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至两汉:中国诗性叙事的开展与深入

合集下载

试论诗性叙事手法在叙事文学中的源流和发展

试论诗性叙事手法在叙事文学中的源流和发展

试论“诗性叙事手法”在古代叙事文学的源流和发展一、诗性叙事的定义所谓诗性叙事是指叙事话语对于常规叙事话语的逻辑背离。

表现为不完整叙事及内涵的开放性。

一般而言,诗性叙事还包括叙事中表现出来的诗性语言、诗歌表现手法的采用,诗歌意象的营造及诗性情感的抒发等。

总之,诗性叙事就是对自然、对人物、对事物带有审美倾向的言说。

二、诗性叙事的源流。

《诗经》中叙事诗的诗性特色一是忽略故事,二是极易转向抒情。

《卫风・氓》以一个弃妇的口吻叙述主人公定婚、结婚、婚变的一系列过程,已经构成一种理想的叙事诗的题材,但是诗人结构全篇的支点仍然是弃妇意识的流动。

诗的开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既可看作是对事件原委的客观交代,同时也是主人公反思不幸婚姻时追根溯源的意识所至。

诗的第一、二章尚能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初恋、定婚,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第三章忽然变成了整章的抒情,抒写一个过来人对婚恋的慨叹。

从第四章开始,时间的秩序感多次被打乱,,上下句之间出现了大幅度的叙事跳跃。

例如从婚后的含辛茹苦(“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跳到被弃后归家途中的凄凉(“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从丈夫婚后的逐渐粗暴(“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跳到被休归家后兄弟的冷嘲热讽(“兄弟不知,口至其笑矣”),从初恋时的海誓山盟(“及尔偕老”)跳到被弃后的满腔愤怒(“老使我怨”)。

其实如果我们稍作联想就不难解释叙述者(或曰抒情主人公)如此语无伦次的原因。

叙事与抒情在《氓》中(甚至可以说在《诗经》所有的叙事诗中)实际上是互为表里的。

当叙述者(抒情主人公)回想甜密初恋的时候,心态比较平和,所以尚能按时间顺序叙事,一旦美好的回忆被无情的现实打断,悔恨、悲愤之情一齐涌上心头,一句两句不足以表达,所以要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整整一章加以宣泄,并以“于嗟女兮,无与士耽”之类偏激的言辞将悲愤之情推向极致。

在这种情绪的控制下,再要求她平心静气地叙述婚后种种是不可能的。

《氓》中所宣泄的悲愤之情对我们的震撼,远远超过了一个纯朴、热情、勤劳、刚毅的弃妇形象对我们的感染。

试论早期文人叙事诗的发展

试论早期文人叙事诗的发展

试论早期文人叙事诗的发展梁文娟(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河南濮阳457000)摘要:中国的叙事诗形成于先秦,繁荣发展于两汉.建安时从内容到形式得以全面成熟。

尤其是建安时期文人叙事诗遮出,标志着早期文人叙事诗渐趋成熟。

早期文人叙事诗从内容、形式到语言上继承和发扬不断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的传统:关注社会民生.反映现实;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赋、比、兴手法综合运用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早期文人叙事诗汉魏发展叙事诗自先秦导其源、汉魏备其制、两晋南北朝扩其流、而至唐代擅其美、宋元明清沿其传。

早已发展成了一条与抒情诗并行的创作潮流.形成了诗歌史上一道别具风貌的人文景观.在中国文学史上同样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但是当叙事诗在汉魏民歌中兴盛发展之时.文人叙事诗的发展并未与民间叙事诗同步,而是相对落后于民间叙事诗的发展,现存的汉魏文人叙事诗极其有限.但文人在乐府民歌叙事传统的影响下.不断提高叙事技巧的发展过程.这是一个文人叙事诗渐趋成熟的时期。

现存最早的文人叙事诗是东汉班同的《咏史》,内容是咏西汉时缇萦救父的故事。

全诗采用民歌中业已成熟的五言形式,共写了16句,将史事作了简要的叙述.虽在艺术上“质木无文”,但对事件发生的时间、经过、人物与结局均有清晰的描写,已具备了五言叙事诗的基本框架。

在东汉文人的乐府诗中。

辛延年的《羽林郎》与宋子侯的《董娇娆》是两篇出色的五言叙事诗。

辛诗叙述汉代羽林郎冯子都调笑酒家胡姬,遭到胡姬坚决反抗的事实,此诗从内容到语言明显摹仿了《陌上桑》;而宋诗则以浪漫的笔墨,沿用乐府民歌中常见的对话方式.描写出花与人对话的情节.揭示出青春难以永驻的主题。

明胡应麟曾在《诗薮》中赞叹说:“汉名士若王逸、孔融、高彪、赵壹辈。

诗存者皆不工,而不知名若辛、宋乐府,妙绝千古,信诗有别才也。

”“建安时期”文人叙事诗的创作也进入了全面成熟的时期。

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在其创作的内容与形式上都受到了汉乐府民歌很大的影响。

古代叙事文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叙事文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叙事文学的发展历程古代叙事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叙事的形式讲述故事,传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叙事文学体裁。

古代叙事文学最早的形式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神话传说。

在那个时代,人们通过神话来解释自然现象和人类起源,神话中的故事充满了神秘和想象力。

《山海经》、《封神演义》等作品都是古代神话传说的代表,它们以叙事的方式描述了神仙、妖魔和英雄的故事,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于世界的探索和想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叙事文学逐渐从神话传说转向历史叙事。

战国时期的《史记》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以史官的身份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通过叙事的方式展现了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史记》的出现标志着古代叙事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历史成为了叙事文学的重要题材。

在隋唐时期,古代叙事文学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以长篇叙事诗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长恨歌》和《白头吟》。

《长恨歌》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情的语言,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繁华和人物的悲欢离合。

《白头吟》则以李白的一生为主线,通过叙事的方式展现了李白的豪情壮志和人生的坎坷。

这些作品不仅在叙事手法上有所突破,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情感。

宋代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品以小说为主。

《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等作品成为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叙事技巧,塑造了一批才华横溢的英雄人物和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

它们不仅具有娱乐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价值观。

古代叙事文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丰富多样的过程,它经历了从神话传说到历史叙事,再到小说的演变。

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叙事手法和题材选择,但都以叙事的形式展现了人们对于世界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

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汉语言文学史述

汉语言文学史述

汉语言文学史述汉语言文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自古至今,汉语言文学孕育了无数经典之作,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体裁和风格,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本文将以年代为线索,对汉语言文学的历史进行述说,带领读者一同探寻中国文学的辉煌篇章。

1. 先秦时期:实砚为诗歌之魂先秦时期,是汉语言文学的孕育时期。

这个时期的文献记载很少,但仍有许多珍贵的文学遗产。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气势磅礴的《周南》,情感细腻的《关雎》,以及深情厚意的《离骚》等。

这些作品以其简洁明快的形式,直抒胸臆,讴歌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感情。

2. 秦汉时期:骈文绽放,散文初露锋芒秦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当时人们的文学创作主题逐渐扩展,并开始有了对其他文学形式的尝试。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是《楚辞》,它是屈原的作品集,以其形式多样、情感丰富而闻名。

同时,汉朝的文学作品也开始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以及刘向的《说文解字》。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百姓的生活状况。

3. 魏晋南北朝:诗人的黄金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众多才子佳人相继涌现,创作出了许多的经典之作。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乐府诗集》,它是一部集民歌、篇什、古乐府等各种诗体的选集,其中包含了《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此外,在这个时期还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如曹操的《短歌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以及王羲之的书法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人情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4. 唐宋时期:诗词绝佳,开启汉语言文学巅峰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被誉为“诗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诞生了许多被后世称为“诗圣”的大师,如杜甫的《登高》、李白的《静夜思》。

他们以其浪漫主义、豪放派的风格,为中国诗歌开辟了新境界。

而宋朝时期,以苏轼、柳永为代表的文人墨客,为中国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文学发展历程—先秦及两汉文学

中国文学发展历程—先秦及两汉文学

中国文学发展历程——先秦及两汉文学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成员之一,其地位之所以重要,得益于其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

追溯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主要可以分为:先秦文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明清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八个阶段。

先秦文学文学艺术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劳动创造了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原始人类的双手、大脑及语言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人类开始对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思想和感情,为文学的形成发展创造了条件。

先秦文学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包括了从古代歌谣到神话传说,再到早期散文的发展过程。

古代歌谣因为是口头创作,所以很少流传下来。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古代歌谣在周代的继续发展,它收集了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的诗歌,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和阶级斗争。

《诗经》现存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主要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继《诗经》之后,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体的出现,打破了《诗经》四言体的限制。

它的特点是,字句较多,每句字数六言、七言、八言都有,并且句中有楚声“兮”字,配合上丰富而深刻的内容、飞腾的想象、瑰丽的色彩,把中国诗歌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并成为汉赋体制形成的重要来源。

神话也是原始人类的口头创作,他是人和自然斗争过程中,由于当时生产力条件地下和原始人类知识的有限,他们只能凭借想象,解释各种自然现象。

神话的主要特点是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幻想。

因此神话成为我国浪漫主义的源头,对后代的诗歌、小说、戏曲都有很大的影响。

继《诗经》的诗歌高潮之后,从春秋后期到战国时代,兴起了散文的高潮,特别是战国,达到了散文的鼎盛时期。

散文的发展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

历史散文著作主要有鲁人左丘明所作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及国别体史书《国语》,西汉刘向编校整理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

诸子散文是表述各家思想的说理文,包括《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先秦两汉史传文学史论

先秦两汉史传文学史论

先秦两汉史传文学史论中国的先秦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重要时期之一。

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哲学家,也涌现出了大批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先秦两汉时期的史传文学进行一番史论探讨。

一、先秦史传文学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起源和形成时期。

这一时期的史传文学主要表现为《尚书》、《春秋》、《左传》等历史著作。

《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史书,记录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其简练的文字和严谨的叙事风格对后世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左传》则是《春秋》的注解,以其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内容成为古代史传文学的杰作。

先秦史传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重视史实,注重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记录;二是文字简练,叙事严谨,体现了古代史学家的求实精神;三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人物形象塑造,使历史事件更加鲜活。

二、两汉史传文学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繁荣和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史传文学主要表现为《史记》、《汉书》等史书。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作者司马迁以卓越的史学才华和文学才华,创作了这部不朽的史学巨著。

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且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人物刻画,成为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巅峰之作。

《汉书》则是继《史记》之后的又一部重要史书,其作者班固在继承《史记》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使《汉书》具有更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

两汉史传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史料丰富,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加详尽;二是人物形象塑造更加生动,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心理分析,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三是文学色彩更加浓厚,不仅注重叙事的生动性,还追求语言的优美和表达的深刻。

三、先秦两汉史传文学的影响与意义先秦两汉史传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们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为我们了解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中国诗词历史演变过程

中国诗词历史演变过程

中国诗词历史演变过程中国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其历史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四个时期。

一、先秦时期中国诗词的源头可追溯至先秦时期。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包括风、雅、颂三部分,共计305篇。

这些诗歌内容广泛,涉及劳动、爱情、战争、祭祀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此外,屈原的《离骚》则开创了中国古代抒情诗的先河,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两汉时期,汉乐府的出现标志着诗歌从民间走向宫廷,成为文人创作的重要载体。

汉乐府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反映人民疾苦的写实作品,也有描绘爱情生活的浪漫之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曹操、曹丕、曹植等人的建安诗歌以慷慨悲凉著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变革。

随后,陶渊明的田园诗则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为特点,成为后世文人追慕的对象。

此外,谢灵运的山水诗也为后世的山水田园诗派奠定了基础。

三、隋唐五代时期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诗词发展的高峰期。

唐代诗歌尤为繁荣,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诗人和作品。

初唐时期的陈子昂、张九龄等人继承了魏晋以来的诗歌传统,开创了唐诗的新风。

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则更是被后人誉为“诗仙”、“诗圣”,他们的诗歌作品风格各异,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李白诗歌豪放奔放、意境深远;杜甫诗歌则沉郁顿挫、关注民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衰落。

此外,白居易的讽喻诗、刘禹锡的竹枝词等也各具特色,丰富了唐诗的艺术宝库。

五代时期,虽然战乱频繁,但诗词创作仍有一定的发展,如李煜的南唐词就以其婉约柔美的风格著称。

四、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诗词创作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

宋词作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意境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中国诗词的发展过程

中国诗词的发展过程

中国诗词的发展过程中国诗词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先秦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1. 甲骨文时期:最早的文字记载,反映原始信仰与祭祀习俗。

2. 诗经时期:出现了《诗经》,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内容丰富多样。

二、两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1. 先秦时期的诗歌继续发展,出现了楚辞、汉赋等新的文体。

2. 著名的诗人有司马相如、陈琳等,他们的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9年)1. 乐府民歌:出现了乐府民歌,由民间歌谣演变而来,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局势和人民的生活。

2. 典故与象征:此时的诗歌注重表达情感,运用丰富的典故和象征手法,著名的代表作如《将进酒》等。

四、唐宋时期(公元618年-1279年)1. 唐诗盛世: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诗人和作品,如杜甫、李白、王之涣等。

2. 温庭筠的女词:李商隐和温庭筠等女词人的作品发展了中国古代词的艺术。

3. 宋词繁荣:宋代词以辞章为特点,突出意境,表达细腻感情,有陆游、辛弃疾等著名词人。

五、元明清时期(公元1279年-1912年)1. 元代继承:元代的诗歌发展受到前代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元代戏剧的表现手法。

2. 明代诗词:明代的诗人主要追求含蓄之美,作品表达思想独立,有文徵明、杨慎等代表人物。

3. 清代诗词:清代的诗词以纳兰性德、杜甫为代表,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六、近现代(1912年至今)1. 新诗运动:新诗运动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转折点,思想解放和语言创新是其主要特点,有郭沫若、艾青等代表人物。

2. 诗歌批评与创新:诗歌批评家杨宪益、雪莱乐府派、自由诗等派别的出现促进了中国诗歌的创作和发展。

以上是中国诗词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成就,对后世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丰富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

一、先秦时期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音乐曲调之意,又称15国风。

所谓《国风》,即指当时诸侯所辖各地域的民间歌谣,犹如今天的地方乐调,共160篇,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风和屈原《离骚》并称为“风骚”。

“雅”即“正”,又与“夏”通。

分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属正统音乐。

“颂”是用于朝廷、宗庙的乐章,是祭神、祭祖时所用的歌舞曲。

祭祀祖宗,祈祷神明,赞颂王侯功德,是其内容上的特点;诗、乐、舞的合一,则是其形式上的特点。

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2、楚辞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楚辞(骚体)。

楚辞句式长短参差,以六言、七言为主,多用“兮”字。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因为屈原也被称为中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

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也包括后期的宋玉等人都有所贡献,但是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

以其运用楚地方言写的诗体,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因此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

《诗经》和楚辞,是后世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融汇发展的优秀传统,并垂范于后世。

二、两汉时期两汉乐府诗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实现了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

这些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

乐府诗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如贫苦生活、爱恨离别、渴望长生等。

乐府诗的艺术成就包括:生活镜头的选取、故事情节曲折完整、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叙事详略得当、寓言创造等。

名篇有《孔雀东南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中国古代文学承载着人民的智慧和情感,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古代文学的起源开始,分别探讨了古代文学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包括先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唐宋文学、明清文学等,展现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学传统。

一、先秦文学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时期。

这段时期的文学主要集中在经典和诗歌创作上。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括了诸多不同流派的诗歌。

这些诗歌以描绘生活和抒发情感为主题,形式简练,语言优美。

同时,诸子百家的哲学著作,如《论语》、《道德经》等,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二、汉魏六朝文学汉魏六朝时期,中国处于政治动荡和文化繁荣的交替时期,文学创作达到巅峰。

在这个时期,诗歌、散文和小说都有了长足发展。

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古文观止》、《世说新语》等。

其中,《古文观止》是一部文言文的典籍,收集了一些古代文学名篇,对文言语法和修辞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三、唐宋文学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作品,尤以诗歌最为影响力巨大。

唐代的诗人杜甫、李白、王维等都是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

他们的诗作以豪放的气势、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形式蜚声中外。

宋代文学则更加注重细腻的表达和理性思考,代表性的作品有苏轼的《东坡新事》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四、明清文学明清时期,文学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与发展。

小说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文学形式,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等。

这些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另外,戏曲也是明清时期的重要文学形式,著名的剧种如京剧、评剧等都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一个充满创造力和多元文化的传统。

从诗经时期开始,通过汉魏六朝、唐宋、明清等阶段的发展,古代文学经历了丰富多样的表达形式,并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的国家,而诗歌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中国的诗歌就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高超的技巧吸引着无数读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1、先秦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但当时的诗歌还处于启蒙期,形式和技巧都很简单。

直到春秋时期,诗歌才开始出现较为独立和优美的表现形式。

先秦诗歌以《诗经》为代表,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山之作。

《诗经》收录了从周公旦至春秋时期的诗歌三百多篇,多数为《风》、《雅》和《颂》三个部分。

《诗经》的诗歌形式有行有韵,采用多种词汇和语言形式,具有优美而清新的风格。

其中,《风》诗反映百姓的生活场景,是报告性诗歌,《雅》诗则是为宴会娱乐而写的,是娱乐性诗歌,《颂》诗则是对天子和贵族的颂扬,是歌颂性诗歌。

2、汉朝诗歌汉朝时期,诗歌已经成为文人必备的一种表达方式,且逐渐走向成熟。

《乐府诗集》是汉代集大成的民间诗歌选集,也是古代诗歌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

《乐府诗集》中的诗歌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以节奏明快、曲折多变的《长歌行》、《木兰辞》等为代表。

汉朝的诗歌创作特点之一是重视主观表达,前期以“赋”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中开始注重表达自己的感情,特别是《古诗十九首》这部著名的抒情诗所代表的这股潮流。

3、唐代诗歌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唐代的诗歌创作以其例外的数量和质量令人惊叹,有许多优秀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王勃、李商隐、白居易等等。

唐代诗歌不仅在数量上史无前例,而且在创作的思想、技巧和形式上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唐诗以“清丽、含蓄、婉丽、峭拔、刚劲、浑朴、细腻、华丽”等特点,融合了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和新潮流派的新思想。

其中代表性的诗人,还有“诗仙”李白,其诗风豪迈奔放,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杜甫在创作中更关注社会现实,以其悲壮和豪放的风格,こ济了唐代繁荣和政治上的不安。

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学是指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和独特风格的文学。

它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历程。

一、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学的起源阶段,主要包括《诗经》、《楚辞》、《论语》、《孟子》等作品。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歌总集,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开创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先河。

二、汉代文学汉代文学以辞赋和散文为主,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扬雄、班固等。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是汉赋的典范之作。

汉代散文以司马迁的《史记》最为著名,班固的《汉书》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散文作品。

三、唐代文学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诗歌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唐代诗人层出不穷,其中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被誉为“诗仙”、“诗圣”、“诗鬼”。

李白的《将进酒》、《庐山谣》等作品体现了豪放、奔放的个性;杜甫的《春望》、《三吏》等作品则展现了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作品则以平实易懂著称。

四、宋代文学宋代文学以词为主,诗、赋、散文等也有很高的发展。

宋代词人如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他们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赤壁怀古》等作品展现了豪放词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作品则体现了婉约词风;李清照的《如梦令》、《声声慢》等作品则以柔美、哀怨著称。

五、元明清文学元明清时期,小说和戏剧成为文学的主流。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明清小说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作品,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封建家族的兴衰过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六、近现代文学近现代文学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的文学。

中国古诗发展

中国古诗发展

中国古诗发展
中国古诗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上古:口头歌谣。

2.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

现实主义源头《诗经》和浪漫主义源头《楚辞》。

3.两汉:乐府诗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实现了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同时也出现了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4.魏晋南北朝:建安文学确立了“建安风骨”的诗歌美学典范,代表作家有曹氏三父子、建安七子等人。

这一时期,也有正始文学和两晋文学,分别以阮籍、嵇康和陶渊明、谢灵运等人为代表。

南北朝时期则以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为代表。

5.隋唐五代:初唐四杰、陈子昂等人开启盛唐的诗歌高潮,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成为盛唐诗歌的两个主要流派。

李白、杜甫等人为代表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中国古诗的高峰。

6.中唐:韩愈、孟郊等人的诗歌创作形成了奇崛险怪的风格,而元稹、白居易等人的诗歌则以平易直白的语言风格为特点。

7.晚唐:李商隐、杜牧等人的诗歌创作具有哀艳的风格,而温庭筠的诗歌则以哀艳的风格为特点。

8.宋代:苏轼、黄庭坚等人的诗歌创作以好议论、重理趣、以文为诗为主要特点,江西诗派和“诚斋体”、“陆游等则分别为宋诗的不同流派。

9.元代:杨维桢等人创作出具有元代特色的诗歌。

10.明代:高启等人与前七子、李攀龙等人与后七子共同推动明朝的诗歌发展。

11.清代:江左三大家、国朝六家等诗人创作出具有清代特色的诗歌作品,同时黄遵宪等人则进行了“诗界革命”。

总体来说,中国古诗的发展脉络清晰,各个时代的诗歌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先秦至汉代诗歌演变与继承

先秦至汉代诗歌演变与继承

先秦至汉代诗歌演变与继承
《先秦至汉代诗歌演变与继承》
先秦至汉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诗歌经历了从初步形成到成熟完善的过程,同时也经历了许多文学思想的演变和继承。

在先秦时期,诗歌以《诗经》为代表,其内容主要围绕着宗族礼仪、战争、生活等方面展开,形式主要以诗的形式为主,其中大量采用了律诗。

这一时期的诗歌在形式、内容上都体现了浓厚的传统色彩,体现了古代社会的风俗和思想观念。

而到了汉代,诗歌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汉代诗歌以《楚辞》《乐府诗集》为代表,内容更加多元化,不仅涉及宫廷、社会、爱情等方面,而且将一些民间音乐和民歌融入其中,形式上也不再拘泥于律诗,而是更加灵活多样。

这些变化不仅彰显了作者个性,也更好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这个诗歌演变的历程中,先秦诗歌的传统继承始终存在,诸如《楚辞》中的“离骚”在形式上
延续了律诗,而在内容上则与《诗经》有着密切的关联。

同时,汉代诗歌也在现有的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在诗歌形式、内容、艺术表现等方面都有所突破和创新。

可以说,先秦至汉代诗歌的演变与继承,既保留了传统的特色,又不断开拓创新,为后世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演变和继承的阶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议先秦两汉时期文学的特点

浅议先秦两汉时期文学的特点

浅议先秦两汉时期文学的特点1、创始性: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第一页,文学伴随着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祭祀、婚姻等日常生活而产生,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至周代而蔚为大观。

诗歌、散文、辞赋等文学形式一应俱全,散文中史传散文、诸子散文和应用散文已有明确的分界。

史传散文的记言记事由分离到融合,产生了文诰、编年、国别、谱牒等多种体例。

诸子散文由简短的语录体发展为论辩文,进而形成专题论文,完成了论说文的体制。

应用文中包括典、谟、训、诰、誓、命以及书信、盟誓、祝文、祝辞、箴、诔、铭文等各种文体。

先秦散文的记言、叙事、写人以及议论、抒情等,由自然到自觉,手法逐渐成熟。

诗歌开中国抒情诗之端,《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主要流派,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从经学角度来说,先秦时代是出产“元典”的时代,儒、道及其他各种思想流派的原始经典都出自这一时代;从文学艺术的起源、文学体裁的产生、思想体系的形成、艺术手法的探索、文学流派的开创等各个方面来看,先秦文学都具有创始性的意义。

这种创始性充分体现了先秦时代的作家所特有的开拓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注重独立思考,勇于标新立异,恰与后世辗转模拟、东施效颦的风气形成强烈的对比。

2、综合性:先秦时代文史哲不分离,诗乐舞相融合。

文学是泛指包括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在内的一切学术。

《论语·先进》说孔门弟子子游和子夏长于文学,“文学”便是泛指古代文献。

《诗经》和《楚辞》本是文学创作,却具有一定程度的史料价值和思辨色彩。

这些文献对于研究先秦时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文学等都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

先秦时代的诗歌、音乐和舞蹈密不可分,从原始歌谣到《诗经》、《楚辞》都是如此。

《吕氏春秋·古乐》中记载的“葛天氏之乐”,有舞蹈道具和动作的描述,乐章的章名概括了诗歌的内容,显然是诗乐舞的综合表演。

《诗经》作品大多重章叠句,原本是适应音乐和舞蹈反复表演的需要。

先秦到两汉散文发展历程

先秦到两汉散文发展历程

先秦到两汉的散文发展脉络史从殷商到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

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甲骨卜辞和因伤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

而先秦的散文主要是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其中包括有《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在这当中,又可以把它们分成三类:一是作为文献结集的《尚书》以诰命体形式出现;二是按年代记史的《春秋》、《左传》,以编年体形式出现,;三是分诸侯国记史的《国语》、《战国策》,以国别体形式出现。

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始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甲骨卜辞是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有的还包括日后凶吉应验情况刻在加固之卜兆旁。

这些卜辞所记的内容包括祭祀、农业生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方面,反映了殷商时期社会生活的状况。

如:“㞢于王吴□二犬”(郭沫若在《卜辞通纂》)记载了王吴他受到殷人的侑祭(㞢祭)。

同样,商周的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最早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

如:“丁巳,王省夔京,王易小臣俞夔贝,惟王来征夷方,唯王十祀有五,肜日。

”(《殷文存》)开头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然后叙事。

到了周代,不仅有了记事文字,还出现了与《尚书》诰命类似的记言文字。

如:“隹(惟)王元年六月既朢乙亥,王才(在)周穆王大(太)[室],王若曰:曶,令女(命汝更)乃且(祖)考(司)卜事,易女(锡汝)赤巿(韨)、□,用事。

王才(在),丼吊易(邢叔锡)曶赤金,曶受休[命]于王。

曶用丝(兹)金乍(作朕)文孝白(考宄伯)牛鼎,曶(其)万[年]用祀,子子孙孙(其)永宝。

”(《曶鼎》)当中就讲周懿王或孝王的元年六月的乙亥日,周王在穆王大室册命作器者—曶,命令他继承祖考的职司掌管周王朝的卜事,即铭文所谓的“更(赓)乃且(祖)考司卜事”,并且赏赐了作器者。

邢侯后人在宗周为王臣者井叔还赏赐作器者以赤金(铜)一钧(30斤)。

作器者感到荣耀,遂以赤金作鼎以为纪念。

中国诗歌发展史简述

中国诗歌发展史简述

中国诗歌发展史简述鲁迅先生说:先民在劳动中,为了协调动作,消除疲劳。

“其中一个叫‘抗育抗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

(《门外文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中国诗歌发展史,方便大家学习。

简述进行诗歌创作不仅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想象,而且还要有人生意识、空间意识、社会意识和民族意识,对中国的文化历史与传统进行纵横思考,对当前的现实生活也要进行哲理的思索。

为此,我们对中国诗歌发展史要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脑中要形成一个大概的轮廓。

下面我们分几个阶段进行简要阐述:一、先秦诗歌(一)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共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约五百多年的历史。

全集分风、雅、颂,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子曰:《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

”如《关睢》,这是一首民间情歌,用起兴的艺术手法着笔,“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写青年男子思恋少女,感情真挚大胆。

由于此诗思想、艺术性都很强,且为《诗经》之首篇,故历来均受重视。

(二)屈原《离骚》《离骚》是屈原作品中最伟大的一首抒情诗,在我国诗史具有独特地位。

《离骚》篇名之意,据汉代班固所释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

全诗共373句,2490字。

两千多年前,有这样的鸿篇巨制,确为我国诗史上之骄傲啊。

屈原的代表作除此外,还有《九歌》、《天问》等。

二、秦汉诗歌我国的诗歌发展至汉魏之间,出现一个新的局面,主要是乐(yue)府诗、民间歌辞与文人五言诗。

(一)乐府:乐府原为秦时设置的音乐机关,后经汉武帝充实编改,其任务是制定乐谱,搜集歌辞等;魏晋六朝,乐府则是指带有音乐性的诗体,逐步转变为一种新的诗体的名称。

唐时的乐府是相对于近体诗与一般五七言古诗而言的另一种比较活泼质朴的诗体,“感于衰乐,缘事而发,”具有现实主义传统。

先秦两汉著述引诗流变及其俗文学意义

先秦两汉著述引诗流变及其俗文学意义

从经学、《诗》学角度探讨先秦两汉子史之书引入《诗》的一般情形,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就。

如果仔细比照从先秦到两汉子史之书引诗的具体情形,便会发现称引诗歌的方式与手段不断变化,此时形成的著述引诗习惯极有可能是从经典向通俗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本文就此问题论述其称引的方式、形式、位置、特点、程式等一般要素的流变,试探讨此种引诗人著述的习惯与通俗小说,特别是话本小说引入诗词形成“有诗为证”文学现象之间的内在融合点。

一由引《诗》为主向引“诗”过渡春秋时期,子史著述引诗,几乎全与《诗》相关,论诗、赋诗活动频繁,外加数量巨大的引诗。

《左传》引诗18l条,赋诗68处,歌诗25处,作诗5处,其中赋诗所占比例较高。

《国语》引诗26条。

赋诗6处,歌诗6处,赋诗比例也较高。

战国时期,引诗热潮未退,但是赋诗活动几乎消失了。

顾颉刚先生曾说:“我们读完一部《战国策》,看不到有一次的赋诗,可见此种老法子已经完全废止。

”因此,统计战国时期儒家经典引诗的分类也得调整,《论语》引《诗》8条,论《诗》等13处。

《孟子》引《诗》35条,论《诗》等5处。

《荀子》引《诗》96条,论《诗》等20处。

上述著述均无赋诗活动。

非儒家经典引《诗》如下:《墨子》论《诗》3处、引《诗》约12条,《庄子》论《诗》等共7处,《韩非子》论《诗》等8处。

其余著述引诗的,《晏子春秋》引《诗》20条,无论、歌、赋、作等形式出现;《吕氏春秋》引《诗》18条,论《诗》只有3处,亦无歌、赋活动;《战国策》引《诗》8条,亦无论、歌、赋、作诸形式。

于此可见,从春秋到战国引入《诗》的变化趋势是,从赋、歌、论、作、引等数种形式兼备向引、论发展,且逐步变成只引《诗》句为主,几乎处于《诗》外无“诗”的局面。

只有《尚书》等引入了数则“歌”、“谣”,如《尚书?虞书?益稷》:庶尹允谐,帝庸作歌。

日:“敕天之命,惟时惟几。

”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首稽首?言日:“念哉!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屡省乃成,钦哉!”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日:“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帝拜日:“俞,往钦哉!”“帝庸作歌”、“乃歌”、“载歌”、“又歌”等词语有赋《诗》的形貌,却没有直接用《诗》来参与人物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 “ :断竹 , 续竹 , 飞土, 逐夫。 就是以原始诗歌 的 ” 形式 记载 了原 始 人 制 作 弹 弓 和狩 猎 的 完 整 过 程 。
闻一多在《 歌与诗》 中说指出 :记 ” “ 事是诗的最初 本质 , 汉字 “ ” 含 记忆 、 录 、 抱三 种 涵 义 , 诗 包 记 怀 而
这 三种 涵义 也 分 别 “ 表 了诗 的发 展 途 径 上 三 个 代 主要 阶 段 ” 。这 些 原 始 的记 事 性 的诗 歌 由于 年代
久远 , 大多没有保存下来 。而较为完整的中国早期 的叙事诗则主要保存在 我国最早 的诗歌总集《 诗
经》 中。 之
《 诗经》 之中的叙事诗 主要有两种类 型 : 一种 是保存 在《 国风》 中的 民间吟 唱。在这些 诗歌 之 中, 普通民众 以“ 劳者歌其事 , 饥者歌其食” 的现实 精神 , 以质朴 的语言吟唱出了我 国最初的诗性叙事 之音。由于这些诗歌来 自于民众的 日 常生活 , 所以
20 09年 第 9期 ( 总第 24期 ) 2
学 术 论 坛 A A E C FR M C D MI O U
NO. 2 09 9, 0
( u l i l N .2 ) C mu t e O 2 4 avy
先秦 至两汉: 中国诗I叙 事 的开 展 与深 入 l I 生
张 志斌
[ 摘 要]叙事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一个有机的构成部分。我 国古典叙 事诗的创作从先秦时期产生, 《 诗经》 中保存 下了我国最早的叙事诗文学文本 , 之 两汉乐府则是古典叙事诗创作形成的第一次高峰 。文 章结合《 诗经》 汉乐府” 与“ 进行探讨, 以期展现我 国古典叙事诗在发展初期的创作特征 。 [ 关键词]叙事诗 ; 民间清吟 ; 庙堂鸿音 [ 者简 介 ] 张志斌 , 西师范 大 学文 学 院讲 师 , 作 山 四川 大 学文 学与 新 闻 学 院 古代 文 学专业 20 06级 博
显得生动而活泼。总得来说 , 诗经 ・ 《 国风》 中的 民间叙事诗表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
1在叙事模式上多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 , . 叙事 伴随着强烈 的情感 , 成就 了最早 的一批“ 感事 ” 型 的叙事诗。民间叙事诗多采 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
角, 由于 自身就是 事 件 的经 历 者 和叙 述 者 , 以在 所
士研 究生 , 成都 四川 6 06 104
[ 中图分类号]1 7 2 2 . 0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 4 3 (0 9 0 — 12 0 04— 4 4 20 )9 06 — 4

卫风 ・ 叙述 的是 一个弃妇 被弃 的完整过程 , 氓》 民间 清 吟 与 庙 堂 鸿 音 的 二 重 变 奏 《
女之耽兮 , 不可脱也。 这是弃妇基 于 自身悲惨遭 ” 遇而对世间女子提出的长歌当哭式的沉痛的告诫。 情感对于叙事的渗透甚至有时不惜 以情感 的抒写 来打断叙事 的正 常进程 , 使得在《 国风》 中出现 之 了我 国早 的一批 “ 事 ” 的叙 事诗 。 感 性 2 从叙事内容上看 , . 其中有长时间历时性事件 的叙说 , 但更多 的是短小 的生活片断或生活横截面 的记 录 。事件 是 由行动 的连 续性 所构成 的, 表现 而 在时间上则是一个与行动持续性相适合 的时间流 过程 。叙 事诗 是对 于事 件 的展示 与叙说 , 以行动 所 的连续性与时间流是叙事诗 中必备的两个要素, 但 在《 国风》 的民间叙事诗 中, 由于情感 对于叙事进 程的强力渗透和干预 , 把事件分割为一个个画面 ,
文学 绝缘 了 。
二是既有总体性的宏观叙述 , 又有注重细节的 微观刻画。《 民》 公刘》 绵》 皇矣》 大明》 生 《 《 《 《 记 录 了发 明农 耕 、 由豳迁 邰再 及歧 、 密伐 崇 、 野之 伐 牧
又通 过这些 时 间性 词 语 的 内在 联 系 把 一 个个 似 为 独立 的生 活画 面连结 起来 , 较 为完 整地 展示 了周 就 代农 奴 的生 活状 况 , 绘 出一 幅 了反 映周 代农 业发 描
展 的社 会 面卷 。
但是在《 生民》 之后 的几篇诗歌中, 想象、 幻想 等因素逐渐缺失 , 代之而来 的是一种追求 “ 史实” 记录的平实典正之风 , 史诗 ” “ 开始真正地 与中国
在一些短小 的叙 事诗 中, 一首诗本身就是一个画 面, 更多的则是多个面画 的连缀。《 诗经 ・ 国风》 在处理类似的事件时形成 了一个较为固定 的叙说
方式 : 把一个连续的事件先是分割成一些单独的画
画, 然后通过重章重沓的章法结构用反复咏叹的方 式把它叙说出来 , 每章之 中的句式大致相 同, 只是 通过 各 章之 中一 些关 键 字 眼 的变 化 来显 示 动作 的
但 与其说 是弃 妇被 弃这 件事 本 身 , 不如说 是弃妇 还


《 诗经》 叙事诗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以诗 记事 是 中 国文学 发 展 初 期就 已经 存在 的

个客观现象 , 如记 载在《 吴越 春秋》 卷九 的《 弹
在叙说事件时所表达的那种 幽怨凄怆的情绪感动 了我们。尤其是在诗 的第三 章: 于嗟鸠兮 , “ 无食 桑葚。于嗟女兮 , 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 , 犹可脱也。
持续与时间的发展 。在这 一方面 , 豳风 ・ 《 七月》 表现出一种更为独特的方式 , 这首诗是一首著名的
叙事的过程中 自身的情感便 自然而然地贯注于其 间, 在叙事 的过程 中伴 随着强烈 的情感 抒写。如
】2 6
农事诗 , 它用 “ 的手法描述 了农奴一 年之 中的 赋” 所有 活 动 , 诗 歌 之 中 通 过 一 些 诸 如 “ 之 日” 在 一 、 “ 之 日” “ 二 、 四月 ” “ 月 ” 明 确 标 示 时 间 的词 、五 等 语来 领起叙 事 , 成 了一 个个 小 的生 活 画 面 ; 时 形 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