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与“用工荒”现象研究计划书
“就业难”与“用工荒”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就业难”与“用工荒”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当前社会上存在着就业难与用工荒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互为因果。
就业难主要是由经济增长放缓、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等因素引起,而用工荒则是因为技能匹配不足、劳动力短缺等原因造成的。
为应对就业难,可以采取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创业就业等措施;解决用工荒可以通过加强职业培训、吸引人才外流等措施。
政府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应加强监管引导,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
通过综合利用各方力量,加强协作,才能有效应对就业难与用工荒问题,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关键词】就业难、用工荒、原因分析、对策研究、政府监管、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社会责任、政府角色、影响、劳动力市场弹性、引导、优化、升级。
1. 引言1.1 就业难与用工荒的现状"就业难"与"用工荒"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两大突出问题。
就业难指的是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群体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随着经济不景气、结构调整和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这些群体面临着就业机会减少、就业要求提高、企业招聘压力增大等种种挑战。
而用工荒则是指企业在招聘过程中遇到的难以招聘到合适员工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之间不匹配、技能短缺、劳动密集型产业衰退等。
这两种问题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到个人和企业的生活和发展,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了解和解决就业难与用工荒的问题,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问题的重要性和影响就业难和用工荒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就业难不仅影响着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发展,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加之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导致传统产业结构发生变革,使得许多传统从业人员面临失业风险。
与此用工荒也给企业带来了生产经营的困扰,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推动力。
“就业难”与“用工荒”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就业难”与“用工荒”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就业情况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却出现了“就业难”与“用工荒”的现象,这一现象不仅对个人发展造成了困扰,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围绕着这一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就业难”问题分析“就业难”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就业政策的变革,就业形势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随着工业转型和升级,传统产业就业需求下降,而新兴产业的用工需求却同时增加,造成了技能人才供求矛盾。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但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并未能跟上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导致城市就业市场供大于求。
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农民工就业待遇差、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难等问题成为突出矛盾。
“就业难”的问题根源主要来自于经济结构问题、就业政策问题以及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问题。
就业的不平衡与不充分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与“就业难”相对应的是“用工荒”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升级和产业转型,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需不平衡的现象。
一方面,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劳务市场需求旺盛,尤其是一些临时性工作的需求相对较高。
但一些传统行业企业无法吸引到足够的劳动力,用工荒问题日益凸显。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高技能、高素质、高薪资的劳动力需求逐渐加大,但供给不足,形成了“用工荒”局面。
“用工荒”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产业升级和技能人才短缺等问题。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三、对策研究为了解决“就业难”与“用工荒”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加强调查研究,探索各种解决之道。
1.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调整经济结构针对“就业难”与“用工荒”问题,首先需要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
政府应该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附加值,增加新兴产业的就业机会。
关于“用工难”和“就业难”的调研报告
关于“用工难”和“就业难”的调研报告《用工难》和《就业难》是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的两个突出问题。
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以了解其原因和对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
本报告将分析用工难和就业难的背景、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背景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加上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用工难和就业难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用工难主要体现在企业用工不足,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尤其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
就业难则是指很多劳动力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尤其是青年和农民工。
这两个问题的出现造成了经济发展的瓶颈和社会问题的积累。
二、用工难原因1.人口老龄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而这对劳动力市场造成了重大冲击。
2.教育结构失衡: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非常普及,但是职业教育的投入相对不足。
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远远超过用人单位的需求,而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相对较小。
3.薪酬福利不够吸引人:一些企业在招聘和用工过程中,提供的薪资和福利待遇不够吸引人。
对一些高技能工人来说,他们更倾向于自主创业或者跳槽到其他更有吸引力的企业。
三、就业难原因1.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经济正处于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这导致了一些制造业岗位的减少,而服务业的岗位数量相对有限。
2.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在中国的不同地区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一些地区缺乏发展机会,导致了就业问题。
同时,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流动性不高,农民工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
3.人才培养与需求不匹配:由于教育和培训体系的滞后,一些年轻人在求职时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所需的技能,导致了就业难。
四、解决方案1.调整教育结构:加大职业教育力度,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培养更多的技能型劳动者。
2.减少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加大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支持,鼓励他们延迟退休,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资源。
3.鼓励创业和自主创新:提供更多的创业支持政策,在创业过程中减少各种限制和障碍,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创新创业领域。
“就业难”与“用工荒”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就业难”与“用工荒”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难和用工荒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解决这一严峻的问题。
一、就业难的问题分析1. 结构性失业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传统产业的衰落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导致了一部分劳动力难以适应新的就业需求,使得结构性失业逐渐凸显。
2. 教育供需不平衡当前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着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不足,导致了大量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盲目、迷茫,同时也使得市场对于某些专业的需求难以满足。
3. 劳动力市场需求不足由于经济增速放缓、部分产业过剩,导致企业招聘计划减少,进而使得劳动力市场需求不足,给就业带来一定的压力。
4. 职业技能不对口一些劳动力由于职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对口,使得他们在就业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这其中既包括了一些中高级技术人才,也包括了一些普通劳动者。
二、用工荒的问题分析1.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逐渐消失,劳动力资源的供给不再维持之前的增长速度,劳动力市场供应量出现一定的短缺。
2. 产业升级带来用工缺口在中国经济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一些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加大了用工缺口,而一些传统产业的转型也带来了用工荒的问题。
3. 企业用工成本上升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部分企业开始转移生产基地,导致了用工荒的现象。
4. 技术背景的用工需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升级,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但市场供给出现短缺,使得用工荒的问题更加突出。
三、对策研究1.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质量在教育体系中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使得毕业生更加适应市场需求。
2. 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力度,提高一线工人的技能水平,使其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同时也要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以满足市场对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
3. 推动产业升级,优化用工结构积极引导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引导财政和金融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优化用工结构,提高用工效率。
用工荒与就业难
联系实际
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要从以下几个 方面来应对当前的就业形势:
一.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条件 进行客观的评估
二.客观的看清行业发展的趋势,切勿盲 目跟风
三.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 将自身能力与客观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联系实际
四.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为走 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就业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业难三解决措施一大学生就业现状中国的产业整体还处于低端多以薄利多销为盈利模式且目前中西部的低端产业也大有发展因此对劳动力的需求依然较大而大学生群体要求的薪资待遇较高且所学知识适合高端产业
论我国市场现象之
——用工荒与就业难
小组成员:赵蕊、张思思、周晓帆
用工荒
一、何谓用工荒? 二、用工荒现象特点 三、产生原因 四、解决措施
学历与就业水平统计
大学生就业比例最低
二、大学生就业难原因:
思想原因: 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阶层意识在很大程
度上导致大学生难以找到理想工作。大学 生因为自身的传统精英意识和社会固有观 念的压力,而盲目涌向“体面而有前途” 的工作。
三、解决措施:
一是采取鼓励性政策,引导更多的毕业生 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祖国建设 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创业;
四、解决措施:
一是加强信息的引导,及时掌握劳动力供求变 化信息,而且特别强调要加强输入地和输出地 的直接对接。
二是要加强职业培训。前不久国务院专门召开 了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电视电话会议,对 这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要求。
三是要引导企业进一步改进用工环境,特别是 在薪酬待遇、劳动条件、劳动合同以及人文关 怀等方面加大措施。
二是强化服务培训,挖掘更多适合毕业生 特点的就业岗位;
用工荒和就业难
3、根本原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专家称劳动者权益得不到保障是“民工荒”根本 原因。一项对珠三角五市1500余名农民工的最新调 查表明,2009年加班费收入为0元者为839人,但工 作时间为1至8小时者有640人,也就是说有199人有 加班,但是没有加班费,工作时间更长,收入却没 有增加。另外,从2007年开始,农民工每月、每周、 每天的工作时间均值都在增加。但小时工资却在下 降,从2007年的8.0258元/小时,降至2009年的 6.9658元/小时。
(3)广东省统计局
对全省598家企业开展的季度用工情况重点 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二季度末,广东企业 员工总数比上季末新增加6.29万人,企业用 工需求总体呈增长趋势。
二、“就业难”现象及原因
1、现象 这里的“就业难”主要指大学生就业,从国家教育 部就业指导中心近些年公布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数字 来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呈现“两高一低”的现象, 即大学毕业人数、待就业人数高,大学毕业生的就 业率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难以找到合 适的薪酬待遇,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
人不好招了,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几十年了,中国 各种经济指标都在增长,但沿海出口型企业普通工 人的工资基本没有多大变化。与此同时,都市生活 成本日益增大,富裕了的沿海城市居民、企业主和 来自内地的普通工人的财富与生活鸿沟日益扩大。 当打工者认识到沿海不再是改变自己命运的财富梦 想之地时,用工荒现象也就自然产生了。
(2)大学毕业生就业心态 不好是造成就业难的另一方 面。A、浮躁、急功近利的 就业心态。主要表现在:一 毕业就想拿高工资,谋好职 位,出人投地,人为地造成 就业难。B、没有清晰的职 业生涯规划。目前,大部分 高校学生没有自己职业目标 和规划。
用工荒与就业难
用工荒与就业难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劳动力市场普遍出现用工荒与就业难的现象。
本文将从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含义、原因、影响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深入了解这一现象并提出解决措施。
第一部分:用工荒的定义及原因1.1 用工荒的定义用工荒是指企业在招聘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人来满足劳动力需求的现象。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支撑其生产和经营活动,但市场上却缺乏合适的人才供应。
1.2 用工荒的原因(1)人口结构的变化:随着育龄人口减少和年龄结构老龄化,劳动力资源相对减少,导致用工荒的出现。
(2)产业结构调整:由于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某些行业需求下降,而新兴行业和高技术领域对劳动力的需求却增加,从而导致用工荒。
第二部分:就业难的定义及原因2.1 就业难的定义就业难是指劳动者在求职过程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或者存在就业歧视等不利条件,导致就业困难的现象。
2.2 就业难的原因(1)就业结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某些行业需求下降,而新兴行业和高技术领域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导致就业难。
(2)教育与就业不匹配: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不符合市场需求,导致劳动力供需失衡,从而造成就业难。
第三部分:用工荒与就业难的影响3.1 对经济的影响(1)生产能力下降: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劳动力,无法充分利用设备和资源,导致生产能力下降。
(2)成本上升:由于用工荒,企业为了吸引劳动力,不得不提高薪资待遇,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3)经济增长放缓:用工荒和就业难不仅对企业产生了负面影响,也会直接制约整个经济的发展,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3.2 对社会的影响(1)社会稳定受到威胁:由于用工荒和就业难,一些劳动者失去了工作机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2)劳动者权益受损:在用工荒和就业难的环境下,劳动者的谈判能力较弱,容易遭受不合理的工作条件和低薪待遇等问题。
第四部分:应对策略4.1 培养人才(1)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加大对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和解决方法5篇范文
大学生就业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和解决方法5篇范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大学生就业困难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数近年迅猛增长,其直接结果就是目前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严重失衡。
随着世界经济危机影响的逐步显现,劳动力的社会实际需求增加缓慢,与过多的新增毕业生的数目相抵消后,形成相对供需失衡,造成了一部分学生的就业困难。
加之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使得高校学生就业问题却越来越严重。
原因1.现在整个就业的状况,因为我们国家总的劳动力供过于求,这个大的背景下。
再加上当前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就显得大学生就业的问题难度就显得非常突出。
2.大学生就业的需求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对大学生这种白领岗位的需求不足,特别是第三产业不够发达造成的。
3.大学生的供给不太适应市场需要。
大学专业的设置和相应招聘、招收这些专业的大学生的人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和观念,以及大学生的观念能力,观念也不太适应。
4.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与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等教育的滞后性和周期长的两个特点确定了其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不够,而高校人才预测工作处于探索阶段甚至还没有开始,都造成了高校招生功利性比较明显,与社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甚至脱节,导致高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5.大部分高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不过硬。
目前大多数高校人事缺乏灵活性、流动性和主动性。
6.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误区。
其一,大学生对自身定位不够准确。
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更加严重影响择业与就业。
其二,诚信问题。
不少毕业生觉不惜通过造假来求得一张证书以骗取企业的青睐,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除了以上几方面的原因外,还有诸如环境还不够宽松、公平,企业用人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等等。
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指导对策1.政府及时的政策疏导。
加强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是主渠道,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府还应充分发挥在就业方面的职能,就业优先应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办事方针,政策向安排就业倾斜;畅通就业渠道,政府应加强宏观管理,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研究、探讨和实践,积极培育规范、健康和法制化的各级劳动力就业市场,破除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制定灵活优惠的政策,鼓励毕业生的合理流动,引导毕业生到艰苦的地方就业;要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就业难”与“用工荒”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就业难”与“用工荒”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出现了两个相互关联的社会问题,即“就业难”和“用工荒”。
就业难表现在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就业压力大,以及部分劳动力转岗困难等方面;而用工荒则主要体现在劳动力短缺、企业用工难度加大等方面。
如何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就业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分析入手,深入探讨其对策研究。
一、就业难的原因分析1.人口结构变化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程度加深,劳动力供给相对减少,导致劳动力市场供需错配,使得部分劳动力难以获得合适的就业机会。
2.技能与需求不匹配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但部分劳动力的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就业难。
3.大学生就业压力大近年来,大学生人数持续增加,但部分学生专业选择不合理、就业观念不合理,加上就业市场需求不足,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难度增加。
4.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度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市就业面临着诸多难题,包括户籍限制、社会保障不完善、职业培训难度等。
二、用工荒的原因分析1.劳动力短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一些传统行业和基层工作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尤其是蓝领工人和基层技术工人。
2.企业用工需求升级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企业对用工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需要更多的技术工人和高素质的员工,而目前市场上这类人才供应不足。
3.就业地区不均衡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的企业用工需求旺盛,而中西部地区用工需求不足,形成了区域性的用工荒。
4.就业条件与待遇要求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者对工作条件和待遇要求也相应提高,使得一些企业难以找到满足条件的工人。
三、对策研究1.加强职业教育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使劳动者的技能与市场需求更加匹配,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2.促进农民工转岗采取政策措施,提供优惠的社会保障和就业补贴,鼓励农民工转岗到城市就业。
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摘要世界是一个很神奇的环境,当很多人还在为被解雇和失业所困扰时,许多企业却还在为着用工荒的大难题而焦头烂额,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话题,也值得我们去深思,去探究!关键字:用工荒就业难大学生(正文:)1、所谓用工荒,是指用工短缺现象。
相对于持续多年的民工潮,用工荒的出现是多方原因造成的,其中既受世界经济形势影响,也和农民工待遇问题有很大关联。
用工荒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现象。
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新现象,一边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一边却企业招不到人。
它暴露了我国以前之政策不合理之处,急需要调整。
有业内人士指出,以常规思维来看,“民工荒”意味着劳动力供小于求,市场会依据供求双方的博弈结果自发上调均衡工资水平。
但事实表明,低端简单劳动供给者因替代性强而不被企业重视,工资水平仍旧偏低。
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所以“民工荒”不能指望企业单方面解决,必须要有调控部门的积极介入与引导。
而这儿的就业难主要是针对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特殊人群,像大学生等受过专门教育的人!2、㈠两难问题如此堂而皇之地在我国境内大摇大摆的穿梭于各个地区之间。
最近几年,用工荒的状况,一年更甚于一年,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的形势!从2004年的珠江三角洲开始,现如今已蔓延至长三角乃至中西部等众多地区。
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都面临着用工不足问题,年后或者节后,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以珠三角为例,2006年整个珠三角缺工达100万以上,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纺织业,建筑业,餐饮业等。
不少企业纷纷想办法招工,许多企业将工资提升仍收效甚微。
而我国的大学身就业难问题也仍困扰着许多人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高校毕业生再创新高,达559万人,比2007年比2007年增加了64万(此前,2007年比2006年增加了85万。
)截止9月1日,全国有351万毕业生实现就业,仍有144万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加上需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富余和剩余转移人员每年需安排就业的达2400万,从劳动需求看,每年可新增800~900万个就业岗位,可安排1200万人就业,但劳动力供需缺口仍有1200万。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与“用工荒”问题
《形势与政策》课题名称:关于大学生“就业难”与“用工荒”问题学院班级:______市场营销133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夏茜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1304363234___________人保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99万人,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比2012年增加了19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大学生就业难”热度不曾减退,“用工荒”也不是真正的无工可用,“用工荒”与“就业难”在中国矛盾地存在。
又是一年毕业季,在数百万的考生面临着对于人生梦想的抉择毕业季相当于是迈入了真正社会的第一步,然后,外面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可谓是一步一艰辛,首先,他们所面临的便是——就业难!在这个信息发展迅速的时代,或许你一个愣神,机会就与你擦肩而过。
是了,关于就业难这个问题,最基本的原因其实就是,机会太少,想要抓住的人却很多。
或者说,这些机会都不是他们理想中的“机会”,所以大多数的人选择止步观望,而更多的人是被这般“浩浩荡荡”的队伍壮观的景象所“吓”到,毕竟这才是刚出校门的“社会人”。
再则,上面也有提到,刚出校门这一点,其实这也许也是导致就业难的一点,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讲,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比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所以,这种就业心理准备不足的状态,导致了大学生对于一下子的角色转换显然是很难适应的。
第三点,薪酬低于大学生所希望的价位。
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0%以上的大学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500元左右或者更高,但是据有关机构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800—2000元/月,这样看来大学生的期望值是远远高于社会现实水准的,当然这也就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这样也就衍生出另一个问题来——用工荒!很多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都会在招聘信息上加上这样一条“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就业市场存在的困难与改进方案
就业市场存在的困难与改进方案一、介绍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市场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尽管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促使了工作机会的增加,但仍有一些问题困扰着个人和整个就业市场。
本文将讨论当前就业市场中存在的一些主要困难,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二、现有的就业市场困难1.行业结构变化导致技能需求不匹配随着科技发展的推动,许多行业的技能需求正在发生变化。
然而,大部分劳动力缺乏新技能,他们所掌握的旧有技能很可能无法适应当前就业市场对新技术的迅速需求。
因此,雇主很难找到合适的员工,从而造成了供需不平衡。
2.劳动力过剩和竞争激烈由于人口增长和教育普及等因素,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过剩情况。
这使得求职者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并且让雇主在招聘时有充足的选择余地。
同时,由于竞争激烈,就业者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3.缺乏青年就业机会对于年轻人来说,找到一个稳定的就业机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缺乏经验成为他们在求职中的一大弱势。
此外,许多企业更愿意招聘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这给没有工作经验的年轻求职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4.区域性差异就业市场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一些地区由于资源、产业结构等条件优势,就业机会较多;而另一些地区则面临着高失业率和缺乏岗位供应的问题。
这种不平衡使得某些地区形成了人才流失现象,并导致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改进方案1. 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为了解决技能需求不匹配问题,各级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力度。
通过提供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培训项目,帮助劳动力更新技能,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此外,与企业合作以贴近实际岗位需求的培训项目也是一个可行的改进方案。
2. 推动创新和创业鼓励创新和创业有助于解决劳动力过剩和缺乏就业机会的问题。
政府应设立更加友好和灵活的法规措施,减少创新和创业者面临的障碍。
同时,提供创新支持、资金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政策也可以激发创新思维,并为就业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3. 加强青年职业培训计划为了帮助年轻人更好地融入就业市场,政府和企业应共同推动建立青年职业培训计划。
就业难与用工荒现象研究计划书
就业难与用工荒现象研究计划书就业难与用工荒是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提出一份“就业难与用工荒现象研究计划书”,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问题的本质,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更为有效的措施。
一、研究目的通过对当前就业难与用工荒现象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揭示其中的本质问题和影响因素,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为其提供更为有效的解决措施。
二、研究内容1.就业难问题的深入分析通过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当前就业形势的发展趋势、就业结构的变化以及就业市场的特点等方面的问题,并明确影响就业的各种因素。
2.用工荒现象的原因分析通过对用工荒现象的原因进行调查和研究,查明影响用工荒的各种因素,包括人口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进步和信息化等因素。
3.就业难和用工荒的关系分析分析就业难和用工荒两个问题之间的关系,明确其联系和影响,探究其分析方法和解决方案,为深入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4.解决方案和建议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一系列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包括促进创业、扶持小微企业、鼓励科技创新、培训劳动力等措施,以期打破就业难和用工荒的僵局,实现稳定和快速发展。
三、研究方法1.调查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大量的宏观和微观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了解就业难和用工荒现象的详细情况。
2.案例研究通过征集大量具体案例,分析企业用工的实际情况,归纳总结用工荒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和因素,为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提供具体的指导。
3.实证研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验证,确定其可行性和操作性。
四、研究计划1.调查阶段(1)设计调查问题,确定样本数量和调查范围。
(2)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工作,收集实际数据。
(3)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进行初步的研究总结。
2.案例研究阶段(1)征集和筛选具体案例。
(2)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式。
就业情况调查策划书3篇
就业情况调查策划书3篇篇一就业情况调查策划书一、调查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革,就业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就业形势,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我们决定开展本次就业情况调查。
二、调查目的1. 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就业心态。
2. 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3. 为学校和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提供参考。
三、调查内容1. 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和就业倾向。
2. 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市场的认知和评价。
3.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4. 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和要求。
5. 学校在就业指导和服务方面的工作情况。
四、调查方法1. 问卷调查:通过网络问卷或纸质问卷的方式,收集大学生和企业的相关信息。
2. 访谈调查:选取部分大学生和企业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就业情况和需求。
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五、调查时间和步骤1. 调查时间:[具体时间]2. 调查步骤:第一阶段:确定调查方案和问卷内容。
第二阶段:实施调查,包括发放问卷、收集数据。
第三阶段: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六、人员安排1. 调查组:负责问卷的设计、发放和回收。
2. 数据分析组: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4. 调查组:负责与企业和学生的沟通和访谈。
七、预算安排1. 问卷设计和印刷费用:[X]元。
2. 访谈费用:[X]元。
3. 数据分析费用:[X]元。
5. 其他费用:[X]元。
总预算:[X]元。
八、注意事项1. 问卷设计要科学合理,确保能够收集到有效信息。
2. 调查过程中要严格保密,确保被调查者的隐私。
3. 数据分析要客观准确,避免主观臆断。
4. 调查报告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为学校和学生提供实际的帮助。
篇二就业情况调查策划书一、调查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革,就业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就业形势,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我们决定开展一次就业情况调查。
农村就业情况调研策划书3篇
农村就业情况调研策划书3篇篇一农村就业情况调研策划书一、调研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就业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了解农村地区的就业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农民的就业需求,对于制定合理的政策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目的1. 全面了解农村就业的基本情况,包括就业类型、收入水平等。
2. 分析农村就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3. 探寻促进农村就业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三、调研内容1. 农村劳动力数量、结构及分布情况。
2. 现有农村就业岗位的种类和特点。
3. 农民的就业意愿和期望。
4. 影响农村就业的因素,如政策、技能培训等。
四、调研范围与对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地区,以当地农民为主要调研对象。
五、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设计针对性问卷,进行广泛发放和回收。
2. 访谈:对部分农民进行深入访谈。
3. 实地观察:观察农村的产业发展和就业环境。
六、调研步骤1. 准备阶段确定调研方案和问卷内容。
组建调研团队并进行培训。
2. 实施阶段前往农村地区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
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
3. 分析阶段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七、时间安排[具体列出各阶段的时间节点]八、调研经费预算包括交通、住宿、问卷印刷等费用,列出详细预算清单。
九、注意事项1. 确保调研人员的安全。
2. 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隐私。
3. 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通过本次调研,期望能够为改善农村就业状况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建议,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篇二《农村就业情况调研策划书》一、调研背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农村就业情况日益受到关注。
了解当前农村的就业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对于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目的1. 全面了解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包括就业类型、收入水平等。
2. 分析影响农村就业的因素,如产业结构、技能水平等。
3. 发现农村就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4. 为促进农村就业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大学生就业现状策划书
大学生就业现状策划书策划书:大学生就业现状一、背景和目标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尤其是近年来,面对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和经济下行的压力,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本策划书旨在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二、问题分析1. 就业难度增加: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2. 就业结构不合理:一些行业和岗位供需不匹配,导致有些专业毕业生就业较难。
3. 就业技能匮乏:部分大学生在实际就业需求中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4. 就业信息不对称:就业信息发布不及时,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信息有限。
三、解决方案1. 加强大学生职业指导和就业辅导,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市场的形势和需求。
可以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举办职业规划讲座等方式进行。
2. 鼓励大学生参加实习和实践活动,提升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
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实习项目,或者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或志愿者活动。
3. 推动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就业需求的对接。
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开展一些培训项目,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 加强就业信息发布和传播,提高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和途径。
可以通过搭建线上平台、举办招聘会等方式,让就业信息更加透明和公平。
四、策划方案实施1. 设立就业指导课程。
学校可以开设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市场和就业技能。
2. 开展职业规划讲座。
邀请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士或成功大学生分享就业经验和职业规划,为大学生提供参考和启示。
3. 开展校企合作实习项目。
学校和企业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帮助他们提升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
4. 举办招聘会。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组织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提供就业信息发布和咨询服务。
5. 建设线上就业平台。
学校可以在网上建立专门的就业信息平台,方便学生获取就业信息,同时为企业提供招聘服务。
就业情况调查策划书3篇
就业情况调查策划书3篇篇一《就业情况调查策划书》一、调查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就业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需求以及就业者的心态和期望,对于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目的1. 了解当前社会的整体就业状况,包括就业率、就业行业分布、就业岗位类型等。
2. 分析不同群体的就业情况,如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
3. 探究影响就业的因素,如经济形势、政策法规、个人能力等。
4. 收集就业者对就业服务和政策的意见和建议,为改进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三、调查对象1. 各类就业者,包括在职人员、失业人员、应届毕业生等。
2. 用人单位,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
四、调查内容1. 个人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学历、职业等。
2. 就业状况,包括就业形式、就业行业、就业岗位、薪资待遇等。
3. 就业渠道和求职经历。
4. 对当前就业形势的看法和评价。
5. 对就业服务和政策的需求和建议。
五、调查方法1. 问卷调查:设计合理的问卷,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放给调查对象。
2. 访谈调查:选取部分典型的就业者和用人单位进行深入访谈,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六、调查步骤1. 确定调查主题和目的。
2. 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3. 组织调查人员进行培训。
4. 发放问卷和进行访谈。
5. 回收问卷和整理访谈记录。
6.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七、人员安排1. 项目负责人:负责整个调查项目的策划、组织和协调。
2. 调查人员:负责发放问卷、进行访谈和收集数据。
3. 数据分析人员:负责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八、时间安排1. [具体时间区间 1]:完成调查方案的制定和问卷、访谈提纲的设计。
2. [具体时间区间 2]:完成调查人员的培训和问卷、访谈的发放。
3. [具体时间区间 3]:完成问卷的回收和访谈记录的整理。
4. [具体时间区间 4]: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策划书
大学生就业现状策划书概述就业问题一直以来是大学生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学生求职难度逐渐增大。
本策划书针对大学生就业现状展开调研,提出解决方案。
调研结果就业困难多家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度逐年加大,有些毕业生甚至无法找到适合的工作。
调研分析显示,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1.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生数量激增,而就业机会相对较少,使得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一部分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
2.宣传信息偏差。
一些学生在就业前,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清楚,盲目跟风,只关注表面的薪酬和待遇,选择不符合自己专业和兴趣的工作,导致就业空间狭窄。
3.缺乏实践经验。
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只注重学业,缺乏实践锻炼和社交经验,导致毕业后就业市场不适应,无法快速适应工作环境。
解决方案针对以上调研结果,结合当前市场状况,本策划书提出以下解决方案:提高专业素质针对就业市场竞争的激烈,大学生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增加在求职中的竞争力。
具体措施如下:1.切实加强课程设置,增加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加强专业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实际应用的机会。
2.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通过实验室、校企论坛等形式,与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加强就业教育针对信息宣传不足的问题,需要大学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和适合的职业。
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学生的就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就业意识,提高就业竞争力。
2.整理并发布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就业信息。
提高实践经验针对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建议学校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和社交经验。
具体措施如下:1.鼓励学生参加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
2.学校要加强与社会组织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交平台和机会。
结论大学生就业现状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现状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就业难”与“用工荒”现象研究计划书
“就业难”与“用工荒”现象研究计划书一选题的背景、目的与意义伴随着大学扩招,大学生累计失业人数也在一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话题一年热过一年。
特别是自经济危机以来,这种趋势尤为明显。
而另一方面,企业招工难也越来越明显。
自20世纪初,东南沿海地区陆续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而现如今,这一现象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频繁出现。
涉及的行业也由低端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企业蔓延到企业高级技术人才的匮乏。
一方是大学生“就业难”、一方是企业“招工难”,这两种现象初看是完全相反的,只能在某一时段内发生一种,但现在两者同时发生,而且都愈演愈烈。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关系?因此,本研究将调查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企业“招工难”的原因,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结合当前的国家帮助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为大学生实现就业提供建议。
对企业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并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解决对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二相关文献综述民工荒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各个领域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探究。
本文在总结部分文献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民工荒”问题进行了综述和全面剖析。
1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1)刘易斯二元模型1954年美国发展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指出在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性质不同的两个经济部门,一个是“资本主义”部门、一个是“维持生计”部门。
刘易斯模式的劳动力转移机制是:在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只要工业部门能够提供最低生活水平以上的实际工资,农业部门就能够向工业部门无限供给劳动力,而工业部门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这种发展情况,一直延续到农业部门的边际生产力增大而使实际工资上升至与工业部门实际工资相等时,劳动力的转移便结束了。
(2)国外职业搜寻理论劳动力市场信息是不完全的,同时每个企业给劳动者的报酬不同,劳动者为了获得报酬满意的工作,必须在劳动力市场搜寻。
这种为寻找工作而采取的失业时间越长,劳动者就越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获得的工作报酬就越高,但是随着他在劳动力市场寻找职业时间的延长,未来寻找到的工作岗位报酬的提高幅度递减,即职业搜寻时间的边际收益递减。
建筑企业“用工难”、“用工荒”调研提纲
建筑企业“用工难”、“用工荒”调研提纲
一、当前企业用工现状
1、正常情况下,企业用工缺口情况(各专业工种所缺人数;企业经营受缺口影响的具体事例
2、最近一年内,各季度用工缺口情况
3、企业民工来源情况,劳务企业提供的人数和散工招募人数
4、民工来源地区比例(当地、外地);近三年比例对比
5、近三年来,民工各工种工资增加情况(数据);以及人工成本占企业经营成本比例
6、建筑业民工收入与社会其他行业收入情况比较(个案说明)
7、企业用工培训情况
二、“用工难”、“用工荒”原因分析
三、“用工难”、“用工荒”解决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业难”与“用工荒”现象研究计划书一选题的背景、目的与意义伴随着大学扩招,大学生累计失业人数也在一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话题一年热过一年。
特别是自经济危机以来,这种趋势尤为明显。
而另一方面,企业招工难也越来越明显。
自20世纪初,东南沿海地区陆续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而现如今,这一现象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频繁出现。
涉及的行业也由低端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企业蔓延到企业高级技术人才的匮乏。
一方是大学生“就业难”、一方是企业“招工难”,这两种现象初看是完全相反的,只能在某一时段内发生一种,但现在两者同时发生,而且都愈演愈烈。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关系?因此,本研究将调查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企业“招工难”的原因,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结合当前的国家帮助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为大学生实现就业提供建议。
对企业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并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解决对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二相关文献综述民工荒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各个领域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探究。
本文在总结部分文献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民工荒”问题进行了综述和全面剖析。
1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1)刘易斯二元模型1954年美国发展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指出在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性质不同的两个经济部门,一个是“资本主义”部门、一个是“维持生计”部门。
刘易斯模式的劳动力转移机制是:在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只要工业部门能够提供最低生活水平以上的实际工资,农业部门就能够向工业部门无限供给劳动力,而工业部门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这种发展情况,一直延续到农业部门的边际生产力增大而使实际工资上升至与工业部门实际工资相等时,劳动力的转移便结束了。
(2)国外职业搜寻理论劳动力市场信息是不完全的,同时每个企业给劳动者的报酬不同,劳动者为了获得报酬满意的工作,必须在劳动力市场搜寻。
这种为寻找工作而采取的失业时间越长,劳动者就越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获得的工作报酬就越高,但是随着他在劳动力市场寻找职业时间的延长,未来寻找到的工作岗位报酬的提高幅度递减,即职业搜寻时间的边际收益递减。
2 国内的研究成果(1)结构短缺论“民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年龄、性别、地域和技能型民工荒。
“民工荒”并不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绝对数下降,而是由特定人群短缺而造成的结构性供给不足,或者可以说是结构性有效供给总量不足,是劳动力市场区域性和结构性失衡的结果。
吕小燕、杨文选(2006)从“经济理性人”学说出发,假设农民工是经济理性人,会精确地考虑进城务工的成本和收益,只要收益大于其成本,农民工就会选择进城。
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民工荒”就是农民工对进城务工的成本和收益进行理性分析的结果。
与我国较快的经济增长率相比,农民工工资增长缓慢,再加上雇主拖欠工资时有发生,这些都打击了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王呈斌、毛晓燕(2010)通过市场问卷调查分析了“民工荒”的现状、特征,认为劳动力流动相对收益减少是其根本原因。
(2)基于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的就业难在一个典型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下,由于就业机会分布的高度不均匀,而且进入一级劳动力市场与进入二级劳动力市场存在明显的反差,因此工作搜寻对于劳动者来说显得十分重要。
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特征尤为明显,并且表现出多重二元性质,制度性分割、城乡分割、地区分割、职业分割、行业或部门分割并存,这种状况大大提高了劳动力市场中大学毕业生的流动成本,降低了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
(3)除了以上几种种主流观点外,还有一些学者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解释“民工荒”现象。
例如,黄婧、纪志耿(2010)从科斯特的“生存理论”视角分析说明“民工荒”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民对就业机会、全年收入预期的不稳定性,以及难以承受的生活成本、迁移成本的上涨压力。
3 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分析,及研究设想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概述,再从工作搜寻理论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目前的大学生就业难可以简单从工作搜寻的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探讨。
从成本角度出发,基于拓展型的工作搜寻理论,大学毕业生的搜寻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机会成不。
而从收益的角度来看,工作搜寻是从最有希望的工作开始,同时由于搜寻中获得的工资越来越高,进一步搜寻获得更高工资的难度也越大。
三研究假设在经济好转背景下,部分地区、企业在招工中存在的结构性短缺现象是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结构失衡的一种反映。
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局面,也反映了以高校毕业生和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的青年劳动者的就业预期,与一些企业的薪酬待遇、劳动环境、用工方式不相适应。
剖析两者的背后成因,不难发现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其根本症结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不完善导致低端制造业对廉价劳动力的过分需求,而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大学毕业生既不能和农民工形成差异化的就业竞争,又不具备制造业的就业成本优势,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奇异的一边是招工难、另一边是就业难的现象。
四基本观点具体原因剖析:1 劳动力市场结构方面: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两者的信息不对称,千万适龄劳动力上大学被“白领化”,高校扩招给农村适龄孩子更多上学机会的同时,也间接“剥夺”了他们成为产业工人的可能性。
2 企业用人机制方面:首先,有些以廉价劳动力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由于生产成本攀高,利润不断缩水,薪酬待遇未能满足大学生的要求。
其次中小企业职工福利、保障制度不完善,导致了部分中小企业招工难。
最后部分企业在用人机制方面也存在着偏失。
3 产业结构方面:主要是三大产业发展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4 教育制度方面:一是教育方向与劳动力需求方向严重脱节。
主要在于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匹配,使得学生毕业后找不到相应岗位,而社会紧缺的各种高级技工却又是各大高校不屑于培养的。
二是就业供给结构与现实就业需求相背离。
普通工人所从事的低端岗位劳动量大且工作时间长,无法吸引大学生,而且新生代大学生的择业需求关注的层面更为多样,如开阔视野、增加经历、注重企业培训、晋升。
5 大学生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方面: 一是,某些学生自我评价较高,客观上不能全面认识自己,缺乏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他们的综合能力又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
新形势下的人才标准一改过去单靠文凭或职称来认定人才的普遍做法,提出了把品德、知识、能力与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
五研究内容结构与对应目标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引言。
基于现有的时代背景,通过分析目前中国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大学生就业的优劣势,阐述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总结已有的文献,分析现有的研究水平与进展,并提出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研究的理论基础。
主要针对研究中涉及到的关键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现状与企业招工的形势,对己有研究基础进行阐释,为本次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研究设计。
在对已有文献、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介绍研究的问卷工具,对问卷进行预测试,并选取合适的被试样本。
第四部分——研究结果分析。
运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即在检验研究结果的信度及效度之后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差异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第五部分——研究结论与展望。
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验证研究假设及模型,并总结得出论文的主要结论,分析研究的局限及创新点,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六研究方法、技术路线(1)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研究初期,通过广泛的文献阅读,找出研究的问题和初步构思。
并通过文献归纳,找到需要研究的变量,确定研究拟采用的变量维度,利用SPSS13.0检测问卷的信度、效度状况;研究中期,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武汉理工大学部分抽样学生为正式测试的被试样本而进行调查,利用SPSS13.0对所发放问卷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集中统计、差异性分析、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研究后期,采用观察法和个案专访调查法,浏览校园BBS 网站和专业C2C网站,观察学生的交易状况,并走访网络创业的成功人士,完善调出结论,提出网络创业存在的问题和相应意见。
(3)技术路线七预期七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形式(1)调查报告一篇: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调查及研究;(2)发表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
八相关参考文献1 李志霞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07年01月2 雷震云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索[J] 企业家天地 2006年11月3 Banerjee Biswajit,and Bucci Gabriella. On the job search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 an analysis based on Indian data onmigrant[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e Change 1995年6月4 姜继红、汪庆尧职业搜寻理论视野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9年4月5 都阳农村劳动力流动:转折时期的政策选择[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0年第5期6 李宝元、王泽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契机—关于近年来“民工(技工)荒”现象的劳动经济学分析[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9第3期7 陆晓禾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中国的“民工荒”问题—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一种反思[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0第10期8 舒服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J] 中国建设教育 200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