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4-17课知识点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初中人教版历史书上知识点总结(目录版)

初中人教版历史书上知识点总结(目录版)

J 中国历史中国历史 七年级七年级七年级 上册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1. 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P2 P2 2.2. 类人猿类人猿 P2 P2 3.3. 北京人北京人 P3-4 P3-4 4.4. 山顶洞人山顶洞人 P4-5 P4-5 5.5. 远古的石器远古的石器 P6 P6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原始的农耕生活 1.1. 阿姆渡的原始农耕阿姆渡的原始农耕 P7-8 P7-8 2.2.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P8-9 P8-9 3.3. 大汶口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 P9-10 P9-10 第3课 华夏之祖华夏之祖 1.1. 炎黄战蚩尤炎黄战蚩尤 P12-13 P12-13 2.2. 黄帝—人文初祖黄帝—人文初祖 P13-14 P13-14 3.3. 尧舜禹的“禅让”尧舜禹的“禅让” P14-15 P14-15 4.4. 夏朝的建立夏朝的建立 P15 P15 5.5. 原始社会结束原始社会结束 P15 P15 6.6. 可供嫘祖选择的衣料可供嫘祖选择的衣料 P16 P16 活动课一活动课一 寻找历史寻找历史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夏、商、西周的兴亡 1.1.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P20 P20 2.2. 夏朝的兴衰夏朝的兴衰 P20-21 P20-21 3.3. 商汤灭夏商汤灭夏 P21 P21 4.4. 商朝建立商朝建立 P21 P21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与民族融合

第16课三国⿍⽴

三国⿍⽴的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产遭到严

重破坏。

⼀、官渡之战

1、背景:东汉末年,北⽅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产⽣产遭到严重破坏。

2、概况:

(1)时间:公元200年(2)作战双⽅:袁绍与曹操

(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败袁军。

(4)影响:为曹操统⼀北⽅奠定了基础。

3、曹操统⼀北⽅的原因:

(1)政治上:挟天⼦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2)经济上:实⾏屯⽥,恢复农业⽣产

(3)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袁绍

⼆、⾚壁之战

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了北⽅,想要进⼀步统⼀全国。

2、概况:

(1)时间:公元208年(2)作战双⽅:曹操与孙刘联军(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败曹

军。(4)影响:为三国⿍⽴局⾯形成奠定了基础。

3、曹操失败的原因:

(1)曹军来⾃北⽅,不习⽔战,⽔⼟不服;(2)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启⽰:做⼈不能骄傲⾃满,要善于听取别⼈的意见。

★★⽐较官渡之战与⾚壁之战

官渡之战⾚壁之战

时间公元200年

公元208年作战双⽅袁绍与曹操

曹操与孙刘联军战争特点以少胜多结果曹操胜利曹操失败作⽤为曹操统⼀北⽅奠定了基础。

为三国⿍⽴局⾯形成奠定了基础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仅看⼒量强弱,还要看战略战术是

否得当;

不能骄傲轻敌,要适时出击,虚⼼接受好的建议等才能取胜。

★★评价曹操:

(1)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

(2)他⼴罗⼈才,统⼀了北⽅,结束了北⽅分裂割据的局⾯,有利于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奠定了基础。他的这些做法符合⼈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

人教版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学案(预习+知识

人教版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学案(预习+知识

人教版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学案(预习+知识

梳理+习题)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

1.掌握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

2.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的情况。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预习提纲

一、西晋的建立

1.建立: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定都,史称西晋。

2.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

注:263年魏灭蜀,266年西晋代魏,280年西晋灭吴。三国灭亡顺序:、、

3.腐朽统治:典型事例有大臣石崇和国舅王凯斗富,奢侈之风盛行。

4.灭亡: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灭掉西晋。全国再次陷入混乱。

二、八王之乱

1.背景:①西晋初年,大封同姓诸王,宗室诸王的势力日益强大。

②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注:实行过分封制的朝代:西周、东周、西汉、西晋

2.概况: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发生了“”。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历时十几年。

3.影响:①西晋从此衰落,加速了西晋的灭亡;②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高潮。

注:西晋短暂灭亡的原因:

①西晋统治集团昏庸腐朽;

②西晋统治者暴政激起内迁各族人民反抗;

③八王之乱耗尽了西晋的国力。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时间:东汉、魏、晋时期。

2.内迁的各族:、、、、(简称“五胡”)。

注: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

①对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向往——根本原因

②少数民族社会不安定

③中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3.十六国:西晋灭亡后,北方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

4.前秦统一北方:

(1)概况:4世纪后期;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进行改革。迅速强大,统一。(2)影响: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也有所缓和。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共27张PPT)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共27张PPT)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2021/8/112021/8/112021/8/112021/8/11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2.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在于( A.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C
B.控制西域各族
C.密切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D.设立西域都护
3.今新疆地区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性事件是
A.西域各国纷纷归属汉朝
(B )
B.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
C.张骞通西域
D.班超经营西域
4.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
菠菜 大葱 莴笋
胡椒 胡瓜 胡麻
胡蒜 胡豆 胡萝卜
汗血马
舞蹈、石榴、核桃、木笛、葡萄、马匹、 皮毛、香料、药材、珠宝、音乐、宗 教……
西
方东

丝绸、锄头、小麦、水稻、漆器、 瓷器、冶铁技术、蚕种和养蚕技 术……
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 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提高了中国的影响 ❖ 加强了民族融合,为中华民族的统一起到了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清太祖努尔哈赤
为争取汉族人民同情
女真族
满洲
1636年
盛京(今辽宁沈阳)称帝
后金

爱新觉罗·皇太极,太祖努尔哈赤 第八子,生于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新宾 县)。1626年即汗位后,改女真族为满 洲;1636年,建国号为清。在位期间采
清太宗皇太极
取了一系列封建化的措施,为灭明和建 立大清帝国奠定了基础。
1644年清军攻入山海关 顺治帝迁都北京
源自文库
明 朝 的 灭 亡
影响
李自成起义 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 清兵入关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
1.明末陕北地区爆发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D ) A.宦官魏忠贤专权 B.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 C.明朝政府不断增加赋税
D.陕北地区发生大旱
2.某历史读物写道:“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 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 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
清世祖福临顺治帝
皇太极太宗文皇帝第九子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1644年,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 因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下所虏,开关 迎接清军。清军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农 民军,随后,进入北京,建立起对全国 的统治。
表现 政治腐败与 社会动荡
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朝政的混乱 农民流离失所 1644年,明朝覆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课件

艺 术
西 汉
东 汉
本课小结: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简表
宗 教 秦
史 学
艺 术
秦兵马俑
西 汉
东 汉
佛教的传入
司马迁写 《史记》
道教的兴起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一、走近宗教
1、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 2、佛教的教义及传播的原因
3、东汉道教在民间兴起及传播 4、佛教、道教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王充和《论衡》 三、司马迁著《史记》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四、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本课小结: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简表
宗 教 秦
史 学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一、佛教的传入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外来宗教 --- 佛教的传入

红色箭头为佛教传 入中国的路线
佛教是世界古代三 大宗教之一。它起 源于古印度,西汉 末年传入我国中原 地区。东汉明帝开 始兴建佛寺。佛教 的传播,对我国文 化的发展有深远的 影响。
佛教四大名山
峨眉金顶
普陀山
*怒发冲冠 *四面楚歌
*卧薪尝胆
*人心难测
*乐极生悲 *一败涂地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四、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兵马俑的艺术群像,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
扫六国的磅礴气势,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优秀课件(24页)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优秀课件(24页)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优 秀课件 (24页)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优 秀课件 (24页)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优 秀课件 (24页)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优 秀课件 (24页)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优 秀课件 (24页)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优 秀课件 (24页)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优 秀课件 (24页)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优 秀课件 (24页)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优 秀课件 (24页)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优 秀课件 (24页)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 晋的短 暂统一 和北方 各族的 内迁优 秀课件 (24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二、北京人的发现

1、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发现时间:1921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三、北京人的特征

1、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

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

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四、山顶洞人: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④生活用具:彩陶;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到第四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到第四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到

第四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到第四单元)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华夏之祖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课:三国鼎立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历史的学习,就必须要系统,要熟悉知识框架。希望提供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能够帮助大家巩固所学课程,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人教部版编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人教部版编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灭亡后,内迁的少数民族和中原地区的汉族先后建 立了十六个政权,统称为“十六国”
北方战乱
前秦
4世纪后期 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课堂小结
西晋短暂统一
1.西晋的建立: 266 年 , 司 马 炎 自 立 为 帝 , 国 号
晋,定都洛阳
2.西晋统一全国: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3.西晋的灭亡 被内迁的匈奴一支所灭
迁移时期:东汉末年、魏、晋时期
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生活状况:西晋向其收取重税,
征兵派役,掠买人口 结果:部分内迁民族起兵反晋;
西晋灭亡,北方政权十六国并立
随堂快速答题
1.老师用幻灯片展示了三国鼎wk.baidu.com示意图,并按灭亡的
顺序依次删除。老师删除的顺序应该是( B)
A.魏—蜀—吴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 和
北方各族的内迁
烔炀镇初级中学 程 莉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国 号魏,定都
户数 人口
兵员
洛阳。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都
成都

222年,孙 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册)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称为西汉,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

2、汉初的社会状况及面临的问题:

(1)汉初的社会状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经济萧条,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

(2)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首要问题。

二、休养生息政策:

1、原因: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2、汉高祖采取的措施:

3、○1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家务农;

○2将奴婢释放为平民,

○3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4、: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得以稳定。

三、文景之治:

1、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

(文帝、景帝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

(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

(2)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3)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4)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2、表现(治国效果):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钱粮充盈。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历史上把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的太平盛世景象称为--文景之治。

★★秦亡汉兴的原因和启示:

(1)秦亡原因:统治者统治残暴,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生产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2)汉兴的原因:统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治世局面;汉初的统治者,都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

(3)启示:政府要重视民生,以人为本,注意减轻农民的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4-17课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4-17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14——17课知识要点

第14课一、匈奴的兴起——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1、匈奴的生活:生活在蒙古草原,过着游牧生活。

2、统一: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3、经济发展:①畜牧业:兴旺发达。②铁器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和军事。③从汉族那里学会农耕。匈奴势力不断壮大,进入鼎盛时期。

二、汉与匈奴的关系

1、战——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①条件: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强大的骑兵部队。②概况:时间公元前119年,将领卫青、霍去病,主要战役漠北战役。③结果:夺取了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地区,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2、和——昭君出塞①背景:公元前一世纪中期,匈奴分裂,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与汉订立和好盟约。②时间:汉元帝时,宫女王昭君出塞,嫁给了呼韩邪单于。③意义:边境安定了较长的一段时间,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15课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范围:指今天的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今天的新疆和更远的地方。

2、目的: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3、过程:第一次:时间公元前138年,西行途中被扣留10年。第二次:时间公元前119年,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

4、结果: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职责:总管西域事务。设置的意义: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影响:沟通了西域和内地的交通,促进了西域和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二、丝绸之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思维导图(全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思维导图(全册)

第1课中国最早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远古人类

第4课早起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百家争鸣

第9课秦统一中国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汉武帝巩固统大一统王朝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6课三国鼎立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
▪ B. 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 C. 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 D. 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第五十页,共50页。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了解及掌握西晋建立及统一全国的相关史实。
2.了解八王之乱的影响及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 口迁徙高潮。
3.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及北方政权的更迭给当 地带来的影响。
第一页,共50页。
知识回顾
1.“三国”指的是哪三个政权? 定都在哪里?建立者分别是谁? 各是哪一年建立的?
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晋。 西晋灭亡后,北方建立了许多政权, 历史上把北方的15个政权和西南的成 汉,总称为“十六国”。
第三十七页,共50页。
讲授新课
图 说
历 史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第三十八页,共50页。
讲授新课
想一想,这一时期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 有什么重要意义?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和江 南地区的开发。
第二页,共50页。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国 号魏,定都洛
阳。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史 称蜀汉,定都成
都。
第三页,共50页。

222年,孙权 称王,国号吴,
定都建业。
第四页,共50页。
讲授新课
一 西晋的建立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新人教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李仕才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北方各族的内迁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西晋统一的短暂,固然是多种矛盾冲突的结果,但统治阶级的贪婪腐败是导致当时政治黑暗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历史提示我们,应居安思危,吸取历史教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西晋的统一、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学难点:

西晋的短暂统一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三国鼎立中的三个国家是何时由谁建立的,都城在哪里?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后,再进一步提问:那么三国鼎立中,你认为哪一个国家最有可能统一全国?为什么?估计学生会回答:魏国。因为曹魏的发展超过吴和蜀,实力最强。教师进一步引导,在三国的角逐竞争中,魏、蜀、吴三国谁都没有能够统一,那么,历史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课吧。

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

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

探究一:西晋能够统一中国与三国鼎立有何关系?

(分层探究)

1.在三国鼎立时期哪国实力最强?

2.在三国鼎立时期哪国最先灭亡?

【归纳】在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的统治者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致力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由于全国处于分裂和战争状态,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各族人民都迫切要求实现全国的统一。同时,各国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北方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比较显著,物力和财力都比南方充足,所以后来全国的统一便由代魏而立的西晋来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册14——17课知识要点

第14课一、匈奴的兴起——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1、匈奴的生活:生活在蒙古草原,过着游牧生活。

2、统一: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3、经济发展:①畜牧业:兴旺发达。②铁器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和军事。③从汉族那里学会农耕。匈奴势力不断壮大,进入鼎盛时期。

二、汉与匈奴的关系

1、战——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①条件: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强大的骑兵部队。②概况:时间公元前119年,将领卫青、霍去病,主要战役漠北战役。③结果:夺取了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地区,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2、和——昭君出塞①背景:公元前一世纪中期,匈奴分裂,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与汉订立和好盟约。②时间:汉元帝时,宫女王昭君出塞,嫁给了呼韩邪单于。③意义:边境安定了较长的一段时间,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15课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范围:指今天的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今天的新疆和更远的地方。

2、目的: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3、过程:第一次:时间公元前138年,西行途中被扣留10年。第二次:时间公元前119年,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

4、结果: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职责:总管西域事务。设置的意义: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影响:沟通了西域和内地的交通,促进了西域和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①开通: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商人相互往来。

②路线: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2、汉武帝以后,西汉商人还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3、丝绸之路的影响: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三、汉朝的疆域与秦朝相比有何变化?说明原因。这一变化有何意义?

1、西域已经归西汉管辖。

2、原因: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与西域往来日趋频繁,西域各国纷纷依附汉朝,在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3、意义: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四、秦汉时期是怎样巩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的?

1、秦朝:派蒙恬北击匈奴,迁内地居民垦田戍边,修筑长城;统一东南、岭南地区,兴修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为中原岭南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2、汉朝: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使西北边郡得到安定;派张骞出使西域,后设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

第16课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书写材料的变化:商朝(龟甲、兽骨)、商周时期(青铜器)、战国(竹木简、

帛)、西汉(纸)、东汉(普遍使用纸)。

2.目前已知世界最早的纸出土于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发明时间:西汉早期。

3.发明过程:①西汉早期:原料麻。②蔡伦改进造纸术:原料:树皮、麻头、旧鱼网,特点: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

4.意义: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

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1.《九章算术》①成书时间:东汉。②内容: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涉及到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

③意义:是一部数学名著,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2.地动仪:①发明者:东汉的张衡。②作用意义:能测定地震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三、华佗和张仲景

1.华佗:朝代东汉,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编制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2.张仲景:朝代东汉,写成《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四、我国秦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1、政治:国家统一,政局稳定。2、经济:封建经济的繁荣。 3、文化交流: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五、秦汉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有哪些值得我们自豪的成就?

1、西汉时期我国已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

2、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

3、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一书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4、东汉华佗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第17课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①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②主要教义:人死后能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能忍受苦难,来世就可得到幸福。③流传:得到统治者扶持,东汉明帝时,有的地方兴建佛寺。④影响: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2.道教:①兴起:时间东汉,创始人之一叫张陵,老子被称为太上老君。

②主要教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③传播: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愿望,得到支持传播,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深远影响。

二、司马迁和《史记》

1.司马迁: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生活在西汉武帝时期。

2.《史记》:①体例: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②内容:记叙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肯定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首创精神,大胆地评论了烃武帝的功过。③价值: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三、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

杰出代表:陕西西安出土的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1.特点:造型精美,神态逼真。

2.价值: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