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南投县设置有机农业集团栽培专区之探讨 - 台湾农业推广学会

合集下载

台湾休闲农业的案例分析与启示_周琼

台湾休闲农业的案例分析与启示_周琼

台湾休闲农业的案例分析与启示周 琼,曾玉荣,杨勋华(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3)收稿日期:2009-07-02作者简介:周琼(1969-),女,博士,副研究员,从事台湾农业与动物科学研究(E -mail :z q5969@ )基金项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闽台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科技创新团队(S TIF -R01)摘 要:台湾休闲农业有很多成功的多角化经营模式,体验活动和营运项目多种多样,其构成按层次可分休闲农业区、休闲农场和乡村民宿(休闲农家)等,按产业可分为综合性农场及休闲动植物种养业、加工业等。

本文摘要介绍几个各具特色的典型案例,对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加以分析,并提出值得大陆借鉴的是台湾休闲农业的特色化、生态化、合法化、健康化和数字化。

关键词:台湾;休闲农业;典型案例中图分类号:F590.7;F 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617(2009)04-00-0 “台湾农业发展条例”第3条对台湾休闲农业的定义是“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人们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之体验为目的之农业经营”。

台湾的休闲农业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起步,最初仅限于果园采摘、茶园喝茶等简单的经营形式。

1998年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成立,并催生了1999年4月30日公布的“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自此,各级行政部门开始拟定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并将休闲农业正式纳入财政预算的范畴。

2001~2004年,台湾开始推动“一乡一农业园区”的计划,休闲农业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据调查,1999年“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公布之前,台湾休闲农场只有35个,1999年以后,新设立休闲农场584个;据台湾休闲农业学会的调查,到2004年底已发展到1102个[1];2006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台湾的休闲农场已经有2500多个,目前已经超过3000个[2];截止到2009年2月28日,台湾已有2629个合法民宿[3]。

台湾有机农业进展研究

台湾有机农业进展研究
第 4期
21 O 0年 8月
台 湾 农 业 探 索
Tawa r u t r lRe e r h i n ຫໍສະໝຸດ g i l a s a c c u
NO. 4
Au u t2 1 g s 0 0
台湾 有 机 农 业 进 展 研 究
吴 越
( 建 省 台湾 农 业 研 究 中心 ,福 建 福 摘 福 州 3 00 ) 5 0 3
同 时还 着 重 从 建 构 作 物 健 康 管 理 模 式 、推 动 吉 园 圃 安 全 用 药 标 章 制 度 、推 动 有 机 农 业 专 区 及 扩 展 群 聚 效 益 、加
强有 机 农 产 品推 广 与 认 验 证 管 理 、加 强 拓 展 有 机农 产 品 行 销 通路 5 方 面介 绍 了 台 湾 推 动 有 机农 业 发 展 的 策 略 , 个
基 金 项 目 :福 建 省 属公 益类 科 研 院 所 基 本 科 研专 项 (0 O O 8 3 ;福 建 省 软 科 学研 究 计 划 资 助 项 目 ( o 9 o 3 ) 2 1RL 1 - ) 2 o R o 3
核发等工 作 , 台湾制定 有 机农 业相 关 规范 的开端 ; 是
1 9 年公告 “ 机农产 品生 产基 准” “ 机农 产 品验 99 有 、有
收稿 日期 :2 1 — 0 — 2 00 6 O
作者 简 介 :吴 越 ( 9 1 ) 1 8 一 ,女 ,助 理 研 究 员 ,研究 方 向 : 台湾 农 业 与 农业 经 济研 究 . E mal[ y e 1 3 cr - i:wu u@ 6 .o j n
近代 的农业生产大规模 采用科技手段 , 取得令 人
证机构辅导要点 ”“ 机农 产品验证 辅导 小组设 置要 、有

台湾农业产销班与两岸农业合作

台湾农业产销班与两岸农业合作

台湾农业产销班与两岸农业合作
蔡胜佳
中国海峡两岸农业协会
一、前言
台湾农业经验,以农民组织经营管理为最具代表性之一。

两岸农业以单户经营规模观,
皆属小农经营,农场规模小,农业生产资源利用率小,生产成本偏高,个别农场之产量低,
农产品相对在市场之议价空间有限,往往不如预期甚至低于成本。

为改善小农制农场的经营
规模、农业经营效率及产销能力,协助农民扩大农场经营规模,增加提高收益,建立基层农
民组织,作为政府、专家及农民之桥梁,有效利用农业各项资源。

农业产销班是最基层的农民组织,同时亦属政府推广及辅导农业的主要对象。

台湾为便于推行农业产销班,制订以200公顷为单位的「农业生产区段」为一农业产销班的经营区域,并辅导临近农民结合相同理念与兴趣者组织农业产销班,建立由下而上的适地适作之产销平台,提高生产规模之经济效率与农地利用率。

台湾农村合作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台湾农村合作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台湾农村合作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台湾省岛内农业合作社指农民基于共同需要与合作意愿,用合作经营的方式,分别办理农业资材的供给,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运销,农业机械设备的利用,以及农务劳动等合作业务,达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以增进全体社员经济利益的农民团体。

据岛内合作事业协会的统计资料,到2000年底,台湾省的农业合作社及合作农场数量达538个单位,其中专业性农业合作社有343个,综合性合作农场有195个。

台湾省农业合作社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农业生产相对重要的县份,从南投、彰化县以南到屏东县以北的地区,参加农业合作社的社员人数高达23万人,如以每1农户1人参加农业合作社为原则,则参加农业合作社的农户约占总数78万户的29%。

农业合作社的运作及现状台湾省农业合作社的主要业务,随着岛内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其经营范围和能力在不断扩大。

从最初的农产品销售扩展到土地耕作、水果、蔬菜和牛奶的采集、储存、销售以及牲畜的饲养、销售方面,农业物质和农业机械的共同利用,主要有以下5种:①果菜共同运销业务。

1979年起,台湾省农业合作社联合社与台湾省青果运销合作社和台湾省农会就承担了传统果菜的共同运销业务,农联社和青果社的运销量增长迅速,占台湾果菜运输较大的比重。

②军队蔬菜副食品供应业务。

目前成立了3个主供应站和32个次供应站。

③果菜直销业务。

台湾农业合作社出于减少运销成本的考虑,引进了果菜直销业务,将农产品直接供应到超市、大户买家手中。

④青果外销业务。

台湾的青果运销合作历史悠久,目前,设有8个青果运销合作社分社及一个总社,是台湾岛内规模最大的农业合作社组织。

1990年办理外销香蕉299万箱、柑橘1693箱,内销青果6.3万吨。

⑤禽畜生产及运销业务。

主要业务包括家禽、家畜及其副产品生产、加工、运销,以及饲料、种禽、种畜等生产资料的供应。

台湾省农业合作社的组织结构。

台湾省农业合作社结合当地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引入企业运行机制,组建了具有较高运行效率的组织机构。

课题研究论文: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课题研究论文: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农林学论文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概况台湾休闲农业是农业结合观光休闲服务业的农企业。

台湾休闲农业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具有三农(农业、农民、农村)和四生(生产、生活、生态、生命)的特点。

2009年在台湾农业委员会《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行动计划》推动下,台湾农业以健康农业、卓越农业以及乐活农业为三大主轴,深化农产品的安全认证,研发领先国际的科学技术,重塑农村风情与开发深度旅游,打造健康无毒、卓越领先和乐活休闲的精致农业。

目前,台湾休闲农业深耕细作,已经发展成为具有高观光品质、高服务与高附加值的经营模式,为我国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提供了许多可借鉴意义。

一、台湾休闲农业发展阶段与政策1.起步阶段(1971年至1989年)1945年到1970年,台湾地区一直以传统农业社会为主。

伴随着70年代工商业的突起以及80年代半导体科技业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台湾农业发展滞后。

1984年,台湾农发会与经济部农业局合并,成立行政院农业委员会。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简称农委会)是台湾农业事务的最高主管机关,除了主管农、林、牧、渔、粮食等第一产业外,对于地方政府执行农业相关事宜亦有指示、监督之责。

1989 年 4 月农委会与台湾大学农业推广学系合作举办了第一届“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确定了“休闲农业”名称。

2.成长阶段(1990年至2001年)1990年,农委会制定《农业综合调整方案》,提出“培育核心农民,建立农民离农年金制度。

预定于1994年完成农民年金立法,以此加速农业人力新陈代谢,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降低农民与农地的比例,扩大农场经营规模,提高农民企业经营能力。

……实施直接所得补贴,分离生产政策与所得政策,籍以提高农民所得,缩短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的所得差距,维护从农意愿。

”同年,农委会制定《发展休闲农业计划》,积极辅导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

台湾休闲农业课程教材 台湾休闲农业辅导及发展方向

台湾休闲农业课程教材  台湾休闲农业辅导及发展方向

休闲农业之展望
休闲农渔园区计画是发展休闲产业的主轴 工程,政府积极辅导推动农业转型发展休 闲产业,促进农村社会再造生机,创造农 村社会之生命力。针对休闲产业之展望, 刻划出理想与目标。
(一)休闲产业辅导作业制度化 对休闲产业之经营辅导,拟就目前营 运中之休闲、观光农场就其从业人数、 面积、经营项目及遭遇困难等资料做全 面普查,建立完整资料,作为辅导之参 考,导引休闲产业有计画发展。
(三)休闲产业是再造农村希望之产业 透过休闲产业之发展,规划整合地区产业与 观光资源,促进城乡交流,并能带领农村社 区强化社会群带和谐与团结,协助小农、农 村妇女、弱势团体之产品与劳力透过休闲产 业切入市场,拓展在地社区产品之行销并协 助创造就业机会。
(四)休闲产业成为整合相关计画之主轴 休闲产业应要引导相关计画之整合,例 如产业文化计画、地方料理计画、副业 发展计画、田妈妈家政美食、伴手发展 计画等相关资源,共同创造产业之有形 与无形之价值与 效益政院财经小组及总统府九人决策小组讨论通过并于九十年 五月二日经院核定之「国内旅游发展方案」中将「辅导建 设每一乡镇一处农渔牧休闲渡假区」及「利用闲置公共建 物,每一乡镇整建一处具有人文或生态特色的主题馆」 列 为重点工作项目。以结合农民力量活用社区总体营造之原 则,将具地方特色的各项资源结合并动员,加速创造在地 就业机会,活络地方经济。 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于九十三年二月二十七日修正发布施 行,作为推动休闲农业之主要法律依据,对于休闲农业区 之规划及辅导、休闲农场之申请设置、休闲农场之设施、 休闲农场管理与监督及对于目前已存续休闲农场之专案辅 导,均有明确规定。
(七)休闲产业国际化 休闲产业应整合并善用相关团体之组织 体系协助业者加强教育训练,使软硬体 建设协同发展,并建立「认证制度」, 提升国内休闲产业水准。

关于以台湾为代表的热带农业的考察报告(1)

关于以台湾为代表的热带农业的考察报告(1)

关于以台湾为代表的热带农业的考察报告(1)一、优质品种的研究开发与推广有分工比较明确的科研与技术推广体系台湾农业科研与推广机构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台湾农业试验所、试验场和改良场,其人员纳入公务人员管理,科研经费全部由"政府"负担,主要从事无性繁殖的品种研究和种资源保护,不负责品种推广;其科研成果,无偿提供给完全由"政府"资助并纳入公务人员管理的试验场和改良场,经过新品种试种和栽培技术的配套完善,再经各级农会配合向农民推广。

第二类是财团法人专业化研究所,如台湾香蕉研究所,属民营性质,不以营利为目标,科研经费的是自筹或向"政务"部门申请科研补助;此类研究机构在从事优质品种研究的同时,通过种植示范,直接将其研究成果以"政府"补贴价格向农民推广。

第三类,为企业性质的科研机构,如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为民营企业,下设研究部、技术部、业务部、国外部和财务部等,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从事杂交作物、果蔬等优质品种的研究开发、示范推广、销售,完全是市场行为运作。

注重科研投入台湾农业试验所嘉义农业试验分所,30多位科研人员,每年由"政务"部门拨款7000多万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1750多万元,一半直接用于科研,一半用于人员工资。

台湾香蕉研究所,虽为民营科研单位,但其每年的科研经费,90%以上来自"政务"部门的资助。

作为企业的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申请每年可获得科研技术推广专项补助,同时企业自身每年要将其利润的10%用于新品种的研究开发。

注重品种改良和产期调节栽培技术研究台湾的作物品种登记与保护台湾实行品种登记制度,不论是常规作物还是杂交作物,只要是新品种,均要进行品种登记,但台湾不实行品种审定制度。

只要完成品种登记,就可进行品种推广。

同时,台湾对于新品种实行品种保护制度,但由于大多数品种是在政务部门拨款或资助下培育出来的,要无偿地向农户进行推广,所以申请品种保护的多数是从事品种开发经营的私营企业。

台湾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

台湾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

台湾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随着经济发展的进步和科技的日益发展,台湾的农业也逐渐走向现代化,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促进了台湾现代农业的成长。

首先,政府在农业领域的政策不断有利于台湾现代农业的发展。

政府鼓励农民投资种植新品种、经营有机农业等新兴产业,也为农业提供了税收减免、贷款优惠和肥料补贴等多项政策支持。

政府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和税收减免,激励着各个企业家们在台湾投资农业,在技术、设备改进、农业科技等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

其次,台湾现代农业的科技水平非常高,不断创新推陈出新。

科技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保障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台湾的农业科技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各种现代化农业技术和设备也相继应运而生。

例如:智能温室、数字化的种植管理系统和智能化的灌溉系统等。

这些高科技的设备使得种植农作物更加方便,产量和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农业产品的数字化管理和自动化生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再次,台湾在农业方面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台湾的农业不仅在技术和设备方面领先,也在人才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

政府为农业领域的人才培训提供了优厚的福利和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本土和海外优秀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在农业技术领域积累了严实的经验,也有着开拓市场、研发产品的能力。

他们致力于提高产品品质和降低成本,也积极推广现代化农业科技,协助政府实现农业现代化。

总之,台湾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已经走了很长的路,基础硕固,前景光明。

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和长期投入,加上农业科技和才能的推动,使台湾的农业发展成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优势新产业,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台湾现代农业将会继续保持其发展潜力,并成为台湾的新亮点。

台湾农会运作模式及对大陆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启示

台湾农会运作模式及对大陆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启示

工、 制造业务等; 与社会功能相对应的业务包括农村
文化 、 医疗 卫生 、 利 及 救 济 事业 业 务 等 ; 福 与教 育 功 能相 对应 的业 务包 括 农 业 推 广 、 练 , 事 指 导 、 训 农 示
范等 。
经费不足是 目前农业推广中的重要限制因素。 目前农业推广经费 占国内农业生产总值的比例仅为 04 % , .9 而发 达 国家 为 06 % , 发 展 中 国家 平 均 .2 在 为 0 5% 。经费不足致使农业推广 的不稳定 因素 .4
试、 聘任 、 辞退和工资奖励办法。员工为两类 : 一类 是 选举 制员 工 , 是指 省 、 、 县 乡镇各 级农 会 经会 员 代
表 大会 选举 产生 的理 事会 理事 和监事 会监 事 。另一 类 为聘 任制 员工 , 括 总干事 在 内 的业 务工 作人 员 包
收稿 日期 :0 2 0 — 5 2 1 - 7 1
1 台湾农会 运作模式
1 1 台湾农 会基 本概 况 . 台湾农 会是 具有农 有 、 农治 和农 享 的法 人 团体 ,
实行 聘任 制 。对 农会新 进 员工一 律从 统一 考试 中择
优 录用 , 试用 期 3个 月 , 用 期 满成 绩 优 良者 予 以 试
按行政 区域设 立 ,分 为 省 、 、 县 乡镇 三 级 , 乡镇 以下 还有农 事 小组 。各 级农会 之 间没有隶 属关 系 。下级 农会 为上 级农会 的会 员 , 上级 农 会按 主 管机 关 的规 定对 下级 农会 进行 辅导 。农会 会员 分为 正式会 员 和
正式聘任。农会设 人事评议小 组,总干事 为召集 人 , 定各 部 门主 管 5~7人 组 成 ,负责 评 议 员 工 指 的聘 任 、 薪点 、 解雇 、 考核 、 奖惩 、 退休 等事 项 。

学习台湾农业发展经验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学习台湾农业发展经验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学习台湾农业发展经验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布时间:2011-8-21信息来源:中国乡村发现网作者:常德市赴台湾经贸考察团2009年12月26日—2010年1月2日,按照市委对台办的安排,受台湾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的邀请,以常德市政协副主席彭明建为团长的常德市经贸考察团一行13人,赴台就台湾的精致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营销、农民组织、农业支持保障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考察,学习借鉴台湾现代农业建设经验,为推进我市农业转型升级进行思考,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台湾农业的主要特点台湾地区地狭人稠,境内三分之二为山地丘陵,气候温暖,雨量充沛。

有耕地1290万亩,农户78万户,农业人口400多万,占总人口的19%。

台湾农业总产值为4000亿元新台币,占经济生产总值的3.3%。

台湾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精致农业发展较快,主要呈现六方面特点:(一)基础设施十分完善。

台湾农田经过70、80、90年代三次大规模整治,基础设施齐全,我们沿途所见,田间三面见光,排灌沟渠配套,水泥铺设的硬化机耕路四通八达,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

台湾的农田沟、渠、路等基础设施以及田间地头的道路硬化等,全部由各级财政投入,田内部分由土地所有人承担。

农业生产基本形成了“一乡一品”、“一县一品”生产格局,如台南的兰花、嘉义的香草、池上的大米等。

(二)科技水平处于领先。

台湾建有世界重要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亚蔬-世界蔬菜中心。

农业科技发达,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0%以上。

新技术研发、品种改良、农业设施、农业机械等方面在国际上都处于较领先地位。

科技让台湾成为国际蝴蝶兰种苗输出基地,享有“蝴蝶兰王国”美名。

(三)质量安全监管严格。

台湾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十分严格,建有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齐全的农产品安全标准。

管理部门职责明确,检测体系健全,由农业委员会、卫生署、标准检验局三个部门承担农产品进入市场前的检验、市场销售农产品的检验、进口农产品的检验。

严格实行农产品追溯和市场准入制度。

台湾农会发展简介及思考

台湾农会发展简介及思考

台湾农会发展简介及思考(湖北建始县河水坪综合农协)一、台湾农会组织变迁台湾农会最早成立于1899年,是有农民自发成立,主要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在1908年之前,日本殖民当局对农会采取无为政策,1908年,日本殖民者为了控制台湾农产品,满足国内战争需要,对农会进行改组,形成了一个由政府控制的组织,之后,台湾农会主要有三大功能:1、收购运销农产品(主要是稻谷)以补充日本本土粮食不足。

2、统一配售日本农业器材和设备(肥料、农药和机械)。

3、训练农民统一使用优良种子和改良农业种植方法。

伴随着1945年台湾收复之后,农会的作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经过国民党政府的几次改组和扶持,使台湾农会变成了一个民有、民享、民治的农民自治组织,并有力的促进了台湾农业的发展,在台湾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对农民的同步增收起了关键性作用。

收复以后,台湾农会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是混乱时期(1945年——1949年),农会主要是继承日据时期的农业推广功能,同时农村存在着各种专业合作社,农会与合作社并存,这一阶段农会主要经办政府在农村的各项委托业务。

二是调整时期(1949年——1956年),1949年国民党政府派出在大陆成立的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成员赴台研究农民组织,并提出改进意见,7月,农复会提出将台湾的农会和合作社合并,建立多目标多功能的农会组织,国民党政府接受农复会建议,于同年12月进行合并改组;1950年冬,美国人安德生博士接受农复会的邀请赴台研究农会,并提出改组建议,促使台湾于1952年公布《台湾省各级农会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农会会员区分为正式会员和赞助会员两种,赞助会员无选举权,被选举权也有严格的规定,只能当选监事,并且也不能超过一定比例。

1953年台湾农会实施权职分离的改组计划,确立了会员大会和理事会领导下的总干事负责制,明确了理事会和总干事的权责划分,总干事负责农会的日常经营管理,理事会负责对农会业务的监督。

这次改组改变了农会由地方精英把持的局面,使农会真正成为农民“自有、自享、自治”的农民组织,为保障农民的权益和推动台湾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台湾当代农业发展探讨

台湾当代农业发展探讨

台湾当代农业发展探讨1台湾农业的基本情况台湾版图总面积3.6万km,总人口2300余万。

台湾地区地狭人稠,境内2/3为山地丘陵,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600~2300mm,南北年平均气温为21.7―23.8℃。

现有耕地面积87万hm,农户78万户,农业人口400多万,占台湾总人口的18%,目前台湾农业总产值约占台湾经济生产总值的3.0%,但在台湾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台湾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与林业4大部分。

近50a来,台湾农业生产结构已逐渐由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传统农业,逐步转变为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多元化农业。

种植业的产值比重由20世纪8O年代的45%下降为现今的30%左右,渔业产值由过去不足20%,上升到现今的30%左右,畜牧业产值比重持续上升,现今达到35%左右,林业产值比重很小,一直维持在1%以内。

台湾渔业非常发达,远洋渔船作业范围遍及世界3大洋海域。

渔业年产量130多万t,其中养殖渔业占22%,近海渔业占19%,远洋渔业占55%。

从我们考察的情况看,台湾农民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城乡一体化水平都大大超前我省。

2台湾农业的3个基本特点2.1严格的农产品质量管理追求农产品的多样化和高品质是台湾现代农业的一大特色。

为了台湾现代农业的精致化和可持续发展,台湾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尤为重视。

一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农产品安全标准。

目前台湾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法规有:《食品卫生管理法》、《农药使用管理办法》、《农药残留检测要点》、《蔬菜安全管理办法》等等。

根据农业生产、流通和检验工作的需要,针对20种不同作物、289种农药,制定了1149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二是农产品管理部门职责明确,检测体系健全。

台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分别由农业委员会、卫生署、标准检验局3个部门负责,分别承担农产品进入市场前的检验、市场销售农产品的检验、进口农产品的检验。

同时健全了药物残留监测体系,严格把好农产品的生产和入场质量安全关。

对台农业合作调研报告

对台农业合作调研报告

对台农业合作调研报告一、背景和目的随着两岸交流合作的深入,台湾地区和大陆在农业方面的合作也逐渐扩大。

为了进一步了解两岸农业合作的现状和潜力,本次调研团队前往台湾进行实地调研,并撰写本报告。

本次调研目的主要有三点:1. 了解台湾农业的发展现状,包括农业经济、农产品供求情况等;2. 深入研究台湾农业技术创新和高效农业模式,为大陆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3. 探讨两岸农业合作的潜力和可能的合作领域,为未来合作提供参考。

二、调研内容及结果1. 台湾农业的发展现状调研团队走访了台湾多个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业科研机构,了解了台湾农业的发展现状。

调研结果显示,台湾农业以果蔬种植为主,并且广泛采用精细化管理技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此外,台湾农业也注重农产品的品牌打造和市场营销,以提升产品附加值。

2. 台湾农业技术创新和高效农业模式调研团队深入研究了台湾农业的技术创新和高效农业模式,并将其与大陆农业进行比较。

调研结果显示,台湾农业注重科技创新和农业信息化的应用,通过智能设备对农作物进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此外,台湾也致力于推广有机农业和环保农业,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

3. 两岸农业合作的潜力和可能的合作领域调研团队与台湾农业科研人员和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沟通,探讨了两岸农业合作的潜力和可能的合作领域。

调研结果显示,两岸农业合作潜力巨大,可以在农产品种植、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展开合作。

此外,两岸也可以在农业科技研发、农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

三、调研结论和建议根据本次调研的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台湾农业的发展经验可为大陆农业提供借鉴。

大陆农业可以借鉴台湾的精细化管理技术、农产品品牌打造和市场营销经验,以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2. 台湾的农业技术创新和高效农业模式对大陆农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大陆农业可以借鉴台湾的农业信息化应用、智能设备管理和推广有机农业的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两岸农业技术交流方案

两岸农业技术交流方案

两岸农业技术交流方案背景介绍台湾和大陆都是农业大国,有着深厚的农业文化和技术。

为了更好地推进两岸农业的发展,加强农业技术的交流和合作,制定一份两岸农业技术交流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交流方式两岸农业技术交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学术研讨学术研讨是非常重要的交流方式。

可以在两岸搭建研究平台,邀请台湾与大陆农业科研人员共同探讨农业技术的研究前沿和应用成果,推进两岸农业的技术进步。

活动交流通过举办博览会、研讨会、技术交流会等活动,将两岸的农业产品、技术、服务进行展示和交流,互相借鉴、学习和合作。

互访交流在台湾和大陆农业产业重点区域和示范园区建立门户机构、专家咨询机构,使农民、农业企业及科技服务机构在两岸之间进行互访,分享经验和技术,推进两岸农业现代化。

农业技术交流方案两岸农业技术交流方案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种植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交流和共享,交流与研究各自的现代种植技术、肥料效果、防病技术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提升两岸农业的种植水平。

果蔬养殖两岸交流开展水果、蔬菜等产业的培育和种植技术,组织农民或机构的考察参访,在生产养殖、技术研究、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学习。

农村经济组织两岸优质、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开展对接与交流,推进农村创新创业和专业技术人才的交流和合作,发挥两岸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共同推进乡村产业发展。

农机装备加强两岸农机装备领域的信息交流、技术合作、环保技术及机械设计等方面的合作,为两岸农业的绿色、高效、节能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结束语两岸农业技术交流是两岸人民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推手。

希望两岸在共同推进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合作、共赢,共同推动两岸农业问题的解决和发展。

两岸农业技术交流方案

两岸农业技术交流方案

两岸农业技术交流方案背景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近年来两岸农业技术交流逐步加强。

两岸农业技术交流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台湾农业技术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在大陆受到广泛关注;2.大陆农业市场的巨大需求促使大陆农业技术提升;3.共同推进两岸农业合作,促进两岸经济发展。

活动方式为了促进两岸农业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制定以下方案:交流会议两岸农业技术交流会议是对于两岸农业技术人员较为集中、交流频繁的一种交流方式。

可以邀请台湾农业技术人员到大陆进行讲座、培训,或相反,大陆农业技术人员到台湾进行参观、考察、研讨。

这种方式既可以传授新的科技成果,又可以给与业内人士刷新思维和交流经验的机会,也有利于业内人员深入了解两岸农业产业的差异和联系。

电子平台建立两岸农业技术电子平台可广泛覆盖两岸范围,减小了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使两岸农业业者马上得到实时、周详、容易理解的信息,加速了两岸科技交流的速度,提升了科技水平。

这个平台可以包括:技术交流平台、农业科技信息平台、农业科技服务平台。

技术交流平台是主要面向农业技术人员,用于实现技术交流和信息共享;农业科技信息平台是面向广大农业从业人员的,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和技术支持服务;农业科技服务平台是用于管理、运营这个平台的工具,包括维护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便用户更好地获取和使用平台资源。

成果展示会成果展示会是台湾与大陆农业技术交流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展示两岸农业技术成果,让两岸业者或观众互相了解对方的农业技术水平和特色,进一步推动两岸农业领域创新发展。

也可以让农业科技研究机构和企业装备的技术成果,通过展览等形式向市场进行宣传。

初步计划建立两岸农业科技交流协作基地:这个基地旨在打造一个两岸农业科技交流协作平台,为两岸农业从业人员提供交流、学习和技术支持的场所。

创建两岸合作农业园:由大陆农业科技企业和台湾果蔬企业合作建立,园区内可以推广叶菜套种、地灌追肥等优质种植技术,逐步形成一个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链。

辅导南投县设置有机农业集团栽培专区之探讨 - 台湾农业推广学会

辅导南投县设置有机农业集团栽培专区之探讨 - 台湾农业推广学会

輔導南投縣設置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專區之探討林柏霖*壹、前言有機農業近年來的蓬勃發展,由於台灣有機農業栽培大多屬小規模經營,且整體而言有機農產品仍是屬於低產值產業,附加價值不高,在行銷上較缺乏競爭力,因此現階段生產者應著重於產地的直銷,減少耗費交通運輸能量銷售到國外,免得辛苦所賺的微薄利潤被運輸成本占去大部分(陳永松,2006)由此可知目前市面上的有機農產品項目與數量愈來愈多,但消費者常常會懷疑購買到的農產品是否為真正的有機農產品,除了有機標章的認驗證制度建立以外,農政單位應推廣有機農業的經營面積擴大,這是未來發展有機農業的趨勢,為了要推動有機農業的全面化經營,有其必要擴大各個有機農場經營規模,而台灣的農場經營屬於小農制的國家,平均每位農民經營農業的面積不到一公頃,然而每年卻有二十二萬公頃的農田休耕,領取休耕補助,如果可以善用這些土地推廣有機農業,藉由有機栽培集團化經營,避免受鄰近田區汙染,不但可以創造經濟利基,也可以使有機農業的發展更加蓬勃,創造台灣成為有機無毒農業島。

至97年12月底止,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已認證「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台灣寶島有機農業發展協會」等四家驗證機構,辦理有機農產品驗證,驗證合格978家,驗證面積2,356公頃,而南投縣的有機農業驗證面積約64公頃,僅占全國的0.027%,而占全縣耕作面積更少,面積僅0.00088%,有機農業的未來努力及發展的空間很大,值得各單位更加積極推展有機農業的發展,特別是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專區的設立,有助於減少因鄰田汙染所造成有機農業的風險性增加,並可因此擴大有機農業的經營規模,達成規模經濟,而有機農產品也可以透過共同運銷的方式,使有機農業的經營成本降低。

南投縣的有機農場總家數為58家,其中驗證機關的驗證農場家數分別為「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24家、「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11家、「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20家、「台灣寶島有機農業發展協會」3家,在南投縣健康城市研討會中研議的未來南投願景及未來目標:健康環境組及永續環境組都將有機農業列為發展重要項目及重點目標,從樂活環保、綠色消費、節能生活圈中來達到落實有機農業生產面積的擴大,發展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區成為最重要的實施方式,也是最可以達成目標的方法。

1994年台湾的农业推广教育

1994年台湾的农业推广教育

作者: 胡金波;周邦任
出版物刊名: 中国农业教育
页码: 47-48页
主题词: 农业推广教育 四健会 农田水利会 农村青年 农业委员会 台湾农业 经营效率 中等农业学校 农业推广人员 健全与强化
摘要: 台湾相当重视农业推广教育工作,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推广体系、推广组织,有充足的农业辅导推广人员和经费,因此,1994年的农业推广教育工作取得较多的成绩。

据1995年6月出版的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1994年年报》可见其一斑。

该农业委员会代表官方将农业推广、农民团体辅导、培育核心农民、提高经营效率作为推动农业发展与加速升级过程中具有教育性、经济性与社会性的重要工作项目,将提高农村人力素质,健全与强化农会组织功能,促进共同及合作事业发展作为目标。

台湾行政当局将台湾高等与中等农业学校作为农业推广的重要力量。

1957年台大农学院成立农业推广中心,1960年设立农业推广系,1969年设立农业推广研究所,稍迟成立中兴大学农学院。

众多的农业职业学校也采用。

精品文档台湾宝岛有机农业发展协会

精品文档台湾宝岛有机农业发展协会

臺灣寶島有機農業發展協會2003年F0A有機稻米栽培技術訓練研習計劃一、目的:(一)加強有機農業的正確認知,提升有機農業栽培管理技術,永續經營台灣有機農業,以維護台灣土地的生態平衡。

(二)宣導本會理念及驗證準則,期許更多有心及用心人士加入有機耕作及有機農業推廣行列,共同為台灣有機農業打拼。

二、依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有機農產品生產基準」臺灣寶島有機農業實施準則三、對象:(一)本協會會員。

(本會生產者請務必撥冗參加,列入驗證考核)(二)有心投入或已從事有機耕作或推廣者,且年滿二十歲。

四、日期:92年10月25日、26日二天8:00~17:00五、地點:花蓮縣富里鄉農會(花蓮縣富里鄉中山路135號03-8832111-271)六、費用:本會會員每人1000元。

非會員每人1500元。

(含餐點、講義、鐘點費)七、報名:(一)日期:92年10月19日前。

(二)方式:將報名表及劃撥單傳真至02-26725834或郵寄至237台北縣三峽鎮添福里添福10-12號。

聯絡電話:02-86717963 (三)繳費:郵政劃撥-戶名:臺灣寶島有機農業發展協會帳號:19740264 八、食宿:(一)供應二天餐點、茶水及點心。

(二)遠到學員可自費住宿(4人通鋪,每人約300元)。

九、注意事項:(一)臨時取消參加本研習,恕不退費,歡迎轉讓。

(二)全程參與研習、不遲到早退且測驗合格後,頒發結業證書。

(三)響應環保,參加者請攜帶健保卡、會員證(本會會員)、環保杯、原子筆,住宿者自備盥洗用具及衣物。

(四)報到時請繳交二寸照片一張。

十、主辦單位:臺灣寶島有機農業發展協會合辦單位:花蓮縣富里鄉農會輔導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撕下傳真----------------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between life and deathBu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Yet you don't know thatI love you.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Yet you can't see my loveBut when undoubtedly knowing the love from both Yet cannot be together.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being apart while being in loveBut when I plainly cannot resist the yearningYet pretending you have never been in my heart.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struggling against the tidesBut using one's indifferent heartTo dig an uncrossable riverFor the one who loves you.倚窗远眺,目光目光尽处必有一座山,那影影绰绰的黛绿色的影,是春天的颜色。

两岸农业技术交流方案

两岸农业技术交流方案

两岸农业技术交流方案1. 背景台湾地区和大陆地区是一个中文文化圈内的两个重要经济体,两岸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其中农业合作交流一直是两岸交流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岸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不同,农业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和种植业产值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相互借鉴、学习、交流,共同致力于农业的繁荣和发展,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2. 需求两岸农业技术交流方案需要分析两岸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总结两岸现有的农业技术发展成就,同时发现两岸农业技术存在的差异和不足之处。

由此,综合分析两岸农业技术交流的需求,制定适合两岸发展实际的农业技术交流方案。

3. 实施方案(一)促进技术人员互访技术人员互访是两岸农业技术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

通过技术人员互访,可以观摩对方的农业生产,了解其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带回本地,根据本地实际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同时,可以将本地优秀的种植经验传授给对方,促进两岸农业技术水平的共同提升。

建议加强两岸农业技术人员交流计划,推进其合作联盟,并鼓励技术人员间的多层次交流合作。

(二)组织生产实地考察生产实地考察是两岸农业合作的另一重要方式,可以让参观的学者和技术人员观察到真实的农业生产情况,了解当地的农业技术及直接与农民和专家交流。

此外,生产实地考察还可以促进两岸农业合作奠定坚定的基础。

我们建议通过组织定期的生产实地考察活动,以帮助两岸农业技术人员互相了解,并进一步提高两岸合作的水平和质量。

(三)开展技术研讨交流活动技术研讨交流活动是加强两岸农业技术交流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技术研讨交流活动中,两岸技术人员可以就相应技术主题展开讨论和交流,共同开展研究、建立专家库,从而促进两岸农业的技术创新和变革。

我们建议开展网络研讨、领域研讨、学者教授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技术研讨交流活动,以便加强两岸农业技术交流及合作。

4. 成效通过上述的措施,可以加强两岸农业技术交流,进一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业经济效益,同时增加两岸人民在农业领域的相互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輔導南投縣設置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專區之探討林柏霖*壹、前言有機農業近年來的蓬勃發展,由於台灣有機農業栽培大多屬小規模經營,且整體而言有機農產品仍是屬於低產值產業,附加價值不高,在行銷上較缺乏競爭力,因此現階段生產者應著重於產地的直銷,減少耗費交通運輸能量銷售到國外,免得辛苦所賺的微薄利潤被運輸成本占去大部分(陳永松,2006)由此可知目前市面上的有機農產品項目與數量愈來愈多,但消費者常常會懷疑購買到的農產品是否為真正的有機農產品,除了有機標章的認驗證制度建立以外,農政單位應推廣有機農業的經營面積擴大,這是未來發展有機農業的趨勢,為了要推動有機農業的全面化經營,有其必要擴大各個有機農場經營規模,而台灣的農場經營屬於小農制的國家,平均每位農民經營農業的面積不到一公頃,然而每年卻有二十二萬公頃的農田休耕,領取休耕補助,如果可以善用這些土地推廣有機農業,藉由有機栽培集團化經營,避免受鄰近田區汙染,不但可以創造經濟利基,也可以使有機農業的發展更加蓬勃,創造台灣成為有機無毒農業島。

至97年12月底止,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已認證「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台灣寶島有機農業發展協會」等四家驗證機構,辦理有機農產品驗證,驗證合格978家,驗證面積2,356公頃,而南投縣的有機農業驗證面積約64公頃,僅占全國的0.027%,而占全縣耕作面積更少,面積僅0.00088%,有機農業的未來努力及發展的空間很大,值得各單位更加積極推展有機農業的發展,特別是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專區的設立,有助於減少因鄰田汙染所造成有機農業的風險性增加,並可因此擴大有機農業的經營規模,達成規模經濟,而有機農產品也可以透過共同運銷的方式,使有機農業的經營成本降低。

南投縣的有機農場總家數為58家,其中驗證機關的驗證農場家數分別為「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24家、「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11家、「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20家、「台灣寶島有機農業發展協會」3家,在南投縣健康城市研討會中研議的未來南投願景及未來目標:健康環境組及永續環境組都將有機農業列為發展重要項目及重點目標,從樂活環保、綠色消費、節能生活圈中來達到落實有機農業生產面積的擴大,發展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區成為最重要的實施方式,也是最可以達成目標的方法。

*南投縣政府農業處辦事員289貳、有機專區設立區域規劃概念我國區域計畫法第一條指出為促進土地及天然資源之保育利用,人口及產業活動之合理分布,以加速並健全經濟發展,改善生活環境,增進公共福利,特制定本法。

同法第三條更針對區域計畫定義為係指基於地理、人口、資源、經濟活動等相互依賴及共同利益關係,而制定之區域發展計畫。

由此可知,我國要成立有關有機農業專區的區域規劃概念必須有區域計畫法的支持依法行政,才得以使該計畫進行順利。

有機農業專區的設立是目前國內解決有機經營困境的一個很好的方法,透過這個方法除了可以增加有機農業的競爭力,提升有機農業的規模經濟,並可以減少有機農業區受到鄰田農藥汙染的困擾,可以說是一舉數得,相關單位也看到此一利基,紛紛提出計畫在台糖土地或休耕田規劃成為有機農業專區。

「地域指定(面)」與「個別農業生產者(點)」的支援,並非二者擇一,而必須以兩者兼顧的觀點視之。

最重要的是,目標制定對有機農業的健全培育與普及有益的法律制度。

而日本針對參議院法制局「有機農業促進法草案政策要旨」之研討會的議事記錄中,有以下的意見:立法作業部會中也曾被提出過,若將地域指定(有機專區)作為主要提出的重點,在英國,不是農業,而是指定被稱作環境區域的Environmental sustainable area(ESA),殷切地支持該區域。

足立恭一郎認為以此作為參考,改成適合農業的版本,進行地域指定即可。

有關該地域指定的「政策效果」,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結論,也就是在農業環境政策的先進國家中,正在朝著「解除地域指定,以全國的有機農業生產者為支援對象」的方向進行(足立恭一郎,2006)。

這項事業的重點是,根據其規範,對於參加敏感地區事業的農業生產者訂定一定程度的農業活動限制,並賦予遵守之義務,引導轉為環境敏感型的農業。

而韓國自2002年度起解除地域指定,改以「得到有機、轉換期有機、無農藥農產品認證的全國個別農業生產者為優先,在業務量尚可負荷的情況下,環境監視地域內的低農藥農產口認證農業生產者將作為第二順位的支付對象」(足立恭一郎,2006)。

任何一個地區發展有機農業都需要有先前的規劃,也就是有機農業的發展計畫,透過有機農業發展計劃過程中,須要有審慎的規劃與安排,才能落實有機農業專區的設立,為求地區的健全發展與試圖解決地區發展上的問題,事前規劃的觀念應運而生,區域規劃發展,乃在一特定時間內整合一特定區域之自然、經濟與人文資源,為該區域人民福利的增加提出一整體性的發展構想;它亦為達到地區經濟與社會平衡發展不可或缺的工作。

(李朝賢,1993)茲就南投縣設立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區區域發展之swot分析如下圖:290優勢(Strengths) 劣勢(Weaknesses)充沛之水及電力能源供應豐富景觀資源,生態物種多樣性,群落棲地豐富宜人的氣候擁有勤勞的人力資源南投有83%以上的保護林區低開發城鄉景觀規劃可塑性高縣內有豐富的農產品占全國比重高有機產業結合觀光將帶來新契機有機農業整體發展有結構性問題有機農業基礎建設不足高素質有機專業人才不足地方財政困難推廣有機不易偏遠地區交通運輸不便受自然換境影響可用土地稀少年輕人口外流,農村年齡結構老化,有機農作物成本高,收益低南投縣欠缺全盤有機農業發展規劃,產業升級困難機會(Opportunities) 威脅(Threats)南投具備良好之觀光資源可以有機休閒產業做結合農業生化科技產業未來發展在南投縣產業轉型中扮演重要地位地方發展自主地位的提升兩岸發展為國家級有機產業的機會聯外交通網的建置與密度高區域發展競爭激烈加入wto後,面臨國際產業升級問題,及鄰近縣市之競爭,將對南投有機農業產生嚴重衝擊亟待尋求有機產業升級與結合觀光事業發展契機城鄉發展上不確定因素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2009參、有機農業栽培區一、有機農業有機的概念在國內外都有許多專門研究有機領域的學者專家做精闢的定義,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的農業委員會,認為其定義為「一種旨在提升或強化農業生態系統健康的全方位生產管理系統」。

國內有機農業推動最重要的學者董時叡(2007)認為有機農業一般性的認知都強調是盡量使用天然生產素材,不使用人工化學合成物,崇法自然生產法則,注重動物福祉,強調與生態共容的農業生態系統。

就其分析可以說有機農業就是一種對環境友善的耕種方式,除可生產安全、優質的農產品供應市場外,亦可降低因農業生產對環境污之衝擊。

李協昌(2009)我國的有機農業發展是近幾年來的事,有機由外文「ORGANIC」翻譯而來,為標示用詞,指標示有機之農產品係依據我國「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暨「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管理辦法」等規定所生產、加工、運銷及流通,且有其完整性者。

有機農業則是指遵守自然資源循環永續利用原則,不允許使用合成化學物質,強調水土資源保育與生態平衡之管理系統,並達到生產自然安全農產品目標之農業。

簡言之,農產品生產過程不施用化學肥料、化學農藥或其他合成化學物質等禁用資材,不使用基因改造植物或生物,著重生物多樣性、自然資源永續利用及安291全,並於農產品採收、包裝、儲存及運送過程確保不受到汙染等之農業生態與生產體系。

而依據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第二條:有機農產品:指在國內生產、加工及分裝等過程,符合中央主管機關訂定之有機規範,並經依本法規定驗證或進口經審查合格之農產品。

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主張有機農業四大原則-健康、生態、公平與關懷:(一)健康原則:有機農業應當維持與提升土讓、植物、動物、人類及地球的健康彼此個體密不可分。

個人與全體的健康不能抽離生態系統的健全,健康的土壤培育出健康的作物,促進人類與動物的健康。

(二)生態原則:有機農業應以生物生態系統及循環為基礎,與生態合作、競爭,並且幫助維持生態。

有機農田、牧場及野生收成系統應符合自然生態平衡與循環。

有機管理須適合當地環境、生態、文化及規模。

應藉由重覆使用、回收及有效管理物資跟能源,減少投入成本,維持及改善環境品質及節省能源。

(三)公平原則:有機農業須建立在保證一般環境與生活機會接公平的關係上,有機農業應以確保所有階級及團體皆公平的方式管理人際關係-農夫、工人、加工業者、批發商、貿易商及顧客。

(四)關懷原則:有機農業應以謹慎且合理的方式管理,保護現在與後代子孫及環境的健康與福利,有機農業須採用適當的技術,同時杜絕不可預測的技術來預防重大風險,例如基因遺傳工程。

二、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輔導縣市政府規劃休耕田活化利用,建立有機集團栽培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98年3月11日召開研商有機農業發展策略座談會決議,請各縣市政府擇定縣內1-2處鄉鎮,會同農糧署、各區分署、及各區農業改良場等單位,邀請轄內大面積連續休耕田較為集中地區農友,及有意願承租的專業農民召開說明會,以瞭解農民意願。

為輔導從事有機生產農戶以毗鄰大面積農地集團栽培,配合連續休耕田活化,小地主大佃農政策推動機制,輔導有機農友擴大經營規模,利用台糖土地、退輔會農場建立有機農業專區,成立工作小組,由台糖公司、退輔會或其他方式提供土地,經過評估遴選後媒合供有機農戶租用,生長適種作物,建置有機農業專區(王鐘和,2009),茲就國內、外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區成功案例探討如下節所述。

肆、國內、外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區成功案例探討一、國外有機農業集團栽培區成功案例292世界各國推動有機農業多以先進國家為主,以歐盟、日本、美國等國為有機農業的先行國家,然而在這些推廣有機農業國家中有個國家卻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古巴,為何一個共產落後的國家在有機農業的領域中可以跟世界各先進國家比擬,值得我們去做深入探討,並了解其成功的地方,讓台灣的有機農業得以學習。

提到有機農業的發展國家,古巴竟是世界上最有成就的有機農業國家,保守估計1990年末期古巴有機農耕面積已占全國農耕總面積九成五以上,反觀台灣目前的有機耕種面積約農耕面積的千分之二,以本文中所提我國南投縣有機農業比例為例僅占全縣耕地面積的0.00088%,實在少得可憐,古巴的地理環境與台灣相似,都同屬於狹長海島狹長型的國家,其面積約台灣的三倍大,但人口卻只有台灣的一半,鄰近的美國是引導古巴有機農業成為全世界比例最高國家的關鍵,實在值得我國推廣有機農業時做為借鏡。

所謂危機就是轉機,印證古巴這個國家的在有機農業轉型的成功,在時空背景威脅下,古巴因為遭受美國經濟隔離,在不得已的情形下,向蘇聯靠攏實施共產,這其間古巴的農業完全實行慣型農法,然而隨著蘇聯的解體,古巴面臨進口資源減少85%以上的危機,其中包括每年130多噸的化學肥料及1萬噸的殺蟲劑,這個轉變使古巴成為有機農業的推動者,在此同時古巴成功轉型成為永續經營的有機農耕,試圖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國家,而永續農法需要將農村人力再度整合,將有經驗的農友分別編隊,與大家分享過去累積的經驗並傳承耕作的方法與知識(朱慧芳,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