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 激发教研活力(用)

合集下载

创新教研模式激活教研机制构建教研文化

创新教研模式激活教研机制构建教研文化

创新教研模式激活教研机制构建教研文化创新教研模式是激活教研机制,构建教研文化的重要手段。

教研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教研活动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然而,传统的教研模式往往存在着内容单一、形式僵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无法真正激发教师的创新潜能和热情。

为了激活教研机制,构建教研文化,需要推进创新教研模式的建设。

首先,应该建立多元化的教研内容。

传统的教研往往只关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的综合发展。

因此,在教研活动中应该加入更多元化的内容,如素质教育、学生发展和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研究,以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

其次,应该拓展教研形式。

传统的教研形式主要是集中开展,由少数教师组织和参与,这种形式往往不够灵活、效果不明显。

因此,应该拓展教研形式,包括小组教研、个体教研和跨学科教研等多种形式。

小组教研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个体教研可以满足教师个体发展的需求,跨学科教研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和协调。

再次,应该注重教研成果的应用。

教研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因此,教研成果的应用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将教研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通过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教研成果的应用也可以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分享,扩大教研成果的影响力和推广度。

最后,应该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

创新教研模式需要教师积极参与和投入,而教师的积极性往往与激励机制有关。

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教研激励机制,包括奖励和荣誉制度,提供教研资金和资源支持等。

通过这些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激发教师的创新潜能和热情,促进教研机制的有效运作。

总之,创新教研模式是激活教研机制,构建教研文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教研内容、拓展教研形式、注重教研成果的应用和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教师的创新潜能和热情,促进教研机制的有效运作,构建教研文化。

教研活动模式创新举措(3篇)

教研活动模式创新举措(3篇)

第1篇一、引言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研活动作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然而,传统的教研活动模式在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新时代教育教学的需求。

为了推动教研活动的创新发展,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旨在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二、创新举措1. 构建多元化教研平台(1)线上教研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一个集信息发布、资源共享、互动交流、成果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线上教研平台。

教师可以通过该平台获取最新的教育教学资源,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2)线下教研平台: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线下教研活动,如讲座、研讨会、观摩课等,让教师面对面交流,分享经验,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2. 丰富教研活动内容(1)关注教育教学热点: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如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育评价等,提高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关注度和研究能力。

(2)关注教师成长需求:根据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如教师培训、教学技能比赛、教学设计比赛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 创新教研活动形式(1)小组合作学习:将教师分为若干小组,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讨论、研究,形成共识,提高教师团队协作能力。

(2)案例教学:选取典型案例,引导教师分析、反思,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角色扮演:模拟教育教学场景,让教师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

4. 拓展教研活动渠道(1)邀请专家学者: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参加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拓宽教师的视野。

(2)开展校际交流:与其他学校开展教研交流活动,共享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

5. 建立教研评价机制(1)过程性评价:关注教研活动的开展过程,对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态度、表现进行评价。

(2)结果性评价:对教研活动的成果进行评价,如教学成果、论文发表、课题研究等。

创新教研方式增强教研实效

创新教研方式增强教研实效

创新教研方式增强教研实效发布时间:2021-12-17T06:08:44.329Z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19期作者:王三忠谭艳苹[导读] 为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研实效,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王三忠谭艳苹襄阳市第二十五中学 441021为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研实效,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促进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我校以“乐学课堂”为主题,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的教育思想,进一步创新教研活动方式,促进教研水平提升。

?一、“一体化”研修1.“多形式”学习“创新哪得深如许,唯有学习活水来”,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唯有不断学习,才是创新发展的源头。

自媒体时代的发展带动了多种沟通和交流的方式,在疫情防疫期间,开展线上线下为一体,课内课外为一体,集中与分散为一体的多形式教研;为加强理论学习,每周四下午进行业务学习,除学习党史教育之外,主要是有关学习新课程理念、教育教法,校本研修等方面的业务学习,教师进行学习、探讨、反思、交流,教师做好摘抄笔记、业务学习笔记;各教研组围绕校本研修项目,进行教学研讨分析,充分利用好教研阵地,将学习的价值最大化。

2.“沙龙式”交流定期举办“课改沙龙”教研组的教师围绕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和教材中的疑难点进行分析和探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充分阐述和表达观点。

今秋,我校开展了“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题论坛”活动。

“双减背景下的语文素养提升”“分层作业中夯实基础,如何避免单一、重复的抄写”“双减后孩子的变化”“作为一名教育者,怎样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么提高作业的效率”“双减后,课堂有什么变化?”等等话题都在此次论坛活动中引起关注,并展开热烈讨论。

3.“专题式”讲座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各教研组围绕教导处的计划和目标,制订了针对学科特点的“名师成长之路专题讲座”,在名师引领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创新式”教研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改革倡导教师改变传统的教研方式,不断创新教研活动形式,扎根于课堂,夯实于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

音乐教研活动创新做法(3篇)

音乐教研活动创新做法(3篇)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为了更好地开展音乐教研活动,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教研方法,提升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以下是一些音乐教研活动的创新做法:一、打破传统教研模式,实施多元化教研方式1. 线上线下相结合。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研活动,如线上讲座、研讨、培训等,打破地域限制,提高教研活动的覆盖面。

同时,线下开展实地观摩、交流、研讨等活动,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邀请专家讲座。

定期邀请音乐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为教师提供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拓宽教师视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3. 课题研究。

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组织课题研讨会,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教学案例分析。

选取优秀教学案例,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分析案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教师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创新教研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参与热情1. 设立教研奖项。

对在教研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2. 建立教研档案。

对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表现进行记录,作为教师评价和晋升的重要依据。

3. 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鼓励教师勇于创新,敢于实践,营造宽松、包容、互助的教研氛围。

三、丰富教研内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1. 音乐理论培训。

定期开展音乐理论培训,提高教师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音乐技能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音乐技能培训,如钢琴、声乐、器乐等,提升教师音乐素养。

3. 教学方法研讨。

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教学特点,开展教学方法研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4. 课程资源开发。

鼓励教师开发音乐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四、加强校际交流,拓宽教研视野1. 举办校际教研活动。

定期组织校际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

2. 参加全国性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要创新(3篇)

教研活动要创新(3篇)

第1篇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教研活动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其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创新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从教研活动的创新目标、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和创新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教研活动的创新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一、创新目标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通过创新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知识、提升技能,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

2. 优化教育教学模式。

创新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发现和总结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促进教师团队建设。

通过创新教研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4.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创新教研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创新内容1. 教学内容创新。

教师应关注学科前沿,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时代性。

2. 教学方法创新。

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创新。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资源创新。

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5. 教育理念创新。

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创新方法1. 搭建网络平台。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研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互动交流。

2. 组织教师培训。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3. 开展课题研究。

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4. 创设教学实践基地。

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为教师提供实践平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5. 举办教学观摩活动。

定期举办教学观摩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创新评价1. 过程性评价。

关注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参与度、互动性、成果产出等方面,评价教师的专业成长。

优化小学教育教研机制,激发教师创新活力

优化小学教育教研机制,激发教师创新活力

优化小学教育教研机制,激发教师创新活力2023年,中国小学教育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教育教研机制的优化成为了关键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激发教师创新活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是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孩子教育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都在快速增长。

因此,小学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和高水平的教育素养,才能够在这个阶段发挥出最佳效果。

然而,当前的小学教研机制存在很多问题。

一方面,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思路单一,教学方法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经验。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教育教研机制的问题,并鼓励小学教师积极投身教改事业,成为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首先需要完善小学教育教研机制。

这不仅包括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改进,也必须加强对教育教研的投入。

特别是在现代技术手段的帮助下,可以积极推进网络教研、数字化教学和教育科技的应用,进一步促进教师创新和交流。

这样,在教育教研方面,我们可以做到“共享资源,共享成果”,最终优化教育教研机制,打造一个优质的教育新生态。

其次,要让教师找到更好的成长空间。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他们的成长是教育事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

因此,在教育教研机制优化的同时,更应关注教师的创新与发展。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教师的成长,如教育培训、教师评聘体系、教育科研等。

尤其是科研,可以为教师提供更良好的创新空间,让教师在科研中得到突破与发展。

这样,教育工作者才有机会在新的教育领域大展宏图。

最后,还需要创造更好的激励机制。

任何人都需要激励来积极工作。

在小学教育领域中,优秀的教育教研成果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奖励。

可以通过评选年度教育教研最佳教师、科研激励等,给出作为教师的成就感和社会认同,从而激发教师的创新力和敬业精神。

总之,优化小学教育教研机制,激发教师创新活力,是我们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学教研工作手册电子版(3篇)

中学教研工作手册电子版(3篇)

第1篇一、前言为了提高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本手册旨在为中学教研工作提供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手册内容1. 教研工作概述(1)教研工作的意义教研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动力。

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可以相互学习、交流、探讨,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教研工作的目标教研工作的目标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教研组织与管理(1)教研组织教研组织应包括学校教研处、教研组、备课组三级机构。

学校教研处负责全校教研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教研组负责本学科的教学研究、教学实践;备课组负责本年级、本学科的教学研究、教学实践。

(2)教研管理教研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科学性:以教育教学规律为指导,遵循教育科学原理,确保教研活动的科学性。

2. 实效性:注重教研活动的实际效果,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3. 创新性:鼓励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协同性:加强各教研组织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

3. 教研活动(1)教研活动形式1. 专题研讨: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

2.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例,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 课题研究: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4. 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设计研讨,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5. 教学反思: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2)教研活动内容1. 教育教学理念:探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

2. 教学方法:研究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课程设置: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

4. 教学评价:研究教学评价方法,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5. 教师专业发展:关注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4. 教研成果(1)教研成果形式1. 教学论文: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学校教研活动创新做法(3篇)

学校教研活动创新做法(3篇)

第1篇一、引言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教研活动作为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重视。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实效,本文将探讨学校教研活动的创新做法。

二、创新教研活动的方法1.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发展(1)开展学生需求调研,了解学生兴趣和需求,为教研活动提供方向。

(2)邀请学生参与教研活动,让他们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体,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开展多样化的教研活动。

2. 整合资源,构建多元教研体系(1)搭建校内教研平台,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形成多元化教研体系。

(2)建立教研协作机制,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3)引入社会资源,邀请专家学者、企业人士等参与教研活动,拓宽教师视野。

3. 创新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效率(1)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的覆盖面。

(2)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教研活动进行数据分析,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研建议。

(3)开展案例教学、行动研究等教研活动,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强化教研成果转化,推动教育教学改革(1)建立教研成果库,对优秀教研成果进行整理、推广和应用。

(2)开展教研成果展示活动,鼓励教师分享教研成果,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3)将教研成果融入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具体实施策略1. 建立健全教研制度(1)制定教研活动计划,明确教研活动的时间、地点、主题等。

(2)建立健全教研制度,规范教研活动流程,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3)设立教研活动经费,保障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2. 加强教研队伍建设(1)选拔优秀教研人才,组建教研团队,提高教研活动的专业化水平。

(2)开展教研培训,提高教研队伍的整体素质。

(3)鼓励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 创新教研评价机制(1)建立多元化的教研评价体系,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成果。

创新教研模式激活教研机制构建教研文化

创新教研模式激活教研机制构建教研文化

创新教研模式激活教研机制构建教研文化教研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但是,在传统的教研模式中,教师往往以个体的形式从事教研活动,缺乏合作与互动,限制了教学的质量提升。

因此,创新教研模式、激活教研机制以及构建教研文化成为当前教育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首先,创新教研模式是激活教研机制和构建教研文化的基础。

传统的教研模式通常是由教师个体独立完成,缺乏合作与互动。

要创新教研模式,可以采用团队教研的方式,让教师们组成小组或团队,共同研究、讨论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同时,可以引入跨学科的教研合作,让不同学科的教师相互借鉴、学习和合作,促进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和共享。

此外,还可以采用项目化的教研形式,让教师们组织和参与一些教学研究项目,以问题为导向,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创新教研模式,可以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研究热情,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其次,激活教研机制是推动教研活动有效展开的重要保障。

要激活教研机制,首先要明确教研的目标和任务。

教研活动应该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效果为核心,确定具体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教研的方向和重点。

其次,要建立科学的教研评价机制。

教研成果应该得到适当的评价和认可,可以采用定期评审、专家评估等方式,对教研活动进行评价,激励教师们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推动教研活动的开展。

此外,要加强教研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学校可以建立教研资源库,收集整理各类教研成果和资料,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

同时,要加强对教研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明确教研工作的时间和地点,给予教师们足够的支持和资源,确保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最后,构建教研文化是激活教研机制和推动教研活动的重要环节。

构建教研文化需要从师资培训、学校文化建设和教研成果的分享等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素养,使教师们乐于参与教研活动。

其次,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鼓励教师们主动参与教研活动,激发其研究兴趣和热情。

创新教研机制,激发教研活力 提升教研品质

创新教研机制,激发教研活力 提升教研品质

创新教研机制,激发教研活力提升教研品质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徐州市泉山区教科研室作为全区教育改革的参谋部,全区小学教学教研的中心,如何进一步发挥在新课改中的研究、引领作用,成为近几年来我们探索的重要问题。

而教研活动的开展,作为教研室的主要工作,承载着传递教学信息,推广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素质,推动课改深化这一重要使命。

基于此,我们立足于教研活动本身,以校本教研为依托,本着“求是、求实、求新”的态度,在教研机制的创新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深入调研,客观分析,理性面对教研中的突出问题回顾我区教研工作的发展历程,从开始的一言堂式的教研——观摩式教研——浅层次的参与教研——“备研训合一”的特色教研,教研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校本发展的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我们欣喜地看到依托三级教研网络、上下合作互动的教研工作运行机制初步形成。

但是我们也清醒的发现还有不少教师是迫于管理的压力完成教研任务,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教研的实效性难以保证。

究其原因主要存在:1、观念问题第一,学校领导对校本教研认识不足。

部分领导缺乏学校长远发展的眼光,局限于短期利益。

认为学校只是用教师,而不在于培养教师。

教师发展是教师自己的事、培养教师的职责在于教师进修院校和教研部门。

因而在使用教师时,常常超负荷安排工作,未给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研究的时间和经费。

提高学校领导校本教研的认识,仍是建立和实施校本教研制度的首要因素。

第二,部分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不足。

有的认为,自己教学任务相当繁重,抽不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有的则认为,自己岁数偏大,精力与接受能力有限;有的教师自我感觉良好,满足于现状,对学校组织的校本教研敷衍了事;还有的教师认为,在学校进行校本教研,层次低,效果差,不能满足自身的发展要求。

2、方法问题教研活动并不陌生,但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很少人做过研究。

教研活动还存在着很大的形式主义倾向。

“活动多,总结少”、“务虚大于务实”,“三句半教研”,等问题随处可见。

学校教研活动创新举措(3篇)

学校教研活动创新举措(3篇)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研活动作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其创新与变革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我校在教研活动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旨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以下是我校在教研活动方面的创新举措:一、构建“三位一体”的教研体系1. 校本教研:以学校为单位,由校长、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组成的校本教研团队,负责制定教研计划、组织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等。

校本教研旨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 区域教研:以区域为单位,由区域内各学校教师组成的教研团队,共同开展教研活动。

区域教研旨在加强校际交流,促进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区域内教育教学水平。

3. 国家级教研:以国家级教育部门为主导,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教研活动,了解国内外教育教学发展趋势,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

二、创新教研活动形式1. 专题研讨: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讨,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深入思考。

2. 观摩课例: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3. 同课异构:选取同一课题,由不同教师进行教学展示,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教师共同进步。

4. 教学竞赛:定期举办教师教学竞赛,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

5. 教学反思: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加强教研队伍建设1. 选拔优秀教研组长:选拔有责任心、业务能力强、善于沟通协调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2. 培养学科带头人:通过选拔、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发挥他们在教研活动中的引领作用。

3. 提高教师教研素养: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教研培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搭建网络教研平台1. 建立学校教研网站:将学校教研活动、优秀教学资源、教师研究成果等上传至网站,方便教师随时查阅、交流。

小学综合教研组工作总结:探索创新,焕发活力

小学综合教研组工作总结:探索创新,焕发活力

小学综合教研组工作总结:探索创新,焕发活力小学综合教研组工作总结:探索创新,焕发活力2023年,小学综合教研组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创新的工作,焕发了全体教师的活力,推动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集思广益、勇于尝试,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学校教育发展树立了典范。

一、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2023年,小学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教研组探索实施了多元化教学模式。

我们积极引入教育技术,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数字化课堂,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参与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我们还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推广优秀教育资源为了丰富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小学综合教研组积极推广优秀教育资源。

我们筹备了一系列校内外的教育活动,包括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举办教育论坛等,使学生接触到更广泛、更深入的知识和思想。

同时,我们还注重对优秀教材、教学方法的挖掘和推广,让教师们分享教学经验,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三、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专业发展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水平的提升。

因此,综合教研组在2023年更加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专题讲座、培训,邀请教育界的专家为教师授课,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教师互助小组,让教师们互相交流经验,共同成长。

通过这些措施,教师们的专业发展得到了有效促进。

四、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校合作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综合教研组在2023年加强了家校合作。

我们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并定期组织家长会,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共同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我们还在校园内建立了家书角,让家长和学生之间通过书信交流,增进感情,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五、积极参与教研交流活动为了拓宽教师们的思路,提升教学水平,教研组积极参与各类教研交流活动。

如何创新教研机制

如何创新教研机制

如何创新教研机制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在省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下,在无锡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面向教育教学需求,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作用,不断创新教研机制,基本形成了具有无锡特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推进策略和教研科研文化,为无锡加快建设一流教育强市,确保率先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改变传统思想,促进教研工作理念转变新课程改革倡导校本教研方式,将教研重点下移到基层,以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的自主研究为本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积极适应这种教育改革的新趋势,一切从新课程出发,要求教研员走出研究室,将工作现场迁移到学校中,深入到课堂中,融合到教师中,整合教研资源,构建教研共同体,从事鲜活的教学研究。

具体来说,在教研工作理念上做到了三个转变:1、变“理论搬运”为“理论创新”要求教研员不能只是充当新课程、新理念的“搬运工”,而要做活生生的新教育“思想者”,不断提高理论研究的深度,融合于教研实践之中,在反复碰撞中锤炼出能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表达的、可以有所作为的中介理论,有效地应用在教学实践之中,发挥理论先导作用。

2、从“现场观察”到“实践引领”要使新课程改革真正成为一场深刻的变革,教研员若仅停留在“听课、评课过程中仔细观察、找出问题”这样的“现场观察”层面是不够的,还必须继续向纵深探索,与一线教师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实践创新”的新思路、新策略和新方法,使教师能够在教研员深入而有创意的指导中豁然开朗,获得举一反三的效果。

3、止“思维惯性”立“问题意识”要求教研员谨防“以教学常规管理为己任”,在“周而复始、驾轻就熟”的日常工作中滋生“思维惯性”,必须确立起强烈的“问题意识”,不断实践以“研究性”的视角对待日常教研工作,并能时常反省在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是否隐藏着不合理或危机,要善于抓住小问题防范大问题,以不断敦促教研工作常做常新。

大型教研活动领导发言稿(3篇)

大型教研活动领导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在这阳光明媚、秋风送爽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我校一年一度的教研活动。

首先,我谨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向长期以来辛勤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同时,也感谢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为我们的教研活动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支持。

本次教研活动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旨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进一步激发教师们的教学热情,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一、回顾过去,总结经验过去的一年,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高考成绩再创新高,一本上线率、本科上线率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同时,我校在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全体教师的辛勤付出。

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各位领导、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回顾过去,我们既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明确目标,聚焦重点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主题,明确目标,聚焦重点,努力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1. 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课程是教育教学的核心,我们要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质量。

一是加强课程建设,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二是加强课程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加强课程实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受益。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第一资源,我们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二是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三是加强教师考核评价,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校际教研经验交流发言稿

校际教研经验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校际教研的经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教研工作的重要性。

通过校际教研,我们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加强沟通,搭建平台校际教研的开展,离不开各校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首先,我们要搭建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确保信息畅通。

可以通过定期召开校际教研会议、建立校际教研微信群等方式,让各校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其他学校的教学动态和教研成果。

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校际教研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实现资源共享。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 教学资源:分享优秀的教学课件、教案、教学视频等,让教师们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学经验:邀请优秀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让其他教师借鉴和学习。

3. 教研成果:展示各校的教研成果,如教学论文、教学案例等,激发教师们的创新意识和研究热情。

三、关注学生,以生为本校际教研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

以下是一些关注学生的方法:1. 开展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各学科、各教师的教学满意度。

2. 举办校际学生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综合素质。

3. 开展校际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探索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四、创新机制,激发活力为了使校际教研更加有效,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机制,激发教研活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建立健全校际教研评价机制,对参与教研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认可。

2. 鼓励教师跨校听课、评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 定期举办校际教研活动,让教师们在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总之,校际教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充分发挥校际教研的优势,加强沟通、资源共享、关注学生、创新机制,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祝愿大家在今后的校际教研工作中取得丰硕的成果!谢谢大家!。

教案创新打造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的关键举措

教案创新打造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的关键举措

教案创新打造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的关键举措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教学中,如何创新教案,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举措来帮助教师们实现这一目标。

一、前瞻性规划教案创新的第一步是进行前瞻性规划。

教师应该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了解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并根据这些信息制定教学目标和内容。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通过合理的教学流程和活动安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注重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教案的丰富性是创造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的基础。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展示、教学工具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资源。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习的乐趣。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是创新教案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学习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例如,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将现代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如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性教案创新还需要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书面测试、口头答辩、实际操作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自我评价、互评、小组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发展潜能。

五、注重反思与改进教案创新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

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实践的反思与总结,了解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改进。

此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和教学交流,与他人分享经验和心得,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结起来,教案创新是打造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的关键举措。

教师们应该注重前瞻性规划,注重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注重反思与改进。

教师工作计划——激发创新活力

教师工作计划——激发创新活力

教师工作计划——激发创新活力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围绕“激发创新活力”这一主题,探讨如何制定一份有效的教师工作计划,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更新教育理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

然而,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种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上。

具体来说,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他们主动思考、敢于尝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要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协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三、拓展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教师需要不断拓展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

除了教材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各种资源,如学术网站、在线课程、论坛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等,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和行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实践机会。

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健康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要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压力。

激发科研院所创新活力研究

激发科研院所创新活力研究

激发科研院所创新活力研究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升,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力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目前许多科研院所存在创新活力不足的问题,如何激发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激发科研院所创新活力的方法,并提出相关建议。

为了激发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力,需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梳理人们行为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可以通过物质和非物质激励,培养科研人员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

可以通过加大科研项目的经费支持力度,提高科研人员的工资待遇,增加科研成果的评价权重等方式来激励科研人员的研究热情。

还可以加强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科研人员申请发明专利,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实施率,从而进一步激励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

要加强科研院所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科学研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多学科的交叉和合作。

科研院所应加强与高校、企业以及其他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共同解决科研中的难题。

可以通过举办学术论坛、研讨会和研究互访等方式,加强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并提供一些合作研究的经费支持,为科研人员搭建一个更为广阔的合作平台。

通过交流合作,科研人员能够共享资源、共同攻克科研难题,激发彼此的创新活力。

在科研过程中,要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大的自由度和创造空间。

科研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需要科研人员有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

科研院所应提供开放而自由的研究环境,鼓励科研人员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和方法,不局限于传统的研究范畴。

可以依托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设立专门的科研基金,资助科研人员进行探索性研究和创新性项目,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大的自主权和探索空间。

科研院所应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

科研工作需要高素质的科研人才,科研院所应加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培训机会,提高科研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科研院所也应积极引进具有创新能力和潜力的人才,吸引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学术带头人加盟。

激发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力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机制,激发教研活力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教育局教研室
教学要改革,教研必先行!课程改革下的教研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重要。

首先是教研室的职能定位要准确,课程改革要求教研机构转变职能,切实担负起区域教学研究、指导、服务和业务管理的作用。

其次,教研员要充分发挥研究、引领、示范作用,要成为课程改革的带头人;先进教育观念、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者;教学研究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教育教学过程的研究者和管理者。

第三,在教研室人员、经费、设备不足的情况下仍沿用传统的教研工作机制,是难以服务好全区教育教学工作的,因此强化“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意识,转变教研室的职能,发挥教研员的主观能动性,创新工作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研工作重心前移,促进“面”上教研水平的提升
成立片级研训中心,广泛开展教研活动。

为进一步增强全区教研工作力量,充分发挥区内优质资源辐射带动作用,搭建教师研讨交流学习的平台,加大教研及培训力度,大面积提高教研工作质量,中、小学共成立了6个片区级研训中心,实行“区域集团作战”策略,实现教研组织网络化、教研管理科学化。

研训中心成员是由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和教研员组成,研训中心由片内知名学校校长担任主任,办公室设在主任所在单位。

各片研训中心都要根据教研室研训中心方案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稳步扎实地开展活动。

研训中心主要职责:
1.定期开展送教、讲座等教研活动,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2.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常态调研活动,检查教师的教学情况,做出实事求是的教学质量与效果评价。

3. 监控各校实施教学计划情况,督促学校执行教育局下发的有关教学工作文件。

4. 对各校的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经验,进行发掘与推广,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与建议。

5. 落实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6.教研员要参与研训中心活动的计划制定、计划落实及活动联络,并在片区内每学期至少上示范课2节。

在实施过程中本着教研、培训、督导三位一体的原则,将定期送教活动与不定期调研督导相结合,实行片区联动,对学校教学工作、教学秩序、教学质量等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

二、教研员应激情投入,大胆实践,促进教研质量的提高
1、教研员要做好课改实践的研究者,在“研究”上下工夫。

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新课改,教研员“姓教名研,研为教用”,教研员要弱化事务性工作,明确自己在“校本教研”的角色。

突破以往“蜻蜓点水”式的教研模式。

一是增强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二是树立大教研观,加大研究的“含金量”,研究的问题应尽量满足教师的需要;三是把培训和研究、教研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四是教研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

在“校本教研”中教研员要实现教研工作观念上的“三个并重”,即组织与研究并重;管理与参与并重;指导与引导并重。

2、教研员要做好课改实践的推动者,在“热情”与“责任”上下功夫。

在教研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让参与者成为热情与责任的体验者。

首先,教研员要满怀“热情与责任”。

其次,教研员要发现并培养一批“热情与责任”的教师群,让身边尽可能多一些
志同道合者,使乐于教研的教师群体不断壮大,实现教研与教学互补,理念与实践对接,教研员与教师双赢。

3、教研员要做好教学理念的解读者,在“培训”与“服务”上下功夫。

把培训和研究、教研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研员要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成为课程改革持续发展的一大推动力。

解读教学理念和建构教学理念,是教研员饯行专业引领的基础的工作,也是摆在首位的工作。

4、教研员要做好实施新课程的专业引领者,在“参与”、“合作”与“指导”上下功夫。

首先,教研员要协调、引领各方面的力量,切实地支持教师的校本教研实践活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一种有效激励机制。

其次,教研员要走进学校进入课堂与领导、教师一起构建校本教研教学新秩序。

教研员要用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支持引领。

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反思,在活动中交流,在活动中研究。

第三,教研员要立足课堂教学的现场指导,打通理念与实践的壁垒。

随堂听课、教学视导,教研员要从课堂里获取第一手资料,据实记录,据实分析。

注重课例研究和行动研究,用课例展示理念,在理念指导下设计课堂教学。

三、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研机制,形成多元的教研网络
为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激发教师投入新课改的热情,集聚区教师的教学智慧,搭建交流与互动的平台,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与带动作用,传播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打造名师队伍,寻求“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我室在2008年启动了名师工程,成立教研工作室、中心备课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建立区“名校长工作室”、“名教师工作室”和“名学科工作室”,通过开坛宣讲、集中研训、交流提升,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反思,引导教师主动发展、主动创新,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

我们先后成立了小学语文、思品、英语、数学、
科学等五个教研工作室,每个工作室每学期开学前做好计划,以室为单位在全区面上进行学科教研活动。

2、成立学科中心备课组,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为了整合全区初中教育科研力量,加强我区初中各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成立以区内有影响的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学科中心备课组。

依托学科教研基地,定期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区内优秀资源的作用,集聚集体的力量与智慧,增强备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依托中心备课组改进集体备课,教研室以开展行之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为抓手,狠抓教学常规的管理,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开展了“备-上-评-改”一体化的集体备课模式研究,着重加大教师集体备课的力度,切实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使“减负增效”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3、实行“飞行视导校校行”,促进教学管理上水平
改革过去定时定点视导的形式,实行常态下教研视导活动,即在不通知学校的情况下,直接进校听课检查的常态调研形式,教研员组织教学工作室或中心备课组成员,组成学科常态视导小组,每周1-2次到校,推门听课,查看作业,与师面对面交流,即时向学校领导反馈情况,发掘亮点,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素质教育理论、新课改理论为指导,引导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增强教科研意识,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模式。

坚持“以生为本”,突出“有效教学”,落实“减负增效”。

重建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价值追求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建立并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长效管理机制,结合学校实际,因材施教,形成特色,见到效果。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素养,提升技能,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程观和“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确立“交互主体”的新学习观,向高层次、专家型教师的目标奋斗。

把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作为教学管理、备课组研究以及教师探索的重点,向课堂要效率,要质量。

2、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教师实地考察学习洋思、东庐、杜朗口等学校的成功做法,学习借鉴先进的课堂教学与管理的经验,深入研究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结合校情,大胆改革,不断创新,探索出适合学校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例研究或案例分析为基础,组织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同课异构、课堂观摩、评课议课等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

充分发挥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上示范课、观摩课,带动全体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以专项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把课改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课题化,通过典型示范、榜样引领等方式,尽快提炼出优秀的教学经验,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自己的特色。

3、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明确教学评价标准,关注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关注教师的二次备课,关注课堂教学的达标程度。

认真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保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还时间给学生,还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

精心设计教学
每个环节,因材施教,梯度教学;教学管理上,严格做到“严、细、实、恒”,建立科学、高效的评估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