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原因及对策
市招工难和就业难问题的调查思考
市招工难和就业难问题的调查思考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放缓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市招工难和就业难问题越来越突出。
这一问题不仅困扰着政府和企业,也牵动着广大劳动者和求职者的心。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和思考,探究市招工难和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市招工难的原因1.经济结构转型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传统制造业和传统劳动密集型岗位减少,而高技能、高素质和创新型人才需求增加。
这导致了劳动力供需矛盾的激化,招工难的情况逐渐出现。
2.用工成本上升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企业在用工上更加趋向于从多工人到少工人、从人工到机械化的变革。
这使得市场上的劳动力需求有限,导致招工难的问题进一步加剧。
3.教育与就业的脱节教育系统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一方面,教育机构未能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就业需求相契合,导致毕业生技能和就业能力与市场要求不符;另一方面,求职者的专业技能和就业期望与用人单位需求存在差距,造成就业难的问题。
4.地域差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导致部分地区劳动力供过于求,而另一些地区则供不应求。
这使得工人和企业之间的匹配度降低,市招工难问题进一步加剧。
二、就业难的原因1.缺乏就业机会随着经济发展的放缓,企业普遍减少了对新员工的招聘计划,就业机会减少。
尤其是一些传统产业的衰退,使得求职者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2.技能不匹配求职者所具备的技能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不匹配。
虽然求职者普遍具备一定程度的教育背景,但他们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这使得用人单位难以找到满足自身需求的合适人才,同时也增加了求职者的求职挑战。
3.年龄和性别歧视在一些行业和企业中,年龄和性别歧视问题依然存在。
年轻人面对着缺乏工作经验的难题,而中老年人则面临公司对他们成长准备和适应能力的疑虑。
另外,部分行业对女性求职者的歧视也造成了就业难的问题。
三、应对市招工难和就业难问题的对策1.发展新兴产业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向高科技、新能源等领域转型升级。
用工荒与就业难
联系实际
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要从以下几个 方面来应对当前的就业形势:
一.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条件 进行客观的评估
二.客观的看清行业发展的趋势,切勿盲 目跟风
三.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 将自身能力与客观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联系实际
四.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为走 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就业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业难三解决措施一大学生就业现状中国的产业整体还处于低端多以薄利多销为盈利模式且目前中西部的低端产业也大有发展因此对劳动力的需求依然较大而大学生群体要求的薪资待遇较高且所学知识适合高端产业
论我国市场现象之
——用工荒与就业难
小组成员:赵蕊、张思思、周晓帆
用工荒
一、何谓用工荒? 二、用工荒现象特点 三、产生原因 四、解决措施
学历与就业水平统计
大学生就业比例最低
二、大学生就业难原因:
思想原因: 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阶层意识在很大程
度上导致大学生难以找到理想工作。大学 生因为自身的传统精英意识和社会固有观 念的压力,而盲目涌向“体面而有前途” 的工作。
三、解决措施:
一是采取鼓励性政策,引导更多的毕业生 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祖国建设 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创业;
四、解决措施:
一是加强信息的引导,及时掌握劳动力供求变 化信息,而且特别强调要加强输入地和输出地 的直接对接。
二是要加强职业培训。前不久国务院专门召开 了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电视电话会议,对 这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要求。
三是要引导企业进一步改进用工环境,特别是 在薪酬待遇、劳动条件、劳动合同以及人文关 怀等方面加大措施。
二是强化服务培训,挖掘更多适合毕业生 特点的就业岗位;
试析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问题及应对措施-精品文档
试析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问题及应对措施-精品文档试析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问题及应对措施一、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现状近年来,高校大学毕业学数量呈现持续增多的状况,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调查数据显示,仅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超过700万人,与2013年相比,人数超过28万。
截至到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近750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就业群体,大学生就不可能仅靠文凭就能找到一份最佳的工作了,而应该具备综合能力,所以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上比较关注的热点话题[1]。
此外,全国各地经济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尤其是经济相对发达,企业的用工需求量较大,然而由于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企业虽然提高了工资待遇和福利条件,但大学生跳槽的情况频繁发生,从而企业面临着招工难的问题,并制约了企业的良好发展。
二、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问题出现的原因(一)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背景下,高校采取了扩招政策,学生人数不断攀高,在一定程度上,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向大众化阶段发展,高校毕业生人数呈上升趋势,为就业带来一定的困难。
2.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存在不均衡现象,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吸引着众多的大学生纷纷涌入,就业压力加大,而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大学生没太大的吸引力,供求不均衡。
3.大部分高校毕业生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将考取公务员和全额事业单位作为就业的主要目标,进入企业工作的意识淡薄。
4.近年来,受经济下行的影响,很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下降,为了降低人工成本,很多企业采取了裁员措施,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得不到解决。
(二)导致企业招工难问题的原因1.国有企业和实力较强的企业工资和福利待遇条件比较好,倍受大学生等诸多求职者的青睐,然而一些民营企业由于自身体条件不足,工作环境和工资待较低,抵御风险能力较差,营利能力得不到改善,对大学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形成供求不均衡状况。
“招工难”和“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
“招⼯难”和“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2019-07-21近年来,两⼤话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是从⼴东经济发达地区蔓延到全国⼤多数地区的招⼯难、民⼯荒;⼆是就业难,特别是⼤学⽣就业难。
在很多企业感到招⼯难的同时,很多⼤学⽣却从⼀进校门就开始为找⼯作⽽烦恼。
两个不同⽂化层次的⼈群所遭遇的相⽭盾的问题,使我们不得不去反思我国劳动⼒市场的现状,反思造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反思⾯对市场经济转轨我们应做哪些调整,应寻找⼀条怎样的出路。
⼀、“招⼯难”与“就业难”并存的历史和现状“民⼯荒”这个名词已经问世好⼏年了。
2003年下半年,由于珠三⾓劳动密集型企业招⼯短缺,“民⼯荒”便⾸次出现在众⼈⾯前。
从2004年开始,“招⼯难”就不只是珠三⾓特有的现象,⽽是长三⾓⼀带劳动密集型企业⾯临的共同问题。
然⽽,这么多年过去了,“招⼯难”已经由东南沿海蔓延到北⽅内陆,从东部扩展到中部,从暂时的缺⼯变成了长期的趋势。
在“招⼯难”成为⼤家关注焦点的同时,另⼀边⼤学⽣就业难的情况却愈加严重。
据资料显⽰,1999年开始,我国⾼等教育院校进⾏扩招,当年招⽣⼈数达154万,较1998年增加46万⼈。
⾄2009年,我国⾼校应届毕业⽣⼈数突破600万⼤关。
2009年⾼校毕业⽣就业率为87%,有近80万应届毕业⽣未就业。
2011年我国的⾼校应届毕业⽣⼈数将再次刷新纪录,达到660多万⼈,“⼗⼆五”时期应届毕业⽣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
从以上数字分析,在社会经济提供的就业岗位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学毕业⽣就业形势⽇益严峻。
即使中国经济突破⾦融危机阴影⾛向繁荣,但按照我国⽬前城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100万个,其中⽩领岗位250万个左右的发展速度,依旧不能满⾜新增毕业⽣和正在待业的⼤学⽣的就业需求。
⼆、“招⼯难”与“就业难”并存原因探究1.直接原因(1)农民⼯⼯资过低,企业⽤⼯不规范,侵犯⼯⼈权益。
⼤量的农村剩余劳动⼒转移到城市,是因为农民⼯在城市劳动可以获得⽐在农村劳动更⾼的收⼊。
浅谈招工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及建议
浅谈招工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及建议浅谈“招工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及建议关键词:招工难用工荒建议一、企业用工紧缺的原因分析导致企业用工荒和招工难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企业用工量增加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逐渐好转,加上国内的经济刺激计划,我国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快速的反弹。
内需不断扩大,外贸持续增长,促使企业用工需求的不断增长。
此外,民工大量返乡也增加了招工的难度。
2、沿海地区就业优势减弱,民工就业的选择趋向多样化随着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用工需求在增加,给当地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吸引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在家乡实现就业。
这就使得东部沿海地区的用工优势逐渐被削减和弱化,农民工也不愿背井离乡,希望在自己的家乡实现就业和发展。
3、自主创业和就业渠道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强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供给企业的农村劳动力的人数在逐渐减少。
现在的年轻劳工,家里大多有钱了,这些人不太愿出远门,都窝在近一点的家乡打临时工。
所以年轻人越来越少,而年纪大一点的劳动力衰退,又不能适应快节奏的工作方式,总体上造成了劳工荒这种现状。
4、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预期较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死水平实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城乡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致使大中城市消费水平延续走高,增加了外来民工的生活成本。
然而,外来民工在社会福利等方面,遭受很多不公正的报酬。
随着民工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对工资等就业的预期不断增加。
如果企业还想延续低工资招工或者招工手段比较单一的传统,招工难的问题将很难获得解决。
80后和90后群体已近成为当前劳工的主体,仔细分析后不难发觉,他们外出务工或就业,不单单是为赚取工资那么简单,他们更多的是想体验或享受生活、丰富个人视野、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等,如果我们的企业还象当初对待一代民工那样来对待这些80、90后民工,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试论当前“招工难”和“就业难”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试论当前“招工难”和“就业难”现象的原因及对策近年,“招工难”、“用工荒”“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纷纷见于媒体报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两会期间,此问题更是引起广泛关注,与会的众多委员和人大代表就此建言献策,纷纷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如今的就业市场出现如此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招工难”,另一方面是“就业难”,有媒体戏称为“鸳鸯火锅”。
原何如此?所谓招工是从生产组织者(即企业)角度来吸纳劳动者加入生产,而就业则是站在劳动者的角度为了生存和发展销售劳动能力的过程。
“就业难”,是毕业生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需求,找不到合适的用人单位,或者信息不畅通,求职无门;“招工难”,是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进行持续生产。
这两方面看是相对应,能够形成良好的供求市场,然而现在出现的“两难”的矛盾问题,使我们必须反思我国就业市场的现状,反思此矛盾的成因,反思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做哪些调整。
一、“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原因探究表面上看,“招工难”和“就业难”是悖论,而将两者联系起来剖析,实质上是人才结构、产业结构的问题。
劳动力市场的整个趋势是供大于求,就业难将长期存在。
(一) “就业难”问题是目前我国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笔者分析发现,“就业难”针对的群体是高校毕业生,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却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就是存在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
近些年,高校大幅扩招,看似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高校扩招惹的“祸”,笔者认为,事实的原因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其结构性矛盾存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 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在我国,很多高校存在着一些创办以久的被称之为长线专业的专业,这些专业开办时间长,办学成熟,教学实验设备配置齐全,教师队伍稳定,甚至有一些教学、科研方面的专家。
因此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很难割舍这份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这些长线专业的需求问题大大减少,而有些真正社会急需的新专业在我国设立和发展的能力还不成熟,这样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结构性矛盾就难以避免。
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并存的悖…
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并存的悖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市场日趋庞大化,但是“就业难”与“招人难”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培养方向有差异随着时代的变迁,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教育机构的教育内容和教学体系并没有及时跟进。
因此,大学毕业生面临职业选择时与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出现了偏差。
2.缺乏实践经验在现实生活中,用人单位对于应聘人员的经验要求日趋苛刻,因此,很多刚刚毕业的学生会因为缺乏实践经验而失去招聘机会。
3.毕业生自身素质不足毕业生在面对职场时,需要具备很多的实战技能和先进的职业素养,如果自身素质没有得到有效地提升,就会让求职者在招聘中处于劣势。
用人单位“招人难”的原因1.缺乏合适的人才用人单位面临的最大难题便是缺乏合适的人才。
由于薪资、福利、工作内容等各方面原因,找到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成为用人单位的难题。
2.招人需要耗费大量资源用人单位要招聘人才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物力、财力等资源,但是往往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3.企业的用工成本很高除了长期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外,企业还需要为员工提供岗前培训、技术培训等增值服务。
因此,企业在用工成本上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破解悖论的方法1.教育机构与用人单位合作,优化人才培养通过与用人单位合作,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联系,共同建立更为亲密的合作关系,就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职业教育,更好地与用人单位沟通和了解人才市场的实际情况。
2.加强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教育机构应该将实践教学的内容置于教学的重心,帮助学生拥有实战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3.加强职业指导,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指导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公司的具体操作流程、文化内涵以及期望达成的目标,学生能够获得关键信息,从而提高综合实力,成为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
大学生就业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和解决方法5篇范文
大学生就业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和解决方法5篇范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大学生就业困难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数近年迅猛增长,其直接结果就是目前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严重失衡。
随着世界经济危机影响的逐步显现,劳动力的社会实际需求增加缓慢,与过多的新增毕业生的数目相抵消后,形成相对供需失衡,造成了一部分学生的就业困难。
加之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使得高校学生就业问题却越来越严重。
原因1.现在整个就业的状况,因为我们国家总的劳动力供过于求,这个大的背景下。
再加上当前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就显得大学生就业的问题难度就显得非常突出。
2.大学生就业的需求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对大学生这种白领岗位的需求不足,特别是第三产业不够发达造成的。
3.大学生的供给不太适应市场需要。
大学专业的设置和相应招聘、招收这些专业的大学生的人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和观念,以及大学生的观念能力,观念也不太适应。
4.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与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等教育的滞后性和周期长的两个特点确定了其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不够,而高校人才预测工作处于探索阶段甚至还没有开始,都造成了高校招生功利性比较明显,与社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甚至脱节,导致高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5.大部分高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不过硬。
目前大多数高校人事缺乏灵活性、流动性和主动性。
6.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误区。
其一,大学生对自身定位不够准确。
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更加严重影响择业与就业。
其二,诚信问题。
不少毕业生觉不惜通过造假来求得一张证书以骗取企业的青睐,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除了以上几方面的原因外,还有诸如环境还不够宽松、公平,企业用人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等等。
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指导对策1.政府及时的政策疏导。
加强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是主渠道,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府还应充分发挥在就业方面的职能,就业优先应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办事方针,政策向安排就业倾斜;畅通就业渠道,政府应加强宏观管理,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研究、探讨和实践,积极培育规范、健康和法制化的各级劳动力就业市场,破除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制定灵活优惠的政策,鼓励毕业生的合理流动,引导毕业生到艰苦的地方就业;要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企业如何解决招工困难报告
企业如何解决招工困难报告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日益竞争,招工困难已经成为许多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
企业想要保持和增强竞争力,就必须解决这一问题。
本报告将深入分析招工困难的原因,并探讨一些解决方案,以帮助企业应对这一挑战。
招工困难的原因1. 基础教育不足当前,一些地区的基础教育水平尚未达到要求,导致劳动力人才的素质整体较低。
这使得企业在招工过程中难以找到满足其需求的员工。
2. 人才流失一些优秀的劳动力人才被其他企业挖走,这可能是由于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提供了更好的薪酬福利或职业发展机会。
3. 就业岗位不合理分布一些地区的就业岗位过于集中,而其他地区则缺乏就业机会。
这导致员工流动性低,企业在较为闭塞的地区招工困难。
4. 整体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也是导致招工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一些热门行业,供应不足,而在其他行业的虚位以待。
解决方案1. 加强与教育机构的合作企业可以与高校、职业学校等教育机构合作,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通过与教育机构的合作,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培养情况,并提前进行人才预测和定向培养。
2. 提升薪酬和福利待遇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劳动力人才,企业应该提升薪酬和福利待遇。
这包括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良好的工作环境、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等。
3. 加强地区间的协调合作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强地区间的协调合作,推动就业岗位的合理分布。
通过在较为闭塞的地区引入新产业、新项目,提供就业机会,从而解决供需失衡问题。
4. 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拓宽招聘渠道,吸引更多的求职者。
同时,通过在线招聘平台和人才数据库,企业可以更加高效地筛选和管理候选人。
5. 提供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帮助他们提升技能和素质。
这不仅有助于解决企业的招工困难,还可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动力。
结论招工困难是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但也是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来解决的。
浅析招工难和找工难并存--基于佛山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调查
浅析招工难和找工难并存--基于佛山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调查近年来,招工难和找工难并存已成为许多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佛山作为广东省的一个重要制造业基地之一,也受到了这一问题的影响。
本文基于佛山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实地调研,分析招工难和找工难并存的原因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一、招工难和找工难并存的原因1.人口结构变化:佛山市的人口已经超过700万,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青壮年到城市就业的减少,劳动力供应不足。
2.就业岗位多元化:从事制造业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吸引了很多农村劳动力就业,但是随着服务业、互联网等新产业的崛起,这些岗位更具吸引力,制造业的招工难度也相应增加。
3.薪资待遇问题:随着佛山市的经济发展,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消费水平也相应升高,有些企业的薪资水平无法满足人们的期望,从而导致招工难度加大。
4.职业培训不足: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企业需要更多的技术工人,但是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职业培训并不足够,使得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更加稀缺。
二、招工难和找工难的影响1.劳动力成本上涨:为了吸引劳动力,在市场上竞争,企业只能提高薪资水平,导致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上涨。
2.订单难以满足:由于缺少足够的劳动力,企业无法及时完成订单,给企业带来损失。
3.技术工人短缺:由于技术工人的短缺,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升级上受到阻碍,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4.企业招工成本增加:由于招工难度加大,企业不得不加大招聘成本,包括发布广告、招聘人员等,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应对招工难和找工难1.开展职业培训:企业应与政府和教育机构合作,开展职业培训,为劳动力提供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技能。
2.优化薪资水平: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及时了解员工的态度、期望和薪资水平,根据市场情况调整薪资水平。
3.提供良好的员工福利:除了薪资水平外,企业应提供可行的员工福利和福利制度,提高员工的归属感,保障员工的生活质量。
4.通过网络招聘和员工推荐来招聘人才,企业可将业务推广到网上,提高知名度,增加招聘成功率。
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并存的悖…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并存的悖论引言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普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与此同时,一些用人单位也反映“招人难”,出现大规模用工缺口。
这似乎构成了一种悖论,即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并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探讨这种悖论的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破解策略。
原因分析1. 不符合用人单位需求一方面,大学生在岗位技能和实践经验方面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在当前社会发展快速、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往往不匹配。
此外,过多的理论学习和缺乏实践经验也限制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2. 就业观念不合理一些大学生存在着过高的期望和理想化的就业观念,对待就业持消极态度。
他们追求高薪、舒适的工作环境,对就业地点、工资待遇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导致就业难度加大。
而一些基层用工岗位,尤其是外地艰苦条件下的工作,往往被大学生们所忽视。
3. 信息不对称大学生在选择岗位时,常常缺乏对用人单位的了解,无法获取到真实可靠的招聘信息。
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也未能及时准确地传达给他们。
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双方难以有效地匹配,从而加剧了“就业难”和“招人难”。
4. 用人单位招聘方式不合理传统的招聘方式往往存在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等问题,不利于解决“招人难”问题。
用人单位普遍采用的招聘渠道主要是传统的校园招聘,对于大规模的用工需求显然是不足够的。
此外,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对于应聘者的薪资、职位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歧视,也会导致匹配困难。
破解策略1. 加强职业教育与实践训练大学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技巧。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学校可以与用人单位合作,推行在校实习制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2. 调整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导向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并对就业现状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破解“招工难”瓶颈的路径研究
破解“招工难”瓶颈的路径研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日益增加,但是在一些行业中,却面临着“招工难”的问题,即企业招聘难度大,很难找到合适的员工。
这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破解“招工难”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瓶颈。
本文将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一、“招工难”现象的原因1. 地域发展不均衡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吸引力不强,导致人才流失现象较为普遍。
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也相对滞后,企业数量较少,工作机会有限,因此很难吸引人才前往就业。
2. 薪酬待遇不合理一些企业的薪酬待遇不够吸引人,导致员工流失率高。
尤其是在一些基础产业领域,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薪酬待遇低,这就导致了员工不愿意长期从事这些工作,增加了企业的“招工难”问题。
3. 人才储备不足有些行业对于技能和经验要求较高,而这些人才的储备并不足够,导致企业在招聘时很难找到合适的员工。
这也是“招工难”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4. 用工环境恶劣一些企业存在着用工环境恶劣的情况,比如违法用工、不良工作环境等,这就导致了员工流失率高,同样也增加了“招工难”的问题。
5. 用工心理障碍一些年轻人对于某些行业存在用工心理障碍,认为这些行业的工作环境差、薪酬低,从而不愿意从事这些工作,这也是“招工难”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破解“招工难”问题的路径1.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了解决“招工难”问题,首要的是培养更多的人才。
各级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质量,提高培养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同时鼓励更多的人走上技能人才的道路。
企业应该合理提高员工的薪酬待遇,建立一套完善的薪酬体系,提高员工的工资水平,激励员工积极工作,从而降低员工流失率,解决“招工难”问题。
3. 增加用工岗位的吸引力针对一些技能要求较高、工作环境较差的行业,可以通过优化用工环境,提高工作待遇等方式来增加用工岗位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这些行业中来。
浅谈“招工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及建议
浅谈“招工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及建议一、招工难与用工荒的现象及表现二、招工难与用工荒的原因分析三、政策上的支持与改善建议四、企业应对招工难与用工荒的建议五、社会力量的参与与建议一、招工难与用工荒的现象及表现“招工难”是指企业在招募劳动力时遇到的难题,也可以理解为招聘渠道、人口流动以及就业市场等因素引起。
而“用工荒”是指用工单位在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缺乏所需的劳动力,或者劳动力数量不能满足用工需求的状态。
二、招工难与用工荒的原因分析(一)社会变迁引起的人口流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和地区差异的缩小,加上一些优惠政策的鼓励,导致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在城市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移民劳动力队伍,这个队伍在就业和生活中受到了诸多的限制和约束,这也导致了一些工人愿意待在家乡或者回流农村。
(二)岗位要求、待遇和技术难度的限制一些企业以招聘优秀人才作为自己公司的发展目标,但在实际中,选择性就非常的高,对人才的要求比较高,导致招工难。
另外,当前我国的工人工资水平相对较低,而买房、养孩子等费用还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对于人们的人生价值和事业追求更高的人,很难通过低薪来吸引他们成为其中一员。
(三)人口结构的改变导致人才匮乏人口趋势不仅对我国的环境和社会生态造成了影响,也导致了人才的稀缺,目前,我国的老年化程度已经开始加深,这导致了不少劳动力的流失,比较需要的岗位也就更难招人了。
(四)城乡之间的风险差异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我国的城乡差距很大,这也是导致招工难和用工荒的重要原因之一。
城市有着更高的生活成本和更严格的规定限制,如果企业不能给予足够的引导和支持,劳动力的过度流失也就是很难避免的。
(五)创业成本的高昂限制了新企业的发展创业和运营一家新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员的支持,但是当企业处于初期和运营发展阶段的时候,有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招工难度增加,而且薪资和劳动力资源也不能得到保障。
三、政策上的支持与改善建议(一)进一步简化招工难的手续政策应该进一步简化招工难的手续,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还要为人们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
试论当前”招工难“和就业难”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试论当前“招工难”和“就业难”现象的原因及对策———以苏州农民工群体为例摘要:“招工难”和“就业难”是当今社会两大焦点:一方面求职者难以觅到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企业难以招到合适的员工。
“求职难”与“招工难”的“两难”问题同时存在。
既有“招工难”,何存“就业难”?一般意义上,这种看似悖论的现象不应该出现,可它确确实实地存在并继续,是何原因?又如何破解,这正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招工难就业难原因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改革力度不断深化,许多企业出现了“招聘员工难”的问题,致使这些企业不能按期运营或开足马力生产。
而另一方面,“求职就业难”的现象也十分突出,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急待转移就业。
一边是“招工难”凸显着劳动力的“匮乏”,一边却是“就业难”似乎在告诉世人中国劳动力的“过剩”,这种“悖论现象”看起来是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看起来矛盾,其实是统一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折射出了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一种特有的相互矛盾现象,反映了就业市场供需之间的结构性不平衡1。
因此,科学地分析“招工难”与“就业难”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积极地应对措施,从而促进中国劳动力市场健康有序地进行,对保证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就以苏州农民工群体为调查对象,通过在苏州市各大人才市场随机抽取500位农民工群体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同时联系了20家企业进行详细访谈,了解企业的缺工困境,根据调研结果对“招工难”和“就业难”存在的原因进行阐述,最后提出缓解“就业难”和“招工难”的针对性对策。
一、“招工难”和“就业难”现状分析1、招工难:企业的无奈曾经是农民工“一岗难求”,如今却是招聘企业“一工难求”。
面对目前企业缺工困境,我们特意联系了20 几家企业,根据对企业的调查发现,企业“招工难”并不是招不到人,而是招不到熟练高级技工和技师,企业最不缺的是下不上苦力,又没有一技之长的人。
中国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矛盾现象
中国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矛盾现象如何看待中国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矛盾现象,大学生应如何适应社会的需求进行就业准备“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局面在我国就业市场之所以出现,根本原因是就业市场供需之间的结构性不平衡。
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过快,把一段漫长的发展历史强行压缩在一个短短的发展时段。
企业的生产规模这几年扩张过快,劳动力对收入预期的增长同样惊人。
而眼下,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又不能在这之间做到有效的平衡。
因此,人力市场中劳动力的“匮乏”与“过剩”就挤在了一起,搭上了这趟快速发展的列车,当前行的“列车”受阻后,这压缩的阵痛就开始慢慢施放了出来。
时下,劳动力资源市场似乎老在传递着这样一种信息,那就是劳务供需双方已从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
似乎在告诉人们,从今往后,该关注的只是如何缓解招工难的问题,而求职难的矛盾可以退避三舍。
实际上,无论是地方还是全国,就业矛盾尤其是涉及择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严重地困扰着劳动力市场,只是目前它被局部“用工荒”的供需矛盾所掩盖。
究其原因,还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所致。
“招工难”和“就业难”这对矛盾的凸显,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时代不同了,新生代农民工从小就随父辈来到了城市,他们吃住在城市,感受的是城市的氛围,体验的是城市的文化,除了没有那张户籍证明外,他们已经和城市人没什么两样了。
因此在就业上,他们和老一代农民工就有很大的不同,工资已经不是他们找工作的唯一考量因素,他们更在意工作环境,是否开心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工厂化、规模化、流水线式的枯燥工作环境,已经难以让他们满意。
加之他们已有了自己对工作福利的话语权,正在逐渐取得市场的尊重,成了中国崛起的新生力量。
因此,“民工荒”的出现是新生代农民工对不平等劳动关系的某种抗议,也是他们与企业主进行无意识博弈的结果。
事实上还有一个原因,随着整个社会的富裕程度大大提高。
以前即便在城市,学生一毕业就要马上工作,不管工资多少,重要的是能够补贴家用。
关于招工难与就业难结构性矛盾的调查与对策分析
关于招工难与就业难结构性矛盾的调查与对策分析关于****招工难与就业难结构性矛盾的调查与对策分析一、企业“招工难”,劳动者“求职难”现状近两年来,我们通过企业招工实践,特别针对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了解到,众多用工企业普遍反映,现在企业招工越来越难,召开专场招聘洽谈会,往往是招工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比求职者还多。
招聘的岗位包括车、铣、刨、磨、钳、焊、水暖、电等技术工人,建筑工程师,装修工程师,物业管理人员,电子厂、食品厂、化工厂普通工人,业务人员,酒店饭店服务人员,保安,保洁,家政等。
当前在人力资源市场求职有工作经验的技术工人数量不多,能够留得住,用得上,能吃苦的熟练工就更少了。
针对企业“招工难”劳动者“求职难”的现状,在2021年1月至3月,对我县辖区内所有的农村劳动力,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调查摸底。
通过此次活动了解到,县共有农村人口数是***,农村劳动力***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人,累计转移就业***人,未就业***人;在转移就业人群中就地转移***人,劳务输出***人;转移就业女性***人。
另外,深入本地及京津廊等地大型企业和劳务派遣机构,开拓和收集用工岗位。
在2021年3月31日举办“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帮您尽早实现就业”为主题的春风行动专场人力资源洽谈会,提供就业岗位***个,共***余人参加,有就业意向的****,达成就业协议的***人。
通过不懈的努力,截止到1至7月份我县就业转移达到***人.其中,就地转移1890人,异地转移3540人;新增就业岗位2100个。
近日,针对本县开发区内部分企业反映招工难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企业等形式,对部分企业的用工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汇总如下:单位名称总计合计岗位需求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普通工人在以上人员需求中,专业技术人员占需求的5%,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技术工人包括质检员、化验员、印刷员、技术员、焊工、电工、车工,占需求的18.8%,要求一般为中专或中技学历,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普工为车间操作工,占需求的76.2%,初中以上学历即可。
“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原因及对策
“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原因及对策摘要:今年春节过后,国内部分地区的“招工难”现象和全国范围内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难”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原因,提出了破解“两难”现状,使之变成“双赢”局面的对策。
关键词: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破解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关系民生的一件大事。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很多企业裁员,大部分农民工返乡,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更加明显,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保证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然而市场是千变万化的,人力资源市场也不例外,2010年春节后,随着全球经济回暖,国内部分地区又先后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
一、“两难”并存的原因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以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例:这种主要靠接订单得来的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很容易受限于人,工人的就业取决于订单的多少,廉价的劳动力换来的只是微薄的工资。
我国当前大量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大学毕业生既不具备制造业的就业成本优势,又没能和农民工形成差异化的就业竞争,长此以往,供求矛盾必然产生。
2、高技能人才需求缺口大2010年春节过后,许多沿海地区企业订单数量迅速上升,这些企业急需招聘大量掌握熟练技能的技工或高级技工。
而这恰恰是目前大量涌入城市“淘金”的农民工所欠缺的,也是成千上万大学毕业生们所不具备的。
3、供求信息不对称,用工市场不规范在供求信息收集和发布上,用工单位和求职者之间的信息很不对称,渠道不畅通,供需双方脱节。
各地劳动就业服务覆盖面普遍不广,乡镇、社区等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不健全。
4、工资薪酬低,权益保障难劳动者追求劳动付出与回报基本匹配,是他们最起码的要求。
而我国沿海地区多为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这些地方平均消费水平较高,打工者收入难以负担在当地的消费,使一些打工者开始选择在本地或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务工。
二、破解“两难”的对策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结合我国现在的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变化态势,虽然目前的“招工难”是一种结构性短缺,但是,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劳动人口增量逐年减少,我国劳动力供给正由“无限供给”变为“有限剩余”。
解析企业招聘挑战与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解析企业招聘挑战与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成因及解决策略摘要:在当今高等教育广泛普及的背景下,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这不仅带来了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也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题。
与此同时,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大学生对职位的期望也随之增长,这反过来又加剧了企业的招聘难题。
这一双重困境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目前,造成企业招聘困难与大学生就业困难并存的原因主要包括:产业结构的不均衡、招聘体系的不完善、高校教育偏重理论而忽视实践技能培养、高校招生规模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大学生对职位期望过高以及高校职业指导服务的不足等。
建议采取的对策包括: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改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加强学校教育、多渠道促进大学生就业、控制高校招生规模、引导大学生合理调整就业观念以及加强校企合作等。
关键词:中小企业;职业指导;人力资源管理1、招聘难题与就业困境的共存现象1.1、当前企业面临的“招聘难题”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企业“招聘难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阶段。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在就业市场中,中小企业是人才需求的主要来源,但它们往往缺乏完善的人才储备机制,同时又急需大量的高级技术人才。
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提供的岗位数量占全国总数的80%。
然而,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物价上涨,加之大学就业理念的影响和中小企业薪资待遇的限制,许多大学毕业生并不愿意选择中小企业就业,这成为了中小企业招聘难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1.2、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境”“就业困境”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每年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社会矛盾也随之加剧。
大学毕业生成为就业难题的主要群体,其根本原因在于高等教育体制的结构性矛盾和供求不平衡。
这最终导致了企业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而求职者也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2、分析企业招聘困境与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成因2.1、产业结构的不均衡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今年春节过后,国内部分地区的“招工难”现象和全国范围内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难”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原因,提出了破解“两难”现状,使之变成“双赢”局面的对策。
关键词: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破解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关系民生的一件大事。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很多企业裁员,大部分农民工返乡,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更加明显,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保证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然而市场是千变万化的,人力资源市场也不例外,2010年春节后,随着全球经济回暖,国内部分地区又先后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
一、“两难”并存的原因
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以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例:这种主要靠接订单得来的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很容易受限于人,工人的就业取决于订单的多少,廉价的劳动力换来的只是微薄的工资。
我国当前大量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大学毕业生既不具备制造业的就业成本优势,又没能和农民工形成差异化的就业竞争,长此以往,供求矛盾必然产生。
2、高技能人才需求缺口大
2010年春节过后,许多沿海地区企业订单数量迅速上升,这些企业急需招聘大量掌握熟练技能的技工或高级技工。
而这恰恰是目前大量涌入城市“淘金”的农民工所欠缺的,也是成千上万大学毕业生们所不具备的。
3、供求信息不对称,用工市场不规范
在供求信息收集和发布上,用工单位和求职者之间的信息很不对称,渠道不畅通,供需双方脱节。
各地劳动就业服务覆盖面普遍不广,乡镇、社区等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不健全。
4、工资薪酬低,权益保障难
劳动者追求劳动付出与回报基本匹配,是他们最起码的要求。
而我国沿海地区多为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这些地方平均消费水平较高,打工者收入难以负担在当地的消费,使一些打工者开始选择在本地或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务工。
二、破解“两难”的对策
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结合我国现在的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变化态势,虽然目前的“招工难”是一种结构性短缺,但是,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劳动人口增量逐年减少,我国劳动力供给正由“无限供给”变为“有限剩余”。
因此,我国现有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必须趁机转型,建立新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朝阳产业。
2、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求职者自身增强培训意识,注重通过培训增加劳动技能。
各地就业服务机构多管齐下,统筹运作,建立适合各类求职者的培训体系,做好求职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积极引导用工企业加
强新招用员工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
劳动力输出地就业服务机构以打造劳务品牌为重点,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性”培训,从根本上提升求职者的就业能力。
3、建立城乡统一、资源共享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
加大对劳动力市场投入力度,扩大市场规模,完善服务功能,增强吸纳能力,逐步形成“企业招工进市场,劳动者求职进市场”的规范用工局面,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设置乡镇、社区等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他们在城乡统筹就业、全民创业中的服务引导和桥梁纽带作用。
4、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各级政府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切实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当地城市社区管理和服务范畴,打破户籍限制,在薪酬待遇、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卫生保健、住房租购等方面给予他们平等的待遇。
建立法律援助机制,下力气解决企业拖欠克扣工资、欠缴社会保险等侵害务工人员权益的违法行为。
参考文献:
[1] 卷首语也说“招工难”与“就业难”中国就业2010年第4期
[2]林晓洁“招工难”,卷土重来?中国就业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