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能·课时演练 自然地理 第二章 第四讲

合集下载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课时1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其生产地区专门化课件中图版必修3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节课时1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其生产地区专门化课件中图版必修3

答案
温带大陆性 °N以北)和_______________(40 地中海气候 (3)西部太平洋沿岸有_____________(40 °N以南)。
高原山地气候 。西南与墨西哥交界处为亚热 (4)落基山脉和内华达山脉为______________
带沙漠和草原气候。
答案
3.从水热条件分析,美国哪些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
答案 略。
答案
2.美国本土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各分布 在什么地区?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温带大陆性 气候,根据降水 (1)大部分为____________ 多少和植被差异,该气候又被分为温带落 叶阔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 草原气候和温带沙漠气候。 (2)东南部(37°N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 _______________ 林气候 (也称作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
意义 农业带
乳畜带、 小麦带 、 玉米带 、棉花带、混合农业带、水果和灌 溉农业带等
2.美国主要农业带
A: 棉花带 C: 玉米带
小麦带 B:_______
乳畜带 D:______
F:混合农业带 H:畜牧和灌溉农业带
E:亚判断]
1.追求效益成为影响美国农业生产发展的首要因素。( √ )
答案 中部和东部地区地处亚热带和温带,夏季热量条件充足,东部低矮
的山地对来自于大西洋的水汽阻挡很小,夏季降水较多,水热条件配合较 好,适宜发展种植业,如小麦、玉米、棉花和亚热带作物等。 4.分析中央大平原对美国农业生产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案 在落基山脉与阿巴拉契亚山脉之间分布着约占美国本土面积1/2的中 央大平原,这里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机械化耕作和大规 模经营,是美国重要的农业区。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4讲水的运动教学案中图版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4讲水的运动教学案中图版

第4讲水的运动考纲考情核心素养思维导图[考纲展示]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情分析]1.多结合区域特点考查河流水文特征、水循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多以示意图、等温线图的形式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认知:世界洋流分布图。

2.综合思维:掌握水循环的类型与环节,利用水循环原理分析水资源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河流的补给类型。

熟记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地理实践力: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和洋流模式图,实验观察植被破坏前后径流、下渗等环节的变化,设计合理的航海线路。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68页考点一自然界中的水循环1.三大类型及主要环节类型 环节名称特点海上内循环A 蒸发→B 降水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陆地内循环⎦⎥⎥⎤I 蒸发F 蒸腾→D 降水 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2.成因⎩⎪⎨⎪⎧内因:水在常温和常压条件下的三态变化外因:太阳辐射和水的重力提供了能量和动力3.意义(1)联系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

(2)在各圈层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输送和转换。

(3)促进整个自然界的发展演化。

(4)调节水分和热量地区分布的不均,减少地区之间的干湿、冷热差异。

(5)水资源得到更新并能持续利用。

[素养盘点]1.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从水循环的角度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综合思维)提示:不对。

因为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存在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井水一般属于地下水,地下水和河水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1.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水循环主要有四个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

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

改变地表径流人类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影响地下径流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等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影响下渗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2.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问题沼泽地的形成内流河断流的成因考法一水循环原理及其地理意义命题点睛:近年来,考查水循环和水平衡的题目综合性强,难度大。

人教版八上地理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人教版八上地理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四节自然灾害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定义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知道防灾减灾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措施。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加深对各种自然灾害及造成损失的了解。

2、通过资料收集,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情况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自救能力。

2、关注我国自然灾害的现状与趋势,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自然灾害的主要分类;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道防灾减灾的一些基本方法。

【难点】分析我国不同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安全防护技能。

三、教学方法读图法、数据分析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五、教学用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相关自然灾害资料。

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全国共有29个省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3004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遇难1434人,失踪331人。

2010年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西南五省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

2012年7月21日至22日8时左右,北京及其周边地区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及洪涝灾害,北京有79人因此次暴雨死亡,且暴雨造成房屋倒塌10660间,160.2万人受灾,经济损失116.4亿元。

(二)新课讲授板书:(一)常见的自然灾害1.思考——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有什么特征?我国都有哪些自然灾害?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在书上查找答案。

高一地理 课时提能演练(十) 1.3.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一地理 课时提能演练(十)  1.3.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3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方略配套套题:课时提能演练(十) 1.3.1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湘教·浙江)(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2·衢州模拟)咸海曾是世界第四大湖,过去几十年来,咸海水量已经减少了70%以上。

下面四幅图为咸海面积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咸海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蒸发旺盛B.大量引用入湖河水灌溉C.湖泊沿岸植被被破坏D.气候干旱,蒸发旺盛2.咸海面积减小对当地的影响最可能是( )A.气温年较差变小,降水减少B.地下水水质恶化,地面沉降C.气温年较差变大,盐尘暴频发D.灌溉水源增加,农业增产(易错题)风尘沉积通量大小可以指示地区干燥度的变化。

下图反映了青藏高原隆起与西北地区的风尘沉积通量变化情况,读图回答3、4题。

3.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推断青藏高原隆起后,我国西北地区可能 ( )A.流水作用增强B.冰川作用增强C.风力作用增强D.变质作用增强4.根据图中信息分析,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①气候的大陆性变强②植被覆盖率增大③河湖及其水量增加④太阳能资源更丰富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2011·重庆文综)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A.根系不发达B.叶质坚硬,树皮厚C.板状根大,树干长D.叶面宽大,多气孔6.图中2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洋流性质C.距海远近D.地形差异(预测题)生物量一般是指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空间的个体数、重量或其含能量。

X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地上生物量、年均温和年降水量随经纬度的线性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该区域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A.从西北向东南递减B.从西南向东北递减C.从东南向西北递减D.从东北向西南递减8.关于该区域气候要素与生物量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上生物量随年均温的升高而减少B.地上生物量随年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多C.若该区域变暖,则光合作用增强,地上生物量增多D.若该区域变暖,则水分蒸发和蒸腾加剧,地上生物量减少埃及阿斯旺大坝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可是这个大坝建成20多年后,人们发现: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壤肥力持续下降;下游土壤盐碱化面积扩大;库区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质恶化;下游的河床遭受严重侵蚀,海岸线内退……根据材料,回答9、10题。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综合提升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综合提升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地理术语第一节地表形态、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构造运动、压力、张力、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第二节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板块、碰撞或俯冲、交通运输线路、交通运输布局、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迂回前进、盘山曲折的线路、桥(梁)隧(道)相结合第三节向下侵蚀、向源头侵蚀、向河谷两岸侵蚀、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山前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水下堆积体学科语言第一节1.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2.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它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3.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也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因此,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4.外力作用通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方式对地表形态进行再塑造5.岩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使得岩石圈的物质处于循环转化中6.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7.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风化、侵蚀作用,逐渐成为砾石、沙子、泥土等碎屑物质。

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压实、固结形成沉积岩8.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变质岩第二节1.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重要内力,它常使得岩层断裂和变形,形成构造地貌。

褶皱和断层是常见的构造地貌2.褶皱是由背斜和向斜组成的。

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形成山岭;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形成谷地。

在外力长期作用下,背斜、向斜的地表形态也会出现倒置现象3.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称为断层。

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1节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第2课时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1节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第2课时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B.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落差大
C.深居内陆,降水少,风力强
D.冬冷夏热,降水季节变化大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该地貌位于新疆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多 大风天气,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图中“魔鬼城”是风力侵蚀作用 形成的,故D项正确。第2题,乌尔禾“魔鬼城”地区的地貌是风力侵 蚀地貌,主要是因为该地深居内陆,降水少,风力强;该地区的气温年 较差较大;该地区河流发育较差;气候为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少。
用。
课堂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风沙地貌
【情境探究1】 材料一 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 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 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材料二 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
(1)分析雅丹地貌形成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答案】日照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变率大且集中,蒸发作用 强,地表径流贫乏,流水作用弱;植被稀少,疏松沙质,地表裸露;风 大且频繁,是塑造风成地貌的主要动力。 (2)下列属于雅丹地貌的景观特征有________。 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 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垂直 ③地面支 离破碎 ④土墩奇形怪状 【答案】①③④
【答案】①为峰丛、②为峰林、③为溶洞、④为残丘。③中最常见 的喀斯特景观有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等。
【整合提升】
1.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
影响因素
影响作用
岩石
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成分,如石灰岩、白云 岩
条件
岩石的透水性 空隙、裂隙大,透水性强
岩石的可溶性越强, 喀斯特作用越强
水分 条件
水的酸性
二氧化碳含量多,溶蚀力强 水的酸性越强,水的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4.2.1中国地理概况课时提能演练鲁教版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4.2.1中国地理概况课时提能演练鲁教版

(45 分钟 100 分)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44 分)( 2012·济南模拟)以下图为某国领土四至点所在经纬线范围表示图,联合图示信息,达成1、2 题。

1. 下边对于该国地理地点的阐述,合理的是()A. 大多数领土位于中低纬度B. 该国位于西半球C. 该国位于南半球D. 该国位于大洋东岸2. 以下对于该国地理地点对其地理环境的影响的阐述,不合理的是()A. 南北跨度大,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规律明显B. 深受大海影响,自然带没有形成典型的经度地带性规律C. 东西跨度大,时差大D.边疆绵长,利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2012·豫南模拟)以下图为我国某地年等降水量线散布图,读图达成3、4 题。

3. 该地区的降水散布大概是()A.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B. 由东南、西北向中间递减C. 由西南向东北递减D. 由东向西递减4. 图中 A 处降水的数值范围和主要原由是()A.0mm~ 200mm之间,盆地影响B.200mm~ 400mm之间,西风影响C.400mm~ 600mm之间,山地影响D.200mm~ 400mm之间,山地影响5. ( 2011·北京文综)均匀海拔由高到低的省区挨次是()A. 湘、辽、宁B. 台、鲁、苏C. 青、粤、晋D. 桂、甘、豫( 2012·武汉模拟)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6、 7 题。

6.对于图中M河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水田农业和旱地农业分界限B.季风区与非季风划分界限C.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D.润湿区与半润湿划分界限7.相关图中省区南部地区农业生产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在丘陵地区开拓梯田,鼎力发展粮食生产B.土壤肥饶,是主要的粮食产区C.就地取材,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茶树等多样化农业生产D.要点发展薪炭林,以保证乡村生活能源的供给(2012·佛山模拟)以下图表示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土地面积、水资源总量、人口及耕地等指标的对照。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标呈现·素养导读主干知识·宏观把握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核心素养1.通过绘制、运用水循环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2.利用地理视频、相关模型等,认识现实生活中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3.通过现实实例,解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引导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水循环1.概念: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变化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2.类型及主要环节类型环节名称海上A蒸发→B降水内循环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特别提醒](1)陆地内循环不只发生在内流区域。

(2)外流区域既有海陆间循环又有陆地内循环。

(3)海洋同时参与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

(4)三种水循环类型都包括蒸发和降水环节。

3.原因(1)内因:水在自然界中的三态变化。

(2)外因: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为水循环提供了能量和动力。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

2.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3.塑造地表形态。

一、判断题1.外流河只参与海陆间循环,不参与陆地内循环。

(×)2.水循环中参与水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

(√)3.人类活动最容易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

(√)4.江河水比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长。

(×)5.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是水循环促进海陆物质迁移的具体体现。

(√) 6.水循环可以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二、选择题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A.C环节B.G环节C.F环节D.E环节2.对陆地水资源更新作用最大的是( )A.A、B循环B.H、G循环C.A、C、G、E、F循环D.B、C、G、F循环解析:1.D 2.C 第1题,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对应图中的E 环节。

提能·课时演练 自然地理 第二章 第二讲

提能·课时演练  自然地理  第二章  第二讲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提能·课时演练一、选择题(2013·鞍山模拟)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分析回答1、2题。

1.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A.①地的较大B.②地的较大C.两地相当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2.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此时的盛行风向为()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2013·西安模拟)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

据此完成3~5题。

3.1月,图中A地盛行()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C.东北季风D.西北季风4.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5.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A.A地高温多雨B.正值1月份左右C.C地形成高压中心D.B地寒冷干燥(2011·四川文综)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

读表回答6、7题。

6.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C.③——大兴安岭西侧D.④——西经130°附近7.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2013·福州模拟)下图表示某区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8~10题。

8.下图中的气候资料,与上图中R城市气候相符的是()9.Q地降水量多于其周边地区,主要是因为Q地()A.距海洋近B.气旋活动频繁C.多地形雨D.多锋面雨10.图示区域的典型农业景观为()A.牧场辽阔B.灌渠纵横C.陡坡梯田D.水田密布(易错题)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一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第二章 第四节 自然灾害》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四节 自然灾害》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自然灾害》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图片和案例,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和类型;2. 提高学生收集和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基本的数据分析和识别技巧;3. 培养学生初步的预防自然灾害和应对灾难的意识。

二、作业内容:1. 观察并描述身边的自然灾害现象: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并记录至少三种自然灾害现象,可以是天气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并描述其发生时的特征和影响。

2. 收集并整理地理信息数据: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书籍、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有关自然灾害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灾害发生的频率、强度、影响范围、经济损失等。

同时,学生需要整理这些数据,以便后续分析和识别。

3. 分析自然灾害的类型和特点: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对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进行分析和比较,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影响方式和预防措施。

4. 小组讨论: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面对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如何做好预防和准备工作。

每个小组需要提交一份讨论报告。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内容应真实、客观,与课程主题紧密相关;2. 作业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观察报告、数据整理、分析报告、讨论报告等;3. 作业应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每个小组人数不超过4人;4. 提交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应规范、整洁,符合学术规范。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包括作业内容的真实性、分析的准确性、讨论的深度和广度;2. 评价方式将采取教师评价和小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以综合评价为主;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记入期末总成绩。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认真对待作业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2. 教师应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鼓励学生不断进步;3. 如果有学生对作业评价有疑问,可以向教师提出,教师将尽力解答。

通过这次作业设计方案,我们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加深对自然灾害的理解,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人教八年级地理上学期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人教八年级地理上学期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课程标准】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常见的自然灾害,能会判断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2.自然灾害等大致分布。

3.理解避灾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让学生可以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灾害,学会自我避灾。

【重点与难点】1.自然灾害的分布大势。

2.掌握常见的、实用的救灾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资料分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视频:地震、泥石流、台风你知道我国经常发生的灾害有哪些吗?它们都会造成什么危害?如何去预防和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让我们一起去讨论吧!二、新课学习〔一〕常见的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拓展延伸:如何判断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的客体。

满足这两个条件的灾害才称得上自然灾害,而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灾害不属于自然灾害。

2.常见的自然灾害气象灾害:洪涝、台风、干旱、寒潮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3.气象灾害〔1〕干旱:长时期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形成干旱。

分布:我国干旱灾害最严重的是华北地区考虑:为什么我国干旱灾害最严重的是华北地区?〔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

〕洪涝: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都可能形成洪涝。

分布:主要分布东南沿海地区考虑:为什么洪涝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降雨量大;河流汛期长;多台风;多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温馨提示:干旱和洪涝是影响我国的最主要的气象灾害。

它们发生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的损失宏大。

〔2〕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台风带来的影响:利:解除或缓和盛夏期间的旱情弊:特大暴雨容易造成洪水灾害分布: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易发生台风灾害。

2022中图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2章 第4讲 课时提能练10 Word版含答案

2022中图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2章 第4讲 课时提能练10 Word版含答案

课时提能练(十)水循环(建议用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全球水循环包括大循环和小循环,下图是全球水循环模式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既属于大循环又属于小循环的环节是()A.①④B.②③C.③⑤D.⑤⑥2.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图中各环节水量发生变化,其中与海平面上升直接相关的是() A.①削减B.④增加C.⑤削减D.⑥增加3.实践证明,干旱的内流区大面积造林最终可能导致干旱加剧,缘由是()A.降水总量增加,最终导致区域内大气水体总量削减B.地表水下渗增加,最终导致区域内地表水体总量削减C.向区域外输送的大气水增加,最终导致区域内水体总量削减D.向区域外输送的地表径流增加,最终导致区域内水体总量削减1.C 2.B 3.C[第1题,甲、乙分别代表海洋和陆地上空,丙、丁分别代表陆地和海洋;⑤是海洋水汽蒸发,⑥是海洋降水,①是海洋向陆地水汽输送,③是陆地降水,②是陆地蒸发蒸腾,④是陆地径流回到海洋。

③既属于陆地内循环,也属于海陆间大循环;⑤既属于海洋内循环,也属于海陆间大循环。

第2题,全球变暖,冰川溶化,汇入海洋的径流量增加。

第3题,干旱区内植树造林,树叶和树根会增加水分蒸发面积,造成蒸发到空气中的水分增加,最终使该区域水体总量削减,导致干旱加剧。

](2022·全国卷Ⅱ)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

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

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A.塔里木河流域B.长江流域C.雅鲁藏布江流域D.黑龙江流域5.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A.水田改旱地B.植树造林C.覆膜种植农作物D.修建梯田4.A 5.C[第4题,本题考查的是绿水比例最大而非绿水量最大的流域。

气候干燥的塔里木河(内流河)流域降水后蒸发(腾)水(即绿水)的比例远大于其他流域(外流河,径流量大、蓝水比例高),故选A。

高中地理 课时提能演练(四) 1.1.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湘教版

高中地理 课时提能演练(四)  1.1.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湘教版

2013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方略配套套题:课时提能演练(四) 1.1.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湘教·浙江)(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易错题)下图为某区域经纬网图,其中②位于①的正东方向。

据图回答1、2题。

1.当晨线经过②⑤两地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时全球日出东北,影朝向西南B.此时太阳直射110°EC.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D.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2.若两架飞机分别从①⑤出发,沿纬线以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的速度分别飞行到②⑥,则( )A.从①飞行到②所用的时间较短B.从⑤飞行到⑥所用的时间较短C.两者所用时间相等D.两者所用时间无法判断(2012·淮安模拟)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完成3、4题。

3.观测者从甲、乙、丙、丁四个角度能够观测到右图所示昼夜状况的是( )A.甲B.乙C.丙D.丁4.下列叙述与右图相符的是( )A.图中所标注的经度为西经度B.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C.图示极点为南极点D.图示为北半球夏至日光照图读下图完成5、6题。

5.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则图中字母L和S代表的角的度数为( )A.20°B.23°26′C.30°D.66°34′6.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当地球越过P点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 )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B.在南半球向北移动C.在北半球向南移动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预测题)图中的AC、BD是纬线,分别为75°和80°,AB为晨线,B为AB和BD的切点,O为北极点,∠AOC=30°。

读图回答7、8题。

7.若OA为0°经线,则太阳直射的位置为( )A.10°N,30°EB.10°S,30°EC.10°N,150°WD.10°S,150°W8.如果地球的公转速度加快,AB下次与BD相切的时间间隔约为( )A.60天B.75天C.100天D.120天(2011·浙江文综)下图中,M为赤道与某一经线L1的交点,北半球任一纬线L2上两点Q1、Q2分别位于经线L1的东、西两侧。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4.2.2中国地理分区课时提能演练鲁教版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4.2.2中国地理分区课时提能演练鲁教版

(45 分钟 100 分)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44 分)读我国某地域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散布表示图,回答1、2 题。

1. 该地域位于我国的()A. 华北地域B. 华南地域C. 青藏地域D.西南地域2. 以下有关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B.河流以冰雪融水为主C.农业耕种制度一年一熟D.一年中春天最干旱( 2011·安徽文综)最近几年来,安徽省外贸不停增加,主要入口金属矿砂、特种机械、有色金属等,出口机电、高新技术产品、服饰等,以下图表示2009 年安徽省主要外贸国家及相应贸易额。

达成3、4 题。

3. 切合安徽省主要外贸商品流向的是()A. 向英国出口芯片、石油B. 从智利入口汽车、铜矿砂C. 向美国出口冰箱、衬衫D.从日本入口手机、铁矿砂4. 出入口贸易状况表示安徽省()C. 原料导向型工业最具竞争优势D. 航空运量在外贸运量中比率最大以下图为我国某省部分地区表示图。

读图回答5~7 题。

5. 检查发现,图示地区的古长城损毁严重,其主要的自然原由是()A. 风力侵害作用强B. 流水侵害作用强C. 地震屡次致使损坏D. 农民耕种活动的损坏6. 以下说法属于图示地区经济发展落伍的原由的是()①资源困穷②生态环境柔弱③水资源欠缺④交通落伍⑤劳动力欠缺A. ①②③B. ②③④C.③④⑤D. ①④⑤7.在延安地域经济发展中,针对其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适合的治理举措是()A. 小流域综合治理B. 建布防备林系统C. 增强者工草场建设D. 利用“鱼塘—台田”模式发展农业读我国某地区图,回答8、9 题。

8. 图示城市四周地区发展种植业的限制要素是()A. 土壤肥力B. 热量C.水D.光照9. 与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域对比,图示城市邻近地域()A. 年太阳辐射总量高B. 多洪涝灾祸C. 水能丰富D. 丛林散布广跟着地区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中国现行东、中、西三大地带已经难以适应新局势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地区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区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以以下图)。

2022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2章 第4讲 课时提能练9 Word版含答案

2022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2章 第4讲 课时提能练9 Word版含答案

课时提能练(九) (建议用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锋面性质不同,产生的天气现象也不相同。

读下列两图,完成1~2题。

1.甲、乙两图中,受锋面影响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是()A.甲图中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降雨天气B.甲图中锋过境后消灭升温、降压、晴朗天气C.乙图中暖空气主动爬升,形成阵性降水D.乙图中锋过境后狂风大作,会消灭短时雷暴天气2.我国东部受甲图中锋面影响时,会消灭的天气现象是()A.长江下游伏旱B.华北平原春旱C.北方寒潮D.江淮梅雨1.A 2.C[第1题,甲图冷空气向暖空气移动,暖空气在锋面上被迫抬升,是冷锋天气,故A正确,B错误。

乙图暖空气向冷空气移动,冷空气在锋面下后退,是暖锋天气,形成连续性降水,故C、D错。

第2题,甲图为冷锋,北方寒潮是冷锋快速入侵造成的,故C正确。

长江下游伏旱是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华北平原春旱是受大陆气团影响,江淮梅雨是受准静止锋影响,故A、B、D三项错。

](2021·邢台模拟)读某天气系统经过邢台市前后的气温(℃)、气压(hPa)、降水量(mm)、风速(m/s)变化示意图,回答3~5题。

3.该天气系统是()A.冷锋B.暖锋C.气旋D.反气旋4.该天气系统到达邢台市的时间约是()A.29日B.31日C.1日D.3日5.图示天气系统过境时最有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强沙尘暴B.重度雾霾C.交通事故增多D.气温日较差增大3.A 4.B 5.C[第3题,图示天气系统过境前后,邢台市消灭了明显的降水过程,且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上升,符合冷锋过境前后天气现象的变化特点。

第4题,冷锋到达时,会造成其影响地区气温骤降,并伴随大风、降水天气,由图可知,31日邢台消灭大风、降水过程,故冷锋系统大约于31日到达邢台市。

第5题,冷锋过境会产生降水,不易产生强沙尘暴天气;大风有利于污染物集中,会削减雾霾的发生;锋面造成云量增加,减小气温日较差。

] (2021·孝感模拟)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消灭。

湘教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 第2讲 课时提能练 含答案

湘教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4章 第2讲 课时提能练 含答案

课时提能练(十四)(建议用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2016·浙江高考)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

完成下题。

甲乙丙1.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B[由题目材料知,云杉的分布与气候变化有关,气温升高,北半球云杉主要分布区的北界向北(高纬度)移动。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甲到乙时期,北美云杉主要分布区的北界向北移动,说明该时期北美气温上升;而从乙到丙时期,北美云杉主要分布区的北界稍向南移动,说明该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故选项B 正确。

]商丘位于河南东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介于114°49′E~116°39′E、33°43′N~34°52′N。

下图为商丘地区1971~2010年气温、降水量和日照变化统计图。

据此完成2~3题。

2.该地区1971~2010年气候()A.趋向于暖湿化B.趋向于冷湿化C.趋向于暖干化D.趋向于冷干化3.该地区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农作物是()A.玉米B.水稻C.甜菜 D.甘蔗2.A 3.A[第2题,该地的日照曲线呈下降趋势,气温和降水曲线呈波状上升状态,说明气候趋于暖湿化。

第3题,该地处于黄淮平原地区,属于暖温带,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水稻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地区,该地种植水稻的面积较小,不是主要作物;甜菜属于中温带作物,本地区很少种植;甘蔗是亚热带、热带作物,该地区不种植甘蔗;故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为玉米。

] 4.下图为某地沿145°经线附近1月、7月降水量分布图,据图可知()A.甲地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B.乙地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水稀少C.丙地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丰富D.丁地位于高大山脉背风坡,降水稀少C[由图可知,甲地处于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乙地地处背风坡,降水少;丙地位于南纬30°~40°,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最有可能是地中海气候,所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丰富;丁地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2021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第4讲 课时提能练9

2021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第4讲 课时提能练9

课时提能练(九)(建议用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2021·湖北质检)以下图示意亚洲局部区域2021年5月对流层CO2浓度(颜色越深表示浓度越大)的分布。

读图,完成1~2题。

1.假设仅考虑CO2的影响,在海拔一样的近地面,与②地相比拟,那么①地()A.白天气温明显较高,昼夜温差大B.白天气温明显较低,昼夜温差小C.夜晚气温明显较低,昼夜温差大D.夜晚气温明显较高,昼夜温差小2.大气中的CO2增多可能使()A.地球上淡水资源增加B.北冰洋成为海上繁忙航线C.热带雨林植被遭到破坏D.极地动物生存环境得以改善1.C[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①地比②地颜色浅,CO2浓度小,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少,夜晚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第2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温室效应增强,气温升高,会使极地的冰川融化,汇入大海,淡水资源反而减少,并且极地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A、D错误;北冰洋的极冰融化,此地的地理位置特殊,沟通各大洲,那么会成为繁忙的航线,B正确;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错误。

]阿尔金山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北部。

以下图为1960~2021年该山冰川面积及年平均气温变化图。

据此完成3~4题。

3.以下关于阿尔金山在1960~2021年冰川面积及年平均气温变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冰川面积明显增加B.年平均气温波动下降C.冰川面积变化与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无关D.可能与其他地区环境变化有关4.造成这种变化的地理现象还可能会引起()A.人口向温暖地区迁移B.人口向干旱地区迁移C.很多地区气候变化无常D.当地冬季不再出现寒冷天气3.D[第3题,据图可知,冰川面积在减小,年平均气温波动上升,故A、B、C错误。

这种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下的产物,所以可能与其他地区环境变化有关。

第4题,造成这种变化的地理现象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故C正确。

]读图,完成5~7题。

5.该半岛所属气候类型是()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6.该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那么高达49℃,主要原因是()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C.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D.受湿热的东南风影响7.该半岛最紧缺的自然资源是()A.能源资源B.水资源C.土地资源D.海洋资源5.D[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北印度洋西岸、波斯湾东南岸,结合世界气候分布规律可判定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4.1.1世界地理概况课时提能演练鲁教版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4.1.1世界地理概况课时提能演练鲁教版

(45 分钟 100 分)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44 分)读世界海陆散布随纬度的变化图,回答1、2 题。

1. 从世界海陆散布随纬度的变化图,能够看出()A. 甲表示大海、乙表示陆地B. 北半球大海面积大于陆地C. 甲面积大小随纬度增添而增大D. 乙面积随纬度增添而增大2. 对于图中纬线穿过的大陆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赤道穿过的陆地面积最广B.30 ° N 穿过的陆地面积最广C.60 ° N 穿过的陆地面积最小D.90° S 邻近陆地跨经度最广以下图为某大陆北纬48°沿线地区的年降水量变化图,据此回答3~ 5 题。

3. 该大陆为()A. 欧洲大陆B. 南美大陆C. 北美大陆D.澳大利亚大陆4. 甲地天气种类为()A. 温带大海性天气B. 亚热带季民风候C. 热带雨林天气D.亚寒带针叶林天气5. 影响 a 地降水的主要风向是()A. 东南风B. 东寒风C. 西南风D. 西寒风6. 图示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概为()A. 南北B. 东西C. 东北—西南D. 西北—东南7. 依据图示信息能够判断出()A.甲、乙两河流汛期均出此刻夏天B.均匀流速甲河较乙河快C.含沙量甲河较乙河大D.流量甲河较乙河大读某地一年中气温日变化等温线散布图,回答8、9 题。

8. 该地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不超出()A.11 ℃B.9 ℃C.7 ℃D.5 ℃9. 图中能够说明该地天气干燥时陆地吸热增温快速的时段是()A.1 月 0~6 时B.3 月 7~12 时C.7 月 9~ 15 时D.10 月 12~18 时以下图为大海中的一个小岛,a 和 b 分别表示两条纬线,回答10、11 题。

10. 若 a 和 b 分别表示赤道和北回归线,那么对于甲、乙两地天气和自然景观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甲地的天气可能是热带草原天气B.乙地的天气可能是热带荒漠天气C.甲地的自然景观可能是热带雨林D.乙地的自然景观可能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11.若 a 和 b 分别表示北纬 40°和北纬 60°,岛屿以东不远就是一块大陆,则()A.甲地能够栽种甘蔗B.乙地主要从事粮食栽种C.岛屿的最巅峰能终年看到积雪D.仅考虑流行风向,甲地沿岸更合适建设港口二、非选择题(共 56 分)12. 图 1 为世界某局部地区表示图,图 2 为该局部某岛屿的放大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1.2.4 水圈和水循环课时提能演练 鲁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1.2.4 水圈和水循环课时提能演练 鲁

【全程复习方略】2013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1.2.4 水圈和水循环课时提能演练鲁教版必修1(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是某地水循环运动中的水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M表示( )A.形成地下水B.形成生物水C.形成湖泊水与沼泽水D.形成冰川等固态水2.该地人们的下列活动,可促使M增加的是( )A.植树造林B.扩大耕地规模C.修建水库D.城市化加速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A.a→f→h→gB.e→f→h→dC.c→a→b→dD.d→a→b→c4.水循环中的( )A.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5.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2011·安徽文综)下图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月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完成6、7题。

6.图中甲地河流搬运能力最弱的时期是( )A.11月至次年1月B.2月至4月C.5月至7月D.8月至10月7.甲地径流峰值显著滞后于降水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蒸发旺盛B.河道弯曲C.地势起伏D.湿地调蓄(2012·石家庄模拟)水库具有多种功能,如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并且能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

下图甲是某水库洪水时径流调节示意图,图乙是某水库蓄水前后对库区周围地区降水量的影响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 )A.t1B.t2C.t1之前D.t2之前9.读图,导致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年降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蓄水后夏季水域增温慢,大气的上升运动不旺盛B.常年在高气压的控制下C.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冬季气温升高,大气上升运动旺盛D.蓄水后水汽蒸发量变大(预测题)读渗透系统或污水排放系统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 )①大气降水②蒸发③地表径流④下渗⑤水汽输送⑥植物蒸腾A.①②B.③④C.②⑤D.②⑥11.图示人类改造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①大气降水②水汽输送③地表径流④下渗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探究题)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河流流域地下水等水位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提能·课时演练
一、选择题
纳木错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位于西藏中部,湖面海拔4 718米。

湖的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

研究表明,纳木错湖自20世纪70年代起一直在扩张。

读图回答1、2题。

1.20世纪70年代以来纳木错一直在扩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地壳水平运动加强
B.区域降水不断增多
C.冰川消融水量增多
D.冰川侵蚀作用加强
2.纳木错湖面快速扩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有()
A.缓解淡水资源的不足
B.淹没部分肥沃的草场
C.影响铁路运输的安全
D.地震火山活动的频发
(2013·漳州模拟)下图示意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回答3~5题。

3.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
B.火山、地震频发
C.荒漠化日趋严重
D.臭氧层空洞扩大
4.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冰川融化
B.全球变暖
C.海水膨胀
D.地面沉降
5.下列现象中,与该“环境变迁”有关的是()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
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下图示意第四纪中国重大环境演变事件关系,回答6、7题。

6.图中Ⅰ、Ⅱ、Ⅲ代表的地理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A.海进与海退、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区域干旱化趋向
B.海进与海退、区域干旱化趋向、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
C.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海进与海退、区域干旱化趋向
D.区域干旱化趋向、海进与海退、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
7.气候冷暖交替对我国地理事物变化的影响()
A.气候暖湿有利于黄土堆积
B.气候冷干有利于黄土侵蚀
C.最暖时期海平面显著上升
D.最冷时期温度带显著北移
二、非选择题
8.(探究题)2011年9月14日北京日报报道随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也越来越关心,据专家分析和预测:我国北方增
温在过去50年更为明显;近50年西部降水增加,东部频繁出现南涝北旱;我国平均年降水量可能比20世纪略有增加;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变化将更明显;农作物受旱面积和粮食产量波动将加大。

下图为我国近30年变化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出我国近30年来,气温变化呈现出什么规律?
(2)目前我国气温变化在地域上有什么差异?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可能是什么纬度地区?
(3)单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推测我国河西走廊的粮食产量如何变化?试说明理由。

(4)气候变暖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哪些?(至少列举3点)
答案解析
1、2.【解析】1选C,2选B。

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

第1题,纳木错湖的湖水补给主要依靠青藏高原上的冰川融水,近年来气候变暖,使冰川的融化速度加快,融水量增加,入湖水量增加,湖泊面积扩大。

第2题,纳木错周围属于沿湖草场,湖泊面积的扩大会淹没这些草场,影响藏民的牧业活动。

3~5.【解析】3选A,4选B,5选A。

第3题,由图示可知,这种“环境变迁”发生在大陆沿海地区及部分岛屿上,可推知有可能是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

第4题,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变暖引起的。

第5题,全球变暖会使天山博格达峰雪线升高而不是降低,会使东海的水温升高而出现南海的鱼种,使华北地区的温度升高而导致树木的生长期提前,还会导致洪涝、干旱等灾害的增加。

6、7.【解析】6选B,7选C。

第6题,寒冷期与温暖期交替会导致海进与海退的发生,剧烈的新构造运动导致了青藏高原的大幅度隆起,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和现代季风形成造成了区域(西北)干旱化。

第7题,气候暖湿有利于黄土侵蚀,气候冷干有利于黄土堆积,最暖时期海平面会显著上升,最冷时期温度带会显著南移。

8.【解析】本题重在考查读图、析图能力。

第(1)题,根据图示可知,近3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

第(2)题,结合材料分析即可作答。

第(3)题,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可知,我国西部降水会增加,气温升高,有利于粮食生产。

第(4)题,气候变暖会造成海平面上升,带来一系列问题。

答案:(1)近3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

(2)我国北方增温比南方更为明显。

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是中高纬度
地区。

(3)粮食产量会增加。

原因:我国西部地区的降水有所增加,会缓解河西走廊的干旱状况;气温明显升高,热量更加充分,这都会有利于粮食生产。

(4)海水入侵,淹没土地;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加强;陆地污水排放受阻;土地盐碱化;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等。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