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中国现代化进程对比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日本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对比研究摘要: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阐述了日本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同点,分析了影响日本和中国现代化进程差异的因素,供各位读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日本,中国,现代化进程,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c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actual work,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japanese and chinese modernization differences, analyzes the impact of japan and china’s modernization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actors, for every reader reference.
key words: japan, china, modernization, comparative study
日本和中国一衣带水,文明传统相近,自古交往频繁,互相影响较大。笔者在本文中阐述了日本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同点,分析了影响日本和中国现代化进程差异的因素,希望对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日本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同点
1、现代化进程模式不同。总的来说,日本的现代化进程是由上而下的,从最高领导人发起的较为平稳的发展路线,国家政权没有在现代化进程中受到太大的波动。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从下而上的,是领导人不愿意改革而促使了一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的处于
下层阶级的群众为了现代化进程而推翻了上层统治,国家政权在现代化进程中几经更迭。
2、现代化发展方向不同,由于国家政权组织性质的不同,也就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差别,这决定了日本和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追寻的最根本利益的不同,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被描述成日本资产阶级的壮大史,或者日本的军事经济发展史,而在这点上中国更为优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更多的是为了追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及包括文化、体育在内的综合国力整体发展。同时,日本的现代化进程,更多的是照搬照抄西方的强国之路,从学习中发展自己。而中国由于历史原因,更多的是走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所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更有自己民族的特色。当然,这两种方式都是确实可行的,如果能结合应用相信效果会更好。
3、现代化进程路线不同。由于两国土地面积,人口差异的关系,现代化进程中所走的路线也是不同的,日本从改革的一开始就重视了效率的提高,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缺少的,譬如土地运用效率,资源利用效率,人力利用效率等等,在这方面中国应该向日本多多学习。
二、影响日本和中国现代化进程差异的因素
1、日本和中国的文化差异对现代化进程产生影响。中国文化,主要是汉族文化,根基深厚,五千年来绵延不断,一脉相承,兼有独立性传承性强和包容开放的特点。历史上在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融和过程中,汉族文化多居于主导地位。中国文化融和吸收落后、
相近、弱小的文化比较容易,而与新的较强的差别较大的文化交汇则困难多些。日本文化没有中国文化那样悠久的渊源和厚重的传统,也没有中国文化那种惯性,且自古受外来文明影响大,并善于把拿来的文化融入本民族文化。在日本文化中,守成与变新是不可分割的两面。日本人性格的矛盾性与日本文化的两重性密切相联。当面临先进和强大的新文明挑战时,日本人更倾向于改弦更张,较快地向新文明靠拢。首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历来有天下华夷之说,视自己中华民族的文化为中心或正统。日本人从不讳言古代曾以中国为师,近代起则奉西方为范。在引进西方文明上,日本的历史文化包袱比中国轻得多。
第二,日本能够并善于向对手学习。日本武士文化传统是崇尚实力,愿赌服输。明治维新前夕,日本与英、法等舰队的冲突中惨败并被迫签订了屈辱的协定。现实的日本人没有寻求报复,反而努力与西方建立良好关系并实行开国方针。二战后日本人并未仇视美国,而是平静、自愿地接受了美的占领和改造。与此相反,中国对政治军事斗争的对手,往往不能予以正视,有时还要加以贬低或扭曲。
第三,日本能较快地把外来文明,包括政治文明转变为自己的和内生的。战后日本的民主化,已成为人们至高无上的要求。这一点虽然是随着无条件投降而由外力施加给日本的,但在今天,已在大多数人民的心里扎下根基。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大力引进的国外现代科技和管理,也是移植模仿多,自我“内生”少。
第四,中国文化素有重文理,轻工技之风。中国的士大夫多不屑于研究和操弄器物之类的东西,历史上士农工商的地位尊卑排序也说明了这点。这种观念至今仍有影响。缺少自主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软肋。靠技术吃饭的日本人一向以研发、掌握先进技术为重为先为荣。以先进技术为本的发达的制造业则是日本经济的脊梁。
2、日本和中国的制度差异对现代化进程产生影响。首先,十九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在制度改革上一败一成使中国深陷沉沦,日本则大步前进。鸦片战争后,中国发起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其前提是不触动中国的封建制度,其目的是维护这个制度。
其次,辛亥革命后,中国从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开始崩溃到新制度逐渐建立需要一个不短的过渡时期,这段时间中国民族经济高速增长,政治整合有所成效,文化相当繁荣,教育发展很快,但中国这一良好的势头被日本侵华战争打断,而日本的现代化道路从一开始就带有很强的侵略性。
第三,二战后,日本在进行了又一轮制度性改革。改革以成为世界潮流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为宗旨,由美国政府通过占领当局主导,日本方面主动接受并配合。这次改革扫除了日本社会的大量封建痕迹,日本政治、经济等制度得以与美欧比肩。改革的成功确保了日本战后在废墟上重新高速崛起,成为富裕、民主、发达的国家。而新中国建立后,在国家建设上学习并照搬了苏联的体制制度,
酿成一系列重大政治、经济、社会和人道灾难。这一时期中国在现代化上又更大地落伍于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
第四,中国是第一个奉行改革开放,也是第一个转向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转变不仅解放了思想和生产力,也为制度进步打开了闸门。改革形成了市场经济的初步框架,政治环境也比过去开明宽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快于日本。但中国发展所付出的经济、政治、社会、资源、环境等代价太大。此时,日本的发展已主要不在量的增长,而在质的提高。日本在结构调整、扩大内需、提升国民福祉,完善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公正诸方面成绩明显。所以,中国与日本在现代化程度上的差距还是很大的,而且赶超的势头即不稳固,也不全面,在某些方面的落后仍在加大。
3、日本和中国的素质差异对现代化进程产生影响。日本的政治家和学者在谈到日本能几次力转国运,危难兴邦的原因时,无不强调首先应归功于日本国民的“机智”、“勤勉”、“坚韧”,日本人民能忍受艰苦、勤奋劳动、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和钻研精神,以及日本人的认真、负责、守纪律和敢于担当的传统。这种看法是符合实际的,并无夸张之处。日本自明治时代起即实现“教育立国”以提高国民的文化、知识和技术素养。日本偏居四岛,天灾频仍,几无自然资源,能凭知识与技术强国富民,其最基本最宝贵的资源就是日本国民。同时,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长期落后是制约国民素质提高的基本原因之一,国人的现代公民社会、当代世界文明、民主、人权、法制观念薄弱。因为信息来源、真伪和传输方式的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