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赤交角意义

合集下载

黄赤交角产生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产生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产生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是指太阳赤道平面和地球黄道平面的交角。

由于地球自转轴的倾斜,导致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日照情况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四季变化。

黄赤交角的变化也是四季变化的原因之一。

黄赤交角对地理意义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它决定了地球的气候带分布。

黄赤交角越小,越靠近赤道的地区气温越高,越靠近两极的地区气温越低。

这也就是为什么地球的气候在赤道和两极之间形成了多个气候带的原因。

其次,黄赤交角还决定了昼夜长短和日晷高度。

赤道上的日照时间相对较长,而两极则有长时间的白夜和黑夜。

而日晷高度则由黄赤交角的大小和地球的纬度决定。

在夏至和冬至这两个日子,太阳的日晷高度分别是最高和最低的。

最后,黄赤交角还影响了地球的地磁场和极光的形成。

当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时,会形成极光。

而地球磁场的形成和运动又与地球自转和黄赤交角密切相关。

总之,黄赤交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理参量,它决定了地球的气候、昼夜长短、日晷高度以及地磁场和极光的形成等多个方面,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有重要影响。

- 1 -。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黄赤交角意义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黄赤交角意义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黄赤交角意义黄赤交角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天文和地理意义。

前已述及,黄赤交角是地轴进动的成因之一;它还是视太阳日长度周年变化的主要原因。

黄赤交角是地球上四季变化和五带区分的根本原因。

⒈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

由于地球公转时斜着身子,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基本不变,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故黄赤交角也基本不变。

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北界线是23°26′N,即北回归线;最南界线到23°26′S,即南回归线,也就是太阳直射点在23°26′S~23°26′N作周年往返移动。

因此地表获得热量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

这样的变化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来。

假设黄赤交角变大,那么太阳的直射点的位置也会相应变动,直射点会超过现在的最北及最南界限,导致热带变大。

极线就会扩大,因此地表获得热量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

从而使寒带范围增大。

既然极地范围的增大,那么极昼的范围也会相应增大。

⒉在地球上某个特定地点,根据太阳的具体位置所确定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不同经度的地方时是不一样的。

而区时是以每15°经度间隔划分为一个时区,以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平太阳时为本时区的区时,比如北京与天津在地理位置上相距很近,但地方时是不一样的,北京的时间要比天津的晚。

但为了方便两地都会统一采用东八时区的区时即我们所说的北京时间。

⒊地球上每15°经度范围作为一个时区。

这样,整个地球的表面就被划分为24个时区。

各时区的“中央经线”规定为0°、东西经15°、东西经30°、东西经45°……直到180°经线,在每条中央经线东西两侧各°范围内的所有地点,一律使用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标准时刻。

⒋算出中央经线的作用很多,就拿时间来说,算出中央经线就可以推算出所在时区。

浅谈黄赤交角

浅谈黄赤交角

二、黄赤交角
1.概述
黄赤交角是地 球绕日公转运动过 程中形成的。地球 公转,产生轨道平 面,即黄道平面。 地球自转,产生赤 道平面。在黄道平 面同赤道平面之间 有一个交角,叫作 黄赤交角。目前的 黄赤交角是 23°26’,这就使得 地轴同轨道平面斜 交 ,并成66°34’。
2.黄赤交角存在的天文和地理意义 地球上之所以有四季递变和五带区分,其 根本原因就在于黄赤交角,即黄道面相对 于赤道面的倾斜。 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北 界线是23°26′N,即北回归线;最南界线到 23°26′S,即南回归线,也就是太阳直射点 在 23°26′S~23°26′N作周年往返移动。因 此地表获得热量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 正是由于这样的变换使得昼夜长短和正午 太阳高度也随着发生相应的变化。
2.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 由于月球和其他大行星的引力对地球运动轨 道的扰动,地球绕日的运动轨道会发生变 化,这些地球轨道参数(黄赤交角、偏心 率、岁差)的变化,使地球接收到的太阳 辐射量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气候的变迁, 出现了冰期、间冰期。
3.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引起气温的变化
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引起的冰河期可使海面上的温 度降低4—9℃左右。从大西洋洋底沉积物岩芯样 本分析得到,最近一次冰期约在18000年前,那时 大西洋海面降温最大的区域是在大西洋东北部北 纬48°附近,比现在的海温约低10℃多。在广大 低纬地区,海面温度约降低2℃多。最近一次冰期 的最冷时期,欧洲一些地区,夏季平均气温比现 今的气温约低10℃左右。根据研究,我国东部中 纬度地区,冰期时期的气温比现在约低7一15℃, 长江三角洲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13℃左右。淮北 平原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9~13°C,河北平原东 部比现在低7°C左右 。

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有哪些

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有哪些

黄赤交角变化引起昼夜长短、日出时间、五带范围的变化及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黄赤交角变化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影响一、太阳直射范围的变化黄赤交角的度数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南北回归线间是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

假如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太阳直射的范围也将扩大或变小。

二、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的变化地球上极圈内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极圈的度数是回归线度数的余角。

因此,黄赤交角扩大,极圈的度数减小,极圈到极点的范围扩大,有极夜和极昼现象的范围也扩大;而如果黄赤交角减小,极圈的度数增大,极圈到极点的范围减小,有极夜和极昼现象的范围也随之减小。

三、五带的范围变化热带是指地球上有太阳直射的地方,寒带是指地球上有极夜和极昼现象的地方,温带是指没有太阳直射及极夜和极昼现象的地方。

即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划分界线。

因此黄赤交角扩大,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的范围缩小;黄赤交角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也将减小,温带的范围扩大。

四、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由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取决于距直射点的纬度差的大小,即假设为角a。

角a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由于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幅度变大,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幅度增大;反之,黄赤交角变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幅度变小,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幅度减小。

五、昼夜长短的年变化由于太阳光线与晨昏圈垂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越大,昼夜长短的差值越大。

黄赤交角变大后,冬至和夏至时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大,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增大,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更短、夜更长,昼夜长短的差值也更大。

因此,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增大。

反之,黄赤交角变小,冬至和夏至时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小,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也随之变小。

六、季节的变化由于地球上各地的季节变化主要取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年际变化。

黄赤交角变化,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年际变化。

因此,当黄赤交角变大,地球上各地的季节变化会更明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黄赤夹角及其影响每日一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黄赤夹角及其影响每日一题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黄赤夹角及其影响高考频度:★☆☆☆☆难易程度:★☆☆☆☆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

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26′,最大时可达24°14′,最小时为22°6′,变动周期约4万年。

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1—2题。

1.黄赤交角为24°14′时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2.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④最小纬度为22°6′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参考答案】1.B 2.C黄赤夹角及其影响1.掌握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的方法(1)地轴与赤道平面是垂直的。

(2)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

(3)地轴与黄道平面成66°34′交角。

(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成23°26′交角。

2.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如下图)。

3.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2018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双基测试)下图为某同学“演示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十字架代表太阳光线)”。

据此完成1—2题。

1.该同学在进行地球公转演示的过程中,需要做到①使地轴与公转轨道而夹角成23°26’ ②使“地球”公转和自转方向相反③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④使“太阳光线”与球心在同一平面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若黄赤交角为20°,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回归线和极圈的纬度数均减小B.天安门广场元旦升旗时间提前C.热带和温带范围减小D.大连气温年较差变大读下图,完成3—4题。

难点7 黄赤交角——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关键因素

难点7  黄赤交角——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关键因素

难点7 黄赤交角——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的关键因素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关键,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产生地球上的四季。

纵观上海卷和广东卷及全国综合卷,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规律常常涉及到,能够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空间转换能力,高三复习备考中应予以重视。

●难点磁场下面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1~3题。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四地所处纬度按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3.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读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图7—1),回答4~6题。

图7—14.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数码是()A.①B.②C.③D.④5.若②扩大到90°,下列四组气候类型中将不存在的是()①热带草原气候②地中海气候③温带海洋气候④温带大陆性气候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6.若图中①扩大2°,我国北方地区开阔平地上新建住宅楼之间的距离同同高度的原住宅楼之间距离相比,间距()A.扩大B.缩小C.不变D.随意●案例探究[案例1]若黄赤交角变为23°31′,则引起的地理现象是A.极圈的范围缩小B.地球上直射的范围增大C.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D.七月份南半球中低纬地区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减小命题意图: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黄赤交角的影响的理解,要求学生根据黄赤交角的影响来推断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进而以此为依据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知识依托:黄赤交角的构成和黄赤交角的影响。

错解分析:对直射的范围,极昼、极夜的范围、与黄赤交角的关系理解不清;也可能把极昼的范围与极昼的天数等同;还有可能对同一地区昼长与夜长的比值理解不清。

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思考

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思考

的交角 ,并被称为黄赤交角 。 黄赤交角 的存在 ,具有重要 的天 文和地理意义 。黄
赤交角是地轴进动 的成 因之一 ;它还是 视太 阳 日长度周 年变化 的主要原因。黄赤交角是地球上 四季变化和五带 区分 的根本原因。
黄赤交角 的存在 ,使太 阳直射点 到达 的最北界线是 23 ̄26 N,即北 回归线 ;最南界线gg23。26 S,即南 回 归线 ,也就是太 阳直射点在23。26 s~23。26 N作周 年往返 移动 。因此地表 获得热量 随时 问和空 间发 生变 化 。这样的变化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 的时间和空 问变化来体现 ,在此基础上形成 了四季 和五带 。四季和 五带影 响地球上 气候 、区域特征 的形成 以及季节 的变 化 ,从而对 自然地理要素 ,如地貌 、生物 、土壤 、水文等都
风 ,以教 师的 良好严谨 的治教 之风带 动优 良学风 的形 会发展所需要 的高级技术应用 型人才 ,促进 职业 教育的
成 ,以优 良的学风 的形成反过来推动教师 的治教之 风不 持续 、健康发展。
断 上 台 阶 。 4.完善考试制 度 ,宽进严 出。严肃处理教学事故 ,严
格考试纪 律 ,对监考不 严 、考试 作弊 的教师 和学生分别 进行处分 。适度 的压力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让
的了解 ,然后尽早制定 自己的生涯规划 。

避 免了因片面评价而承受“努力失 败”的不 良体验 ,使学
2.以专业课程改革为突破 口,加强实践性环节。设置 生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
与职业要求相对应 的教学 内容 和课程模式 ,用灵 活多样
5.加强校 园文化环境的建设 ,构建人 文和谐校 园。
+ 一+ w+ 一+ ”+ -+ 一+ 一十 “+ “+ “+ ”+ 一+ + ·,+ ··+ 一+ n+ + ”+ 一+ 一+ ”+ ”+ + “+ ··+ ”+ 一十 一+ + “—十一”—十一“—+一“—。+一一—。+一

黄赤交角及其意义

黄赤交角及其意义

2019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调研题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我会读拼音,写字词。

(20分)róng qiúguīzépái liètiào wǔshǒu bìfúzhuānɡshíjìng pūmăn二、比一比,再组词。

(10分)准(_____)经(_____)料(_____)怜(_____)扮(_____)谁(_____)径(_____)科(_____)冷(_____)份(_____)三、读一读,连一连。

(10分)鲜红色的梨兵来将挡耳听为虚深紫色的樱桃不入虎穴近墨者黑浅黄色的李子眼见为实水来土掩紫檀色的黑母鸡近朱者赤焉得虎子四、想一想,选词填空。

(10分)一边……一边……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1. (______)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______)你的布我还没开始裁呢!2.老婆婆(______)说话,(______)看着屋顶的窟窿。

3.这家帽子店(______)有许多帽子,(______)没有一顶是圆帽子。

4.枣核(______)勤快,(______)很聪明。

五、照样子,按要求写句子。

(15分)(1)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用加点词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

(用上“因为“…所以…”改写句子,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分)《搭船的鸟》后来,雨停了。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

黄赤交角及其意义

黄赤交角及其意义

黄赤交角及其意义黄赤交角指的是太阳的黄道与地球的赤道之间的夹角。

太阳的黄道是地球公转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与地球赤道的相交点将这两个圆的平面夹角称为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地球绕太阳公转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黄赤交角的大小会影响地球上的季节变化和气候特征。

当黄赤交角为零度时,意味着太阳射线垂直地球赤道,这时是春分和秋分,地球两极的白昼和黑夜均等,气温适中。

而当黄赤交角达到最大值时,太阳射线离赤道越远,地球两极白昼夜晚的时间差距较大,气温也会有明显的差异。

黄赤交角的变化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黄赤交角的变化是测定季节变化的重要依据。

通过观测太阳的高度角,我们可以确定当前季节,并根据不同季节的变化来进行农业生产、旅游规划等活动上的安排。

此外,黄赤交角也对气候和天气有着影响。

由于黄赤交角的变化,太阳辐射的垂直度随之改变,进而影响到大气环流和气候现象的形成。

例如,在黄赤交角最大的时候,地球两极的温差较大,极地冷气团可以向赤道地区扩散,引发寒潮和极端天气。

黄赤交角还对地理分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由于黄赤交角的变化,不同纬度的地区受到的太阳直射辐射不同,从而形成了全球的气候带和生态系统。

赤道地区由于阳光直射,气温较高,热带雨林等热带植被繁茂;而温带和寒带地区由于太阳直射辐射较弱,气温较低,适合生长针叶林、草原等寒带植被。

黄赤交角的变化也决定了地球各地的昼夜长短,影响人类的作息时间和生活节奏。

此外,黄赤交角的研究对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等领域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测黄赤交角的变化,科学家可以了解地球自转轴的倾斜情况和地球动力学过程,进而深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

总结起来,黄赤交角在地球科学和气候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在农业生产、气候预测、天文观测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我们认识地球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进一步研究和理解黄赤交角的变化规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黄赤交角及钟摆理论

黄赤交角及钟摆理论

黄赤交角的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及钟摆理论米兰科维奇理论即是从全球尺度上研究日射量与地球气候之间关系的天文理论。

该理论认为,北半球高纬夏季太阳辐射变化(地球轨道偏心率、黄赤交角及岁差等三要素变化引起的夏季日射量变化)是驱动第四纪冰期旋回的主因。

这个理论的核心是单一敏感区的触发驱动机制,即北半球高纬气候变化信号被放大、传输进而影响全球。

米氏理论的起点是天文因素变化导致的地球轨道三要素(偏心率、地轴倾斜度、岁差)的周期性变化。

地球轨道变化进一步引起地球大气圈顶部太阳辐射纬度配置和季节配置的周期性变化,从而驱动气候波动。

但必须指出,如果将一年内大气圈顶部接受的太阳辐射沿不同纬度及不同季节加和的话,则不管轨道要素如何变化,其总量总是基本不变的,而变化的只是其纬度分配和季节分配。

这就面临一个核心问题:地球轨道怎样的配置才有利冰期气候的出现? 对此,米兰科维奇的回答是,当地轴倾斜度减小,北半球夏季地球处在远日点时有利于冰期气候的出现。

可以看出,这样的轨道要素配置将导致北半球高纬区夏季太阳辐射量的减小。

因此,米氏理论可以概括为: 65°N附近夏季太阳辐射变化是驱动第四纪冰期旋回的主因。

从气候变化的角度看可以发现地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是:冷暖、干湿时期交替出现。

根据研究,气候存在着10~108年的不同时间的尺度变化,现在为科学界所公认的变化有:1、大冰期气候与大间冰期气候;时间尺度约为100~1000百万年;2、亚冰期气候与亚间冰期气候:时间尺度约为10万年;3、副冰期气候与副间冰期气候;时间尺度约为10000~1000年;4、寒冷期(或小冰期)与温暖期(或小间冰期气候):时间尺度为100~1000 年;5、世纪和世纪以内气候变化:时间尺度为1~100年。

本文主要介绍黄赤交角的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另外论述下本人大胆假设的钟摆理论黄赤交角概念地球的自转轴与其公转的轨道面成66°34′的倾斜。

地球的自转同它公转之间的这种关系,天文学和地理学上通常用它的余角(23°26′),即赤道面与轨道面的交角来表示;而在地心天球上,则表现为黄道与天赤道的交角,并被称为黄赤交角,又称"黄赤大距"。

黄赤交角产生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产生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产生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是指太阳直射点与赤道平面的夹角,这个角度的变化对地球的气候、季节和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黄赤交角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而不是一个圆形。

因此,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会在赤道上下移动,从而导致黄赤交角的变化。

当黄赤交角最大时,即夏至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这时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最大,白天时间最长,气温最高,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而南半球则正好相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当黄赤交角最小时,即冬至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这时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最大,白天时间最长,气温最高,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而北半球则正好相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除了影响气候和季节外,黄赤交角的变化还会影响地球的生态环境。

例如,在黄赤交角最大时,北极圈内的冰川会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和沿海城市的生存。

而在黄赤交角最小时,南极洲的冰川会融化,导致海平面下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和沿海城市的生存。

黄赤交角的变化对地球的气候、季节和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了解这个角度的变化,以便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

黄赤交角变化对五带的影响

黄赤交角变化对五带的影响

黄赤交角变化对五带的影响
黄赤交角变化对五带的影响:若黄赤交角变大,地球表面热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缩小;黄赤交角变小,地球表面热带范围减少、寒带范围减少、温带范围增大。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一年中随地球绕日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产生四季交替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了五带的划分。

当黄赤交角增大,例如增大至30°,则太阳直射点变为一年间在南北纬30°之间来回移动。

同样以夏至日为例,太阳直射新北回归线即30°N,赤道平面与黄道面夹角∠a=30°,则地轴与晨线的夹角变为∠b=30°。

于是出现极昼的纬线变为60°N,则北寒带的范围变为60°N以北地区,同样,出现极夜的纬线变为60°S,南寒带的范围变为60°S以南地区。

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黄赤交角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进而使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在一年中作有规律的变化,产生四季更替,并影响着五带的范围。

当黄赤交角度数发生变化时,这些地理现象便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后产生的一系列变化。

黄赤交角变化除对地球运动意义产生影响外,还深刻影
响着与其紧密相关的其它自然地理现象。

例如,黄赤交角变化→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变化→五带范围变化和气压带、风带移动范围变化→气候带分布范围变化→自然带分布范围变化等等。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黄赤交角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黄赤交角
极点为0. 2)、角速度的变化规 律 除两极,全球角速度。相等
为15度∕小时 3)、同一纬线上的各点,线速 度_相__同___,角速度_相__同_____。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黄赤交角
1.导与练P13第3题
B
2、我国发射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的对
应点相比: C
A、运转方向相同,角速度不同 B、运转方向不同,角速度相同 C、运转方向相同,线速度不同 D、运转方向不同,线速度相同
是一
9分10秒
椭圆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黄赤交角
处处 自赤道 相同, 向两极
递减
南北极点既无线 速度也无角速度
近1快, 远7慢
故事思考
• 一天,某教育局局长到乡村小学检 查工作,他走进一个班级。笑眯眯 地问坐在旁边的学生:“你知道这 个地球仪为什么是倾斜的吗?”
1.地球公转时的姿态?
2.什么叫赤道面,什么叫黄道面?
•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卫星“嫦娥 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从此,“嫦娥二号”开始了112 小时的奔月之旅,预计在4天后到达月球。据此完成711题
赤道
12月22日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黄赤交角
23°26′S
公转轨道图的判读
N
D
春分
N S
A
S
N
夏至
B
S
秋分
板书另一张图 夏至日与地近球日公转点地理意义——黄赤交角
N
C
S冬至
黄赤交角的影响:
黄赤交角(23.50) 地轴空间指向不变
约每4天移动10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 (23.50N—23.50 S)
秋分日9月23
2.什么时候太阳直射点

黄赤交角产生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产生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产生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相交的夹角,大约为23.5度。

这个角度是地球赤道和黄道相交于太阳赤热点位置时的角度。

黄赤交
角影响着地球的气候、生态和文化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

一、影响气候变化
黄赤交角的存在会导致地球气候变化,季节的更替和气候带的出现。

由于太阳照射的角度改变,导致不同地域的气候变化。

赤道地区由于
日照时间长,温度高,年降雨量大,适宜丰富的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

而极地地区由于日照时间短,温度低,年降雨量少,适宜冰雪生态系
统和畜牧业。

二、决定地理分布
黄赤交角也决定了大陆的分布和形成。

由于地球上维持着大气环流,
它将热量和水分从热带和极地地区传输到其他地区,形成雨带和荒漠。

同时,大陆的位置和形成也与黄赤交角有关。

由于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使得北半球和南半球大陆的形状和大小不同,也影响了不同地区
的文化、历史和经济等多个方面。

三、影响生态文化
黄赤交角也影响了生态环境和文化形态。

夏至冬至、昼夜不分、季节
变化等现象都与黄赤交角有关。

这些变化也由人们在生产、生活和文
化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比如,中国的农历、节气,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等,都与黄赤交角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综上所述,黄赤交角的存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有着深远的
影响和重要的地理意义。

科学家们正在继续研究黄赤交角的变化和影响,以便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和未来发展。

黄赤交角——精选推荐

黄赤交角——精选推荐

定义编辑2概念编辑3意义编辑黄⾚交⾓地球公转的轨道⾯( 黄道⾯)和地球 ⾚道⾯的夹⾓是黄⾚交⾓。

黄⾚交⾓存在缓慢的变化,这是由于 春分点位置的变化产⽣的。

黄⾚交⾓变化的范围在22°00′得到24°30′,变化的周期约为4.1×10^4年。

上次黄⾚交⾓最⼩值约距今2.8万年。

近期计算黄⾚交⾓的公式为:黄⾚交⾓=23°27′8.26″-0.4684″t 其中t 是1900年起算的 儒略年数。

⽬前黄⾚交⾓正以每世纪约为46.84″的速度减少。

2013年1⽉0⽇12正时(2013.0)的黄⾚交⾓为23°26′15.3308″[1]地球的 ⾃转轴(地轴)与其公转的轨道⾯成66°34′的倾斜。

地球的⾃转同它公转之间的这种关系,天⽂学和地理学上通常⽤它的余⾓(23°26′),即 ⾚道⾯与轨道⾯的交⾓来表⽰;⽽在地⼼天黄⾚交⾓球上,则表现为黄道与天⾚道的交⾓,并被称为黄⾚交⾓,⼜称"黄⾚⼤距"。

黄道与天⾚道的两个交点,叫⽩⽺宫( ⽩⽺座)第⼀点和天秤宫(天秤座)第⼀点,在北半球分别称为春分点和 秋分点,合称⼆分点。

黄道上距天⾚道最远的两点,叫巨蟹宫( 巨蟹座)第⼀点和摩羯宫( 摩羯座)第⼀点,即北半球的夏⾄点和冬⾄点,合称 ⼆⾄点。

⼆⾄点距天⾚道23.43°,称黄⾚⼤距,是黄⾓交⾓在地⼼天球上的表现。

黄⾚交⾓在天球上也表现为南北天极对于南北 黄极的偏离。

天轴垂直于⾚道⾯,黄轴垂直于 黄道⾯,既然黄⾚交⾓是23.43°,那么,天极对于黄极的偏离,必然也是23.43°。

黄⾚交⾓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天⽂和地理意义。

前已述及,黄⾚交⾓是 地轴进动的成因之⼀;它还是视 太阳⽇长度周年变化的主要原因。

黄⾚交⾓是地球上 四季变化和五带区分的根本原因。

⒈ 地球⾃转产⽣的⾚道⾯与地球公转产⽣的黄道⾯之间的 夹⾓为黄⾚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赤交角意义
黄赤交角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天文和地理意义。

前已述及,黄赤交角是地轴进动的成因之一;它还是视太阳日长度周年变化的主要原因。

黄赤交角是地球上四季变化和五带区分的根本原因,产生昼夜长度变化。

1.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

由于地球公转时斜着身子,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66°34′)基本不变,地轴的空间指向(指向北极星附近)基本不变,故黄赤交角(目前23°26′)也基本不变。

(1)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北界线是23°26′N,即北回归线;最南界线到23°26′S,即南回归线,也就是太阳直射点在 23°26′S~23°26′N作周年往返移动。

因此地表获得热量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

这样的变化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来。

假设黄赤交角变大,那么太阳的直射点的位置也会相应变动,直射点会超过现在的最北及最南界限(23°26′),同样极线(66°34′)也会向赤道靠近,因此地表获得热量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

从而使温带范围缩小。

既然极地范围的扩大,那么极昼极夜的范围也会相应增大。

地球自转
主要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三种:昼夜交替、时差(包括地方时和区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一、昼夜交替
1.产生原因
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的自转。

2.周期
1个太阳日,即24小时
3.晨昏线
含义: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包括晨线和昏线。

晨昏线的判读:①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为晨线;由昼进入夜为昏线。

②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点对应的为晨线;赤道上的地方时为18点,对应的为昏线。

③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原因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偏移规律
北半球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判断物体偏转时一定要面向物体的运动方向来判断,否则会出错)
3.体现
一般在水流、气流等无动力作用的物体上体现的较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