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规范化治疗

合集下载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1. 引言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感染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为了提高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2019年版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旨在统一诊疗方法和提供有效的治疗指导。

2. 临床表现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咳嗽、发热、喘息、呼吸急促等症状。

在评估患儿的疾病程度时,应关注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胸部X线检查等指标。

3. 诊断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规范,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

鉴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多样性,需要对病原体进行合理的筛查,包括病原学检查和病原学排除。

4. 分类和评估根据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不同的病因学、病情严重度和危险因素,可以将其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

评估时应重点关注年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指标,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5. 治疗原则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原则包括抗感染治疗、对症支持治疗、预防并发症和健康教育。

抗感染治疗应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同时注意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和剂量调整。

对症支持治疗主要包括补液、服用退热药物、氧疗等。

预防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寻常感冒、支气管哮喘等,同时加强营养支持。

健康教育是治疗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家长需要了解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注意疾病的预防和康复。

6. 门诊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轻型和中型患者可以在门诊接受治疗。

门诊治疗的关键是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控制病情,同时进行适当的支持性治疗。

门诊治疗期间,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并按时复诊。

若病情加重或持续发热超过72小时,则需转入医院进行住院治疗。

7. 住院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型患者和特殊情况下的中型患者应住院治疗。

住院治疗的目标是改善患儿的呼吸道疗效,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动脉血气、电解质、血常规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积极处理并发症。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版)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版)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2016年肺炎造成92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98%来自发展中国家。

肺炎也是当前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绝大部分儿童肺炎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

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重症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和腺病毒肺炎等遗留的气道闭塞,是造成儿童患慢性气道疾病、影响生命质量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CAP诊疗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但在一些地方、一些医疗机构还存在抗生素应用不尽合理、检查方法选择缺乏针对性等问题。

鉴于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组织各相关学科专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进一步提高诊疗规范化水平,重点聚焦重症CAP的诊断和高危因素识别,经验性和目标治疗等,以期降低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

一、简介本规范中CAP的定义是指在医院外(社区)发病的感染性肺炎,包括在医院外(社区)感染了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而在入院后发病的肺炎。

CAP为肺实质和(或)肺间质部位的急性感染,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缺氧和感染症状,通常有发热、咳嗽、呼吸增快、肺部湿性啰音等表现,并有胸部X线片(以下简称胸片)的异常改变。

本规范中CAP不包括吸入性以及过敏性等非感染性肺炎。

由于新生儿病原体及临床表现的特殊性,本规范仅针对生后29天到18岁以下儿童的CAP。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经济、文化以及卫生环境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规范仅为总体原则。

二、主要病原谱和耐药现状(一)主要病原谱。

1.呼吸道病毒。

呼吸道病毒是婴幼儿乃至学龄前期CAP的常见病原。

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和鼻病毒等。

新发病毒有人类偏肺病毒、博卡病毒、新型冠状病毒、人禽流感病毒等。

其他如巨细胞病毒等疱疹类病毒以及肠道病毒等偶可引起CAP。

2.细菌。

常见革兰阳性细菌包括: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A群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等;常见革兰阴性细菌包括: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卡他莫拉菌(Moraxella catarrhalis,MC)、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等。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9.02.01•【文号】国卫办医函〔2019〕138号•【施行日期】2019.02.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诊断标准正文关于印发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1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为进一步提高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化水平,减少和有效控制重症肺炎发生,确保治疗效果,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了《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

现印发给你们(可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医政医管栏目下载),请遵照执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2019年2月1日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2016年肺炎造成92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98%来自发展中国家。

肺炎也是当前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绝大部分儿童肺炎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

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重症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和腺病毒肺炎等遗留的气道闭塞,是造成儿童患慢性气道疾病、影响生命质量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CAP诊疗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但在一些地方、一些医疗机构还存在抗生素应用不尽合理、检查方法选择缺乏针对性等问题。

鉴于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组织各相关学科专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进一步提高诊疗规范化水平,重点聚焦重症CAP的诊断和高危因素识别,经验性和目标治疗等,以期降低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

一、简介本规范中CAP的定义是指在医院外(社区)发病的感染性肺炎,包括在医院外(社区)感染了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而在入院后发病的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规范化管理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规范化管理

儿童肺炎形势严峻
• 每年约2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肺炎, • 平均15秒就有1名5岁以下儿童死于肺炎
• 我国每年约有3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肺 炎,其中婴儿居多 • 1984年~1999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PICU384例死亡病例研究,重症肺炎占第 一位(21.89%),死亡率5.1%。
2岁以下婴幼儿是肺炎球菌 疾病的主要易感人群
病变范围
大叶性 小叶性 肺段
病变性质
实质性 间质性 肺不张
胸片意义
叶间积液 胸腔积液 气胸 坏死 抗生素 对症治疗 支持治疗
并发症
指导用药
胸片检查与临床诊断的关系
• 临床已确诊肺炎而胸片无异常者较少见 • 有一些CAP患儿仅有异常胸片所见却无 发热或无呼吸增快; • 胸片不能鉴别不同病原的肺炎;
• 肺内病变呈叶性、大灶性分布者,提示 细菌性或非典型微生物肺炎;
MP-IgM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升高四倍可确定诊断。 单份抗体滴度≥1:160阳性才有意义。 MP-IgG阳性只能表示曾有感染。 支原体培养是金标准,假阳性高,但对临床诊断帮 助不大。
出现晚,湿啰音或肺实
变 胸片改变出现早,肺气 肿,片状影或融合
不同病原肺炎的特点
支原体肺炎 年龄 年长儿,婴幼儿 症状 发热、刺激性咳嗽,多系
统病变
衣原体肺炎
<6月 起病慢,无发热,先URI 症状后咳、类似百日咳 样咳嗽,喘、气促,部 分伴结膜炎 肺部体征可不明显,细 湿罗音比喘鸣多见 间质性炎症,过度充气、 片状影,持续时间长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 炎的规范化管理
概述
病原学 特点
主要内容
临床 特征
实验室 检查
概述
儿童肺炎形势严峻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解读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解读

不同年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情况
不同年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情况
年龄组
常见病原
少见病原
年龄组
常见病原
少见病原
细菌
病毒
>28d~3月龄
肺炎链球菌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沙眼衣原体
非发酵格兰阴性菌 百日咳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 (b型、不定型) 卡他莫拉菌
>3月龄~5岁
呼吸道合胞病毒 腺病毒 副流感病毒Ⅰ型、Ⅱ 型、Ⅲ型 流感病毒A型、B型
>5岁~15岁
肺炎链球菌 肺炎支原体
化脓性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结核分枝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b型、不 定型)、嗜肺军团菌 肺炎衣原体
病毒
流感病毒A型、B型 腺病毒、EB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 人禽流感病毒
7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145-152.
2019/11/18
• 湿性哕音等体征对于3岁以上儿童,胸部 湿性哕音和管状呼吸音对诊断肺炎有较高 敏感度(75%)和特异度(57%)
2019/11/18
胸壁吸气性凹陷
胸壁吸气性凹陷不仅提示肺炎,还提示病情严 重
10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145-152.
临床征象对病原学的提示--细菌性肺炎
病原学特点
2019/11/18
• 根据年龄能很好地预示儿童CAP的可能病原
• 呼吸道病毒:呼吸道病毒是婴幼儿乃至学龄前期CAP常见病原 。 细菌:常见革兰阳性细菌包括:肺炎链球菌(SP)、金黄色 葡萄球菌(SA)、A群链球菌(GAS)等;常见革兰阴性细 菌包括:流感嗜血杆菌(Hi)、卡他莫拉菌(MC)、大肠埃希 菌(E.coli)、肺炎克雷伯菌(KP)、铜绿假单胞菌等。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2016年肺炎造成92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98%来自发展中国家。

肺炎也是当前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绝大部分儿童肺炎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

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重症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和腺病毒肺炎等遗留的气道闭塞,是造成儿童患慢性气道疾病、影响生命质量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CAP 诊疗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但在一些地方、一些医疗机构还存在抗生素应用不尽合理、检查方法选择缺乏针对性等问题。

鉴于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组织各相关学科专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进一步提高诊疗规范化水平,重点聚焦重症CAP的诊断和高危因素识别,经验性和目标治疗等,以期降低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

一、简介本规范中CAP的定义是指在医院外(社区)发病的感染性肺炎,包括在医院外(社区)感染了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而在入院后发病的肺炎。

CAP为肺实质和(或)肺间质部位的急性感染,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缺氧和感染症状,通常有发热、咳嗽、呼吸增快、肺部湿性啰音等表现,并有胸部X线片(以下简称胸片)的异常改变。

本规范中CAP不包括吸入性以及过敏性等非感染性肺炎。

由于新生儿病原体及临床表现的特殊性,本规范仅针对生后29天到18岁以下儿童的CAP。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经济、文化以及卫生环境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规范仅为总体原则。

二、主要病原谱和耐药现状(一)主要病原谱。

1.呼吸道病毒。

呼吸道病毒是婴幼儿乃至学龄前期CAP 的常见病原。

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和鼻病毒等。

新发病毒有人类偏肺病毒、博卡病毒、新型冠状病毒、人禽流感病毒等。

其他如巨细胞病毒等疱疹类病毒以及肠道病毒等偶可引起CAP。

2.细菌。

常见革兰阳性细菌包括: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SP)、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A群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等;常见革兰阴性细菌包括: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卡他莫拉菌(Moraxella catarrhalis,MC)、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等。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
2.非感染性肺部疾病。如吸入性肺炎、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弥漫 性肺泡出血综合征等。
3.肺结核。包括原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以及结核性胸膜炎。
病原学检查
(一)细菌学检查
1.血和胸水细菌培养。是细菌性肺炎的确诊依据。
2.痰涂片和培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方法。 痰液必须合格,采用痰液半定量培养方法,如有优势菌生长可考虑 为致病菌。
(二)C反应蛋白(CRP)
起病1—3天内升高常提示细菌性肺炎,升高程度与感染严重度 密切相关,有效治疗后可下降,是鉴别细菌感染、判断病情轻重以 及评估治疗反应最常用的指标。
但细菌感染早期、轻症感染或迁延性细菌感染时可以正常,多 数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尤其是重症,CRP多在起病3—4天后升高。
重症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腺病毒肺炎等也可在病程中升高。
(一)诊断
3.影像学检查。
(1)胸片:轻症不推荐,当病情严重或考虑有并发症或临床表现 不典型者,需早期行胸片检查。
(2)CT :不常规推荐,有以下情况时建议行低剂量胸部CT检查 :
a.临床表现与胸片不一致; b.怀疑气道和肺部畸形、有严重并发症等情况时; c.疗效不佳,需要除外其他疾病如间质性肺疾病、肺结核等。 d.一般无需进行增强CT检查, 当临床疑诊血管畸形、肺部畸形、 肿瘤或评价严重并发症等时, 建议直接进行胸部增强CT扫描。
诊治思路
(一)确定是否为感染性肺炎。 (二)判断病情轻重和重症高危因素。重症肺炎病死率高,应在首 诊和整个治疗过程中动态评估病情轻重和重症高危因素,以及时优 先处理重症病例。 (三)经验性治疗。应根据年龄、发病季节、流行病学、临床和影 像学表现、病情严重度、有无基础疾病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分析 可能的病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四)目标治疗。一旦病原体明确,应及时调整为目标治疗,以降 低病死率和后遗症的发生,减少抗生素不合理使用,降低医疗费用 。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规范化治疗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规范化治疗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学会呼吸组.中华儿科杂志;2013
三大学会儿童CAP治疗指南
美国IDSA儿科CAP指南(2011年)
日本JRS儿科CAP指 南(2007年)
IDSA:美国感染病学会 JRS:日本呼吸学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 会CAP指南(2013年)
社区获得性肺炎定义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 原本健康的儿童在医院外获得的感染性肺炎,包括 感染了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 内发病的肺炎
咳嗽
危害及相关疾病
警惕超抗原反应所致的SP休克 SP肺炎可并发坏死性肺炎和脓胸 易在短时间内形成肺脓肿, 它也可以是年长儿流行性 感冒的合并症,同样要警惕超抗原反应所致的休克
常继发于流行性感冒
常有脓胸,但肺脓肿少见,这有别于SA肺炎
可以是百日咳杆菌导致原发性肺炎,也可以并发或 继发其他病原肺炎,尚有部分病例系痉咳后的吸人 性肺炎
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发病有一定季节性 表现为持续高热,与SP性肺炎等严重细菌感染不同的是,多伴有喘鸣,以
• 湿性哕音等体征对于3岁以上儿童,胸部 湿性哕音和管状呼吸音对诊断肺炎有较高 敏感度(75%)和特异度(57%)
胸壁吸气性凹陷胸壁吸气性凹陷
胸壁吸气性凹陷胸壁吸气性凹陷不仅提示肺炎, 还提示病情严重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145-152.
肺炎的临床诊断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145-152.
临床征象对病原学的提示—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肺 炎特征
多见于婴幼儿;喘鸣症状常见;腋温一般 <38.5℃;明显胸壁吸气性凹陷;肺部多有过度 充气体征;胸片示肺部过度充气,可存在斑片状 肺不张,严重者可出现大叶肺不张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041019123716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041019123716

儿童,MC 肺炎多见于婴幼儿,一般不引起重症 CAP。E.coli 和 KP 虽不是 CAP 的常见病原,但可引起重症肺炎,多见于婴 儿,或有慢性吸入、先天性心脏病、气道畸形、免疫功能低下、 重症病毒感染等基础疾病者。
3.非典型微生物。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 不仅是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 CAP 的常见病原,近年来在 1~3 岁婴幼儿亦不少见。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enumoniae,CP)多 见于学龄期和青少年,但在我国肺炎衣原体独立引起的肺炎较 少报道。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多感染 6 个月尤 其是 3 个月以内的婴儿。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 LP)虽不常见,但其可能是重症 CAP 的独立病原或混合病原之 一。 4.混合感染。儿童 CAP 可由混合感染所致,年龄越小,越 易发生。 (二)常见细菌耐药情况简介。 1.肺炎链球菌。对不同种类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 其中,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在 90%以上, 复方新诺明的耐药超过 70%。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 (Penicillin-resistant Streptococcus pneumonia, PRSP)低于 10% (非脑膜炎青霉素注射标准), 青霉素中介的肺炎链球菌 (Penicillin-intermediate Streptococcus pneumonia, PISP)高于20%, 在某些医院对头孢菌素类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于青霉素。对 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率超过 98%,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 胺耐药的菌株。
儿童社区获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肺炎诊疗规范(2019 年版)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2016 年肺炎造成 92 万 5 岁以下儿 童死亡,其中 98%来自发展中国家。肺炎也是当前我国 5 岁以 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绝大部分儿童肺炎为社区获 得性肺炎(Community Pneumonia Acquired ,CAP)。社区获得 性肺炎中的重症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和腺病毒肺炎等遗留的气道 闭塞,是造成儿童患慢性气道疾病、影响生命质量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CAP诊疗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但在一些地方、一 些医疗机构还存在抗生素应用不尽合理、检查方法选择缺乏针 对性等问题。鉴于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组织各 相关学科专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 诊疗规范(2019 年版)》,进一步提高诊疗规范化水平,重点聚 焦重症CAP的诊断和高危因素识别,经验性和目标治疗等,以 期降低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 一、简介 本规范中CAP的定义是指在医院外(社区)发病的感染性 肺炎,包括在医院外(社区)感染了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 而在入院后发病的肺炎。CAP为肺实质和(或)肺间质部位的急性 感染,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缺氧和感染症状,通常有发热、咳嗽、 呼吸增快、肺部湿性啰音等表现,并有胸部X线片(以下简称胸 片)的异常改变。本规范中CAP不包括吸入性以及过敏性等非感 染性肺炎。 由于新生儿病原体及临床表现的特殊性,本规范仅针对生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23年版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23年版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23年版1. 引言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社区内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感染,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之一。

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较弱,因此容易受到呼吸道感染的影响。

为保障儿童的健康,制定一份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非常必要。

本文将介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23年版的内容,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2. 诊断标准2.1 病情评估与分类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检验结果,将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

轻型肺炎患儿病情较轻,通常仅有咳嗽、流清鼻涕、体温轻度升高等症状。

中型肺炎患儿病情适中,可能伴有咳嗽、流黄鼻涕、体温明显升高等症状。

重型肺炎患儿病情较重,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氧饱和度降低等症状。

2.2 实验室检查在诊断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时,常规实验室检查是必要的。

包括血常规、CRP、病原学检测等,这些检查可帮助医生评估患儿的病情、确定病原体和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对于特殊情况,如疑似重型肺炎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儿,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胸部X光检查或其他影像学检查。

3. 治疗方案3.1 轻型肺炎治疗对于轻型肺炎患儿,一般采取口服抗生素治疗。

速效退热药可以帮助降低体温,改善患儿的不适症状。

此外,患儿的饮食、休息和营养摄入也需得到重视。

家长应指导患儿适当休息,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以提高免疫力。

3.2 中型和重型肺炎治疗对于中型和重型肺炎患儿,一般采取静脉抗生素治疗。

在给药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呼吸情况和血氧饱和度。

必要时,可以添加支持性治疗,如吸氧、补液等,以帮助改善患儿的病情。

3.3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在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如呼吸衰竭、肺脓肿、脑炎等。

医生应加强监测,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并发症,以避免和减轻其对患儿的危害。

4. 家庭护理对于出院后的患儿,家庭护理尤为重要。

家长应遵循医生的嘱咐,按时给孩子服药,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最新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最新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最新引言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社区环境中被感染的肺炎,常见于儿童群体中。

由于其易感性和特殊生理特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疗规范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针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疗规范也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给出最新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进行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工作。

1. 诊断标准根据专家共识,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域标准: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应在社区环境中感染,而非医院感染。

•年龄标准: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其特征为发热、咳嗽和呼吸急促等肺炎症状。

•临床症状标准: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喘息、嗜睡、食欲不振、呼吸急促等。

以上标准可作为医生判断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依据,但具体诊疗过程中还需结合患儿的体格检查、相关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2. 治疗原则针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原则可总结为以下几点:•及时治疗:对于确诊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应及时给予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年龄和感染分娩状态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抗感染治疗: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包括根据耐药性和微生物学分布特点进行遴选。

•根据病情调整治疗:对病情进展缓慢或合并其他并发症的患儿,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3. 呼吸支持治疗对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中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需给予呼吸支持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给氧:确保患儿的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内,可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等方式给予氧气。

•吸痰:定期对患儿进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支气管扩张剂:对于具有哮喘样症状的患儿,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缓解症状。

•心肺复苏:对于呼吸衰竭或心律失常等紧急情况,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4. 预防措施为了减少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的建议:•注射疫苗: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给患儿接种相应的疫苗,如乙型肝炎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要点梳理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要点梳理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要点梳理作者: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08期近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了《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对进一步提高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化水平,减少和有效控制重症肺炎的发生,确保治疗效果,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现就相关更新内容及要点进行简要梳理,具体如下。

疾病简介肺炎是当前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绝大部分儿童肺炎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CAP是指在医院外(社区)发病的感染性肺炎,包括在医院外(社区)感染了具有明確潜伏期的病原体而在入院后发病的肺炎。

通常有发热、咳嗽、呼吸增快、肺部湿性啰音等表现,并有胸部X线片的异常改变。

本规范仅针对生后29天到18岁以下儿童的CAP。

主要病原谱和耐药现状主要病原谱:呼吸道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非典型微生物(肺炎支原体等),混合感染等。

耐药现状:①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在90%以上。

对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低于10%,某些医院对头孢菌素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于青霉素。

②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高于90%。

③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60%以上,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敏感率高。

诊治思路①确定是否为感染性肺炎;②判断病情轻重和重症高危因素;③经验性治疗:根据年龄、发病季节、流行病学、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等分析可能的病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④目标治疗:一旦病原体明确,应及时调整为目标治疗。

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发热、咳嗽、喘息是CAP最常见的症状。

呼吸增快和湿性啰音提示肺炎,尤其是婴幼儿。

影像学检查包括朐片和CT(不推荐常规行胸部CT检查)。

肺内并发症包括胸腔积液或脓胸等,肺外并发症包括脓毒症等。

鉴别诊断:包括气道疾病(如哮喘)、非感染性肺部疾病(如吸人性肺炎)、肺结核等。

CAP(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CAP(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CAP(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联合印发《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旨在进一步提高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化水平,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规范》重点聚焦重症CAP(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高危因素识别,经验性和目标治疗等,以期降低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

《规范》明确了中医药治疗方法。

针对风热闭肺证、风寒闭肺证、痰热闭肺证、湿热闭肺证、毒热闭肺证、虚实夹杂、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等提出相应治法。

除推荐基本方药,还针对相应证型推荐常用中成药。

《规范》还提出,为促进肺部炎症吸收,可配合外用中药贴敷于胸背部。

《规范》明确,本规范仅为总体原则,且规范中CAP不包括吸入性以及过敏性等非感染性肺炎。

由于新生儿病原体及临床表现的特殊性,本规范仅针对生后29天到18岁以下儿童的CAP。

====================================== =================以下是《规范》提出的中医药治疗方法↓↓风热闭肺证本证候多见于肺炎初期的患儿。

主症:发热,咳嗽,气急,咽红。

舌脉: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治法:辛凉开闭,宣肺止咳。

基本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金银花、连翘、炙麻黄、炒杏仁、生石膏、芦根、鱼腥草、甘草)加减:咳嗽痰多,加川贝母、瓜蒌皮、天竺黄。

常用中成药:银黄类制剂、麻杏石甘汤类制剂、胆木类制剂。

风寒闭肺证本证候多见于肺炎初期的患儿。

主症:恶寒发热,呛咳气急,无汗。

舌脉:舌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

治法:辛温开闭,宣肺止咳。

基本方药:华盖散加减(炙麻黄、炒杏仁、苏子、陈皮、茯苓、白前、甘草)加减:口渴心烦者,加炒栀子;痰黄稠者,加炙桑白皮、黄芩。

常用中成药:通宣理肺类制剂、小青龙类制剂。

痰热闭肺证本证候多见于肺炎极期或重症患儿。

主症:高热不退,咳嗽,气急鼻扇,痰黄粘稠,面赤口渴。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年修订)解读分解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年修订)解读分解

病原学
5.MP不仅是学龄期和学龄前期儿童CAP常见病 原,在1-5岁儿童中亦不少见。
6.婴幼儿常见病毒-细菌、病毒-病毒混合感染, 年长儿多为细菌和非典型病原混合感染。
7.提倡承受先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多病原联合 检测,提高我国儿童CAP病原学诊断、争论 水平,为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供给依据。 但即使在兴旺国家,仍有20%~60%病例病 原不明确。
病原学
年龄组 3月-5岁
常见病原
少见病原
细菌
细菌
肺炎链球菌
肺炎克雷伯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b型、不定型)
大肠埃希氏
卡他莫拉菌
结核分枝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嗜肺军团菌
肺炎支原体
肺炎衣原体
病毒
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鼻病毒
腺病毒
人类偏肺病毒
副流感病毒Ⅰ型、Ⅱ型、Ⅲ型
肠道病毒
流感病毒A型、B型
人禽流感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
治疗
原则
1.轻度CAP可以在门诊/家中治疗, 由社区/乡镇医疗中心治理。如治 疗48h无效、高热不退,或病情恶 化消失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紫绀 等,必需准时转诊治疗。
2.重度CAP应收住院治疗,选择区/ 县级及以上医院。
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1.海平面、呼吸空气条件下,SaO2≤0.92或 PaO2≤60mmHg应予吸氧;氧疗患儿应至少每4小 时监测1次体温、脉率、RR和脉搏血样饱和度。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理指南解读 〔2023年修订〕
定义
• CAP〔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原本安康的儿
童在医院外获得的感染性肺炎,包括感染 了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而在入院后潜 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 该定义强调:肺炎,而不是通常泛指的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完整版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完整版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完整版肺炎是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感染性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儿童肺炎城市发病率5岁以下为65.8/千人年,高于高收入国家(44.6/千人年),5~9岁17.37/千人年,10~17岁3.07/千人年;病死率为0.32‰~1.09‰,占全病因死亡的8%。

为此,本文将依据最新发布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24修订)》(作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通信作者:陆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申昆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整理出儿童社区性肺炎的诊断、评估以及治疗等内容,详情如下: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社区获得性肺炎(简称肺炎)是指原本健康的儿童在医院外获得的感染性肺炎,包括感染了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是儿童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肺炎病原包括病毒、细菌、非典型病原[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沙眼衣原体、嗜肺军团菌]、真菌和原虫等。

年龄可以很好地提示儿童肺炎可能病原。

年幼儿肺炎50%以上由病毒引起;大龄儿童常由MP或细菌感染所致。

图1:不同年龄儿童肺炎的常见病原临床特征1 临床征象(1)发热和咳嗽是肺炎的主要症状,呼吸增快是重要临床表现,判定标准如下(平静时观察1min):呼吸频率<2月龄,≥60次/min;2月龄至1岁,≥50次/min;>1~5 岁,≥40次/min;>5岁,≥30次/min。

肺部听诊可有湿性啰音、管状呼吸音或呼吸音减低,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胸壁吸气性凹陷等体征。

(2)不同年龄、不同病原所致肺炎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

临床特征对病原学有一定提示作用。

(3)病毒性肺炎多见于婴幼儿,有一定的季节性,容易流行或聚集性发病,常见临床特征见图2。

(4)细菌性肺炎感染中毒症状重,多中高热,喘息少见;可有湿啰音和肺实变体征及影像学改变,常见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特征详见图3。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
儿添加童副社标区题 获得性肺 炎诊疗规范
汇报人:XX
目录
P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RT Three
临床表现与诊断
PRT Five
预防与康复
PRT Two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 炎概述
PRT Four
治疗原则与方法
PRT Six
诊疗规范实施与监 测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 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社区环境中,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引起的肺部 炎症性疾病。
分类:根据病原体不同,可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等。
症状:发热、咳嗽、呼吸急促、胸痛等。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发病机制与病因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 传播等
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 等
易感人群:儿童、老年人、 免疫力低下者等
发病机制:病原体侵入呼吸 道,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肺

流行病学特点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 炎是儿童常见的呼 吸道感染性疾病
发病率较高,尤其 是在冬季和春季
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易感人群为儿童
病情严重程度不一 ,轻者可自愈,重 者可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发热:体温升高,持 续不退
咳嗽:干咳或伴有痰 液
呼吸急促:呼吸频率 加快,呼吸困难
胸痛:胸部疼痛,可 能伴有呼吸困难
乏力:全身无力,活 动受限
食欲减退:食欲下降, 进食困难
诊断标准
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 胸部X线检查显示肺部炎症 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升高 痰液培养显示细菌感染 抗生素治疗有效
鉴别诊断
症状: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 体征:肺部听诊异常、呼吸音减弱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部X线等 鉴别诊断:与其他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2019儿童CAP诊治规范

2019儿童CAP诊治规范
➢临床表现与胸片不一致 ➢怀疑气道和肺部畸形、有严重并发症等情况时 ➢疗效不佳,需要除外其他疾病如间质性肺疾病、肺结核等 ➢一般无需进行增强CT检查, 当临床疑诊血管畸形、肺部畸形、肿瘤或评价严
重并发症等时, 建议直接进行胸部增强CT扫描
注意并发症
➢肺内:胸腔积液或脓胸、气胸、肺脓肿、坏死性肺炎、支
肺炎的病原学特征
SP:是生后20天至儿童期各年龄段CAP最常见的病原,也是重症肺炎和坏死性肺炎 的最常见病原
SA:多感染婴幼儿,分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 葡萄球菌(MRSA),MSSA和MRSA均可引起重症肺炎或坏死性肺炎,我国也有儿 童社区获得性MRSA(CA-MRSA)肺炎报道,该菌感染病死率较高
气管胸膜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以及急性呼吸 衰竭等
➢肺外并发症:脓毒症、脓毒性休克、迁延性病灶(心包炎、 心内膜炎、脑膜炎、脑脓肿、脓毒症性关节炎、骨髓炎)、 病毒性脑病、溶血尿毒综合征等
鉴别诊断
➢气道疾病:哮喘、气道软化和狭窄合并气道感染、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 肺炎支原体等感染性细支气管炎
住院治疗,初始经验性选择胃肠道外抗菌 药物治疗,多选择静脉途径给药。要考虑 选择的抗菌药物能够覆盖肺炎链球菌 (SP)、流感嗜血杆菌(HI)、卡他莫拉 菌( MC )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SA ), 还要考虑肺炎支原体( MP )和肺炎衣原 体( CP )的可能和病原菌耐药状况。
儿童CAP病情严重度评估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 (2019年版)
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2016年肺炎造成92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 其中98%来自发展中国家,肺炎也是当前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 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绝大部分儿童肺炎为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分级诊疗流程(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分级诊疗流程(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
分级诊疗流程(2019年版)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是指原本健康的儿童在医院外获得的感染性肺炎。

根据上述定义,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
一级医院
轻度CAP,患儿精神反应好,无明显呼吸困难、低热3天以内、胸片仅提示斑片状阴影患儿,可以在一级医院治疗。

治疗48小时无效,持续高热3天以上、胸片出现单叶病灶融合病变患儿、短期内病变进展患儿必须及时转二级医院治疗,<3月龄,家庭不能照料的患儿应转二级医院治疗。

二级医院
接受及诊治一级医院转诊患儿,如果出现持续高热7天不退或明显呼吸困难表现,以及胸片等影像学证实双侧或多叶受累或肺实变并肺不张、胸腔积液或病情迅速恶化,患儿出现休克、意识障碍、呼吸窘迫或衰竭征象者需转三级医院治疗。

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先天性呼吸道畸形、重度贫血、重度营养不良等基础疾病者需在二级及以上医院治疗。

三级医院
三级医院根据《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对患儿进行诊治。

需具备内外科综合实力,有经验丰富的小儿呼吸专科、完善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条件,具备纤支镜等特殊检查治疗手段,有呼吸机等重症抢救设备。

病情缓解可转二级医院治疗。

第1 页共1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规范化治疗
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指 原本健康的儿童在医院外获得的感染性肺炎,包括感染了具有明 确潜伏期的病原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是相对院内 肺炎而言的。CAP常见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 等
不同年龄儿童CAP的病因学
出生~生后20天
病因 β 族链球菌 主要临床特征 肺炎是早发性脓毒症的表现;病情严重 、双肺病变伴弥漫性感染灶
巨细胞病毒
病因按发生频率从高到低排列
肺炎为全身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表现;常 伴其他先天性感染
Mcintosh K.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children. N Engl J Med, 2002; 346 (6):429 -437
3
• 胸部CT扫描和胸部侧位片不宜列为常规
4
• 在除外肺不张、肺梗死、肺出血等之后,胸片 实变征象可诊断肺炎
5
6
• 胸片征象对CAP病原学的提示性差
• 对于临床上肺炎已康复,一般状况良好的患儿,无需反复胸片复查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1):856-862.
胸部X线片的诊断评估

湿性哕音
• 湿性哕音等体征对于3岁以上儿童,胸部 湿性哕音和管状呼吸音对诊断肺炎有较高 敏感度(75%)和特异度(57%)
胸壁吸气性凹陷胸壁吸气性凹陷
胸壁吸气性凹陷胸壁吸气性凹陷不仅提示肺炎, 还提示病情严重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145-152.
肺炎的临床诊断
儿童CAP的临床症状
咳嗽
发热
呼吸困难
喘呜
呼吸增快 胸壁吸气 性凹陷
头痛
腹痛
屏气
胸痛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145-152.
临床征象对病原学的价值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对肺炎的提示 意义比呼吸增快更大
发热
发热是CAP的重要症状:腋温>38.5 ℃ 伴三凹征,尤其胸壁吸气性凹陷和呼 吸增快应视为病情严重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学会呼吸组.中华儿科杂志;2013
三大学会儿童CAP治疗指南
美国IDSA儿科CAP指南(2011年)
日本JRS儿科CAP指 南(2007年)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 会CAP指南(2013年)
IDSA:美国感染病学会 JRS:日本呼吸学会
社区获得性肺炎定义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
原本健康的儿童在医院外获得的感染性肺炎,包括 感染了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 内发病的肺炎 相对于医院内获得性肺炎(Nosocomial
Hospital Acqiured Pneumonia, HAP) 而言。 Pneumonia,NP;或称
儿童肺炎发病率及病死率高,危害严重
• 全球每年有超过两百万年龄<5岁的儿童死于肺炎,约占该年龄段儿童死 亡总数的1/5,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1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显示:全球每年有1,550,000,000例儿童患 肺炎2
1. Wardlaw T,et al. Pneumonia: the leading killer of children. Lancet 2006; 368:1048–50. 2. Bradley HS,et al. 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Older Than 3 Months of Ag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by the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and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Clin Infect Dis. 2011 ;53(7):e25-76.
喘鸣
病毒性肺炎和MP肺炎常出 现喘鸣, 喘鸣对判定婴幼儿期肺炎的 严重度没有帮助
临床征象 诊断价值
呼吸频率
呼吸频率(RR)增快提示肺炎, 临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在所 有床征象中,呼吸增快对放射 学已诊断肺炎的患儿有最高的 敏感度(74%)与特异性(67%); 对1岁以下肺炎患儿RR还有助 于提示肺炎严重度:RR>70次 /min与低氧血症的相关敏感度 为63%、特异度为89%
1.临床 特征 诊断年长儿CAP,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困难、肺部湿罗音和管状呼 吸音更有敏感性和特异性 2. 胸部影像学证据 实变 间质性变化
放射学诊断评估
Text 1
• 对于一般状况良好且可以在门诊治疗的疑似 CAP患儿,无需常规行胸片检查
2
• 对于初始抗菌药物治疗失败,需要验证是否存 在肺炎并发症或病情加重的患儿应及时做胸片 检查
1. 对轻度无合并症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不必常 规拍摄胸片
2. 根据临床征象考虑CAP的患儿应予以摄胸片,存在
呼吸困难征象的发热婴儿必须拍胸片 3. CAP患儿有肺叶不张、或有肺部圆形病灶、或症状 持续者应随访复查胸片。
小儿肺炎的主要病原
细菌与病毒是主要病原 细菌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卡它莫拉氏菌为主 病毒病原(RSV,流感、副流感、腺病毒、鼻病毒等) 依然重要,尤其在婴幼儿和肺炎初始阶段 非典型病原体重要性增加: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 其它病原少见 必须注意小儿CAP往往有混合病原感染。年龄越小,混 合感染的几率越高。
不同年龄儿童CAP的病因学
3周~3个月
病因 沙眼衣原体
呼吸道合胞病 毒 副流感病毒3 肺炎链球菌 百日咳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 菌
主要临床特征 由母亲生殖器感染所致,不伴发热的进行性亚 急性间质性肺炎
发病高峰年龄为出生后2~7个月;临床特点: 喘鸣(很难区别细支气管炎与肺炎)、大量流 涕,隆冬或早春发病 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相似,多见于大婴儿, 冬季不流行 细菌性肺炎的最常见原因,低年龄组也很常见 主要引起支气管炎,重症病例也可引起肺炎 逐渐减少,引起严重疾病,常伴有渗出性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