风池穴;若湿重,可加用曲池、阴陵泉穴或采用平衡针疗法;若有瘀滞可加用肩贞、阳陵泉、条口穴。

每日取一定腧穴电针,选择波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3、艾灸:患者腰部艾灸,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

4、拔罐:辨证取穴,每穴5分钟,每日一次。

5、理疗:冲击波、超短波、场效应治疗仪。

六、疗效评定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显效: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有效(好转):肩部疼痛减轻,肩关节功能有所改善,但仍有活动受限;无效:症状与体征均无改善;。

肩关节周围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肩关节周围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肩关节周围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概述】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峰下滑囊、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及其腱鞘以及盂肱关节囊等不同部位炎症的总称,临床上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故又称“五十肩”。

另因本病急性期可出现肩关节周围疼痛、肌肉痉挛,又称“冻结肩”。

中医传统上又称为“凝肩”或“漏风肩”。

【诊断步骤】(一)病史采集要点1.一般情况,性别,年龄。

2.症状特点起病情况、疼痛部位、性质,休息时痛还是活动时痛,有无夜间痛,有无晨僵,疼痛部位是固定还是游走,间歇还是持续,疼痛与冷热的关系,有无其他部位疼痛。

3.既往有无肩部外伤史,有无过度使用肩关节史,有无其他关节疼痛。

(二)体格检查要点1.一般情况良好。

2.局部检查外观关节周围有无红肿,肌肉有无萎缩、畸形。

触诊:皮温有无升高,有无包块,压痛的部位及程度,关节周围肌肉紧张度,活动时有无摩擦感;关节活动:肩关节各方向主动活动范围及活动痛,被动活动范围,特别注意屈、展活动受限情况,有无疼痛弧等。

(三)辅助检查要点主要是X线平片及关节造影检查,必要时可行关节镜检查。

X线平片注意观察有无骨质疏松或骨质破坏的情况,关节面情况,有无钙化影等。

关节造影可测量肩关节腔的容积,关节腔压力,各滑囊、二头肌腱鞘充盈情况。

实验室检查对本病没有诊断意义。

【诊断对策】(一)诊断要点1.病史及症状特点多见于中老年,右肩多见。

以肩关节周围疼痛为主要症状,初期疼痛可较轻或在完成某一动作时才出现。

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可逐渐加重,夜间休息时亦不缓解,急性期时疼痛可较剧烈,患者不能向患侧侧卧。

疼痛遇热时可减轻,受凉后可加重。

病程后期疼痛可自行缓解。

2.局部表现肩关节外观一般无明显异常,病程长者可有轻度肌肉萎缩。

依病变主要部位不同,可出现肩关节周围多处压痛,常见压痛点为喙突、肩峰下、结节间沟、四边孔、三角肌止点处等,在病程过程中,压痛点并不恒定,可游走。

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均可出现明显受限,以外展前屈及旋转受限较明显,患者穿衣、梳头、举臂、触摸后背等动作均困难。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一. 诊断标准1诊断依据1.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1.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1.3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1.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1.5 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2证候分类2.1风寒湿型:肩部串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2.2瘀滞型: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

舌质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2.3气血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

舌质淡,苔少或白,脉细弱或沉。

二.治疗方案1、针灸治疗1.1.毫针刺法1.1.1.选穴处方主穴:肩髃、肩贞、肩前、天宗。

配穴:气血亏虚型配足三里、脾俞。

肝肾亏虚型配阴谷、三阴交、肝俞。

寒湿阻络型配清冷渊、阴陵泉。

气滞血瘀型:配膈俞、血海。

1.1.2.方法及针刺手法:肝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针刺用补法,其余各穴用平补平泻手法。

每隔5分钟行针一次,留针20分钟。

隔日一次。

1.2.穴位注射疗法1.2.1.选穴同针刺选穴法。

1.2.2.药物:普鲁卡因2ml、当归注射液4ml、维生素B12500ug、安痛定4ml、胎盘组织液4ml、野木瓜注射液4ml。

1.2.3. 方法:将上述药物吸入20ml一次性注射器内摇匀后,换上一次性5号牙科穿刺针,穴位常规消毒,在针刺得气后将药物注入腧穴中,每穴注射药物2ml。

隔日一次。

1.3平衡针疗法选肩痛穴,针刺入穴位后强刺激可留针或不留针。

1.4腹针疗法主穴(君、臣)中脘、商曲(健侧)。

辅穴(佐、使)滑肉门(患侧)。

2、小针刀治疗于压痛明显之滑囊、肌腱、肌肉紧张及肌筋膜粘连等处,施以切开剥离、纵行疏通、通透剥离等法治疗,以改善粘连。

骨伤科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骨伤科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周围炎又名“漏肩风二患者年龄多数在50岁上下。

发病多由睡卧时露出肩部,局部感受风寒所致。

或因外伤之后,肩关节周围组织受损,或因肩部活动过少,气血循环障碍,均可发生本病。

【诊断】1起初只觉得一侧肩部酸痛,于动作时偶有感觉,常不介意。

以后酸痛逐渐明显,肩臂活动时酸痛加重,影响肩部正常动作。

2 .症状呈渐进性加重,疼痛逐渐向周围发展,或向上痛及颈项,或向下痛到上臂,或向后痛到脊背。

3 .严重时肩臂活动受限,不能上抬,穿脱衣服、梳头等动作皆难以完成。

夜间疼痛更重,可影响唾眠。

4 .局部压痛以肩耦部、喙突部最为明显,腋后亦可有明显压痛。

肩部周围肌筋压之有韧厚感。

外展、内收、内旋、外旋均受限制。

内旋时不能摸到肩胛骨下角,只能摸到第1腰椎棘突或更低。

外展常仅有40°或更少,肩肱关节粘连。

5 .病程长则患肢三角肌萎缩。

由于肩部丧失正常功能,对生活及工作有很大影响。

但局部无红肿情况。

【治疗】一、推拿疗法1运肩肘(轻轻摇转,托举患肢肩关节和屈伸肘关节,作被动运动(见图10-80)o6 .按压痛点。

7 .拿揉肩部肌筋(见图10-81)。

点揉肩井、肩胭、肩贞等穴。

8 .从肩循患肢上臂外侧揉捏,直达肘部,力量由轻到重,来回数遍。

9 .颈背痛者,加揉风池、天宗,拿天柱筋、秉风部等。

10 手法宜柔不宜猛烈,不宜引起病人剧痛,轻症隔日1次,重症每日1次。

二、针灸疗法体针肩耦、肩醪、巨骨、曲池、少海、外关、合谷。

耳针肩、肩关节、神门、皮质下。

三、药物疗法羌活、秦荒、当归、威灵仙、鸡血藤、雷公藤、桑枝各IOg,桂枝6g,生甘草3g,煎服,每日1齐(b连服10天。

四、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对肩关节周围炎是一个重要环节。

每天早晚各作外展、内收、内旋、外旋等动作10余次,在可以忍受的疼痛程度内,尽量加大外展等动作的范围。

锻炼时和接受推拿治疗时,均应尽量放松肩臂部肌肉,勿使紧张,可获得较好效果O。

2023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指南

2023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指南

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指南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肩关节周围炎的流行病学、诊断要点、辨证论治、外治疗法、预防调摄、治疗推荐等。

本标准适用于肩关节周围炎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针灸推拿科、中医科、康复科等临床工作的医师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houlder pain and mobility deficits:adhesive capsulitis疾病部分ZY/T001.9-94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证候部分中医药标准制定管理办法(试行)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肩关节周围炎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周软组织(包括肩周肌肉、肌腱、韧带、滑囊和关节囊等)病变引起的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

注:肩周炎多由急性、慢性或长期劳损所致。

因多发生在50岁左右,故称“五十肩”,因其主要特征为肩活动障碍,临床中又有“冻结肩”(Frozen shoulder)、“粘连性肩周炎”(Adhesive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之称。

4指南相关临床问题与推荐意见4.1临床问题1: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标准?诊断标准主要参照2013年美国物理治疗学会发布的粘连性关节囊炎指南[12]进行拟定(推荐级别:强推荐)。

临床症状: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疼痛一般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

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

体征:肩前、后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以肱二头肌长头腱部压痛最为明显。

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晚期各个方向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

一、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定义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是由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粘连而引起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

又称粘连性关节囊炎,俗称五十肩、冻结肩。

在康复医学领域,肩周炎主要是指特定年龄发生的无特殊诱因的肩关节周围炎症,而不是其他疾病或者外伤导致的继发性肩关节功能障碍。

2.病因与病理(1)病因:病因不明。

主要与肩关节退行性病变、肩部的慢性劳损、急性外伤、受凉、感染及活动减少等因素有关。

颈椎疾病造成的肩部神经营养障碍可能也是病因之一。

2)病理:急慢性损伤可致关节囊、韧带和肌肉损伤,使关节囊变薄和出囊、肩韧带或冈上肌断裂,肩峰、嚎突或肱骨大结节骨质增生等,或发生无菌性性坏死、粘连、钙化等病理改变检查方法局(1)视诊:观察两肩外形是否对称,高低是否一致,有无畸形(斜方肌瘫痪表现为平肩前锯肌瘫痪者上肢向前平举时表现为翼肩;三角肌瘫痪者,肱骨重力可致关节半脱位;肩关节创伤性脱位,肩峰突出形成方肩)。

肩关节轻度肿胀时不易看出,正常情况下锁骨的外下方是回陷的,肿胀时则该处膨隆(2)触诊:压痛部位往往比较弥散。

肩关节周围有多个压痛点,主要是肌腱与骨组织附着点及滑囊、肌腱处(3)活动度:测量肩关节屈曲、伸展、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的角度,并做记录(4)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的工具4.临床表现(1)临床特点:50岁左右发作,病程数月,有明确的自愈倾向(2)主要症状:肩关节疼痛,关节活动障碍。

疼痛特点为肩关节钝痛,急性重者一触即痛可能是组织有撕裂;有的按压时反而减轻,表现为慢性疼痛,夜间疼痛为著。

运动功能障碍为外展、前屈、外旋和内旋受限。

病程长者可因神经营养障碍及失用导致肌肉萎缩,三角肌最显著5.鉴别诊断(1)肩关节不稳定:多数有创伤史,肩部疼痛,夜间痛明显,创伤局部压痛明显,活动受限。

部分者查体有肩部松弛、半脱位,X线有特殊改变(2)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因C神经根受到刺激出现肩部疼痛,而长时间疼痛、肌痉拿又可导致慢性损伤性炎症,故颈椎病可有肩部症状,也可继发肩周炎。

肩关节周围炎常规诊疗

肩关节周围炎常规诊疗

肩关节周围炎常规诊疗【概述】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腱、韧带、腱鞘、滑囊等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或退行性变,致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多见于五十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

中医称本病为“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肩痹”等,多因年老体衰,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复感风寒湿邪,致使经脉闭阻,或因跌仆外伤,损伤筋骨,气滞血瘀。

【临床表现】(一)、肩部疼痛与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有肩部受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无明显诱因,年龄在50岁左右,多为慢性发病。

(二)、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患肩畏冷,气候变化或劳累后疼痛加重,肩痛昼轻夜重。

(三)、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完成。

(四)、发病早期可出现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五)、专科检查1、患侧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手臂伸直不能内收外展。

2、患侧肩胛后缘、前缘压痛明显。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X线片检查:常规摄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

【诊断】一、诊断符合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者。

中医证候诊断:1、风寒湿型:肩部串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2、气滞血瘀型: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

舌质暗或有瘀斑,苔白或薄黄,脉弦或涩。

3、气血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

舌质淡,苔少或白,脉细弱或沉。

二、鉴别诊断西医鉴别诊断1、肩关节结核:多伴有肺结核,常有低热、消瘦等全身症状,血沉快,可达50mm/h以上;X线可见明显疏松、骨质破坏及坏死形成,甚至出现肩关节半脱位。

中医诊疗规范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

中医诊疗规范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

十一、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本病是以肩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其发病主要为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气血虚损,筋骨失于濡养,加之长期劳累,又因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而致。

日久则筋脉粘连,不能活动。

故气血虚损,血不荣筋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为外因。

又称: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肩痹。

【临床表现】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诊断要点】中医诊断:1.风寒湿证: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淡、舌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2.瘀滞证:肩部肿痛,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

舌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3.气血虚证: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淡,少苔或舌苔白,脉细弱或沉。

2.西医诊断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

主要症状是肩部疼痛,渐进性加重,昼轻夜重,并可向颈、耳、肩胛及前臂和手放射。

肩关节上举,后伸时疼痛加剧,肩部活动受限,严重者不能做穿衣、梳头、洗脸等动作肩部肿胀不明显,肩关节周围有广泛性压痛,日久可见肩部肌肉萎缩。

2、X线摄片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治疗方案及原则】一、推拿疗法:治疗目的:改善局部血液循化,加速渗出物吸收,促进病变组织修复,缓解局部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二、中药辨证施治三、其他疗法1.小针刀:针刀疗法、带刃针疗法、铍针疗法、钩活术疗法等2.传统针灸仪器:针刺手法针疗仪、智能通络治疗仪、多功能艾灸仪、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等治疗。

【辩证论治】1.风寒湿型治法: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方药:蠲痹汤加减中成药:大活络丹等。

肩关节周围炎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

肩关节周围炎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

门诊综合治疗中心肩关节周围炎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

其主要症状为肩关节周围的疼痛与运动功能障碍。

本病属中医“痹症”范围,又称为“冻结肩”,“漏肩风”,常见于五,六十岁的老人,故又称“五十肩”。

认为多由风寒湿邪入侵肩部,致经络阻滞,气血不畅,经筋作用失常而发生本病。

病因病机:肩周炎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

除急性损伤外,常有积累的慢性损伤因素存在。

虽然患者是以局部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症,但对就诊病人应详细询问病史,发病情况,疼痛时间,部位,性质及生活习惯等。

肩周炎的主要病因有两种,一是外伤,二是风寒湿的诱因。

引起肩关节剧痛,功能受限,甚至丧失的原因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后导致出现周围组织出现异常改变,疼痛的保护性抑制,肩关节不运动,肌肉,韧带,关节囊,肌腱不收缩,舒张,牵拉,加之损伤后淤血水肿的形成,组织的痉挛,组织间隙的缩小,久之,淤血水肿的机化粘连。

此时,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之间不是随关节的运动相互支持配合完成某一个动作,而是相互约束和限制肩关节的运动,因此导致肩关节疼痛,肌肉萎缩,功能障碍甚至丧失。

诊查要点肩关节周围炎在临床上一般有粘连性关节囊炎,肩关节嵌压综合症,钙化性肌腱炎,肩袖撕裂等。

1.粘连性关节囊炎肩部慢性不适,疼痛,开始轻微,逐渐加重,夜间疼痛加重,甚至影响睡眠。

痛点不太固定,多在肩外后方,病程长,疼痛在半年以上。

在疼痛的基础上出现活动受限,因而晚于疼痛,在发病一年后最重,自动或被动活动皆受限,约持续2年而自行好转。

少数可突然发生,肩部疼痛严重。

检查:肩部运动受限明显,局部有压痛,但不局限,可有肌肉萎缩。

生化检查多为阴性。

X线片示,早期阴性,日久可示骨质疏松,偶有肩袖钙化。

2. 肩关节嵌压综合症发生年龄范围较广肩部疼痛开始发生于特殊运动姿势后,进而发展为活动即痛,上举过头时症状加重。

肱骨头前上方及二头肌腱近侧有压痛。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肩关节周围炎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肩关节周围炎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肩关节周围炎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肩关节周围炎1 范围和目的1.1目的规范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1.2范围本指南提出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辨证、治疗和功能锻炼。

本指南适用于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治疗和康复。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肩关节周围炎frozen shoulder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冻结肩、粘连性关节炎。

是肩周软组织(包括肩周肌、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病变引起的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

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古代医籍的描述,可归属于“漏肩风”、“五十肩”、“肩凝证”等范畴。

3 诊断3.1病史病程长短不一,多由外伤或者外感风寒等原因引起,多为慢性发病。

好发年龄在40岁以上人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1];部分患者在5年内对侧肩关节再次罹患[2]。

3.2症状体征肩关节疼痛,夜间尤甚;肩关节轻度被动内收、内旋位,冈上肌、三角肌可出现废用性萎缩,肩关节周围广泛压痛,甚至延伸至斜方肌与肩胛间区域[3];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均可出现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碍,尤其外展、外旋活动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肩关节外展“扛肩”现象[4-6]。

3.3分类[3]肩关节周围炎一般按病程长短可分为肩周炎急性期、肩周炎慢性期、肩周炎功能恢复期。

3.3.1肩周炎急性期起病急骤,疼痛剧烈,肌肉痉挛,关节活动受限。

夜间剧痛,压痛范围广泛,喙突、喙肱韧带、肩峰下、冈上肌、冈下肌、肱二头肌长头腱、四边孔等部位均可出现压痛。

急性期可持续10-36周。

X线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

3.3.2 肩周炎慢性期疼痛相对减轻,但压痛仍较广泛,关节功能受限发展到关节僵硬,梳头、穿衣、举臂托物均感动作困难。

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呈冻结状态。

年龄较大或病情较长者,本期可持续4~12个月。

3.3.3 肩周炎功能恢复期患者肩关节隐痛或不痛,功能可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肩凝症西医病名:肩关节周围炎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50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课件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

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a 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

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

持续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

肩前、后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最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b 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两侧比较。

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

此时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而发生上肢血循环障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

(2)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

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改变,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类似“溶骨性”破坏的表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容易与骨肿瘤鉴别开来。

(二)疾病分期:参照《肩周炎》(李平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1.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
一. 诊断标准
1诊断依据
1.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1.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
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1.3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
节活动功能障碍。

1.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
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1.5 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2证候分类
2.1风寒湿型:肩部串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
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2.2瘀滞型: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

舌质暗或有瘀
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2.3气血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
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

舌质淡,苔少或白,脉细弱或沉。

二.治疗方案
1、针灸治疗
1.1.毫针刺法
1.1.1.选穴处方
主穴:肩髃、肩贞、肩前、天宗。

配穴:气血亏虚型配足三里、脾俞。

肝肾亏虚型配阴谷、三阴交、肝俞。

寒湿阻络型配清冷渊、阴陵泉。

气滞血瘀型:配膈俞、血海。

1.1.2.方法及针刺手法:肝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针刺用补法,其余各穴用平补平泻手法。

每隔5分钟行针一次,留针20分钟。

隔日一次。

1.2.穴位注射疗法
1.2.1.选穴同针刺选穴法。

1.2.2.药物:普鲁卡因2ml、当归注射液4ml、维生素B12500ug、安痛定4ml、胎盘组织液4ml、野木瓜注射液4ml。

1.2.3. 方法:将上述药物吸入20ml一次性注射器内摇匀后,换上一次性5号牙科穿刺针,穴位常规消毒,在针刺得气后将药物注入腧穴中,每穴注射药物2ml。

隔日一次。

1.3平衡针疗法
选肩痛穴,针刺入穴位后强刺激可留针或不留针。

1.4腹针疗法
主穴(君、臣)中脘、商曲(健侧)。

辅穴(佐、使)滑肉门(患侧)。

2、小针刀治疗
于压痛明显之滑囊、肌腱、肌肉紧张及肌筋膜粘连等处,施以切开剥离、纵行疏通、通透剥离等法治疗,以改善粘连。

3、物理疗法
根据病情可选用中频电疗、激光、红外线、超短波、离子导入、蜡疗等方法,此类方法可松弛肩部肌痉挛,改善血液循环。

4、推拿治疗
用法,揉捏法将肩背及上臂部肌肉行放松推拿约5分钟,弹拨手法对痛点及冈上肌等处给予弹拨3~5次,继之患肩对牵拉抖动旋转活动,最后帮助患肢做外展上举内收前屈后伸等动作。

5、关节松动术
5.1. 分离牵引:病人体位:仰卧位,上肢外展约50度.术者站于病人躯干与外展上肢之间.外侧手托住上臂远端及肘部,内侧手四指放在腋窝下肱骨头内侧,拇指在腋前.内侧手向外侧持续推肱骨约10秒,然后放松,重复3~5次.
5.2. 长轴牵引: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稍外展.术者体位:站在病人躯干及外展上肢之间,外侧手握住肱骨远端,内侧手放在腋窝,拇指在腋前.外侧手向足的方向持续牵拉肱骨约10秒,然后放松,重复3~5次.
5.3. 向头侧滑动: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稍外展.术者体位:站在躯干一侧,双手分别握住肱骨近端的内外侧.内侧手稍向外作分离牵引,同时,外侧手将肱骨向头的方向上下推动.
5.4. 前屈向足侧滑动: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前屈90度,屈肘,前臂自然下垂.术者体位:站在躯干一侧,双手分别从内侧和外侧握住肱骨近端,双手五指交叉.双手同时向足的方向牵拉.
5.5. 外展向足侧滑动: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外展90度,屈肘约70
度,前臂旋前放在治疗者前臂内侧.术者:站在患者体侧,外侧手握住肘关节内侧,内侧手虎口放在肱骨近端外侧,四指向下.外侧手稍向外牵引,内侧手向足的方向推动肱骨.
5.6. 前后向滑动;患者体位;仰卧,上肢休息位,术者:站在患肩外侧,上方手放在肱骨头上,下方手放在肱骨远端内侧,将肱骨托起.下方手固定,上方手将肱骨向后推动.
5.7. 后前向滑动:患者体位:仰卧,上肢放在体侧,屈肘,前臂旋前放在胸前.术者体位:站在患肩外侧,双手拇指放在肱骨头后方,其余四指放在肩部及肱骨前方.双手拇指同时将肱骨头向前推动.
5.8. 外展摆动;患者体位:仰卧位,肩外展至活动受限处,屈肘90度,前臂旋前.术者体位:站在外展上肢与躯干之间,内侧手从肩背部后方穿过,固定肩胛骨,手指放在肩上,以防止耸肩的代偿作用.外侧手托住肘部,并使肩稍外展和后伸.外侧手将肱骨在外展终点范围内摆动.
5.9. 侧方滑动: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前屈90度,屈肘,前臂自然下垂.术者:站在躯干一侧,内侧手握住肱骨近端内侧,外侧手握住肱骨远端及肘部.外侧手固定,内侧手向外侧推动肱骨.
5.10. 水平内收摆动:患者坐位,肩前屈90度,屈肘,前臂旋前,手搭在对侧肩上.术者:站在患肩后方,同侧手托住患侧肘部,另一侧手握住搭在对侧肩部的手.双手同时将患侧上肢作水平内收摆动.
5.11. 后前向转动:健侧卧位,患侧在上,肩稍内旋,稍屈肘,前臂放在身后.术者:站在病人身后,双手拇指放在巩固头后面,其余四指放在肩部及肱骨近端前面.双手拇指同时由后向前转动肱骨.
5.12. 内旋摆动:患者体位:仰卧位,肩外展90度,屈肘90度,前臂旋前.术者:站在患肩外侧,上方手握住肘窝部,下方手握住前臂远端及腕部.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将前臂向床面运动,使肩内旋.
5.13. 外旋摆动:患者体位,仰卧位,肩外展90度,曲肘90度.术者:站在患肩外侧,上方手握住前臂远端及腕部,下方手放在肱骨头前面.下方手固定肩部并稍向下加压,上方将前臂向床面运动,使肩外旋.
6、药物治疗
6.1阻滞疗法
用1%的利多卡因或0.25%-0.375%的布比卡因,加入一种皮质类固醇药物行肩关节周围压痛点阻滞或腋神经阻滞、肩胛上神经阻滞。

6.2口服药物治疗
6.2.1口服西药治疗
口服非甾体消炎止痛药,如芬必得,布洛芬,尼美舒利等,以消炎止痛,缓解肌肉痉挛。

6.2.2 中药汤剂治疗
(1)风寒湿滞、经脉不通: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2)血瘀气滞、脉络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用化瘀通痹汤加味。

(3)气血虚弱、经脉失养:益气养血,通络止痛。

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7、练功疗法
可分为徒手操及器械操。

徒手操通过徒手肩关节前屈、外展、内收、上举、后伸等各方向活动增加关节活动。

器械操用棍棒、吊环及肩关节回转训练器、肋木、肩梯、拉力器来增强活动范围,加强肩关节周围肌力训练。

三、疗效评定
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好转:肩部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改善。

未愈:症状无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