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儒学·朱子奢传(2)原文

合集下载

《新唐书·艺文志》

《新唐书·艺文志》

卷五十七志第四十七◎艺文一自《六经》焚于秦而复出于汉,其师傅之道中绝,而简编脱乱讹缺,学者莫得其本真,于是诸儒章句之学兴焉。

其后传注、笺解、义疏之流,转相讲述,而圣道粗明,然其为说固已不胜其繁矣。

至于上古三皇五帝以来世次,国家兴灭终始,僣窃伪乱,史官备矣。

而传记、小说,外暨方言、地理、职官、氏族,皆出于史官之流也。

自孔子在时,方脩明圣经以绌缪异,而老子著书论道德。

接乎周衰,战国游谈放荡之士,田骈、慎到、列、庄之徒,各极其辩;而孟轲、荀卿始专脩孔氏,以折异端。

然诸子之论,各成一家,自前世皆存而不绝也。

夫王迹熄而《诗》亡,《离骚》作而文辞之士兴。

历代盛衰,文章与时高下。

然其变态百出,不可穷极,何其多也。

自汉以来,史官列其名氏篇第,以为六艺、九种、七略;至唐始分为四类,曰经、史、子、集。

而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其著录者,五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学者自为之书者,又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

呜呼,可谓盛矣!《六经》之道,简严易直而天人备,故其愈久而益明。

其余作者众矣,质之圣人,或离或合。

然其精深闳博,各尽其术,而怪奇伟丽,往往震发于其间,此所以使好奇博爱者不能忘也。

然凋零磨灭,亦不可胜数,岂其华文少实,不足以行远欤?而俚言俗说,猥有存者,亦其有幸不幸者欤?今著于篇,有其名而亡其书者,十盖五六也,可不惜哉。

初,隋嘉则殿书三十七万卷,至武德初,有书八万卷,重复相糅。

王世充平,得隋旧书八千余卷,太府卿宋遵贵监运东都,浮舟溯河,西致京师,经砥柱舟覆,尽亡其书。

贞观中,魏征、虞世南、颜师古继为秘书监,请购天下书,选五品以上子孙工书者为书手,缮写藏于内库,以宫人掌之。

玄宗命左散骑常侍、昭文馆学士马怀素为脩图书使,与右散骑常侍、崇文馆学士褚无量整比。

会幸东都,乃就乾元殿东序检校。

无量建议:御书以宰相宋璟、苏颋同署,如贞观故事。

又借民间异本传录。

及还京师,迁书东宫丽正殿,置修书院于著作院。

其后大明宫光顺门外、东都明福门外,皆创集贤书院,学士通籍出入。

论语阳货篇

论语阳货篇

【人物评价】
仲由一生追随孔子,保护孔子,积极捍卫或努力 实践孔子的思想学说,对儒家的贡献、对后代的影 响也是很大,为子至孝,善政为民,诚实守信,忠 义仁勇,闻过则喜,闻善则行,见义必为,见危必 拯,其德其行如日月在天、江河行地。光照人间润 泽华夏,位列十哲,世称先贤。

章节主旨
【本篇引语】
本篇共26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性相 近也,习相远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 盗”;“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一篇 中,介绍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对仁 的进一步解释,还有关于为父母守丧三年问 题,也谈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等等。
《 论 语 》
阳 货 篇




目 录
趣 味 阅 读
பைடு நூலகம்
章 节 主 旨
重 点 语 句
边 做 边 学

趣味阅读
仲由
字子路,鲁国卞人(山东省济宁市泗水 县泉林镇卞桥村)。"孔门十哲"之一,受 儒教祭祀。小孔子九岁。性鄙,好勇力, 性伉直,曾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之, 子路于是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然 后来仍多直言,顶撞孔子,是孔门痴儿。 为人伉直,好勇力,跟随孔子周游列国, 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子容而爱之。以 政事闻名。后死于卫国之乱,被砍作肉浆。 孔子大恸,为之不食肉。
春秋时的卞州人仲由,字子路,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他侍奉父母 却是极尽孝心,即使家徒四壁,也要竭尽所能让父母吃好穿好,而 自己往往只随便吃些粗粮。有一次,家里没有粮食吃了,卞州的粮 价却一路飞涨,家里仅剩的那些钱已无法维持下去。子路听说百里 之外的某地粮价较低,便不分昼夜地亲自赶往那里买了米,扛着回 家。看着父母又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他心里乐滋兹的。 两位老人过世后,子路游学到南方,得到楚王的重用。每次外出 随从的车子都有上百辆,座位上的垫子铺得特别厚,每次宴饮都是 丰盛的佳肴,在当时声势极为煊赫。子路却一点也不高兴,面对着 自己拥有的一切往往黯然神伤,叹息着对人说:“我现在虽然高贵 了,可我的父母在哪里?虽然我还想吃粗粮,还想像当年一样肩扛米 袋步行百里回家,可是这一切都没有机会了。”

“有司”正义

“有司”正义

“有司”正义周戊丁“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这是2016年全国课标1卷中文言文阅读的一道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选择判断题。

“有司”一词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过三次:一是诸葛亮的《出师表》;一是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还有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

后来的中学语文教材只剩下前两篇。

不管怎么说高考考这个文化常识应该是不越大纲不出教材的。

题干中指出“有司是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的判断固然是错误的。

但是这个判断为什么是错误的,有一些人并不明就里,有些人是靠感觉做出的判断,只有少数考生是靠记忆理解来判断的。

其实“有司”不仅仅是指朝廷中的各级官员,还包括朝廷之外的地方各级官员。

全日制初中语文课本《出师表》下注释为“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

商务出版社《古汉语词典》注释为“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也泛指官吏。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古汉语词典》注释为“有司:主管的官吏。

”罗竹风主编的《汉语大词典》则直接说“指官吏”。

权威的教科书、学界权威专家编的大型工具书都说“有司”是指官吏,那么“有司”确实是只指“官吏”吗?如果指官吏又是指哪些有具体职务的官吏?是所有的官吏,还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吏?以上所举各工具书都语焉不详,致使人们对“有司”一词的理解也就只好依权威工具书的说法,笼统称古籍中的“有司”为“官吏”了。

“有司”被工具书界定为“官员”或“官吏”,主要是指先秦汉魏时期的古籍。

唐宋以后“有司”有了比较宽泛的解读和多义的理解,也可以是尚书省各部各司的代称。

其实中国历史上的“有司”确实大多指官员而不是某个部门,可是也常常出现翻译为“负有专责的官员”讲不过去的现象。

如明《徐文长传》:“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一句中“有司”翻译为“主管官员”或“负有专责的官员”都讲不过去。

为了厘清“有司”一词的准确定义,笔者对于古籍中能够收集到的“有司”的章句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以期寻本清源,匡正本义。

《新唐书》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及翻译温造,字简舆,姿表瑰杰,性嗜书,少盛气。

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书币招礼,欣然日:“可人也!”往从之。

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

以刘济方纳忠于朝,密诏建封择纵横士往说济。

建封强署造节度参谋,使幽州。

造与济语未讫,济俯伏流涕日:“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尽忠,愿率先诸侯效死节。

”造还,建封以闻,诏驰入奏。

天子爱其才,问造家世及年,对日:“臣五世祖大雅,外五世祖李劫,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

”帝奇之。

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

复去,隐东都。

长庆初,为太原幽镇宣谕使。

还,迁殿中侍御史。

田弘正遇害,以起居舍人复宣慰镇州行营。

顷之,谏议大夫李景俭得过宰相,造坐与饮,出为朗州刺史。

开后乡渠百里,溉田二千顷,民获其利,号“右史渠”。

迁左司郎中,寻进御史中丞。

造性刚急,人或忤己,虽贵势,亦以气出其上。

道遇左补阙李虞,恚不避,捕从者笞辱。

左拾遗舒元褒等建言:“造弃蔑典礼,无所畏,辱天子侍臣。

凡事小而关分理者,不可失广,道路。

失之,则乱所由生。

遗、补虽卑,侍臣也;中丞虽高,法支也;侍臣见陵则恭不广,法吏自恣则法坏。

造擅自尊大,忽僭拟之嫌,请得论罪。

”帝乃诏:台官、供奉官共,听先后行,相值则揖。

造弹击无所回畏,发南曾伪官九十人,主吏皆论死。

迁尚书右丞,封祁县子。

大和四年,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许以便宜从事。

造果决斩首凡八百余人。

亲杀绛者,醢之;号令者,殊死。

取百级祭绛,余悉投之汉江。

大和五年,入为兵部侍郎,以病自言,出东都留守,俄节度河阳。

奏复怀州古秦渠枋口堰,以溉济源等四县田五千顷。

大和七年,召为御史大夫。

方倚以相,会疾,不能朝,改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赠尚书右仆射。

(选材于《新唐书》)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币招礼币:钱币B.谏议大夫李景俭得过宰相过:拜访C.听先后行,相值则揖值:遇见D.众谓造可夷其乱夷:平定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建封以闻,诏驰入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B.忽僭拟之.嫌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造坐与饮客亦知夫水与月乎D.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10.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关于“有司”的解释

关于“有司”的解释

关于“有司”的解释⾼中语⽂必修四教材《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召有司案图”⼀句,“有司”解释为:“官吏的通称。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其“有司”之解,值得讨论。

⼀“有司”是不是“官吏的通称”?此论在陈勤宁《“有司”不是“官吏的通称”》(《渤海学刊》1996年第三、四期)⼀⽂中已有论辩:“有”是语⽓助词,⽤在动词、名词或形容词前作“词头”,⽆义。

“司”是动词,义“主管,掌管”,引申为名词时,义“主管官员”。

“有司”是指“主管某⼀部门,对其负有专职的官吏”,⽽不应释为“官吏”或“官吏的通称”。

⼆“有司”能不能解释为“有关部门”?考查“司”的含义:“指事。

甲⾻⽂字形,表⽰⼀个⼈⽤⼝发布命令,有统治、管理义……即有司。

本义:职掌,主管。

”《说⽂解字》⽈:“(司)⾂司事於外者……⾂宣⼒四⽅在外……凡司其事者皆得⽈有司。

”可见,“司”的本意是“统治、管理”,是⼀个动词。

后来,在使⽤过程中出现了词性的变化,演化出名词词性,主要包含三个⽅⾯:指官吏,⽅⾯之长。

如:“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唐·魏征《谏太宗⼗思疏》)官署的名称。

如:“⼗四司正副郎好事者。

”(清·⽅苞《狱中杂记》)复姓的⼀部分。

如“司马”。

回过头来,再考查“有”字。

不管是按教材来解,还是按陈勤宁来解,都涉及到“各有专司”“负有专职”这⼀解释,那么,“有”字就不太好解释成⼀个“词头”或“词缀”。

⽽应该解释为:“⽤在‘⼈’、‘时候’、‘地⽅’前⾯,表⽰⼀部分。

”(《现代汉语词典》)是⼀个形容词,具体解释为“有关联的部分,相关的部分”。

这样,把两个字的解释合起来看。

“有司”既可以解释为“有关的官吏,负有专职的官吏”,也可以解释为“有关的部门,相关联的官署机构”。

前⼀种解释符合了陈勤宁的辨析,也使教材“召有司案图”的解释更为准确。

⽽后⼀种解释不知为何各种版本的字典都不载。

但是细查⽂献,有些句⼦⽤第⼆种解释可以译得更贴切。

【优质】朱子奢传-朱子奢,苏州吴人....阅读附答案-范文word版 (3页)

【优质】朱子奢传-朱子奢,苏州吴人....阅读附答案-范文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朱子奢传|朱子奢,苏州吴人....阅读附答案朱子奢传朱子奢,苏州吴人,从乡人顾彪授《左氏春秋》,善文辞。

隋大业中,为直秘书学士。

天下乱,辞疾还乡里。

后从杜伏威入朝,授国子助教。

太宗贞观初,高丽、百济同伐新罗,连年兵不解。

新罗告急,帝假子奢员外散骑侍郎,持节谕旨,平三国之憾。

子奢有仪观,夷人尊畏之。

二国上书谢罪,赠遗甚厚。

始,武德时,太庙享止四室,高祖崩,将祔主于庙,帝诏有司详议。

子奢建言:“汉丞相韦玄成奏立五庙,刘歆议当七,郑玄本玄成,王肃宗歆,于是历代庙议不能一。

且天子七庙,诸侯五,降杀以两,礼之正也。

臣请依古为七庙。

”于是尚书共奏:“自《春秋》以来,言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

推亲亲,显尊尊,为不可易之法,请建亲庙六。

”诏可。

然言七庙者,本之子奢。

帝尝诏:“起居纪录臧否,朕欲见之以知得失,若何?”子奢曰:“陛下所举无过事,虽见无嫌,然以此开后世史官之祸,可惧也。

史官全身畏死,则悠悠千载,尚有闻乎?”池阳令崔文康坐事,栎阳尉魏礼臣劾治,狱成,御史言其枉。

礼臣诉御史阿党,乞下有司杂讯,不如所言请死。

鞫报礼臣不实,诏如请。

子奢曰:“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诏可。

子奢为人乐易,能剧谈,以经谊缘饰。

每侍宴,帝令论难群臣,恩礼甚笃。

卒于官。

(选自《新唐书·儒学·朱子奢传》)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B.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C.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D.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业”是年号,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纪年法之一,如贞观、庆历、康熙。

精粹国学之(清史稿)卷五百一列传二百八十八

精粹国学之(清史稿)卷五百一列传二百八十八

精粹国学之(清史稿)卷五百一列传二百八十八◎遗逸二李孔昭单者昌崔周田刘继宁刘永锡彭之灿徐枋戴易李天植理洪储顾柔谦子祖禹冒襄陈贞慧祁班孙兄理孙汪沨余增远周齐曾傅山子眉费密王弘撰杜濬弟岕郭都贤陶汝鼐李世熊谈迁李孔昭,字光四,蓟州人。

性孤介,平居教授生徒,倡明理学。

崇祯十五年进士,见世事日非,不赴廷对,以所给牌坊银留助军饷。

奉母隐盘山中,躬执樵采自给。

母病,刲股疗之。

北都陷,素服哭於野者三载。

蓟州城破,妻王殉难死,终身不再娶。

形迹数易,人无识者。

清初,诏求遗老,抚按交章荐,不出。

一日,当道遣吏持书币往,遇负薪者,呼而问之,曰:“若识李进士耶?”负薪者诘得其故,以手遥指而去。

吏至其室,虚矣。

邻叟曰:“汝面失之。

向所负薪者,李进士也!”后屡物色之,卒不得。

时有某孝廉,当上公车,辄止不行,曰:“吾出郭门一步,何面目见李光四乎?”会值邑中方兴役,按户签夫,驱孔昭,孔昭曰:“吾力不能任,原出赀以代。

”吏持去。

阅数日,大学士杜立德闻孔昭在邑,急往候之,吏闻,趋谢罪。

孔昭曰:“此间不知有李进士,若勿误也。

”由是踪迹愈密,或黄冠,或儒服,见者甚稀。

惟宝坻单者昌、崔周田、刘继宁皆高士,与之友善,往来无虚岁。

者昌,字蔚起。

才名埒孔昭。

早饩於庠,入清不复应试。

杜立德招之,不能致,独与孔昭徜徉田野间,悲歌慨愤,有所作,辄焚之,不以示人。

竟以忧死。

周田,字锡龄。

顺治中,充岁贡,不与试。

建一楼,贮古本书及金石刻万卷,日吟啸其中。

尝过盘山,与孔昭坐林石间相笑语。

孔昭亦时下榻於其家,周田命其子执弟子礼,且迎孔昭母,事之如所生。

继宁,字兑菴。

少负义气,有古侠士风。

尝出重金赎难女二,为之择配。

岁饥,煮粥食饿者。

视周田如手足,有缓急恒资之,周田亦弗谢也。

晚年为子择师游盘山,踪迹孔昭,得之。

邀至其家,令其三子从受业。

暇则与周田聚宴歌呼以为乐,然每一念母,虽深夜必驰归,弗能禁也。

晚好陶诗,因又自号潜翁。

一日,为门人讲孟子尽心章,曰:“此传心法也!”言讫而卒。

山东临沂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语文试卷含解析

山东临沂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语文试卷含解析

山东临沂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和小凤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同桌,高中我们俩又住一个宿舍,这次高考报志愿,我们俩也要比翼双飞....,决定报同一所大学。

B.完全没有退路的特鲁姆普在场上拼得更加凶狠,丁俊晖反而有些想法太多,要么畏首畏尾....要么操之过急,让观众为他捏一把汗。

C.苹果智能手表发布一年多以来,它的表现并不能差强人意....,其用户评价也低于其他的苹果产品,但是仍然战胜了三星、华为等等。

D.在“中国市场环境的变迁”论坛上,隆国强指出,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谁能把握好未来趋势,谁就可以脱颖而出....。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苏轼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注)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

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调任,宴僚佐于杭州城中吴山上的有美堂。

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本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美丽壮观的胜景,大处落墨,境界阔大,气势不凡。

唐朝对高丽的战争

唐朝对高丽的战争

唐朝对高丽的战争唐耕耦【整理者按】这篇文章是根据唐耕耦先生的手稿整理的,此前没有发表过。

手稿封面标注“本稿系应有关部门的要求而作”,并标记撰写时间为“一九八〇年四月”。

第一节唐以前中国和高丽关系概述欲明了唐朝所以对高丽多次发动战争,征服而后已,必须先了解唐以前中国中央王朝与高丽之关系。

故本节先就此作一概述。

高丽本名高句丽,为夫余①之一支。

汉武帝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灭朝鲜,置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以高句丽为县,属玄菟郡管辖。

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夫余人朱蒙始走东南建国(朱蒙亦名东明、邹牟,盖同音异译),自号高句丽,以高为氏,接受汉的封号。

初都于卒本,在今我国辽宁省桓仁、集安二县方面,当鸭绿江分支沸流水(洋江)上游。

朱蒙子琉璃王时,迁都国内城。

国内城在今鸭绿江之上流西岸,辽宁省之洞沟附近。

此时,王莽曾强使高句丽发兵攻打匈奴,并更名高句丽王为下句丽侯,引起高句丽的反抗。

东汉建武八年(公元32年),高句丽遣使朝贡,光武帝复其王号。

至第六世太祖王宫,伐东沃沮,开拓疆土,东达沦海(日本海),南至萨水(清川江)。

而东汉自和帝至安帝时,势力大不如前,高句丽趁机不时侵犯汉之辽东、玄菟等郡。

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年)为东汉玄菟太守打败,高句丽王伯固投降,又归属玄菟郡。

至伊夷模,迁都于丸都。

丸都城亦在鸭绿江西岸洞沟西,距旧都国内城不甚远。

伊夷模死,子位宫继位。

三国魏明帝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司马懿讨公孙渊时,高句丽曾出兵配合。

正始三年(公元242年)高句丽王位宫派兵侵袭西安平。

正始五年—六年,魏将毋丘俭大败高句丽,攻陷丸都,位宫仅以身免。

永嘉之乱后,西晋衰亡,政令不行于东方,高句丽遂侵并玄菟、乐浪。

接着与崛起于龙城(今辽宁省义县,在高句丽西北)之鲜卑慕容部建立的前燕发生冲突。

公元342年慕容晃发兵进攻高丽,高句丽王钊大败,晃追至丸都,俘虏高句丽王钊之母妻及男女五万余口,焚其室,毁丸都而还。

高句丽向燕称臣朝贡。

唐代烧尾宴考释

唐代烧尾宴考释

唐代特别是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生富庶,整个社会产生出强烈的饮食和消费欲望,故在饮食文化上表现出包罗万象之态,有了很多创新的菜品和独特饮食方式。

“烧尾宴”就是这个时期丰富饮食资源和高超烹调技术的集中体现,具有极高的烹饪水平,是初盛唐文化的一朵奇葩。

下面我们就通过史料诗文,来尝试考释这一盛筵的渊源因革、菜品食单和文化价值。

一、烧尾宴的渊源因革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载:“士子初登荣进及迁除,朋僚慰贺,必盛置酒馔音乐以殿欢,谓之‘烧尾’……贞观中,太宗尝问朱子奢烧尾事,子奢以烧羊事对。

中宗时,兵部尚书韦嗣立新入三品,户部侍郎赵彦昭假金紫,吏部侍郎崔湜复旧官,上命‘烧尾’,令于兴庆池设食。

至时,敕卫尉陈设,尚书省诸司,各具采舟游胜,飞楼结舰,光夺霞日。

上与侍臣亲贲临焉。

”[1]P42-43从中可知关于“烧尾宴”,其举办的因由有二。

一是新晋进士招待天子和亲友的答谢宴。

唐代自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始,每年三月,朝廷都会为新中进士在曲江举行盛大的游宴,以示褒奖,史称“曲江宴”。

朝廷赐宴之后,新晋进士也须设宴招待天子,或前来恭贺的亲朋同僚,此宴被称为“烧尾宴”。

宋孔平仲《孔氏谈苑》卷四载:“士人初登第,必展欢宴,谓之烧尾。

说者云,虎化为人,惟尾不化,须为烧去,乃得成人。

又说新羊入群,诸羊抵触,不相亲附,烧其尾乃定。

又说鱼跃龙门,化龙时,必须雷电为烧其尾乃化。

”[2]二是朝官晋升设宴以谢皇恩。

这一习俗唐太宗时已有,但其盛行是在中宗景龙(707-709)年间。

刘肃《大唐新语》载:“景龙末,朝纲失叙,风教既替,公卿大臣初拜命者,例许献食,号为‘烧尾’。

”[3]P45这既是表示对朝廷恩典的答谢,又是一种展现自身慷慨大方的手段。

如据宋陶谷《清异录》[4]载,景龙三年(709年),韦巨源官拜尚书令左仆射,依例向中宗进献烧尾宴,食帐所列菜品有58种之多,饭、粥、点心、脯、鲊、酱、菜肴、羹汤等,无一不备,特别是还有一道看菜“素蒸音声部”,用面团塑成七十个栩栩如生的歌舞女伎,以供食者观赏,极尽奢华之能事。

2019年高考语文冲刺大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专题六文言文阅读6a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冲刺大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专题六文言文阅读6a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冲刺大二轮专题复习习题(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新唐书·李元轨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李元轨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李元轨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新唐书·李元轨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新唐书·李元轨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李元轨,武德六年始王蜀,后徙吴。

多材艺,高祖爱之。

太宗尝问群臣曰:”朕子弟孰贤?”魏微曰:”臣愚不尽知其能,唯吴王数与臣言,未尝不自失。

”帝曰:”朕亦器之,然卿以为前代孰比?”对曰:”经学文雅,汉河间、东平①也。

”帝由是遇益厚。

诏纳微女为妃。

尝从猎,遇群豕,帝使射之,苦②不虚毂,豕为尽。

帝抚其背曰:“尔艺过人,顾今无所施。

方天下未定,得若岂不用乎?”贞观七年,为寿州刺史。

高祖崩,去官,毁瘠甚,服除,遂菜食布衣终身,至忌日,辄累昼不食。

十年,徙霍王,历绛、徐、定三州刺史,实封至千户。

所至闭阁读书,以吏事委长史,谦慎未尝与物忤。

数引见处士刘玄平,为布衣交。

或问王所长于玄平答曰无长问者不解玄平曰人有短所以见长若王无所不备吾何以称之突厥寇定州,元轨令开城门,偃旗帜,虏疑,不敢入,夜遁。

州人李嘉运潜结贼,诏穷诛支党,元轨以寇近且强,人心危,但杀嘉运,余无所诘,因自劾。

帝喜曰:”朕固悔之。

非王之明,几失定州矣。

”王文操者,与贼战,败,二子凤、贤更以身蔽父,得全,二子死。

县抑不为言,元轨廉知之,遣使吊祭,上其事。

诏赠凤、贤朝散大夫,旌礼其闾。

元轨每朝,数上疏陈得失,多所裨正,帝尊重之,有大事,常密驿咨逮。

帝崩,与侍中刘齐贤同知山陵事。

元轨淹练故事,齐贤叹曰:“是非吾等及已!”尝遣国令督封租,令请贸易取赢,答曰:“汝当正吾失,反訹③吾以利邪?”不纳。

越王败,徒黔州,薨。

(节选自《新唐书▪李元轨传》)【注】①指汉代的河间王、东平王,他们都好经学。

②菩(kuò):箭尾,即射箭时搭在弓弦上的部分。

③訹(xù):引诱,诱惑译文:李元轨,武德六年始封蜀王,后改封吴王。

多才多艺,深受高祖喜爱。

太宗曾经问群臣说:“我的儿子兄弟中谁更贤明?”魏徵说:“臣愚昧不能全都了解他们的才能,唯有吴王多次与臣谈话,吴王每次都对自己感到不满意。

《后汉书·朱浮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后汉书·朱浮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后汉书·朱浮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后汉书·朱浮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后汉书·朱浮传》原文及翻译后汉书原文:朱浮字叔元,沛国萧人也。

初从光武为大司马主簿,迁偏将军,从破邯郸。

光武遣吴汉诛更始幽州牧苗曾,乃拜浮为大将军幽州牧,守蓟城,遂讨定北边。

建武二年,封舞阳侯,食三县。

浮年少有才能,颇欲厉风迹,收士心,辟召州中名宿涿郡王岑之属,以为从事,及王莽时故吏二千石,皆引置幕府,乃多发诸郡仓谷,禀赡其妻子。

渔阳太守彭宠以为天下未定,师旅方起,不宜多置官属,以损军实,不从其实。

浮性矜急自多,颇有不平,因以峻文诋,宠亦很强,歉负其功,嫌怨转积。

浮密奏宠遣吏迎妻而不迎其母,又受货贿,杀害友人,多聚兵谷,意计难量。

宠既积怨,闻之,遂大怒,而举兵攻浮。

浮以书质责之,宠得书愈怒,攻浮转急。

明年,涿郡太守张丰亦举兵反。

时二郡畔戾,北州忧恐,浮以为天子必自将兵讨之,而但遣游击将军邓隆阴助浮。

浮城中粮尽,人相食。

会上谷太守耿况遣骑来救浮,浮乃得遁走。

尚书令侯霸奏浮败乱幽州,构成宠罪,徒劳军师,不能死节,罪当伏诛。

帝不忍,以浮代贾复为执金吾,徙封父城侯。

帝以二千石长吏多不胜任,时有纤微之过者,必见斥罢,交易纷扰,百姓不宁。

六年,有日食之异,浮因上疏曰:“......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

寻其视事日浅,未足昭见其职,既加严切,人不自呆,各自顾望,无自安之心。

有司或因睚眦以骋私怨苟求长短求媚上意二千石及长吏迫于举劾惧于刺讥故争饰诈伪以希虚誉。

斯皆群阳骚动,日月失行之应......帝下其议,群臣多同于浮,自是牧守易代颇简。

帝以浮陵轹同列,每衔之,惜其功能,不忍加罪。

永平中,有人单辞告浮事者,显宗大怒,赐浮死。

(节选自《后汉书•朱浮传》)译文:朱浮,字叔元,沛国萧县人。

最初跟随光武帝任大司马主簿。

改任偏将军,跟随光武帝攻下了邯郸。

光武帝派吴汉刺杀了更始政权幽州牧苗曾,任命朱浮为大将军幽州牧,镇守蓟城,负责征讨北方。

宋史朱熹传文言文翻译

宋史朱熹传文言文翻译

宋史·朱熹传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人也。

生而颖异,五岁能属文,幼孤,养于舅氏。

及长,师事程颢、程颐,尽传其学。

绍兴十八年,举进士,授泉州安溪尉。

历知南康军、泉州、漳州。

所至兴学校,敦风俗,立朝请,修废举坠,以养士为本。

熹之学,以孔、孟为宗,首明《大学》、《中庸》,次《论语》、《孟子》,而尽发其微言大义。

于经,则《易》、《书》、《诗》、《礼》、《春秋》无不究,而尤深于《易》。

尝谓:“《易》者,天下之理,万物之始,圣人之所以为《易》也。

”又曰:“《易》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无穷,圣人观其象,从而作《易》。

”熹又论《诗》曰:“诗者,志之所之也。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熹之论《诗》,盖本于《诗序》而发挥之。

熹尝谓:“学者当求诸心,心之所安,即是理。

”又曰:“格物致知,非由外铄,吾心自有天理。

”熹之教人,以明理为主,而以践行为本。

尝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熹之学,故以实践为要。

熹仕于朝,屡辞高官,而不为势利所动。

乾道四年,以太常博士召,不赴。

淳熙元年,除秘书省正字,迁秘书省校书郎,以疾辞。

淳熙五年,除秘书少监,以父忧去。

淳熙八年,除秘书监,再迁秘书少监,以母忧去。

熹之去官,皆以亲丧也。

熹平生著述甚富,有《四书集注》、《五经正义》、《通鉴纲目》、《楚辞集注》等。

其言辞雅正,议论宏达,世称“晦庵先生”。

熹没,谥曰“文公”。

朱熹传译文: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是徽州婺源人。

他自幼聪颖异常,五岁时就能写文章。

幼年丧父,由舅舅抚养长大。

长大后,他师从程颢、程颐,全面继承了他们的学说。

绍兴十八年,朱熹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泉州安溪尉。

后来历任南康军、泉州、漳州知州。

他所到之处,都兴办学校,敦促风俗,设立朝请,修缮废弃,以培养士人为根本。

朱熹的学说以孔子、孟子为宗,首先阐明《大学》、《中庸》,接着是《论语》、《孟子》,并充分揭示其中的微言大义。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新唐书 儒学 朱子奢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新唐书 儒学 朱子奢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儒学·朱子奢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朱子奢,苏州吴人,从乡人顾彪授《左氏春秋》,善文辞。

隋大业中,为直秘书学士。

天下乱,辞疾还乡里。

后从杜伏威入朝,授国子助教。

太宗贞观初,高丽、百济同伐新罗,连年兵不解。

新罗告急,帝假子奢员外散骑侍郎,持节谕旨,平三国之憾。

子奢有仪观,夷人尊畏之。

二国上书谢罪,赠遗甚厚。

始,武德时,太庙享止四室,高祖崩,将祔主于庙,帝诏有司详议。

子奢建言:“汉丞相韦玄成奏立五庙,刘歆议当七,郑玄本玄成,王肃宗歆,于是历代庙议不能一。

且天子七庙,诸侯五,降杀以两,礼之正也。

臣请依古为七庙。

”于是尚书共奏:“自《春秋》以来,言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

推亲亲,显尊尊,为不可易之法,请建亲庙六。

”诏可。

然言七庙者,本之子奢。

帝尝诏:“起居纪录臧否,朕欲见之以知得失,若何?”子奢曰:“陛下所举无过事,虽见无嫌,然以此开后世史官之祸,可惧也。

史官全身畏死,则悠悠千载,尚有闻乎?”池阳令崔文康坐事,栎阳尉魏礼臣劾治,狱成,御史言其枉。

礼臣诉御史阿党,乞下有司杂讯,不如所言请死。

鞫报礼臣不实,诏如请。

子奢曰:“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诏可。

子奢为人乐易,能剧谈,以经谊缘饰。

每侍宴,帝令论难群臣,恩礼甚笃。

卒于官。

(选自《新唐书·儒学·朱子奢传》)译文:朱子奢,是苏州吴县人,跟从同乡人顾彪学习《左氏春秋》,擅长写文章。

隋朝大业年间,任直秘书学士。

天下乱动,推托有病回到乡里。

后来跟随杜伏威入期,被授予国子助教。

唐太宗贞观初年,高丽、百济一同征讨新罗(高丽、百济、新罗都是当时朝鲜半岛上的小国),连年战事不止。

新罗国告急,皇上暂任朱子奢为员外散骑侍郎,拿着符节去宣谕旨意,以平息三国之间的仇恨。

朱子奢仪表堂堂,夷人很敬畏他。

高丽、百济二国上书表示认错道歉,并给朱子奢很丰厚的礼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唐书·儒学·朱子奢传(2)原文
当初,唐高祖武德年间,太庙祭祀用的房间只有四室,唐高祖驾崩,要把死者的神位附祭于先祖的神庙,太宗下诏令让有关官员详细讨论。

朱子奢建议说:汉朝的丞相韦玄成上奏建议设立五庙,刘歆建议应当设立七庙,郑玄依照韦玄的说法,王肃取法刘歆的说法,于是历代有关太庙的意见不能统一。

况且天子设立七庙,诸侯设立五庙,依次递减两庙,这是礼制的正道。

我请求依照古制设立七庙。

于是尚书一起上奏说:自从《春秋》以来,都说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二庙。

意在推广把亲人当亲人看待(亲近亲人),显扬把尊者当尊者看待(或:尊重尊者),作为不可更改的礼法,请建祖庙六室。

皇上下诏同意这一建议。

但是倡议设立七庙的,都依据朱子奢的说法。

皇帝曾下诏说:起居注中记录着善恶得失,我想看看这些记录以便知道自己的得失,怎么样?朱子奢说:如果陛下所做的没有错事,即使看了也没有什么妨碍,但若是因此开启了后世史官的灾难,那就可怕了。

史官们为保全自身而害怕死,那么悠悠千年,还有可听到的有关褒贬皇上的话吗?
池阳县令崔文康因事获罪,栎阳县尉魏礼臣审理定罪,案件已定,御史说他冤枉。

魏礼臣上诉说御史结党私营,请求交由有关部门一同
审讯,如果不像他所说的那样就请求处死。

审理上报是魏礼臣说的不是事实,皇上下诏按照魏礼臣自己的请求处理。

朱子奢说:在法律上,上书不实有确定的处罚,现在以死来抵罪,死的人不能复生,即使想悔过自新也不可能了。

况且天下人只知道是因上书而获罪,就是有想讲话的,也都害怕而不敢说了。

皇帝下诏采纳了他的建议。

朱子奢为人平易,非常健谈,能用经义来充实谈吐。

每当陪同皇上宴饮时,皇上便让他与群臣辩论,对他的恩礼也很深厚。

死在官任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