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将相和1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精选练习题2
19草船借箭 (一) 一、下面四组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选 项是( )。 A.妒dù忌 惩chéng罚 胆怯qiè 谋móu划 B.弓弩nǔ 仍rēng旧 呐nà喊 上当dàng C.幔màn子 水寨zhài 暂时zàn 强通qiǎng D.擂léi鼓 调diào度 胶漆qī 推却què 二、下列词语中只有一组书写完全正确,把它选 出来( )。 A.妒忌 迟廷 探听 私自 B.都督 呐喊 调度 疑惑 C.连接 支缓 军令壮 招待 D.吩咐 绳索 弓弩手 洒席
五、根据意思选择成语,把选项填在括号里。 A.同心协力 B.理直气壮 C.负荆请罪 D.完璧归赵 E.无价之 宝 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物。指极其稀有珍贵的东西。( ) 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 理由充足正当,说话口气严正,气势旺盛。( )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 六、 “拥有家庭轿车早已不是新鲜事了。”这句话中 “新鲜”的意思的选项是 ( ) A.没有枯萎的。 B.经常流通的,不含杂类气体。 C.少见的,稀罕的。 D.没有变质的。
三、以下四句话分别体现了武松怎样的性格特点, 把正确的答案选出来( )。 1.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 2.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 闪在大虫背后。 3.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 好汉,不能回去。 4.只怕大虫不死,用棒子又打了一回,眼看那 大虫气儿都没了,才丢开哨棒。 A. 爱面子 机敏 心细 无畏 B. 无畏 机敏 爱面子 心细 C. 无畏 机敏 心细 爱面子 D. 无畏 心细 爱面子 机敏
三、下面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1)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 (2)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2小时就会翻 动一次。 (3)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嘁嘁喳 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 (4)因此许多古代的学者或哲人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有自 己的作息时间。 (5)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6)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时就改变一种颜 色,因此许多当地人把它们捉回去当“虫表”。 A.(5)(1)(2)(3)(6)(4) B.(5)(3)(6)(1)(2)(4) C.(5)(3)(2)(6)(4)(1) D.(5)(1)(6)(3)(4)(2)
统编语文五年级《18 将相和第一课时》讲课逐字稿
《将相和》讲课逐字稿【教学目标】1.学习三个故事,找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3.进一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理解课文,概括人物特点的读书方法。
4.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顾全大局的品质,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品德,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
【教学重点】1.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活动,概括人物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搜集的我们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回车巷的图片。
)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是位于我们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的一个窄窄的小巷,后人管它叫作回车巷。
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这里曾发生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将相和》,那个流传了千百年的负荆请罪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条窄巷中。
二、揭题质疑体会不和1.同学们打开课文18课《将相和》。
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故事的名字由学生上黑板板书。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并板书。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学生回答“和”的意思是“和好,同心协力”的意思由“和”联想到“不和”,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详细描写两人不和的语句,举手回答。
2.课件出示: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
得给他个下不了台!”(居功自傲.不服气)3.学生回答将相生平: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4.指导朗读:是啊,廉颇是上卿,而蔺相如出身低微,他只是赵国宦官缪贤家的一个门客,而这样的人最后职位却比廉颇还要高,你是不是也会为廉颇抱不平呢?来,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送到句中。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8《将相和》阅读材料
孙膑智斗庞涓故事发生在战国。
庞涓和孙膑是同学,庞涓忌妒孙膑比自己有才能,就用计谋陷害他,把孙膑的膝盖骨剜(wǎn)掉了。
为了躲避陷害,孙膑偷偷地化装,逃到了齐国。
齐威王拜孙膑为军师。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赵国的国君赵成侯派使者上齐国去求救。
齐威王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
孙膑对田忌说:“目前魏国的兵马已经把邯郸围上了,咱们此刻去救邯郸已经晚了,不如在半道上等着,传扬出去说是去打襄陵(今河南睢县)。
庞涓听到了,一定得往回跑。
咱们迎头痛击把他打败。
”果然,庞涓听说齐国派田忌打襄陵去了,立刻吩咐退兵到了桂陵碰上齐国的兵马。
两下里一开仗,魏兵就败了。
庞涓正在心慌意乱的时候,忽然瞧见一面大旗,上面有个“孙”字!庞涓大叫一声:“这瘸子果然在齐国,我上他的当了。
”这一吓,他差点从车上摔下来。
庞涓逃了,可是损失了两万多兵马。
问题: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鸿门宴刘邦和项羽在楚怀王面前约定,兵分两路进军咸阳。
然而,正当项羽一路上降章邯、抗秦军,过关斩将地杀到幽谷关时,却传来刘邦的军队已经抢先打下咸阳的消息。
项羽大惊,立刻派精兵攻打幽谷关,破关之后,亲率四十万大军进入关中,驻扎在咸阳附近的新丰鸿门。
刘邦手下有一个将官,名叫曹无伤,想投靠项羽,便偷偷地派人到项羽那里去告密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将秦朝的珍宝统统占为己有。
项羽一听大怒,说:“明天一早,杀猪宰羊,犒劳三军,攻打刘邦!”谋士范增见状,便进一步指点他说刘邦志向不小,赶快解决他吧,不然后患无穷。
刘邦驻扎在霸上,人马只有十万,处境十分危险。
刘邦带着张良、樊哙和一百多名随从,到鸿门来见项羽。
一见面,刘邦就说:“我和将军合力攻秦,将军在黄河以南,我在黄河以北,我自己也没有料到会先打进关中。
今天在这儿见了将军,真是高兴啊,哪知小人造谣,挑拨我和将军的关系,实在是太不幸了。
”项羽见刘邦如此低声下气,肚子里的气儿早消了大半,便说:“这都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的话,我怎么会产生疑心呢?”酒宴之中,刘邦假借去厕所,张良和樊哙也跟了出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 将相和
dàng(上当
当做)
会写的字
bì
sè
璧
不要漏写一点
瑟
不要漏写一点
课题解析
1 8
文官 蔺相如
武官 廉颇
和好的意思,就是廉颇与蔺相如和好了。
找出课文的主要人物,并说说课文围绕他 们讲了哪三个故事?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读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
完璧归赵 的故事。 第一部分(1-10 ):写 __________
为了应对“渑池之会”,赵国做了什么准备?为什么要这么
写?
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 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作好了抵 御秦兵的准备。 为后文秦王放赵王回国埋下伏笔
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因为廉颇大将军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战国七雄 当时,比较强的 国家有七个,即 秦、楚、齐、赵、 燕、魏、韩,称 为“战国七雄”。
和氏璧
一块宝玉的名称
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
传的数百年间,被奉为“天下所共传之 宝”,又称和氏之璧、荆虹、和璧、和 璞。相传秦始皇得到和氏璧后,命玉工 将宰相李斯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 昌”八个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做皇帝 的玉印。这样,和氏璧就成了国玺,代
代相传。
会认的字
bì
nuò
qiè
璧
sè jù
诺
fǒu
怯
qīng
瑟
拒
缶 卿
会写的字
zhào
bì
zhào
nuò
赵 璧 召 诺
qiè sè jù zhū jīng
怯
瑟 拒 诸 荆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8.将相和课文讲解
18 将相和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本文的因果关系比较复杂。
从结构上看,全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2个故事是第1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再从内容上看,将相“和”与“不和”,既有表面原因,又有内在因素。
蔺相如的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这是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实质上缘于廉颇的错误认识:“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去了。
”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实际上是缘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缘于他们共同的认识:将相不和,赵国危矣!蔺相如几次顺利完成使命,也缘于多种原因,他的机智勇敢是重要原因之一,还有廉颇的紧密配合、当时的斗争形势以及朝野的主导观念等等,这些原因促成了蔺相如的成功。
把一个单一的事件置于复杂的社会背景中来叙述,这是《史记》叙事的一个重要特色,这一特色既增加了事件的历史厚重感,又使故事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故事重点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形象。
蔺相如在文中是个熠熠生辉的人物,他有勇有谋,顾全大局,唇如枪、舌如剑。
在关键时候,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性命来逼秦王。
当与廉颇产生矛盾时,主动避让,言辞恳切。
课文对廉颇的刻画较蔺相如而言,虽着墨较少,但廉颇作为一员武将的形象,也显得十分鲜明。
他威震朝野,秦王也惧他几分,知道他屯兵边界则不敢妄动。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8《将相和》ppt课件
18 将相和
课文根据《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史记》用为人物写 形式来反映历史,成功地描写了 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如,治水三过家门 而不入的大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西楚霸王项羽。 它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 学著作,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作者是汉代的史学家司马迁。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收集阅读《史记》中的其他故事,与同学交流阅读感想。
和氏璧
在春秋时期,王命玉工 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 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 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玉璞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 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 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 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 要往柱子上撞。
蔺相如说: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大家知道,秦 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 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 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18课《将相和》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 侮辱赵王,生气极 了。他走到秦王面 前,说:“请您为 赵王击缶。”秦王 拒绝了。蔺相如再 要求,秦王还是拒 绝。蔺相如说: “您跟我现在只有 五步远。您不答应, 我就跟您拼了!”
他知道廉颇已经 在边境上作好了 准备,不敢拿赵 王怎么样,只好 让赵王回去了。
4、四人小组讨论:这场斗争,秦 国和赵国是打个平手,是秦国赢了, 还是赵国占了上风?说一说原因。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 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 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 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 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 您拼了!”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 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 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三、学习“负荆请罪”的故事
1、廉颇为什么负荆请罪,他的 “罪”在哪里?
注重个人利益、好胜心强
2、廉颇负荆请罪的原因是什么?可
以看出蔺相如还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 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 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 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 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 们赵国啊!”
蔺相如: 胸怀宽广、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 大局、讲团结。
廉颇:知错就改,豪爽直率,最终还是以 国家利益为重。
勇敢机智 --足智多谋
蔺相如 顾全大局 --临危不惧 --忍辱退让 --豪爽直率
廉颇
知错就改
忠 贞 爱 国
学了《将相和》这篇 课文后,你喜欢文中哪 个人物?为什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 课将相和讲课稿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 课《将相和》讲课稿1一、讲课内容:九年义务教材六年制第11 课《将相和》。
二、教材简析:本课是第 12 册教材第四组“分清事情的前因结果”这一要点训练项目中的课文。
《将相和》是依据司马迁《史记 . 廉颇蔺相如传记》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
课文经过“物归原主”、“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无所畏惧、智谋过人、顾全全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质量。
三个小故事表达形式相像,各有中心。
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密切有关。
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精练,人物个性鲜亮。
依据教课纲领、教材编排企图、课文特色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特作以下设计:▲教课目的:1、认知目标:一是指引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廉颇、璧、欺侮”等7 个词语。
2、操作目标:一是借助课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是品尝“物归原主、绝口不提、理亏、服输、能耐”等要点词语的意思 ; 三是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 四是复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 五是弄清第一自然段和下边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 六是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3、感情目标: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育学生团结协作的质量。
▲教课要点:2、借助课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课难点:1、分清事物的前因结果;2、搞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教法、学法:在本课的教课中,采纳“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教课方法。
即指引学生重感悟、重累积、重情味、重迁徙,表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指引学生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渐掌握阅读方法,养成优秀的念书习惯,进而提升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具准备:借助挂图、投影仪、课本剧等协助教课。
三、教课程序:( 一) 、设疑导入,整体感知教师出示课题《将相和》,经过预习让学生认识:1、课题中的“将”指谁?( 相机教课生字“廉颇” ) “相”指谁 ?“和”是什么意思?教师介绍时代背景。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课文-文档资料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课文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课文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
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
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8课将相和词语盘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8课将相和词语盘点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8课《将相和》课文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店铺在此整理了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8课《将相和》词语盘点,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8课《将相和》词语解释[战国] 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将相和] 将:武将。
相: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文官。
将相和,就是武将和文官和睦团结。
这是本课的标题,指将和相由闹矛盾、不团结到和好团结。
[和氏壁] 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因此叫和氏壁。
[召集] 召:召唤。
召集,指通知人们聚集起来。
例:小李是这次会议的召集者,有什么问题可以找她。
[蔺相如] 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
[推荐] 把好的人或事物向人或组织介绍,希望任用或接受。
例:我向你推荐一本优秀的文学作品。
[理屈] 理由已被驳倒。
例:他们在国际上早已理屈词穷,现在不过是打肿脸充胖子而已。
[动兵] 出动军队打仗。
[进宫] 宫:宫殿,指帝王居住的房屋。
进宫指进入王宫。
[随声祝贺] 祝贺:庆贺。
随声祝贺,指跟着别人的声音也表示庆贺。
[诚意] 诚:真诚。
诚意指真实的心意。
例:只要双方都有团结的诚意,隔阂就容易消除。
[绝口] ①因回避而不开口。
②住口。
例:他绝口不提这件事,因为他被它深深地伤害了。
[理直气壮] 直:正确、合理。
理直气壮,指理由正确充分,说话很有气势。
[强逼] 本课指施加压力,给人以威胁,逼使服从。
[好商量] 指好说、好办的意思。
[无价之宝] 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物。
指极其稀有的珍贵东西。
例:时间是无价之宝,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它。
[隆重] 盛大、庄重。
例: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在北京隆重地举行了开国大典。
[宾馆] 宾:宾客。
宾馆是国家招待来宾的地方。
[失信] 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失去信用。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将相和句子赏析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将相和句子赏析《将相和》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同学们在做句子赏析时要考虑哪些方面呢?店铺为五年级师生整理了《将相和》课文句子赏析,希望大家有所收获!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将相和》课文句子赏析1、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玉,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
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
璧当时在秦王手里,硬上去夺,既失礼,秦王左右也会上来阻拦;直接指出秦王的无信讨还和氏璧,秦王非但不承认不还璧,还会指责蔺相如无理和小家子气;此时的蔺相如充分看透了秦王的心理,即对和氏璧的好奇和喜爱的心理,蔺相如顺其心理,做法又合情合理,利令智昏的秦王怎能不上当。
2、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
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吓唬秦王。
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
3、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在秦王假意答应给城后,蔺相如又提出举行授璧典礼的主意,既赢得把璧送回赵国的时间,又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秦王以城换璧的事是真是假,他说话是不是算数。
由此看出蔺相如做事考虑得非常周全,一点空子不留给秦王。
4、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
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蔺相如非常聪明,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先发制人。
假如秦王一生气,真杀了他,也保证了和氏璧完好归赵。
18、将相和(1)
我会读: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 攻无不克 渑池会见 理直气壮 为难 推荐 抵御 胆怯 廉颇 侮辱 鼓瑟 击缶 上卿 蔺相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瑟
缶
(1)课文中出现了那些人物?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它由几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的? 你能给出小标题吗?
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 武有廉颇 文有蔺相如 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 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 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 的是我们赵国呀!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 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 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 下不了台!”
完璧归赵
渑池会见 负荆请罪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 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
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
小毛病 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之所以说这块璧有点儿 小毛病,骗回和氏璧,是因为—— ———————————————。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 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 理直气壮
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 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 “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 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毫不畏惧地 )说 “您 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 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 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 击缶。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
2、写一件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要写 出事情的前因后果。
18.将相和【第1课时】
他们言归于好?
第一部分(第1-10自然段)写“完璧归赵”的故事。 第二部分(第11-15自然段)写“渑池之会”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16-18么原因使他 们言归于好? 是因为廉颇认为自己立过大功却位于蔺
相如之下,所以不服.廉颇知道了蔺相如顾全
理解词语
无价之宝:指极珍贵的东西。文中指“和氏璧”是稀有的宝玉。
完璧归赵:现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文中指蔺相如派 人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
攻无不克:只要攻打,没有打不下来的。形容英勇善战,所向 无敌。也比喻能力高强,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理解词语
战无不胜: 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文中指廉颇善于打仗, 百战百胜。
18 将相和
走近作者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
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人。西汉
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被后世尊称太史公、历史之父。 主要作品:《史记》。
相关资料
和氏璧
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 被奉为“天下所共传之宝”,又称和氏之璧、荆虹、 和璧、和璞。相传秦始皇得到和氏璧后,命玉工将宰 相李斯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雕刻
大局,为国家利益着想,所以负荆请罪,两人
和好。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蔺相如有勇有谋,廉 颇知错就改的精神。
在和氏璧上,做皇帝的玉印。这样,和氏璧就成了国
玺,代代相传。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记叙了哪三个小故事?
读一读
zhào
nuò
召集
qīng
承诺
zhū
爱卿
诸侯
多音字
削
18、将相和(1)
牌楼镇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授课人姓名:组名:班名:主备人:蹲点领导(签字):课题:课型:课时:第1课时学习目标:1.我要学会写“赵、璧”等9个生字,会认“璧、诺”等7个生字。
正确读写“召集、允诺”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各自的美好品质。
学习资料:课件导疑激情激趣导入目标目的方法时间了解时代背景1.战国时候:公元前475一公元前221,离现在两千多年了。
2.秦国是当时“七雄”中最强的一个,总有吞掉其他国家的野心。
赵国的东面是比较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因此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具有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
引探独立思考个体探究内容学法时间1、读课题:题目中“将”指;“相”又是指;“和”的意思是;“将相和”的意思是:。
2、读一读“资料袋”批画知识点。
查找历史背景和相关资料。
3、把课文读几遍,读通顺;4、把课后的生字读两遍,读准字音,给课后方格中的生字组词。
读读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释疑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内容形式时间1、互相读字词、合作读课文并对子交流自主学习环节中不懂的问题。
2、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和《》。
启思分享提升启发探究内容方式时间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4.完成课后第四题。
精练当堂测评分层达标基础发展提升1.指名读字组词2.听写词语3.抽读课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同步指导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课文指导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本文的因果关系比较复杂。
从结构上看,全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2个故事是第1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再从内容上看,将相“和”与“不和”,既有表面原因,又有内在因素。
蔺相如的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这是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实质上缘于廉颇的错误认识:“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去了。
”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实际上是缘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缘于他们共同的认识:将相不和,赵国危矣!蔺相如几次顺利完成使命,也缘于多种原因,他的机智勇敢是重要原因之一,还有廉颇的紧密配合、当时的斗争形势以及朝野的主导观念等等,这些原因促成了蔺相如的成功。
把一个单一的事件置于复杂的社会背景中来叙述,这是《史记》叙事的一个重要特色,这一特色既增加了事件的历史厚重感,又使故事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故事重点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形象。
蔺相如在文中是个熠熠生辉的人物,他有勇有谋,顾全大局,唇如枪、舌如剑。
在关键时候,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性命来逼秦王。
当与廉颇产生矛盾时,主动避让,言辞恳切。
课文对廉颇的刻画较蔺相如而言,虽着墨较少,但廉颇作为一员武将的形象,也显得十分鲜明。
他威震朝野,秦王也惧他几分,知道他屯兵边界则不敢妄动。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词语盘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词语盘点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
店铺在此整理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词语盘点,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词语盘点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理屈:理亏。
绝口不提:因回避而不说。
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失去信用。
完璧归赵: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
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
“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
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渑池:地名,在今河南渑池县境内。
示弱:表示比对方弱,不敢较量。
抵御:抵挡,抵抗。
推辞:谦让不干。
瑟: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
鼓瑟,就是弹瑟。
缶: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
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
每战必胜。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两个成语多指善于打仗。
负荆请罪:负,背着。
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
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
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同心协力:协,合。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课文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
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将相和
一、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
理解:“和”,板书:和好。
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将”和“相”分别指谁吗?板书:廉颇蔺相如(课件)
2、质疑:那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和好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习生字,认读生词,理解词语(课件)
2、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3、快速浏览全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同时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几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课件)
三、理清层次
1、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2、交流。
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四、再读质疑:见课后题第3题
五、深入研读
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课件)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课件)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
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
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3、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1)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3)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4、学生自主研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感悟体会
1、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课件)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课件)(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
①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的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
“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这是有勇。
②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
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
”——不畏权势
2、师:同学们,再想想,蔺相如立功究竟靠的是什么?(课件)(他真正靠的是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爱国精神。
)
三、角色体验
1、导入: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
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
2、读一读书上描述负荆请罪的句子。
3、引导学生看插图,书上只说:“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廉颇负荆请罪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我想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
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还原出来。
4、思考: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从“负荆请罪”
(勇于改过,
5、学生写作,交流。
6、想象说话:如果当时围观的百姓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这件事传到赵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廉颇的属下或蔺相如的属下看到大将军廉颇负荆请罪,又有何感想?今天的你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想说什么?请你任意选择一个角色说一说。
自由准备--同桌互说---指名说
6、同学们,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赤着脚,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所以,有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
四、总结提升,课后延伸
1、哪一个词最能概括将相和好?如何理解这个词呢?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课件)
( “同心协力”,意思是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他们和好的根本原因都是以国家利益为重。
)
2、学完了课文,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3、思考:“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之间有什么联系?(课件)
(三个故事各有情节,但又紧密联系。
“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 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结果是“负荆请罪” 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
)
五、小结:(课件)
家和万事兴,国家也是同样,一个国家既要有骁勇善战的武将,又要有能言善变的文官,大家团结一致,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六、作业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了解一下后来秦国灭了六国,赵国也包括在内。
那么赵国后来怎么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