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预算的碎片化现状及其整体性治理策略研究
乡村治理振兴中的碎片化困境与整体性救治策略
乡村治理振兴中的碎片化困境与整体性救治策略乡村治理振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治理振兴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然而在乡村治理振兴的过程中,碎片化困境成为制约乡村治理振兴的重要问题之一。
如何整体性地解决碎片化困境,成为当前乡村治理振兴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乡村治理振兴中的碎片化困境,并提出整体性救治策略。
一、碎片化困境的表现形式在乡村治理振兴的过程中,碎片化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碎片化资源碎片化是指在乡村治理振兴的过程中,各种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
这主要体现在土地资源、人力资源、财政资源等方面。
乡村土地资源被大规模开发,但开发利用的成果却难以达到最大效益。
人力资源在乡村中也呈现出碎片化状态,很多劳动力无处安置,劳动力资源浪费严重。
财政资源在乡村中的配置也存在碎片化现象,投入的资源难以形成合力,导致资源利用的效率偏低。
2.政策碎片化政策碎片化是指在乡村治理振兴的过程中,各种政策的出台和执行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
这主要体现在土地政策、农村发展政策、农民生活政策等方面。
各级政府部门或无法协调一致,政策实施的效果不达预期;或者政策执行中出现“一把手”决断、不重视基层建设、政策扶持不到位、缺乏长期稳定政策等问题。
3.机制碎片化机制碎片化是指在乡村治理振兴的过程中,各种组织机制的运行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
乡村组织机制的建设存在严重的碎片化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各种利益关系的干扰,导致机制运行困难;另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基层组织的腐败、无能,导致机制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4.意识碎片化意识碎片化是指在乡村治理振兴的过程中,乡村居民的观念和意识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
农民的意识形态呈现出碎片化状态,有人迷信封建迷信、有人迷信西方民主,有人盲目相信一切靠政府解决,乡村居民的思想认识与时代要求脱节,农村居民的价值观念空前杂乱。
以上这些碎片化困境,影响着乡村治理振兴的有效进行,成为乡村治理振兴的重要挑战。
整体性治理国内外研究综述
整体性治理国内外研究综述整体性治理国内外研究综述【摘要】整体性治理是针对新公共管理引发的“碎片化”(fragmentation)所提出的治理模式,主张通过有效协调与整合,使多元主体彼此的政策目标连续一致,政策执行手段相互强化,达到合作无间的目标的治理行动。
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出现对发达国家的政府改革实践带来了重大影响,台湾和大陆对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研究从最初的理论探讨逐步转向实践领域的应用分析。
【关键词】整体性治理综述国内外研究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发展至今已有十余年,该学说影响了英国、加拿大、澳洲、纽西兰、芬兰及荷兰等国。
国内和台湾对整体性治理的研究从理论探讨逐渐转向实践应用,其理论思想逐渐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一、国外相关研究整体性治理强调在组织结构上建立协调与整合的连结性机制,其代表人物是佩里·希克斯和帕却克·登力维。
英国学者佩里·希克斯(perri 6)首倡整体性政府(holistic government)的概念,主张21世纪的政府应为整体性政府、预防性政府、改变文化的政府及结果取向的政府(perri 6,1997;perri 6 et al.,1999;perri 6 et al.,2002)。
从1997年至2002年,希克斯的理论体系构建逐渐丰富和完善,在其第三本著作(perri 6 et al.,2002)中,他将整体性政府改为整体性治理。
希克斯(2002)指出,整体性治理就是政府机构组织间通过充分沟通与合作,达成有效协调与整合,彼此的政策目标连续一致,政策执行手段相互强化,达到合作无间的目标的治理行动。
希克思的整体性治理理论吸收了新涂尔干理论(the new - durkheimians theory)和组织社会学中的有关组织协调的思想,追求在治理层级、治理功能和公私部门三个面向上,完成政策、规章、服务供给和监督等过程的整合。
希克思将整体性政府与协同型政府、贵族式政府、渐进式政府和碎片化政府进行比较,明确其特征,并从政策目标和政策机制、顾客目标和顾客机制、组织目标和组织机制、机构目标和机构机制等多方面介绍了整体性治理的具体措施。
整体性治理的分析框架研究
整体性治理的分析框架研究摘要:本文从内容、特点、整合目标与机制,整合深度的度量及治理类型等方面对希克斯等人提出的整体性治理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引介,以期还原希克斯整体性治理理论分析框架的原貌。
关键词:整体性治理;分析;框架整体性治理是政府机构组织间通过充分沟通与合作,达成有效协调与整合,彼此的政策目标连续一致,政策执行手段相互强化,达到合作无间的目标的治理行动。
[1]它强调以公民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从治理层级、治理功能和公私部门三个层面上,涉及的政策、管制、服务提供和监督四项关键活动进行整体性运作,使管理不断“从分散走向集中,从部分走向整体,从破碎走向整合”,为公民提供无缝隙而非分离的整体性服务。
以下按照希克斯等人提出的整体性治理分析框架,分别从其整体性治理的内容、特点、整合目标与机制,整合深度的度量及治理类型等方面进行梳理。
一、治理内容整体性治理主要针对两方面:一是组织结构方面,进行治理层级间、治理功能、及公私部门的整合;二是政府活动方面,进行政策、规章(管制)、服务和监督四项治理功能的整合。
(一)整体性治理的活动面向整体性治理在现代信息科技的帮助下,技术上已经越来越见可行性,但是政策运作的整合涉及的面向是多元而复杂的。
整体性治理欲整合的四大治理活动包括:政策。
从政策制定、政策内容到执行监督、实施检查;规章。
个人、公私部门规章的内容、组织架构和影响;服务。
服务的内容、安排和影响;监督。
对以上三方面的评估、审查和解释。
(二)整体性治理的结构面向就政府组织的架构与型态来观察,整体性治理下的整体性政府运作涉及三个面向:治理层次的整合。
整合从地方政府、区域政府、中央政府到国际性组织(包括区域性、国际组织、全球性国际组织)的各种组织、法令规定和政策运作程序。
例如,全球与国家层级的整合(如WTO 规范的制定与执行)、中央与地方机关的整合、全球层级内环保与信息保护组织的整合等;治理功能的整合。
在任何一个政府的内部治理整合上,则必须要改善或打破传统行政所运用的功能性分部化原则,使政府提供业务必须依赖各个功能不同机关单位的传统,改善成为政府各机关单位主动协商而且密切合作的服务机制。
预算体制碎片化与整体性治理研究
确预算编制权 的归 属 , 更 没有 明确预 算权 是否属 于财政 部门 。在 中央 , 除 了财政 部 , 还有不少部委拥 有一定 的预
算编制权 , 如 发 改委 、 教育 部 、 中央机 构 编委 办 、 农 业部
一
其次 , 对 于预算 支出 , 地方政府也缺乏 自主调 节的权
力 。我国有些法律或政策中对政府在某一方面 的财政支 出上有着硬性的指标 约束 , 如一 些部 门为了促 进某领 域
、
困 境 与 根 源— — 预 算 体 制 碎 片 化
的快速发展而定下 的具体 指标 , 要求 某项经 费的 支出 必 须达到或者高于某个值。虽然这些6 更 l 眭指标事关 民生和
指标 要求 , 又要根据 当地情况 来安排 其他财政 支出 , 这 不 但 束缚了地方政府对预 算 支出 的 自主调 节权 力 , 实现起 来也很 困难。此外 , 在事权 与财权 不匹配 的条件 下 , 上级 政 府在下达一些指令的时候容易对地方政府 的实际 承受 力缺 乏考虑 , 比如对 一 些较 贫 困的地 区提 出建 立不合 当 下实际的设施等。一旦 遇到 这种 情况 , 地方 政府 一方面 要 努力将预 算彻底执行 , 一方面 又要服 从上级 的命令 , 财
方税包括房产税 、 城 市维护建 设税 、 营业税 、 印花税 、 地方
水利建设基金等 ; 而 共享税 则泛指 一些数 额较大 的税收 ,
比如企业所得税 当中的 6 0 %收入 中央 国库 、 1 5 %收 入省 级 国库 、 2 5 %纳入市 ( 包括 县 、 区) 级 国库 , 增值 税 当中的 7 5 %收 入中央国库 、 2 5 %收入市 ( 或县 、 区) 级国库。这些 比例在逐年 随着 中央 政策 的调整 而调整 , 并 且多倾 向于 收归 中央 。因此 , 到了县乡两级 的政府 时 , 通常就 只余下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研究毕业论文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研究摘要预算管理是财政管理的核心,地方预算管理是国家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财政管理的中心环节,也是当前财政改革的重点领域。
自1998 年李岚清同志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要逐步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目标以来,为了更好地完善公共财政框架体系,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中央及部分地方财政部门,从具体的预算编制方法到预算管理模式,从预算决策机制到预算的执行与监督,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近年来,各级政府的预算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
地方政府是基层预算管理单位,其水平直接决定了整个政府预算管理的成效,加强地方政府预算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论文根据我国地方及地方财政预算改革的实践,考察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我国地方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并在借鉴发达国预算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和改进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论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介绍财政预算管理的定义及特点,在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说明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首先阐述了我国以及上海市、区两级财政分级管理的概况,其次,具体考察我国地方财政预算管理的现状,并且介绍了徐汇区政府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经验。
第三章结合地方及地方财政预算改革的实践,分析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主要包括预算编制时间存在的制度缺陷、预算决策和分配机制不完善、预算编制与执行中的监督弱化、预算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等。
第四章借鉴先进国家预算管理的经验,从预算编制和审议时间、预算机构职能和决策程序、预算监督和公开机制、预算绩效的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国外做法与我国地方财政预算管理的区别及可借鉴之处。
第五章首先根据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提出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下公共预算制度的思路,包括公共预算编制制度、审批制度、执行与监督制度,以及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基础及其实现策略
整体性治理需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以实现持续 的优化和发展。
网络化治理理论
网络化治理的优势
网络化治理能够发挥各主体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 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网络化治理的挑战
网络化治理需要解决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和协调问题,建立有 效的合作机制和信任关系。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对于整体性治理的实现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和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 创造力,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
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员工招聘和培训、绩效评估和激励、员工关系和福利等问题,需要采 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基础及其 实现策略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整体性治理理论概述 • 理论基础 • 实现策略 • 实践案例分析 •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1
整体性治理理论概述
理论起源与发展
理论起源
整体性治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 的英国,旨在解决政府机构间存在的 碎片化问题。
理论发展
认可度。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某省卫生健康系统的整体性治理实践
总结词:部分实现
详细描述:某省在卫生健康系统实施整体性治理后,医疗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提升。但仍然存在部门间信 息共享不足、协调难度大的问题。
国际上整体性治理的实践与经验
总结词:值得借鉴
详细描述:国际上一些国家在整体性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英国、澳大利亚等。这些国家的成 功经验为我国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有助于推动我国整体性治理的进一步发展。
从“碎片化”到“整体性冶院农村环境治理的现实路径
从“碎片化”到“整体性冶院农村环境治理的现实路径张诚刘祖云(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210095)摘要:整体性治理是一种全新的政府治理模式,强调对民众需求的整体回应,主张通过政府机构间 和公私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提髙公共服务效率,其中,协调、整合与信任是实现整体性治理的关键。
整体性治理理论对解决我国农村环境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是新时代应对乡村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
然而,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面临着碎片化问题,集中表现在治理主体、权责、内容和过程等方面。
实现农村环境整体性治理,需要动员多主体参与合作,构建农村环境治理的协调机制;按照“一站式服务”的要求,建立农村环境治理的整合机制;搭建沟通平台,重塑农村环境治理的信任机制。
关键词:农村环境;环境治理;碎片化;整体性治理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院1001-862X(2018)03-0028-006— '弓I言近年来,伴随着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 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社会面临着严 峻的环境问题,因环境冲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 有发生,这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 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 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像保护眼 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 环境”。
2016年,《“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 出,加快农业农村环境综合治理;2017年,党的十 九大报告将“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的总要求 之一,并提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2018 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建 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 评、共享机制,动员村民投身美丽家园建设。
此 外,国家还出台了《培育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市场主体方案》、《关于推行环 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等政策文件,鼓励社 会力量参与农村环境治理。
因而,如何实现农村环境整体性治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乡村治理振兴中的碎片化困境与整体性救治策略
乡村治理振兴中的碎片化困境与整体性救治策略随着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乡村治理也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在乡村治理振兴中,碎片化困境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给整体治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乡村治理中的碎片化困境,并提出整体性救治策略。
乡村治理中的碎片化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源碎片化。
由于乡村地区资源有限,各个治理主体往往独立行动,资源优势无法打通,导致乡村治理存在明显的“资源孤岛”现象。
二是产业碎片化。
乡村居民的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自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发展产业,导致乡村产业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
三是组织碎片化。
乡村治理中存在大量的村级组织,由于各村自身利益的考虑,很难达成统一的意见和行动,乡村治理形成了碎片化的局面。
针对乡村治理中的碎片化困境,需要采取整体性救治策略。
要加强乡村资源整合。
通过建立统一的资源共享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性发展。
可以成立乡村综合服务中心,整合各种资源,为乡村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还要加强跨区域的合作与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和合作开发。
要加强乡村产业整合。
通过扶持和引导,推动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整体发展。
可以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的合作经营,形成联合发展的产业集群。
可以组织农民参加培训和学习,提升他们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可以引入大型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要加强乡村组织整合。
通过建立健全的农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组织的优化整合。
可以建立乡村治理统一领导机构,协调各级组织的工作,形成统一的意见和行动。
可以提升村级组织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他们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可以加强农民的参与和自治,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要加强乡村治理的规划和指导。
通过制定有序的乡村振兴规划,引导乡村治理的整体发展。
可以制定乡村发展的优先方向和重点领域,推动乡村治理的整体协调。
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支持乡村发展的重点项目和行动。
可以加强乡村治理的监督和评估,确保乡村治理的效果和效益。
整体性治理制度化策略研究
“ 理 层 级 的 整 合 、治 理 功 能 的 整 合 和 公 私 部 门 的 整 治
瞻 性 的 理 论 之 一 , 最 早 由 英 国 学 者 佩 里 . 克 斯 ( er 希 P ri 6) 1 9 年 版 的 《 体 政 府 》 书 提 。 理 论 深 受 于 97 整 一 该
Du k emin h oy 和 组 织 社 会 学 理 论 中 吸 取 养 分 , r h i a s te r )
定 为 相 关 治 理 机 构 之 间 . 同强 化 服 务 的 意 义 与 目标 . 共
的 新 政 府 治 理 模 式 与 境 界 . 化 解 新 公 共 管 理 模 式 下
的 政 府 管 理 碎 片 化 和 服 务 裂 解 性 问 题 。 前 , 英 国 之 目 继
后 , 大 利亚 、 西兰 、 拿 大 、 兰 、 兰 、 国 、 国 、 澳 新 加 芬 荷 英 美
中 图分 类 号 :D 3 . 6 0,
收 稿 日期 :2 p 一 2 刀 I 9 ,一
文 献标 识 码 :4
文 章 编号 :1 0 - 2 7 ( 0 0 2 0 0 — 4 0 7 8 0 2 1 )0 — 0 1 0
作 者 简 介 :黄 滔 ( 9 一 ) 男 ,湖 南长 沙 人 ,武 汉 大 学政 治 与公 共 管 理 学 院 博 士研 究 生 ,长 沙 市 经 济委 员会 副 主任 , J , 高级 经 济 师 .研 究方 向 为地 方 政 府 治理 与 公 共人 事 行 政 基 金项 目 :本 文 系国 家 自然科 学基 金 重 点 项 目 “ 于善 治 取 向的 地 方 政 府 结 构与 规 模 优 化 研 究” 的 阶 段 性 成 果 .项 目 基
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历程、现状及发展趋势
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历程、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本文概述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公共管理领域的新兴理论,旨在解决复杂社会问题和提高政府治理效能。
本文将对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研究历程、现状进行梳理,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该理论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府如何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实现高效、协调的治理,为提升我国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在研究历程方面,本文将回顾整体性治理理论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分析该理论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观点和理论贡献。
在现状方面,本文将重点介绍整体性治理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包括理论应用、实践案例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发展趋势方面,本文将探讨整体性治理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创新点,包括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对整体性治理的影响,以及整体性治理理论在全球治理、区域合作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为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为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二、整体性治理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整体性治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其背景是公共管理体系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政策挑战。
传统的官僚制治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因此,学者们和政策制定者开始寻找新的理论框架来指导公共管理实践。
在这个背景下,整体性治理理论应运而生。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协调与整合政府部门间的功能和资源,打破碎片化的治理局面,以实现政策目标的协同和公共服务的无缝隙提供。
整体性治理理论强调政府在治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倡通过跨部门合作、信息共享、流程优化等手段来提高政府效能和回应性。
自整体性治理理论提出以来,其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早期的整体性治理理论主要关注政府内部的协调与整合,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拓展,该理论逐渐扩展到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等多个领域。
整体性治理理论开始强调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合作,以及政府在市场监管和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综述作者:姜庆霞张绍芃来源:《度假旅游》2019年第01期摘要: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治理的碎片化、服务的裂解性问题也随之而来,所以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治理模式去反思和修正这些问题。
整体性治理主张用整合、协调、网络化的方法解决治理碎片化的问题,近些年,国内外学术界对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研究数不胜数,从不同的理论层面诠释整体性治理,为改革实践和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因此通过阐述整体性治理的概念并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其的发展研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总结出整体性治理是公共管理的新范式,能够有效解决我国治理碎片化问题。
关键词:整体性治理;概念;发展综述;理论评价中图分类号:F59;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1-0010-0220世纪90年代,整体性治理理论—公共管理学界的新理论,首先产生于西方国家。
公共管理在治理过程中出现低效率、碎片化困境,因此整体性治理理论应运而生。
整体性治理理论发展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对一些发达国家把公共管理理论运用实践当中产生深刻影响。
但是,国内对其理论的研究还处于探索性阶段。
在得到诸多专家学者对整体性治理理论解决碎片化困境、服务裂解性等问题的高度认可后,我国学者更加重视把此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所以,客观公正的评价整体性治理理论,促进整体性治理理论本土化发展。
1 整体性治理概念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国家,复杂和危机并存的政府管理问题警示着现代社会将进入风险时期,这期间,新公共管理的主导地位导致政府管理出现财政、信任、管理等危机,此时,整体性治理理论应运而生。
希克斯(Perri Six)1997年指出整体性治理以协调、整合为治理机制。
对治理层级、治理功能、治理的信息系统等方面出现的碎片化问题进行整合,逐渐形成一个整体模式。
[1]希克斯(Perri Six)等2002年提出整体性治理的三个维度、三个层次以及五种政府治理模式,目的是实现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政策、规则、服务供给、监控等方面的整合。
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本栏目责任编辑:代影·vacation tour 度假旅游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基础理论2019年1月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综述姜庆霞,张绍芃(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61)摘要: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治理的碎片化、服务的裂解性问题也随之而来,所以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治理模式去反思和修正这些问题。
整体性治理主张用整合、协调、网络化的方法解决治理碎片化的问题,近些年,国内外学术界对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研究数不胜数,从不同的理论层面诠释整体性治理,为改革实践和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因此通过阐述整体性治理的概念并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其的发展研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总结出整体性治理是公共管理的新范式,能够有效解决我国治理碎片化问题。
关键词:整体性治理;概念;发展综述;理论评价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1-0010-0220世纪90年代,整体性治理理论—公共管理学界的新理论,首先产生于西方国家。
公共管理在治理过程中出现低效率、碎片化困境,因此整体性治理理论应运而生。
整体性治理理论发展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对一些发达国家把公共管理理论运用实践当中产生深刻影响。
但是,国内对其理论的研究还处于探索性阶段。
在得到诸多专家学者对整体性治理理论解决碎片化困境、服务裂解性等问题的高度认可后,我国学者更加重视把此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所以,客观公正的评价整体性治理理论,促进整体性治理理论本土化发展。
1整体性治理概念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国家,复杂和危机并存的政府管理问题警示着现代社会将进入风险时期,这期间,新公共管理的主导地位导致政府管理出现财政、信任、管理等危机,此时,整体性治理理论应运而生。
希克斯(Perri Six )1997年指出整体性治理以协调、整合为治理机制。
对治理层级、治理功能、治理的信息系统等方面出现的碎片化问题进行整合,逐渐形成一个整体模式。
迈向整体性治理_政府改革的整体性策略及在中国的适用性
迈向整体性治理:政府改革的整体性策略及在中国的适用性胡 佳(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 上海 200433)摘 要:整体性治理与协同型政府改革相互辉映,西方国家的协同型改革实践,逐渐完善了整体性治理的理论解释框架和制度化策略。
整体性治理下的政府改革,是政府再造过程的系统体现,包括政府的治理理念、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方式等方面的整体性策略。
但是,其在中国的实践还应与中国政府改革的本土实际结合,以型构中国特色的整体性政府改革框架。
关键词:整体性治理;政府改革;策略;适用性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10)05-0046-0620世纪70年代中期,受能源危机的影响,针对官僚制结构僵化和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低下的弊端,西方国家先后开展了以 政府再造 为内容,以分权化、市场化、民营化为工具的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
然而,新公共管理推进世界各国政府治理模式变革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缺陷。
在美国,以登哈特为代表的新公共服务将政府改革的天平偏向民主行政一端;在英国,对新公共管理的批评为整体性治理的出现推波助澜。
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改革治理模式,整体性治理被视作 后新公共管理 的改革趋势,其价值在于对新公共管理理论批判和继承基础上架构起新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以协调与整合为核心的治理方式为政府改革提供思路。
本文阐述了整体性治理在西方国家的缘起与实践,在总结西方学者对整体性治理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政府改革的整体性治理策略,构建整体性治理的制度化分析框架,探讨其对我国政府改革的适应性和启示。
一、整体性治理的兴起与西方政府改革的实践(一)整体性治理的兴起正如20世纪末新公共管理和!再造政府∀所带来的变革一样,整体性治理是21世纪政府改革最鲜明的特征,对它的探索现在可能已准备就绪。
#1.公共事务的复杂化在全球化、工业化、社会信息化、市场无界化等纷繁芜杂的动因影响下,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议题不断被强化。
基于整体性治理的我国政府预算研究
缘于英 国, 由学 者佩 里 ・ 希克斯所 首倡 , 是新 公共管理 理 论 的修正路 线和 目前 西方最 前 沿 的治理理 论 。2 O世纪 9 O年代 末期 , 息化 、 信 全球化 飞速发展 , 政府 治理环境 快
速变迁 , 尤其在高度5 ̄ 化 、 Y -2 专业化情势下 , 政府 治理 功能 日渐碎片化 , 公共服务更具裂解性 , 组织间关 系协调缺失 , 各类复杂性 、 速变性、 互纠葛性的棘手 问题倍增 , 相 此时呼
在地方政府 中更为明显 。这种碎片化 预算体制直接 导致
4 .预算治理 过程 行政 化 和程序 碎 片化。预算 改革 前 , 国政府 预算 过程 由政府 主导 , 于行政 化预 算模 我 属
式。预算改革后 , 人大 的预算权 力有所 增进 , 但是 , 从整
资金和权力分配不均 、 信息 不对称 及预算 矛盾 与冲突等 现象 的产生。第二 , 预算治理功能和权 力碎 片化 。目前 , 世界各国的预 算模式主要有单轨 和双 轨两种 。单轨模式 即预算分配权高度集中于政府 内部一个核 心预算机构并 由该机构负责政府预算工作。双轨模 式是指在名义 上和
标与手段棺互增强, 所需的关键性整合是信任 , 最重要的是
责任 感 , 高境 界是 政 府整 体性 运作 和无 缝隙 一站 式服 务 。 最
善的预算体制 至关重要 。 目前 , 国实行 的是 一种预 算 我 权力集 中于政 府 的 中国特 色政 府 预 算体 制。从实 质 上
看 , 种中国特 色政府预 算体 制是碎片化 的。第一 , 这 政府 预算体制碎片化。与西方发达国家健全 的政府 预算体 制
整体性治理作为一种新兴治理形态 , 正在 西方政府组 织变革中产生越 来越 大的影 响。不论从理论层面 或实务
乡村治理振兴中的碎片化困境与整体性救治策略
乡村治理振兴中的碎片化困境与整体性救治策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启动,乡村治理工作也日益成为各级政府的关注重点之一。
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乡村治理中存在着一些“碎片化困境”,如基础设施不完善、人才匮乏、产业单一、资源浪费等问题,影响了乡村发展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为解决这些短板问题,需要制定“整体性救治策略”。
首先,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路网、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前提。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高低不平、城乡差距大,这就要求政府在规划上注重全局、在财政上优先保障,并加快立法、标准、管理等方面的建设,打造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环境。
其次,要强化人才引领。
乡村振兴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多层次的农村人才队伍。
当前,农村的高素质人才较少,培养和引进难度较大。
因此,政府要加大培养农村人才的投入力度,通过推行农村人才政策、加强职业教育、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等措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扎根,推动乡村振兴。
再次,要打造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模式。
目前,农村产业单一、规模小、效益低,是制约乡村振兴的瓶颈之一。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产业由单一产业向多元化、生态化、品牌化、智能化发展转型。
同时,挖掘和利用地方优势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文化,助推乡村三产融合、产业提升。
最后,还要加强资源节约利用。
乡村治理中资源浪费问题凸显,只有加强资源调配、科学利用,才能够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
政府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规划,加强对农村资源的统筹规划、有效配置和科学利用,大力推广节能环保的科技、技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效益。
总之,乡村治理振兴中的“碎片化困境”是制约乡村发展的瓶颈之一。
只有制定出“整体性救治策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人才引领、打造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强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措施,才能够助推乡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乡村治理振兴中的碎片化困境与整体性救治策略
乡村治理振兴中的碎片化困境与整体性救治策略乡村治理振兴是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而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碎片化困境成为了制约乡村治理振兴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碎片化困境的表现形式、原因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整体性救治策略,以期为乡村治理振兴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碎片化困境在乡村治理振兴中表现为政策碎片化、资源碎片化和问题碎片化。
政策碎片化主要表现为农村发展政策体系不完善,存在政策条款繁杂、内容多样的问题,使得政策难以在实际中得到有效整合与落实。
资源碎片化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不合理、各部门间资源共享不足等方面,导致乡村发展的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问题碎片化则主要表现为乡村存在的问题多元复杂,问题之间存在着紧密关联,但却往往被各部门、各级政府所隔离,导致解决问题的效率低下。
碎片化困境的形成与原因多方面相关。
一方面是体制机制上的原因,乡村治理中涉及多个部门、多个政府层级,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合作机制。
另一方面是思维方式上的原因,乡村治理中存在着各自为政、片面追求发展指标等问题,导致治理目标的单一化和碎片化。
还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衡、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都加剧了碎片化困境的形成。
针对乡村治理振兴中的碎片化困境,需要采取整体性救治策略。
要加强政策整合与协同治理。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明确政策目标与具体措施,加强政策沟通与协同,实现政策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要推行资源共享与协同利用。
建立资源统筹管理机制,推进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加强各部门间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合作,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要优化治理机制与体制。
建立乡村治理的协调合作机制,加强各级政府间的合作与协调,推动各部门间的联动与协同,实现乡村治理的整体性与协调性。
要加强问题导向与综合施策。
建立问题导向的治理机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调问题多元化和整体性,形成科学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案。
乡村治理振兴中的碎片化困境是当前乡村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解决碎片化困境需要整体性的救治策略。
“双减”政策执行的碎片化困境及整体性治理
“双减”政策执行的碎片化困境及整体性治理“双减”政策执行的碎片化困境及整体性治理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双减”政策,即减少无效供给和减少无序规模。
这一政策旨在通过产能过剩、物质浪费等问题的根治,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然而,执行“双减”政策涉及多个领域的行动和复杂的利益关系,很容易陷入碎片化困境。
本文将从“双减”政策的碎片化问题入手,进一步探讨如何进行整体性治理,为政府制定决策和实施提供参考。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双减”政策的核心目标。
该政策的目标是减少无效供给和减少无序规模,而不是简单地进行裁员和关闭企业。
因此,政府在执行时应着眼于提高生产效率和推动产业升级,而非仅仅减少产能。
特别是在关停企业时,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转型方案,为企业转型和工人再就业提供支持。
然而,当前“双减”政策实施中存在着碎片化问题。
首先是行动的碎片化。
各个省份和地方政府在执行“双减”政策时,往往缺乏整体规划和协调,导致资源的重复利用和浪费。
其次是利益关系的碎片化。
相关利益方众多,包括企业、员工、地方政府等,各自追求自身利益,容易产生冲突和摩擦。
最后是监督机制的碎片化。
当前监督机制相对薄弱,存在着监管空白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容易导致违规行为的发生。
面对“双减”政策执行的碎片化困境,我们需要采取整体性治理的措施。
首先是加强政府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政府应加强对各地方政府的指导和协调,统一执行政策,并提供相关资源的整合和分配。
同时,政府应建立全面的政策评估和监测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其次是加强利益调整和协商。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利益调整机制,积极协商相关利益方的要求,确保各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此外,政府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就业安置,为其提供转岗和再就业的机会。
最后是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严格的执法机制,严厉打击违规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重全社会的参与和监督。
政府应主动向公众公开政策信息,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政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乡村治理振兴中的碎片化困境与整体性救治策略
乡村治理振兴中的碎片化困境与整体性救治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乡村治理振兴已经成为了社会治理的重要议题之一。
然而在当前的乡村治理实践中,碎片化的困境仍然广泛存在,严重影响了治理的整体效应。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采取整体性的救治策略,提高治理效能。
一、碎片化困境的表现1.地域壁垒、信息隔阂: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很多地方存在着严重的地域壁垒和信息隔阂问题。
不同村庄之间的交流不畅,信息流通不畅,造成了不同乡村的治理方式和效应差异较大。
2.资源分散、能力不足:乡村治理的资源分散和能力不足是碎片化的重要表现。
由于乡村资源相对匮乏,治理能力也相对薄弱,很难做到协同合作、资源共享等整体性治理。
3.单一模板、缺乏差异化:乡村治理中普遍存在的单一模板现象也加剧了碎片化困境。
许多地方的治理方式与手段雷同,缺乏差异化的个性化特征,导致治理效效果欠佳。
二、救治策略1.强化区域协调:要优化乡村治理的整体效应,需要加强区域协调,打破地域壁垒和信息隔阂。
可以通过建立区域联合工作机制,简化信息流动渠道,协调村庄之间的合作等方式,实现区域治理的协同效果。
2.推行差异化治理:为了有效应对乡村治理中的单一模板问题,可以采取推行差异化治理的方法。
这种治理方式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乡村的特点和优势,灵活运用各种治理手段,实现治理针对性。
3.加强人才培养:要提高乡村治理的整体效应,需要加强人才培养。
可以通过支持乡村人才培养、引进优秀人才等手段,提高乡村治理中的人才素质和治理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资源分散、能力不足等碎片化问题。
总之,乡村治理振兴面临着碎片化困境,需要采取整体性的救治策略,提高治理效能。
只有通过区域协调、差异化治理、人才培养等方式,才能够使乡村治理实践更好地发挥作用,实现乡村治理的整体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政府预算治理是政府财政治理的核心。
目前,我国政府预算治理模式正处于由“前预算时代”向“预算时代”转型过程中,政府预算改革面临着权力碎片化、功能碎片化、制度碎片化及信息碎片化等现象,需要将整体性治理作为分析工具,对权力、功能、制度和信息进行协调与整合,实现整体性政府预算治理。
关键词:政府预算;碎片化;整体性治理中图分类号:F81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10)09-0060-03我国政府预算的碎片化现状及其整体性治理策略研究*曾凡军1,王宝成2(1.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4;2.三峡大学政法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政府预算治理既是政府财政治理基础和前提,更是政府财政治理的核心。
预算治理也日渐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并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从目前有关预算治理的文献看,学界对预算治理的研究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其一,有关预算治理的探究相对集中于企业预算治理领域,而对政府预算治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二,深入阐释和解析政府预算治理所存在的碎片化现象的文献相对较少;其三,虽有极个别文献对政府预算治理碎片化现状进行了描述,却未找到一种较为科学分析工具,针对碎片化现象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
而本文则是将预算治理置于公共管理范畴,选取西方最前沿的整体性治理理论,在深入诠释和剖析政府预算治理碎片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整体性政府预算治理的型构进路。
一、相关概念诠释(一)整体性治理整体性治理(Holistic Governance )是目前西方政府治理中最受亲睐的治理模式。
从起源上看,整体性治理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缘起英国,最先由著名学者佩里·希克斯(perri 6)提出。
从背景上看,整体性治理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竞争性治理的市场导向、分权倾向和竞争取向导致的治理功能日渐碎片化、公共服务日趋裂解化,组织间关系协调缺失,部门主义、各自为政、视野狭隘等棘手现象不断盛行的情势下应运而生。
从内涵上看,整体性治理意味着一种全新的治理模式,即以风险社会理论为基础,在政府组织治理过程中,不断对新公共管理模式下的服务裂解性和功能碎片化进行反思与修正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以满足公民需求为主导治理理念,以信息技术为治理手段,以协调、整合和责任为治理策略,促使各种治理主体协调一致,实现治理层级、功能和公私部门的整合及碎片化的责任机制和信息系统的整合,充分体现包容性和整合性的整体型政府组织运作模式。
[1]其中整体性治理理论将整合预算作为实现整体性治理的必由之路,将碎片化作为整体性治理的敌人,将信息技术作为治理技术,将协调、整合与责任作为治理策略,将目标与手段相互增强作为治理目的,将无缝隙一站式服务和政府整体性运作视为最高境界,所需的关键性整合是信任,[2]最重要的是责任感。
[3]从本质上看,整体性治理一种基于反思和弥补竞争性治理所致的部门主义倾向、碎片化结构、裂解式图景等棘手性问题的基础上逐渐型塑的并正处于成长中的科学治理模式,是竞争性治理的修正路线和目前西方最前沿的治理型态。
从发展态势上看,整体性治理理论已经被澳、新、荷、美和加等西方国家所采纳,正在西方政府治理变革中产生良好反响,“不论从理论层面或实务层面加以衡量,整体性治理理论有望成为21世纪有关政府治理的大型理论,”[4]是一种新趋向的后公共治理理论,[5]将成为未来西方政府治理的新趋向。
(二)碎片化“碎片化”(Fragmentation )原意是指完整的东西破成若干零片或零块。
后来被运用到公共管理、政治学、社会学和文化传播学等诸多领域。
希克斯提出整体性治理所反对的非专业化,其敌人是碎片化,而整合的反面也不是分化,而是碎片化。
[6]他将碎片化厘定为具备不同功能及专业性机关的政府组织之间,彼此缺乏有效的协调,无法进行沟通、合作与团结,导致互不关心与各自为政的局面,无法有效处理共同的难题或棘手问题,进而造成政府组织*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70033003)“基于‘善治’取向的我国地方政府规模与结构优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内的个体与整体对其政策目标达成时的失败。
[7]碎片化的发展,并不是朝向两块、多块或均等的集团化发展,而是朝向不规则、大规模、大数量及畸零化的结果发展,[8]“不仅在数量特征上表现为大量的碎片,而且在地域和功能上彼此交叉重叠”,[9]“在公共计划中缺乏协同”,[10]从而导致政府治理体制的割裂和有效治理的结构障碍,降低政府组织绩效。
(三)整体性政府预算治理所谓预算“就是贴有标签的一系列的政府组织目标”,“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政府活动。
”[11]政府预算就是政府计划,是一种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有关政府资金和权力分配的计划和方案,不仅规定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来源与数量等金钱问题,而且反映着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等价值取向问题。
换言之,政府预算“是政府的血液和生命”,[12]是“政府最重要的手段”。
[13]换言之,政府预算的内在机理在于对政府稀缺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置,并在众多潜在支出目标间进行抉择,充分反映个体或群体影响政府预算结果的相对权力。
而整体性政府预算治理就是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指导,以公民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逆碎片化和裂解化,实行跨部门预算合作机制,将所有财政收入与支出完全纳入预算统一管理,旨在建立一种以问题为预算单位的“基于部门间、地方政府间、伙伴关系间和私营部门间的契约关系”[14]的共享性预算治理模式。
二、政府预算治理碎片化现状阐析从现状上看,我国政府预算治理尚处于转型期,正在由“前预算时代”向“预算时代”[15]转变,政府预算治理受传统治理模式的影响,面临着政府预算权力碎片化、预算功能碎片化、制度碎片化和信息系统碎片化等。
(一)政府预算权力与功能碎片化目前,我国实行有中国特色的双轨预算模式,是在名义上与实质上同时存在两个政府预算机构的政府预算治理模式,较之预算权力高度集中于某一核心预算机构的单轨模式,有中国特色的双轨预算模式是由政府和党委等多个预算机构共享预算权力和共同承担政府预算责任,而作为核心预算机构的财政部与其它准预算机构并存,致使政府预算权力日渐碎片化。
这种预算权力碎片化现象的存在有其历史惯性,形成于预算改革之前,而随后的分税制预算改革也未改变碎片化此格局并存续至今。
目前中国省级预算在一种“碎片化的威权体制”之下运作,由此也导致了高层决策层面的预算权力碎片化。
[16]同时,在我国,政府预算权力分散于政府、党委和人大的同时,也使政府预算功能进一步分散化。
从实质上看,这种中国特色的政府预算治理模式在功能上也是碎片化的,不仅政府具有预算功能,党委具有预算功能,部分副职领导职位也具有预算功能。
换言之,我国政府预算功能零碎化地分散于政府、党委和部分副职领导职位,呈现明显的碎片化图式。
这种现象在地方政府中更为突出。
就省级政府而言,不仅财政部门拥有预算功能,其它的部门如经贸委、计划委员会和科技厅等都具有一定的预算功能。
(二)预算责任与制度碎片化目前,我国政府预算权力的碎片化和权力结构的不完善导致了预算过程的矛盾与冲突,更重要的是预算主体角色及相互之间关系的不明确,各预算主体追求预算权力最大化的同时,将预算责任相互推诿与转嫁,尽可能地使自身预算责任最小化,导致预算权力与预算责任失衡,计划和预算脱节,预算主体在有权无责的情势下片面谋求支出最大化,有效责任追究机制缺乏,造成预算责任的分散化和碎片化。
我国已建立一系列的程序和规则,并于1994年颁布了《预算法》,于1999年实行了分税制改革,预算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但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各级政府预算部门的职能被相互割裂而形成条块分割局面。
在条块分割格局下,各预算主体为使预算权力最大化,皆从自身立场上设立规则和制度,使多种预算规则和制度并存,预算年度、审批和执行周期等层面上的制度之间无法衔接,甚至制度间相互抵触与冲突,无法形成制度合力,导致预算制度碎片化现象的产生。
(三)信息系统碎片化受传统政府预算治理模式的影响,信息系统建设的技术标准不一、基础数据重复采集和数据一致性缺失以及信息系统间贫乏的共享、协调与整合,使政府预算长期处于条块分割与各自为政状态,政府预算信息结构分散、异构存储和信息局部应用等问题也较为严重,跨层级、跨行业和跨部门信息系统间的“鸿沟”与壁垒仍然存在,导致政府预算治理的信息系统碎片化现象不改如初。
三、整体性政府预算治理的策略建构有学者认为,“碎片化特征的政府体制并不是一个现代官僚体制,而究其根源,关键在于预算制度的分散化”。
[17]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的预算能力。
[18]同样,在整体性治理理论看来,整合预算是实现整体性治理的必由之路。
要整合预算就必须运用整体性治理的协调、整合和责任策略,对权力、功能、制度和信息系统等进行有机协调与整合,破解体制裂解、结构障碍、低效率和公共责任丧失等症结,型构出整体性政府预算治理模式。
(一)整合预算权力,实现整体性预算治理模式希克斯在分析撒切尔政府预算所导致的零散化效率提升和预算整体效能缺乏时提出,要达成出预算效益需跨越政府部门间的界线藩篱,加强部门间协调与整合的同时,需整合和集中预算权力,避免政府预算部门间目标和手段的冲突,实现整体性政府预算治理。
就我国而言,除了需要建立跨部门政府预算合作机制,建立一种以问题为预算单位的基于政府、党委与人大间的共享性预算体系外,更需要重新设计合理的预算权力结构,明确政府、党委与人大的地位和角色,重构政府、党委与人大间的预算关系,将预算权力集中于财政部门,给我国政府预算治理中所存在的“有组织的无序”、条块分割、权力碎片化现状以有力回应,实现“控制取向”和整体性的政府预算治理。
同时,由于我国政府预算侧重于政府内部的行政控制而非立法机构的政治控制,因而,需要进一步完善人大监督机制,从外部强化人大对政府预算的政治控制和整体性监督,推进预算民主。
目前,如深圳等地已经体现这一取向。
(二)整合预算功能,施行整体性预算功能整体性治理理论在面对功能碎片化时提出了功能整合策略,并将其作为三大整合之一。
同样,在我国,政府、党委和部分副职领导职位都具有一定的预算功能,政府预算功能被政府和党委等部门肢解和功能碎片化较为严重的情境下,施行功能整合是首选良策。
并将党委的预算功能向政府转移,由财政部承担核心预算功能和在预算执行中对预算支出部门的支出活动施以“外部控制”。
但此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需实行渐进式转移。
(三)整合政府预算责任,型构整体性责任机制整体性治理的代表者希克斯提出了“整体性治理的责任作法”,[19]并认为整体性治理中最关键的是责任。
[20]整体性治理对结果追求的重视,将公共管理中的整体性和简单协同相区分开来,并强调一种独特的责任感形式和对责任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