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的活用

合集下载

词类活用整理

词类活用整理

词类活用整理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满井游记》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木兰诗》28、处处志之志: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动词:辱:辱没。

例句: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尽:吃尽。

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

2、名词用作动词:策:名词,马鞭子。

这里用作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

鞭策,驱使。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3、数量词用作动词:千里:行千里。

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尽:使……尽,竭尽。

例句:食之不能尽一词多义虽有千里之能:的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不译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不译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执策而临之:马鞭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执策而临之: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 喂养,动词故虽有名马:即便虽有千里之能:虽然其真无马邪:难道【反问,加强语气】其真不知马也:可译为“恐怕”【表示判断、猜测】其材通假字(1)食马者:“食”通“饲”,喂.(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三、古今异义是古义:这样的.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今义:判断词.安古义:怎么.例:安能求其千里也?今义:安全;安定;安装.等古义:同样.例:且欲常马等不可得.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或古义:有时,有的人.例:一食或尽粟一石今义:或者三、回答下面问题1、为什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其作用?2、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3、描写“食马者”形象的是哪一句?。

词类活用是什么意思

词类活用是什么意思

词类活用是什么意思词类活用意思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词类活用6大类型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

2、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4、数词活用为动词。

5、名词用作状语。

6、形容词作名词。

一、名词作状语与文言散文一样,古诗词中的名词作状语,就是将名词放在谓语中心语动词的前面,让它修饰、限制后面的中心语动词。

依据状语的语法性能,处在状语位置上的名词,其实已变成了副词,因此名词作状语亦称名词活用为副词作状语,表示各种形态。

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曹操《短歌行》)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杜甫《石壕吏》)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例中句是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趋向,意思为“向南”;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时间,意思为“在夜里”;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意思是“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在古诗词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知道,古诗词是以精练的语言传达丰富的意蕴,协调优美动人的韵律和节奏,以达到精警传神,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的。

把名词放在特殊的条件下,使之活用为动词,正是使古诗词语言灵动、精彩、传神的有效途径。

在鉴赏活动中,我们必须抓住这些“特殊的条件”,才能准确理解并解释这些活用的词语。

例: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雨”,读作yu,破音异读。

依据名词前有能愿动词“欲”,该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活用条件,“雨”字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客”,原意是名词“宾客”,此与“京华”构成了动补关系,活用为动词“客居”。

三、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按其语法性能是不能带宾语的。

但是如果它处在谓语中心语的位置上,带上了宾语,与宾语构成了动宾关系;或者后有补语,并与补语构成了动补关系;或者与前面的主语构成了主谓关系,则此形容词即活用为一般动词。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东亦客也(方位名词"东"用作动词:在东边居住。

名词"客"用作动词:客居。

)合流屈曲而南(方位名词"南"用作动词:向南流去。

)得其尤绝皆家焉(名词"家"用作动词:安家。

)今予家是溪(名词"家"用作动词:安家。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命名,名词作动词用。

)字笨百态,而无所避之(包罗,名词作动词用。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攻占,方位名词作动词用。

东,向东进军,名词作动词用。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向南飞。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仍而下(上,向上飞;下,落下。

)一人缓板而歌(击板。

)峦壑竞秀,最可觞客(劝饮。

)游人往来,纷错如织(交错。

)雷辊电霍,无得而状(描写其状。

)壮士听而下泪矣(流下。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做官。

)宰严限追比,甸余,杖至百(挨棍棒。

)上大嘉悦,沼赐抚臣名马衣缎(下诏。

)裘马扬扬(裘,穿着皮衣;马,骑着马。

)儿涕而去(流泪。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旅居他乡。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风,风吹;雨,雨打。

)1、辇来于秦(乘坐辇车)2、朝歌夜弦(奏乐)3、鼎铛玉石(把鼎当做;把玉当做)4、金块珠砾(把金当做;把珠当做)5、楚人一炬(放一把火)6、族秦者秦也(灭族,杀死一族的人)汝又不果来果:实现业其家业:继承……的事业东亦客也客:做客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自取下策)义不赂秦(坚持正义)乳二世(乳,乳养)客逾庖而宴(宴,用饭)执此以朝(朝,上朝)吾家读书久不效(效,取得效果)垣墙周庭:垣墙,砌墙,雨泽下注:雨,下雨,名字活用作动词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虹)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出现龙)/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当作铛、石、块、砾)(2)名词用作状语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向北,向西)/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把玉……、把金……、把珠……莫如巧归(方位名词"两"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归"的方向:向西。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词类活用的灵活性指的是某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词类属性。
例如,“衣锦还乡”中的“衣”,原为名词,在此句中用作动词,表示“穿锦”,这是因为该句语境中需要一个动词来描述行为 动作。
注意词类活用的规范性
词类活用的规范性指的是在语言使用 中,某些词类活用是不规范的,需要 避免使用。
VS
例如,“铁证如山”中的“铁证”, 原为名词,在此句中用作形容词来修 饰“如山”,这种用法就不符合语法 规范,应改为“铁证如山的事实”。
名词活用为动词
将名词用作动词,能够赋予事物新的动作含义,使语言更加丰富和生动。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将名词“春风”转化为动词,形容春风的生机勃勃)。
丰富语言情感色彩
褒义词贬用
将原本表示褒奖或赞扬的词语用于描述贬义或批评的事物,能够更加强烈地表达不满或讽刺 的情感。例如,“他是个天才的骗子”(将褒义词“天才”用于描述贬义事物“骗子”,强 调其欺骗手段高明)。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目录
• 词类活用的定义和类型 • 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 • 词类活用的修辞效果 • 词类活用的注意事项 • 词类活用的例句分析
01 词类活用的定义和类型
定义
词类活用是指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临时 改变其原有的词性、功能和意义,以 满足表达需求的一种语言现象。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 象,也是现代汉语中某些词语的特殊 用法。
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抽象名词具象化
通过将抽象名词转化为具象事物或形象, 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和形象。例如,“梦 想是人生的翅膀”(将抽象名词“梦想” 具象化为“翅膀”,形容梦想对人生的支 撑作用)。
VS
具象名词抽象化
将具象名词转化为抽象概念或比喻,能够 使语言更加深刻和富有哲理。例如,“爱 情是心灵的港湾”(将具象名词“爱情” 抽象化为“心灵的港湾”,形容爱情对心 灵的慰藉作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一、使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动词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之”是“使之活”。

形容词使动用法:“春风又绿江南岸。

”就是“春风又使江南岸绿”。

名词使动用法:“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生死”相当于“使死生”,即“使死者复生”;“肉骨”相当于“使骨肉”,即“使白骨生肉”,也是使死者复生的意思。

二、意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形容词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

”“异之”是“认为它奇怪”的意思。

名词意动用法:“孟尝君客我。

”“客我”是“以我为客”。

三、名词用如动词如;“驴不胜怒,蹄之。

”“蹄之”是“(用蹄子)踢之”的意思。

又如:“草木畴生,禽兽群焉。

”“群”是“群居的意思”。

再如“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西”是“往西去了”的意思。

四、名词用作状语现代汉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很少见。

但在古汉语中,普通名词也可以用作状语。

这是古汉语常见的现象。

如表示方位或处所:“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北”表示方位。

“蜀太宋以下郊迎。

”“郊”即“郊外”,表示处所。

“郊迎”,就是“在郊外迎接”。

表示工具或依据:“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可译为“用箕畚运到⋯⋯”。

又如:“失期,法当斩。

”“法当斩”是“依法应杀头”的意思。

表示对人的态度:“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客待之”是“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的意思。

表示比喻:“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其一犬坐于前”,是“其中一条狼像狗那样坐在前面”的意思。

1 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即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做什么”的意思。

如《郑伯克段于鄢》:“庄公寤生,惊姜氏”,句子中的“惊”,并不是说主语庄公本人吃惊,而是说使宾语姜氏受了惊吓。

实际上,使动用法是以动宾结构的形式表达了递系结构的内容,用“动+宾”表示“使+宾+动”的意思。

现代汉语一般不用使动用法,而是用递系结构来表示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本来属于形容词或名词。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 A、则修文德以来之 B、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 C、外连衡而斗诸侯 D、以弱天下之民 • 4、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用作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 顺流而东也 D、使不上漏
意动用法
• 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 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 客观上不一定如此。或者说谓语动词具有“认为 (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一般可译为"认 为"、"以为 "等。 •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 没有意动用法。
• 3、下列加点字与“常在于险远”中的“险远’’活用相 同的一项是 ( ) •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 B且庸人尚羞之 • C.而高其值 • D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 4、下列红字是形容词作名词的一项是( ) • A、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B、秦地可尽王也。 • C、猥以微贱 D、会盟而谋弱秦。
翻译成“ 像......一样”。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那样)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3、吾得兄事之。
“像……”
四、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 方式,在翻译时,一般要在活用的那 个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当然, 具体翻译须据语境而定。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二、意动用法(解说) 认为 主语认为宾语 具有某种形态 或特征 以…为 主语把宾语当 作某种事物
意动用法(例句) 当作
名词 吾从而师 之 把他当作老师 我者 认为我美

形容词 吾妻之美
认为
意动用法总结
• 意动用法 • 谓语动词含有 认为宾语怎么样 或把宾语当中什么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四、有关词类活用的几个问题
(一)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
活用和兼类从理论上好理解,实际辨认起来不 容易,需要有一个量化统计的过程。一般说来, 词典上已经确定为一个义项的,就不宜当作活 用。
如:“食”兼有名词动词两种词性。 “甘其食,美其服。” “公赐之食,食舍 肉。”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二)一般动宾关系与特殊动宾关系的区别
1.译为“认为(觉得)……(是)……”,形 容词意动有一部分可采用这种译法。如“吾妻 之美我者”、“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 小天下” 。
2.译为“把……当作……”,名词意动基本上 都可采用这种译法。
3.译为动补结构或状中结构,如“轻齐”译为 “轻视齐国”(状中结构),“贵谋”译为看 重谋略(动补结构)。
三、特殊活用之二——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臣闻帝王之兵,以全取胜,是以贵谋而贱战。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 我!” 秦王师君,天下莫不知。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侣鱼虾而友麋鹿。
(三)意动用法的翻译
3.名词活用作动词后,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通过引申,才能得出恰当的意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 籍吏民,封府库。(登记)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说及,提 及) 布囊其口。(填塞)
(二)动词活用为名词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 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
张苍德王陵,……及苍贵,常父事王陵。 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3.表示行为的工具或凭借,含有“用……”或 “按……”“根据……”的意思。

词类的活用

词类的活用

词类的活用词类的活用: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就叫作词类活用。

如“从左右,皆肘之”。

句中的“肘”是名词,在此临时用作动词,意为“用肘撞”。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

(一)词类活用的类型:1、名词的活用:(1)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如:“范增数目项王”中“目”是“用目光示意”的意思。

(2)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者发生与该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

如:“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腊”原义为“干肉”,动词。

在此句中用作使动用法“使(之)成为干肉”。

(3)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如“友风而子雨”意为“把风当作朋友,把雨当作儿子”。

(4)名词用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相当普遍,本不属于活用范畴,只是为了叙述方便,在此介绍。

名词作状语的类型:①表示处所。

如“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道”意为“在道路上”作“苦”的状语。

又如“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

“廷”意为“在朝廷”。

②表示行为的工具或依据。

如“失期,法皆斩”,“法”意为“依照法律”。

③表示对人的态度。

如“秦军降诸侯,诸侯多奴虏使之。

”“奴虏”译为“象对奴虏一样”。

④表示比喻。

如“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句中,“蛇”译为“象蛇一样”。

再如“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句中“云”“响”“景”是名词作状语。

分别译为“象云一样(聚集)”“象回声一样(应和)”“象影子一样(跟从)”名词作状语的识别:名主+ 名状+ 动2、动词的活用:(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如果带上宾语时,一般是用作使动,表示主语使宾语发生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

如:“庄公寤生,惊姜氏。

”中的“惊”意为“使……惊”。

词类活用的例子200个

词类活用的例子200个

词类活用的例子200个1. 人 - 人们(复数形式)2. 学生 - 学生的(形容词形式)3. 家 - 家庭(衍生词)4. 狗 - 狗的(形容词形式)5. 城市 - 城市化(动词形式)6. 跑 - 跑步(名词形式)7. 吃 - 吃饭(名词形式)8. 学习 - 学习者(名词形式)9. 写 - 写作(名词形式)10. 看 - 看见(动词形式)11. 高 - 高度(名词形式)12. 快 - 快速(副词形式)13. 美丽 - 美丽地(副词形式)14. 聪明 - 聪明的(形容词形式)15. 幸福 - 幸福地(副词形式)16. 很 - 很快(形容词修饰)17. 非常 - 非常高兴(形容词修饰)18. 已经 - 已经完成(动词修饰)19. 随便 - 随便选择(动词修饰)20. 多么 - 多么美丽(形容词修饰)21. 学生 - 学生们(复数形式)22. 家庭 - 家庭的(形容词形式)23. 城市 - 城市化(动词形式)24. 桌子 - 桌子上(副词形式)25. 学校 - 学校里(副词形式)26. 跑 - 跑步(名词形式)27. 吃 - 吃饭(名词形式)28. 学习 - 学习者(名词形式)29. 写 - 写作(名词形式)30. 看 - 看见(动词形式)31. 高 - 高度(名词形式)32. 快 - 快速(副词形式)33. 美丽 - 美丽地(副词形式)34. 聪明 - 聪明的(形容词形式)35. 幸福 - 幸福地(副词形式)36. 很 - 很高兴(形容词修饰)37. 非常 - 非常快(形容词修饰)38. 已经 - 已经完成(动词修饰)39. 随便 - 随便选择(动词修饰)40. 多么 - 多么美好(形容词修饰)41. 动词:跑、吃、睡、学习、工作42. 名词:书、桌子、苹果、学生、老师43. 形容词:美丽的、高大的、聪明的、快乐的、困惑的44. 副词:慢慢地、快速地、仔细地、轻轻地、有时候45. 代词:我、你、他、她、我们46. 介词:在、上、下、里、外47. 连词:和、但是、因为、所以、如果48. 数词:一、二、三、十、百49. 冠词:一个、这个、那个、哪个、每个50. 叹词:哇、嗯、哈哈、喔、呀51. 感叹词:太好了、真棒、太难了、太简单了、好吧52. 助词:的、得、地、了、吗53. 量词:个、只、本、条、碗54. 语气词:啊、呢、嘛、吧、哦55. 反义词:高低、大小、快慢、多少、胜败56. 名词性词语:学校、医院、酒店、电影、音乐57. 动词性词语:行走、思考、歌唱、写作、绘画58. 形容词性词语:漂亮的花、高大的树、快乐的笑声、聪明的孩子、困惑的问题59. 副词性词语:慢慢地走、快速地跑、仔细地检查、轻轻地触摸、有时候会迟到60. 代词性词语:这本书、那个桌子、每个学生、你们中的一个、我自己61. 介词性词语:在房间里、上楼梯、下车、里面、外面62. 连词性词语:和你一起、但是他不同意、因为下雨了、所以我们留在家里、如果你愿意的话63. 数词性词语:一只猫、二十张纸、三个苹果、十五个学生、一百块钱64. 冠词性词语:这个人、那个地方、哪本书、每个季节、一些水果65. 叹词性词语:哇,好漂亮啊!嗯,我明白了。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一、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是一种需要特殊理解的动宾关系。

可用作使动用法的词类有动词,形容词,名词。

(一)动词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发出动词所代表的动作行为”。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皆可用作使动。

A.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跟宾语,古汉语中有宾语的不及物动词多用作使动。

例: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史记·项羽本纪》)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史记·晋世家》)庄公寤生,惊姜氏。

(《左传·隐公元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谋攻》)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史记·陈涉世家》)B.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左传·隐公元年》)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孟子·梁惠王上》)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论语·微子》)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

(《左传·宣公二年》)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

(《说苑·君道》)动词使动用法,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

例: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荀子·天论》)(二)形容词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具有形容词所描写的性质,状态,特点”。

例: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贾谊《过秦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柳宗元《蝜蝂传》)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

(柳宗元《蝜蝂传》)其达士,则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砺之于义。

(《国语·越语》)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能胜其任也。

第9讲 词类的活用

第9讲 词类的活用

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中少见)。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中少见)。 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 。(左传 宣公二年) 如:①晋侯饮赵盾酒。(左传 宣公二年)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②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论语微子 微子) (论语 微子)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 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史记 项羽本纪) 3)宾语未出现的使动用法(古汉语中少见)。 )宾语未出现的使动用法(古汉语中少见)。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如:①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②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论语季氏 季氏) (论语 季氏) ③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荀子天论)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荀子 天论) 。(荀子 天论
二.词类活用的类型: 词类活用的类型: 1、使动用法:谓语具有“使宾语怎么样” 、使动用法:谓语具有“使宾语怎么样” 的意思。 的意思。 (1)动词的使动用法:比较: )动词的使动用法:比较: ①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张中丞传后叙) 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张中丞传后叙) 。(张中丞传后叙 庄公寤生,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 ②庄公寤生,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 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古代汉语中常 )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见)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鸿门宴 如:①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捕蛇者说 ②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起义) 。(陈涉起义 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起义)
2、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宾语+看作+名词” 宾语+看作+名词” )名词的意动用法: 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 冯谖客孟尝君) 如:①孟尝君客我。(战国策 冯谖客孟尝君) 友风而子雨。(荀子赋 云 。(荀子 ②友风而子雨。(荀子 赋云)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认为+宾语+形容词”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认为+宾语+形容词”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如: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下 尽心下) (孟子 尽心下)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②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韩非子说难 说难) (韩非子 说难)

词类的活用

词类的活用

(二)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 《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 先汉所以兴隆也。” • 《孟子· 梁惠王上》:“ 老吾老,以及 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三)数词词活用作动词 • 《荀子· 儒效》:“法后王,统礼仪, 一制度。” • 《韩非子· 十过》:“今君杀臣身以三 之可也。”
现代汉语中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八、为动用法 • 谓语具有“为宾语怎么样”的含义。 • 《三国志· 华佗传》:“佗脉之。” • 《左转· 隐公元年》:“夫人将启之。” • 《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文赢请三 帅。”
九、词类活用的条件(怎样辨别词类活 用)
• 1、两个名词连用 • 《韩非子· 五蠹》:“遂王天下。” • 《史记· 陈涉起义》:“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
4、表示行为动作的状态(表示比喻) 《聊斋志异· 狼》:“少时,一狼迳去, 其一犬坐于前。” 《史记· 循吏列传》:“丁壮号哭,老人 儿啼。” 《左转· 庄公八年》:“豕人立而啼。”
现代汉语中的名词作状语
• • • • 蚕食鲸吞 口诛笔伐 土崩瓦解 星棋罗布 敌人只好龟缩在战壕里。 国家领导人电贺我奥运健儿。
《荀子· 劝学》:“君子之学也以美其 身。” 《战国策· 齐策一》:“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五、名词、形容词等活用作动词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1· 普通名词活用作动词 • 《黔之驴》:“驴不胜怒,蹄之。” • 《廉蔺列传》:“左右欲刃相如,相 如张目斥之。”
2· 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 • 《左传· 僖公三十二年》:“秦师遂 东。” • 《史记· 孙膑列传》:“齐军既已过而 西矣。”
词类的活用
曹祝兵
一、词类活用的定义
• 词类活用是指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 在一定得条件下,临时具有另一类词 的语法功能。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 用,叫作词类活用。 • 如:《左传·庄公十三年》:“曹子 手剑而从之。”

词类的活用

词类的活用
否定: 神弗福也。 《曹刿论战》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论贵粟疏》 今京不度。 《郑伯克段于鄢》
a
22
⒌名词、(形容词)在代词前,活用为动词。 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论贵粟疏》 既臣大夏而君之。《汉书·张骞传》 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 曲肱而枕之。 《论语》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离骚》
去判断,要与词的兼类区别开来。
兼类是固定的:
说:动词 说话 形容词 喜悦பைடு நூலகம்
道:
说 名词 道路,途径
过: 经过
过错
朝: 朝拜
早上
⒉ 根据一定的语言习惯来灵活运用,
没有任意性,不能离开句子。有一定的时
代性。
a
2
■ 活用现象的原因:上古词的分工没有那么严 格。语法的发展暂时跟不上需要,因此产生活用
的现象。 现在仍有不少遗留: 意动:有鱼肉农民之劣迹。鱼肉百姓。 使动:形势喜人。巩固政权。丰富生活。密 切关系。端正态度。 名词当状语:蜂拥 瓜分 席卷 狼吞虎咽 风 起云涌 土崩瓦解 星罗棋布 这种表达方式显得精练,形象性强,又不露 痕迹。体现了汉语的继承性。
词类的活用 ■ 什么是词类活用。
词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就 是词类的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在句子中临时改变了自 己的职务,具有了另一类词的功能: 曹子手剑而从之。 人手一册。
“手”起到谓语的作用,具有了动词的语法功能。 名词用作动词。
a
1
■词类活用的特点:
⒈活用是临时职务,往往要根据上下文
及物动词用为使动,在形式上跟原来的用法
没有区别,只能在意义上、根据上下文去理解: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胡不见我于王?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6、无乃尔是过与? 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 为动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7、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8、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规律三:两个名词连用, 不是并列、偏正关系,其中一 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9、顺流而东也。
规律四:名词前后用“而” 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连接,这个 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动词“屈”“窜”带宾语“贾 谊”“梁鸿”,用如使动:“使 ……受屈”,“使……逃匿”
形容词活用作使动用法
既来之,则安之。 (安定 → 使……安定) 形容词带上宾语后,使得宾 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该形容 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形容词活用作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以为……美丽 且庸人尚羞之。把......当作羞耻 形容词带上宾语后,表示当事者 (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 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 “以......为......”或“把... ...当 作......”。
三、形容词活用 1、名词 2、一般动词 3、使动 4、意动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3、左右欲刃相如。 {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规律一:名词前面有副词特 别是否定副词或有“能”“可 ”“足”“欲”等能愿动词修饰 ,名词活用为动词。
三、形容词的活用
一、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形容词活用为一股动词,多 数是由于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 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
以兴隆也。親賢臣, 2、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二、形容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跑到了主语或宾语的位 置,活用为名词。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如:《鸿门宴》中“(项)伯亦起舞,常以身翼沛公。

”“翼”是鸟的翅膀,是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像鸟儿张开翅膀庇护沛公。

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如;《诗·甘棠序》:“《甘棠》,美召伯也。

”“美”是形容词,美丽的意思,这里活用为动词,是“称赞、颂扬”的意思。

还有动词活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形容词等等。

(3)词类活用:A:名词用做动词:一鼓作气、衣锦还乡、不羁之材、不胫而走、不毛之地、布衣蔬食、草菅人命、饭糗茹草、瓮牖绳枢、行百里者半九十、幕天席地、礼贤下士。

B:名词用做状语:云谲波诡、日理万机、日新月异、粉妆玉琢、风驰电掣、高屋建瓴、蜗行牛步、凫趋雀跃、瓜剖豆分、管窥蠡测。

C:形容词用做名词:抱残守缺、礼贤下士、扶危济困、拈轻怕重、避实就虚、防微杜渐、扶弱抑强。

D:形容词用做动词:不耻下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贵耳贱目、厚此薄彼、竭泽而渔、完璧归赵。

上面这些成语中加点的词,在用法上都属于词类活用。

4、词类活用:今天你E-mail了么?有手机就有VIP收费信箱,你V了么?前一例中的E-mail是指收发E-mail的意思。

后例中的V则是指购买和使用VIP收费信箱的意思。

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这种活用本身也是一种缩略。

词类活用中国自古有之,在网络中只是变换成了字母词的形式。

这也反映了中国传统语言习惯在网络时代仍有其影响力。

古今语法上的差异周祖谟要说明古今语法的差异,可以从语词上的差异和句法结构上的差异两方面来看。

在语词上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文言中自有一套虚词,即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几类,总数有有几百个。

这几类词中,只有少数现在还在使用,如“为”“与”“而”“之”等,其他大都不用了。

“而”这个连词很有意思,一篇文章中不用“而”,简直办不到,还不易找到代替它的词。

还有“之”,如果写文章不用这个“之”,就得完全改变句式,才能说得顺口。

词类的活用

词类的活用

▪ 第四组例
▪ ①吾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
▪ ②失期,法当斩。(《史记·陈涉世家》)
▪ ③遂入见王,涕泣膝行。(《汉书·龚遂传》)

——表示所使用的工具或凭借的条件
▪ (二)名词性短语用作状语
▪ ①力不足者中道而废。(《论语·雍也》)
▪ ②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 (三)时间名词作状语
▪ ②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论语·微子》)
▪ ③天汉四年正月,朝诸侯王于甘泉宫。 (《汉书·武帝记》)
▪ ④鲁人有因子墨子而学其子者。(《墨 子·鲁问》)
▪ ⑤吴王濞反,欲从闽越,闽越未肯行。 (《史记·东越列传》)
▪ ⑥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马中锡《中 山狼传》)
▪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战国策·赵策》) ▪ ②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
词类的活用
▪ 古代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按照一定 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 它的基本功能,从而具有别的词类的句法 功能,这就是词类活用。
▪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 ②将军身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 本讲的内容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 词用如动词、数词用如动词、名词作状语。
传》) ▪ ⑤人主父天母地,兄日姐月。(《后汉书·李固传》) ▪ ⑥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与元九
书》) ▪ ⑦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
▪ 三、名词用如动词 ▪ 名词用如动词的句法语义
▪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 策·齐策》)
▪ —— N(谓语核心)→(V) N ▪ 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三戒》) ▪ —— N(谓语核心)→用N (V) ▪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1.生于忧患(生)名词作动词,生存2.死于安乐(死)名词作动词,死亡3.苦其心志(苦)使动用法,使……痛苦4.劳其筋骨(劳)使动用法,使……劳累5.饿其体肤(饿)使动用法,使……饥饿6.空乏其身行(空乏)使动用法,使……经受贫困7.拂乱其身(乱)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8.动心忍性(动)使动用法,使……惊动(忍)使动用法,使……坚忍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5、俶尔远逝。

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

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

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

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

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

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

喜欢的意思。

12、近岸。

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3、隶而从者。

隶:名词作动词,跟着。

14、似与游者相乐。

乐:形容词作动词,玩了。

步:名词作动词,散步。

例句:相与步于中庭。

1、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2、一鼓作气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①于是子出户南望②日夜思欲报楚王③大,告之曰(1)请师.【名词活用做动词:拜……为师】之(2)尚无灯烛..【名词活用做动词,点灯烛】(3)月明辉.【名词活用做动词,照耀,照亮】室.心奇.【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奇怪,觉得……奇怪】之(5)蒙赐月.【名词用做形容词,像月光一样】明之照(6)蒙赐月明之照.【动词活用做名词,亮光】(7)令自咒.【名词活用做动词,念咒语】(8)勿误樵.【名词活用做动词,打柴】苏(9)光鉴.【名词活用做动词,照】毫芒罍而歌者泉而茗者红装而蹇者作则飞沙走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并理解古代汉语教材古代汉语常识5,6,7,8,查阅必要的相关文献完成一篇读书报告,题目自拟古代汉语部分常识读书报告(五)词类的活用一,使动用法: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

由于原来此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1,动词的使动用法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

其中的“活”字,可以换成递系结构的“使之活”,而且这句话中的活还可以扩展成动辅结构为“救活”,上古时代的动辅结构和递系结构都比较少见所以使动用法就成为了古代汉语的语法特征之一。

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时,后面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

例如: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其中“天不能病”和“天不能使之全”对比,就可以肯定“不能病”是“不能使之病”的使动用法。

古代汉语中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情况比较少见。

及物动词本来就带宾语,在形式上和使动用法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

例如:晋候饮赵盾酒。

“应为使赵盾饮酒,“饮”用作使动,读yin第四声。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使动令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诸侯恐慌,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秦弱3,名词的使动用法古代汉语名词也有作使动的,他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如: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生死”和“肉骨”相对,两者都不是并列结构而是动宾结构。

“生死”相当于递系结构“使死生”“肉骨”相当于递系结构“使骨肉”。

用作使动用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

例如: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这里的“臣”与“友”是名词用作使动,但是后面省略了宾语,“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与“不得使之为友”。

二,意动用法: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用法只限用于形容词或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小鲁”与“小天下”是“认为鲁国小”与“认为天下小”,虽然只是主观看法而不是客观事实,不是使鲁小使天下小的意思。

2,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他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如: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夫人”是名词用作意动,看作夫人,夫人之事动宾结构,意思是“以之为夫人”3,名词用如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实际上也都属于名词用如动词,除这两种用法外,名词还可以在其他情况下用作谓语动词,这时并不起使动或意动的作用但词义也会发生一些变化。

并且其用如一般动词的情况相当普遍。

例如:范增数目项王。

“目”本位名词,作动词为“以目示意:的意思。

四,名词作状语:古代汉语中,时间名词,普通名词都可以用作状语。

普通名词作状语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相同,但意思很不一样,如何辨别一个名词是用作状语还是做主语,往往名词做状语前还有主语,如果主语不确定或者无主语,就只能联系上下文了。

1,表示方位或处所。

例如: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北”表方位2,表示工具或依据。

例如:失期,法皆斩。

“法”作皆斩的状语表依据。

3,表对人的态度例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兄事之指用对待兄长额态度去对待他,名词作状语。

4,表示比喻例如:嫂蛇行匍状。

蛇,像蛇一样。

五,词类活用的条件1,两个名词连用。

如果既不是并列也不是偏正,那么前一个名词常常就活用为动词,后一个名词做他的宾语。

例如:面山而居。

“面”:面对也可能是主谓结构,前一个名词作主语,后一个名词活用作谓语动词。

例如:子房前。

子房上前的意思。

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

例如: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所高”指“所推崇的(人)”3,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例如: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能愿动词只修饰动词,妻受能愿动词的修饰都活用为动词。

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例如:秦师遂东。

“遂”修饰“东”东活用作动词,而遂不是副词。

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活用为动词。

例如:高之,下之,臣之,不外是矣。

高,下,小斗士形容词用在代词之前面活用作动词。

6,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请勾践女女于王。

女于王是给王当婢妾。

于王是介词结构作补语,名词女活用作动词。

7,名词用“而”连结时,活用作动词。

例如: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王,是用“而”同另一个动宾词组相联结而活用为动词。

上述7项都是名词作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主要条件,但不是全部情况。

并且所谓词类活用是(六)古代汉语的词序主语在谓语之前,动词在宾语之前,修饰语在北修饰语之前,古今都是一致的,但是古代汉语也有少数特殊的词序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

以下三种情况都是宾语都要放在动词前面。

一,疑问代词作宾语上古汉语的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作宾语必须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敢问何谓也?何谓就是为何。

如果动词前面有助动词宾语一般也要放在助动词前面。

例如: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谁”就放在了助动词“敢”的前面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也要放在介词的前面。

例如:先生何以幸教寡人?以是介词,何是疑问代词,都要放前面,其实是以何幸教寡人。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这一类宾语前置实际包含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

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必须偶否定副词:不,未,毋等或否定的无定代词:莫。

代词实语一般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例如:吾爱之,不吾叛也。

不吾判就是不叛吾。

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也不用宾语前置这个格式。

例如:未绝鼓音。

三,宾语用代词复指这一类宾语前置的特点是在宾语前置的同事,还要在宾语后面用代词“是”或“之”复指一下,“是”或“之”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秉国之钧,四方是维。

四方是维就是维四方。

还可以在宾语前加上惟,强调宾语作用更明显。

以上三种宾语前置句式都是现代汉语没有的,并且古代汉语表示行为数量的词序也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古代汉语一般不用动量词,而且数词一般放在动词之前,例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一反翻译为返回去了一次。

古代汉语在强调某一行为的数量的时候,可以改变句式,吧数词从动词前面移到句尾并在这个数词前面用代词“者”复指,使“者:前面的词语成为了全句的主语,移到句尾的数词就变成了全句的谓语。

例如: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

(七)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判断句是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

古代汉语判断句在判断句的谓语后面语气词“也”帮助判断。

在主语后面,还可以加上代词“者”复指,引出谓语,也是古汉语判断句另一常见形式。

有时候也也可以不用,只用者。

有时候甚至2个字都不用,也可以形成判断句。

例如:荀卿,赵人,古代汉语否定判断句是在判断句的谓语之前加“非”例如:楚虽大,非吾族也。

判断句主句有时可以不出现,也可以因上文而省略,那么也字就必须要有。

古代汉语中常出现“是”字,但往往不是判断句而是指示代词,作用与此一样,常用来作判断句的主语。

例如:公曰:“是吾实也。

”先秦,是并不作为判断词,但是在汉代,就有了作为判断词的用法。

例如:此必是豫让也。

而先秦时候有没有判断词仍然是个有争论的问题。

有人说“为”是判断词,然而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为”不是判断词,而是作为动词存在的。

古代汉语判断句中,在谓语前面可以加“乃,即”或语气词“维,惟”等,但是这些都不是判读词,而是加强语气的用途。

(八)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所谓被动,是指主语和谓语动词之前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例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金石是被镂的。

这种被动表示法的特点是没有任何专门用来表示被动的词语,主语的被动性质只能从意思上去理解,并没有真正表示被动的句式。

用被动句式表示主语的被动性质是汉语常用的另一种被动表示法。

所谓被动句式是指从句子结构本身就能看出主语的被动性质。

例如: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

于字便是表被动的一个句式。

如果去掉于,意思就是完全反了。

例如: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还有一个古代汉语常见的被动句式就是用过介词为放在动词之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使主语的被动性质明确的表现出来,“为”在句子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很像现代汉语中的“被”例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为字后面所引进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为直接放在动词前面,仍然形成被动句式。

同样与“被”类似例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战国末期“为”的被动句式又发展成了“为……所”句式,行为主动者放在为何所之间,也就是用为引进行为主动者,动词前加所字。

例如:夫直议者,不为人所容。

这个句式一直被沿用要到了现代。

并且这个句式中,为后的行为主动者也可以不出现。

例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见”字放在动词前也是被动句式。

例如: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见”句式有一个特点不能直接由见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这点与“为”不同,如果需要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只能在动词后面另用于的被动句式配合,将其放于于的后面。

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意为被大方之家笑。

而现代汉语中的“被”实际上战国末期已经开始使用,但比较少,汉代出现的多一些。

例如: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

“被”开始用于被动句式的时候,只直接加于动词的前面,到汉末出现由“被”引进行为主动者的句式。

例如:今月十三日,臣被尚书召问。

这种句式只在比较口语的文章中出现。

唐代以后口语中被就代替了其他句式,文言文中依旧沿用原来的多种被动句式。

以上就是我对这部分古代汉语常识一些重点的总结,我在阅读了这些古代汉语常识后,我了解了古代汉语中词类的活用现象,十分多种多样。

有使动,有意动等等。

词序也并不都是固定不变的,也有一些特殊词序与一定的语法条件。

判断句并非只有我们以前学的者,也,还有其他的形式的判断句。

被动也有多种表被动方式,而且书中也举了大量的例子来证实他们所阐释的语法与句法。

学习了这些古代汉语常识后,我发现他们的研究方法都是类似的,他们先从一个字一个字开始分类,再划分词类,判断他的句法成分,然而不同时代的古代汉语的语法句法成分是不同的,所以我们的教材也寻找了多个年代的句子来分析与解释,并且经常与现代汉语所用的一些字词做了联系与解释。

而且他们还使用了公理化方法,并没有处于循环论证之中,即通过句子或短语确定各种词类,反过来又基于各种实词或虚词来分析句子或短语。

公理化方法关键在于引进基本概念,其中古代汉语语法的基本概念是主语和谓语,接下来就是对各种语法单位进行功能与结构的分析综合,从而建立了一个清晰的语法体系来为我们解释这些语法常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