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代化进程及其对我国现代化的启示
日本城市化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城市化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国际观察日本城市化的特点■田庆立宋志艳及对我国的启示内容摘要:在日本的城市化进程中,通过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积极加强城市环境治理,构建市民参-9机制,注重协调和解决农村r-7题,走出了一条健康,有序,和谐发展的城市化之路.日本的城市化举措对解决目前我国面临的城市化问题富有诸多有益启示.关键词:日本城市化进程特点启示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日本与当前我国一样也经历了一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日本的城市化发展最终走出了一条健康,有序,和谐发展的城市化之路.其中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深入探索和借鉴日本城市化的发展历程日本城市化始于明冶维新时期.伴随工业化的推进而逐步发展1868年.日本第一产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87. 9%.第二产业只占4.1%.全国只有为数很少的城市.随着重化工业的飞速发展.港口工贸城市和滨海工业区相继出现,并向京滨,阪神,中京和北九州集聚.20世纪20年代以后.日本劳动力逐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入口和经济活动向城市区域集中.城市人口所占比重由1920年的18%上升到1940年的35%.20世纪50年代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临海地区工业用地的开发,大城市周围新开发区工业的集聚.极大地加速了日本城市化进程.日本城环渤海经济膝望2Ol1年第8期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由1950 年的37.3%上升到1975年的75.2%.出现了年轻人大批流入大城市而造成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和地区间差距拉大的现象.直到1975年以后.随着工业增长速度减缓.城市化进程日趋成熟.日本人口向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的状况才趋于改善1980—1984年间.由于出口型产业进一步向港口工贸大城市靠拢,日本再次发生了人口向东京圈聚集现象.这不仅没有改善东京圈的工业布局和居住环境.而且加剧了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加之日本大城市人口集中, 地价上涨,土地利用受到限制,劳动力减少及工资提高等因素.使市区居民和企业离开市中心向周围城郊迁移.大城市四周人口剧增.新城市不断出现以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了城市群.即出现所谓”郊外都市化时代”.同时.由于市区人口流向郊区.市中心区人口减少. 加上近年来日本大企业进一步加速转向海外生产.更快地形成了大城市的所谓”空洞化”现象.其中尤以东京都最为明显.另一方面.由于地区中心城市工业已有相当规模.工业高新技术含量和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和生活条件与特大中心城市方面差距缩小.因而地区中心城市活力增强,城市入口迁入超过人口迁出.日本城市化进程的特点1.制定合理城市规划为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日本根据形势的不断变化制定了五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以解决城市化发展中产生的问题1962年.为了缩小地区间差异,防止城市过大化.促进地区间均衡发展.日本开始实行第一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分散工业布局,指定了新产业城市和工业特区随后.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过疏”和”过密”问题. 于1969年,1977年制定了新发展计划针对东京”一极集中”的现象,日本政府~1987年制订了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fi7国际观察计划》.以建设国际化的多极分散型国土为中心目标.把全国划分为10个地区.针对各地区的特点.提出了今后地区建设的基本方向及地区中枢城市,核心城市的重要功能:同时进一步强调了地区之间的协作关系,地区总体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1998年出台的第五个综合开发计划是为了解决少子高龄化问题对城市化的影响总之.日本制定的《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根据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问题.相应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很值得我国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借鉴2.积极治理城市环境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认识的深化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日本进行了全面的环境治理工作不仅采用各种科学技术降低污染.而且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从法律角度加大环境冶理力度.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气污染,水质污染以及自然环境的破坏,城市生活垃圾的增多.城市热岛效应等各种各样的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重.1993年日本制定的《环境基本法》确立了新的环境政策方针.将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污染以及全球环境恶化等问题全部纳入法律体系同时,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以节约资源,促进资源再利用为宗旨的环境保护措施,提出构建以抑制资源消费量,减少对环境压力为目的的”循环型社会”的构想.2000年6月制定了《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在日本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国民从自发的反对公害运动发展成为有组织的,全国性,跨领域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面对城市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城市中的居民组成有组织的团体.在宣传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同时.积极开展反对汽车尾气排放,反对交通工具所造成的噪音污染等运动.20 世纪90年代.日本国民针对国内的环境政策提出改革意见.向政府提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随着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的不断推动.日本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宣传和推进环境保护事业许多市民义务清理住宅附近的河流.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3.构建市民参与机制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出现了大气和水体污染, 地面下沉,景观受损,废弃物散乱等社会公害问题,严重破坏了城市环境, 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和生理健康面对这种状况.各级城市政府开始正视经济高速发展给城市生活和城市建设带来的负面效应.反思以前片面注重产业发展,忽视环境质量的发展模式.逐步确立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开发,保护并举的城市建设方针.明确了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开始构建市民参与机制.关西地区的神户市为了阻止城市公害蔓延和解决随意性开发问题,神户市政府在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同时,反复调查研究.分析现状.建立健全城市规划,城市景观,城市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市民融入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20世纪80年代前后,市政和环渤海经济膝望2011年第8期国际观察城建部门又进一步加强指导.在许多城区及街道.陆续成立了”市民城镇建设协议会”.这些协议会主要分担街道,居住区,水际空间和绿化空间管理.参加有关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研讨.参加居住区住宅咨询.参与各种城镇建设学习会,报告会.协同政府实施各种城市法规和推进城市街区建设.在市民参与的初级阶段市民意识,法律观念和组织程度都不太高的情况下.市政府的规范化引导.为神户市民参与城市建设提供了法制前提.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城市更新与开发,景观形成与保护方面.取得了引入瞩目的成果.因而.神户一跃为城市景观营造方面较有影响的城市4.注重解决农村问题在城市化中期既要促进城市化快速发展.又要协调好城市化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一方面促进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另一方面在城市化过程中,要制定土地保护法规.严格控制土地的流失,制定农业支持政策.促进环渤海经济睬望2011年第8期资本,技术向农业部门投入.从而确保农业生产的发展.日本在城市化中后期注意到农业,农村发展问题.制定了大量法律促进农村发展.如在扶持山区农村及人口过疏地区经济健康发展方面的法律,包括《过疏地区活跃法特别措施法》,《半岛振兴法》,《山区振兴法》, 《大雪地区对策特别措施法》及《离岛振兴法》.确保劳动力充分就业及向农村地区引进工商产业的法律主要包括《向农村地区引入工业促进法》,《新事业创新促进法》及《关于促进地方中心小都市地区建设及产业业务设施重新布局的法律》等.日本城市化进程对我国的启示l制定法律体系和发展规划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和水平提高.关键在于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法律保障全国城市规划的制定应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性.既要考虑将来的长期目标.同时根据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应对,促使大,中,小城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协调发展,形成合理,有序的城市发展体系片面强调发展大城市或小城市都是不恰当的在加强对重点小城镇建设和合理布局的同时.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是必要的,适时的.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环境的治理与保护2.积极借鉴市民参与机制市民参与机制对推动我国的城市化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了诸多借鉴.有效地调节市民参与的尺度.发挥市民参与的积极作用.无疑是城市发展的不竭活力之源.在市民参与的初级阶段.依法行政色彩较为浓厚.市民素质,参与意识,组织程度,法制观念十分薄弱.针对这种情况.许多日本地方政府在建立健全城市法规制度上加大了力度,规范和引导市民走进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并运用”推,拉,背”等ECONOMICOUTLoOK1_HEBOHAfSEA 多种拉动方法.支持和援助市民参与城市建设.使市民参与过程成为城市建设法规的实施过程虽然这是一种被动式的市民参与.但应该说这是走向市民主体参与的过渡途径3.注重全方位协调发展日本城市化过程中充分顾及到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环境问题,农村问题等的协调与平衡发展.为解决大城市膨胀问题.加强了地方城市的生活设施建设,逐步把中小城市的生活水平提高到与大城市相当的水平.日本政府有计划地引导大城市的工业企业向中小城市转移,并建立全国性的交通网络和通信网络,并从协调自然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三要素出发.通过在日本全国建立200—300个”定居圈”.创造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的,具有安稳和舒适感的综合性居住环境.这一政策性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业布局过于集中以及人口过密,过疏的矛盾日本城市化的全方位协调发展模式.为解决我国城市建设中面临的生态和环境和城乡矛盾等问题.寻求新的城市发展路径,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城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参考资料1.马裕祥.日本城市化及其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J].浙江经济,1997,3.2.高强.日本美国城市化模式比较[J].经济纵横,2002,3.3.范作申.日本高速发展时期的城市问题与对策[J].日本学刊,2004,4.4.顾杨姝.二战后日本人口城市化及城市问题研J].西北人13’,2006,5. 5.吴玉兰.日本城市建设中的市民参与机制——以关东关西地区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2003.2.6.邹丽艳.日本城市化对我国的借鉴[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4,4.(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责任编辑:刘桂素。
日本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日本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启示作者:杨莉来源:《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6期[摘要]日本农业发展的客观条件与我国有许多相似之处。
日本在人多地少、自然资源匮乏的情况下,通过“一改三化”,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日本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如依法治农,加快农业发展;完善农业支撑政策,重视农业投入;建立网络庞大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农业科技教育推广体系等。
这对当今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如要设计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路径,依法治农,建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重视农业经济、社会、生态的统一,发挥农业的多重功能等。
[关键词]日本现代农业;一改三化;农业现代化;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图分类号]F331.3;F320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4.06.020现代化既是人类社会经历的一次巨大社会变革,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次重要转换,它不仅体现在工业文明的发展程度上,也体现在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上。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就是建立现代农业的过程[1]。
我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和政策选择,不仅需要明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清楚现代农业的内涵和特征,还需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应该说,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并没有一个普适的范例,不同的历史环境、发展条件、制度背景,甚至不同的社会文化基础,都使得农业现代化过程表现出各自的发展特色。
但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如土地制度变革、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业劳动力转移、城乡结构的演变、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以及政府农业支持政策、产业结构的变化等进行分析、比较,对后发国家来说有借鉴意义。
日本的国土面积为37.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国土面积的1/25;人口 1.27亿,相当于我国人口的 1/11。
日本农业发展的客观条件与我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山地较多、人多地少、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等。
日本农业经济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农业经济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1.日本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日本农业自然资源稀缺,人均耕地不足0.05hm2,境内多山地和坡地,农业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的漫长过程。
“二战”前,农业土地占有制度和农村产业结构都有细微改变,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较低。
“二战”后,日本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农业经济发生了相应变化。
农业劳动生产率迅猛增长,经济实力为农业机械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日本高度重视生化技术,广泛推广优良畜禽品种,同时大力发展农业人才教育,为本国农业经济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日本农业在长期发展中逐渐与本国国情特点相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特点突出表现为经营规模小,专业农户少,农业集约化水平高,单位耕地面积固定资本额大,农业基础设施好,农业生产向工业化发展等。
农户平均拥有农业固定资本额快速增长,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地改良,很多农村实现了田园化,土地生产率高,农产品质量好。
农户与产前、产后部门紧密联系,可以在生产方面得到有关机构的支持,日本从中央到町村建立了各种为农户生产生活服务的农业协同组合,促进农业实现现代化。
2.日本农业经济发展的做法日本农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包括贸易保护政策、价格支持政策、财政支持政策等。
20世纪50年代初期,日本农业进口数量逐渐增多,政府采取保护农产品生产政策,将重要农产品指定为国家贸易项目,不实行自贸,限定农产品贸易项目,严格限制进口数量。
由于西欧国家农业生产率高,日本农业投入大,只能通过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农业。
日本现行农品价格政策主要有管理价格制度、稳定价格制度、稳定价格基金制度等。
农产品价格制度弊端较多,但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
政府重视农业投资,各级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增速很快,用于农业直接投资的,主要是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等发放补助金,对不同种类主体费用负担比例作出明确规定。
对农林水产金融,日本以农协等系统金融机构和政府金融机构共同承担,国家地方公共团体融通资金,对民间金融机构借款实行系列政策性金融。
日本农业现代化实现路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良普及中心( 农业 改 良普及 所 ) 行使 普及推广 的联络 调整 、 ,
综合普及 指导事务等 。 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与推 广通常 以高校 、 科研 院所 和政府 为主导。由国家 、 、 ( 、 乡 ( ) 级农业技 术推广 省 地 市) 县、 镇 五
摘要 :日本人 均 占有耕地少 , 自然 资源匮乏 , 农业生产 具有典 型的小农 经济特 征 。即便有 诸多不 利条件 , 但是 日 本 的农 业现代化水平超过 了很 多发 达国家。通过对 比分析我 国农 业与 日本农 业 的发 展特点 , 总结 日本农业 现代化实
现路径 , 参照我 国实 际 , 出了我 国农业发展 的可鉴之处 , 提 包括 : 建立健全农业立法 ; 完善农 民合作 经济组织体 系 ; 深化
1 1 农 地 产 权 与流 转 .
日本的农业科 研工作 主要 由 日本农林 水产技术会议进行
管理与指导。 日本农林水产技术会议及其所属 的事务局的职 责是制定科研基 本规划 , 负责农业科研开发 、 政策、 事业 的协 调管理 , 同时负责对农业行政部 、 局与科研 机构之间进行联络 与协调 。农业科学技术 普及 的路径 为 : 验研 究者专 门技 试
江苏农业科学
张秀广 , 谢
2 1 年第 3 01 9卷第 6期
萍.日本农业现代 化实现 路径及 其对我国的启 示[ ] J .江苏农业科学,0 13 ( ) 1 3 21 , 6 : — 9
日本农业 现代化 实现路径及其对 我 国的启示
张 秀广 谢 , 萍
浅谈日本农业现代化经验及对我国农业的启示
先于其 他发 达 国家 , 居世界 第一 。与 日本 相邻 的中 国在农 业 经济 的客观 条件 方面 与 日本 存在 许多 相似 之处 : 史 上都 是 历 长期 的封建 小农 经 济 ; 气 候 上 两 国 都 以 温 带 季 风 气 候 为 在
主 , 作 物 品 种 类 似 ; 地 中 粮 食 作 物 特 别 是 水 稻 占 较 大 的 农 耕 比例 ; 是 人多地 少 的 国家 ; 理 条 件也 类 似 , 本 山地 、 都 地 3 1 丘 陵 较 多 。然 而 不 同 的 是 , 日本 就 是 在 这 种 经 济 条 件 基 础 上 实 现 了农 业现代 化 。因 此 , 鉴 日本 实 现农 业 现 代 化 的 经 验 , 借 对 于 党 的 十 七 大 提 出 的 建 设 中 国 特 色 的 农 业 现 代 化 具 有 重 要 的现 实意 义 。
农 村 经 济
浅谈 日本农业现 代化 经验 及对我 国农业 的 启示
季 小 平
( 宁省 农业 经济 学校 , 宁 锦 州 110 ) 辽 辽 2 0 1
摘要 : 国与 日本 在农 业经 济的客 观条 件 方面有 许 多相似 之 处 。借 鉴 日本 实现 农 业现 代 化 的 经验 , 于推 进 具有 中 中 对 国特 色的农 业现代 化 具有 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借 鉴价 值较 大 的 , 一是 最大 限度地 将农 户 土地 经营规模 扩 大到 有 效使 用 现代 生产要 素 的最低 , 临界规 模 以上 , 是 工业和城 市扩散 以适 应 农 民兼 业和 促 进 农村 发展 , 是 充 分发 挥 农协 的组 二 三
一
上有全 国的农协 联合 会 , 下有 综合 农协 , 也有 专业 农 协 , 国 全 9 以 上 的 农 户 参 加 了农 协 。 日本 农 协 具 有 强 大 的 社 会 化 9 服务 功能 , 会 员 的 生产 经 营 、 活 等 服 务 几 乎 无 所 不 包 。 对 生 日本 农 协 不 以盈 利 为 目的 , 心 全 意 为 农 民 服 务 , 效 地 解 全 有 决 了单 家 独户所 解决 不 了和解 决 不 好 的 生产 经 营 和 生 活 问 题 , 分 散 的农户 与大 市 场 之 间架 起 了桥 梁 , 服 了家庭 小 在 克 规 模 经营 的局 限性 , 大地 提高 了农业 的经营效 率 。 极
侵华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启示
侵华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启示侵华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自1937年起,日本帝国通过进攻中国,使得中国遭受了绝大的损失。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侵华战争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在本文中,将探讨侵华战争如何促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以及这些经验如何可以帮助中国未来的现代化进程。
侵华战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带来的首要的启示是,中国必须加强本土工业的发展。
在侵华战争中,中国面对着来自日本的军事和经济的壓迫。
中国依赖着进口的物资和机器,因此弱化了本土工业的进步。
然而,日本的入侵迫使中国实现了强制性地提高国内工业化速度,从而将国家经济从过度的外部依赖中解放出来。
此后,中国不断地发展本土制造业,生产各种不同的产品,包括轻工业、重工业、电子、信息技术等等。
其次,侵华战争也促使中国加强了科学技术的研发。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受到了来自日本的科技威胁。
例如,日本军队使用了各种高精度武器,引起了对中国军队的巨大损失。
在此背景下,中国开始引进外部科技资金,加强了自身的研究和发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例如,中国在现代军事技术、计算机科学、生物技术以及新能源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不断提高。
侵华战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另一个重要启示是,中国必须加强本土经济的发展,以避免过度依赖经济外援。
侵华战争中,中国几乎被完全摧毁,中国经济陷入了崩溃。
因此,中国必须开始寻找新的经济模式,以保护自己的利益。
中国通过发展本土制造业、本土科技、本土服务业等逐步发展了自己的经济。
此后,中国不断地与世界各地建立新的经济合作关系,发展自由贸易,逐步建立了自己独立而强大的经济体系。
最后,侵华战争还启示了中国必须加强自己的国防力量。
中国在侵华战争中遭受到了深重的伤害,这不仅仅是因为日本军队拥有先进的武器和科技,也因为中国的军队没有足够的能力,无法保护国家。
因此,中国开始不断加强自己的国防实力,包括现代武器的研究和开发,提高自己的军事训练水平,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建立更广泛的安全保障机制。
日本教育现代化的经验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日本教育现代化的经验对中国教育的启示1. 引言1.1 日本教育现代化的背景在20世纪初期,日本教育经历了重要的改革和现代化过程。
在明治维新的影响下,日本政府开始重视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大力推行教育现代化来提高国民的素质和竞争力。
在这一背景下,日本教育系统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改革,包括推行义务教育、建立现代学校体系、制定新的教育法规等。
日本还引进了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这些努力使得日本教育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教育强国之一。
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教育体制,日本成功实现了教育现代化,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1.2 日本教育现代化的意义日本教育现代化的意义在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提升国家的整体实力。
通过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使教育更加符合时代要求,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教育现代化还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公平和效率,推动教育向普及、均衡和发展的方向发展。
借鉴日本教育现代化的经验对中国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可以帮助中国更好地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
2. 正文2.1 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是日本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日本在这方面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果。
日本积极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逐步改革和更新课程内容,使之更符合当前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
日本教育体制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和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和发展空间。
日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项目化学习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理解日本近现代史的现代化进程
理解日本近现代史的现代化进程近现代日本史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期,它经历了从封闭的封建社会到现代化的飞跃。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经历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变革,为其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探讨日本近现代史中的现代化进程并分析其重要特征。
第一阶段:明治维新的启示(1868-1890)日本近现代史的现代化进程始于明治维新。
在这个阶段,日本废除了封建主义制度,建立了现代化的中央政府,并引入了西方的法律体系和行政管理模式。
此外,日本还推行了社会现代化政策,包括推动教育改革、建设现代化的交通和通信网络,以及促进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第二阶段:工业化和军事现代化(1890-1945)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日本着重发展实力强大的工业和军事部门,以追赶并超越西方国家。
此时期日本大力发展了制造业,建立了新的工厂和工业基础设施,同时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提升农业产量。
日本还积极投资于军事技术和军备,迅速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并参与了几次战争,如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等。
这一阶段的现代化进程对日本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产生了显著影响。
第三阶段:经济的繁荣与民主化(1945年至今)二战后,日本经历了战后重建和经济繁荣的阶段。
通过改革政策和战后重建计划,日本迅速恢复了经济实力,成为世界主要工业国之一。
日本政府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民主化改革,并深化了人权和民主制度。
此外,日本在科技、文化和教育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先进科技和世界知名企业的现代化国家。
在日本近现代史的现代化进程中,有几个重要的特征值得强调。
首先,日本始终保持了强大的国家意识,致力于达成现代化目标。
其次,日本不断吸收借鉴西方的经验和技术,通过适应和创新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第三,日本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注重国家整体利益,将民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最后,日本的现代化进程还伴随着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坚持,并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现代日本文化。
综上所述,日本近现代史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领域。
日本教育现代化的经验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日本教育现代化的经验对中国教育的启示日本是一个教育发达的国家,其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现代化的迅猛发展,学习和借鉴日本教育经验对中国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结合日本教育现代化的经验,探讨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1. 推进教育普及化,提高教育公平性日本在教育普及化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保障了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基本教育。
日本政府实行了义务教育,规定每个孩子都有义务接受九年制的基础教育,这为确保教育公平性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中国,虽然义务教育政策已经推行多年,但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导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教育公平问题依然存在。
借鉴日本的经验,中国教育部门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家庭的资助力度,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教育的公平性。
2. 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日本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重视学生的学科知识,还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日本的中小学教育中,学生们不仅进行专业课程学习,还注重体育、音乐、美术、手工等综合素质教育。
这种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相比之下,中国的教育体制偏重功利化,注重学科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中国教育部门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3. 增加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日本注重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广泛的专业发展机会和职业提升途径。
日本的老师要经过良师的培养和考核,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从业者。
日本政府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教育培训班和学习活动,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相对而言,中国的教师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相对较少,造成了一些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水平参差不齐。
中国的教育管理者应当向日本学习,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力度,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日本教育现代化的经验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日本教育现代化的经验对中国教育的启示近年来,日本教育体制一直备受关注。
日本教育在历经多次改革后,逐渐走向了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道路。
而这一过程中,日本教育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其他国家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作为中国的邻国,日本教育现代化的经验对中国的教育改革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日本教育现代化的经验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日本教育体制一直倡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程设置方面,日本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还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日本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社交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中国教育的启示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前,中国教育仍然存在着过分注重死记硬背和机械应试的现象,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教育应该借鉴日本的做法,调整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二、推行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日本教育体系一直在不断推行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包括多种类型的学校和多样化的课程设置。
日本的学生在学习之余,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兴趣班、社团活动等方式,开展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这种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对中国教育的启示是,要推行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当前,中国的教育体系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得不到充分发展。
中国教育应该借鉴日本的经验,推行多元化的教育模式,让学生能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路径,充分发挥个性和潜能。
三、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日本教育一直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了一系列的培训和进修机会,让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日本教育还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学的创新性和有效性。
二战后日本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昔日的敌人,今朝的对手摘要作为我国昔日的敌人,日本在二战后发展迅速,令世界震惊。
在如今这个关键的发展转型时期,日本的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二战后的日本由于及时制定发展方针、政企分开、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重视教育和积极引进并研发高新科技而取得了重大发展,却也因主权不独立而深受《广场协议》的沉重打击。
对于日本的发展经验,我国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此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战后日本发展中国启示引言资源匮乏、经济萧条,这是二战刚结束时的日本面临的艰难局面。
经过长年的战争,日本国内甚至出现饥荒,以至于大肆捕杀鲸鱼充饥,引来国际动物保护组织的一片谴责。
就是在这样一个艰辛的局势下,只经过了42年的发展,到了1987年就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尽管2010年我国的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只有日本的1/10,中国的综合国力还有不少短板与弱项。
这让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这个昔日敌人的发展有着独到之处。
今日的中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尽管今天的日本在慢慢衰退,但仍然是我国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强劲对手。
取彼之长,补己之短,中国有必要从日本的发展中学到一些有用的启示。
正文一、继续保持主权独立1985年9月,在美国的策划下,美、日、英、法、西德等5个发达工业国家的财政部长及五国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日元、马克等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的协议。
协议生效后,日方拥有的美元资产大缩水,而升值的日元过剩金融资本海外盲目扩张,接着房地产、股市泡沫严重,最终泡沫破裂,日本经济从此一蹶不振。
日本之所以同意《广场协议》,一方面是因为日本政府的盲目,另一方面则是迫于美国的压力,毕竟美国还在日本有着驻军。
近期,人民币升值也是一大热门话题。
人民币升值确实有着不少好处,诸如:1.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国内资本到海外投资,引进技术;2.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3.人民币升值使进口原材料的价格降低,有利于提高“三来一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等等。
近代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启示
近代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启示在19世纪时,日本开始向西方学习并吸收现代化文化。
这样的发展过程,一度让中国这个东亚近邻感觉受到困惑。
日本不仅摆脱了中国明清两朝的影响,而且法国、英国、美国等国的影响也相应显现。
因此,近代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大,并且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很多启示。
一、对中国文化的摧毁19世纪70年代末,日本开启了明治维新,实行了大胆的改革,短时间内其国力急剧提升。
与此相应的,日本也开始将其文化向外推广,并且想要取代中国成为东亚文化中心。
此时的中国国力衰落,加上近代以来的压迫和侵略,也开始让中国的自信心受到挑战。
不断受到打压的中国,丧失了其文化自信心。
一些中国人,开始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不相容的,特别是在不断摧毁的情况下。
而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也让一些中国人担心,中国在现代化之路上的安全也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二、对中国文化的吸收然而,现代化进程也使得中国开始认识到了日本文化的实际。
近代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日本也深度吸收了装备和理念等来自中国的文化元素。
因此,现代化的进展,毫无疑问,也是向了一定程度上继承和传播了中国的文化。
更具体地说,日本吸收了中国的神话、历史和诗词等文化精华。
此时,日本文化已经包含了来自中国的元素,也因此建立起了其文化骨架。
此时,日本文化则能够反哺中国传统文化。
三、对中国文化的启示通过此次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不应该被日本侵略者的政治目的所影响,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建立一个有着自己文化特色和优势的国家。
我们应该摒弃被动的思想,积极学习创新,并且具有自己的创造性。
我们也不应该一味地复制日本或其他国家的文化元素,而是要创新并あり类中国特色的文化。
此外,通过中日文化的差异,我们也应该在语言、文学和哲学等方面学习日本的文化,认真思考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
总之,近代日本的不传统和全面学习的文化传承方式,对于中国文化都存在着影响。
尽管我们也受到了日本文化的负面影响,但是它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发展的东西,也反省我们传统文化的坚持和发展。
日本的六次产业发展及其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启示
3、发展特色产业:根据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发展具有区域特色 的产业,提高乡村经济的竞争力。例如,在风景优美的乡村地区发展旅游业,吸 引游客的同时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4、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素质,加强对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 养和引进,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5、优化产业结构: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提升乡村经济的综合效益。例如,在乡村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提 高乡村经济的附加值。
乡村产业振兴与产业扶贫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一些挑战。产业结构不合理、 资金和技术缺乏、市场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制约着二者的发展。为了应对这些挑 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发展具 有地域特色的产业;二是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就业技能; 三是加强政策支持,
为了实现产业融合和六次产业发展的目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政府 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各类产业融合主体的培育和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 人才培养。需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资本和 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融合和六次产业发展。
总之,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融合和六次产业发展是实现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政策引导等手段,推动产 业间的有机融合和相互促进,可以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协同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推 动产业融合和六次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品牌建设与国际推广
日本次演示化产业注重品牌建设和国际推广。政府鼓励企业创建自主品牌, 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国际推广。例如,日本的动漫、音乐、时尚、美食等产业在 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誉。我国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可以借鉴日本的国际推广 经验,加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品牌建设,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日本现代化进程及其对我国现代化的启示
日本现代化进程及其对我国现代化的启示作者:丁婧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13期摘要:日本和中国都属于后发外生性现代化国家,因此现代化的发展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本文概述了日本现代化发展历程以及其不平衡性的特点;家庭关系及中间阶层的变化,从中归纳了可以为中国所参考的一些做法:大力建设法治;组建强大的国家政权;特别是针对不断拓展的城乡二元结构,要把对农村的政策作为重点。
Abstract: As latecomer modern countries, there are certain similarities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process and features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Japan: imbalance in modernization; changes in middle class as well as family relationships, and then it draws out what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can learn from: To promote the legalization construction; build a strong government; especially to increase policy tilt to rural areas against the widening urban-rural dual structure.关键词:日本;现代化;进程;启示Key words: Japan;modernization;process;revelation中图分类号:C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3-0328-02————————————作者简介:丁婧(1990-),女,山西运城人,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治发展研究。
论近代日本的现代化进程
论近代日本的现代化进程近代日本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复杂而曲折的历程。
从土地的野蛮状态到成为一个经济和技术强国,日本经历了众多变革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近代日本的现代化背景、主要因素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近代日本的现代化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明治维新。
这场革命性的运动鼓舞了日本国内的现代化努力。
明治维新带来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旨在扭转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边缘地位。
政府的领导力以及明治维新的后继者在建设适应现代化需求的国家时表现出来。
在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的发展是关键因素之一。
日本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工业政策和经济计划来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重要的工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铁路、电信和港口,促进了日本内外贸易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鼓励国家企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成立和发展,为日本的工业化提供资金和支持。
教育也是推动日本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明治政府实施教育改革,通过建立普及教育体系和引进外国教育模式,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
这些人才在技术、科学和管理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推动了日本现代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教育使得整个社会对现代化的需求和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另一个关键的因素是现代化思想的传播和接受。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接触西方的政治、哲学、科学和文学等思想。
欧美文化的影响使得日本开始思考自身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的对比和结合。
经过一系列的知识传播和翻译工作,西方的现代思想逐渐被日本的知识精英所接受,并成为日本整个社会的主要价值观。
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现代化促使了农村向城市的人口流动,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城市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工业区域的形成,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住房、教育和劳工权益等。
另一方面,现代化也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剧变。
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度逐渐被废除,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加。
这为人们赢得了更大的社会机会和自由,但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和挑战。
近代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在许多方面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九一八事变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系及其启示
九一八事变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系及其启示近代中国的历史充满了各种重大事件,其中九一八事变无疑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
九一八事变指的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占领沈阳并开始对东北地区进行侵略的事件。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探讨九一八事变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启示。
一、政治影响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的政治状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事变后,日本侵略者迅速占领东北地区,并在中国建立了伪满洲国。
这一事件严重违反了中日两国之间的国际条约,且中国政府对此作出的反应较为被动。
九一八事变再次暴露出中国政府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的无力,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中国政府的不满和失望。
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的政治现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政府在战争中的软弱无力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思考,特别是对于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更加紧迫的需求。
此次事变也间接促使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毛泽东等领导人在国共两党内得到更多的支持,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二、经济影响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的经济状况造成了沉重打击。
事变爆发后,东北地区的工业、农业和资源遭受了严重破坏。
日本侵略者将东北地区作为自己的殖民地,大量掠夺了当地的资源和财富。
同时,事变导致了中国国内经济的不稳定,许多企业无法正常运营,失业人数大幅增加。
这些因素对中国现代化进程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一部分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
中国人开始认识到,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才是中国现代化的出路。
事变后,一些抵制日货和拒绝购买日本商品的运动迅速兴起,奠定了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基础。
三、社会影响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这次侵略战争使大批中国人民陷入苦难和痛苦之中。
无数家庭被迫离开家园,无辜百姓受到残酷压迫。
这些罪行触发了中国人民爱国精神的觉醒,催生了人们对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的追求。
九一八事变也揭示了中国社会结构的薄弱和不稳定。
近代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及其影响
近代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及其影响近代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是一个深刻而又复杂的社会变革过程。
尽管在殖民统治和战争侵略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对其本身以及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入手,结合其在各个方面的表现,探讨对日本和周边国家的影响。
一、近代日本的现代化近代日本的现代化开始于明治维新。
在封建专制制度下,日本社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随着来自西方的文化和技术的冲击,日本逐渐萌发了现代化的愿望。
明治维新后重视对外开放和学习西方文化,开创了日本的现代化道路。
从政治体制、经济结构、社会制度到文化素质等各个方面都经历了深刻变革。
1. 政治体制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废除了幕府制度,开创了皇室专制制度,成立了议会,推行西式官制,实行了选举制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政治逐渐走向民主化。
与此同时,日本还采取了现代化军事制度,成立了现代化的陆军和海军。
2. 经济结构近代日本的现代化从其经济结构的转型开始。
明治维新后,日本尝试地向现代产业转型,建立了一些实业家和企业家。
日本政府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一些中小企业成为世界工业的先锋力量。
这也为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社会制度近代日本的现代化还表现在其社会制度方面。
在此期间,日本废除了旧的等级制度和士族特权等制度,大幅度地改善了社会流动性,加强了社会平等化的倾向。
这也是日本发展高度工业社会的必要条件之一。
4. 文化素质日本的现代化进程还表现在其文化素质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在明治维新前,日本普遍存在文化封闭和闭塞情况。
但是,通过与西方国家的广泛交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日本社会逐渐打破了传统束缚,文化开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
二、近代日本现代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1. 对亚洲各国的影响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日本发起的帝国主义战争,导致大量亚洲国家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侵略和破坏。
同时,日本现代化所采用的模式、方法和技术等也对亚洲其他国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与中国现代形成的历程
九一八事变与中国现代形成的历程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在中国东北(即今天的辽宁省)发动的侵华战争,这一事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现代形成的历程所产生的影响。
一、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是由一系列地缘政治、经济和民族矛盾所导致的。
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企图通过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控制来实现其扩张目标。
同时,中国内部也存在着政治腐败和军队薄弱的问题,这使得中国无法有效地抵抗日本的侵略行为。
二、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1.国家统一意识觉醒九一八事变的发生让中国人民意识到国家统一面临的巨大威胁。
这一事件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促使他们团结一致以抵抗外敌侵略。
2.现代军队的建立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逐渐认识到自己在军事上的薄弱。
为了应对日本的挑战,中国开始进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这包括改革军队组织结构、加强装备和武器的现代化、培训军事指挥官等方面的努力。
3.社会现代化推动九一八事变使得中国人民意识到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性。
为了抵抗外来侵略,中国加快了在教育、工业、交通等各个领域的现代化进程。
这一过程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并对中国现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4.国家意识觉醒九一八事变打破了中国对于西方列强的幻想,也让中国人民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弱点。
这一事件引起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激发了他们改变国家面貌和实现现代化的愿望。
5.形成全国抗日合作的基础九一八事变让中国各个阶层和各个地区意识到了共同对外抗日的必要性。
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抗日组织和抗日斗争。
这些抗日力量的形成奠定了抗日合作的基础,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三、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示九一八事变发出了警钟,使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现代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国应该从九一八事变中吸取教训,加强国家基础建设,提升国家综合实力。
同时,中国还需要保持对外政策的高度警惕,以确保自身利益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日本和 中国都属于后发 外生性现代化 国家, 因此现代化的发展有很多类似 的地方 。本文概述 了日本现代化发展历程以及 其不平衡性的特点 ; 家 庭 关系及 中间阶层 的变化, 从 中归纳 了 可 以为 中国所参考的一些做 法: 大力建设法治; 组建 强大的国家政权 ; 特 别是针对不断拓展 的城 乡二元结构 , 要把对农村的政策作为重点。
Ab s t r a c t :As l a t e c o me r mo d e r n c o u n t r i e s , t h e r e a r e c e r t a i n s i mi l a r i t i e s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f o mo d e r n i z a t i o n b e t we e n C h i n a a n d J a p a n . T h i s p a p e r b r i e f l y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p r o c e s s a n d f e a t u r e s o f he t mo d e r n i z a t i o n f o J a p a n : i mb a l a n c e i n mo d e ni r z a t i o n ; c h a n g e s i n mi d d l e c l a s s a s we l l
・
3 2 8・
价 值 工 程
日本现代化进程及其对我 国现代化 的启 示
Th e Pr o c e s s o f J a p a n S Mo d e r n i z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a n d I t s Re v e l a io t n t o Ch i n a S Mo d e r n i z a i t o n
丁婧 D I NG J i n g
( 西北 工 业 大学 人 文 与 经 法 学 院 , 西安 7 1 0 1 2 9 )
( S c h o o l o f Hu m a n i i t e s , E c o n o mi c s a n d L a w, N o r t h w e s t e r n P o l y t e c h n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X i ' a n 7 1 0 1 2 9 , C h i n a )
a s f a mi l y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 a n d he t n i t d r a w s o u t w h a t he t mo d e ni r z a t i o n o f C h i n a c a n l e a r n f r o m: T o p r o mo t e t h e l e g a l i z a t i o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b u i l d a s t r o n g g o v e n me r n t ; e s p e c i a l l y t o i n c r e a s e p o l i c y t i l t t o r u r a l a r e s a a g a i n s t t h e w i d e n i n g u r b a n - r u rr e .
关键词 :日本; 现代化; 进程; 启示
Ke y wo r d s : J a p a n ; mo d e ni r z a t i o n ; p r o c e s s ; r e v e l a i t o n
中图分类号 : C 9 5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 4 3 1 1 ( 2 0 1 3 ) 1 3 — 0 3 2 8 - 0 2
0 引 言
同时 日本人 习惯于把 产业 当做 文 发展 , 老 龄 化 问题 和 环 境 问题 被 提 上 了 日程。 日本 也 是 后 现代化传播概率非常大, 这是一种集体 意识 , 政府 也 从 上 层 做 主 发 外 生 性 的现 代 化 国 家 , 那 么 中国 可 以从 其 现 代 化 进 程 中 化来发扬和采纳 , 导促 进 了产 业 化 , 因 此经 济 的现 代 化 开 始 的最 早 发展 的最 汲 取 到 一 些 有 益 的做 法。 1 日本现代化 的进程 完善 ; 然而政治体 系的现代化传 播概 率小 , 老百姓不容 易
2 . 1 日本 现 代 化 的不 平 衡 性 日本 现代 化 进 程 的 不平 文化 、 社会、 政治 这 四 个 子体 系 之 间 从改革开放至今 , 中国在处于“ 传统社 会的现代 化” 阶 衡 性最 先体 现 在 经 济 、 日本有别于欧 美等国家 , 身为后起之秀 , 经济体系的 段 的 同时 , 还 因 为 长江 沿 岸 地 区 以 及 沿 海地 区经 济 的快 速 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