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1.教育起源(1)神话起源说主张:人类关于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所有宗教都持这种观点代表人物:朱熹(2)生物起源说主张: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它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如老鹰教小鹰飞翔,老猫教小猫抓老鼠等。

从这个学说开始,教育起源问题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代表人物:法国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拓尔诺;英国教育家沛西·能(3)心理起源说主张: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心理起源说和生物起源说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孟禄(4)劳动起源说主张: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代表人物: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米丁斯基2. 古代那些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3.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制约着学校结构;制约着学的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4.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三、四、五三个动因: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外铄论(荀子、洛克、华生)、共同作用论(马克思主义)四个因素: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前提和基础)、环境(提供可能)、教育(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因素)五个规律: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6. 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灵魂和统帅)、智育(前提和支持)、体育(基础)、美育(动力)和劳动技术教育。

7. 旧中国的现代学制“壬寅学制”又称《钦定学堂章程》清政府1902年颁布,我国第一个近代学制,但未实施。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1.学习理论:学习是认知和行为的变化,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其中,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认为学习是通过环境的激励和惩罚来形成的;认知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思维过程,侧重于理解和记忆;社会认知理论则关注观察学习和模仿的影响。

2.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在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过程。

经典的理论有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者有指导意义,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发展需要,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

4.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态度。

它研究个体与他人的互动、归属感和态度形成等问题。

教育中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帮助理解学生间的关系、合作学习和学校氛围等因素对学习和发展的影响。

5.教育评估:教育评估是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教育政策等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各种测量工具和方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和态度,从而提供改进教学和学校管理的依据。

6.教育心理学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材料,提供恰当的反馈和支持,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7.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在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得到应用。

例如,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我调节能力,解决学习障碍和行为问题,改善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心理健康等。

总之,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问题的学科,它涉及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评估等多个领域。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介绍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学习和教育中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探索了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并研究如何优化教学方法、理解学习困难和帮助学生实现最佳学习结果。

本文将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其定义、重要概念和应用。

定义教育心理学是学习者和教师对教育情境中心理过程的研究。

它研究了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的目标是提供指导,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重要概念1. 学习学习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涉及人类获取、组织和使用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学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和评估。

2. 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学生在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上的进步。

它涉及到学生的知觉、注意力、记忆、思考和推理等方面。

教育心理学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3. 情感发展情感发展是学生情感和情绪上的进步。

它包括学生的情感自我认知、情感调节和人际关系技巧等方面。

了解学生的情感发展可以帮助教师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并提供适当的情感支持。

4. 社会发展社会发展指的是学生在社会互动和人际关系方面的成长。

这包括学生在集体、团队和社区中合作、沟通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可以为教师提供指导,帮助他们在课堂中促进学生的社会发展。

5. 动机动机是影响学生行为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了解学生的动机可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不同类型的动机,并提供方法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6.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用来传授知识和促进学习的策略和技术。

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理解不同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并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7.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用于评估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提供了多种评估方法和工具,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计划。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点-精华版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点-精华版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点-精华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它深入探讨研究者的心理特点、认知发展、情感与动机等诸多方面,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1. 研究和认知- 研究:获取、组织和应用知识的过程。

- 记忆:将信息存储在记忆系统中的能力。

- 认知发展:指个体的知识、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过程。

- 智力与智力测试:智力是个体在认知能力方面的综合表现,而智力测试是评估智力水平的工具。

2. 情感和动机- 情感:指个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主观体验。

- 情绪与情感调节:情绪是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情感调节指个体如何管理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 动机:指个体的内在驱动力,促使其行动并追求目标。

- 功利动机和成就动机:功利动机是为了实现外在奖励而做出的努力,成就动机是为了个人成就感而从事行为。

3. 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指不同个体在心理、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变化和差异。

- 天赋与环境:个体差异既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差异,包括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惯等方面的差异。

4. 教育与评估- 教学方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技巧。

- 评估:评估学生的研究成绩和发展水平。

- 教育干预: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方式干预个体的研究和发展,帮助其达到更好的研究效果。

以上是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点的精华版,涵盖了学习和认知、情感和动机、个体差异以及教育与评估等重要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支持,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模拟题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模拟题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答: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3、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7岁)、具体运算(7-11岁)、形式运算(11-15岁)等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

本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本阶段的儿童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

本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4、简述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答:(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区。

5、简述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其发展过程答: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知识一、教育学常考知识1. 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是教育学科的基础,是教育实践的指导思想。

教育学理论主要包括教育思想史、教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教育方法、教育原则、教育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在备考教育学时,需对以下教育学理论有一定的了解:•自然主义教育学派(洛克、卢梭)•实用主义教育学派(杜威)•心理主义教育学派(赫尔巴特)•社会主义教育学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人本主义教育学派(马斯洛、罗杰斯)•综合主义教育学派(吴敬琏)2.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教育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

教育心理学主要包括学习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策略与调整、教育咨询等方面的内容。

备考教育学时,需要对以下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有所了解:•学习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瑞士心理学家比亚格斯认知心理学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知科学理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琼斯学习风格理论。

•教育评价:定量研究、质性研究、实验设计和量化研究方法、教育评价的实施和策略等。

•学生的心理问题:注意力缺陷症(ADHD)、自闭症、分裂人格症、情绪障碍、人格障碍等。

3.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教学科学的核心内容,研究教学的基本理论、方法、规律等。

教学理论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师行为、知识传授、学习者的参与和合作等方面的内容。

备考教育学时,需了解以下教学理论:•教学设计:课程目标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學方法選擇、教学材料的准备等。

•教学评价:测试与评估、学习评估、教学评估、咨询与反馈等。

•教育技术: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虚拟教学实验室等。

二、心理学常考知识1. 心理学基本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以及与行为间关系的学科。

备考心理学时,需要具备以下心理学基本概念:•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一种特殊的细胞,主要负责信息的传递。

•线性心理学:又称行为主义心理学,主要是通过观察环境刺激对人体产生的反应行为进行研究。

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优秀6篇

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优秀6篇

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优秀6篇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优秀6篇认知过程篇一1、感觉的特性感觉的特性指的是感觉的相互作用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像三种特性;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的相互补偿和联觉两种特性。

2、知觉的特性①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示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②知觉的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③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

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

④知觉的恒常性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映象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特性的过程。

3、注意①注意的分类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

②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

4、记忆①记忆的分类记忆按其内容可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

记忆按保持时间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的不同: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

②遗忘的规律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依据保持效果,绘制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的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遗忘了。

由此看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③遗忘的原因关于遗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学说:①消退说②干扰说③压抑(动机)说④提取失败说。

④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教育心理学 知识基础

教育心理学 知识基础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点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要素:学生,老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二: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影响三个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景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三:教育心理学对实践的作用:描述,解释。

预测,控制。

教育心理学对教学实践的作用:(1)教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为课堂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和干预学生的行为。

(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帮助教师利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和持续性的研究。

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教师参与研究。

2常用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研究法。

3行动研究(共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模式。

五:教育心理学体系形成的四个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前):发展时期(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80年代到现在)。

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过程中,其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的相互作用中不断的重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的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形式运算阶段(11-16).七: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儿童的现有水平和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八:最近发展区对教育的意义:1教学应着眼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潜在的发展水平转变成现实的发展毛病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2教学应走在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促进发展。

支架式教学:强调在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的发现活动,其次在教师的指导成分逐渐减少,最重要是学生达到独立发现的地位,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向学生转移。

九: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换分为八个阶段:学习信任的阶段,成为自主的阶段,发展主动性的阶段,变得勤奋的阶段,建立个人统一性的阶段,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显示充沛感的阶段,达到完善的阶段。

教师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师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作品分析法
通过分析儿童的作业、作品等成果,了解儿童的思维过程 和认知水平。分析结果可以为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 儿童改进学习策略和提高学习效果。
03
CHAPTER
情感发展与教育
情感发展理论及其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情感发展受到潜意识的驱动,经历了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 期和生殖期等五个阶段。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涉及内部心理过程,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等。
代表人物
让·皮亚杰(Jean Piaget)和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
皮亚杰的观点
他认为儿童通过主动探索和与环境的互动来学习。他提出 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 特点。
布鲁纳的观点
他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认知结构和策略的重要性。他认为学 习者应该积极参与到知识建构中,通过发现学习和合作学 习来促进认知发展。
教育策略应关注儿童的象征性思维和直觉 推理能力,通过游戏、故事等活动培养儿 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
教育策略应注重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和问 题解决能力,通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学 习提高儿童的思维水平。
教育策略应鼓励儿童进行抽象思维和假设 检验,通过哲学、历史等学科的学习培养 儿童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代表人物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是个人成长和自我 实现的过程,强调学习 者的情感、价值观和自 我概念。
代表人物
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和阿布拉罕·
马斯洛(Abraham Maslow)。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点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某种现象,分析研究的方法.3、性格:性格是指由人对客现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4、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保存和提取。

5、态度:态度指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形成的,对面临的人和事具有的心理倾向或心理准备状态。

6、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7、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再认和回忆。

8、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9、创造思维:创造思维在创造活动中进行的高度灵活、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

10、美感:美感是对自然、社会和艺术中各种事物是否符合其美的标准而产生的情感。

11、身心发展:身心发展是生存期间由于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而引起的有规律的身心变化。

12、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13、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14、人格:人格指一个人的稳定的、整体的身心结构,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两个方面.15、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和文明成就的结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16.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17。

将认识过程看成是个体接受、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信息过程的是认知心理学。

18.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呈倒U型曲线的关系.19.采用因素分析方法把特质区别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卡特尔。

20. 人的个性在形式和结构上是一样的,而在质(内容)和量上存在着差别,每个人表现出独特性,这是个性特征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21.教师职业最显著的特征是知识传授者。

22.在心理评估中,较为科学、准确和客观的评估手段是心理测量法。

23.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主要是知识结构。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一、引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和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的应用科学。

它涉及学习理论、学习者特征、教学方法、评估与评价等多个方面。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由巴甫洛夫提出,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联。

- 操作条件作用:由斯金纳提出,侧重于强化和惩罚在行为形成中的作用。

-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提出,强调观察学习和模仿的重要性。

2. 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提出,认为学习是个体认知结构发展的过程。

- 信息加工理论:强调知识在大脑中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互动和社会文化参与来构建自己的理解。

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内在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

三、学习者特征1. 认知特征- 智力水平:影响学习者处理信息的速度和效率。

- 学习风格:不同学习者偏好不同的信息呈现方式,如视觉、听觉或动觉。

- 先验知识:学习者的背景知识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有重要影响。

2. 情感特征- 自我效能感:学习者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念。

- 动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对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和成效有显著影响。

- 情绪状态:情绪波动可能影响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和学习效果。

3. 社会文化背景- 文化价值观: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可能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动机。

- 社会支持:家庭、同伴和社区的支持对学习者的学业成就有积极作用。

四、教学方法1. 直接教学- 教师主导,系统传授知识,适用于需要掌握特定技能或知识点的情况。

2. 探究式学习- 学习者通过提问、探索和研究来主动构建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 学习者在小组内协作,通过交流和讨论共同完成任务,促进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

教育心理学基础

教育心理学基础

教育心理学基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教育活动中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有机结合。

在教育实践中,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对象、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在教育过程中个体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探讨教育与心理之间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不仅关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关系,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困难和心理健康等问题。

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情绪状态和学习动机,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个体,包括学生、教师以及其他参与教育活动的人员。

教育心理学通过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寻求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主要包括学习的心理过程、教学的心理原则、学习动机、个体差异、教学评价等内容。

学习的心理过程研究了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和运用等心理过程。

教学的心理原则指导着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时应该遵循的心理规律,包括启发式教学、个性化教学等原则。

学习动机研究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探讨了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个体差异研究了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为个性化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教学评价研究了如何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方法和理论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问卷调查等手段,收集和分析数据,验证理论假设的有效性。

理论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综述、逻辑推理等手段,构建理论模型,并解释和预测现象的发生和变化。

实证研究方法和理论研究方法相互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1. 引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教育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

本文将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其定义、研究领域、重要理论和典型实验。

2. 定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结合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研究和教学的心理过程和相互关系。

它探究个体的认知、情感、动机等心理因素在教育中的作用,并通过实证研究提供教育改革和实践的建议。

3. 研究领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与记忆:研究个体在研究过程中的认知过程和记忆力,并提供有效的研究策略和技巧。

-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的发展过程,包括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

- 教学设计与评估: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并评估教学效果。

- 学业成就与动机:研究个体的学业成就和动机,包括研究动机、目标设定和自我调节等。

- 教师发展与教育管理:研究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育管理策略,提供教育管理和领导的指导建议。

4. 重要理论教育心理学有许多重要理论,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代表:-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刺激-反应的关系,认为研究行为是通过环境刺激的引导和强化而形成。

-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观察研究和模仿的重要性,认为研究是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模仿和自我调节而实现的。

- 信息处理理论:强调个体处理信息的过程,包括注意力、记忆和问题解决等认知活动。

-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文化和社会环境对研究和发展的影响,提出“学徒制”和“情境教学”等概念。

5. 典型实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观察、调查和文献研究等。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实验:- 杨氏记忆实验:通过研究记忆曲线和记忆遗忘的规律,揭示了记忆过程的基本原理。

-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实验:通过建立刺激和反应的关联,研究了行为的形成和改变。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儿童的认知过程,揭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和规律。

6. 结论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为教育改革和实践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支持。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概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实践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它通过对研究、教学、教育活动和教育环境等因素的科学研究,旨在提高教育实践的效果和质量。

本文将从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主要研究领域以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介绍。

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规律和变化的学科。

它关注研究过程、教学方法和教育环境对个体研究能力和发展的影响。

通过研究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教育心理学提供了改善教育实践和促进学生发展的科学指导。

主要研究领域教育心理学涵盖了多个研究领域,其中包括:1. 研究与认知:研究研究的过程、记忆、注意力、思维等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影响因素。

2. 发展心理学: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化过程。

3. 教育评估与测量:研究测量学和评估方法,评估教育成果和效果。

4. 教育心理咨询:研究个体在教育环境中遇到的问题,并为其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5. 教育技术与媒体:研究教育技术的设计和应用,探讨媒体在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

6. 社会文化因素:研究文化、社会和家庭等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帮助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研究特点和需求,优化教学方法和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研究和发展。

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在以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教学设计:通过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和研究兴趣,教师可以设计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和教材,提高研究效果。

2. 个体差异:教育心理学帮助教育工作者了解不同学生的研究差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研究支持和指导。

3. 教育评估:借助教育心理学的评估方法,学校可以准确评估学生的研究进展和成绩,为教学提供反馈和改进的依据。

4. 教育咨询:教育心理学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学生在教育环境中面临的心理问题。

5. 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技术结合,通过设计和应用教育技术工具,改善教学效果和研究体验。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要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涉及到的心理现象、心理机制和教育实践的一门学科。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对于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要点。

一、学习理论1. 古典条件反射理论:由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提出,认为学习是通过外界刺激引发的条件反射形成的。

2.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认为学习是通过行为与后果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的。

3. 心理分析理论: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认为学习是潜意识的冲突与调解的过程。

二、认知理论1. 认知发展理论: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操作和符号等阶段。

2. 信息加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提出,认为学习是通过对信息的加工与处理而实现的。

3. 社会文化理论:由苏维埃心理学家瓦列达内提出,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个体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来获取知识与技能。

三、教学方法1. 指导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授课、讲解等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

2. 合作学习法: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来促进学习。

3. 问题解决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发展心理学1. 社会发展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认为人的发展是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与他人互动而实现的。

2. 自我概念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提出,认为个体在社会互动中形成了对自己的评价和认知。

3. 性别认同理论:研究性别发展和性别角色认同的心理学理论。

五、评估与测量1. 教育评估:对教育实践及成效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2. 心理测量:通过测量工具和测试方法评估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能力。

六、学习困难与特殊教育1. 学习障碍: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等。

2. 特殊教育:为有学习困难或残疾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教育和支持,满足他们特殊的学习需求。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一、选择、填空、判断1、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迁移有(负迁移)。

2、用饿猫逃出笼箱的著名实验,揭示事物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桑代克)。

3、道德品质的基础是(道德认识)。

4、定势对迁移的影响有两种:(促进和阻碍)。

5、学习策略教学实现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学科渗透式教学;另一种是学习策略的专门训练)。

6、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7、对于”性质”一词可有两种理解:(一是科学性质。

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另一种理解是指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应用性,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应用学科)。

8、遗传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

9、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华生和斯金钠等。

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观点上,华生否认行为的遗传,强调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从刺激-反应的公式出发,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

观点不仅夸大了教育的作用,而且忽视了人类心理发展的内部机制,否定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斯金纳也是环境决定论者。

他主张有机体带着先天的机能来到世界,但他首先关注的是环境因素在儿童行为发生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斯金钠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

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10、建构主义的发展观主要代表有(皮亚杰等)。

11、社会历史发展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维果斯基)。

12、(朱智贤)的儿童整体发展理论。

13、布鲁纳是认知主义学习观的重要代表人物,认知发现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旨在揭示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从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的认知发展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认知发展理论中,让·皮亚杰的理论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在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婴儿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逐渐形成客体永久性的概念,即明白物体即使不在眼前仍然存在。

前运算阶段(2-7 岁)的儿童开始使用语言和符号来表征事物,但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

例如,他们可能难以理解别人的观点与自己不同,也无法反向思考问题。

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的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思维,但仍需要依赖具体的事物和经验。

他们可以理解守恒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

形式运算阶段(11 岁及以上)的儿童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可以进行假设演绎推理,思考抽象和假设的问题。

了解学生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对于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至关重要。

比如,对于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材料会更有效;而对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抽象思考和逻辑论证。

二、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为我们理解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提供了重要的框架。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塑造作用。

例如,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表明,通过将无条件刺激与中性刺激多次配对,可以使中性刺激引发类似无条件刺激的反应。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则指出,行为的后果会影响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

如果一个行为得到了积极的强化,那么它更有可能再次出现;反之,如果得到了惩罚,就会减少出现的频率。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如信息加工、记忆、思维等。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教育心理学基础

教育心理学基础

教育心理学基础1.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教育环境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科学。

它致力于了解和提高教育过程中涉及的个体和群体的学习和发展。

2.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起源教育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早期的研究关注儿童发展和智力测量,并逐渐扩展到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情绪和动机等方面的探索。

3. 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了人们如何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

其中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文化观点等不同的理论框架。

-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在不同阶段内身体、认知以及情感上的变化。

它帮助我们了解儿童和青少年在教育过程中所经历的发展阶段,并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指导。

- 教学法与教育评估教学法研究如何有效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给学生。

教育评估则用于评估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教育方案的有效性,从而改进教学策略。

- 学习障碍与特殊教育学习障碍指的是个体在阅读、写作或计算等方面遇到困难。

特殊教育是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设计的一种教育方式,旨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实现其潜力。

4. 教育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动机通过了解学生的情绪和动机,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并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 促进个体发展根据不同年龄段个体发展特点,教师可以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和活动,有针对性地促进他们在认知、社交、情感等各个领域上的发展。

- 优化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教师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取更合适的评估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5. 教育心理学的挑战与发展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教育心理学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需要继续扩大研究范围,并与其他相关领域进行交叉研究,以推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结语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教育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解和改进教育过程中个体和群体行为、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重要知识。

它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个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教师和决策者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1布鲁纳的教学观(3.1)(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①动机原则.即学生有内在的学习愿望.②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③程序原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或迁移.④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2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知识并不能精确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知识便用,一用便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情境进行再创造.(3)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而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3先行组织者技术及其应用⑴先行组织者技术的目的.奥苏伯尔认为,如果接受学习是意义学习的话,也同样可以发展智力.而意义学习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大脑中.原来有某种特定的知识的同化作用.如果学生大脑中没有这个知识,那么,就提前输入一个知识.这个为了促进意义学习而提前输入的知识,便是“先行组织者”;这种教学方法就称先行组织者技术或策略.⑵先行组织者教学程序.在呈现正式教学内容之前,利用三,五分钟时间,提前输入一个引导性的知识点,以同化后来学习的新的知识.⑶设计先行组织者知识的要求.作为先行组织者的知识,一是抽象性,概括性较强的上位性知识或与新学习知识具有某种相似性的知识.4学习动机的种类(4.1)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5,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当较低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6,成败归因理论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2,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3,归因分析的策略十分重要.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为无能这一不可控的稳定因素,今后就会不再努力;如果归因为努力不够这一可控的和不稳定的因素,下一次就可能加强努力.7,学习迁移的种类(5.1)1,正迁移与负迁移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8,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学习材料内容的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9,促进迁移的教学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10,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6.1)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11,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12,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1及时复习.即根据遗忘曲线的原理,在所学习的知识大面积遗忘之前进行复习.2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如把一个材料分成若干小块材料.3反复阅读与尝试背颂相结合,如适当考一考自己.4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如读,听,说,写等综合进行.13,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7.1)1,操作的定向2,操作的模仿3,操作的整合4,操作的熟练14,操作技能培训的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15,学习策略的特征(8.1)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16,常用的复述策略包括哪些方法?1,自觉利用有意识记2,自觉排除互相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观参与识记过程5,复习形式多样化6,重点内容下面画线,注释等.17,学习过程中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1,使用记忆术,如谐音记忆法,位置记忆法等.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如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等.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18,元认知策略的一般内容1,计划学习的策略.制定学习目标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等.2,自我监督的策略.对认知过程进行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等.3,自我调控的策略.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19,资源管理策略的一般内容1,学习时间管理2,学习环境的设置3,学习努力和心境的管理4,学习工具的利用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20,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教学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2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9.1)1,问题的特征,如问题的类型,呈现方式等.2,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3,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的影响.22,高创造者一般具有的个性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23,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时,内心就会产生不愉快或紧张,就会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达到新的平衡.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2,态度定势.个人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3,道德认识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实施道德教育时,不应只注意道德教育的形式,进行道德说教,而是应结合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体验的实际情况,晓之以理.24,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0.1)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4,价值辨析.鼓励学生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25,态度的结构1,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对于某一对象而言,不同的个体的态度中所含的认知成分是没的,某些人的态度主要基于理智方面怕慎重考虑,而某些人的态度可能主要由于情感冲动;有些态度可能基于正确的观念和信念,而有些态度则可能基于错误的观念和信念.2,态度的情感成份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不同的态度的情感成分不尽相同,有的态度理智成分比较多,有的态度却是非理智的,情绪化的.3,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26,心理健康的标准(11.1)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有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的结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27,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样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28,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心理辅导. 29,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⑴强化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⑵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用来做代币.当学生做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以后,就发给相当数量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换取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⑶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法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当学生很少出现教师所期待的行为时,就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的行为的出现.⑷示范法.观察教师呈现的范例(榜样).⑸惩罚法.用处罚消除不良行为.⑹自我控制法.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30,指导教学包括六个主要活动(12.1)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2,呈现新材料.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4,提供反馈和纠正.5,提供独立的练习.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这些活动并不是遵循某种顺序的一系列步骤,而是有效的教学因素.31,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2,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基础上引出结论.32,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1,教师要把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组织教材.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4,确保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材料太容易,学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失败感.33,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次完成的九大教学事项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34,教师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1,激发求知欲,即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为了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集中注意教师的讲解以及其它教学活动.2,变化教学情境,即通过教学媒体,提高教学的直观形象性,促进学生的感知和思维活动.3,配合学生经验,即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然后转到所教的主题上.35,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的五个特征1,分工合作.指以责任分担的方式达成合作追求的共同目的.2,密切配合.将工作中应在不同时间完成的各种项目分配给各个人.3,各自尽力.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取代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成员必须各尽其力,大家都是成功者,没有失败者.4,社会互动.合作学习成效取决于团体成员之间互动作用.5,团体历程.该历程中的活动包括如何分工,如何监督,如何处理困难,如何维持团体中成员间的关系等.36,制约学生群体促进或阻碍个体的因素(13.1)学生群体对个体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产生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1,活动的难易;2,竞赛动机的激发;3,被他人评价的意识;4,注意的干扰.37,群体凝聚力的培养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其次要帮助课堂的所有的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自豪,形成归属感.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38,课堂纪律的类型1,教师促成的纪律.需要教师给较多的监督与指导.例如小学生入学时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3,任务促成的纪律.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人内化以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39,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的影响1,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身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2,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只有当教师焦虑适中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40,课堂气氛的三种类型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1,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2,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3,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41,教学测量的分类(14.1)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4,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42,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43,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1,客观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标准化测验是一种比教师编制的测验更加客观的测量工具.2,计划性.专家在编制标准化测验时,已经考虑到所需要的时间和经费,因此标准化测验更有计划性.3,可比性.标准化测验由于具有统一的标准,使得不同考试的分数具有可比性.44,非测验的评价技术1,案卷分析.例如根据学生家庭作业,课堂练习,论文,日记,手工制作等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活动等进行判断和决策.2,观察.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非正式的观察也能够得到大量的关于学生的学业成就的信息.其中包括:⑴行为检查单填写⑵轶事记录.⑶等级评价量表.3,情感评价.针对学生的情绪,学习动机,个人观点等进行评价.45,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1,信度.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其中包括时间上的一致和评分上的一致性.2,效度.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测验测量什么?测验对测量目标的测量精确性和真实性有多大?效度的重要性大于信度,因为一个低效的测验,即使有很好的信度,也不能获得有用的资料.3,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的反应与某种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例如通过该测验是否能够把学习好,中,差学生的不同学习或能力水平区分开来46,简述罗森塔尔效应(15.1)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们对小学生做了一次所谓有学习潜力测验.然后,随机地在各个班级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告诉教师说,他们是班级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注意长期观察,但不要告诉学生本人.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的确比其他学生进步快.十分明显,由于实验者提供了假信息所引起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预言效应.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