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
“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原因及对策
重庆三峡 学院学报
N0.. 1 120 2
第2 8卷 ( 17期 ) J U NA Fc O O NGT R EG R E N V R I Y 3 O R LO H NG I H E O G SU I E ST
V_ .8 No.3 02 17 1
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下 岗人员再就业 “ 三峰叠 加”的局面,是导致我国 “ 就业难”在一定时期 内长
期存在的主要原因。“ 就业难”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 1 .需就业人数 总体上呈递增趋势
象对于促使企业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维护 农民工合法权益等方面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
看到 “ 招工难”并不意味着当前就业形势 明显好转, 对于解决就业问题的严峻性和长期性 ,我们要保持清
( )职业 素质和 求职技 能缺失 一 1 .有的求职者就业观念 比较保守,影响顺利就
业。一些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主要是工作稳定、条件 优越、工资报酬高的行政、事业单位和效益好的国企 和外企 ,但这些单位 岗位设置不多。劳动密集型产业 一般都集中在一些 比较辛苦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一般
醒的认识 。“ 招工难”与 “ 就业难”并存现象是多种 因素共 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有 以下三个方面:
据 预测 ,“ 十二五 ”时期我国劳动年龄人 口将 达到历 史最高峰,为 99 。 . 7亿 城镇平均每年 需就业
劳动力约为 2 5 0万人 ,岗位缺 口每年将在 13 0 0 0 万 以上。此外 ,在 1 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中,每年 需转移就业约 80 0 0  ̄9 0万人,就业压力将 长期存 在 。 0 9 ,全I 20 年 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
-
14 — 5
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
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社会问题的背景】(1)2010年1—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38万人,完成全年900万人目标的7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大大低于近几年4.6%的控制指标。
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数为1572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626万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就业已恢复至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前的水平。
(2)就业是否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王亚栋分析,就业上半年表现好于预期,犹如是“叹号”,而下半年则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能否延续好形势还是“问号”。
就业主要靠经济增长来拉动。
上半年,我国GDP增速达11.1%,经济增长快,企业活力足,岗位大量增加。
在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监测中,二季度96.9%的用人需求集中在企业,其中又以内资企业为主体,企业用人需求共增加14.6万人。
但下半年,据预测,经济增速会有所放缓,这可能成为影响就业的主要不利因素。
从过去的经验看,经济放缓,不仅对劳动力的新增需求会缩减,已就业的劳动力也可能面临失业。
就业虽已恢复至危机冲击前水平,但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给我国实体经济和就业问题带来变数。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就业提出了挑战,这其中的新兴产业会促使就业增长,但不会那么快,而在控制过剩产能、节能减排中淘汰退出的企业带来的岗位流失则已在发生,经测算涉及20个行业上百万企业职工的安置。
此外,新增就业中40%属灵活就业,很不稳定。
我国今年屡遭自然灾害,从西南旱灾到玉树震灾,到现在南方部分地区的洪涝灾害,灾区面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艰巨。
从更长一个时间段来看,就业压力也很大。
目前,我国每年需要解决就业的劳动力总量是2400万左右,预计“十二五”期间还会增加。
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也会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
所以,就业还远不到可以放松的时候。
(3)我国人口数量预计在2030年左右达到16亿的峰值,劳动力总量的变动趋势也类似。
2009年我国劳动力资源是10.6亿,预计到2020年会达到11.5亿,到2030年将达到12亿以上。
怎么解决就业难
怎么解决就业难
一.解析“两难”局面:招工难难掩就业难
1.先看招工难。
2.岗位缺口大。
3.供需有错位。
4.服务不完善。
5.政策不健全。
二.就业政策”领航“: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1.在支持企业发展中创造更多岗位。
2.在经济壮行升级中拓展岗位。
3.在帮扶困难群体中“订造“岗位。
三.自主创业“起航“:就业天地更宽广
1.加大政策扶持。
2.强化创业教育。
3.营造良好氛围。
四.职业培训“护航“:提高劳动者就业素质
1.扩大规模,让培训全覆盖。
2.分类施教,让培训合口味。
3.提高质量,让培训见实效。
4.加大投入,让培训不差钱。
五.公共服务“护航”:求职之路更顺畅
1.当好“顾问”,大力开展就业指导服务。
2.扮好“红娘“,主动提供职业介绍服务。
3.做好“后援”,积极进行各种帮扶服务。
试论当前“招工难”和“就业难”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试论当前“招工难”和“就业难”现象的原因及对策近年,“招工难”、“用工荒”“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纷纷见于媒体报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两会期间,此问题更是引起广泛关注,与会的众多委员和人大代表就此建言献策,纷纷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如今的就业市场出现如此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招工难”,另一方面是“就业难”,有媒体戏称为“鸳鸯火锅”。
原何如此?所谓招工是从生产组织者(即企业)角度来吸纳劳动者加入生产,而就业则是站在劳动者的角度为了生存和发展销售劳动能力的过程。
“就业难”,是毕业生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需求,找不到合适的用人单位,或者信息不畅通,求职无门;“招工难”,是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进行持续生产。
这两方面看是相对应,能够形成良好的供求市场,然而现在出现的“两难”的矛盾问题,使我们必须反思我国就业市场的现状,反思此矛盾的成因,反思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做哪些调整。
一、“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原因探究表面上看,“招工难”和“就业难”是悖论,而将两者联系起来剖析,实质上是人才结构、产业结构的问题。
劳动力市场的整个趋势是供大于求,就业难将长期存在。
(一) “就业难”问题是目前我国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笔者分析发现,“就业难”针对的群体是高校毕业生,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却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就是存在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
近些年,高校大幅扩招,看似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高校扩招惹的“祸”,笔者认为,事实的原因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其结构性矛盾存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 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在我国,很多高校存在着一些创办以久的被称之为长线专业的专业,这些专业开办时间长,办学成熟,教学实验设备配置齐全,教师队伍稳定,甚至有一些教学、科研方面的专家。
因此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很难割舍这份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这些长线专业的需求问题大大减少,而有些真正社会急需的新专业在我国设立和发展的能力还不成熟,这样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结构性矛盾就难以避免。
基层反映:当前就业难与用工难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应引起重视
基层反映:当前就业难与用工难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应引起重视今天,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当前就业难与用工难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应引起重视》范文,供各人在撰写下层反应、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近年来,各地用工荒征象越来越凸显,企业高薪聘请却无就业职员能操岗的场合排场,显现出大量的屯子剩余劳动力、大学毕业生及低学历劳动者就业困难。
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就业结构性抵牾凸显,已经成为当前就业与用工面对的一大困难,以我市为例,截至目前我市登记失业人员3034人,企业登记岗位需求约 9765人。
为此,基层建议,从根本上调整就业难与用工难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问题应偏重从调解产业结构、改变人才布局等方面入手,从根本上破解二者并存困难。
一、原因分析一是岗位需求与人力供应立室度差。
由于财产结构调整、产品转型升级、外贸形势变革等缘故原由,用人需求变革速度快,技能劳动者和专业技术职员的供求缺口较大,加之,人才供应布局变革慢,劳动者能力素质与企业岗亭需求不符,导致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的立室度差距越来越大。
二是教育体制改革滞后导致人才造就与市场需求不顺应。
每年人力资源市场中,近1/2求职者为大学毕业生,而在当前工业化中期阶段,中低端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用人比重不停维持在六成以上,人才供需难以对接。
部分劳动者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缺乏正确的职业定位和对自身的专业、素质、求职期望和市场需求还存在肯定差距。
三是企业用工成本的承受力与劳动者高期望值之间的矛盾导致供求两边难以对接。
一方面,社会工种薪酬体系不完备,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底层劳动群体的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恶劣,社会地位低,求职者多数不肯从事这类工作;另一方面,工人工资增长和企业承受能力存在抵牾,导致中小企业和大型劳动麋集企业的普工短缺。
二、对策建议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向服务业倾斜。
第一,推动生存性当代服务业生长,如电子商务、社区服务、家庭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等,形成放开搞活就业搀扶的相干政策。
缘何就业难 招工也难
培训 . 增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求 职竞争力 和双 向选择力 。 三 、在严厉打击利用招工名 义虚假宣传乱 收费的用工单 位和劳务 中介机构 的同时 ,建立 健全覆盖全 国各 地的劳务用
工信息 网络和 劳动 力供求协 作网络,向广大求 职人员提供真 实可靠 . 稳妥实在 , 工作环境和工资福利待 遇 比较合理 的用 工
有 的用人单 位向员工收取培训 费 、 金 、 证金等 . 押 保
下劳动 者 自主择业 。 市场调节 就业 , 政府促 进就业 ” 的新 三结 合就业方针 的宣传教育 , 在全社会形成 “ 在任何合 法行业从事 任何合法劳动都是 就业 , 都光荣 , 都有前途 ” 的舆论氛 围 , 转变
就业 观念 . 克服不切实 际的想法 。 积极 主动地走 自谋职业 和 自 主创业之路 。. 二、 强化职业 技能培训 。引导并帮助求职者通过职业技能
为难 , 一些企业 因“ 民工荒” 影响到生产和经济效益 。 是什么原因导致招工难就业难并存 的问题呢?
用工方招工难的原因 :
— —
社会舆论对就业 问题的偏见和歧 视。社会 上仍有好
些人 看不 起 国家机关 和企 事业 单位 以外 的从业 人 员和 劳动 者 , 为这些人手中无权 , 认 身后无后台 , 上无 光彩 , 脸 说话 没份
机关和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才是就业 .因此 .既不 愿到私
营、 个体 和三资企业去 就业 。 也不愿 自谋职业 和 自主创业 。 消
极地等 、 、 。甚 至招 工信 息或录用通 知书送到他 们手头也 靠 要
不肯前往应聘就业。
— —
缺乏 吃苦耐劳 的思想 准备 , 以一说起脏 、 、 所 苦 累就
量 .社会无地位 ……从而导致 一些 人不肯走打工 就业和 自谋
浅谈农民工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并存的思考
;肇i‘争螽。
辨:雾,露黪墨秽∥。
;∥I。
瓣*露黪瓣§,}努。
拼浅谈农民工就业难与企业招玉难并存的思考张喜玉;∥。
弛=≈0■近年来,在农民工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企业招工难现象也开始普遍出现。
自浙江、广东企业率先遭遇招:I=难以来,目前,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也开始出现招工难。
在湖北,估计全省企业常年缺工约40万人。
并且,不论是就业难现象,还是招工难现象,均主要发生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商贸服务、酒店宾馆、建筑、部分加工制造、社会服务业等。
这两种现象的并存,表明招工难并非是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结果,而就业难亦非劳动力有效需求不足的结果。
真正的原因在于,打工者对于打工收人的预期远远高于企业所愿支付的工资水平。
据湖北凋查,企业支付的年工资在l万元以下者,招工比较闻难,而年丁资在1万元至1.2万元者,所要求的专业技能也不高,用工尚有保障。
而农民工之所以对年工资不足万元的工作岗位普遍不感兴趣,是因为农民心中也有一本帐。
若以月工资800元计,扣除每月最低生活费300元,则月收入不足500元.从而全年收入不足6千元。
若在家里务农,则一年的人均纯收入一般在3千元至4千元。
由此,外出打t一年只比居家务农多收入2千多元,加上打工生活的艰辛,农民当然不愿接受工资不足万元的工作。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务农的人均年收入将持续增长,这一事实意味着农民外出打j_[的收入预期会相应有一个更大幅度的提高。
而当不断提高的收入预期难以实现时,农民工就业难现象就会增加。
这里,寄望于企业不顾自己的利润率而满足农民的收入预期是不现实的,反之,只有当农民工为企业创造较高的利润率时,才能在企业中实现自己的较高收入预期。
因此,只有使农民具备实现自己收人预期的工作能力、劳动效率,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就业难现象。
目前,各地政府部门已广泛展开的农民1二技能培训,已在这一问题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但是,工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持久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仅让农民掌握一定的技能、获得有限的工作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农民是否具备自学、自修的能力。
_用工荒_与_大学生就业难_为什么会并存
中国经贸导刊“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为什么会并存文李钢梁泳梅一、招工难与大学生就业难长期并存从2009年底以来,用工难,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难成为社会关注问题。
东部沿海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在招聘普通工人时都遇到了较大困难,“求人倍率”不断上升,虽然不少企业开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但招工形势依然严峻。
而且,用工短缺的现象有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蔓延的趋势。
今年,即便是在四川、河南等劳动力输出大省,部分企业也开始面临招工难的情况。
由于招工紧张,劳务中介公司的“商业模式”出现了逆转,由向工人收取的介绍费用,转变为免收或少收,甚至变成企业“花钱买人”,用工紧张可见一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从2009年开始持续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调研。
从2011年3月调研的情况来看,企业招工难度持续加大,已经从“血汗工厂”招工难演变为行业较为普遍的现象。
当前,员工待遇较高的企业招工尚有保障;待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也尚能保证正常生产。
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难将会持续存在。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反映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严重性。
在今年“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主题的记者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提出,每年毕业生离开高校时就业率在70—75%之间,年底就业率基本上能够达到90%以上。
2011年,高校毕业生有660万人,总量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在调研中发现,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目前大学生毕业的起薪已经与普通工人(指非技术工人)相当。
据中国社科院工经所2011年3月的调研显示,劳动密集型产业普通工人的月薪已经达到1500—2000元;技术工人已经达到3000元。
而大学毕业生转正后的月薪也仅有1500—1800元。
二、劳动力升级速度已经快于了产业升级速度为什么目前中国会同时出现“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表现为中国产业结构(劳动力需要结构)与劳动力供给结构不匹配,实质是劳动力升级速度快于产业结构升级速度的结果。
试论当前”招工难“和就业难”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试论当前“招工难”和“就业难”现象的原因及对策———以苏州农民工群体为例摘要:“招工难”和“就业难”是当今社会两大焦点:一方面求职者难以觅到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企业难以招到合适的员工。
“求职难”与“招工难”的“两难”问题同时存在。
既有“招工难”,何存“就业难”?一般意义上,这种看似悖论的现象不应该出现,可它确确实实地存在并继续,是何原因?又如何破解,这正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招工难就业难原因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改革力度不断深化,许多企业出现了“招聘员工难”的问题,致使这些企业不能按期运营或开足马力生产。
而另一方面,“求职就业难”的现象也十分突出,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急待转移就业。
一边是“招工难”凸显着劳动力的“匮乏”,一边却是“就业难”似乎在告诉世人中国劳动力的“过剩”,这种“悖论现象”看起来是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看起来矛盾,其实是统一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折射出了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一种特有的相互矛盾现象,反映了就业市场供需之间的结构性不平衡1。
因此,科学地分析“招工难”与“就业难”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积极地应对措施,从而促进中国劳动力市场健康有序地进行,对保证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就以苏州农民工群体为调查对象,通过在苏州市各大人才市场随机抽取500位农民工群体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同时联系了20家企业进行详细访谈,了解企业的缺工困境,根据调研结果对“招工难”和“就业难”存在的原因进行阐述,最后提出缓解“就业难”和“招工难”的针对性对策。
一、“招工难”和“就业难”现状分析1、招工难:企业的无奈曾经是农民工“一岗难求”,如今却是招聘企业“一工难求”。
面对目前企业缺工困境,我们特意联系了20 几家企业,根据对企业的调查发现,企业“招工难”并不是招不到人,而是招不到熟练高级技工和技师,企业最不缺的是下不上苦力,又没有一技之长的人。
中国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矛盾现象
中国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矛盾现象如何看待中国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矛盾现象,大学生应如何适应社会的需求进行就业准备“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局面在我国就业市场之所以出现,根本原因是就业市场供需之间的结构性不平衡。
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过快,把一段漫长的发展历史强行压缩在一个短短的发展时段。
企业的生产规模这几年扩张过快,劳动力对收入预期的增长同样惊人。
而眼下,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又不能在这之间做到有效的平衡。
因此,人力市场中劳动力的“匮乏”与“过剩”就挤在了一起,搭上了这趟快速发展的列车,当前行的“列车”受阻后,这压缩的阵痛就开始慢慢施放了出来。
时下,劳动力资源市场似乎老在传递着这样一种信息,那就是劳务供需双方已从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
似乎在告诉人们,从今往后,该关注的只是如何缓解招工难的问题,而求职难的矛盾可以退避三舍。
实际上,无论是地方还是全国,就业矛盾尤其是涉及择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严重地困扰着劳动力市场,只是目前它被局部“用工荒”的供需矛盾所掩盖。
究其原因,还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所致。
“招工难”和“就业难”这对矛盾的凸显,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时代不同了,新生代农民工从小就随父辈来到了城市,他们吃住在城市,感受的是城市的氛围,体验的是城市的文化,除了没有那张户籍证明外,他们已经和城市人没什么两样了。
因此在就业上,他们和老一代农民工就有很大的不同,工资已经不是他们找工作的唯一考量因素,他们更在意工作环境,是否开心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工厂化、规模化、流水线式的枯燥工作环境,已经难以让他们满意。
加之他们已有了自己对工作福利的话语权,正在逐渐取得市场的尊重,成了中国崛起的新生力量。
因此,“民工荒”的出现是新生代农民工对不平等劳动关系的某种抗议,也是他们与企业主进行无意识博弈的结果。
事实上还有一个原因,随着整个社会的富裕程度大大提高。
以前即便在城市,学生一毕业就要马上工作,不管工资多少,重要的是能够补贴家用。
从结构性矛盾看“招工难”与“就业难”
> > >短 信 贵州a  ̄ 2 8 P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计划今明两年内上市
当代贵州N ' C WW D D C P C . CN 2 0 1 3 年8 月上/ 第2 2 期
动报 酬 差距 的比 较 ,使他 们在 劳动 中
期 望值 的误 区 。我 国 改 革 开 发 力资源 市场 就业 信 息的有 效配 置 。对
难 ”和 “ 求 职 难 ”并 存 是 比 较 合 理
的, “ 难 ”就 难在 不是 劳动 力 资源 不 足 ,而 是 不能 客观 有效 配置 ,即 结 构
性矛盾突出。
“ 招 工 难 ” 的 成 因
既 然 全 国 全 省 劳 动 力 资 源 十 分 充
裕 ,那 为什 么用 人单 位会 出现 “ 招 工
据 都有 效 ),最 后达 成 就业 意向 6 7 4 5 较大 ;从 就 业人 群来 看 ,农 民工 的流 人 。假 设 前三 组数 据重 复 因素和 最 终 动性 较大 ;从 就业 时 间来看 ,春节 前
成功就业的折算比例均忽略不计 ,成 后的 流动 性较 大 ,属 季节性 缺 工 。根 功配置率约为3 0 %,有7 0 % 的劳动者需 据我 们调 查 的情 况看 ,一个 员工的 一
关于招工难与就业难结构性矛盾的调查与对策分析
关于招工难与就业难结构性矛盾的调查与对策分析关于****招工难与就业难结构性矛盾的调查与对策分析一、企业“招工难”,劳动者“求职难”现状近两年来,我们通过企业招工实践,特别针对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了解到,众多用工企业普遍反映,现在企业招工越来越难,召开专场招聘洽谈会,往往是招工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比求职者还多。
招聘的岗位包括车、铣、刨、磨、钳、焊、水暖、电等技术工人,建筑工程师,装修工程师,物业管理人员,电子厂、食品厂、化工厂普通工人,业务人员,酒店饭店服务人员,保安,保洁,家政等。
当前在人力资源市场求职有工作经验的技术工人数量不多,能够留得住,用得上,能吃苦的熟练工就更少了。
针对企业“招工难”劳动者“求职难”的现状,在2021年1月至3月,对我县辖区内所有的农村劳动力,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调查摸底。
通过此次活动了解到,县共有农村人口数是***,农村劳动力***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人,累计转移就业***人,未就业***人;在转移就业人群中就地转移***人,劳务输出***人;转移就业女性***人。
另外,深入本地及京津廊等地大型企业和劳务派遣机构,开拓和收集用工岗位。
在2021年3月31日举办“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帮您尽早实现就业”为主题的春风行动专场人力资源洽谈会,提供就业岗位***个,共***余人参加,有就业意向的****,达成就业协议的***人。
通过不懈的努力,截止到1至7月份我县就业转移达到***人.其中,就地转移1890人,异地转移3540人;新增就业岗位2100个。
近日,针对本县开发区内部分企业反映招工难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企业等形式,对部分企业的用工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汇总如下:单位名称总计合计岗位需求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普通工人在以上人员需求中,专业技术人员占需求的5%,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技术工人包括质检员、化验员、印刷员、技术员、焊工、电工、车工,占需求的18.8%,要求一般为中专或中技学历,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普工为车间操作工,占需求的76.2%,初中以上学历即可。
2020年国考申论热点话题: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
2020年国考申论热点话题: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社会问题的背景】(1)2020年1—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38万人,完成全年900万人目标的7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大大低于近几年4.6%的控制指标。
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数为1572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626万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就业已恢复至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前的水平。
(2)就业是否从此能够“高枕无忧”?人社部就业促动司副司长王亚栋分析,就业上半年表现好于预期,犹如是“叹号”,而下半年则存有诸多不确定因素,能否延续好形势还是“问号”。
就业主要靠经济增长来拉动。
上半年,我国GDP增速达11.1%,经济增长快,企业活力足,岗位大量增加。
在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监测中,二季度96.9%的用人需求集中在企业,其中又以内资企业为主体,企业用人需求共增加14.6万人。
但下半年,据预测,经济增速会有所放缓,这可能成为影响就业的主要不利因素。
从过去的经验看,经济放缓,不但对劳动力的新增需求会缩减,已就业的劳动力也可能面临失业。
就业虽已恢复至危机冲击前水平,但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给我国实体经济和就业问题带来变数。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就业提出了挑战,这其中的新兴产业会促使就业增长,但不会那么快,而在控制过剩产能、节能减排中淘汰退出的企业带来的岗位流失则已在发生,经测算涉及20个行业上百万企业职工的安置。
此外,新增就业中40%属灵活就业,很不稳定。
我国今年屡遭自然灾害,从西南旱灾到玉树震灾,到现在南方部分地区的洪涝灾害,灾区面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艰巨。
从更长一个时间段来看,就业压力也很大。
当前,我国每年需要解决就业的劳动力总量是2400万左右,预计“十二五”期间还会增加。
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也会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
所以,就业还远不到能够放松的时候。
(3)我国人口数量预计在2030年左右达到16亿的峰值,劳动力总量的变动趋势也类似。
如何破解目前“就业难”和“招工难”的两重困境
如何破解目前“就业难”和“招工难”的两重困境作者:韩丽丽来源:《中国学术研究》2013年第08期摘要:目前在我国存在着就业难的情况的同时,却也存在招工难的现象。
本该是相离相悖的两种现象,在中国却同时存在。
本文先介绍了就业难和招工难的现状,同时剖析了其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破解我国就业难和招工难的两重困境的对策。
关键词:就业难;招工难;原因;对策就业难与招工难本该是相悖相离的两种现象,可在中国却同时上演,且愈演愈烈。
一面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大喊“招工难”,因招不到员工而叫苦不迭;另一面则是诸多劳动者,尤其是毕业大学生,因找不到工作而痛苦不已。
这种鲜明的对比和反差不得不让人深思:为什么会出现就业难与招工难的两重困境,又该如何破解这两重困境。
一、就业难与招工难(一)就业难就业是民生之本,政府也一直把就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国务院已连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校、社会各界联合起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每年的毕业人数一直成上升的趋势,大学生在就业上竞争是日趋激烈的。
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大学生面临着严重的就业难问题。
(二)招工难2010年2月24日广东省人保会召开发布会称,广东缺口90万,其中广州缺工15万,深圳缺工20万,东莞缺工20万。
2011年,上海的一家职业中介所,先后30多家公司登记招工,其中有20多种岗位需要招工,需用人10000人,但去应聘的人却只有3000人左右。
2012年春节前,《北京日报》报道,北京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已经征集了4万多就业岗位,然而在春节假期结束后两天内,只有约180人在北京的就业服务站求职,2500多人咨询。
由此可见。
上海、北京、广州等国际大都市都不同程度的面临着招工难的难题。
(三)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一体两面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确实是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表面上看,用工荒和就业难是对悖论性存在,既然有用工荒,就不该有就业难。
浅析招工难和找工难并存--基于佛山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调查
浅析招工难和找工难并存--基于佛山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调查近年来,招工难和找工难并存已成为许多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佛山作为广东省的一个重要制造业基地之一,也受到了这一问题的影响。
本文基于佛山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实地调研,分析招工难和找工难并存的原因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一、招工难和找工难并存的原因1.人口结构变化:佛山市的人口已经超过700万,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青壮年到城市就业的减少,劳动力供应不足。
2.就业岗位多元化:从事制造业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吸引了很多农村劳动力就业,但是随着服务业、互联网等新产业的崛起,这些岗位更具吸引力,制造业的招工难度也相应增加。
3.薪资待遇问题:随着佛山市的经济发展,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消费水平也相应升高,有些企业的薪资水平无法满足人们的期望,从而导致招工难度加大。
4.职业培训不足: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企业需要更多的技术工人,但是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职业培训并不足够,使得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更加稀缺。
二、招工难和找工难的影响1.劳动力成本上涨:为了吸引劳动力,在市场上竞争,企业只能提高薪资水平,导致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上涨。
2.订单难以满足:由于缺少足够的劳动力,企业无法及时完成订单,给企业带来损失。
3.技术工人短缺:由于技术工人的短缺,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升级上受到阻碍,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4.企业招工成本增加:由于招工难度加大,企业不得不加大招聘成本,包括发布广告、招聘人员等,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应对招工难和找工难1.开展职业培训:企业应与政府和教育机构合作,开展职业培训,为劳动力提供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技能。
2.优化薪资水平: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及时了解员工的态度、期望和薪资水平,根据市场情况调整薪资水平。
3.提供良好的员工福利:除了薪资水平外,企业应提供可行的员工福利和福利制度,提高员工的归属感,保障员工的生活质量。
4.通过网络招聘和员工推荐来招聘人才,企业可将业务推广到网上,提高知名度,增加招聘成功率。
就业形势分析
2018 年就业形势分析面临严峻的压力和挑战:(一)适龄劳动力数量依然很大,供给持续高位运行,远远大于市场需求量。
2017年,全国适龄劳动力9 亿人以上2018年新成长劳动力1500 万人以上,其中高校毕业生820万人。
(二)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
1、三大困难群体就业“齐聚头” ,压力剧增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受经济环境影响,返乡农民工增多,回乡创业不易,带来新的压力A、企业改制、产能提升、高新技术更新,对劳动力的需求进一步减少, 对劳动力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当前就业质量就一步提升,劳动力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急需提高。
B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推进,进城农民工大量涌入, 就业门槛降低,流动性增强。
C受全球经济发展环境影响,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复速过缓,带来的企业倒闭和裁减员工的影响尚未全部衰退。
D新的经济形式兴起,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如制造加工业和实体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就业方向逐步向第三产业和家庭服务业转移,带来了新的要求。
三)高校扩招,带来高校毕业生持续困难的压力A、高校教育与社会就业需求的脱节,就业信息渠道的缺乏与不畅,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学、教的单一与孤立,理论与实践脱节,工作能力的欠缺,缺乏职业生涯整体规划。
C自我认识不足,盲目定位,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追求高薪。
(四)、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带来就业发展的不平衡西部+基层———就业空间和就业机会更大,缺乏人才(环境和发展空间不足)二、积极的政策应对:拓展渠道,开展公共职业介绍,加强转移就业,好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大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就业援助,做好就业困难家庭的帮扶就业。
三、围绕脱贫攻坚,组织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专项活动。
根据省委省政府和人社部部署要求,人社部门的脱贫攻坚工作主要从5个方面着手: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加强贫困劳动力职业培训;促进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提高其社会保障水平;引导各类人才服务贫困地区;提升贫困地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
【社会问题的背景】
(1)2010年1—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38万人,完成全年900万人目标的7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大大低于近几年4.6%的控制指标。
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数为1572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626万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就业已恢复至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前的水平。
(2)就业是否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王亚栋分析,就业上半年表现好于预期,犹如是“叹号”,而下半年则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能否延续好形势还是“问号”。
就业主要靠经济增长来拉动。
上半年,我国GDP增速达11.1%,经济增长快,企业活力足,岗位大量增加。
在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监测中,二季度96.9%的用人需求集中在企业,其中又以内资企业为主体,企业用人需求共增加14.6万人。
但下半年,据预测,经济增速会有所放缓,这可能成为影响就业的主要不利因素。
从过去的经验看,经济放缓,不仅对劳动力的新增需求会缩减,已就业的劳动力也可能面临失业。
就业虽已恢复至危机冲击前水平,但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给我国实体经济和就业问题带来变数。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就业提出了挑战,这其中的新兴产业会促使就业增长,但不会那么快,而在控制过剩产能、节能减排中淘汰退出的企业带来的岗位流失则已在发生,经测算涉及20个行业上百万企业职工的安置。
此外,新增就业中40%属灵活就业,很不稳定。
我国今年屡遭自然灾害,从西南旱灾到玉树震灾,到现在南方部分地区的洪涝灾害,灾区面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艰巨。
从更长一个时间段来看,就业压力也很大。
目前,我国每年需要解决就业的劳动力总量是2400万左右,预计“十二五”期间还会增加。
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也会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
所以,就业还远不到可以放松的时候。
(3)我国人口数量预计在2030年左右达到16亿的峰值,劳动力总量的变动趋势也类似。
2009年我国劳动力资源是10.6亿,预计到2020年会达到11.5亿,到2030年将达到12亿以上。
劳动力的总量会持续增加,并会给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也很大。
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存量依据现有生产力水平估算还有1.2亿,需要转移就业。
按照我国目前的城市化
进程,城市化每增加一个点可以吸纳1000万的农村劳动力,现有存量还要有12年才能转移出来。
如果农业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转移的过程将变得更长。
有一种说法是“新成长劳动力开始短缺”。
事实是新成长劳动力的增速开始下降,但还在增加。
而且由于是在高位上增长,增速再小,绝对量也不少。
此外,新成长劳动力的概念是以16岁为标准,真正每年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则包括了20—30岁的人。
比如高校毕业生,通常是在22岁以后就业,“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在610万左右,十二五期间则会增加到约660万。
因此,劳动力不是已经或马上没有富余了,“招工难”只是一个局部现象,改变不了我国长期持续的就业压力。
近年来党和政府把促进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提出就业优先的理念,正是基于对这种形势的判断。
(4)目前就业市场存在结构性矛盾:“招工难”“就业难”长期并存。
春季农民工的招工难与秋季大学生的就业难交错产生,部分企业招工难与求职者就业难同时并存,其背后反映的是我国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对“招工难”,之前人社部的一项调查发现,缺工突出的地区是“珠三角”和“闽东南”。
广东全省缺工中有超过60%在广州、深圳、东莞三市,福建全省缺工中仅泉州市就占53%。
缺工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居民生活和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缺工的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岗位主要是技术工种和熟练工种,用工方式主要是季节性用工。
概括起来,这类企业需要的主要是熟练的农民工。
那么,是不是农民工供不上了呢?对广东省500家企业的监测显示,300多家缺工企业,其月工资水平比不缺工企业低200—400元,且大都是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而月工资水平达到1800元以上、福利待遇较好的企业都不缺工。
换言之,部分企业找不到人,主要是工资待遇比农民工外出跨地区就业时可接受的工资水平低了一些,供求双方“对接不上”,不是劳动力不足。
“就业难”折射的也是结构性问题。
二季度全国十大城市岗位需求排行榜显示,餐厅服务人员、机械加工人员、力工、裁剪缝纫工等职业的用人需求大,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程师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高达1.83、1.88、1.81,而物业管理人员、行政人员、财会人员、计算机操作员等职业的用人需求相对较小。
二季度应届高校毕业生占新成长失业青年的45.9%,急需就业。
但其求职的主要方向恰恰是行政、财会等需求小的岗位,而机械加工等需求量大的岗位,则不论是技能要求还是预期收入水平,与毕业生情况都相差甚远。
【核心观点】
(1)在中国,“招工难”“就业难”长期并存的问题,确实很奇异。
中宜教育戴斌老师认为,就业岗位技能要求与劳动者技能素质和技能结构不匹配,造成了“就业难”和“招工难”同时并存。
而这个题目的破解关键还是在于“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戴老师认为应该要大力开展定向职业技能培训。
一是企业自主培训。
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主体功能,根据自身发展的用工需要,科学制订好用工和培训计划,通过生产带培训、老手带新手的办法,自我培养一批熟悉企业生产运作的熟练工。
二是短期技能培训。
充分依托劳动力培训中心和职业学校开展培训,通过“政府出钱买单,农民免费学技,企业按需用工”的形式,对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培训,培训专业倾向于我区打造相关产业所需的技能。
三是“订单”培训。
由政府支持,企业支助,根据打造产业的长期发展需求,委托职业高中和技校开设相关定向专业,调整课程设置,搞“定单式”培训,让学生免学费、生活费进行定向培训,毕业合格后为相关企业服务。
(2)由于经济总在不断的变动中,信息又不可能绝对对称,所以劳动力市场上的结构性矛盾在任何一个时期都会存在,是一种正常现象。
“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在我国会长期存在,是劳动力供大于求大背景下结构性矛盾的突出表现。
用人主体和求职主体都需要不断地调整以适应劳动力市场,此外还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从根源上破解“就业难”和“用工荒”,并实现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
(3)当然,有时候,“招工难”“就业难”长期并存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导致了。
即“企业不知道哪里找合适的人”,“求职者也不知道如何找合适的工作”。
对此,中宜教育的戴斌老师认为就应该要加强招用工基础平台建设了。
一是建立真实可信的人力资源信息库。
掌握当地劳动力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技能、务工意愿、就业情况、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信息管理员可根据用工信息和劳动者意愿进行对比操作,有针对性地为劳动者提供就业信息,在企业急需用工时,也可向企业提供符合条件的人员信息。
二是建立招工信息网站,将企业的用工信息全部放在网站广泛宣传,要与周边地区劳动力信息网站互联互通,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地经
济的发展和招工企业的有关情况,吸引其务工就业。
三是要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两个主要阵地的作用,有针对性地举办用工招聘会、人才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