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赤交角及其意义+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黄赤交角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黄赤交角教学设计

地球的公转及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公转的旋转中心、轨道、周期。

2.掌握地球公转方向的判别。

3.掌握地球公转的速度特点及其变化。

4.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意义5.学会绘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

6.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宇宙观,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地球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周期、轨道、速度黄赤交角的形成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地球公转方向,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教学难点: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教材、学情分析:地球的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

教学内容抽象,图片分析涉及较多的立体几何知识。

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理性的认识,空间思维能力不强,有较大的学习难度。

因此,借助图片、动画、画图、演示等多种形式的素材来辅助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这样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培养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学方法:教具模拟演示课堂模拟演示图画演示分析教具、参考书:地球仪、《地理必修1鼎尖教案》中图版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那大家还记得地球的自转有什么特点吗?下面,我们通过几道题来回顾一下。

1.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旋转,在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旋转。

下列四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A.①②B.③④C.②③ D.①④2.地球自转速度:角速度是15°/小时,线速度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南北极点角速度线速度均为零。

下列几个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广州(23°08′N)B. 成都(约30°N)C.北京(40°N)D.哈尔滨(约45°N)【过渡】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绕太阳运动。

地球的公转又有什么特点呢?一、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地球公转。

【观看“地球公转”动画回答问题】地球公转的中心是什么?地球公转的轨道如何?地球公转的方向如何?1.地球公转的中心【提问】地球公转的中心是什么?地球公转的旋转中心是太阳。

黄赤交角教学案例

黄赤交角教学案例

黄赤交角教学案例
一、教学背景
黄赤交角是数学中的一个概念,可以用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图形之间怎样组合构成新的形状。

本案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黄赤交角来构建复杂的图形。

二、教学准备
1. 准备课件:教师可以制作一系列相关黄赤交角演示图片或图表以及测试题,以便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作出尝试。

2. 准备习题集:准备一些复杂的黄赤交角形状的习题,帮助学生掌握构建这种形状的步骤。

三、教学内容
1. 介绍概念:老师需要向学生解释黄赤交角的概念,包括它是如何构成的,它的形状等。

2. 图形组合:学生可以使用图表或图片练习题来熟悉并实践如何将现有图形组合成新的形状。

3. 测试:老师可以准备一些测试题,帮助学生核实是否理解了黄赤交角概念。

四、教学反馈
老师可以在课·文件上指出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并通过提示和答疑帮助学生完成他们在黄赤交角领域的学习。

同时,老师还可以收集一些评价来反馈学生在黄赤交角学习中的进步情况。

地球运动专题2 导学案 Word版含答案

地球运动专题2 导学案 Word版含答案

地球运动(2) 【知识梳理】考点一: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的形成2.黄赤交角的影响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活动,运动规律如下图所示。

考点二 日出日落方位的确定(以赤道为例)规律:同纬线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昼长时间相同;南北半球对应的纬线,如北纬(如40°N)的昼长等于南纬(如40°S)的夜长;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极点将近半年是极昼或极夜,极圈仅出现一天极昼或极夜,赤道全年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考点三: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的计算技巧:在一天中,太阳依次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某条纬线上的点,但在某时刻只能直射其中一点。

1.直射的经线:(1)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度数,也就是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2)晨(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经度为a,则直射点的经线的经度为a±90°2.直射的纬线:⑴北极圈内极昼或南极圈内极夜,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⑵南极圈内极昼或北极圈内极夜,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⑶晨昏线过南北极点,或晨昏线(圈)与某一条经线圈重合,太阳直射赤道。

⑷北半球昼长夜短,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全球昼夜平分,直射点在赤道。

⑸极昼极夜最低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

北极地区某纬线与晨昏线相切,且该纬线出现极昼(夜),则太阳直射在北(南)半球,太阳直射点纬度与该纬度互余。

⑹晨昏线与某经线夹角为a,则直射点纬度为a考点四日期范围的确定判断某一时刻,地球上两个不同日期范围各占多少时,可以先画出表示全球范围的圆,然后在圆上画出180°经线表示人为日界线,之后再按照时间计算的方法找出相应的零时经线(自然日界线),最终则可以根据零时经线向东至180°经线为新的一天,零时经线向西至180°经线为旧的一天确定两个不同日期的范围。

如下图为新的一天占全球14的示意图如下:考点五昼(夜)的范围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晨线到昏线的范围,即为昼的范围;由昏线到晨线的范围,即为夜的范围。

黄赤交角及其意义

黄赤交角及其意义

黄赤交角及其意义黄赤交角指的是太阳的黄道与地球的赤道之间的夹角。

太阳的黄道是地球公转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与地球赤道的相交点将这两个圆的平面夹角称为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地球绕太阳公转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黄赤交角的大小会影响地球上的季节变化和气候特征。

当黄赤交角为零度时,意味着太阳射线垂直地球赤道,这时是春分和秋分,地球两极的白昼和黑夜均等,气温适中。

而当黄赤交角达到最大值时,太阳射线离赤道越远,地球两极白昼夜晚的时间差距较大,气温也会有明显的差异。

黄赤交角的变化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黄赤交角的变化是测定季节变化的重要依据。

通过观测太阳的高度角,我们可以确定当前季节,并根据不同季节的变化来进行农业生产、旅游规划等活动上的安排。

此外,黄赤交角也对气候和天气有着影响。

由于黄赤交角的变化,太阳辐射的垂直度随之改变,进而影响到大气环流和气候现象的形成。

例如,在黄赤交角最大的时候,地球两极的温差较大,极地冷气团可以向赤道地区扩散,引发寒潮和极端天气。

黄赤交角还对地理分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由于黄赤交角的变化,不同纬度的地区受到的太阳直射辐射不同,从而形成了全球的气候带和生态系统。

赤道地区由于阳光直射,气温较高,热带雨林等热带植被繁茂;而温带和寒带地区由于太阳直射辐射较弱,气温较低,适合生长针叶林、草原等寒带植被。

黄赤交角的变化也决定了地球各地的昼夜长短,影响人类的作息时间和生活节奏。

此外,黄赤交角的研究对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等领域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测黄赤交角的变化,科学家可以了解地球自转轴的倾斜情况和地球动力学过程,进而深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

总结起来,黄赤交角在地球科学和气候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在农业生产、气候预测、天文观测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我们认识地球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进一步研究和理解黄赤交角的变化规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黄赤交角) 鲁教版

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黄赤交角) 鲁教版

图1
(08江苏)3.当地球运动至图1所示的甲处时,是 北半球的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0江苏)4、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二分二 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北半球夏至时, 地球位于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读图6“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箭头代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方向)示意图”,完成18~21题。 17.与A、B、C、D依次对应的节气,正确的一组是 A.夏至、冬至、春分、秋分 B.夏至、春分、冬至、秋分 C.冬至、春分、夏至、秋分 D.冬至、秋分、夏至、春分
图16
自主学习1:读图“地球的公转”,了解公转 的概况,并完成下面表格
难点1:结合图“1-3-4”和学案,深入理解太 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完成以下表格。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节气 春分 时间 3月21日前后 直射 点所 在纬 赤道 度 0° 夏至 秋分 冬至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2、黄赤交角: (1)形成原因?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23°26′ (2)意义?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 在 南北回归线间的周期性往返 运动),周期 为 365日5时48分46秒 (又叫一个回归 年)。
(10期末)8.图16是“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 道面示意图”,黄赤交角的大小等于(双选 ) A.角③-角① B.角③-角② C.角④-角② D.角④-角③
9、从“五一”劳动节到“十一”国庆节,太阳 直射点 ( ) A.先向北移,再向南移 B.先向南移,再向北移 C.一直向北移 D.一直向南移
10、黄道面和地轴的夹角为 ( ) A. 黄赤交角 B 23026′ C 66034′ D 900
11、关于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轴与黄道的夹角 B.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 C.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 D.其大小约为66°34′ )

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反思
如果能够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更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突破。
通过动画模拟突破本节重点,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结合授时历介绍,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过渡
观看微课视频
看来,太阳直射点的家还真是不固定的,当然只要沿着它的移动轨迹还是可以找到的。其中还有一些小窍门。
动画演示,直观展示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突破重点。




观看微课视频
我们可利用地理分区的思想对不同纬度范围内一年中接受太阳直射的次数进行归纳。具体规律如下……。
依托“冰墩墩”情境主线,创设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观看微课视频
的确,依据太阳直射点的概念,利用动画模拟我们可以看出北半球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之后逐渐北移,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23°26′,之后逐渐南移,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回到赤道,之后继续南移,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纬23°26′,之后逐渐北返,直到第二年春分太阳直射点再次回到赤道上。
利用动画和视频,突破本节难点。
小结
观看微课视频总Βιβλιοθήκη 本节课内容,点出重点课后巩固
完成课后配套练习,包括实践作业和巩固练习。
亮点
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学案中多次使用二维码,学生可通过二维码了解拓展知识、参考答案等
2、通过“冰墩墩”问题情境及相关问题链的创设,推动本节课内容的不断深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情感的升华。




环 节
学生
教师
设计意图
课前
导入
观看微课视频

黄赤交角及影响学案

黄赤交角及影响学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黄赤交角及影响1、什么叫黄赤交角?★读右图回答:(1)右图中地轴指向M是,③表示④表示,两平面相交形成①(目前是23°26′)。

地轴与④平面形成(度数),地轴与③平面形成②(度数)。

点拨:黄赤交角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

2、什么叫回归运动。

点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的画法3、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影响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极昼、极夜、五带的范围。

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23°26′;南北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66°34′。

(1)若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极昼、极夜变大)(2)若黄赤交角变小,则热带、寒带变小,温带变大;(极昼、极夜变小)【归纳总结】:堂上练习1.若黄赤交角缩小为零,则地球:A 北极点永远是极昼B 没有昼夜交替C 没有四季变化 D不存在地方时差2.如果黄赤交角变大:A 五带的范围变大B 热带、寒带的范围将变大,温带的范围将变小C 热带、寒带的范围将变小,温带范围将变大3.关于黄赤交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黄赤交角是指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的交角,目前为23O26/B 若黄赤交角为0,那么全球各地昼夜永远等长C 黄赤交角的存在,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D 若黄赤交角为45O.那么地球上将不存在寒带4.如果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是60,其他条件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回归线是南北纬60OB 黄赤交角是30OC 地球平均温度将升高D 热带地区的范围减小。

黄赤交角教学设计与反思

黄赤交角教学设计与反思
黄赤交角教学设计与反思
察右后旗第一中学 段青
黄赤交角
察右后旗第一中学 段青
教学设计: 在本次微课中,旨在让学生掌握黄赤交角,包括黄赤交 角的产生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概念本身比较抽象,又涉及到学生到高二立 体几何才学的二面角,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教学导入后第 一步先让学生观看“一轴两面三角度图”, 使学生获得感性 直观的体验;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黄赤交角的影响,其主要的影响就是黄赤交角的存在引 起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要突破这个内容,我首先
黄赤交角
察右后旗第一中学 段青
教学设计: 在本次微课中,旨在让学生掌握黄赤交角,包括黄赤交 角的产生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概念本身比较抽象,又涉及到学生到高二立 体几何才学的二面角,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教学导入后第 一步先让学生观看“一轴两面三角度图”, 使学生获得感性 直观的体验;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黄赤交角
察右后旗第一中学 段青

教学设计: 在本次微课中,旨在让学生掌握黄赤交角,包括黄赤交 角的产生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概念本身比较抽象,又涉及到学生到高二立 体几何才学的二面角,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教学导入后第 一步先让学生观看“一轴两面三角度图”, 使学生获得感性 直观的体验;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章第4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学案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章第4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学案

第4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考点一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和黄赤交角1.公转的基本特征(1)定义: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方向绕转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方向绕转(3)周期:一个恒星年。

(4)轨道与速度特别提示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1)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左右;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左右。

(2)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目前,黄赤交角是23°26′。

(2)黄赤交角的影响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形成四季更替。

[点睛] 春分日和秋分日的区别春分日: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进入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

秋分日: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进入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

②决定了五带的范围a .回归线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

b .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③决定了有无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a.南北回归线之间有直射现象。

b.南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掌握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的方法1.地轴与赤道面是垂直的。

2.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

3.地轴与黄道面成66°34′交角,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成23°26′交角。

(2015·江苏泰州学情调研)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各点所代表的地理含义,表示正确的是( )A.F——北半球秋分B.N——北半球夏至C.O——北半球春分D.L——北半球冬至2.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当地球公转至M点时,塔里木河进入枯水期B.当地球公转至F点时,正值华北地区风沙严重的季节C.当地球公转至N或E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D.地球自O点公转至L点的过程中,正值我国东北地区制糖工业的淡季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E为近日点,由此可知L、F、M、O依次为北半球的冬至、春分、夏至和秋分。

1.1.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1.1.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5.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探讨黄赤交角对本地区气候、农业等方面的影响,并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篇简短的报告。
例如:
(1)黄赤交角是指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与赤道面的夹角,其度数约为______。
(2)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影响地球上的昼夜长短,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我国正值______。
2.问答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
(1)请简述黄赤交角对地球公转过程中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
4.实践应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黄赤交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建筑、旅游等领域。
5.总结提升:对本章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黄赤交角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整体观念和综合分析能力。
6.课后作业:布置与黄赤交角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在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地球公转和自转已有一定的基础认识,但对于黄赤交角这一概念及其影响的认识可能尚显不足。学生在学习本章节内容时,可能面临以下情况:
1.对黄赤交角的定义和度数掌握不够准确,容易与其他地理概念混淆。
2.难以将黄赤交角与实际地理现象联系起来,缺乏空间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在小组合作探讨黄赤交角的应用时,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析不深入等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黄赤交角的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提高。
3.图示演示:利用图示、地球仪等教学工具,直观地展示黄赤交角对地球公转现象的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黄赤交角知识。

1.1.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1.1.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基础、提高、拓展三个层次的练习,检验学生对黄赤交角知识的掌握。
2.教学方法:采用个人练习、小组讨论、教师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过程:
-基础练习:针对黄赤交角的基本概念和影响,设计选择题、填空题等,让学生独立完成。
-提高练习:设计分析题、解答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请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保持字迹清晰、逻辑严谨。
-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对于实践应用和拓展思维训练的作业,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地考察和资料搜集,提高作业的深度和广度。
作业反馈:
-教师将在课后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
-针对学生作业中的共性问题,教师将在下一节课上统一解答和指导。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课本第15页的练习题1、2、3,重点加强对黄赤交角的定义、度数及其变化规律的记忆。
-绘制并标注黄赤交角的示意图,解释其在地球公转过程中的作用。
2.实践应用提升:
-结合实际观测或GIS软件,分析并记录本地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一个月内的变化,探讨黄赤交角对这些现象的影响。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地理现象,如农业生产、建筑设计等,探讨黄赤交角对其产生的影响,并撰写分析报告。
-提问:引导学生回答本节课的重点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讲解: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归纳:总结黄赤交角的概念、产生原理、影响等方面的知识点。
4.教学目标: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对黄赤交角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作业布置

第三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教学案

第三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教学案

第三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一课时【考点要求】1.理解地球公转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2.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

【考点突破】考点一、地球的公转1、方向:__________。

(在图中用箭头标出)2、周期:一恒星年:_______________。

3、速度近日点A点,最________;远日点B点,最_______。

考点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之间往返运动。

考点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如以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例题1】如图是整个昼半球俯视图,C点昼长为8小时。

①此日准确的表达()A.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B.表示春、秋分C.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D.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②关于D点准确的表达是()A.经度为20°W B.昼长小于12小时C.位于昏线上D.正午太阳高度一定大于B点③关于E点的准确表达是()A.位于澳大利亚大陆B.位于开普敦的西南C.位于北美洲D.位于马来群岛上④B、E两点的昼长分别是、。

【反思归纳】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该半球为夏半年)________________,纬度越高,白昼________;另一半球(冬半年)____________,纬度越高,白昼则__________。

(2)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相差______,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______。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各地昼______,夜________,北极圈内出现______;而南半球则昼______,夜______,南极圈内出现______。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则相反。

(3)赤道上全年__________,春、秋分日世界__________。

【例题2】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处的昼夜分布放大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地球公转到甲处时,①摩尔曼斯克港、②开普敦、③开罗、④北京四城市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为____________;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②、④两城市昼夜长短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地球的公转-黄赤交角的影响教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2地球的公转-黄赤交角的影响教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d.五带的划分:黄赤交角影响地球表面温度带的划分。
3.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关系
-地球公转与自转相互作用,产生多种地理现象;
-地球公转影响自转轴的空间指向,产生极昼极夜现象;
-地球自转影响公转速度的变化,产生近日点、远日点速度差异。
4.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变化:影响人类生活、生产活动;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影响地表温度、太阳辐射分布;
-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运动规律;
-黄赤交角的定义及其对地球环境(如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等)的影响;
-掌握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关系,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举例:通过地球仪演示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变化、季节交替等。
2.教学难点:
-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其对地球环境影响的深入理解;
-地球仪
-投影仪
-计算机及多媒体设备
2.软件资源:
-地理教学软件
-地球公转动态演示PPT
-课程相关的教学视频
3.课程平台:
-在线教学平台(如学校自建的数字化学习平台)
-课堂互动工具(如答题器、讨论区)
4.信息化资源:
-电子教材
-网络地图服务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5.教学手段:
-实物演示
-动画模拟
-小组讨论
例题2:阐述黄赤交角对正午太阳高度的影响。
解答: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进而影响正午太阳高度。当太阳直射点接近某地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当太阳直射点远离某地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例题3:分析黄赤交角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解答:黄赤交角导致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从而产生季节变化。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2019最新整理-第三节第三学时

2019最新整理-第三节第三学时

2019最新整理-第三节第三学时《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教学设计平谷中学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课标解读: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两种运动叠加、合成了地球的运动。

因此,应关注地球自转和公转之间的关系,避免孤立地分析某种运动。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主要通过读图来分析,前后关联的知识点层层递进,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和五带。

要讲清楚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及其带来的地理现象,就一定要精心设计“黄赤交角”这一部分关键教材的教学方法,以求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地理课中已经学习了地球运动的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演示地球运动基本能力。

但都是很肤浅的,尤其是有关地球运动形成的黄赤交角的相关内容根本没有接触过,学习起来是十分困难的内容。

教师要精细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求突破难点。

教材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要通过读图来分析,前后关联的知识点层层递进,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和五带。

教学目标:1. 知识要求:(1)了解地球运动过程中的重要特征: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基本保持不变;(2)理解黄赤交角的涵义,并记住其数值;(3)理解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周年移动规律;(4)了解五带的范围和界限。

2. 能力要求:(1)通过读图、画图和讲解,使学生逐步增强空间想象力、分析和推理判断能力;(2)通过对地理现象的比较和分析,不断增强归纳和综合的能力,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教学设计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教学设计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教学设计北京101中学吴宁一、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过程分析在高一地理上册中,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的难点在“地球的运动”,而要讲清楚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及其带来的地理现象,就一定要精心设计“黄赤交角”这一部分关键教材的教学方法,以求突破难点。

(一)“黄赤交角”概念的教学第一,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使学生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第二,观察地球仪,充分读图和画图,使学生获得感性直观的体验。

“黄赤交角”概念本身比较抽象,又涉及到学生到高二立体几何才学的二面角,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因此教学导入时先让学生对熟悉的地球仪再行观察,学生发现地球仪的地轴是倾斜的;然后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黄赤交角立体示意图”,教师做适当的说明:地球自转,有赤道平面;同时绕太阳公转,其公转轨道平面称为黄道面;从图上看出这两个面并不重合,有一个夹角,即黄赤交角,这个角比较稳定,目前的数值是23°26′。

紧接着师生一起画出黄赤交角的平面示意图(如图1):图1 图2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对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关系、黄道面和赤道面的关系、地轴与黄道面的关系(可由图上看出黄赤交角与地轴轨道倾角之间互余的关系,并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出其交角为66°34′)等诸多关系的认识。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地球公转示意图”,注意地轴在公转过程中的指向(学生很容易发现地轴的倾斜角度始终不变),于是得出地球公转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特征:公转过程中始终保持黄赤交角不变。

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和思路,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分析,最后的结论是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求证而得出的,这样就改变了概念教学中老师常用的灌输法和强调学生机械记忆的方式,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理解了知识点,并且学会了方法,锻炼了能力。

(二)“黄赤交角的影响分析一”的教学第一,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保持思路的连贯性;第二,读图、用图和画图依然是这部分内容的训练重点,可以将极抽象的知识具化和简化,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高中地理必修1黄赤交角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黄赤交角教案

《黄赤交角》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2)强化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黄赤交角的形成原因(2)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并会判断二分二至点(3)掌握黄赤交角变化对温度带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演示来理解大阳直射点的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2)通过图示和flash动画黄赤交角的的成因和影响,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三、教学重、难点(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二分二至点的判断(2)黄赤交角变化对温度带的影响四、教材分析黄赤交角在本节中至关重要,对以后学习地球运动的意义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季节更替起到了铺垫作用。

五、学情分析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薄弱,本堂课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难度较大。

授课类型:新授课六、教学准备教师:课本、教案、教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学生:课本、笔记本七、教学过程课程导入: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变化规律以及地球绕日公转运动的特点。

师:本节课一起来学习由地球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黄赤交角。

多媒体展示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黄道平面?(2)黄赤交角的度数?(3)地轴和黄道平面夹角的度数?生:(1)地球公转轨道所在平面(2)黄赤交角的度数为23°26′(3)地轴和黄道平面夹角的度数为66°34′师:很好。

看一下,地轴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方向附近,即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运转。

这样,使地球的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之间有一个夹角。

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一年中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多媒体展示太阳直射点,请学生据图回答。

生:太阳直射点指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

师:假设地轴不倾斜,黄赤交角多大?太阳始终直射哪里?Flash动画展示,请学生观察后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时二 黄赤交角及其意义
【考纲要求】掌握黄赤交角的概念和意义 【学习目标】
1、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其影响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考点一、黄赤交角
1、黄赤交角
2、影响:太阳在 之间来回移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1回归年)
例1、读“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2)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热带的范围扩大
黄赤交角扩大 →太阳直射范围扩大→
寒带范围扩大
温带的范围缩小
例2、若黄赤交角变为30°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幅度小了 B .寒带的范围变小了
C .极昼极夜的范围缩小了
D .温带的范围是纬度30°~60°
自转→赤道平面
公转→黄道平面
夹角:
考点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例3、当地球运动至右图所示的甲处时,是北半球的
(双选)( )
A.接近近日点 B.夏至日
C.接近远日点 D.冬至日
例4、当我们欢度春节时,太阳直射点(双选)()
A、往北移
B、往南移
C、在南半球
D、在北半球
课后练习
1、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
A.23026/
B.300
C.600
D.66034/
2、北半球夏至日( )
A.是12月22日
B.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近
C.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D.太阳直射点在23026/N
3、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00,则会引起的现象是( )
A北极圈的范围增大,南极圈的范围缩小
B.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增大
C.温带的范围增大
D.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
4、(2010福建)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4月30日20时(北京时间)隆重开幕,本届世博会将历时184天。

完成下题。

在世博会期间,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是()
A.先向北,后向南
B.先向南,后向北
C.先向北,后向南,再向北
D.先向南,后向北,再向南
5、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最南和最北界线的决定因素是()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形状
C.黄赤交角的大小
D.国际规定
6、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冬至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从230
26/
S 向北移至230
26/
N B. 从秋分到第二年春分,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北半球移动 C. 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 D. 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 7、图中XOY 为地轴,MN 为赤道,EF 、E ′F ′为回归线, ST 、S ′T ′为极圈。

读图回答: (1)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 ) A .∠XOF B .∠TOF C .∠FON D .∠TON
(2)按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图上ST 与EF 之间为________带。

(3)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现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将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有( )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总是昼夜平分 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 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 E.无大气环流现象 F.自然地理环境无区域差异
(4)假设黄赤交角变为35°,这时,地球上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自________(纬度)纬线向南北降低;在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中,与现在相比,范围扩大的是__ ______。

8、读下图中的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9月23日前后到12月22日前后,地球运行在甲图公转轨道的_____(字母)上。

(2)此时期太阳直射点移动在乙图的_______(字母)线上。

(3)此时期北极圈内出现___________现象。

(4)此时期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______________。

(5)太阳直射点在23°26′N —23°26′S 的周期性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_________
,
其周期为_______ ___ _______,叫做______ __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