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自选模块 第一讲《论语》选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答案】①贫穷而不抱怨是困难的,富有而不骄横是容易 的,故处贫难,处富易,这是孔子对人之常情的体认。 ②处于贫穷时不仅要保持气节,更要安贫乐道;处于富有时不
仅要不骄横,更要谦逊好礼。
2.(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5分)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出自《论语》中孔子对颜回的评价; “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是孔子对子路的评价。 颜回不耻“恶食”,子路不耻“恶衣”。
【解题指导】
此题考查对课内知识的掌握,亦有对文句意思理解的考查, 比较容易。《论语》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赞扬的就是颜回不耻“恶食”; “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赞扬的是子路不耻 “恶衣”,《论语》中也经常提到君子不耻“恶衣恶食”。 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章 自选模块 第一讲 《论语》选读
新年度高考对《〈论语〉选读》的考查已移至自选模块, 仍定在“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的理解和评价”上, 即“思想(文化)”的评析上,它既突出了《论语》的重点,又
体现了“研读”的要求。考查重点在语言内涵、文化内涵的层
面上。注重对《论语》思想精髓的理解和运用,注重对《论语》
请你组织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范答案】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 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 “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第二步:在分析题目要求的基础上,立足于对文本材料的理
解与把握,灵活地运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横向或纵向的分析。
要注重对文化经典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够从阅读材料 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或对某些问题进行分析概括,并对作 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 第三步:依据分析,按照总分的结构关系,整合出答案。 注意评析有理有据,不能牵强附会,有时分析、评价还要联
对材料中作者的观点阐述自己的看法等。
【解题步骤】
第一步:要审清题目要求,是对文本材料中作者观点或要点 的分析,还是立足于文本进行观点的类比或对比分析。 命题者往往会采用在题干中增加提示语的方式来降低理解 题的难度,因此不能对提示语不管不问;如果题干有别的材料让 考生结合着分析,那么,此时应从同向或异向角度迅速悟出“结 合点”,而后结合文本理解展开简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躬自厚”指的是严以律己,“薄责于人”指的是宽 以待人, “不念旧恶”指的是不计较过去的仇怨。 答案:①严以律己;②宽以待人;③不计较过去的仇怨。
(2)在品德修养上,孔子主张“反求诸己”,请简要分析, 并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见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范答案】颜子
恶衣恶食
(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3分) 【审题推断】 阅读文本,写出你读取的有效信息和由此推断出的结论。 【信息】 “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无怨”“箪食瓢饮,不改其
乐”“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
推论:
处贫难,处富易。处贫时要安贫乐道,处富时要不骄,要好礼。
②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论
语·公冶长》)
【注】伯夷、叔齐:相传是殷朝末年孤竹国国君的儿子,
因相互谦让君位而逃奔周国。后来因周武王出兵,讨伐殷朝, 他们反对劝阻无效,便隐居到首阳山,“义不食周粟”而饿死。
(1)孔子提出了哪些“远怨”的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包括相关语句、教学原则及为政观点等多个层面。答题
时都需要立足于对文本的理解。 第二步:联系所学知识,明确观点。 要整理、掌握孔子的几大思想观点的核心,如为政观、义 利观、交友观、教育观、文化观、礼乐观、仁爱观、中庸观; 尤其要认真解读每课后面[相关链接]的那篇短文,把精要之处 弄懂弄熟。关注仁、义、礼、乐、信五大关键词在孔子学说中
高考专家如是说:本题考查考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和
评价能力,以及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能力。对两 种不同断句的文意理解是答题的基础,对两种断句所产生的不 同观点的辨析是解题的关键,对后一种观点产生原因的探究是 检测考生能力的核心。 高考状元如是说:只有理解了文意,才能具体地分析问题, 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我在解答时先比较两种断句的异同
说明先关心人的安危,人没有危险,再关注马的情况。
第三步:通过两种标点的不同,提炼出孔子对人、马的不同 态度。按照前一种标点,孔子只关心人的伤亡,对马的伤亡则不 闻不问;按照后一种标点,孔子既关心人的伤亡,也关心马的伤 亡。
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乡党》贵人贱马,《经典释文》先人后马。
【解题指导】
第一步:审读题干。题干要求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 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第二步:抓住两个断句的差别分析。两个断句的差别在于, 前者“不问马”为一句,后者将“不问马”标断。这一细小的 变化,使意义有了明显不同,“‘伤人乎?’不问马”体现了重 视人的安危状况,而没有问及马。“‘伤人乎?’‘不。’问马”
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 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 度。(2分)
【审题推断】 阅读文本,写出你读取的有效信息和由此推断出的结论。 【信息】 《论语·乡党》:“‘伤人乎?’不问马。”《经典释文》: “‘伤人乎?’‘不。’问马。” 推论:
(《论语·宪问》)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 而不耻:皆所谓不耻□□□□者。 (宋·真德秀《西山读书记》)
(1)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2分) 【审题推断】 阅读文本,写出你读取的有效信息和由此推断出的结论。 【信息】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
耻”。 推论:
“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
的评析、探究。也体现在对文化常识的积累上,体现了对传统
文化的传承。如:
考题要求 2013年高考 浙江卷考题
新闻材料 1.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 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 对人、马的态度 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 的看法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 的为政观 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的关系,以及各自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步:充分利用题干中所给信息,准确规范地表达出来。 思维轨迹:
类型二:话语分析评价 【题型解说】 引用《论语》中的一些语录,提出一个话题,要求学生进行 评析。或对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或要点进行分析与评价;或立足 于文本,与其他的材料观点或要点进行类比、对比分析;或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反求诸己”的意思是自我反省,即多责备自己,少 抱怨他人。这样有利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现实生活中有很 多这样的事例,如巴金在《小狗包弟》中的自我反省,让我们 对巴金更加崇敬。
答案:分析:孔子强调自我反省,他认为多责备自己就可以大 大减少别人对自己的怨恨。见解:反省其实是一种学习能力 , 反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如果能够不断自我反省,并努力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悟到失败的教训和不完美的根源,并 全力做出纠正,就可以在反省中清醒,在反省中明辨是非,在反
2012年高考 浙江卷考题
2011年高考 浙江卷考题
【规律总结】
在高考中,对《<论语>选读》的考查一般涉及两个阅读层
面,三种能力层级。 (1)两个阅读层面
(2)三种能力层级
1.(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5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类型三:文学欣赏式探究
【题型解说】
从欣赏表达方式的角度进行评析探究,分析人物行为所表 达出来的思想观念。既要求认识理解语录所包含的原始儒学理 念,又要求认识叙述者表达的方式,或表达时的情态、心理,还 要结合现实对《论语》的文化内涵做解读。
【解题步骤】 第一步:仔细审题(问什么,答什么),通读选段,领悟核心思
想,用一句话简明概括材料中所包含的孔子的思想或观点、主
张等。
第二步:知章论题(明确材料来自哪篇课文,回忆主题),理
解要到位,从正面或反面进行合理阐述、分析。 第三步:谨慎答题(要有必要的材料分析),做到理由充分, 回答全面。
1.(2013·杭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题目。 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 语·卫灵公》)
【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对儒家思想观点的理解。第一则材料孔子强调
பைடு நூலகம்
“贫而乐,富而好礼”;第二则材料说明要有“贫而无怨”的心
态;第三则材料孔子赞同颜回“贫而乐”的精神,提倡子路“不 耻恶衣”的精神。 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再结合时代和孔子思想对后一种断句进行分析,判断出这种
断句所体现的思想,最后探讨产生这种断句的原因,并对这种观 点态度进行评价。
阅卷老师如是说:从评卷情况可以看出,大多数考生存在以
下问题:①不能全面揭示孔子“仁”的内涵;②没有点出唐人这
种断句产生的原因。这种情况给我们两点启示:①重基础。要 答好《论语》题首先要熟悉课文内容,将每则语录中蕴含的主 要观点、思想了然于心。②细审题。要抓住关键词语,揣摩命 题意图,把握考查目标,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解题指导】 第一步:通读选段,领悟核心思想,用一句话简明概括材料 中所包含的孔子“仁”的思想。 第二步:结合语段材料进行合理阐述、分析。本题考查了
《论语》的仁爱观,第一种断句,体现了孔子“仁者爱人”的思
想。第二种断句体现的则是兼爱,而兼爱与孔子的思想不一致。 第三步:孔子的“仁”并非兼爱,因而“人马并重”并非孔 子的本意。而唐人的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
类型一:内容概括理解 【题型解说】 《论语》里许多言语慢慢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形成了一 些固定的成语。有些成语就是《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
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属于高考考查的范围,这类考
查以识记为主。还有一些关键语句或观点,需要结合文本进行 正确解读和概括。
【解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而全面地理解所给语段的大意和语意层次。 浙江高考《<论语>选读》连续几年都考到了对文本内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范答案】①贵人贱马。
②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
【审题推断】
细审文本及题干,写出你读取的有效信息和由此推断出的 结论。 【信息】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推论: 孔子的“仁”并非兼爱,因而“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
系自己的看法。
思维轨迹:
【特别提醒】 答题要点:①扣住话题,把握角度。(认准题目要求评析的 角度)
②有层次地评析、论述。常用词语:一方面„„另一方
面„„/从当时看„„从现在看„„/尽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
下„„但是„„即使在今天还有„„/从语言内容上看„„从
精神内涵上看„„/首先„„其次„„再次„„ ③注意从中华文化精神内涵的传承,中华文化的精义层面 加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