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7课相片冀教版

合集下载

17相片 教案-冀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17相片 教案-冀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17相片教案-冀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17 相片[教材简解] 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

叙述了一位农村妇女给战火中的丈夫寄相片、写信的事情,借以表达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对幸福和自由的渴望与追求。

[目标预设]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品读课文中对话的描写,让学生感受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对幸福自由的渴望与追求。

[重点、难点]本文语言通俗简单,情感深沉含蓄,文章所描述的故事与学生相隔很远,对相关背景的理解需要下功夫,想办法。

文章的结构很清晰,中心问题明确,学生围绕“青年妇女为什么寄这样的一张相片?”把握课文内容,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推动教学的进展,可以使学生“自由阅读”。

体现阅读的层次性,依据“由预习而提问——由提问而入文——随精读而深化”的教学程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应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教学理念,本课教学将着眼整体,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自主探究,在朗读与静思中深刻感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强化语言实践,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读中体验。

[设计思路]以读促思,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开门入文:简单谈话为学生设下一个“这是一张什么样的照片?”的切入点。

(二)勾画解疑、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就“这又是一张怎样的相片?”勾画文本之中的语句做好批注,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

(三)集体交流、入境理文:教师重点组织引导学生交流如下内容:重点段落:段落1:这是她的照片,可是是一张旧的、残破了的照片。

照片上的光线那么暗,在一旁还有半个“验讫”字样的戳记。

我看了看照片,又望了望她,为什么这样一个活泼好笑的人,照出相来,竟这么呆板阴沉!我说:“这相片照得不像!”她斜坐在炕沿上笑着说:“比我年轻?那是我二十一岁上照的!”“不是年轻,是比你现在还老!”“你是说哭丧着脸?”她嘻嘻地笑了,“那是敌人在的时候照的,心里害怕得不行,哪里还顾得笑!那时候,几千几万的人都照了相,在那些相片里拣不出一个有笑模样的来!”她这是从敌人的“良民证”上撕下来的相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7《相片》教学课件冀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7《相片》教学课件冀教版

“叫他看看这个!”她退回身去, 又抬高声音说,“叫他坚决勇敢地打仗, 保护着老百姓,打退敌人的进攻,那样 受苦受难的日子,再也不要来了!让自 由幸福的生活永远过下去吧!”
她为什么把这张照片寄给远方打 仗的丈夫?她是怎么说的?
这照片是千千万万照片中的一张, 这心意也是几千几万老百姓的心意啊, “叫他看看这个!”她退回身去,又抬 高了声音说——
初读感知
读课文并试着用上“我、年轻妇女、 信、相片”说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一位年轻妇女让我给她的丈夫写一 封信,信中加了一张小小的相片。
阅读质疑
1、崇高的心意是怎样的?为什么只有这种 崇高的心意与战士的英雄气概相当?
2、良民证代表了什么?人们为什么焚烧 它?
3、为什么信封信纸用起来是如此不方 便,而又非用不可?
她为什么把这张照片寄给远方打仗的 丈夫?她是怎么说的?
“就给他寄这个去!”她郑重地说, “叫他看一看,有敌人在,我们在家里受 的什么苦,是什么样子!你看这里!”
除了这段话,还有哪段表达了青 年妇女的心意?
这位妇女刚刚介绍照片的时候还是 笑嘻嘻的,后来变得庄重起来,现在又 抬高了声音,谁再来读一读?
讫 ——结束;终了 戳记 ——印章
“我”是怎样检验照片的呢? 谁来 读一读?
“我看了看照片,又望了望她,为什 么这样一个活泼好笑的人,照出相来,竟 这么呆板阴沉!我说:“这相片照的不 像!”
还有哪里写出了人物的表情?谁来 读一读?
那是敌人在的时候照的,心里害怕得 不行,哪里还顾得笑!那时候,几千几万 的人都照了相,在那些相片里拣不出一个 有笑模样的来!
4、为什么要非要用这张相片?
讨论交流
这是一张_________的相片。 要求:说话要有理有据。

精品【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7.相片【第2课时】》课件

精品【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7.相片【第2课时】》课件

半个“验讫”字样的戳记,人物是呆板阴沉的,照片上
有敌人刺刀上的白光。 (2)这张相片代表着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践 踏和迫害,是日本侵略者侵华行径的见证,也代表着千 千万万的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和仇视。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3.三品:从“远房嫂子”与作者的对话中可以感悟到
什么?
感悟到中国劳动妇女痛恨战争,追求幸福自由 的美好愿望。
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 ,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假如敌人追上了,就 跳到水里去死吧! 后面大船来的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
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哗哗,哗哗,哗哗
哗!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 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 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地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
课文以“相片”为线索,作者多处运用语言描写,
细致地描写了“我”与远房嫂子的对话,刻画出一位 爱憎分明的青年妇女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张“相片”记录了青年妇女的恐惧,记录了青年妇 女的仇恨,也记录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残
害……这是一个历史时代的缩影,也是一种对前线将
士的激励。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参考答案: 示例:“叫他看看这个↗!”她//退回身去↘,又抬
课文结构
信封信纸——剪鞋样、糊窗户剩下的 非……不可……
勇敢杀敌
保护百姓 驱走苦难 迎来幸福
相 片
残破、表情阴沉
信的 —— 一张 内容 相片 “良民证”上撕下来的 敌人拿刺刀逼着照的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7《相片》课件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7相片课件冀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7《相片》课件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7相片课件冀教版

忌讳
炕沿
哆嗦
崇高
气概
河北教育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 对身体不好哦~
初读感知 1.崇高的心意是怎样的?为什么只有这种崇高的心意与战士的英雄气概相当? 2.良民证代表了什么?人们为什么焚烧它? 3.为什么要给他们寄这样一张相片?为什么以相片为题? 4.为什么信封信纸用起来是如此不方便,而又非用不可?
小学复习课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7《相片》课件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7相片课件冀 教版
第四单元 · 第十七课
相片
课文导入 抗日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课文导入
孙犁(1913年4月6日-2002年7月11日)是一位中国 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早 年曾当过机关职员、小学教员。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 产党内从事宣传工作,曾任《晋察冀日报》编辑。1940 年代发表的文集《白洋淀往事》是其代表作,其中的小 说《荷花淀》运用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开创了荷花淀 派。1950年代又发表了《铁木前传》、《风云初记》散 文有《津门小集》、《晚华集》、《秀露集》、《澹定 集》等。
良民证是什么?
良民证指的抗战期间,日本伪政权对中国老百姓的身份 管理制度中推行的身份证明,由居民当地保长确认。日 本人为了维持占领区安全,确定人员身份,进行了工程 浩大的居民身份管理,为每一位占领区百姓发放良民证。
课文讲解 为什么要寄这样的一张相片?
表达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对幸福和自由的渴望与追求。
课文导入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的基本含义。 2、学习用简洁的对话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通过朗读课文,了解照片的来历和书信的主要内容,进而感受老百姓对战争 的痛恨,对幸福自由的渴望。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冀教上册17.相片(课堂实录)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冀教上册17.相片(课堂实录)

17.《相片》课堂实录课前谈话:昨天老师认识了一下大家,你们能简要地向大家介绍一下武汉的情况吗?学生介绍武汉。

师:很好,这叫有理有据。

说出自己的道理,也说出自己的依据。

(板书:有理有据。

)继续介绍。

师:我认为武汉是一个热爱的和平的在说们结字仲,武由“止”和“戈”组成,所以武就是停止战争的意思。

只是后来戈的一撇变成了短横放到了上面。

多媒体展示武的演变过程。

指导书空。

上课。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孙犁先生的一片散文。

(教师板书课题)注意这个字的笔顺。

谁能读一读课题。

生读。

师:在这个字在生活中怎么读呢?师:赶紧查一查,这个字究竟怎么读?师:老师看了一下,虽然版本不同,但字典上的说法是差不多的。

在文章中,片读四声。

师:我们还要区分两个词的用法:两家照相馆,相和像的区别。

像是制成的作品。

师:为了让大家了解历史,让我们来看一组相片。

多媒体展示(抗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教师解说:……终于我们迎来了新生。

师:这组照片反映的就是抗日战争的真实情景。

孙犁先生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故事呢?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我们用读的方式来看看大家预习的情况。

其他同学思考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随机纠正读音(哭丧觉得)。

师:从你们读书的情况看出,你们预习得非常好。

谁来说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生:(比较长)师:简略一点,好吗?谁在做什么?生:文章写了一位青年妇女给自己的丈夫写信。

师:对。

各小组中对文章有哪些问题呢?请小组把问题交给我。

教师收集问题。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问题。

师:有几个小组谈到了:崇高的心意的怎样的?这三个小组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一个。

有一个组提到了良民证,它代表了什么,人民为什么如此恨它,要焚烧它?另一个组的问题和这个问题是相似的。

有一个组提到为什么要给他们寄这样一张相片?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信封信纸用起来是如此不方便,而又非用不可?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非要用这张相片?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先思考,这是一封怎样的信?那么这封信的信究竟在何处买?在文中哪里描写了?生:在第一段。

2019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7课相片语文

2019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7课相片语文

第17课相片教学目标1.学习嫂、戳、炕、讳、哆、哩、嗦7个生字,运用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抗属、验讫、呆板、忌讳”等词语。

2.朗读课文,搜集交流资料,了解相关的时代背景,感受以青年妇女为代表的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

3. 体会人物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学生自备字典、水笔;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

教学过程:一、课题辨析,背景渗透。

由“相片”做引线,展示抗战时期的一组图片,包括敌人封锁中的村镇、炮火轰炸后的城市、遭受屠杀的民众、抗击敌人的战士、支援抗战的民众等。

学生谈观感。

生:抗日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学生思考并交流:用上“我、年轻妇女、信、相片”说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生:一位年轻妇女让我给她的丈夫写一封信,信中加了一张小小的照片。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嫂、戳、炕、讳、哆、哩、嗦”,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指导书写的7个生字:嫂、戳、炕、讳、哆、哩、嗦。

给这几个字组词。

(2)临写,小组评价。

四、结合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抗属、验讫、呆板、忌讳”的意思。

自读课文,小组交流,理解“抗属、验讫、呆板、忌讳”在文中的意思。

生答:“抗属”就是抗日战士的家属。

生答:“验讫”就是敌人检验结束了。

生答:“呆板”就是死板、呆愣。

生答:“忌讳”就是因风俗习惯或畏惧权势而对某些不吉利的语言或举动有所顾忌。

五、设身处地,入情入境。

布置第二课时学习任务。

1.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思考:这位年轻妇女会在信中对她的丈夫说些什么?引导学生从追忆往事、表达心愿、殷切鼓励、细致问候等角度思考。

2.布置作业,为第二课时教学做准备。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相片 第2课时冀教版 (共39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相片 第2课时冀教版 (共39张PPT)
三品:从“远房嫂子” 与作者的对话中可以感 悟到什么?
二思:相片的主要内容和 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四拓:作者会为“远房嫂 子”写一封怎样的信?想 象着写一写。
这是因为她们觉得只有这样,才真正完全地表达 了她们的心意。 思考:“这样”是指什么?为什么只有这样才真正 完全地表达了她们的心意?
“这样”是指用她们自己制作的信封信纸。因为
17 相


课时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1.朗读课文,了解文中所提到的相片的来历和书信的主
要内容,重点) 2.学习用简洁的对话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 方法。(难点)
自由、幸福
核心问题:青年妇女为什么要
在信中夹寄这样一张相片?
一读:读课文,弄清这 张相片的来历。
只有用她们自己制作的信封信纸,才能让前线的丈夫 真实地体会到她们的温情与思念。
这是她的照片,可是是一张旧的、残破了的照片。
照片上的光线那么暗,在一旁还有半个“验讫(qì)”
字样的戳(chuō)记。 品析(重点):“旧的”“残破”说明了照片的陈 旧,而照片最突出的特点却是“在一旁还有半个‘验讫’ 字样的戳记”,这样的描写使人好奇,为下文埋下伏笔。
证”,文中提到的这张相片就是从青年妇女的“良民证”
上撕下来的。
2.二思:相片的主要内容和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1)相片是旧的、残破的,光线昏暗,一旁带着
半个“验讫”字样的戳记,人物是呆板阴沉的,照片上
有敌人刺刀上的白光。 (2)这张相片代表着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践 踏和迫害,是日本侵略者侵华行径的见证,也代表着千 千万万的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和仇视。
课文结构
信封信纸——剪鞋样、糊窗户剩下的 非……不可……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7相片》PPT课件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7相片》PPT课件

体会提示语的不同作用
她斜坐在炕沿上笑着说:“比我年轻?那 是我二十一岁上照的!”
“叫他看看这个!”她退回身去,又抬高 声音说,“叫他坚决勇敢地打仗,保护着老百 姓,打退敌人的进攻,那样受苦受难的日子, 再也不要来了!让自由幸福的生活永远过下去 吧!” “快闪开。”他喊道。
采蒲台的苇 孙犁 ⑴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草生活。这里到处是 苇,人和苇结合的那么紧。人 ,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⑵我来的早,淀里的凌还没有完全融化。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 成的海。我走在淀边上,想象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 ⑶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不能一一记述。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敌人的炮火, 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 ⑷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一次,在采蒲台,十几个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敌人包围,那是 冬天,人们被围在冰上,面对等待收割的大苇塘。 ⑸敌人要搜。干部们有的带着枪,认为是最后战斗流血的时候到来了。妇女们却偷偷 地把怀里的孩子递过去,告诉他们把枪插在孩子的裤裆里。搜查的时候,干部们又顺手 把孩子递给女人……12个女人不约而同地这样做了。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 个。 ⑹枪掩护过去了,闯过了一关。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 住。敌人问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里有八路?”“没有!”敌人砍断他 半边脖子,又问:“你的八路!”他歪着头,血流在胸膛上,说:“不是!”“你村的 八路大大的!”“没有!” ⑺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起沙着嗓子喊:“没有!” ⑻敌人杀死了他,他倒在冰上,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 ⑼“没有!”“没有!” ⑽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边,甚至应该一代代传给 我们的子孙。永远记住这两句简短有力的话吧 思考:文中用了什么表达方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7.相片【第1课时】》课件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7.相片【第1课时】》课件

远房嫂子托“我”给远在前方的丈夫写信并寄去一
张相片。 第三部分(第12 自然段)抒发感情。抒发了作 者对这个青年妇女高尚心意的赞美之情。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读课文并试着用上“我、年轻妇女、信、相 片”说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一位年轻妇女让我给她的丈夫写一封信,
信中加了一张小小的相片。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4.按要求写句子。 (1)难道在那些相片里能拣出一个有笑模样的来?(改为陈述句)
在那些相片里拣不出一个有笑模样的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是她们看得非常珍贵,非叫我使这个写不可。(改为肯定句)
可是她们看得非常珍贵,一定叫我使这个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道 )白光
一( 间 )铺子
一( 位 )战士
3.选词填空。
残破 破败
(1)这是她的照片,可是是一张旧的、( 残破 )了的照片。 (2)他出生的时候,赶上了家业( 忌讳
破败 )。
避讳
(3)大家都是自己人,用不着( 避讳 )。
(4)敌人败退了,老百姓焚烧了代表一个艰难时代的“良 民证”,出于( 忌讳 ),撕下了自己的照片。
(3)她们觉得只有这样,才真正完全地表达了她们的心意。 (用加点 . .. 的关联词造句) 只有大家都行动起来,这个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心里害怕得不行,顾不得笑。(改为反问句)
心里害怕得不行,哪里还顾得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相片》【第1课时】课件

2018年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相片》【第1课时】课件

1.读拼音,也汉字。
sǎo zijì
戳 记
huì
炕 沿
忌 讳
2.填写量词。 一( 张 )相片 一( 个 )信封 一( 张 )笑脸
一( 道 )白光
一( 间 )铺子
一( 位 )战士
3.选词填空。
残破 破败
(1)这是她的照片,可是是一张旧的、( 残破 )了的照片。 (2)他出生的时候,赶上了家业( 忌讳
远房嫂子托“我”给远在前方的丈夫写信并寄去一
张相片。 第三部分(第12 自然段)抒发感情。抒发了作 者对这个青年妇女高尚心意的赞美之情。
读课文并试着用上“我、年轻妇女、信、相 片”说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一位年轻妇女让我给她的丈夫写一封信,
信中加了一张小小的相片。
本文叙述了一位女村妇女给站火中的丈夫 寄相片、写信的事,借以表达老百姓对战争的 痛恨,对幸福和自由的渴望与追求。
huì

书写指导
“讠”起笔高于右部首 横。“韦”中的竖直挺。
duō

书写指导
“口”向右斜;“多” 撇方向一致。
li

书写指导
“里”横画间距均匀, 长短不同。
suō

书写指导
“口”小而偏左上; “索”上下要对正。
易读错字
chuō 戳记 li 哆哩哆嗦
qì 验讫 huì 忌讳
多音字

xiàng(相片
走近作者
孙犁(1913-2002):小说
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
创始人。
主要作品:有《芦花荡》 《荷花淀》《采蒲台的苇》等。
我会写
sǎo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最后一笔捺 要伸展。
chuō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7课相片冀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7课相片冀教版

第17课相片教学目标1.学习嫂、戳、炕、讳、哆、哩、嗦7个生字,运用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抗属、验讫、呆板、忌讳”等词语。

2.朗读课文,搜集交流资料,了解相关的时代背景,感受以青年妇女为代表的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

3. 体会人物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学生自备字典、水笔;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

教学过程:一、课题辨析,背景渗透。

由“相片”做引线,展示抗战时期的一组图片,包括敌人封锁中的村镇、炮火轰炸后的城市、遭受屠杀的民众、抗击敌人的战士、支援抗战的民众等。

学生谈观感。

生:抗日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学生思考并交流:用上“我、年轻妇女、信、相片”说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生:一位年轻妇女让我给她的丈夫写一封信,信中加了一张小小的照片。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嫂、戳、炕、讳、哆、哩、嗦”,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指导书写的7个生字:嫂、戳、炕、讳、哆、哩、嗦。

给这几个字组词。

(2)临写,小组评价。

四、结合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抗属、验讫、呆板、忌讳”的意思。

自读课文,小组交流,理解“抗属、验讫、呆板、忌讳”在文中的意思。

生答:“抗属”就是抗日战士的家属。

生答:“验讫”就是敌人检验结束了。

生答:“呆板”就是死板、呆愣。

生答:“忌讳”就是因风俗习惯或畏惧权势而对某些不吉利的语言或举动有所顾忌。

五、设身处地,入情入境。

布置第二课时学习任务。

1.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思考:这位年轻妇女会在信中对她的丈夫说些什么?引导学生从追忆往事、表达心愿、殷切鼓励、细致问候等角度思考。

2.布置作业,为第二课时教学做准备。

【精品】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件:课内阅读指导-冀教六上-17《相片》

【精品】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件:课内阅读指导-冀教六上-17《相片》
课内 阅读指导
这就是一个青年妇 女,在新年正月,给她那在 前方炮火里打仗的丈夫的信 的主要内容。我觉得只有这 种崇高的心意,才能和那为 人民的战士的英雄气概相当。 (《相片》第12段) “我”对青年妇女的赞扬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这就是一个青年妇 女,在新年正月,给她 那在前方炮火里打仗的 丈夫的信的主要内容。 “这就是„„主要内 容”这句话放在文章 的最后,起到了总结 前文的作用。



2. “崇高”是指 高尚、至高 , 低劣、卑鄙 它的反义词有 ; 两方面差不多 “相当”在这里的意思 是 ,这里讲“她” 衷心的赞美与崇高的敬意 的“崇高”的心意,和战士的气概相当,是 表现妇女 的 技巧点拨:词语的综合运 。 用考查的范围广,平时要 多积累,还要结合语境和 文章所讲的主要内容。
词语指代的内容
这就是一个青年妇女,在新年正 月,给她那在前方炮火里打仗的丈夫 的信的主要内容。 信的“主要内容” 指 的是“从良民证”上撕 下的照片。这里就要回 忆前文所讲的内容。 日军侵华时的“良民证”
感悟作者的情感
我觉得只有这种崇高的心意, 才能和那为人民的战士的英雄气概 相当。
“崇高的心意”“英雄气概 相当”这些词表达了我对远 房嫂子由衷的赞美,同时也题
这就是一个青年妇女,在新年正 (zhèng zhēng)月,给她那在前方炮火里打 仗的丈夫的信的主要内容。我觉得只有这种崇 高的心意,才能和那为(wéi wèi)人民的战 士的英雄气概相当(dāng dàng)。 . 1.用“ ”选择加点多音字在句中的正 确读音。 技巧点拨:多音字的辨 析要和所组的词结合, 根据语言环境来判断。
3.回忆课文,想想这封信的“主要内容” “从良民证”上撕下的照片 是 指 。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六上 17相片 PPT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六上 17相片  PPT

初读感知
读课文并试着用上“我、年轻妇女、 信、相片”说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一位年轻妇女让我给她的丈夫写一 封信,信中加了一张小小的相片。
这张相片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认 真读读3至5自然段,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讫 ——结束;终了 戳记 ——印章
“我”是怎样检验照片的呢? 谁来 读一读?
“我看了看照片,又望了望她,为什 么这样一个活泼好笑的人,照出相来,竟 这么呆板阴沉!我说:“这相片照得不 像!”
相片
作者简介
孙犁:现、当代小说家、 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 的创始人。原名孙树勋,曾 用笔名芸夫,河北安平人。 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 作品有《荷花淀》、《芦花 荡》等。
生字学习
嫂 sǎo 大嫂 戳 chuō 邮戳 炕 kànɡ 烧炕 讳 huì 忌讳
哆 duō 哆嗦 哩半是她们剪鞋样或是糊窗户剩下来 的纸,亲手折叠、裁剪成的。可是她们看 得非常珍贵,非叫我使这个写不可。
这是一封什么信?为什么要用特别 的信封信纸?信纸特别在哪里?
课后作业
1.这位年轻妇女会在信中对她的丈 夫说些什么?试着写写。 2.阅读孙犁的《荷花淀》、《采蒲 台的苇》等文章。 3.回忆信件的格式,了解家信的特 点,有条件的可以找一封家信读读。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7相片教学设计冀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7相片教学设计冀教版

《相片》教学设计《相片》叙述了一位农村妇女给战火中的丈夫寄相片、写信的事,借以表达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对幸福和自由的渴望与追求。

文章语言通俗简单,情感深沉含蓄,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是其写作上的特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的基本含义。

2.学习用简洁的对话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了解照片的来历和书信的主要内容,进而感受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对幸福自由的渴望。

2.小组讨论,梳理不能解决的问题。

3.代写书信,使阅读与写作有效沟通。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人物感情,感受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

【教学重点】课文中提到的“相片”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意义,感受以青年妇女为代表的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

【教学难点】1.课文中提到的“相片”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意义。

2.感受以青年妇女为代表的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一、课题辨析,图片引入:1.板书课题,利用工具书辨析“相片”的读音和“相”字的用法。

2.由“相片”做引线,谈话引入。

出示抗战时期的一组图片,①敌人封锁中的村镇。

②炮火轰炸后的城市。

③遭受屠杀的民众。

④抗击敌人的战士。

⑤支援抗战的民众等。

3.学生谈观感。

抗日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4.介绍作者。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1.初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圈出生字词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③思考:用上“我、年轻妇女、信、相片”说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①出示生字,自由读。

②指名读、去拼音读。

③给生字组词。

3、学习词语:①出示词语自由读。

②指名读、开火车读。

③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

4.交流:用上“我、年轻妇女、信、相片”说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5.质疑问题,交流归纳:①崇高的心意是怎样的?为什么只有这种崇高的心意与战士的英雄气概相当?②良民证代表了什么?人们为什么焚烧它?③为什么要给他们寄这样一张相片?为什么以相片为题?④为什么信封信纸用起来是如此不方便,而又非用不可?6.自由朗读课文: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这是一张_________的相片”为话题,“说话要有理有据”为发展语言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内容,并抓住重点句段,相机进行朗读的指导。

六年级语文上册 17《相片》参考 课件冀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17《相片》参考 课件冀教版
戳 chuō 邮戳 炕 kàng 烧炕 讳 huì 忌讳
哆 duō 哆嗦 哩 li 早哩 嗦 suō 哆嗦
理解词语
抗属:指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坚持抗日的军政人员的家属。
良民证:在日伪统治时期,日本侵略 者为“强化治安”而向其占领区居民强行 颁发的身份证。
战争,无论古今中外,给人们 的印象都是枪林弹雨、残垣断壁、 尸横遍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 篇战争题材的散文《相片》却别有 洞天。大家一起来探究吧!
作者简介
孙犁:现、当代小说 家、散文家,被誉为“荷 花淀派”的创始人。原名 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 河北安平人。1927年开始 文学创作,代表作品有 《荷花淀》、《芦花荡》 等。
如何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和作用?
课文小结
本文记叙了一位农村妇女要给战火 中的丈夫寄相片、写信的事,借以表达 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对幸福和自由的 渴望与追求。
拓展延伸
“相片”的主要内容和代表的意义 分别是什么?
课后作业
读了课文,我们只知道青年妇女 要请“我”代写书信,但不知道这封 信最后是怎样写的,请你将这封信代 写出来。
“就给他寄这个去!”她郑重地说, “叫他看一看,有敌人在,我们在家里 受的什么苦,是什么样子!你看这里!”
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 用?
“叫他看看这个!”她退回身去,又 抬高声音说,“叫他坚决勇敢地打仗,保 护着老百姓,打退敌人的进攻,那样受苦 受难的日子,再也不要来了!现在自由幸 福的生活永远过下去吧!”
验讫:检验完毕,含有合格的意思。 呆板:脸上表情死板,发愣。
初读感知
1、这是一张怎样的相片?
2、青年妇女为什么要给自己的丈夫寄这 张相片? 3、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主要 写了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相片
教学目标
1.学习嫂、戳、炕、讳、哆、哩、嗦7个生字,运用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抗属、验讫、呆板、忌讳”等词语。

2.朗读课文,搜集交流资料,了解相关的时代背景,感受以青年妇女为代表的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

3. 体会人物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学生自备字典、水笔;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

教学过程:
一、课题辨析,背景渗透。

由“相片”做引线,展示抗战时期的一组图片,包括敌人封锁中的村镇、炮火轰炸后的城市、遭受屠杀的民众、抗击敌人的战士、支援抗战的民众等。

学生谈观感。

生:抗日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学生思考并交流:用上“我、年轻妇女、信、相片”说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生:一位年轻妇女让我给她的丈夫写一封信,信中加了一张小小的照片。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嫂、戳、炕、讳、哆、哩、嗦”,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指导书写的7个生字:嫂、戳、炕、讳、哆、哩、嗦。

给这几个字组词。

(2)临写,小组评价。

四、结合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抗属、验讫、呆板、忌讳”的意思。

自读课文,小组交流,理解“抗属、验讫、呆板、忌讳”在文中的意思。

生答:“抗属”就是抗日战士的家属。

生答:“验讫”就是敌人检验结束了。

生答:“呆板”就是死板、呆愣。

生答:“忌讳”就是因风俗习惯或畏惧权势而对某些不吉利的语言或举动有所顾忌。

五、设身处地,入情入境。

布置第二课时学习任务。

1.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思考:这位年轻妇女会在信中对她的丈夫说些什么?引导学生从追忆往事、表达心愿、殷切鼓励、细致问候等角度思考。

2.布置作业,为第二课时教学做准备。

(1)推荐阅读孙犁的《荷花淀》、《采蒲台的苇》等文章。

(2)阅读有关抗日题材的作品,或采访年长的人士,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处于敌占区的老百姓的生活情况。

(3)回忆信件的格式,了解家信的特点,有条件的可以找一封家信读读。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一字多音来组词。

禁jīn () jìn()率lǜ() shuài()
附答案:
禁jīn (禁受) jìn(禁止)率lǜ(效率) shuài(率领)
二、根据文意,用“严”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李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但教育我们又很注意方法。

即使我们犯了()的错误,他也不是()地批评或()地训斥,而是耐心地帮助,使我们很快地改正了错误,养成了()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附答案:
李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但教育我们又很注意方法。

即使我们犯了(严重)的错误,他也不是(严肃)地批评或(严厉)地训斥,而是耐心地帮助,使我们很快地改正了错误,养成了(严格)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三、在括号里填上与划线部分意思相反的词。

1.取人之长,补己之()。

2.失败是()之母。

3.旁观者清,当局者()。

4.金玉其外,败絮其()。

附答案:
1.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失败是(成功)之母。

3.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情感,并“代写”信件,进行阅读拓展性习作。

2、代写书信,使阅读与写作有效沟通。

3、体会人物感情,感受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

课前准备:
有关书信格式的资料,信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相片》。

二、检查预习效果,了解学情。

整体感知课文,交流质疑。

初读课文,小组交流预习中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解决浅层次问题。

归纳出不能自学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问题,相机归纳。

(1)崇高的心意是怎样的?为什么只有这种崇高的心意与战士的英雄气概相当?
(2)良民证代表了什么?人们为什么焚烧它?
(3)为什么要给他们寄这样一张相片?为什么以相片为题?
(4)为什么信封信纸用起来是如此不方便,而又非用不可?
问题提出来了,要解决问题还要靠同学们去认真读书。

三、品读课文,具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本情感。

1.围绕信纸,深入理解课文
(1)哪里写出了信封信纸的特别?请同学读出来。

(2)第一段中的抗属是什么?
生答:抗日战士的家属。

(3)哪一句具体写了信封信纸?
生答:多半是她们剪鞋样或是糊窗户剩下来的纸,亲手折叠、裁剪成的。

可是她们看的非常珍贵,非叫我使这个写不可。

(4)为什么非用这个信纸写不可?不用这种纸行不行?
生答:是因为她们看的非常珍贵,非叫我使这个写不可。

只有用这样的信封信纸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意。

2.围绕照片的样子深入理解课文。

(1)这张相片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读3至5自然段,勾画出
相关的句子。

(2)戳记是什么意思?
生答:印章。

(3)他们是怎样检验照片的呢?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4)“我看了看照片,又望了望她,为什么这样一个活泼好笑的人,照出相来,竟这么呆板阴沉!我说:“这相片照的不像!”从这里你还读出了什么?
生答:我觉得眼前的这个女人本来挺年轻,可她宁愿给自己的丈夫看自己老些的样子,就是因为她想让丈夫看看她被战争折磨的样子,鼓励他能坚决地勇敢地去打仗,把敌人都打退喽,以后才能过更好的生活。

(5)是啊,所有的人都哭丧着一张脸啊,这相片是怎样照出来的?
生答:照相的时候,敌人拿着刺刀在身后。

(6)想象敌人拿着枪刺逼着的情景,学生朗读。

(7)良民证是什么,有什么用处?
生答:在抗日战争时期,良民证是日本人发的一种进出的证件,像身份证;更是一个良好居民的证明。

3.围绕“为什么寄这样的一张相片”深入理解课文。

(1)她为什么把这张照片寄给远方打仗的丈夫?
生答:这个妇女是这样说的:“就给他寄这个去!”她郑重地说,“叫他看一看,有敌人在,我们在家里受的什么苦,是什么样子!你看这里!”她走过来指着相片角上的一点白光:“这是敌人的刺刀,我们哆哩哆嗦在那里照相,他们站在后面拿枪刺逼着哩!”
(2)青年妇女寄这张相片的真正心意到底是什么样的?
生答:“叫他坚决勇敢地打仗,保护着老百姓,打退敌人的进攻,那样受苦受难的日子,再也不要来了!让自由幸福的生活永远过下去吧!”
(3)我们已经知道为什么要寄这样的相片,那为什么以相片为题呢?
生答:她是想激励她在前线打仗的丈夫,相片代表了她们的心意,所以用相片作为文章的题目,还代表了那个艰难的时代,所以以相片为题。

(4)这张相片表达了青年妇女崇高的心意,为什么说这和英雄气概相当?
生答:这种英雄气概就是不怕日本人的进攻,保护老百姓;青年妇女是在积极鼓励丈夫,前方的战士积极得打仗,保护着人民的生活,所以,我觉得这和英雄气概相当。

四、交流书信的基本知识,准备“写信”。

交流信件的基本知识,了解家信的特点。

五、代写书信,交流评改。

1.学生代写书信,教师个别指导。

2.师生评议,修改,选出佳作进行展览。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句子练习。

(1)你不会另外照一张给他寄去?(改成陈述句)
(2)那些妇女在口袋里藏着两张信纸和信封(改成被字句)。

附答案:
1.你可以另外照一张给他寄去。

2. 两张信纸和信封被那些妇女在口袋里藏着。

二、修改病句。

1.大家怀着喜欢的心情和轻快的步子来到表演大厅。

2.一场大雪过后,教室内外都成了一个银色的世界。

3.大扫除开始了,少先队员和男同学抢着干重活,让女同学干轻活。

4.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改善。

附答案:
1.大家怀着喜欢的心情,迈着轻快的步子来到表演大厅。

2.一场大雪过后,教室外都成了一个银色的世界。

3.大扫除开始了,男同学抢着干重活,让女同学干轻活。

4.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三、用正确的信件格式,给你的好朋友写一封信。

答案略。

板书设计:
17《相片》
珍贵
信纸
相片剪得渴望自由和幸福
表情阴沉
照片
良民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