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
【社会问题的背景】
(1)2010年1—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38万人,完成全年900万人目标的7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大大低于近几年4.6%的控制指标。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数为1572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626万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就业已恢复至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前的水平。
(2)就业是否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王亚栋分析,就业上半年表现好于预期,犹如是“叹号”,而下半年则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能否延续好形势还是“问号”。
就业主要靠经济增长来拉动。上半年,我国GDP增速达11.1%,经济增长快,企业活力足,岗位大量增加。在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监测中,二季度96.9%的用人需求集中在企业,其中又以内资企业为主体,企业用人需求共增加14.6万人。但下半年,据预测,经济增速会有所放缓,这可能成为影响就业的主要不利因素。从过去的经验看,经济放缓,不仅对劳动力的新增需求会缩减,已就业的劳动力也可能面临失业。
就业虽已恢复至危机冲击前水平,但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给我国实体经济和就业问题带来变数。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就业提出了挑战,这其中的新兴产业会促使就业增长,但不会那么快,而在控制过剩产能、节能减排中淘汰退出的企业带来的岗位流失则已在发生,经测算涉及20个行业上百万企业职工的安置。
此外,新增就业中40%属灵活就业,很不稳定。我国今年屡遭自然灾害,从西南旱灾到玉树震灾,到现在南方部分地区的洪涝灾害,灾区面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艰巨。
从更长一个时间段来看,就业压力也很大。目前,我国每年需要解决就业的劳动力总量是2400万左右,预计“十二五”期间还会增加。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也会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所以,就业还远不到可以放松的时候。
(3)我国人口数量预计在2030年左右达到16亿的峰值,劳动力总量的变动趋势也类似。2009年我国劳动力资源是10.6亿,预计到2020年会达到11.5亿,到2030年将达到12亿以上。劳动力的总量会持续增加,并会给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也很大。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存量依据现有生产力水平估算还有1.2亿,需要转移就业。按照我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每增加一个点可以吸纳1000万的农村劳动力,现有存量还要有12年才能转移出来。如果农业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转移的过程将变得更长。
有一种说法是“新成长劳动力开始短缺”。事实是新成长劳动力的增速开始下降,但还在增加。而且由于是在高位上增长,增速再小,绝对量也不少。此外,新成长劳动力的概念是以16岁为标准,真正每年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则包括了20—30岁的人。比如高校毕业生,通常是在22岁以后就业,“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在610万左右,十二五期间则会增加到约660万。
因此,劳动力不是已经或马上没有富余了,“招工难”只是一个局部现象,改变不了我国长期持续的就业压力。近年来党和政府把促进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提出就业优先的理念,正是基于对这种形势的判断。
(4)目前就业市场存在结构性矛盾:“招工难”“就业难”长期并存。
春季农民工的招工难与秋季大学生的就业难交错产生,部分企业招工难与求职者就业难同时并存,其背后反映的是我国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对“招工难”,之前人社部的一项调查发现,缺工突出的地区是“珠三角”和“闽东南”。广东全省缺工中有超过60%在广州、深圳、东莞三市,福建全省缺工中仅泉州市就占53%。缺工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居民生活和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缺工的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岗位主要是技术工种和熟练工种,用工方式主要是季节性用工。概括起来,这类企业需要的主要是熟练的农民工。
那么,是不是农民工供不上了呢?对广东省500家企业的监测显示,300多家缺工企业,其月工资水平比不缺工企业低200—400元,且大都是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而月工资水平达到1800元以上、福利待遇较好的企业都不缺工。换言之,部分企业找不到人,主要是工资待遇比农民工外出跨地区就业时可接受的工资水平低了一些,供求双方“对接不上”,不是劳动力不足。
“就业难”折射的也是结构性问题。二季度全国十大城市岗位需求排行榜显示,餐厅服务人员、机械加工人员、力工、裁剪缝纫工等职业的用人需求大,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程师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高达1.83、1.88、1.81,而物业管理人员、行政人员、财会人员、计算机操作员等职业的用人需求相对较小。二季度应届高校毕业生占新成长失业青年的45.9%,急需就业。但其求职的主要方向恰恰是行政、财会等需求小的岗位,而机械加工等需求量大的岗位,则不论是技能要求还是预期收入水平,与毕业生情况都相差甚远。
【核心观点】
(1)在中国,“招工难”“就业难”长期并存的问题,确实很奇异。中宜教育戴斌老师认为,就业岗位技能要求与劳动者技能素质和技能结构不匹配,造成了“就业难”和“招工难”同时并存。而这个题目的破解关键还是在于“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戴老师认为应该要大力开展定向职业技能培训。
一是企业自主培训。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主体功能,根据自身发展的用工需要,科学制订好用工和培训计划,通过生产带培训、老手带新手的办法,自我培养一批熟悉企业生产运
作的熟练工。
二是短期技能培训。充分依托劳动力培训中心和职业学校开展培训,通过“政府出钱买单,农民免费学技,企业按需用工”的形式,对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培训,培训专业倾向于我区打造相关产业所需的技能。
三是“订单”培训。由政府支持,企业支助,根据打造产业的长期发展需求,委托职业高中和技校开设相关定向专业,调整课程设置,搞“定单式”培训,让学生免学费、生活费进行定向培训,毕业合格后为相关企业服务。
(2)由于经济总在不断的变动中,信息又不可能绝对对称,所以劳动力市场上的结构性矛盾在任何一个时期都会存在,是一种正常现象。“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在我国会长期存在,是劳动力供大于求大背景下结构性矛盾的突出表现。用人主体和求职主体都需要不断地调整以适应劳动力市场,此外还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从根源上破解“就业难”和“用工荒”,并实现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
(3)当然,有时候,“招工难”“就业难”长期并存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导致了。即“企业不知道哪里找合适的人”,“求职者也不知道如何找合适的工作”。对此,中宜教育的戴斌老师认为就应该要加强招用工基础平台建设了。
一是建立真实可信的人力资源信息库。掌握当地劳动力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技能、务工意愿、就业情况、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信息管理员可根据用工信息和劳动者意愿进行对比操作,有针对性地为劳动者提供就业信息,在企业急需用工时,也可向企业提供符合条件的人员信息。
二是建立招工信息网站,将企业的用工信息全部放在网站广泛宣传,要与周边地区劳动力信息网站互联互通,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招工企业的有关情况,吸引其务工就业。
三是要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两个主要阵地的作用,有针对性地举办用工招聘会、人才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