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全国招生考试[精心整理复习资料]教育学全编 填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填空题
1、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
2、人类生产劳动和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重要条件。
3、西周以后,在了国学与乡学之分。
4、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的过程。(2001年填空题)
5、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6、六艺教育以礼乐为中心,由六门课程组成,即礼、乐、射、御、书、数。
7、科举制度于隋唐开始盛行,废除于1905年。(1998年填空题,2003年、2005年选择题)
8、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1999年填空题)
9、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具有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象征性、刻板性。
10、近代,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11、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人都受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12、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教育设备、教育手段以及工艺、程序、方法等的现代化。
13、孔子的学说是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
14、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采用问答法进行教学。
1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要在《理想国》一书。(2000年填空题)
16、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在其《政治学》一书中在大量反映。
17、卢梭使教育自然性思想哲学化,其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的作品是《爱弥尔》。(2005年选择题)
18、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把教育价值的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1999年填空题)
19、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其代表作为《普通教育学》。
20、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一书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理论体系。
21、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2000填空题)
22、机械化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
23.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24.(《学记》)系统的阐发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25.自19世纪中叶一些欧美国家颁布了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法)后,逐步成为国际潮流,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志之一。
26.二战后,各国普遍不再采用双轨制,(综合中学)的比例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27.西周以后,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国学与乡学之分。
28.19世纪以前,欧美国家的教育主要由教会或行会主持;19世纪以后,逐渐建立(公共教育)系统。
29.(终身教育)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与成人教育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一体化。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填空题
1、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2、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制约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决定着公民受教育权利。世界各国重大的教育改革以课程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1998年、2003年、2005年选择题)
5、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是舒尔茨。
6、舒尔茨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7、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卫生保健和为适应就业机会变化而进行的信息搜寻等形式,所有这些方面的投资都或多或少改善和提高知识、技能、健康等人力品质。
8、教育对整个文化起着保存、承传、改造、创新的作用。
9、从形式上看,可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在文化诸因素中,价值观入于核心地位。
10、教育对文化的改造表现为选择文化和整理文化两种形式。
11、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2.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开始就和(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联系在一起。
13.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两条路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14.现代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主要通过对(教师)的选择,对(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来实现。
15.(校园文化)是社会的一种文化,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填空题
1、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
2、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
3、个体身心发展是人的各方面的替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4、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社会实践性和能动性。
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6、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是实践。
7、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作用还有延时作用。
8、在个体发展中,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1999年填空题)
9、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10、认知方面,初中阶段教育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11、初中阶段是培养初中生自我认识的起始阶段。
12.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的(成熟机制)决定的。
13.西方支持内发论的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而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14.在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中,瑞士心理学家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提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顺序发展的特征。
15.在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中,美国心理学家柯尔柏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第四章教育目的
一、填空题
1、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2、教育目的的确定受教育价值观的支配,也与社会发展水平和需要相关。
3、学校的教育目的层次可分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
4、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阶级性。
5、社会教育的最迫切的要求与教育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之间的矛盾是制定教育目的的中心问题。(1999年填空题)
6、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7、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
8.教育目的是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对象)提出的。
9.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10.指导学生掌握艺术创造的知识和技能,形成艺术气质艺术思维,特别是艺术的(独创性和个人特征),则是美育的至高境界。
第六章课程
一、填空题
1、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2、社会发展水平、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3、在课程理论上,偏重能力的是形式教育论,偏重知识的是实质教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