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与就业难

合集下载

浅谈“用工荒”与“就业难”

浅谈“用工荒”与“就业难”

浅谈“用工荒”与“就业难”序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两大社会问题却日益凸显,一是“就业难”现象,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二是“用工荒”,尤其是指“民工荒”现象。

两大问题的产生,已经引起社会各阶层的思考。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该再以旁观者的心态去看待这其实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而应该积极地关注它们,探究它们存在的背景、形成的原因,认真思索我们所能做的。

1.有关“用工荒”和“就业难”的现状据有关报导,2011年全国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10万,就业形式将更加紧张。

其实早在几年前大学生人才招聘会人满为患、水泄不通的场面,以及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案例,已经被相继报导,大学生就业难可以说早已引起国家的足够关注,国务院及各级地方政府都出台了许多有益大学生就业的政策。

但这对于数量过于强大,追求高发展的大学生而言似乎还是杯水车薪。

本人认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再次被重申与用工荒的存在不无关系。

因为与学生就业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普通工人受到普遍欢迎,特别是沿海城市为吸引农民工求职,很多企业开出的普工薪酬都出现了一两成左右的涨幅,然而,“用工荒”的问题却始终得不到解决。

这种现象尤其是在最近一两年,也正是这样两个看似矛盾的问题交织在一起才引起了大家的广泛争论,构成社会的热点话题。

可以说每一种现象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原因,从马克思的量变引起质变理论看,这种现象是矛盾不断深化的产物,我们也只能浅显地对它的主要矛盾即主要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2.浅析用工荒的原因1、从农民工角度看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工资似乎不是他们找工作的唯一考量因素,他们更在意工作环境、是否开心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工厂化、大规模、流水线式的枯燥工作环境,已经难以让他们满意,所以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常常招不到这些年轻的劳动力。

2、从国家政策角度看一方面国家对农民、农业、农产品的扶持政策,使得农村经济逐渐活跃,农民的收入逐渐提高,进城打工和在家务农的收入差慢慢缩小。

“就业难”与“用工荒”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就业难”与“用工荒”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就业难”与“用工荒”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就业情况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却出现了“就业难”与“用工荒”的现象,这一现象不仅对个人发展造成了困扰,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围绕着这一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就业难”问题分析“就业难”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就业政策的变革,就业形势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随着工业转型和升级,传统产业就业需求下降,而新兴产业的用工需求却同时增加,造成了技能人才供求矛盾。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但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并未能跟上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导致城市就业市场供大于求。

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农民工就业待遇差、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难等问题成为突出矛盾。

“就业难”的问题根源主要来自于经济结构问题、就业政策问题以及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问题。

就业的不平衡与不充分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与“就业难”相对应的是“用工荒”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升级和产业转型,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需不平衡的现象。

一方面,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劳务市场需求旺盛,尤其是一些临时性工作的需求相对较高。

但一些传统行业企业无法吸引到足够的劳动力,用工荒问题日益凸显。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高技能、高素质、高薪资的劳动力需求逐渐加大,但供给不足,形成了“用工荒”局面。

“用工荒”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产业升级和技能人才短缺等问题。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三、对策研究为了解决“就业难”与“用工荒”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加强调查研究,探索各种解决之道。

1.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调整经济结构针对“就业难”与“用工荒”问题,首先需要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

政府应该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附加值,增加新兴产业的就业机会。

“就业难”与“用工荒”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就业难”与“用工荒”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就业难”与“用工荒”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难和用工荒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解决这一严峻的问题。

一、就业难的问题分析1. 结构性失业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传统产业的衰落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导致了一部分劳动力难以适应新的就业需求,使得结构性失业逐渐凸显。

2. 教育供需不平衡当前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着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不足,导致了大量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盲目、迷茫,同时也使得市场对于某些专业的需求难以满足。

3. 劳动力市场需求不足由于经济增速放缓、部分产业过剩,导致企业招聘计划减少,进而使得劳动力市场需求不足,给就业带来一定的压力。

4. 职业技能不对口一些劳动力由于职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对口,使得他们在就业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这其中既包括了一些中高级技术人才,也包括了一些普通劳动者。

二、用工荒的问题分析1.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逐渐消失,劳动力资源的供给不再维持之前的增长速度,劳动力市场供应量出现一定的短缺。

2. 产业升级带来用工缺口在中国经济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一些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加大了用工缺口,而一些传统产业的转型也带来了用工荒的问题。

3. 企业用工成本上升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部分企业开始转移生产基地,导致了用工荒的现象。

4. 技术背景的用工需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升级,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但市场供给出现短缺,使得用工荒的问题更加突出。

三、对策研究1.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质量在教育体系中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使得毕业生更加适应市场需求。

2. 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力度,提高一线工人的技能水平,使其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同时也要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以满足市场对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

3. 推动产业升级,优化用工结构积极引导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引导财政和金融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优化用工结构,提高用工效率。

用工荒与就业难

用工荒与就业难

联系实际
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要从以下几个 方面来应对当前的就业形势:
一.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条件 进行客观的评估
二.客观的看清行业发展的趋势,切勿盲 目跟风
三.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 将自身能力与客观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联系实际
四.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为走 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就业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业难三解决措施一大学生就业现状中国的产业整体还处于低端多以薄利多销为盈利模式且目前中西部的低端产业也大有发展因此对劳动力的需求依然较大而大学生群体要求的薪资待遇较高且所学知识适合高端产业
论我国市场现象之
——用工荒与就业难
小组成员:赵蕊、张思思、周晓帆
用工荒
一、何谓用工荒? 二、用工荒现象特点 三、产生原因 四、解决措施
学历与就业水平统计
大学生就业比例最低
二、大学生就业难原因:
思想原因: 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阶层意识在很大程
度上导致大学生难以找到理想工作。大学 生因为自身的传统精英意识和社会固有观 念的压力,而盲目涌向“体面而有前途” 的工作。
三、解决措施:
一是采取鼓励性政策,引导更多的毕业生 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祖国建设 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创业;
四、解决措施:
一是加强信息的引导,及时掌握劳动力供求变 化信息,而且特别强调要加强输入地和输出地 的直接对接。
二是要加强职业培训。前不久国务院专门召开 了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电视电话会议,对 这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要求。
三是要引导企业进一步改进用工环境,特别是 在薪酬待遇、劳动条件、劳动合同以及人文关 怀等方面加大措施。
二是强化服务培训,挖掘更多适合毕业生 特点的就业岗位;

《就业难与用工荒》课件

《就业难与用工荒》课件
社会保障制度
政府可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工的 社会保障水平,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职业培训
政府可以加大对职业培训的投入,提高农民工的 技能水平,满足企业的需求。
CHAPTER 03
就业难与用工荒的关联性分 析
就业难对用工荒的影响
经济增长放缓
当经济增速放缓时,企业可能会减少招聘,导致就业机会减少, 进一步加剧用工荒问题。
促进人才培养
用工荒可以促使企业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提高 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素质,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3
产业结构调整
用工荒可能会促使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调整 ,增加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从而缓解就业难问 题。
就业难与用工荒的互动关系
相互影响
就业难和用工荒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就业难会导致部分人员无法找到合适的 工作,进而加剧用工荒问题;另一方面,用工荒也会给企业带来压力,促使其调整招聘策 略和加强人才培养,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拓展人际关系网络
个人应积极拓展人际关系网络,增加 就业机会和渠道。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CHAPTER 02
用工荒现象分析
农民工用工荒的原因
工资待遇偏低
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往往工资待遇 偏低,难以满足生活需求。
工作环境不佳
部分企业工作环境较差,缺乏劳动 保护措施,导致农民工不愿意从事 相关工作。
缺乏社会保障
农民工往往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 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导致他 们缺乏安全感。
企业用工荒的原因
CHAPTER 04
解决就业难与用工荒的对策 建议
政府层面的对策建议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有利 于就业的政策,如税收优惠、 财政补贴等,鼓励企业增加就

用工荒和就业难

用工荒和就业难

3、根本原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专家称劳动者权益得不到保障是“民工荒”根本 原因。一项对珠三角五市1500余名农民工的最新调 查表明,2009年加班费收入为0元者为839人,但工 作时间为1至8小时者有640人,也就是说有199人有 加班,但是没有加班费,工作时间更长,收入却没 有增加。另外,从2007年开始,农民工每月、每周、 每天的工作时间均值都在增加。但小时工资却在下 降,从2007年的8.0258元/小时,降至2009年的 6.9658元/小时。
(3)广东省统计局
对全省598家企业开展的季度用工情况重点 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二季度末,广东企业 员工总数比上季末新增加6.29万人,企业用 工需求总体呈增长趋势。
二、“就业难”现象及原因
1、现象 这里的“就业难”主要指大学生就业,从国家教育 部就业指导中心近些年公布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数字 来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呈现“两高一低”的现象, 即大学毕业人数、待就业人数高,大学毕业生的就 业率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难以找到合 适的薪酬待遇,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
人不好招了,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几十年了,中国 各种经济指标都在增长,但沿海出口型企业普通工 人的工资基本没有多大变化。与此同时,都市生活 成本日益增大,富裕了的沿海城市居民、企业主和 来自内地的普通工人的财富与生活鸿沟日益扩大。 当打工者认识到沿海不再是改变自己命运的财富梦 想之地时,用工荒现象也就自然产生了。
(2)大学毕业生就业心态 不好是造成就业难的另一方 面。A、浮躁、急功近利的 就业心态。主要表现在:一 毕业就想拿高工资,谋好职 位,出人投地,人为地造成 就业难。B、没有清晰的职 业生涯规划。目前,大部分 高校学生没有自己职业目标 和规划。

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问题的分析

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问题的分析

目录一、用工荒、就业难并存的表面原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经济环境变化,用工需求加大 (1)(二)国家政策和开发战略的改变 (1)(三)农民工主体结构上的转变..........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就业意愿与岗位要求存在落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深层原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城乡就业结构矛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城市内部存在的新二元结构 (6)(四)企业产业结构的低端化 (6)三、解决用工荒和就业难的途径 (7)(一)根据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7)(二)规范劳动力市场,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8)(三)发展教育,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 (9)参考文献: (10)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问题的分析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表面原因,进而得出产业结构不舍理、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内部存在的“新二元”结构及人力资本不足是两者并存的内在原因。

文章认为,解决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对策:一要调整产业结构;二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三要加大资本投资;四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用工荒;就业难;产业结构;二元结构;人力资本2004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逐渐产生用工荒现象。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2012年春节后用工荒现象再次发生,表现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小型制造企业缺乏普通工人,以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企业缺乏熟练工人。

在出现用工荒的同时,中国社会却普遍存在就业难现象,突出表现为我国的总体就业弹性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大多数年份GDP增长率都在8%以上。

即使在金融危机严重的2009年,GDP的增长幅度也有8.7%,这种增长速度在国际社会是比较罕见的。

用工荒与就业难

用工荒与就业难

用工荒与就业难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劳动力市场普遍出现用工荒与就业难的现象。

本文将从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含义、原因、影响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深入了解这一现象并提出解决措施。

第一部分:用工荒的定义及原因1.1 用工荒的定义用工荒是指企业在招聘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人来满足劳动力需求的现象。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支撑其生产和经营活动,但市场上却缺乏合适的人才供应。

1.2 用工荒的原因(1)人口结构的变化:随着育龄人口减少和年龄结构老龄化,劳动力资源相对减少,导致用工荒的出现。

(2)产业结构调整:由于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某些行业需求下降,而新兴行业和高技术领域对劳动力的需求却增加,从而导致用工荒。

第二部分:就业难的定义及原因2.1 就业难的定义就业难是指劳动者在求职过程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或者存在就业歧视等不利条件,导致就业困难的现象。

2.2 就业难的原因(1)就业结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某些行业需求下降,而新兴行业和高技术领域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导致就业难。

(2)教育与就业不匹配: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不符合市场需求,导致劳动力供需失衡,从而造成就业难。

第三部分:用工荒与就业难的影响3.1 对经济的影响(1)生产能力下降: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劳动力,无法充分利用设备和资源,导致生产能力下降。

(2)成本上升:由于用工荒,企业为了吸引劳动力,不得不提高薪资待遇,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3)经济增长放缓:用工荒和就业难不仅对企业产生了负面影响,也会直接制约整个经济的发展,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3.2 对社会的影响(1)社会稳定受到威胁:由于用工荒和就业难,一些劳动者失去了工作机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2)劳动者权益受损:在用工荒和就业难的环境下,劳动者的谈判能力较弱,容易遭受不合理的工作条件和低薪待遇等问题。

第四部分:应对策略4.1 培养人才(1)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加大对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基层反映:当前就业难与用工难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应引起重视

基层反映:当前就业难与用工难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应引起重视

基层反映:当前就业难与用工难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应引起重视今天,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当前就业难与用工难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应引起重视》范文,供各人在撰写下层反应、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近年来,各地用工荒征象越来越凸显,企业高薪聘请却无就业职员能操岗的场合排场,显现出大量的屯子剩余劳动力、大学毕业生及低学历劳动者就业困难。

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就业结构性抵牾凸显,已经成为当前就业与用工面对的一大困难,以我市为例,截至目前我市登记失业人员3034人,企业登记岗位需求约 9765人。

为此,基层建议,从根本上调整就业难与用工难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问题应偏重从调解产业结构、改变人才布局等方面入手,从根本上破解二者并存困难。

一、原因分析一是岗位需求与人力供应立室度差。

由于财产结构调整、产品转型升级、外贸形势变革等缘故原由,用人需求变革速度快,技能劳动者和专业技术职员的供求缺口较大,加之,人才供应布局变革慢,劳动者能力素质与企业岗亭需求不符,导致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的立室度差距越来越大。

二是教育体制改革滞后导致人才造就与市场需求不顺应。

每年人力资源市场中,近1/2求职者为大学毕业生,而在当前工业化中期阶段,中低端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用人比重不停维持在六成以上,人才供需难以对接。

部分劳动者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缺乏正确的职业定位和对自身的专业、素质、求职期望和市场需求还存在肯定差距。

三是企业用工成本的承受力与劳动者高期望值之间的矛盾导致供求两边难以对接。

一方面,社会工种薪酬体系不完备,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底层劳动群体的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恶劣,社会地位低,求职者多数不肯从事这类工作;另一方面,工人工资增长和企业承受能力存在抵牾,导致中小企业和大型劳动麋集企业的普工短缺。

二、对策建议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向服务业倾斜。

第一,推动生存性当代服务业生长,如电子商务、社区服务、家庭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等,形成放开搞活就业搀扶的相干政策。

“就业难”与“用工荒”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就业难”与“用工荒”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就业难”与“用工荒”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出现了两个相互关联的社会问题,即“就业难”和“用工荒”。

就业难表现在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就业压力大,以及部分劳动力转岗困难等方面;而用工荒则主要体现在劳动力短缺、企业用工难度加大等方面。

如何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就业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分析入手,深入探讨其对策研究。

一、就业难的原因分析1.人口结构变化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程度加深,劳动力供给相对减少,导致劳动力市场供需错配,使得部分劳动力难以获得合适的就业机会。

2.技能与需求不匹配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但部分劳动力的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就业难。

3.大学生就业压力大近年来,大学生人数持续增加,但部分学生专业选择不合理、就业观念不合理,加上就业市场需求不足,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难度增加。

4.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度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市就业面临着诸多难题,包括户籍限制、社会保障不完善、职业培训难度等。

二、用工荒的原因分析1.劳动力短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一些传统行业和基层工作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尤其是蓝领工人和基层技术工人。

2.企业用工需求升级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企业对用工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需要更多的技术工人和高素质的员工,而目前市场上这类人才供应不足。

3.就业地区不均衡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的企业用工需求旺盛,而中西部地区用工需求不足,形成了区域性的用工荒。

4.就业条件与待遇要求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者对工作条件和待遇要求也相应提高,使得一些企业难以找到满足条件的工人。

三、对策研究1.加强职业教育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使劳动者的技能与市场需求更加匹配,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2.促进农民工转岗采取政策措施,提供优惠的社会保障和就业补贴,鼓励农民工转岗到城市就业。

深度调查:用工难与就业难背后的原因解析

深度调查:用工难与就业难背后的原因解析

深度调查:用工难与就业难背后的原因解析深度调查:用工难与就业难背后的原因解析2023年的中国,出现了一些很棘手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用工难和就业难。

这两个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度探究的话题。

一、用工难的原因分析1.结构性缺陷目前,中国制造业占据了全球的份额,但是中国的制造业仍然是低附加值的,所以许多企业都倾向于降低成本,在工人的工资待遇方面没有很好的保障。

由于很多工人都没有很好的文化和技术背景,这样的工人是很难胜任像机器操作员这样的工作,所以企业招聘难的现象十分普遍。

2.劳务市场信息不对称在许多领域,企业对于工人水平的要求和之前的经验相对较高,而工人的对于市场和企业对于自身的知识信息却十分不对称,从而导致了用工难的问题的产生。

小企业或者刚起步的企业由于信息渠道不太畅通,往往不能获得更好的员工。

3.政策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特殊性质,有不少地方加强了对劳务派遣、合同制用工和临时用工等相关管理,对这些使用劳动者的企业较少有针对性地解决其用工难的问题,反而望而却步,加重了用工难程度。

二、就业难的原因分析1.经济类型转型期的困境目前中国的经济已经从过去的产业时期转向了服务业期,这个过程中就业是会出现问题的。

许多从传统行业转型的工人在熟悉服务业之前,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滞后期”,这个时间段也是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就业难的问题。

2.基础教育水平不足在很多大城市,高校的毕业生每年都在不断增加,但是对于服务行业来说,往往要求较高的综合素质,而当前国内高校培养的人才往往缺乏职业技能的培养,和从精神和道德上来说的形塑,导致在服务业就业中会出现瓶颈难题。

3.地区发展不平衡就业难和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有必然联系的,如果地区发展和变化没有适度估计到产业结构的变化带来的影响,以及就业机会的减少和增加,在较长时间内,就业难的问题会随处可见。

由此可见,用工难和就业难的产生是复杂的,不能单纯的归咎于某个因素。

实现用工难和扩大就业的解决,需要从多个方面发力,持续升级技能,及培养与之匹配的人才和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因素。

_用工荒_与_大学生就业难_为什么会并存

_用工荒_与_大学生就业难_为什么会并存

中国经贸导刊“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为什么会并存文李钢梁泳梅一、招工难与大学生就业难长期并存从2009年底以来,用工难,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难成为社会关注问题。

东部沿海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在招聘普通工人时都遇到了较大困难,“求人倍率”不断上升,虽然不少企业开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但招工形势依然严峻。

而且,用工短缺的现象有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蔓延的趋势。

今年,即便是在四川、河南等劳动力输出大省,部分企业也开始面临招工难的情况。

由于招工紧张,劳务中介公司的“商业模式”出现了逆转,由向工人收取的介绍费用,转变为免收或少收,甚至变成企业“花钱买人”,用工紧张可见一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从2009年开始持续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调研。

从2011年3月调研的情况来看,企业招工难度持续加大,已经从“血汗工厂”招工难演变为行业较为普遍的现象。

当前,员工待遇较高的企业招工尚有保障;待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也尚能保证正常生产。

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难将会持续存在。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反映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严重性。

在今年“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主题的记者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提出,每年毕业生离开高校时就业率在70—75%之间,年底就业率基本上能够达到90%以上。

2011年,高校毕业生有660万人,总量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在调研中发现,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目前大学生毕业的起薪已经与普通工人(指非技术工人)相当。

据中国社科院工经所2011年3月的调研显示,劳动密集型产业普通工人的月薪已经达到1500—2000元;技术工人已经达到3000元。

而大学毕业生转正后的月薪也仅有1500—1800元。

二、劳动力升级速度已经快于了产业升级速度为什么目前中国会同时出现“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表现为中国产业结构(劳动力需要结构)与劳动力供给结构不匹配,实质是劳动力升级速度快于产业结构升级速度的结果。

大学生就业与用工荒

大学生就业与用工荒
用工荒表现
企业招聘难度增加,招聘周期延长;员工流失率上升,企业人力成本增加;部分行业或地区出 现人力短缺,影响企业正常运营。
用工荒的原因分析
宏观经济因素
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调整,部分 行业或地区就业机会减少。
劳动力流动与迁移
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或高薪资行业 流动,导致部分地区或行业人力短缺。
教育与就业结构不匹配
会的实际需求。
03
大学生就业观念需要转变
研究发现,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误区,过于追求高薪、舒适的工
作环境和职业地位,而忽视了自身能力和兴趣与市场需求的匹配。
研究不足与展望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有待改进
本研究在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上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可以进一步采用更先进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更准确地揭示 大学生就业与用工荒之间的关系。
02 二线城市,发展潜力和就业机会逐渐增多。
03 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
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提供相 应的政策和待遇支持。
就业行业分布
IT/互联网行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IT/互 联网行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热门
行业之一。
金融行业
高校层面的对策
教育改革
高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调整专业设置和 课程体系,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实践教学
高校可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更多的实验、实训、实 习等机会,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和提升职业素养。
就业指导
高校可以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和职业发展趋势,提高就业 竞争力。
部分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与市场 需求脱节,导致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用 人需求,进一步加剧了用工荒问题。

最新-怎么解决用工难就业难用工荒问题? 精品

最新-怎么解决用工难就业难用工荒问题? 精品

怎么解决“用工难”“就业难”“用工荒”问题?第一篇:“用工难”“就业难”问题解决工作总结本文作者:徐勋伟近年来,随着汉川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加上原有外来企业技改扩能和本地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全市企业用工需求增长较快,缺工高峰时期达2万人。

与此同时,由于工人的期望值与现实工作的巨大差距又导致了求职者“就业难”问题凸显。

致使汉川市一度出现“有事无人做”和“有人无事做”的错位现象。

为了有效缓解全市企业“用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的问题,汉川市劳动就业局大胆探索,采取积极措施,有效解决了劳动力市场“两难怪圈”的问题。

一是强化宣传,加大就业信息的发布力度,拓宽供需渠道。

第一是利用络报刊媒体发布用工信息。

通过汉川电视台开设的《就业广场》栏目、广播电台用工信息专栏和汉川就业信息等现代化络媒体资源及时发布企业招聘信息。

目前全市所有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信息都可通过市劳动力市场在第一时间全方位、广覆盖、多层次、“零收费“的发布,使城乡各类求职人员都能够方便、快捷地了解最新用工消息,使“要上班,到汉川”的用工品牌进一步叫响。

第二是散发企业用工信息宣传单。

今年以来共发放企业用工宣传单共6万多份,在十月中旬秋季招聘会期间,发放各类宣传单数万份。

第三是利用“公告”宣传。

为了满足企业的用工需要和各类求职人员的求职需求,及时将企业的招工信息制成招工信息宣传板,在固定的宣传橱窗和电子显示屏上发布,供求职者详细了解企业情况和招聘信息。

二是举办招聘会,实现企业和求职者岗位对接,积极满足用工双方的需求。

通过开展“春风行动”,举办专场招聘会,着力缓解“招工难”和“就业难”。

2月22日,汉川市举行大型用工招聘会,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及时,有针对性的服务,共有0家企业提供了纺织、缝纫、营销、文员、会计、管理等15600个用工岗位,共有18000人进场,当场达成用工意向7800人,其中返乡农民工1500人,特困人员200人,下岗职工160人,大中专毕业生2019人。

中国阶段为什么同时出现用工荒和就业难的现象

中国阶段为什么同时出现用工荒和就业难的现象

中国阶段为什么同时出现用工荒和就业难的现象如何解释你的观点能否通过观察世界经济发展历史,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来解释这个问题首先,企业没有储备人才的概念,以及学校与社会脱节,这是导致用工荒和就业难的第一个原因。

企业大多需求的是熟练技工,而对没有工作经验的工人不太愿意录用,这种现象在中小企业尤其明显,他们的用人理念是:希望招到的工人马上就能进入工作状态,为企业创造效益。

这样一来,很多大学生以及农民工刚踏上社会,没有什么工作经验的,就被挡在了门外。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反映了很多学校过度产业化而设置了许多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或市场无法消化的就业难专业。

中国的人力资源并不短缺,却也出现了用工荒。

其次,在主要吸收劳动力的民营企业当中,绝大部分都依赖于建立在廉价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对外出口的发展方向,在企业的核心定位中更加注重低成本的劳动而对产业升级和开拓创新没有动力,致使体力劳动者因为报酬过低而短缺,而脑力劳动者因缺少研发岗位和支持而不能得到锻炼的机会。

这样的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劳动力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从而导致了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双重难题。

再次,大学生就业难不仅与企业要求有工作经验相关,还与学生的心态有关。

有的学生有单位工作,但是不想签约。

可能他们开始选择了先就业,却在工作中发现专业不是很对口,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选择跳槽,这就造成了一种“就业难”的假象。

对于一些大学生而言,绝大部分宁愿做文秘、行政、营销财会等白领性质的工作,但这一类需求却远小于市场需求,因而出现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调。

其实大学生就业难,归根到底是就业的满意度低,他们认为企业给予的发展平台、薪资标准和就业环境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

最后,总结说来,“就业难”与“用工荒”主要是产业结构问题,工资待遇问题,福利保障问题,学校与社会脱节的问题,而最重要的实质是“工资待遇问题”。

用工荒与就业难现象并存的原因和对策在今年年初,我们发现各地报纸电视等媒体相继报道这样一条新闻:许多企业在火车站汽车站等地点搭建临时招工摊位,招录将要离开本地的外出务工人员,同时抢先招收外来的务工人员。

发展职业教育解决企业“用工荒”和“就业难”问题

发展职业教育解决企业“用工荒”和“就业难”问题

OCCUPATION2012 098热点F OCUS 发展职业教育解决企业“用工荒”和“就业难”问题刘 玮一、现象分析近年来,用工荒和就业难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现象一直交织存在,一方面是高端岗位人满为患,应届毕业生对待遇的期望值一降再降,另一方面是低端岗位招不到人,“高不成低不就”。

这可以说是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真实写照。

实际上,这一“荒”一“难”也恰恰反映出目前劳动力的结构的不尽合理:大学生多、农民工多、技能型人才少,高技能人才就更缺乏,这正是我国教育结构不合理的表现。

长期以来,我们存在着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的倾向,似乎只有上大学才有出路,大学生们瞧不上“体力活”,农民工又达不到企业所需的技能水平,用工荒,也就是“技工荒”,就成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的大难题。

而一些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更注重视野是否开阔、人脉是否广泛、晋升渠道是否顺畅等附加因素,导致挑肥拣瘦、越找越难。

同时,伴随着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内陆地区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在本地就业,从而使东部地区用工荒更为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劳动密集型为特点的粗放型经济开始向以知识密集型的集约型转化,经济结构的调整必将带来职业结构的调整,过去不得不背起行囊、跋山涉水到东部打工的农民工们,如今在省内甚至在自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于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出现招工难就在所难免。

道理很简单,这些企业如果想招到人,就要拿出比内地企业更好的薪酬、待遇、福利来吸引员工。

另一方面,东部低端加工业企业一旦失去了劳动力低成本优势,竞争力也就会随之下降甚至完全丧失,企业迟早会碰上用工难的问题。

二、对策建议1.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从某种角度看,用工荒和就业难,最后都指向一个问题,那就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

企业要想保持和巩固先发优势,根本出路也只有靠加快产业升级,迅速从劳动力密集的加工业跨越到资金、技术、人才密集的新兴产业。

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摘要世界是一个很神奇的环境,当很多人还在为被解雇和失业所困扰时,许多企业却还在为着用工荒的大难题而焦头烂额,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话题,也值得我们去深思,去探究!关键字:用工荒就业难大学生(正文:)1、所谓用工荒,是指用工短缺现象。

相对于持续多年的民工潮,用工荒的出现是多方原因造成的,其中既受世界经济形势影响,也和农民工待遇问题有很大关联。

用工荒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现象。

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新现象,一边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一边却企业招不到人。

它暴露了我国以前之政策不合理之处,急需要调整。

有业内人士指出,以常规思维来看,“民工荒”意味着劳动力供小于求,市场会依据供求双方的博弈结果自发上调均衡工资水平。

但事实表明,低端简单劳动供给者因替代性强而不被企业重视,工资水平仍旧偏低。

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所以“民工荒”不能指望企业单方面解决,必须要有调控部门的积极介入与引导。

而这儿的就业难主要是针对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特殊人群,像大学生等受过专门教育的人!2、㈠两难问题如此堂而皇之地在我国境内大摇大摆的穿梭于各个地区之间。

最近几年,用工荒的状况,一年更甚于一年,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的形势!从2004年的珠江三角洲开始,现如今已蔓延至长三角乃至中西部等众多地区。

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都面临着用工不足问题,年后或者节后,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以珠三角为例,2006年整个珠三角缺工达100万以上,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纺织业,建筑业,餐饮业等。

不少企业纷纷想办法招工,许多企业将工资提升仍收效甚微。

而我国的大学身就业难问题也仍困扰着许多人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高校毕业生再创新高,达559万人,比2007年比2007年增加了64万(此前,2007年比2006年增加了85万。

)截止9月1日,全国有351万毕业生实现就业,仍有144万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加上需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富余和剩余转移人员每年需安排就业的达2400万,从劳动需求看,每年可新增800~900万个就业岗位,可安排1200万人就业,但劳动力供需缺口仍有1200万。

解析“用工荒”与“就业难”

解析“用工荒”与“就业难”

解析’“用工荒”与“就业难”08级统计1班—2200801111025—秘苹苹前言随着高校的扩招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难”已不仅成为大学毕业生的代名词,更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尖锐问题。

而与此同时,“用工难’现象也愈演愈烈,尤其对于中小企业,一直承受着用人难、留人难的伤痛。

一方面,企业急需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持续井喷,却迟迟找不到合适人选;另一方面,广大毕业生手持简历,进出于不同招聘场所,穿梭于不同人才市场,却苦于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此“两难却真实客观地存在着。

这背后存在怎样的原因,发人深思。

一、“两难”原因初探(一)劳动力供求失衡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劳动力供求数量不均。

每年劳动力供求缺口总额约1200万是导致就业难的直接原因。

其次,劳动力供求增长速度不均。

从动态发展来看,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未相应地拉动劳动力需求增长,导致供需增速逐步拉大。

再次,劳动力供求结构失衡。

市场上对技术工人、年轻工人,尤其是女工需求较大,需求远超过供给;而普通工人、年龄较大的工人及男工基本不存在短缺。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4年4月对全国40个城市技能人才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比例不到4%,而企业需求是14%以上,供求之间差距明显。

最后,劳动力供求地域性失衡。

“孔雀东南飞”现象在这几年并未得到切实缓解,大部分人才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一直呈现严重的用工不足。

另外,有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农民工总数的 60%;他们更倾向于城市生活,有 71.4%的女性、50.5%的男性希望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

在就业上,他们和老一代农民工最大的不同是,工资待遇已经不是他们找工作的唯一考虑因素,他们更看重工作环境、工作是否开心和个人价值能否实现。

工厂化大规模、流水线式的枯燥工作环境很难让他们满意。

而对这一代大学生而言,他们比农民工的选择余地更大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近几年愈演愈烈,即便如此,大学生们宁愿失业也不愿到小企业做一般工人。

就业难与用工荒折射出我国教育制度设计的缺失

就业难与用工荒折射出我国教育制度设计的缺失
学 生 中 , 7 %进 职 业 学 校 ,0 上 大 约 0 3%
高等 教 育 本 身 的 社 会 目的 , 为 文凭 不 因 仅 是 一 种 学 历 , 且 还 与地 位 、 称 、 而 职 工
资和晋 升 有着 直接 或 间接 的关 系 。 于 是 , 明 的 人 们 发 现 , 其 成 为 高 等 教 聪 与
育 改 革 的 免 费 实 验 品 ,还 不 如 另 辟 蹊 径 , 开 高 考 , 要 能 较 快 地 获 得 高 等 绕 只 教 育 的文 凭 就 行 。 是 乎 , 种 各 样 可 于 各 轻 而 易 举 获 得 高 校 文 凭 的途 径 被 不 断 开辟 , 种假 文凭、野鸡 大学 ” 各 “ 的洋 文 凭 也 大 行其 道 。 果 使 得 本 来 就 很 拥 挤 结
减 慢。 观发达 国家 , 如 , 国 , 了 反 例 英 为 确 保 职 业 教 育 与 中 等 教 育 和 高 等 教 育
的衔 接 , 早就 开 始 通过 立 法赋 予 职 业 很
教 育 与普 通 学 历 教 育 同等 的地 位 , 而 从 避 免 了技 术 职 业 教 育 学 历 衔 接 的 问 题 。
“ 证式” 取 的职 业 资 格 培 训 不 同 , 业 技 职
21 0 1年 1 2月 2 7日《 瑞士留学感受“ 学 徒 制” 的职 业教育 》 道 )我 国还是 式 报 。
发 展 中 国家 , 常常 列 举 每 万 人 中 大学 却 生 的 比例 , 总是 为近 年 来 每 万 人 当 中 大 学 生 的 比例 持 续 增 加 而 兴 奋 。 殊 不 知 , 这 恰 恰 是 社 会 劳 动 力 人 才 资 源 的 严 重
各 种 高 等 教 育 改 革 的 思 路 和 方式 层 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实际
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要从以下几个 方面来应对当前的就业形势:
一.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条件 进行客观的评估
二.客观的看清行业发展的趋势,切勿盲 目跟风
三.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 将自身能力与客观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联系实际
四.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为走 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大学生就业难原因:
历史原因
一、我国的劳动力市场还存在城乡分割、 地区分割和人群的分割,在劳动力流动的 制度安排上还存在不少障碍。
二、大学生就业难原因:
二、大学生扩招导致大学生质量下降。 学历≠能力
扩招数据:
1980年,中国的出生人口是1800万; 1990年,中国的出生人口是2600万,足足多
三、产生的原因(产业结构不合理)
第一,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企业用工量增 加。
第二,随着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的 实施,中西几年我们农村富余劳动力的 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人数确实在逐渐减少。
第四,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预期在不断提 高。
用工荒现象特点
第一、我国就业问题的基本格局仍然是供 大于求,就业总量的压力还是第一位的。
第二、与此同时,在部分地区、部分企业、 部分行业,也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招工 难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的制造 业和服务业。
第三、但是有向中西部地区蔓延的趋势 第四、岗位缺口比较大的还是一线普通的
操作工。
四、解决措施:
一是加强信息的引导,及时掌握劳动力供求变 化信息,而且特别强调要加强输入地和输出地 的直接对接。
二是要加强职业培训。前不久国务院专门召开 了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电视电话会议,对 这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要求。
三是要引导企业进一步改进用工环境,特别是 在薪酬待遇、劳动条件、劳动合同以及人文关 怀等方面加大措施。
五.面对机遇时,要充满自信的抓住机遇。
结语
最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马不 停蹄的努力吧!上帝只眷顾有准 备的人!
了800万人; 1999年,中国的出生人口是1100万,比1980
少700万比1990少1500万; 2000年,中国开始大学生扩招, 2000年,大
学毕业的人才一百多万; 2010年,中国大学毕业生640万,一下子凭空
多出500大学生。 2013年之前,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会到一个顶
峰,就是700万大学生毕业
二是强化服务培训,挖掘更多适合毕业生 特点的就业岗位;
三要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努力解决好家 庭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等群体的就 业问题。
联系实际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看清用工荒与就 业难并存这一矛盾的现象。从哲学的角度 来说,矛盾是普遍而客观存在的,我们要 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对于每个人 来说,又因自身条件不同产生了矛盾的特 殊性,这就需要我们实事求是的进行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
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就业难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二、产生原因 三、解决措施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就业需求量大 供给岗位不足 供求匹配失调
二、大学生就业难原因:
经济原因 中国的产业整体还处于低端,多以“薄利多销”
为盈利模式,且目前中西部的低端产业也大有 发展,因此对劳动力的需求依然较大,而大学 生群体要求的薪资待遇较高,且所学知识适合 高端产业。因此,产业升级的困难也在一定程 度上造成大学生的就业难。“试想,如果沿海 城市盈利模式调整,利润空间得以打开,大学 生的就业问题就有望迎刃而解”。
论我国市场现象之
——用工荒与就业难
小组成员:赵蕊、张思思、周晓帆
用工荒
一、何谓用工荒? 二、用工荒现象特点 三、产生原因 四、解决措施
何谓用工荒?
用工荒,是指用工短缺现象。相对于 持续多年的民工潮,用工荒的出现是多方 原因造成的,其中既受世界经济形势影响, 也和农民工待遇问题有很大关联。用工荒 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现象。是最具中国特 色的新现象,一边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一 边却企业招不到人。它暴露了我国以前政 策不合理之处,急需要调整。
学历与就业水平统计
大学生就业比例最低
二、大学生就业难原因:
思想原因: 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阶层意识在很大程
度上导致大学生难以找到理想工作。大学 生因为自身的传统精英意识和社会固有观 念的压力,而盲目涌向“体面而有前途” 的工作。
三、解决措施:
一是采取鼓励性政策,引导更多的毕业生 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祖国建设 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创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