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就业难和招工难

合集下载

解决大学生就业及企业招工“双难题”的思考

解决大学生就业及企业招工“双难题”的思考

1 大 学生“ 就 业难” 的原 因
1 . 1 高 校方面 的影响 因素 ( 1 ) 高 校 扩 招 带 来 的 毕 业 生数
量 激增 。自从 1 9 9 9年之 后 . 随着全
目标 和 调整 心 态 . 难 免会 走 一 些 弯
路。 1 . 2 大学 生 的个人 因素
( 1 ) 职业价 值取 向和就 业观 念 。
当前 普 通 高 等 院 校 专 业 结 构
和市场 需求 结构不 完全 一致 市场 需要 的 , 高 校 培 养 不 出来 : 高 校 培
配 很 多 高校 的专业 设置 专业 趋 同
现象 严 重 . 哪 个 专 业好 就 业 就 一 窝 蜂 似 的开设 这 些 专 业 . 等 到 市场 饱
单 位 抢 着 要 .而 那 些 E t 常 表 现 散
达到 6 9 9万 人 .比 2 0 1 2年 增加 l 9
万人 再 加 上往 届 已经毕 业没 有就
教学方式 、 教 学 过程 等 不 以 市场 为
导 向进行 改革 有些 课 程教学 仍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业 的人 员 . 今 年 高校 毕 业 生就 业 压
析, 结合 笔者 单位 工作 的 实际 , 探 讨分 析 出现 矛盾 的 多种 因素 , 并提 出 了解 决 大学 生“ 就 业难 ” 和 企 业“ 招 工难 ” 的对 策 。
关键 词 : 校 企 合作 ; 就 业难 ; 招 工 难
中图分 类号 : G 4 2 0 1 3年 我 国 普 通 高 校 毕 业 生
文献标 识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6 5 - 2 2 7 2 . 2 0 1 3 . 0 8 . 0 5 1

试论就业难招工难的原因及对策

试论就业难招工难的原因及对策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国家职业资格一级高级职业指导师论文题目:试论当前“招工难”和“就业难”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编号:试论当前“招工难”和“就业难”现象的原因及对策摘要:随着高校扩招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招工难”、“就业难”这种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

本文通过官方权威数据分别对“招工难”和“就业难”现象及问题进行总结,得出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大中专院校不注重学生技能水平培养、学生期望值高等。

针对上述原因,本文提出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城乡统一、资源共享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产业结构橄榄型职业价值观一、目前“招工难”、“就业难”现状就业市场错位现象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难题,但在中国人才市场上却显得更加突出。

这种现象的具体表现就是在就业市场上存在着这样一种“两难”的悖论:一方面学生就业难(本文所指“就业难”特指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路的工作,失业率增长;另一方面企业招工难。

企业人力资源经理抱怨在人才市场上招不到适合岗位需求的毕业生,尤其是高级技工和高技术人才奇缺[1]。

而且这种“两难”的问题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多和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

以最近四年的高校毕业信息统计为例(表1),2007-2010年,毕业生总人数由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为559万,2010年该数字为610万,最近四年就业率分别为表1:2007-2010年中国大中专院校就业情况统计表[2]据广州日报报道,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2009年对广州600家抽样企业用工监控统计发现,近两年来有近90%的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招工难”,即“有岗无人”的现象,而求职者中没有一技之长、缺乏较高学历和较高技能职称的人数也占到了90%以上,即“有人无岗” [3]。

另据新华网报道,2011年阿里巴巴集团走访了浙江7个城市的94家小企业,并对当地2313家小企业进行网上问卷调查。

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农民工招工“双难”?

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农民工招工“双难”?

市很 多外 资 企业 , 资 一 再上 涨却 招 不 到 工 工 人 、 其 原 因 , 多农 民 工 朋友 在 为 户 究 很 口迁 址 、 医疗 保 障 、 女 上 学 等 诸 多 问 题 子
所 苦恼 。
设计 师 v s泥 水 工
吴先 生 是 深 圳 一 家 建 筑 装 饰 公 司 的负 责 人 。 吴先 生说 , 司每 年会 根 据发 展 需 求 招聘 公
如何看待
农圭 民 工蛐 招 2 1 2
● 本刊记 者 马 硕
从世界范围内看 , 自然灾害 、 军事动乱 , 注定 2 1 0 1将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在国 内, 延续着 2 1 0 0年留下的诸 多问题 , 今年我们遇到的问题将更加严峻——物价上涨压 力、 就业压力、 控制通货膨胀压力 , 大。 “ 大学生就业难” “ 、农民工招工难 ” 这是作为中国当代两大人力资源面对 的尴尬处
均起 薪为 2 2 1 0元/ 月。 不过 , 种增长 显然 不如 快递 、 政 、 饮 、 这 家 餐
建 筑 、 工厂 等 农 民 工 群 体 集 中 的 行 业 涨 幅 乐
观 。中 国社 科院 发布 的 2 1 年 《 01 中国社 会 蓝皮
E 薪只 有 80元 , 本就 不 够在 长春 租房 、 0 根 交通 、 费等 各种 费 用 , 餐 是个
穿不愁 ” 。这 些话 虽然看起 来 是那 么一 回事 , 让
同是 大 学毕 业 的吴 先 生 和 设 计 师 们 感 到 不 是 滋味
起薪原 地踏 步 v s涨 幅惊 人
根据 2 1 年 2月 2 01 8日出炉 的 (0 0广东 21 省普 通 高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工作 白 皮 书》 2 1 .0 0年

怎么解决就业难

怎么解决就业难

怎么解决就业难
一.解析“两难”局面:招工难难掩就业难
1.先看招工难。

2.岗位缺口大。

3.供需有错位。

4.服务不完善。

5.政策不健全。

二.就业政策”领航“: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1.在支持企业发展中创造更多岗位。

2.在经济壮行升级中拓展岗位。

3.在帮扶困难群体中“订造“岗位。

三.自主创业“起航“:就业天地更宽广
1.加大政策扶持。

2.强化创业教育。

3.营造良好氛围。

四.职业培训“护航“:提高劳动者就业素质
1.扩大规模,让培训全覆盖。

2.分类施教,让培训合口味。

3.提高质量,让培训见实效。

4.加大投入,让培训不差钱。

五.公共服务“护航”:求职之路更顺畅
1.当好“顾问”,大力开展就业指导服务。

2.扮好“红娘“,主动提供职业介绍服务。

3.做好“后援”,积极进行各种帮扶服务。

浅谈招工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及建议

浅谈招工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及建议

浅谈招工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及建议浅谈“招工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及建议关键词:招工难用工荒建议一、企业用工紧缺的原因分析导致企业用工荒和招工难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企业用工量增加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逐渐好转,加上国内的经济刺激计划,我国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快速的反弹。

内需不断扩大,外贸持续增长,促使企业用工需求的不断增长。

此外,民工大量返乡也增加了招工的难度。

2、沿海地区就业优势减弱,民工就业的选择趋向多样化随着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用工需求在增加,给当地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吸引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在家乡实现就业。

这就使得东部沿海地区的用工优势逐渐被削减和弱化,农民工也不愿背井离乡,希望在自己的家乡实现就业和发展。

3、自主创业和就业渠道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强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供给企业的农村劳动力的人数在逐渐减少。

现在的年轻劳工,家里大多有钱了,这些人不太愿出远门,都窝在近一点的家乡打临时工。

所以年轻人越来越少,而年纪大一点的劳动力衰退,又不能适应快节奏的工作方式,总体上造成了劳工荒这种现状。

4、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预期较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死水平实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城乡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致使大中城市消费水平延续走高,增加了外来民工的生活成本。

然而,外来民工在社会福利等方面,遭受很多不公正的报酬。

随着民工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对工资等就业的预期不断增加。

如果企业还想延续低工资招工或者招工手段比较单一的传统,招工难的问题将很难获得解决。

80后和90后群体已近成为当前劳工的主体,仔细分析后不难发觉,他们外出务工或就业,不单单是为赚取工资那么简单,他们更多的是想体验或享受生活、丰富个人视野、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等,如果我们的企业还象当初对待一代民工那样来对待这些80、90后民工,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中国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矛盾现象

中国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矛盾现象

如何看待中国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矛盾现象,大学生应如何适应社会的需求进行就业准备“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局面在我国就业市场之所以出现,根本原因是就业市场供需之间的结构性不平衡。

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过快,把一段漫长的发展历史强行压缩在一个短短的发展时段。

企业的生产规模这几年扩张过快,劳动力对收入预期的增长同样惊人。

而眼下,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又不能在这之间做到有效的平衡。

因此,人力市场中劳动力的“匮乏”与“过剩”就挤在了一起,搭上了这趟快速发展的列车,当前行的“列车”受阻后,这压缩的阵痛就开始慢慢施放了出来。

时下,劳动力资源市场似乎老在传递着这样一种信息,那就是劳务供需双方已从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

似乎在告诉人们,从今往后,该关注的只是如何缓解招工难的问题,而求职难的矛盾可以退避三舍。

实际上,无论是地方还是全国,就业矛盾尤其是涉及择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严重地困扰着劳动力市场,只是目前它被局部“用工荒”的供需矛盾所掩盖。

究其原因,还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所致。

“招工难”和“就业难”这对矛盾的凸显,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时代不同了,新生代农民工从小就随父辈来到了城市,他们吃住在城市,感受的是城市的氛围,体验的是城市的文化,除了没有那张户籍证明外,他们已经和城市人没什么两样了。

因此在就业上,他们和老一代农民工就有很大的不同,工资已经不是他们找工作的唯一考量因素,他们更在意工作环境,是否开心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工厂化、规模化、流水线式的枯燥工作环境,已经难以让他们满意。

加之他们已有了自己对工作福利的话语权,正在逐渐取得市场的尊重,成了中国崛起的新生力量。

因此,“民工荒”的出现是新生代农民工对不平等劳动关系的某种抗议,也是他们与企业主进行无意识博弈的结果。

事实上还有一个原因,随着整个社会的富裕程度大大提高。

以前即便在城市,学生一毕业就要马上工作,不管工资多少,重要的是能够补贴家用。

浅析企业招工、个人就业两难局面

浅析企业招工、个人就业两难局面

浅析企业招工\个人就业两难局面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管理人才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人力资源战略机制。

一、人力资源现状:招工难就业也难据了解,近年来,劳动力资源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而人才资源特别是一些紧缺专业人才,如通信工程、计算机、自动化等专业人员,企事业单位却难以寻觅到满意人选,与此同时,人才流失也相当严重。

尤其是高层次的中青年人才队伍不够稳定,出现了离职率居高不下的状况。

上述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人力资源腱康有序发展的瓶颈,且由此引发的种种怪状,发人深思。

一方面大量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抱怨找不到工作,就业难的呼声不断;一方面大量岗位招不到人,企业也头疼不已。

二、原因分析: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用工单位抱怨。

招工难”的同时,。

就业难”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造成劳动力供需矛盾怪圈原因何在?是求职者挑肥拣瘦且自身素质不高的原因?还是企业自身缺乏吸引力?究其原因,企业和求职者个人都负有~定的责任。

一是近些年来高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以至于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从而人力资源的供应量也日益增加,就业的压力也相应加剧,所以出现了就业难的局面;二是对于企业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角色定位是否准确,人力资源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者所要履行的主要职责是否明确等都是影响企业招工的前提条件。

三、解决方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大提高了口李啸就业门槛,人力资源面瓶更加严峻的就业竞争,两难困局的产生就是社会要求提高的表现和反映。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政府、教育部门、企业、求职者个人应该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从宏观上看,政府应该统筹兼顾外来劳动力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为他们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法制环境,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管理配套改革,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以及住房、就业以及户籍制度、身份界限等的配套改革。

缘何就业难 招工也难

缘何就业难 招工也难

培训 . 增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求 职竞争力 和双 向选择力 。 三 、在严厉打击利用招工名 义虚假宣传乱 收费的用工单 位和劳务 中介机构 的同时 ,建立 健全覆盖全 国各 地的劳务用
工信息 网络和 劳动 力供求协 作网络,向广大求 职人员提供真 实可靠 . 稳妥实在 , 工作环境和工资福利待 遇 比较合理 的用 工
有 的用人单 位向员工收取培训 费 、 金 、 证金等 . 押 保
下劳动 者 自主择业 。 市场调节 就业 , 政府促 进就业 ” 的新 三结 合就业方针 的宣传教育 , 在全社会形成 “ 在任何合 法行业从事 任何合法劳动都是 就业 , 都光荣 , 都有前途 ” 的舆论氛 围 , 转变
就业 观念 . 克服不切实 际的想法 。 积极 主动地走 自谋职业 和 自 主创业之路 。. 二、 强化职业 技能培训 。引导并帮助求职者通过职业技能
为难 , 一些企业 因“ 民工荒” 影响到生产和经济效益 。 是什么原因导致招工难就业难并存 的问题呢?
用工方招工难的原因 :
— —
社会舆论对就业 问题的偏见和歧 视。社会 上仍有好
些人 看不 起 国家机关 和企 事业 单位 以外 的从业 人 员和 劳动 者 , 为这些人手中无权 , 认 身后无后台 , 上无 光彩 , 脸 说话 没份
机关和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才是就业 .因此 .既不 愿到私
营、 个体 和三资企业去 就业 。 也不愿 自谋职业 和 自主创业 。 消
极地等 、 、 。甚 至招 工信 息或录用通 知书送到他 们手头也 靠 要
不肯前往应聘就业。
— —
缺乏 吃苦耐劳 的思想 准备 , 以一说起脏 、 、 所 苦 累就
量 .社会无地位 ……从而导致 一些 人不肯走打工 就业和 自谋

浅释目前人力资源市场中“招工难”与“就业难”供求矛盾(一)【范本模板】

浅释目前人力资源市场中“招工难”与“就业难”供求矛盾(一)【范本模板】

浅释目前人力资源市场中“招工难"与“就业难”的供求矛盾I汤正翠芜湖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摘要: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的形成和完善过程,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过程,是我国劳动就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体现和变化.芜湖县人力资源市场的前身是由原劳动行政部门主管的“劳动力市场"和原人事部门主管的“人才市场”,因行政机构改革,原劳动保障部门和原人事部门合并组建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后,随之合并组成人力资源市场。

现在,劳动者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找工作,用人单位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劳动者的市场机制已基本成熟.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的形成和完善过程,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过程,是我国劳动就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体现和变化.一、人力资源市场已从无限供给转向有限供给人力资源市场的前身,即“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刚建立时,进入市场求职的劳动者基本上是局限于城镇户口的“待业人员”和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因为,那时我国是城乡分割的二元就业制度,政府只管城镇户口的劳动者和大中专及技工学校的毕业生就业。

那时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矛盾是求职者多、招聘者少,社会劳动力的供给远远大于需求.上世纪90年代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镇求职,一度出现壮观的“民工潮”现象。

“民工潮"的出现加上城镇户口需要就业的劳动者多,一段时间内意味着我国人力资源具有无限供给的特征,好似我国劳动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供给永远不会出现短缺,劳动力永远是“廉价”。

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为了解决他们的转移就业问题,多数都专门成立了“劳务办”,并向一些需要劳动力较多的沿海省市派驻了劳务办事机构——劳务站。

仅芜湖县就向全国派驻了10多个这样的劳务办事机构,专门为本地外出农民工为主的人员提供就业信息收集、权益维护等服务.从2004年开始,我国的“民工潮"开始减弱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势头出现了下滑,人数开始减少,社会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开始转向有限供给,在东南沿海及江浙经济较发达地区开始出现“招工难"现象。

浅谈农民工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并存的思考

浅谈农民工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并存的思考

;肇i‘争螽。

辨:雾,露黪墨秽∥。

;∥I。

瓣*露黪瓣§,}努。

拼浅谈农民工就业难与企业招玉难并存的思考张喜玉;∥。

弛=≈0■近年来,在农民工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企业招工难现象也开始普遍出现。

自浙江、广东企业率先遭遇招:I=难以来,目前,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也开始出现招工难。

在湖北,估计全省企业常年缺工约40万人。

并且,不论是就业难现象,还是招工难现象,均主要发生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商贸服务、酒店宾馆、建筑、部分加工制造、社会服务业等。

这两种现象的并存,表明招工难并非是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结果,而就业难亦非劳动力有效需求不足的结果。

真正的原因在于,打工者对于打工收人的预期远远高于企业所愿支付的工资水平。

据湖北凋查,企业支付的年工资在l万元以下者,招工比较闻难,而年丁资在1万元至1.2万元者,所要求的专业技能也不高,用工尚有保障。

而农民工之所以对年工资不足万元的工作岗位普遍不感兴趣,是因为农民心中也有一本帐。

若以月工资800元计,扣除每月最低生活费300元,则月收入不足500元.从而全年收入不足6千元。

若在家里务农,则一年的人均纯收入一般在3千元至4千元。

由此,外出打t一年只比居家务农多收入2千多元,加上打工生活的艰辛,农民当然不愿接受工资不足万元的工作。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务农的人均年收入将持续增长,这一事实意味着农民外出打j_[的收入预期会相应有一个更大幅度的提高。

而当不断提高的收入预期难以实现时,农民工就业难现象就会增加。

这里,寄望于企业不顾自己的利润率而满足农民的收入预期是不现实的,反之,只有当农民工为企业创造较高的利润率时,才能在企业中实现自己的较高收入预期。

因此,只有使农民具备实现自己收人预期的工作能力、劳动效率,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就业难现象。

目前,各地政府部门已广泛展开的农民1二技能培训,已在这一问题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但是,工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持久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仅让农民掌握一定的技能、获得有限的工作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农民是否具备自学、自修的能力。

试论当前”招工难“和就业难”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试论当前”招工难“和就业难”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试论当前“招工难”和“就业难”现象的原因及对策———以苏州农民工群体为例摘要:“招工难”和“就业难”是当今社会两大焦点:一方面求职者难以觅到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企业难以招到合适的员工。

“求职难”与“招工难”的“两难”问题同时存在。

既有“招工难”,何存“就业难”?一般意义上,这种看似悖论的现象不应该出现,可它确确实实地存在并继续,是何原因?又如何破解,这正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招工难就业难原因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改革力度不断深化,许多企业出现了“招聘员工难”的问题,致使这些企业不能按期运营或开足马力生产。

而另一方面,“求职就业难”的现象也十分突出,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急待转移就业。

一边是“招工难”凸显着劳动力的“匮乏”,一边却是“就业难”似乎在告诉世人中国劳动力的“过剩”,这种“悖论现象”看起来是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看起来矛盾,其实是统一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折射出了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一种特有的相互矛盾现象,反映了就业市场供需之间的结构性不平衡1。

因此,科学地分析“招工难”与“就业难”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积极地应对措施,从而促进中国劳动力市场健康有序地进行,对保证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就以苏州农民工群体为调查对象,通过在苏州市各大人才市场随机抽取500位农民工群体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同时联系了20家企业进行详细访谈,了解企业的缺工困境,根据调研结果对“招工难”和“就业难”存在的原因进行阐述,最后提出缓解“就业难”和“招工难”的针对性对策。

一、“招工难”和“就业难”现状分析1、招工难:企业的无奈曾经是农民工“一岗难求”,如今却是招聘企业“一工难求”。

面对目前企业缺工困境,我们特意联系了20 几家企业,根据对企业的调查发现,企业“招工难”并不是招不到人,而是招不到熟练高级技工和技师,企业最不缺的是下不上苦力,又没有一技之长的人。

破解“招工难、就业难”对策

破解“招工难、就业难”对策
科技信 息
。百家论剑 0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F O R M A T I O N
2 0 1 3 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2 1 期
破解“ 招工难 、 就业难” 对策
路 兵 ( 晋城 市 职业 技 能培 训 中心 , 山西 晋城 0 4 8 0 0 0 )
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2 . 1 . 2 从求 职者 层面来讲 : 求 职者本人首 先 . 需要调整心态 . 改变就业 观念 , 放低身段 , 适 当降低就业标 准 , 要树立 “ 先 就业 . 后择 业” 的就业 观念。 尤其是高校 毕业生要正确 对待择业 . 摘 除对基层 岗位 的有色眼 镜; 其二 , 了解市 场就业 环境 , 企业需求什 么的人才 . 还需要加强学习 . 切实掌握- -f 3 或者多 门的就业技能 , 提升技能水平 : 三要 . 了解一些法 律方 面知识 . 要懂得 怎样维护 自己的合法权益 . 防止 自己在找 工作 过 程 中上 当受骗 。 1 “ 招工难 、 就业难” 相悖并存 的原 因 2 . 2 推动建立培训与就业管理一体化运行机制 “ 就业难” 和“ 招 工难 ” 的原 因是多样 的 . 但 归结为一 点 . 就是用 人 如果不解决好就业质量的 问题 . 不仅会造成事实上 的人力 资源巨 单位 和求 职者之 间的期望值难 以找 到契合点 。就像是一条大河两岸 。 大浪费 , 还会滋生诸多社会不和谐因素。 实现高质量就业 . 首先政府要 此岸是用工单位招不到合适 的人 才 . 而彼 岸是求职者找不到合适 的工 转变工作 思路 , 在政策指 导 、 加强服 务、 搭建平 台 、 资金扶持等方 面下 作。 功夫 . 推动就业工作重 心逐步从扩大规 模 向提高质 量转变 . 努力实 现 首先 . 关 于企业招 工难 。根据 近几年各 地区劳动力市场供求情 况 更加稳定 、 优质的就业。 分析, 存在“ 普工缺 口大 、 技工难招 、 管理人员难 留” 三者并 存的情况 , 2 . 2 . 1 从政府支持方面来讲 , 一是 , 努力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 。 引导树 原 因当然也是 多层 次的。 一是, 随着产业升级 和经济结构调整 , 企业对 立合理 的择业 观 , 促进人力 资源优化配 置 , 让劳动者人尽其 才 : 二是 。 职业技术要求越来越 高 , 求职者 自身 的技术 与市场需求明显不对 口、 通过统筹规划 , 发挥整体优势 , 建立协调动作的工作体系和机制 . 为广 不适 应 . 而许多求 职者缺乏相应 的技能培训 . 导致用人单 位难 以招 到 大未就业人群提供集职业培训 、 技能鉴 定 、 职业介绍 、 就业服务为一体 合适 的人才 : 二是 。 求职者从过去 的“ 求生存 ” 向“ 求 发展” 的转变 , 除了 的“ 一站式” 服务 。 让广大劳动者在初次就业前至少得 到一次技 能提升 看重工资待遇 和职业 的发展前景 。 同时. 对保 险、 休 息休假也有新的认 培训 , 努力实现 “ 培训 一人 、 就业一人 ” 和“ 就业 一人 、 培训一人 ” 的目 识 和要求 , 一些企 业产业机 构升级缓 慢 , 经营方式 落后 . 利润空 间有 标 . 加快建立 以就业需求 为导 向的人才培养模 式 . 实现 职业 培训与就 限. 无 法提供更 高的劳动报酬来 吸引并接纳更 多有一定 素质的劳动 业 的紧密衔接。 三是 , 政府职能部门要建立人力资 源信息库 , 定期举办 力: 三是 . 以大 中专毕业生为主 的新生代农 民工不愿 做普工 . 而且越来 招聘会 , 完善就业 服务体 系 . 建 立信息 良 性互 动机 制 . 为群众就业提供 越 多的农 民工尝试 自己创业 . 劳动 力供应总量下 降 . 招工难 也就显而 信 息 ; 四是 , 提高促进就业资金 用于职业技 能培训 的 比例 . 不断完善政 易见 了 ; 四是 , 本 地用工供 给能力 小难 以满 足企业需 求 , 由于不 同城 策扶持 、 创业 培训 、 创业 服务 三位一体 的工作机制 , 提升劳动者就业创 市、 地 区之间的就业机会 和未来发 展机会之 间的差 异 , 导致众 多的求 业 能力 。 职者 涌人 大城市或流 向经济发达地 区 . 这部分人 流动性大 . 也 是产生 2 . 2 . 2 从 源头如手 . 引导就业 困难人群参加技能培训 季节性 、 间歇性缺工 的主要原 因。 大部 分城镇新成 长劳动力 、 就业 困难人员 择业 观念落后 , 对 自己 其次 . 关于求职者 “ 就业难” 。一是 , 大部分城镇新 成长劳动力 、 失 的能力 和社会需求缺乏正确 的认识 . 需要从进入 劳动力 市场求 职的同 业人员择业 观念落后 . 期 望值过高 . 对 自己的能力 和社会需求 又缺乏 时 . 为其重新设计其学 习轨迹 . 确定培训需求 . 将就业 困难人群 择业 和 正确认识 . 不切实际地想一跃进机关 , 进大公司 。 高不成低 不就 ; 二是 , 创业 的起点引导 到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提高就业和创业 能力上来 . 逐 人才结构调 整 . 目前 . 高 校的专业设 置、 人才培养方 式 、 教学 内容和教 步建立 以培训促就业 、 以培训促创业的 良好机制 。 学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就盲 目 扩招 . 高校毕业生 从培训部 门来讲 : 一要 , 加大宣传力度。 在 网络媒体 、 “ 春风行动” 、 技能素质低 . 导致大批 的大学生“ 学业 有成” 而“ 求 业无 门” . 造 成人才 “ 就业 援助月” 等活动 . 积极宣传各类 免费培训政策 的基础上 . 创新宣 上 的极大 浪费 ; 三是 , 权益保 障难 , 就业 困难群体劳 动维权意识差 , 缺 传方式 . 拓宽宣传范 围, 建立长效宣传机制 , 让更多的求职者及 时了解 乏求职技巧 , 导致欠薪 、 拖薪情况屡屡发生 , 一定程度上增 加了社会成 到培训和就业方 面的信息 : 二要 。 分类实施培训。 为就 业困难人 群提供 本。 就业创业 指导 . 确定培训 方向 , 针对学历 较低 、 年龄偏 大的学员 , 引导 此外 . 一些地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不健全 . 用工市场不规 范 , 在供 其参加美 容 、 美发 、 厨师 等技能相对简单 、 容易掌握 的培训 ; 对于年龄 求信息 收集 和发布上 。 渠 道不畅通 。 用 工单位和求 职者之 间的信 息不 较小 、 接受 能力较强 的学 员 . 引导其参加计 算机 、 电工 、 焊工等有一定 对称 . 导 致求 职者择业 时间长 。 就业难 度较大 。重 重矛盾导致 了如今 技术含量 的培训 : 对 于大中专毕业生或 者有一定 阅历 . 又有一定经济 “ 就业难 . 招工难” 的局 面 。 给经济社会 的可持续发 展造成 了很 大的隐 基础并且有创业意识 的学员 . 推荐参加创业培训 ; 三要 , 科学 的设置培 患 训专业 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 , 培训机构应适时调整专业结构 和课程设置 .改把专业课程设置的纵向深入与横 向拓宽统筹起来 , 打 2 解决“ 两难” 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破专业之 间的壁垒 , 培养复合型人才 , 积极开展创业教育与就业服务 , 稳定就业 ; 四要 , 提高培训质量。培训机构要 以推动就 和 以往 提出的“ 扩大 就业” 不同. 十八大报告提 出“ 推动实 现更高 实现素质就业 、 探索形成“ 培训一指导一安置” 的培训促进 质量就业 ” 。 引起各方热议 。 高质量就业 , 从宏观层面上讲 , 包括充分的 业服务质量提升为着力点 . 聘请各专业 既有丰厚 的理论 知识 , 又具备 丰富的实践经 就业机会 、 公 平的就业环境 、 良好 的就业能力 、 合理 的就业结构 、 和谐 就业新 机制 . 学者 、 行业带头人担任课座讲师 , 并强化现有教师 队伍的专 的劳动关 系等 。 面对 当下就业“ 两难 ” 现实 , 笔者认为 , 应 当从 以下几个 验 的专家 、 业知识 . 与时俱进 . 提高教学水平 ; 五要 , 提升服务水平 。 就业培训对象 方面实现高质量就业 大 多为下 岗失业人员 、 “ 4 0 5 0 ” 人员 、 “ 零就业家庭” 、 农村富余劳动力和 2 . 1 积极构建和谐 的劳动关系 他们 是人力资源市 场中的弱势群 2 . 1 . 1 从用人单 位层面来讲 : 一是, 企业要进 行产业转型升级 , 依靠技 城镇登 记失业人员等 未就业人群 . 因此要 明确培训工作的落脚点就是为广大学员提供更好的就业服 术优势 、 产 品质量获得发展 . 逐步改变依靠劳动力成本 发展 的战略 ; 二 体 . 在培训过程 中坚持带着责任去培训 , 带着感情去服务 。 是. 企业经营者要转变观念 . 把职工作为企业生存发展 的第 一资源 , 合 务 . . 2 . 3 重视平 台作用 . 搭建求职者与用工单位之 间的桥梁 理提高工资报酬 、 福利待遇 , 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 , 尊重员工各项 2 人力 资源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 很多时候招聘与求职的信 合法权 益和劳动价值 . 提高员工在 企业工作 的稳定

中国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矛盾现象

中国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矛盾现象

中国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矛盾现象如何看待中国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矛盾现象,大学生应如何适应社会的需求进行就业准备“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局面在我国就业市场之所以出现,根本原因是就业市场供需之间的结构性不平衡。

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过快,把一段漫长的发展历史强行压缩在一个短短的发展时段。

企业的生产规模这几年扩张过快,劳动力对收入预期的增长同样惊人。

而眼下,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又不能在这之间做到有效的平衡。

因此,人力市场中劳动力的“匮乏”与“过剩”就挤在了一起,搭上了这趟快速发展的列车,当前行的“列车”受阻后,这压缩的阵痛就开始慢慢施放了出来。

时下,劳动力资源市场似乎老在传递着这样一种信息,那就是劳务供需双方已从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

似乎在告诉人们,从今往后,该关注的只是如何缓解招工难的问题,而求职难的矛盾可以退避三舍。

实际上,无论是地方还是全国,就业矛盾尤其是涉及择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严重地困扰着劳动力市场,只是目前它被局部“用工荒”的供需矛盾所掩盖。

究其原因,还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所致。

“招工难”和“就业难”这对矛盾的凸显,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时代不同了,新生代农民工从小就随父辈来到了城市,他们吃住在城市,感受的是城市的氛围,体验的是城市的文化,除了没有那张户籍证明外,他们已经和城市人没什么两样了。

因此在就业上,他们和老一代农民工就有很大的不同,工资已经不是他们找工作的唯一考量因素,他们更在意工作环境,是否开心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工厂化、规模化、流水线式的枯燥工作环境,已经难以让他们满意。

加之他们已有了自己对工作福利的话语权,正在逐渐取得市场的尊重,成了中国崛起的新生力量。

因此,“民工荒”的出现是新生代农民工对不平等劳动关系的某种抗议,也是他们与企业主进行无意识博弈的结果。

事实上还有一个原因,随着整个社会的富裕程度大大提高。

以前即便在城市,学生一毕业就要马上工作,不管工资多少,重要的是能够补贴家用。

从结构性矛盾看“招工难”与“就业难”

从结构性矛盾看“招工难”与“就业难”
多的是 想参 与进 去 ,成 为实 实在 在 的 出台的 1 号文 ,提高了惠农政 策水平 。 有知 识 的技 术 工人 。前 面 的毕 业 生过 单位 人 ,并 享有 单位 正 式职 工 的政 治 而2 0 0 8 年世 界金 融危 机爆 发后 ,全球 不去 ,后 面的 毕业 生又 挤上 来 ,这势 待 遇 。正是 这种 变化 ,使得 农 民工在 经济 衰退 ,作 为 世界 工厂 的 中国 ,特 必 造成 高 校毕 业生 求职 难 的问题 ,而
> > >短 信 贵州a  ̄ 2 8 P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计划今明两年内上市
当代贵州N ' C WW D D C P C . CN 2 0 1 3 年8 月上/ 第2 2 期
动报 酬 差距 的比 较 ,使他 们在 劳动 中
期 望值 的误 区 。我 国 改 革 开 发 力资源 市场 就业 信 息的有 效配 置 。对
难 ”和 “ 求 职 难 ”并 存 是 比 较 合 理
的, “ 难 ”就 难在 不是 劳动 力 资源 不 足 ,而 是 不能 客观 有效 配置 ,即 结 构
性矛盾突出。
“ 招 工 难 ” 的 成 因
既 然 全 国 全 省 劳 动 力 资 源 十 分 充
裕 ,那 为什 么用 人单 位会 出现 “ 招 工
据 都有 效 ),最 后达 成 就业 意向 6 7 4 5 较大 ;从 就 业人 群来 看 ,农 民工 的流 人 。假 设 前三 组数 据重 复 因素和 最 终 动性 较大 ;从 就业 时 间来看 ,春节 前
成功就业的折算比例均忽略不计 ,成 后的 流动 性较 大 ,属 季节性 缺 工 。根 功配置率约为3 0 %,有7 0 % 的劳动者需 据我 们调 查 的情 况看 ,一个 员工的 一

关于招工难与就业难结构性矛盾的调查与对策分析

关于招工难与就业难结构性矛盾的调查与对策分析

关于招工难与就业难结构性矛盾的调查与对策分析关于****招工难与就业难结构性矛盾的调查与对策分析一、企业“招工难”,劳动者“求职难”现状近两年来,我们通过企业招工实践,特别针对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了解到,众多用工企业普遍反映,现在企业招工越来越难,召开专场招聘洽谈会,往往是招工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比求职者还多。

招聘的岗位包括车、铣、刨、磨、钳、焊、水暖、电等技术工人,建筑工程师,装修工程师,物业管理人员,电子厂、食品厂、化工厂普通工人,业务人员,酒店饭店服务人员,保安,保洁,家政等。

当前在人力资源市场求职有工作经验的技术工人数量不多,能够留得住,用得上,能吃苦的熟练工就更少了。

针对企业“招工难”劳动者“求职难”的现状,在2021年1月至3月,对我县辖区内所有的农村劳动力,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调查摸底。

通过此次活动了解到,县共有农村人口数是***,农村劳动力***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人,累计转移就业***人,未就业***人;在转移就业人群中就地转移***人,劳务输出***人;转移就业女性***人。

另外,深入本地及京津廊等地大型企业和劳务派遣机构,开拓和收集用工岗位。

在2021年3月31日举办“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帮您尽早实现就业”为主题的春风行动专场人力资源洽谈会,提供就业岗位***个,共***余人参加,有就业意向的****,达成就业协议的***人。

通过不懈的努力,截止到1至7月份我县就业转移达到***人.其中,就地转移1890人,异地转移3540人;新增就业岗位2100个。

近日,针对本县开发区内部分企业反映招工难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企业等形式,对部分企业的用工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汇总如下:单位名称总计合计岗位需求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普通工人在以上人员需求中,专业技术人员占需求的5%,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技术工人包括质检员、化验员、印刷员、技术员、焊工、电工、车工,占需求的18.8%,要求一般为中专或中技学历,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普工为车间操作工,占需求的76.2%,初中以上学历即可。

2020年国考申论热点话题: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

2020年国考申论热点话题: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

2020年国考申论热点话题: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社会问题的背景】(1)2020年1—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38万人,完成全年900万人目标的7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大大低于近几年4.6%的控制指标。

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数为1572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626万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就业已恢复至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前的水平。

(2)就业是否从此能够“高枕无忧”?人社部就业促动司副司长王亚栋分析,就业上半年表现好于预期,犹如是“叹号”,而下半年则存有诸多不确定因素,能否延续好形势还是“问号”。

就业主要靠经济增长来拉动。

上半年,我国GDP增速达11.1%,经济增长快,企业活力足,岗位大量增加。

在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监测中,二季度96.9%的用人需求集中在企业,其中又以内资企业为主体,企业用人需求共增加14.6万人。

但下半年,据预测,经济增速会有所放缓,这可能成为影响就业的主要不利因素。

从过去的经验看,经济放缓,不但对劳动力的新增需求会缩减,已就业的劳动力也可能面临失业。

就业虽已恢复至危机冲击前水平,但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给我国实体经济和就业问题带来变数。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就业提出了挑战,这其中的新兴产业会促使就业增长,但不会那么快,而在控制过剩产能、节能减排中淘汰退出的企业带来的岗位流失则已在发生,经测算涉及20个行业上百万企业职工的安置。

此外,新增就业中40%属灵活就业,很不稳定。

我国今年屡遭自然灾害,从西南旱灾到玉树震灾,到现在南方部分地区的洪涝灾害,灾区面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艰巨。

从更长一个时间段来看,就业压力也很大。

当前,我国每年需要解决就业的劳动力总量是2400万左右,预计“十二五”期间还会增加。

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也会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

所以,就业还远不到能够放松的时候。

(3)我国人口数量预计在2030年左右达到16亿的峰值,劳动力总量的变动趋势也类似。

解析企业招聘挑战与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解析企业招聘挑战与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解析企业招聘挑战与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成因及解决策略摘要:在当今高等教育广泛普及的背景下,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这不仅带来了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也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题。

与此同时,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大学生对职位的期望也随之增长,这反过来又加剧了企业的招聘难题。

这一双重困境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目前,造成企业招聘困难与大学生就业困难并存的原因主要包括:产业结构的不均衡、招聘体系的不完善、高校教育偏重理论而忽视实践技能培养、高校招生规模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大学生对职位期望过高以及高校职业指导服务的不足等。

建议采取的对策包括: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改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加强学校教育、多渠道促进大学生就业、控制高校招生规模、引导大学生合理调整就业观念以及加强校企合作等。

关键词:中小企业;职业指导;人力资源管理1、招聘难题与就业困境的共存现象1.1、当前企业面临的“招聘难题”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企业“招聘难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阶段。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在就业市场中,中小企业是人才需求的主要来源,但它们往往缺乏完善的人才储备机制,同时又急需大量的高级技术人才。

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提供的岗位数量占全国总数的80%。

然而,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物价上涨,加之大学就业理念的影响和中小企业薪资待遇的限制,许多大学毕业生并不愿意选择中小企业就业,这成为了中小企业招聘难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1.2、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境”“就业困境”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每年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社会矛盾也随之加剧。

大学毕业生成为就业难题的主要群体,其根本原因在于高等教育体制的结构性矛盾和供求不平衡。

这最终导致了企业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而求职者也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2、分析企业招聘困境与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成因2.1、产业结构的不均衡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就业难和招工难
论就业难和招工难
【内容】本人以社会的两个热点——“就业难”和“招工难”现象较深刻,探讨浅析硕士论文出现矛盾的多种因素,并论文决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的对策
【关键词】招工难就业难理由对策
近些年高校的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的热点。

与之矛盾的是,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为招不到满意的员工而发愁。

“招工难”和“就业难”之间矛盾的凸现。

在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有更为深刻的浅析硕士论文。

这些年来,我校培养了大量的优秀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学生早早的落实了单位,有些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了招聘优秀的毕业生早早到学校选拔人才。

论文范文在日常工作中,还是经常为这样的而困惑:一对学生而言,面对众多的招聘单位,有些学生够就业。

另一对企业来说,学校有的大学生,却苦恼招不到人,究其理由作者浅析论文有如下几: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理由
1.高校扩招的毕业生数量的增加毕业论文是“就业难”的表象理由。

从1999年,全国的高校不同的扩招,随之而来的是毕业生数量成倍的增长,论文范文社会的就业岗位增长速度远远低于毕业生增长的速度,尤其是那些大学生认同的优质的岗位数量就更少,竞争也更加激烈,这样就势必影响大学生的就业。

2.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了企业的要求。

企业在招聘时都要求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才,而学校培养的学生恰恰经验。

这尤其以计算机专业表现的最为。

我院每年有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150名左右,据统计每年毕业的学生,到本专业行业就业的学生20%,绝是学生就业困难,而社会对计算机的人才需求却很大,企业苦于高薪却招不到人,究其理由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工作能力,学校的教材传授的知识远远于实际的要求,表现出学生到企业干不了活,上不了手。

3.社会和学校培养之间的矛盾外,就业难现象的出现更有大学生自身的理由。

受精英教育模式的影响,一些学生摆正就业心态,就业期望值高。

一在选择单位上。

毕业生的目光还是停留
在大型国企及事业单位上。

过高的期望,在有限的就业岗位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论文范文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另一在区域选择上, 毕业生把择业范围圈定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离家近的地方,每年我院都有数量的毕业生不愿离开家把就业去向局限于鞍钢及周边国有大钢厂而就业。

另外学生和家长的就业观念也全面的转变。

从建国到革新开放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奇缺。

,大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人员,对于社会建设的性是不言而喻的,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走上工作岗位,大都各行各业的精英。

并且,在大学教育上,当时条件限制,少数人才能上大学,所以当时的教育模式说是精英教育的模式。

革新开放的深入,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上的一般性工作岗位也具有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

这也促使大学教育面向更广泛的社会人群,一种大众教育的模式。

,精英教育模式下形成的思维定势,并大众教育模式的到来而退出历史舞台。

对于的毕业生而言,是眼高手低,受那种大学生是“社会精英”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学毕业生是不愿意到基层、到一线,更不愿从事很快经济效益性工作。

4.还有一小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而够顺利就业。

一项调查, 在品行、学历、经验、心态、专业技能、潜能和综合素质等七项选人因素中,88.89%的用人单位首选综合素质,企业用人更看重的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等等。

这些能力论文格式范文一朝一夕就养成, 不断地从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和提高。

企业在招聘新人时,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非常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

而这样的生源是有限的,这就造成优秀的学生单位抢着要,而日常表现散漫、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却企业愿意接收的论文格式范文。

据统计,我院每年有将近10%的学生是情况。

5.女同学就业十分困难。

我校是为冶金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校,学生的毕业去向是一些工业企业,东北地区是重工业基地,工业企业较多,而在这些企业里,适合女性的岗位十分少,单位在招聘时都明确“不招女生”。

而冶金等专业女生的比例达15%左右,绝大女同学成绩很优秀,但就业时却企业招聘,造成女同学的就业压力十分大。

二、企业“招工难”的理由
1普通高等院校专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结构完全不一致,市场需求的,高校培养不出来;高校培养出来的,市场又不。

社会的发展,创新企业发展的瓶颈,而企业的创新人才,所以企业对人才是求贤若渴,而企业招聘人才的标准又很高,需求有工作经验、马上上手的毕业生。

而学生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缺少实践的经验,理论和实际脱节,这样很难达到企业的要求。

2.劳动酬劳在就业市场所必定要起到的扛杆作用硕士论文“招工难”的因素。

有些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管理的论文格式范文很规范,一希望招聘素质较高的大学生来达到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的目的,而另一不资本。

给大学生的工资,福利很少,有些企业连最的福利保障都。

用工单位所的各类技工和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操作工缺口。

宾馆、酒店、旅行社、汽车4S店等单位需求大量的大学毕业生, 但一般所的待遇较低,企业老板担心培训后员工跳槽, 不愿更多的资金来吸引和留住人才,这样的企业在鞍山及周边较多,所以想招工确实很困难。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
难”的对策
,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作者采取如下对策:
对于学生而言,是更新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

大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存活、后发展”的就业观。

把就业看成是动态, 以平常心对待次就业, 只要能去做,就选择职业,而论文格式范文把的求职范围定在小框架内。

要的能力,不片面追求专业对口,但求用长。

认清就业形势,确定就业期望值,把就业愿望与自身条件、就业实际和社会相, 到的地方去,到人才紧缺的岗位去。

是要从平时就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抓住一切机会,多种途径,参加社会实践,以提高的综合素质,缩短与用人单位用人要求的差距。

学校的社团活动、文娱活动寒暑假的实践活动和短期岗位实习活动等等,提高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的途径,和加倍珍惜。

并且在活动中运用、吸取、浅析硕士论文、总结、反思和提高。

除认真学习课程外,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应极大,确立科学职业,将兴趣、爱好与所学专业紧密。

排除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潮的,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人生价值观影响毕业生的就业观,毕
业生在选择工作单位时,要高瞻远瞩、统筹兼顾,在考虑待遇、地区、行业等局部利益和眼前的利益的,多考虑和人民的,到老少边穷的地方,到企业一线去,有艰苦创业、自主创业的精神准备。

发挥大学生的智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强的优势,能全面、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估的能力。

踏实工作,不断进取,宏伟的人生。

要科学素养的提高, 还要人文素养的提升。

在牢固掌握好专业知识的,争取广泛学习和涉猎其他学科,不断充实的知识面,有意识地培养的创造性意识,有意识地发展的个性和潜能,有意识地培养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有意识地提升情商,提高承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做全面协调发展的人。

对学校而言,学校要努力提高办学,不断教育革新,还要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更广泛的就业途径。

一是要下决心、花气剔除陈旧的、的、就业率低的专业。

组织专门的研究队伍,深入调查和研究产业、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市场发展需求设置的专业结构。

争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优”。

二是要整合和社会资源,邀请用
人单位一起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

岗位核心技术要求,出科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及时调整理论和实践课程比例,从思想和行动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企业的需求。

三是要将职业指导工作全程化。

从大一新生入手直到大学毕业,乃至延续到毕业后的几年,给予全程化的职业指导。

专业教育和前景,使大学生对所学专业逐步全面深入地硕士论文,协助大学生对行业和专业前景评价和浅析硕士论文。

对于“招工难”的,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对企业而言,企业除了追求经济利润的,也应当承担起它的社会责任,承接大学生实习,尽可能为在校生实践的条件和机会,协助学校完成人才的培养,以社会的需求。

二是企业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要建立完善的用人制度,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要招得来、留的住、用得上,这样在社会上就会产生良好的信誉,自然用担心招不来人了。

王冬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