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起电”实验教学建议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3篇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3篇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精选3篇(一)【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教学目标:1. 了解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和现象。

2. 观察摩擦起电的实验现象,并能够描述。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设备:塑料棒、小块纸、丝绸布、漆皮细铁丝。

2. 课件、图片或实物进行示范。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师生进行简单的对话,引导学生探讨一些问题:为什么我们在脱掉毛衣的时候会看到火花或感到电的刺痛呢?Step 2:呈现实验现象通过图片、课件或实物的展示向学生展示一些摩擦起电的现象,例如用塑料棒摩擦丝绸布,然后将丝绸布靠近散落的小块纸,观察小块纸的情况。

Step 3:实施实验将塑料棒用丝绸布进行摩擦,然后将丝绸布靠近散落的小块纸,观察小块纸的情况。

同时,可以反复摩擦,观察起电现象是否随着摩擦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Step 4: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摩擦起电现象的原理。

Step 5:延伸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形式的摩擦起电实验,并鼓励他们进行实践探索。

Step 6:总结归纳师生共同总结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和现象,并鼓励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理解和总结。

【教学反思】《摩擦起电》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形式的呈现实验现象,让学生对摩擦起电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认识。

而且在实施实验环节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在观察、探索和讨论中积极参与,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有些学生在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时表现得较为肤浅,不能准确地用科学术语进行描述。

其次,对于摩擦起电现象的原理,学生的理解仍然有待提高。

他们往往只停留在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上,对于其中的物理原理缺乏深入的理解。

针对这些问题,我计划在下一次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一方面,通过多次实施摩擦起电的实验,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摩擦起电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另一方面,通过讲解和引导,深入分析摩擦起电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让学生能够形成系统完整的认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一、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物体间的摩擦现象。

2.能够了解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和现象。

3.能够简单运用摩擦起电的原理进行实验探究。

二、教学准备:1.班级实验器材:塑料笔杆、气球、羊毛布、金属钥匙等。

2.教具:投影仪、幼儿科普绘本资料、课件视频等。

3.个人物品:绳子、磁铁、木板等。

三、教学过程:A. 热身活动(10分钟)1.进入教室后,向幼儿展示一个充气的气球,并让他们猜想如何让气球贴在身上,引导幼儿通过摩擦产生的静电来进行解答。

B. 知识讲解与探究(20分钟)1.通过视频、科普绘本资料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和探究,并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2.对摩擦起电的原理进行简单阐述。

通过拉伸气球、用气球摩擦头发等实际操作,让幼儿能够感受到摩擦过程中的电荷转移和静电引力。

C. 实验探究(30分钟)1.首先通过“静电吸铁”实验,教授幼儿如何利用摩擦起电原理制造静电并吸附铁屑。

引导幼儿通过试验推理出摩擦起电的重要性和实际用途。

2.然后利用金属钥匙、羊毛布等通过较大的摩擦力制造的摩擦起电,向幼儿讲解静电的强弱和存留时间与摩擦力大小有关的知识点。

D. 课堂反思(10分钟)1.教师依次询问学生对本节课授课情况、实验过程的理解以及有什么想要问的问题,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2.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实验操作,以体现本节课的目标完成情况。

四、教学评价:教学的过程中,幼儿主动性强,积极参与实验,理解和兴趣都得到了提高,并且能够在课后通过观察、实验起手等方式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反思:1.教师语言表述适合幼儿,场景生动,幼儿理解起来易于 && 掌握。

2.针对幼儿天生缺乏耐心、容易分心等特点,在教学中通过互动提问、小游戏等方式使幼儿保持专注。

3.教学过于强调幼儿对实验器材的操作,没有很好的贴合幼儿实质性的认知。

今后教学中可加入更多的可视化示范、科学游戏等模式,让幼儿探究科学知识内容,并进行自己的实践操作。

大班《摩擦起电》优秀教案(精选12篇)

大班《摩擦起电》优秀教案(精选12篇)

大班《摩擦起电》优秀教案(精选12篇)大班《摩擦起电》优秀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摩擦起电》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摩擦起电》优秀教案篇1活动目标:1、对探索自然事物感兴趣。

2、能大胆地进行操作实验,与同伴进行合作。

3、感知塑料小棒摩擦后可以吸取纸屑。

活动准备:1、塑料小棒或塑料笔杆(彩色笔)、小木棍、梳子、尺子、碎纸屑。

2、记录单。

活动过程:1、“猜一猜,想一想”,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

(1)教师出示装满纸屑的篮子,请幼儿思考。

师:如果不用手直接拿纸片,用什么办法可以取出篮子里的小纸片。

(2)教师提供彩色笔,继续让幼儿探索取出纸屑的方法。

2、教师示范“摩擦起电”实验,让幼儿尝试实验。

(1)教师实验,幼儿认真观察结果。

(2)让幼儿实验,尝试用彩色笔取出小纸屑。

(3)教师根据幼儿实验进行提问,并进行小结。

小结:水彩笔在头上擦一擦就可以把小纸片吸起来了,是因为水彩笔与头发摩擦以后产生了静电,这种现象就叫摩擦起电(4)让幼儿将没有在头上或者在其他处(衣服上)擦一擦的彩笔进行试验,然后与老师做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学习总结。

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3、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摩擦起电”。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以及记录单。

(2)共同检验不同材料的实验结果。

4、讨论:(1)为什么有的材料能成功实验?(塑料)(2)试一试彩笔最大能吸起多大的纸片?为什么?活动延伸:这些塑料的材料除了与头发摩擦产生静电,还可以在哪里摩擦后也能产生静电,请小朋友去试一试。

大班《摩擦起电》优秀教案篇2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实验、感知塑料小棒摩擦后可以吸起纸屑。

2.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与快乐,对探索自然事物感兴趣。

活动准备:1.幼儿每组放2个小筐,1个筐内装有塑料小棒或塑料笔杆;1个筐里放碎纸屑。

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掌握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技巧,理解静电的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
1.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
2.实验:用橡皮棒摩擦沙发、塑料杯等物体,观察是否起电,并测量电荷大小
3.静电的应用:如静电手、静电贴等
教学步骤:
教师引入摩擦起电的概念和现象,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摩擦后会产生电荷。

教师讲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当两种不同材料摩擦时,由于电子的转移,一个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

教师进行实验示范:用橡皮棒摩擦沙发或塑料杯,然后用电荷计测量是否起电,观察电荷的大小。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取不同的材料进行摩擦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和电荷大小。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探讨摩擦起电的应用,如静电手的原理、静电贴的使用等。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能
否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是否理解静电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演示、小组合作实验等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是否能给学生提供清晰明了的内容,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实验的选择和设计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是否能有效地检验和验证相关知识点。

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教学步骤是否合理,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是否有明确的引导和总结。

根据上述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中班摩擦起电教案20篇

中班摩擦起电教案20篇

中班摩擦起电教案20篇《中班摩擦起电教案2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摩擦起电教案20篇!(1)中班教案《会飞的纸屑》含反思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摩擦起电的兴趣,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2、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产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教学准备:碎纸屑、塑料尺、钢尺、水彩笔、铅笔、毛皮、棉布等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一、引出探究问题。

1、回顾会飞的东西。

教师: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谈论会飞的东西,你知道有哪些熊熊哦会飞吗?这里有许多小纸屑他们也想飞,你有什么办法让它们飞起来?2、引导幼儿想办法让小纸屑也能飞起来。

3、介绍操作材料。

教师:我们看看,桌子上有哪些材料?请你们想办法,试着用这些材料让小纸屑飞起来。

二、分组探究分小组,探究如何使纸屑飞舞起来。

试着用这些材料让小纸屑飞起来。

三、教师演示,幼儿实验与讨论。

1、教师演示教师:刚才老师用了塑料尺和毛皮让纸屑飞起来,其他材料行不行?你们试一试?2、幼儿进行实验,尝试用本组的材料或其他替代品使纸屑飞舞起来。

这次实验,你们又发现了什么?请你来说一说,并给大家演示一下。

3、幼儿演示自己的实验结果,交流其他可以使纸屑飞舞起来的材料。

4、讨论纸屑飞起来的原因,了解摩擦生电的现象。

教师小结:因为我们的塑料尺经过摩擦,产生了电,电能把很轻巧的纸屑吸过来,纸屑就是被塑料尺上的电吸过去的。

这种现象叫摩擦生电。

四、请小朋友仔细听录音:静电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静电,大自然里到处都有我的存在。

从一粒灰尘在空中飘荡,到震天动地的电闪雷鸣,都有我静电的作用,平时我很安静,人们不容易注意到我,可是当两个物体摩擦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我了,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除了塑料小棒摩擦绸布可以吸起纸屑、手套摩擦有机玻璃板可以让蝴蝶飞舞,平时小朋友梳头的时候有时会感到头发跟着梳子飘了起来,那也是我在和小朋友开玩笑,另外,我最喜欢干燥的环境。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教学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的基本原理;2.掌握实验方法,有效地观察和获取数据;3.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兴趣、培养好奇心。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时间:5分钟)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如擦在衣服上的气球,梳子梳出头发上的静电等等,从而引出“摩擦起电”这个知识点。

2.探究过程(时间:25分钟)2.1布教法实验将两块不同材质的布摩擦后,用细毛刷沾取培养皿内并在鼓上轻轻一晃,观察小香木屑是否有运动,并比较运动大小。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材质的布摩擦后,小香木屑受到的影响不同,可以引出摩擦产生静电的原因。

2.2小球衣实验拿一个绸布和一个薄毛巾,分别对一个小球衣进行摩擦,观察小球衣被拉近或推开的情况,再用同样的方法对另外一些不同的物体进行测试。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物体摩擦后,会对其他物体产生不同的电荷作用力。

2.3摩擦实验老师出示金属地球仪和玻璃棒,并用手摩擦玻璃棒,让玻璃棒带电。

然后把玻璃棒靠近地球仪,地球仪上的粘糊糊物也就因静电作用,跑到手上了。

让学生自己尝试这个实验,让孩子们了解闪电的形成原理。

2.4探讨反思通过上述实验,帮助学生发现摩擦电起荷的奥妙,并对电荷产生的规律产生更深的认识。

3.巩固与拓展(时间: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向同学讲述摩擦起电的实验过程,并分享实验中的感悟和思考。

教学反思1.设计学生喜爱的教具,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摩擦现象,激发他们的兴趣;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亲手进行实验,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3.分享反思和感悟,激励学生树立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素养。

大班摩擦起电教案

大班摩擦起电教案

大班摩擦起电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大班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观察和实验摩擦起电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摩擦起电的实验现象和过程。

3.实验中的观察和思考。

教学准备:1.实验工具:一根塑料杆、一根棉线、一块丝绸。

2.实验材料:塑料杆、棉线、丝绸。

3.实验步骤和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教师出示一个玩具球,让学生握住玩具球并观察。

询问学生有没有注意到什么现象。

2.学生发言后,教师解释这是静电现象。

接着,教师通过一系列引导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并学习已学过的电。

二、提出问题和预测1.教师出示一个塑料杆,让学生观察并思考:通过摩擦,塑料杆是会带电的吗?会带正电还是负电?2.引导学生思考摩擦产生的原理和规律。

三、实验过程1.教师向学生解释实验过程,并展示实验操作。

2.实验操作:先摩擦丝绸,然后用摩擦带电的丝绸轻轻地触摸塑料杆的一端,再用丝绸轻轻地触摸另一端。

3.学生按照教师的操作进行实验,同时观察发现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四、观察和总结1.学生归纳和总结实验观察结果,并回答以下问题:摩擦丝绸后,塑料杆会带正电还是负电?接触后的两端又会如何带电?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总结。

五、实验拓展1.教师提出一个新的摩擦物体,比如玻璃棒,让学生思考:通过摩擦,玻璃棒会带电吗?会带正电还是负电?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总结。

六、反思和总结1.教师进行实验总结,提出问题:为什么摩擦后会带电?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最后总结出摩擦起电的原理。

七、课堂练习1.教师出示几个物体(塑料杆、铁棒、木棍、丝绸、棉线等),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哪些物体可以通过摩擦带电?2.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并解释原因。

八、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摩擦起电的重要性和应用。

“摩擦起电”实验教学建议

“摩擦起电”实验教学建议

“摩擦起电”实验教学建议电荷是学生学习电学内容所接触的第一个基本概念,是学生学习电学的基础,所以必须让学生正确理解电荷的概念及不同电荷间作用的规律。

但是,由于电荷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认真做好课本上的实验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对实验进行大胆补充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刻、彻底、全面的实验。

一、电荷的引入电荷虽然看不见,摸不着,非常抽象,但又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对此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这为本课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在电荷的引入上,可以多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这样能够拉近学生与物理知识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在干燥的秋冬季节,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结果是越梳越乱;灰尘常被吸附在衣服的表面;晚上熄灯后脱衣服的时候,经常会看到闪闪亮光,同时还伴随有噼里啪啦的声响;冬季穿着羽绒服,在接触金属表面的时候经常会遭受“电击”;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塑料笔杆,能吸引碎纸屑;等等。

通过这些现象,教师帮助学生认识到,神秘抽象的电荷原来与我们离得这么近,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却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它的存在。

二、摩擦起电实验摩擦起电的实验,课本上用的是毛皮摩擦橡胶棒,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用橡胶棒和玻璃棒都能使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说明橡胶棒和玻璃棒上都带上了电荷。

为了说明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和玻璃棒上带的电荷是异种电荷,教师可以先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然后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这个验电器,结果金属箔片立即闭合。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虽然对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异种电荷看得清清楚楚,但是心中仍会对以下两个问题感到非常不理解。

第一个问题是,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仅仅是用毛皮摩擦橡胶棒,丝绸摩擦玻璃棒,反过来行不行?也就是说不仅用毛皮去摩擦橡胶棒,还要用毛皮去摩擦玻璃棒;不仅用丝绸去摩擦玻璃棒,还要用丝绸去摩擦橡胶棒。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的现象。

难点:让幼儿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气球、塑料尺、毛皮、丝绸、气球线。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科学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讲解今天活动的内容,引起幼儿的兴趣。

2. 实验观察:教师演示摩擦起电的实验,让幼儿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摩擦起电的现象,让幼儿尝试解释原因。

4. 操作实践:教师分组让幼儿自己进行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的现象。

5. 总结:教师总结摩擦起电的原理,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听取幼儿对摩擦起电现象的解释和看法。

3. 评估幼儿对摩擦起电原理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摩擦起电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分享给同学。

2. 主题活动:组织一次以“摩擦起电”为主题的科学展览,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

七、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幼儿远离电源,避免触电危险。

2. 使用实验仪器时,教师要向幼儿讲解正确操作方法,防止误伤。

3. 保持实验室清洁,避免杂物造成意外伤害。

八、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摩擦起电的实验过程和原理。

2. 实验器材:气球、塑料尺、毛皮、丝绸、气球线。

3. 科普图书:介绍摩擦起电的相关知识。

九、教学建议: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操作和实践机会。

2. 鼓励幼儿积极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3. 教师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示例,帮助幼儿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

十、教学反思:1. 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摩擦起电》1. 教学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的实验现象。

2.掌握通过摩擦产生静电的方法。

3.培养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教学内容1.什么是静电?2.静电能量的表现形式。

3.摩擦起电的实验现象。

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 (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静电的物品(如塑料薄膜,玻璃棒,电子称等),让学生猜测这些物品是如何产生的。

引导学生关注物品产生的现象和他们自己的体会,培养观察实验现象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2. 讲解部分 (15分钟)讲解静电的概念和静电能量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静电、静电的基本特性和静电能量的表现形式。

3.3. 实验环节 (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老师为每个小组提供摩擦起电的实验器材(如丝绸布、毛巾等),并让学生自己摩擦实验器材,产生静电并观察实验现象。

3.4. 讨论环节 (15分钟)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体验,进一步理解摩擦产生静电的原理,并探讨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3.5. 巩固环节 (15分钟)老师在黑板上出题,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

同时,通过评价解题方法及答案结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教学反思对静电及摩擦起电的概念讲解和实验细节的安排均需再次加强,以提高学生算术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进而可以开展与静电相关的更加复杂的实验。

5. 小结本次科学教育课程教学,通过通过实验与讲解相结合,可以较好的掌握摩擦起电的方法,并能引导学生,加深学习理解掌握,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现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课程教学前期需要更加注重相关知识点的扎实掌握,后期教学中要多进行课外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关于摩擦起电教案三篇

关于摩擦起电教案三篇

关于摩擦起电教案三篇摩擦起电教案篇1活动目标:1.对摩擦起电感爱好,了解关于静电的简约知识。

2.能正确记录自己的发觉并表达自己的认识。

3.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胜利和欢乐。

活动预备:1.每组1盘小纸屑,塑料勺子,小毛巾人手一份。

2.塑料水笔、塑料尺、塑料吸管、铅笔、勺子,记录单人手一份。

3.蝴蝶、花假设干。

活动过程:一、老师出示小纸片,引导幼儿争论。

1.老师:老师的盒子里有很多的小纸屑,这里还有一把小勺子和一块布,假如我把勺子在布上摩一摩,再把勺子靠近小纸屑,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情?2.幼儿沟通猜想,老师归纳幼儿的看法。

二、老师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尝试。

1.老师:刚才小伙伴猜想了一些结果,现在请你们来试一试,看看究竟会发生样的事情?〔幼儿第一次操作〕2.争论沟通:你发觉了什么有趣的事?小纸屑是怎样吸上来的?吸上来后事什么样子的?3.老师:除了塑料勺子,老师这里还预备了几种东西,你来猜猜看哪些东西用布摩擦后也能吸气小纸屑。

①认识记录卡上的标记。

②猜一猜:这些东西摩擦后也能把纸屑吸起来吗?③假如可以的话打勾,不行就打叉4.幼儿猜想记录。

5.操作验证。

三、老师引导幼儿沟通各自的试验过程和结果。

1.老师:小伙伴用哪些材料吸起小纸屑的`?沟通:为什么塑料尺、塑料笔、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后可以吸起小纸屑?幼儿思索争论〔相互争论〕师小结: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后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

塑料尺、塑料笔、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后产生静电,因此吸起了碎纸屑,塑料的物品最简单产生静电。

活动延伸:在我们身体的哪些地方摩擦后也会产生静电?摩擦起电教案篇2活动目标:1、对探究自然事物感爱好。

2、能大胆地进行操作试验,与同伴进行合作。

3、感知塑料小棒摩擦后可以吸取纸屑。

活动预备:1、塑料小棒或塑料笔杆〔彩色笔〕、小木棍、梳子、尺子、碎纸屑。

2、记录单。

活动过程:1、“猜一猜,想一想”,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爱好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

中班摩擦起电科学实验教案分享:让孩子体验科学的魅力

中班摩擦起电科学实验教案分享:让孩子体验科学的魅力

中班摩擦起电科学实验教案分享:让孩子体验科学的魅力让孩子体验科学的魅力科学实验是一种非常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活动。

它可以让孩子们在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和学习新事物。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一项中班摩擦起电的科学实验教案。

通过这项实验,孩子们将深入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

一、教学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学习如何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和观察现象。

3.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4.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1.实验称重将电子秤放在桌子上,按下"tare"清零,让每个孩子将自己的手掌贴在电子秤上,记录下他们的重量。

2.纸条实验把一张纸条折成小块,让孩子们轻轻地摩擦纸条,然后放在电子秤上,测量纸条的重量变化。

孩子们会惊奇地发现,纸条的重量会变得比之前轻。

3.转珠实验拿一个玻璃转珠,轻轻地滚动它,让它在手心中旋转并摩擦,然后再放在电子秤上测量重量变化。

孩子们会再次惊讶地发现,转珠的重量变得比之前轻。

4.毛巾实验用毛巾轻轻地擦颜色相同的塑料杯或玻璃杯,并将它们放在电子秤上测量其重量。

孩子们会惊讶地发现,杯子的重量会变得比之前轻。

5.分析实验结果通过以上三个实验,孩子们了解了摩擦起电的基本原理。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他们可以了解到摩擦可以带起静电,使物体受到吸引或排斥,因此重量会变得不同。

三、教学评价1.孩子们通过实验能深入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

2.孩子们通过实验发现了科学中的新趣味。

3.孩子们通过实验大大增强了自己的学习信心和探管能力。

四、总结科学实验是让孩子们增长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以上中班摩擦起电的科学实验教案分享,让我们的孩子们体验科学的魅力,探索和发现新事物。

喜欢科学的孩子要在平时多关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以找到解释和研究它们的方法。

这样,他们将在科学的世界里探求和学习,并在实验中进行多种科学实验,发现、提问和解决问题,不断学习和成长。

摩擦起电教案

摩擦起电教案

摩擦起电教案有关摩擦起电教案四篇摩擦起电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摩擦起电。

2.知道什么实验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有两种电荷;知道正、负电荷是如何规定的;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4.知道电量及其单位。

(二)教具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毛皮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一个,验电一个,碎纸屑若干。

(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出现什么现象?答: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

提问(2):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几件化纤毛衣,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你有过这种体会吗?你知道上面提到的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吗?答:摩擦起电。

教师总结:同学们在小学自然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摩擦起电的知识。

摩擦起电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又是经常可以看到的。

那么,带了电的物体具有哪些性质?头发为什么会随梳子飘起来?在这一节里,我们将继续进行学习和讨论。

2.进行新课(1)物体带电与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演示实验:①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把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②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我们看到,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就是因为梳子带了电,能吸引头发的缘故。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①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这种方法简单、常见。

下面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②接触带电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演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甲接触没有被摩擦过的橡胶棒乙,然后用乙去靠近纸屑、验电羽,观察橡胶棒乙能够吸引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这说明橡胶棒乙通过接触橡胶棒甲而带了电。

摩擦起电教案8篇

摩擦起电教案8篇

摩擦起电教案摩擦起电教案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摩擦起电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摩擦起电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吸管摩擦起电后可以吸附纸片。

2、体验吸管摩擦起电现象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35根吸管,两只气球、红黄蓝三色鱼数条,红黄蓝框三个活动过程:一、变魔术(出示吸管,碎纸片)1、教师示范:我有一支神奇的魔术棒,可以变魔术。

念咒语:磨一磨,擦一擦,1234567,变!(吸起碎纸片)提问:刚刚老师是怎样来变魔术的啊?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动作)2、多部位摩擦:你们猜猜,在衣服上磨磨会吸住碎纸片吗?那裤子上呢?(先幼儿猜想,后教师实践)3、幼儿操作: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啊?那我们一起来做魔术师,一起变变变。

(教师巡回指导,一边念咒语多次操作)4、交流经验:请成功的小朋友来讲讲经验,你是怎么做的,用哪些部位?二、帮猫妈妈钓鱼1、引入情境:猫妈妈刚刚打电话给我,她听说我们小朋友会变魔术,很好奇。

猫妈妈有一个鱼塘,鱼塘里有红蓝黄三种颜色的小鱼,她想请小朋友们帮她来钓鱼,红色的小鱼放在红色的鱼框里,蓝色的小鱼放在蓝色的鱼框里,那黄色的呢?那我们要用什么好办法来帮猫妈妈钓鱼呢?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3、帮猫妈妈把鱼送回去后,进行经验交流:你钓了多少条小鱼?有没有放对位置?三、结束环节1、用气球摩擦头部,猜猜气球会不会黏住头发?2、两个气球同时摩擦头部,看看两个气球会发生什么现象?我们回家后可以自己去体验一下。

摩擦起电教案篇2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了解什么叫摩擦起电。

2、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三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三篇

【导语】两个物体在⼀起摩擦后会产⽣静电,叫做“摩擦起电”。

为⼤家准备了幼⼉园⼤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三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摩擦起电》教案1 活动⽬标: 1.对摩擦起电感兴趣,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2.能正确记录⾃⼰的发现并表达⾃⼰的认识。

3.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活动准备: 1.每组1盘⼩纸屑,塑料勺⼦,⼩⽑⼱⼈⼿⼀份。

2.塑料⽔笔、塑料尺、塑料吸管、铅笔、勺⼦,记录单⼈⼿⼀份。

3.蝴蝶、花若⼲。

活动过程: (⼀)教师出⽰⼩纸⽚,引导幼⼉讨论。

1.教师:⽼师的盒⼦⾥有许多的⼩纸屑,这⾥还有⼀把⼩勺⼦和⼀块布,如果我把勺⼦在布上摩⼀摩,再把勺⼦靠近⼩纸屑,你觉得会发⽣什么事情? 2.幼⼉交流猜想,教师归纳幼⼉的意见。

(⼆)教师引导幼⼉分组进⾏尝试。

1.教师:刚才⼩朋友猜想了⼀些结果,现在请你们来试⼀试,看看到底会发⽣样的事情?(幼⼉第⼀次操作) 2.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纸屑是怎样吸上来的?吸上来后事什么样⼦的? 3.教师:除了塑料勺⼦,⽼师这⾥还准备了⼏种东西,你来猜猜看哪些东西⽤布摩擦后也能吸⽓⼩纸屑? A认识记录卡上的标记。

B猜⼀猜:这些东西摩擦后也能把纸屑吸起来吗? C如果可以的话打勾,不⾏就打叉 4.幼⼉猜想记录。

5.操作验证。

(三)教师引导幼⼉交流各⾃的试验过程和结果。

1.教师:⼩朋友⽤哪些材料吸起⼩纸屑的? 交流:为什么塑料尺、塑料笔、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后可以吸起⼩纸屑? 幼⼉思考讨论(相互讨论) 师⼩结:两个物体在⼀起摩擦后会产⽣静电,叫做“摩擦起电”。

塑料尺、塑料笔、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后产⽣静电,因此吸起了碎纸屑,塑料的物品最容易产⽣静电。

活动延伸: 在我们⾝体的哪些地⽅摩擦后也会产⽣静电?《摩擦起电》教案2 设计背景: 天⽓⼲燥的时候,特别是秋冬季节,我带孩⼦们进⾏户外活动时或者在与孩⼦不经意的亲密接触间,经常会发现孩⼦惊呼:“哇!有电。

如何调整幼儿园摩擦起电教案的教学策略

如何调整幼儿园摩擦起电教案的教学策略

在幼儿园的学习过程中,摩擦起电是一个非常令人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实验精神和探究精神,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若不注意教学策略的调整,很容易就会出现幼儿园摩擦起电教学过程不顺畅的情况。

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幼儿园摩擦起电教案的教学策略呢?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幼儿园摩擦起电教学需要的硬实验条件不多,但在实验课中,却经常出现孩子们不适应实验室环境,甚至是因为害怕而不敢参与实验的情况。

第一步是要为幼儿营造一个适合实验的环境,使他们感到安全与放心。

具体来说,幼儿园可以优化实验室的布局,使其更加舒适和方便,比如调节室内温度、确保充足的照明、提供必要的防护和安全设备。

鼓励家长与园方共同参与课堂实验,向幼儿传达信息,帮助孩子们培养正确的实验观念和安全意识,同时也能增强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

二、注重幼儿的实践性幼儿在学前教育中,通常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需要更多的实践性教育。

在进行幼儿园摩擦起电教学时,要尽可能地把实验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开展生动有趣的实验活动,通过让幼儿身临其境去亲身体验实验现象,帮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摩擦起电的本质。

比如可以让幼儿用毛巾擦拭地板或金属制品,再让他们用羽毛轻轻接触这些物品的带电部分,目的是为了使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摩擦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科学规律。

三、根据幼儿水平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是促进幼儿学习的关键。

与不同学科不同教材一样,幼儿园摩擦起电教学的教学内容也应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并针对不同水平的幼儿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更进一步地说,也可以设计一些任务和实验题,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勇于发现自我,勇敢探索、积极思考,从而实现针对性水平的差异化教育,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四、丰富教学手段,注重探究“教学以提问为主,学习以探究为主”,是现代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教学理念。

幼儿园大班《摩擦起电》教案

幼儿园大班《摩擦起电》教案

幼儿园大班《摩擦起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的现象。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1. 摩擦起电现象的原理。

2. 安全使用实验材料。

四、教学准备1. 每人一个气球,一根毛皮,一根塑料尺。

2. 湿纸巾、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讲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摩擦后会发生电。

2. 实验: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实验,用毛皮摩擦气球,观察气球的性质变化。

3. 探索:幼儿分组进行探索,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摩擦起电实验,观察结果。

4. 分享: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让幼儿讲解实验过程和发现。

5. 总结:教师总结幼儿的发现,讲解摩擦起电的原理。

6. 拓展: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摩擦起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纸、静电喷雾等。

7. 安全提示:教师提醒幼儿不要用手指触摸摩擦起电的物体,以免发生触电。

8.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摩擦起电。

9. 结束: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引导幼儿回收实验材料,结束课程。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2. 关注幼儿在分享环节的表述能力和观察总结能力。

3. 评估幼儿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理解程度和在生活中发现相关现象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科学家或专家来园进行专题讲座,让幼儿更深入了解摩擦起电及相关科学知识。

2. 组织幼儿参观科学博物馆或实验室,增加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开展家庭科学实验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共同探索摩擦起电现象。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材料安全无害,避免使用有毒或易燃物质。

2. 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时,要确保幼儿远离危险区域,以免发生意外。

3.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实验工具,遵循实验规程。

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在幼儿园的大班教学中,科学活动是激发孩子们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重要环节。

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摩擦起电”这个神奇的科学世界。

一、活动目标首先,让我们明确这次活动的目标。

通过“摩擦起电”的实验,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1、初步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知道一些物体摩擦后可以带电。

2、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在实验中学会观察、分析和记录,发展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活动准备为了让活动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塑料梳子、塑料尺子、气球、碎纸屑、毛巾等。

2、两个相同大小的透明塑料盒,分别贴上“带电”和“不带电”的标签。

三、活动过程1、导入部分老师拿出一把塑料梳子,问孩子们:“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把梳子能把纸屑吸起来吗?”孩子们纷纷猜测,然后老师进行尝试,发现梳子不能吸起纸屑。

2、引发好奇心老师接着说:“但是,老师有办法让这把梳子变得有魔力,能够吸起纸屑哦!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孩子们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起来,齐声回答:“想!”3、实验操作老师拿出一块毛巾,将梳子在毛巾上快速摩擦几下,然后靠近碎纸屑。

这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纸屑被梳子吸了起来。

孩子们惊讶地叫了起来:“哇,真的吸起来了!”老师趁机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梳子能吸起纸屑吗?”引导孩子们思考。

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用塑料尺子在毛巾上摩擦,去尝试吸纸屑,观察现象。

接着,给每个孩子一个气球,让他们在头发上或者衣服上摩擦,然后去靠近碎纸屑,看看气球是否能吸起纸屑。

4、观察与记录在孩子们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一张表格里。

表格上分别列出“物体名称”“是否摩擦”“能否吸起纸屑”等栏目。

5、讨论与总结孩子们完成实验后,老师组织大家一起讨论。

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发现哪些物体经过摩擦可以吸起纸屑,哪些不能呢?”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自己的发现。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摩擦起电现象的观察与讨论2. 实验操作:摩擦起电3. 探索摩擦起电的规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观察并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

2.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探索摩擦起电的规律。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毛皮、塑料尺、气球、丝绸、玻璃棒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明亮的教学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摩擦起电小故事,引发幼儿对摩擦起电现象的兴趣。

2. 观察与讨论:让幼儿观察毛皮摩擦塑料尺的现象,引导幼儿思考摩擦起电的原因。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摩擦起电的过程,观察带电物体的性质。

4. 探索规律:让幼儿通过实验,探索摩擦起电的规律,如不同物质间的摩擦起电现象。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幼儿总结摩擦起电的现象和规律,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6. 拓展活动:让幼儿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进行创意小实验,如用摩擦起电的气球吸引头发。

7. 结束活动:通过一首简单的摩擦起电儿歌,结束本次教学活动。

六、教学策略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验和实物展示,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摩擦起电现象。

2. 操作实践法: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引导探究法: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4. 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摩擦起电的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幼儿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思考、合作等。

2. 结果评价:评估幼儿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自我评价:鼓励幼儿自我表达,让幼儿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八、教学建议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 安全教育:在实验过程中,强调安全操作,避免幼儿受伤。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摩擦起电教案(附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摩擦起电教案(附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摩擦起电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和认知静电现象,了解摩擦引起静电的原理;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起电现象,发现电荷转移的规律;3.扩展学生科学知识,开拓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球、旧毛衣、家养小猫、塑料碗等;2.实验测试电极和电压表;3.老师的课堂讲解PPT。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导学生了解静电学科1.老师出示静电学科资料,介绍其基本概念并指出它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电蓄电池充电、门把手的电击等。

步骤二: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静电现象2.老师的PPT介绍摩擦起电现象的原理和常见的物体阴、阳电荷的区别。

3.带领学生通过黏贴磁铁在不同物体上的表现(吸引还是排斥),学生可以自己感受到物体上阴、阳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老师介绍静电实验中所使用的实验器材、测试用电极、电压表等。

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步骤三:实验操作5.老师为学生演示首个实验操作流程:1.预备实验物品:气球与旧毛衣2.摩擦产生静电电荷3.用电极测量气球上的电荷4.记录测量结果6.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一方面是通过操作观察怎样摩擦不同物品可以产生不同的静电电荷,另一方面是锻炼学生做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

步骤四:实验结果分析7.老师提问学生进行实验质疑和结果分析,深入了解摩擦实验后产生的问题和现象。

包括但不限于:1.为什么反复用气球和旧毛衣摩擦会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2.如何解释“半湿润毛巾”实验中产生的电荷?3.怎样才能控制实验数据的准确性?8.结合实验结果和在学习过程中的质疑问题,形成更深刻的学习理解和实验技巧。

步骤五:实验总结和反思9.在实验总结和反思阶段,让学生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实验可行性的讨论和质疑。

同时鼓励学生纠正自己的失误和错误。

最后,让学生了解到我们今日所学习的东西,对我们生活中的哪些方面有用,为什么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要继续学。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们全面地向学生介绍了摩擦起电实验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思维,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实验发现意想不到的科学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