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观点下的初中化学教材研究
大概念视域下的化学教材分析与单元教学建议——以科粤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为例
大概念视域下的化学教材分析与单元教学建议——以科粤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为例闽江学院附属中学(350005)曹育红曾大庆刘剑福建省福清第三中学(350315)欧阳志斌[摘要]自《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实施以来,九年级化学教学面临“新课标旧教材”的窘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大概念统领的单元教学,因此有必要在大概念视域下对现行化学教材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单元教学建议。
[关键词]大概念;化学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单元教学[中图分类号]G 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3)02-0070-04一、问题的提出自《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以来,对“新课标”的研究已成为目前义务教育教学领域的聚焦点,比如“新课标”与“旧课标”(《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对比、“新课标”的新变化、“新课标”的解读等,研究者大多是业界专家、学者。
当下,九年级化学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是:现行九年级化学教材大多是2012年出版的,“新课标”已于2022年4月颁布实施,与之配套使用的新教材却还没有出版发行。
这种情况下,如何开展好“新课标”倡导的大概念统领的单元教学,是化学一线教师应深入思考与探索的课题。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思考及实践探索,提出大概念视域下的化学教材分析与单元教学建议,旨在与同行交流学习。
二、大概念视域下的教材分析(一)BCMAP 多维课程结构模型的建构“新课标”针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设置了五个学习主题,对于每一个学习主题,教师可运用BCMAP 多维课程结构模型组织教学。
关于“BCMAP ”,“B ”即Big idea (大概念),是指体现这个学习主题的化学观念;“C ”即Core content (核心内容),是指这个学习主题的核心内容;“M ”即Method (方法),对应学习本主题主要应用的思维方法;“A ”即Attitude (态度),对应本学习主题主要体现的科学态度与责任;“P ”即Practice (实践),对应本学习主题的科学探究与实践,包括学生必做实验及实践活动。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材分析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材分析第九单元《溶液》简析与教学建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分三个课题。
第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
第二课题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溶解的限度,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
第三课题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除了正文外,在“资料”、“拓展性课题”等栏目中还补充了一些内容,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本单元中编排了较多学生参与的活动,教材中也留出较多的空白,供学生观察、思考后填写,有些内容则完全以学生活动展开。
本单元的许多教学内容是要求由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完成的,并在“讨论”、“调查与研究”、“习题”、“家庭小实验”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科学方法。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本单元教学难点是: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对溶解度概念的认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本单元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遵循“同化”与“顺应”规律建构认知结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有关溶液的生活概念,教师一方面应了解学生已有的有关溶液的知识,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溶液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引导学生把生活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化。
教学过程要遵循同化(扩大“相似块”,建立连接点)、顺应(消除“结构差”,建立生长点)的规律,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初中化学课标教材使用情况调查及研究报告
初中化学课标教材使用情况调查及研究报
告
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初中化学课标教材的使用情况,为进一
步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
我们向全国各地的初中
化学教师发放了调查问卷,并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际
情况进行回答。
调查结果
经过分析统计,我们得出了以下调查结果:
1. 超过80%的初中化学教师使用了教育部发布的化学课标教材;
2. 大多数教师认为课标教材内容丰富,能够满足教学需求;
3. 一些教师对课标教材的难易程度有一定的意见,认为有些内
容对学生较难理解;
4. 一部分教师认为课标教材的例题和题数量较少,希望增加练
题的数量;
5. 关于化学课标教材的组织结构和章节划分,教师们的看法不
尽相同;
6. 少数教师反映,课标教材中有些内容与实际教学存在差异,
需要做相应修改。
结论与建议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
1. 虽然大多数教师使用了课标教材,并对其内容表示满意,但
仍需对部分内容进行优化,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2. 建议增加课标教材中的练题数量,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鉴于教师对课标教材的组织结构和章节划分存在分歧,建议
教材编写者在发布新版教材时,充分考虑教师的意见,并进行适当
调整;
4. 需要对课标教材中存在的与实际教学不符之处进行修正,以确保教材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初中化学教学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九上化学教材分析
九上化学教材分析一、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本册教材体现了新形势下化学教学的要求,新课标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目标,重视科学探究的教育作用,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强调课程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新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新教材强调了学生主体性学习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教材让学生主动地体验实验的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取科学实验的方法。
即初中化学新教材已注重从书本走向生活;从以教师为主走向以学生为主;从注重知识走向注重活动。
教材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空气、水、以及碳等知识着手,学习了有关元素化合物知识,并有计划的将一些基本概念穿插在里面,使得学生的学习难度大大降低,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困难。
教材还在课题中插入了化学与能源、环境相关的内容,使学生树立了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材突出了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更多的实验知识和技能,化学实验不在是简单的训练某个技能或验证某个知识。
同时教材不再划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间给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二、教材内容简介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化学的发展史,例举了化学发展中的重要成就,通过插图生动形象的描述了化学的重要成果。
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的神奇,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走进化学实验室认识化学仪器,了解药品取用规则,练习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4、认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1、本单元基本概念较集中,这些概念是中学化学中最核心的一些概念。
所以本单元是全书(甚至是整个中学段)的一个重心,是基础。
分子、原子概念是基础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与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概念一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一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一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的特点1. 重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知识(1)反映化学学科的本质和特征,体现学科知识的基础性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初中化学作为科学课程之一,反映化学学科的本质和特征,选择最基础的化学知识是确定教科书内容的关键。
知识不仅包含事实性知识,而且包含程序性知识,即通常所说的方法。
掌握事实性知识是基础,而掌握方法是条件,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
对能力而言,知识同样也是基础,无知者必无能,这是一般的道理。
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与掌握基础知识是不矛盾的。
对于初中化学来说,不应该将知识的位置无限地提高,但也不能放弃基础知识。
教科书中基础知识的确定,对于学生认识化学的本质及作用将发挥重要作用。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的基础知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化学事实和概念化学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化学的发展化学与实际同时,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通过以下核心概念来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本质。
元素: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虽然物质千变万化,但从化学角度来认识,元素是不变的。
基本粒子---- 原子、分子、高子:知道物质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
化学反应与能量:树立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能与其他能可以相互转化、化学能可以充分利用的观点。
(2) 反映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体现知识的教育性初中阶段的学生受年龄的影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知识的选择应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
因此,教科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知识的难度、可接受性等因素。
(3) 反映社会的发展及知识的实际应用,体现知识的社会性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21 世纪社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
. 知识经济显现优势。
. 学习的社会化带来终身学习的要求。
(4)反映知识本身的发展,体现知识的先进性近年来,化学科学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化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不断有大量的新物质被发现和研制出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及建议
《走进化学世界》简析及教学建议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起始学科,而本单元又是学生接触化学学科的第一个单元,能否学好这一单元,并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化学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对今后的教与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等方面的教学。
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时量:1课时)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
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材抓住了这种情感,导出了“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本课题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绪言课,属于非知识性的表达性教学内容,编者的意图应该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生活走进化学。
这就为教师创设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
教学中,建议通过趣味性实验、图片、影像资料、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等创设教学情境,利用相关网站、自建专题学习网站、自制课件等教学手段,使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的了解,感知化学的重要性,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学习化学的要求等。
要实现的目标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激起学生“我能学好化学”的自信。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时量:2课时)本课题第一次出现“活动与探究”,是学生进行化学探究的开端。
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这两个探究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有引导的观察,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通过给出实验原理的信息和图示实验步骤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新教材分析及建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新教材分析及建议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共有七个单元,充分体现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课程目标,教科书的编排十分重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有机体现九年级化学课程的宗旨和目标,着眼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提供强大的素材空间,也为学生的化学探究活动提供展示的舞台。
教科书重视以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和合理弹性的呈现方式把基础化学知识和技能展示出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构建学生的科学物质观。
二、化学新教材的特点:1、彩色纸张和彩色图片的大量运用,为教师形象讲解提供素材,有些图片形象生动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让学生对化学产生亲近感。
2、教材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化学新教材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改变传统课程过分偏重学科知识体系。
3、全方位扩展知识面。
书中列出的“资料”,“化学、技术与社会”,“拓展性课题”等栏目,这是对知识的有益补充,可以满足学生的多元认知需要,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以对化学的热爱。
4、全方位发展学生思维。
5、每章末设立“本单元小结”栏目,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本章知识和技能进行整理、回顾,归纳,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消化知识的能力。
(图片一张)6、知识具有基础性,启蒙性、与时代同步本书的知识内容容量方面增加了许多,难度却有所下降,阐述的知识浅显易懂,侧重于开阔学生的化学视野,侧重于知识的基础性,启蒙性7、强调学生环保意识通过对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环境恶化的阐述,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并由此引发学生增强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和自我行动意识。
书中共有39处之多有关环保的议题、。
初中化学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最新资料推荐------------------------------------------------------初中化学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初中化学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一、新化学教材分析1、新教材的特点①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注重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对于概念的定义不过于强调严密性,改变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性的倾向。
②加强学生参与力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探究。
新增活动与探究内容共32个,调查及研究内容共13个;讨论内容由原老教材的14个增加到35个,家庭实验内容由原老教材的9个增加到10个。
③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科学内容与社会相关内容相结合,化学知识与化学事实相融合,并融入学习过程、方法及价值观等,体现人文精神。
④实行弹性设计,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促使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如教材中编入4个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氢气的性质及用途),石油和煤和综合利用,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及物质的分类,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学。
⑤教材结构上采用单元课题式,突出主题,并具有综合性。
⑥加强实验并注重改革习题,赋予其新的功能。
⑦语言通俗,文字流畅,版面设计新颖活泼,1 / 4大量增加插图、图表;以图表文,简单易懂,以图表代文,形象简单,突破重点。
利用各种栏目创设学习情境整体设计,系列配套。
2、教材的功能①新教材提供了基础的化学知识,通过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全面体现初中化学课程的培养目标。
②教材编写反映知识创新过程的范例,引导学生更多地采用感受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③加强探究的力度,精心创设探究的情境。
④实验教材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⑤适度地渗透一些教学法。
⑥新教材将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工具。
二、新教材的教学建议1、树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观。
《化学教材中观研究》读书笔记2
《化学教材中观研究》读书笔记海南省文昌中学吴志军化学教材是否便教易学,是否能够遵照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目标的要求,站在中观的层级上,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中学化学教材不同版本之间的结构特点,寻找高中教育阶段同一化学课程标准3种不同版本化学教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义务教育段和高中教育段化学教材之间的衔接,体现从国家化学课程理念到化学教材内容结构这一脉络主线。
一、化学教材研究的依据化学教材分析的依据就是国家教育的基本方针、化学课程目标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教材分析理论来展开。
1、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发展。
其中的“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和谐发展的、富于社会责任感、创造个性与实践品格的现代国民”可视为教育目的。
化学教材的分析离不开这个主旨,这是教材分析的最高向导。
2、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或不同阶段教育价值。
也就是说,培养目标是在教育目的的指导下,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承担的任务以及学生的年龄、文化知识水平所提出的培养要求。
它由教育行政部门确定,一般不涉及具体的学习领域。
3、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国家对基础教育学科课程的基本规范,体现了国家对某一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学科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提出了教学和评价建议;同时,化学课程标准还是化学教材编写、化学教学及评价、化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4、培养对象通俗地说,有了教材,师生之间的对话才能称得上是教学活动。
教材的表达形式一定要和培养对象——学生的发展和拍。
如能恰当地处理好教材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该教材的生命价值便会得到肯定。
教材的逻辑顺序是由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能力结构和科学过程结构四种因素经过科学地排列、整合之后而构成。
学生的认识顺序,是指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认识规律。
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要受自身身心发展水平所制约,特别是要受自身认识能力发展水平所制约。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收集整理:黔西县思源实验学校白晋阳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
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本单元由“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使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走进化学实验室”三个课题组成。
其中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从一些生活或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试验,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本单元选择和氧气作为九年级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的开端,不仅因为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经有过认识,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和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
通过对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等内容的学习,使我们对氧气这中物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我们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提供了真实材料,也为我们正确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纯净物和混合物以及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方法等基本能概念和原理提供了依据,对本章知识的学习可以引导我们比较顺利的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大概念下初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与探索
大概念下初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与探索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和创新。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概念教学法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教学方式。
大概念教学法是一种以“概念”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本文将针对初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进行研究和探索,以大概念教学法为基础,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一、初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初中化学是学生接触化学学科的第一步,在学习初中化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知识。
化学单元整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某个化学单元的所有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二、大概念教学法在初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应用大概念教学法是一种以“概念”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在初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中,大概念教学法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和知识点,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概念的提出在初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中,首先需要提出该单元的核心概念。
例如,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这个单元时,核心概念就是“酸碱中和反应”。
通过提出核心概念,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也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
2、概念的解释在概念提出后,需要对该概念进行详细的解释。
例如,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这个单元时,需要对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特点、实验过程等进行详细的解释。
通过对概念的详细解释,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概念的应用在概念的解释后,需要对该概念进行应用。
例如,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这个单元时,需要通过实验和例题等方式,让学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通过概念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概念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教案探索化学的高级理论和实验应用
初中化学教案探索化学的高级理论和实验应用初中化学教案探索化学的高级理论和实验应用一、引言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探索初中化学教学中高级理论和实验应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二、高级理论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高级理论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一环。
以下是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探讨。
1. 探究式学习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索高级理论的知识点。
例如,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比较酸碱溶液的变化,进而引导他们理解酸碱中和的概念和原理。
2. 问题导向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例如,通过分析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和原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将高级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通过分析水的纯净化技术和原理,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分离技术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验应用的教学策略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并培养实验操作和科学观察能力。
以下是一些实验应用的教学策略。
1. 安全意识培养在进行实验前,向学生介绍实验的安全操作规范,强调化学实验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并进行实验安全风险评估。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能力。
2. 设计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要求学生设计一种快速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
3. 实验数据分析和讨论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和数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结论的归纳和总结。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数据的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估为了有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和工具。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设计和步骤、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实验结论等。
初中化学教材分析和总体设想教案
初中化学教材分析和总体设想教案在初中化学教材中,通常会包括有关化学基础知识、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酸碱中和、化学能量、化学材料等内容。
这些内容涵盖了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为学生建立化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基础。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于抽象的化学概念和理论往往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来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化学世界的奥秘。
总体设想教案范本: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规律,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方法和化学实验技能。
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介绍;2.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分类规律;3.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性质和周期规律;4.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方法和化学实验技能。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由来和发展历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学习: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分类规律,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和实验操作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拓展:通过讨论和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方法和化学实验技能,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拓展知识面。
5.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并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内容,拓展化学思维,提高学习能力。
这样设计的教案范本,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教材开发研究报告
中级教育学校化学教材开发探究报告摘要:本探究旨在探讨中级教育学校化学教材的开发与改进,以提高同砚的进修效果和爱好。
通过分析现有中级教育学校化学教材的不足和需求,本探究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案,包括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加强与生活和实际应用的联系、提供多样化的进修资源等。
实施这些改进方案将有助于培育同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化学教育的质量。
一、引言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对于培育同砚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中级教育学校化学教材在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存在一些不足,无法满足同砚的进修需求和培育同砚的创新思维。
因此,本探究旨在分析现有教材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方案。
二、问题分析1. 内容单一:现有的中级教育学校化学教材大多在知识点的传授上较为单一,缺乏与生活和实际应用的联系,使同砚难以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 缺乏实践性教学内容:化学是一门试验性很强的科学,但现有教材中的试验设计和实践性教学内容较少,无法培育同砚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试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进修资源有限:现有教材中的进修资源单一,主要依靠课本和老师讲解,缺乏多样化的进修资源,无法激发同砚的进修爱好和主动性。
三、改进方案1. 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增加试验设计和实践性教学内容,鼓舞同砚乐观参与试验操作和实践活动,培育其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强化与生活和实际应用的联系: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引导同砚探究科学原理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同砚的进修爱好和实际运用能力。
3. 提供多样化的进修资源:开发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为同砚提供更多的进修途径和资源,激发同砚的进修爱好和主动性。
四、实施与效果评判本探究将在实际教学中实施上述改进方案,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际观察等方法对改进效果进行评判。
预估通过这些改进,同砚的进修爱好和实践能力将得到有效提高。
五、结论通过对中级教育学校化学教材的开发与改进,可以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加强与生活和实际应用的联系、提供多样化的进修资源等,从而提高同砚的进修效果和爱好,培育同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化学教育的质量。
初中化学高课堂教学的初步探索
初中化学高课堂教学的初步探索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新教育理念的指引,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何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如何教会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索性,如何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化,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我县正在全面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寻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探究,通过发现探究式、自主交往式、过程活动式开展有效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高效必须实效,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且课堂上人人有收获,课堂上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自发的过程。
通过高效课堂,学生既能有效掌握知识,又能获得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使学生既能学得愉快,又能学有所成,教师既能教得轻松、又能教得成绩高。
所以学生学习过程中生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并能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与学生更多的时间、机会进行必要的和作展示,及时检测、反馈等多种方式巩固学习成果。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一、建设高效课堂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到高效性,必须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树立新课程理念,掌握课堂评价的标准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加强对教学内容、考核标准的研究。
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新课程标准并在教学中加以贯彻落实,才能抓住教学的“基”;同时也要研究近几年中考试题的命题导向,这样才能抓住教学的“根”,同时集体备课与教研活动也是研究考试的一个载体,为发挥每位教师的智慧搭建一个舞台,研究每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找准考点,研究学情,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策略。
中学化学教材研究 第一章 化学教材宏观研究
第一章 化学教材宏观研究
• 第一节 理解教材
一、教材的内涵 二、教材的编制 三、教材评价
• 第二节 理解化学课程标准与化学教材
一、对化学课程标准的认识 二、对化学教材的认识
• 第三节 浏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同版本化学教材
一、义务教育段5个不同版本的化学教材 二、普通高中段3个不同版本的化学教材
第一章 化学教材宏观研究
学习目标 理解教材编制理论;掌握化学课程标准中
的“三维”课程目标;知道化学课程标准和化学教学大 纲不同点、义务教育段和高中教育段化学课程标
准的区别;理解化学课程标准和化学教材之间的承 袭关系;能够识别化学教材、化学教科书、化学课 本之间的差异;能够说出义务教育段5个不同版本 化学教材和高中教育段3个不同版本化学教材。
3.教材结构
要素:术语、事实、概念、原理和步骤。要素之间 共同作用构成教材的基本单元—教学单元。
教材结构:功能性教学单元的组织形式以及与之相对 应的文字、图表的呈现形式。
4 现代教材编写特点:
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化学教材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主旨,以落实“三维目标”为前提,在选择各主题 及内容时,确立了三条基本线索:化学基本知识线; 科学探究和化学科学的思想观念、研究方法和学习策 略;反映化学与社会、环境、个人生活实际以及其他 科学和技术的广泛联系、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具有STS 教育价值的内容主题和学习素材。
表相关化学文献需48年。
➢ 哈根·拜因豪(德国)统计:“今天一个科学家,即使夜
以继日地阅读,也只能阅读有关他自己专业的世界上全部出 版物的5%。
《中学化学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教学计划
• 总计划学(课)时:18周 X 2学时/周=36学时 • 拟讲授18课时+18课时实践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观点下的初中化学教材研究通过本环节的学习,您可以:了解现代化学发展对于教材内容选择的影响;认识课程理念更新对于教材内容选择的影响;知道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对教材内容选择的影响;明确确定教材与教学内容与要求的一般思路。
早在20世纪上半叶,泰勒就已经提出了任何课程与教学计划必须回答的几个基本问题,即如何确定教育目标、如何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如何组织教育经验以及如何评价教育经验。
而在确定用以达成教育目标的教育内容时,可从学科知识结构出发,可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也可从社会问题角度出发。
而泰勒则认为应兼顾这三个方面,并依据教育哲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依照图1所示思路确定学习内容与要求。
基于该图,结合化学学科特征,可以确定影响化学教材内容选择的三个主要因素,即现代化学发展、课程理念更新以及心理发展规律。
一、现代化学发展对于教材内容选择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现代化学发展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显著特征,也对教材内容选择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
1.新成果不断涌现,且面世时间大量缩短现代化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不断开发,新成果也不断产生。
而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大缩短了新发现与公众见面的时间。
对这些新成果,学生因好奇而十分感兴趣,同时又因无法解释而充满疑惑。
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载体,在教材中介绍化学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不仅可以体现时代性,而且可以解决学生的疑惑,从而提升教材价值。
2.新物质数量高速增长,新知识急剧膨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容量急剧膨胀。
对于学生来说,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去掌握大量的化学知识,以全面掌握知识为目标的教学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
例如,1900年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及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种类仅有55万,而到了2003年,该数据已经飞速增长到4500万。
可见,新物质数量正在急剧增长,而有关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制法的知识更是大量膨胀,在这种情况下,以物质为核心,系统地进行物质知识的教学已不可能。
同样,人类对于化学理论的认识也在逐步拓展。
例如,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最初人们是通过实验总结各种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提出了著名的质量作用定律:化学反应速率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后来,人们试图从微观角度认识,提出了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
飞秒化学的产生,使人们能够从分子层面上观察到分子断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为新的分子的过程。
这些理论性的认识有些属于中学生可以理解的层次,而有些则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显然有必要进行适当的取舍。
因此,在确定教材内容时有必要对化学知识作进一步筛选,并以有用性作为知识选择的基本标准。
一、现代化学发展对于教材内容选择的影响(续)二、课程理念更新对于教材内容选择的影响三、从知识圣经到教学资源三、从知识圣经到教学资源(续)四、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对教材内容选择的影响环节二 教材内容选择的现代性研究[1] [2] [3] [4] [5]一、现代化学发展对于教材内容选择的影响一、现代化学发展对于教材内容选择的影响(续)3.新技术得以开发,新方法得以使用随着化学的发展,科学思想及科学方法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可以说,没有正确的思想及方法,就不可能有科学理论的迅速发展。
同时,由于知识容量的急剧膨胀,重要的已经不是知道多少,而是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知识,应该通过何种方法来理解这些知识,在实践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
对于学生来讲,恰当的方法比知识对其一生发展的作用更大。
因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介绍研究思路、强化方法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4.取得了卓越成效,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问题科学技术需要在应用的过程中体现它的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高科技的影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但是,人们在应用科学技术的过程中,由于对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认识不足,导致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给环境及人体健康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环境污染早已是全球问题,而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因此,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均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要求人们关注人类生存的环境。
对于教材而言,有必要精选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心社会的意识。
二、课程理念更新对于教材内容选择的影响我国传统教育的出发点显示出很强的集体化特征,个人发展的目的就在于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这个集体性的任务,个人的发展在国家和集体面前显得十分渺小。
因而,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选拔出能对国家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应试教育的甚嚣尘上。
而随着公民作为人的地位的提升,以及国外先进课程思想的引进,以人为本,为了所有学生的发展成为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则成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围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内容的选择需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首先,以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社会为出发点。
教育不仅要面向未来,促进学生适应未来社会,也应该面向现在,促使学生适应现代生活。
这对教材内容选择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教材内容要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即精选适应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二是教材内容要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即精选与学生日常生活存在密切联系的学习内容。
其次,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方法与态度。
新课程正逐步摆脱“知识与技能”一枝独秀的现状,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发展,而这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离不开相应的学习内容的支撑,这就要求教材内容的选择必须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虽然被某些管理人员奉为经典,但却存在很大的争议,关键在于学生的“好”如何界定,如果学生均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就可以认为是“好”的话,这句话毫无争议。
而若要求所有学生均能达到个别学生才能达到的高水准的话,显然根本无法实现。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同时利用差异。
也就是说,必须构建差异性的课程内容体系,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环节二教材内容选择的现代性研究[1][2][3][4][5]一、现代化学发展对于教材内容选择的影响一、现代化学发展对于教材内容选择的影响(续)二、课程理念更新对于教材内容选择的影响三、从知识圣经到教学资源综合化学学科发展及课程理念更新的要求,在选择教材内容时要精选最基础的知识与技能,体现化学与社会的联系,反映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适应各类学生的多样化需要。
而各教材在选择学习内容时,也特别重视体现这几方面的要求。
1.精选最基础的知识与技能精选最基础的知识与技能既意味着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学内容的减少,也意着要求的下降,主要表现为:(1)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要求明显降低。
例如,对于基本反应类型要求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而不要求掌握并能应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又如,对于原子结构,要求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并不要求学习有关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
(2)概念定义明显淡化。
各教材对于一些过于学术化、未必正确但学生却又很难理解的概念,普遍采取淡化处理的措施,强调概念之间的关系。
如传统教材将分子定义为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而将原子定义为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新教材则将分子、原子、离子均作为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并不给出这些概念的定义。
(3)化学计算要求明显降低。
传统教材对化学计计算要求较高,如要求掌握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及溶液的计算。
而新标准及新教材对化学计算的要求是:能进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有关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能进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在分析教材内容时,需要给予内容要求的变化以高度关注,以恰当把握内容处理的深广度,避免教学要求的过度拔高。
案例1 化学计算要求的逐级异变《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不同类型化学计算的要求较为一致,均要求能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何谓“简单”呢?在“评价建议”部分作了进一步的说明,明确提出不宜出下列三类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反应物不纯、原料损耗并存;一种反应物过量的计算;同时发生多种反应的计算。
这说明引入化学计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定量的角度更好地认识化学反应,而非借助化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
那么,教材编写、考试以及教材是否依据标准的要求而展开呢?在分别查找典型计算案例的基础上,以基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为例展开说明。
课程标准(例1):通过电解水制得纯净的氢气可用于电子工业上制备高纯度硅。
现电解3.6kg水,能制得多少千克氢气?教材(例2):在炼钢过程中需要用抽样的方法对产品的含碳量进行检测。
现取6g钢样,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最终得到0.11g二从目前来看,要求化学计算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已不现实,但在研究教学时我们发现,在刚接触化学方程式时许多较难度较综合的试题已经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为此,在初学时需以课程标准要求为基础,再逐步依照教材中的要求渐次训练,综合阶段围绕中考题的要求。
无论在哪个阶段,都不宜超出中考的要求,以避免过大的学习难度。
2.体现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社会性正逐步成为化学教材的重要特征,也是评价化学教材质量的重要指标。
总体来看,各教材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体现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1)体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选择食盐、溶液酸碱性对于头发的影响、增加鱼缸中氧气的含量等生活现象或生活问题作为学习内容。
(2)体现化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如选择石油和煤的综合应用、高炉炼铁等内容。
(3)体现化学与社会问题解决的密切联系,如选择空气污染、水污染、金属资源的保护等内容。
(4)体现化学学科的人文特征,选择一些化学史的内容,如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空气成分的发现等内容。
对于这些内容,将在环节3——社会性内容的意义探讨及环节5——化学史料的功能开发等环节中进一步展开,在此不再赘述。
环节二教材内容选择的现代性研究[1][2][3][4][5]一、现代化学发展对于教材内容选择的影响一、现代化学发展对于教材内容选择的影响(续)二、课程理念更新对于教材内容选择的影响三、从知识圣经到教学资源三、从知识圣经到教学资源(续)3.反映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在各化学教材中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
具体而言,各教材所选择的最新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最新开发的新技术,如扫描隧道显微技术、纳米技术等;(2)最新的科技发现,如可燃冰的存在等;(3)最新的技术应用,如合成金刚石芯片、形状记忆合金的制造等。
这些方面具有共同特点,一是均近年来的新发展与研究热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二是对学生而言均存在较大的理解难度,因而不必对这些内容作极为细致的说明与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