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生物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动物的进化过程
动物的进化过程生命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将近40亿年的时间,并且不断地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和演化。
而动物则是其中最鲜明的代表,其进化过程是一个严谨而有序的科学探索。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动物进化的过程、特点及其相关问题。
一、动物起源与演化现代科学认为,最早的单细胞生物出现于地球上的约37亿年前。
核心组成部分为DNA或RNA,它们长时间地单独存在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细胞逐渐演化,并以不同的形式和方式出现在地球上。
动物则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极端进化形式之一。
最早的多细胞生物约在8亿年前出现,其特征为多个单细胞生物融合并协调工作,从而形成了具有细胞分化和功能分工的多细胞体系。
这种细胞体系发展出了外皮并逐渐形成了各种器官和组织结构,如消化道、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等,从而使动物的复杂程度逐渐提高。
二、动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所有生物的进化都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而动物进化也不例外。
从最早的多细胞生物到如今极其丰富复杂的动物群落和物种,每一步都是为了适应当时环境的需要而发生的。
例如,地球气候变化和地理格局的改变是导致许多形态差异的动物分化和演化的原因。
恐龙的灭绝是由于环境快速变化而适应不过来,后来哺乳动物则因为具有更高的适应性成为了地球生命进化的主导群体。
三、动物进化的演变方式动物进化的演变方式主要有两种:生物有性繁殖和生物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是指在一定程度上随机的基因组合,使新生物产生出了原来不存在的基因组合和遗传特性。
这样就能够保证生物在进化中的多样性。
无性繁殖则是指生物之间通过无性繁殖生出新的后代,而这些新的后代则与父母基本相同,遗传特性也与前一代高度相似,世代如此螺旋下去。
四、生物进化对科学以及社会的影响科学的发展往往与生命的进化密切相关,因此动物的进化过程与科学发展也息息相关。
在医学方面,生物进化过程研究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开发药物、治疗疾病的有益信息。
在化学和物理方面,通过对动物进化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地球上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古老而天然的关联,从而开发出了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
动物的进化与演化
动物的进化与演化动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群体之一,它们经历了漫长的进化与演化过程,逐渐适应了不同的环境和生存需求。
本文将就动物的进化与演化进行探讨,旨在揭示动物世界多样性背后的奥秘。
第一部分:进化的起源与驱动因素1. 进化的意义与定义进化是指物种的继承性特征在漫长的时间尺度上发生的逐渐变化。
这种变化通过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和遗传漂移等机制驱动,从而使得生物适应环境,存活下来。
2. 自然选择与适应性进化自然选择是指环境对个体生存和繁殖的选择过程。
适应性进化是自然选择导致的物种适应环境的过程,强调了生物个体和环境之间的紧密互动。
3. 遗传漂移与突变遗传漂移是指由于个体数量的变化导致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它是进化中的一个随机因素。
而突变则是新基因型和新表型产生的重要源头,为进化打开了新的道路。
第二部分:进化的证据与方法1. 古生物学与化石记录古生物学通过研究化石和化石记录,揭示了动物进化的脉络和历程。
化石遗址、骨架和化石遗传信息等都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2. 比较解剖学与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和形态学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结构和形态特征,阐明了动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趋势。
例如,脊椎动物的骨骼结构和器官系统的比较揭示了它们的共同祖先和演化路径。
3.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揭示物种进化关系的新方法。
通过比较DNA和蛋白质序列,可以确定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距离。
第三部分:动物的演化与多样性1. 主要动物门的演化历程动物界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门,每个门内包含了众多的类群。
本节将重点介绍无脊椎动物门和脊椎动物门的演化历程和主要变化。
2. 生态因素对动物进化的影响动物的进化受到了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资源分布和食物关系等。
这些因素塑造了动物的形态、行为和适应性等特征。
3. 动物的行为进化动物不仅在形态上逐步改变,行为也是进化的产物。
从繁殖行为到社会行为,动物在时间尺度上逐渐演化出适应环境的行为策略。
动物进化的原理
动物进化的原理动物进化是指物种的逐渐变化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进化是由一系列原理和机制驱动的,这些原理和机制共同作用于基因、变异、自然选择和遗传等方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动物进化的原理。
一、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选择过程。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环境压力和资源竞争。
动物个体之间的差异和变异决定了它们在适应环境和生存竞争中的优劣。
如果某个特定的变异能够使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并提高生存机会,那么该个体就有更大的机会繁殖后代,将这种有利变异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有利基因逐渐在物种中扩散,从而推动了物种的进化。
二、遗传漂变遗传漂变是指由于随机突变引起的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
突变是指基因或染色体中的DNA序列发生突发性改变。
这种突变可以是单个碱基的改变,也可以是染色体结构的改变。
突变的发生是完全随机的,并不受环境的影响。
当突变发生后,如果这种变异对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没有负面影响,并且能够提供优势,那么这种突变就可能在物种中扩散。
遗传漂变在动物进化中起到了推动和引导物种变化的重要作用。
三、基因流动基因流动是指不同个体和群体之间基因的交换和流动。
它可以通过种群之间的迁徙、繁殖等方式发生。
当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流动较为频繁时,不同种群的基因池就会发生混合。
这种基因流动能够增加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并且有助于物种适应环境的变化。
然而,过度的基因流动也可能扰乱种群的遗传结构,并对进化过程产生影响。
四、性选择性选择是指动物为了获得繁殖权而展示的竞争行为。
这种选择方式与适应环境和提高生存机会有关,但更注重于争夺配偶和繁殖的成功。
性选择引起了动物在外貌、声音等特征上的差异,这些差异有助于增加交配成功的机会。
这种差异在进化过程中逐渐积累,促使物种的适应性进化。
五、共生与竞争共生与竞争是动物进化中的两个重要因素。
共生是指不同种类的动物之间建立和维持互利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生存的方式,如共生菌和宿主的关系。
生物的进化的学说知识点
生物的进化的学说知识点1.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的理论,他认为个体间的差异会导致个体在环境中的适应能力不同,进而影响其生存和繁殖的成功率。
适应性较高的个体会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将其适应性的特征传递给下一代,从而导致种群在时间中的逐渐进化。
2. 突变与遗传:突变是指在基因组中发生的变异,可以导致生物个体的性状发生改变。
突变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从而在种群中引起遗传变异。
一些突变可能具有适应性优势,使生物更能适应环境,因此这些有利的突变在进化中可能得到保留。
3. 遗传漂变:遗传漂变是指在小种群中由于随机的遗传变异而引起的基因频率的变化。
这种随机性通常发生在较小的种群中,对演化过程有较大的影响。
4. 基因流动:基因流动是指不同种群之间基因的交换。
当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流动发生时,这些种群之间的基因池将合并,从而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基因流动可以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在进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5. 岛屿生物地理学:岛屿生物地理学研究了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物种如何适应和演化。
在孤立的岛屿上,物种可能面临不同的选择压力和资源利用竞争,从而导致物种的适应和演化。
6. 放射适应:放射适应是指一种物种分化为多个相关物种,以适应不同的生态位和资源分配方式。
放射适应通常发生在新的生态环境中,如岛屿或山脉,物种之间的分化可以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来促进。
7. 共同祖先:进化理论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祖先。
通过对现存物种和化石记录的研究,科学家可以推断出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和共同祖先的存在。
8. 进化证据:进化理论得到了大量的科学证据的支持。
这些证据包括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胚胎发育、生物地理分布等。
通过这些证据,科学家可以了解到生物在地球上逐渐演化的历程和规律。
9. 分子进化:分子进化研究通过比较基因和蛋白质的序列来揭示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
通过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科学家可以了解到基因变异如何影响物种的适应和演化。
第二节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2)
《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精编习题姓名:一、填空:由于变异的存在,在自然界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的某些影响生存和繁殖的性状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进而影响不同性状个体的存活率和繁殖率,有利于________和________的性状将在生存斗争过程中被更多地选择保留,经长期的________和________,微小的变异将成为显著的变异,进而产生新类型的生物。
选择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二、选择:1.经调查发现,某地区青菜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农药导致青菜虫发生抗药性变异B.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通过选择导致青菜虫抗药性不断积累D.环境是造成青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2. 随着除草剂使用的增加,抗除草剂杂草不断增多。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的变异性是杂草进化的前提B.突变是杂草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C.杂草中全部抗除草剂基因构成了基因库D.种群内的基因朝着抗除草剂增强方向突变3.青霉素(青霉菌产生)长期使用,使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菌耐药性增强说明变异是定向的B.青霉素的使用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C.一个青霉菌中的全部基因总和为基因库D.耐药性增强过程中细菌不断进化4. 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性变化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是A.自然选择B.可遗传变异C.基因频率改变D.生殖隔离5. 实验室条件下可以研究细菌抗药性形成的机理。
野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是敏感的,将它接种到青霉素浓度为0.1单位/cm3的培养基里,绝大多数细菌死亡,但有个别细菌能存活下来,并能进行繁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青霉素的影响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抗青霉素的基因频率降低B.存活下来的个体通过繁殖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抗青霉素的基因频率的提高C.接触青霉素之前金黄色葡萄球菌个体间已经产生了抗青霉素的差异D.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人工选择的结果6.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的变异性是进化的动力B.一个群落中全部生物所含的基因总和称为基因库C.种群中的每一个体都是进化的基本单位D.生物进化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7.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因素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各类变异都是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前提B.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C.自然选择对影响个体存活和繁殖的差异进行选择D.长期自然选择使种群中的微小有利变异积成显著变异8.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选择是进化的动力B.自然选择是环境对不同基因的直接选择C.生物多样性的直观表现为基因的多样性D.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选择提供材料并决定进化方向。
初中生物进化分析梳理
初中生物进化分析梳理生物进化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概念。
通过观察不同物种在漫长的时间中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到生物在适应环境、推动生物多样性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本文将梳理初中生物进化分析的相关内容。
一、进化基本概念进化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物种在长时间内适应环境而产生的遗传变化。
生物进化的推动因素包括突变、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
突变是DNA序列的突发变化,是进化中的重要推动力。
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优势形态和特征能更好地存活和繁殖,从而在物种中得以传递。
遗传漂变则是由于随机事件的影响,使得某些特征在物种中频率发生变化。
二、进化证据1.化石记录化石记录是揭示物种进化历程的主要证据之一。
通过发掘不同地层中的化石,可以发现过去存在过的物种及其与现代物种的关联。
化石记录的发现支持了生物在长时间内发生遗传变化的观点。
2.比较解剖学比较解剖学是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形态结构来研究进化关系。
例如,人类和鸟类的前肢结构相似,表明它们有共同的进化祖先。
比较解剖学的研究揭示了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
3.生化证据DNA和蛋白质的比较研究也提供了生物进化的证据。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基因组,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例如,人类与黑猩猩的基因组相似度高达98%,进一步证明了它们具有共同的进化祖先。
三、进化驱动因素1.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环境中的变化能够选择更适应该环境的个体,使得其特征在种群中逐渐普及。
例如,鸟类栖息地的变化可以导致它们的嘴型和食性的适应性演化。
2.性选择性选择是指个体为了吸引异性配偶而表现出的特征和行为。
通过竞争和选择,性选择会导致物种中的特定特征频率增加。
例如,雄性孔雀尾巴的华丽羽毛即是性选择的结果。
3.随机性因素遗传漂变和突变是由于随机事件的影响导致的进化驱动因素。
遗传漂变是由于种群大小变化或迁移等因素导致的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动。
突变则是 DNA 序列的突发变化,它们往往成为进化中新的遗传变异的起源。
生物进化论
生物进化论生物进化论生物进化是指生物种类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多样性变化。
生物进化论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涉及到生命的起源、进化和发展等方面。
生物进化是一种漫长、复杂和逐步的过程,可以通过生物学、地质学、化学及物理学等多学科综合方法进行研究。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是生物进化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1831年至1836年驾驶考察船贝格尔号环游世界时,通过海外考察、样本采集和观察实践,得出了生物进化的观点。
他提出了天然选择、物种演替和进化论等概念,成为现代生物学的基础。
天然选择天然选择是生态学及演化生物学重要的概念之一,它融合了进化和生态两大领域。
天然选择是指一个物种的个体在生存和繁殖历程中,对于适应环境的“有用”特征的保存和传递,从而逐渐增加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而那些不适应环境、没有“有用”特征的个体则会被淘汰、消失或减少。
物种演替物种演替是指一个物种的数量和种群动态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变化的历程。
物种演替研究包括了物种数量、遗传基因、适应度和生态关系等多个方面。
物种演替既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人类同大自然协调共生的一部分。
进化论进化论是指现代演化生物学所采用的一种生命起源和生物多样性起源的科学理论。
进化论的基本思想是:生命起源于无机物,并带有自主发展和演化能力,而这种演化是未知和非规律的,但有一些基本的进化规则和趋势可以辨识。
进化论已成为生物学的一种重要科学理论,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之一。
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地质学、生物化学、生态学及基因组数据等多个方面都给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支撑性的证据。
下面就各方面来探讨一些生物进化论的证据。
化石记录化石记录是生物进化论中的重要证据之一,它是通过地质层的堆积和隆起形成的。
化石记录通过地质时代的不同层次,描绘了生命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的变化过程。
从化石记录的角度来看,存在许多生物群体的突然消失,也有新的生物群体出现的新生期。
这些生命的演变,很好地支持了生物进化的理论。
生物进化中的基因选择与遗传变异
生物进化中的基因选择与遗传变异生物进化是指生物种群的遗传组成在一代代繁殖中发生的变化过程。
这种变化是由基因选择和遗传变异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基因选择是指种群中拥有对环境更具有适应性的基因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这样适应性更强的基因就会逐渐在种群中得到传承。
而遗传变异则是指由于基因重组、突变等原因导致个体之间基因组的差异。
基因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机制。
它能够通过不断筛选适应环境的基因,来促进种群的进化和适应性的提高。
基因选择可以分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两种形式。
自然选择是指环境条件对个体的生存和繁殖产生的选择压力。
在自然选择中,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传递自己的基因给下一代,而适应能力较差的个体则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这种选择压力会导致适应环境的基因在种群中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整体的适应性得到提高。
人工选择则是人类根据自身需求对选种对象进行人为筛选和繁殖。
通过选取具备某种有利性状的个体进行交配,人工选择可以快速地改良品种,并引导品种朝着人类所期望的方向演化。
例如,在农业中,人类通过选择高产、抗病虫害等性状突出的植物品种,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病能力。
在基因选择的基础上,遗传变异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遗传变异是保证种群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通过基因重组和突变等机制,个体之间的基因组会发生差异,这种差异有助于种群适应环境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遗传变异也为基因选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使得基因选择能够更好地塑造种群。
综上所述,生物进化中的基因选择与遗传变异是相互作用的重要机制。
基因选择通过适应性更强的基因在种群中的积累,来推动种群的进化和适应性的提高。
而遗传变异则保证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为基因选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这些机制的相互作用是生物进化中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基础。
生物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A
C
1、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外部因素是?自然选择、 地理隔离。
2、甲岛上的B物种迁移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 同一物种的原因是? B与C之间已经形成生殖隔离。 3、迁移到乙岛的B物种进化为D物种的原因是? 甲乙两岛上的环境条件不同,自然选择作用也不同, 再加上地理隔离使它们基因频率的差别得到积累形成 了生殖隔离。
IA=[2*20%+30%+10%]/200%=40%
IB=25%
i=35%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 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种适应性的进化。
选择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且是有利变异积累
青霉素起初杀死 绝大多数细菌
存活下来的细菌进行 繁殖并将其抗性基因 传给后代,最后青霉 素对它们不再起作用
自然选择导致适应
变异是不定向的
经过自然选择
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30×2 +60 A = 100×2 =60% a=40%
• 例2: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经调查,女性色盲 基因的携带者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 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多大?
Xb
15+5×2 +11 = 200×2+200
=6%
4、基因型频率: 每种基因型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比例 基因型频率
2.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可以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D)
B.生物个体总要死亡,但基因库却因个体繁 殖代代相传 C.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含的全部基因
D.种群中的每个个体含有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3、下图为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进化的模型,A、 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回答:
生物为什么会不断地进化生物是怎样进化的
1.使用某种农药防治某种农业害虫,开始效 果很显著,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原 因是( ) A.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B.害虫对农药逐渐适应 C.农药刺激害虫产生了变异
D.农药对害虫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2.埃及斑蚊是传播某种传染病的媒介。某地区在 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数量减少了99%,但一年 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 同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对此现象的 正确解释是
类变 型异 1
类变 型异 2
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新种1 生殖 隔离
新种2
注意:物种大多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1) 种群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进化的实质是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 突变和基因重组 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3) 自然选择
决定进化的方向.
该种群总个体数
【例2】AA、Aa、aa的个体分别占24%、72%、4% 那么 A、a的基因频率是多少? ( D ) A. 36%和64% B. 57%和43% C. 24%和72% D. 60%和40% A=24% +1/2 X 72% = 60%
如果该种群的个体能够自由交配,若干代后, 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会不会发生变化?
假设: 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桦尺蠖的生存,使得种群中 灰色个体数目每年减少,s基因传递下去的机会少 了,导致s基因的频率越来越低。
若1870年,桦尺蛾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如下: 由于树干变黑,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浅色个体每 年减少10%,
第1 第2 第3 第4 年年年年
5 %
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 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
生物演化的资料
生物演化的资料
生物演化是指生物在一定的时间内发生的改变,包括生物种类、形态、生理、生态等方面的变化。
生物演化的过程是漫长的,经历了多个阶段和多种机制。
生物演化的主要机制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演化的基础。
基因重组是指不同基因之间的重新组合,是生物演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从而逐渐形成新的物种。
生物演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包括物种形成、种群分化、形态演化等。
物种形成是指生物在演化过程中分化出新的物种,这是生物演化的重要阶段之一。
种群分化是指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分化,形成不同的亚种或新物种。
形态演化是指生物在演化过程中发生的形态变化,包括体型、器官、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生物演化的结果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增加、适应性的提高等。
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是指生物在演化过程中分化出新的物种和亚种,增加了生物种类的数量和多样性。
适应性的提高是指生物在演化过程中逐渐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提高了生存和繁殖的能力。
总之,生物演化是生物在一定的时间内发生的改变,是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了解生物演化的过程和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为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进化与生物形态的关系
生物进化与生物形态的关系生物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时间内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是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生物形态则涉及到物种个体的外部形状、大小以及解剖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生物进化与生物形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论述这种关系。
一、进化决定形态生物进化是驱动生物形态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为了适应新的条件,会发生相应的进化变化。
例如,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适应食物稀缺的环境,进化出长而细长的嘴巴和颈部,以便能够更好地捕食。
这种进化过程直接影响了它们的形态。
二、形态限制进化相反,生物形态也对进化过程产生影响。
形态结构的变化可以限制或促进物种的进化。
某些特定的形态特征可能会限制生物的适应能力,使其在进化中面临障碍。
例如,某些鸟类由于翅膀过小而无法飞行,这种形态缺陷限制了它们在进化中的发展空间。
三、进化与形态优势进化过程中,个体的形态改变可能会为其在生存和繁殖中提供优势。
当某个形态适应环境、提高个体生存能力和繁殖成功率时,这种形态就会逐渐在种群中广泛传播。
例如,某些昆虫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发展出触角,这一形态特征使其能够更敏锐地感知周围的环境,更有效地获取食物和择偶。
四、形态变异推动进化生物形态的变异是进化的基础。
当个体在基因水平上存在各种变异时,形态特征也会呈现出多样性。
进化则通过选择适应性更好的形态,从而促使种群逐渐适应新的环境。
例如,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同一物种的形态会发生差异,以适应当地的气候和食物资源。
综上所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形态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进化决定着形态的发展方向,而形态的变化也会对进化过程产生影响。
生物进化通过塑造和选择形态特征,使物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生存和繁殖的成功率。
形态的变异和优势推动着进化的不断进行,使物种能够适应并繁衍于各种环境中。
这种关系体现了生物进化与生物形态之间的紧密联系,是生命演化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请列举生物进化机制的学说种类
生物进化机制的学说种类在生物学中,进化机制是指解释生物种群或个体是如何随时间逐步发生变化和适应环境的理论和观点。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许多科学家都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生物进化理论,以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本文将列举和探讨几种常见的生物进化机制的学说类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生物进化的理论。
1. 拉马克进化论(Lamarckism)拉马克进化论是由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的,它认为生物种群通过自身在生活中的使用和不使用的器官,导致后代获得或失去某些特征的进化理论。
长颈鹿的脖子变长是因为它们不断用力伸长脖子去吃树叶,这个特征随后被后代继承。
但是,经过实验证明,拉马克进化论的假设并不成立,绝大多数后代并不会继承父辈在一生中所获得的特征。
2. 达尔文进化论(Darwinism)达尔文进化论是由英国自然学家查尔斯·达尔文提出的,它认为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机制。
根据达尔文的理论,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会在环境中产生差异的生存和繁殖能力,从而导致适应性更强的个体留下更多的后代,这些适应性更强的特征将在种群中逐渐变得更为普遍。
这个理论在广大的生物界中都有具体的例证,如麦尔堡的蛾因工业革命导致树皮变黑,白色的蛾不断被捕食,而黑色的蛾增多。
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对生物学研究和进化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人提出了丰富的研究方向。
3. 中立变异进化论(Neutral theory of molecular evolution)中立变异进化论是由日本学者中岛信隆提出的,它认为大多数的进化过程是由于随机性的因素所导致的,并不是受到自然选择的驱动。
中立变异进化论主张大多数的遗传变异对于物种的适应性并没有影响,距离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这个理论的产生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分子层次上的进化变异,为我们全面了解生物进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4. 合成进化论(Modern synthesis)合成进化论是20世纪初由鸟类学家和遗传学家等提出的一种对进化理论的综合性观点。
生物进化中的关键因素
生物进化中的关键因素生物进化是指物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发生的遗传变化和适应性改变的过程。
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关键因素,影响着物种的变异、适应和演化。
这些关键因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指基因突变和遗传变异,而外因则是指环境压力和适应性选择。
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中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突然改变的过程,它可以导致新的遗传信息的产生。
基因突变通常是随机发生的,它为物种的多样性提供了基础。
有些突变可能是有害的,但有些突变却可以提供适应环境的优势。
例如,在昆虫中,一些突变可能会导致对农药的抗性;而在鸟类中,一些突变可能会改变喙的形状,使其更适合特定的食物来源。
基因突变为物种提供了进化的原材料,并推动了物种适应环境的能力。
遗传变异是指基因在个体群体中的存在差异。
这种变异是由于基因频率的改变而导致的。
在个体群体中,存在着一定的基因交流和遗传交流。
这个过程可以增加遗传变异的程度,并提供了更多的可选择性。
遗传变异为个体群体的适应性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使得物种更有可能存活下来。
环境压力是生物进化中的外部因素之一。
环境压力是指物种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所面临的挑战和限制。
这些压力可以包括气候变化、资源竞争、捕食压力等。
当物种面临环境压力时,会选择更适应的个体进行繁殖,以增加生存和繁衍下一代的机会。
如果压力持续存在,适应性的选择将会逐渐导致物种的演化。
适应性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关键过程之一。
适应性选择是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对于更适应环境的个体的选择和繁殖。
在自然选择中,适应性更强的个体往往更有可能生存和繁衍后代。
例如,在热带地区,具有更长腿和较少体毛的动物更适合热带气候,因为它们能更好地散热。
适应性选择促进了具有更有利特征的个体的逐渐积累,从而改变了整个个体群体的遗传特征。
除了基因突变、遗传变异、环境压力和适应性选择之外,其他的因素也会对生物进化产生影响。
比如,性选择是指由于物种交配偏好而导致的一些特征的选择。
生物是怎样进化出雌雄两性的?
⽣物是怎样进化出雌雄两性的?今天的两性制度应是bai以前多性制度垮台之后的结果有的⽣物有du13种性别,有的可以同性繁殖——zhi—⼤⾃然孕育了⽣物,⽣物在进化过程中慢慢地出现了性别。
从理论上讲,⼀种⽣物可以有多种性别。
事实上,有种黏液霉菌就有13种“性别”。
但这些多性别的物种很稀有,⼤多数物种都只有雌性和雄性两种性别。
在澳⼤利亚的昆⼠兰州有⼀种蜥蜴,其种群中不曾发现过⼀个雄性,雌性不需要精⼦来受精,它们的卵在预定的时间分裂,然后便长成⼀只⼩蜥蜴,⽽所有以这种⽅式产⽣的蜥蜴都是雌性。
性在进化上究竟有什么好处?为什么⼤多数⽣物都选择了两性的繁殖⽅式?为什么性别⼀般只有雌性和雄性两种?早在1958年,对现代达尔⽂主义的创⽴有重⼤贡献的⽣物学家罗纳德·费舍尔在他的著作《⾃然选择的遗传学理论》中,就明确提出了这个问题。
但这个问题在此后40多年的时间内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
在澳⼤利亚墨尔本举⾏的第19届国际遗传学⼤会上,温哥华英国哥伦⽐亚⼤学的进化⽣物学家莎莉·奥托教授发⾔说:“鸟类交配,蜜蜂交配,⼈类也交配,但是却⽆⼈知晓性别究竟是如何进化的。
假如可以创造出能够⾃⾏繁殖的⼥性,为什么还要创造男性呢?⽆庸讳⾔,21世纪的今天,进化⽣物学家仍然没有⾛出性别进化的迷宫。
” 性在进化上究竟有什么好处?雌性为什么愿意付出这“50%”的代价?许多⽣物,不需要雄性和雌性,照样可以代代相传。
⽐如,细菌就是通过最简单的⽅式⾃我复制———⼀个变成两个,两个变成4个,依此类推。
通过⽆性繁殖⽽产⽣的个体,都是完全相同的“复制品”。
在只有两种性别且雌雄异体的⽣物中,⼀个个体要繁殖后代,就必须要与同种的异性个体进⾏交配。
性对于⽣物体本⾝并不是⼀件什么好事。
对于雄性来说,他们要花费⼤量的时间和精⼒去寻找和讨好配偶,或为求偶⽽战,弄得伤痕累累乃⾄有⽣命危险。
对于雌性来说,有性⽣殖的结果使她们的基因只能有⼀半传给⼦⼥,⽽来⾃雄性的另⼀半未必就很优秀,说不定受骗上当被⼀个孬种所勾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图是一个假想的情境,可以帮助你想象和思考。
在一个山谷中,有一 个鼠种群在“快乐”地 生活着。雌鼠和雄鼠之 间可以自由交配,繁衍 后代。后来山洪爆发了, 山谷中形成了一条汹涌 的大河。鼠种群的个体, 一半在河这边,一半在 河那边。就这样过了几 千年。
后来,河流干涸 了,两个鼠种群又 会合在一起。它们 发现彼此大不相同。 它们之间还能自由 交配吗?
基因迁移对种群基因频率产生什么影响?
一个种群由400只鸟组成,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有40 只、Aa的个体有160只、aa的个体有200只。
该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是多少?
A 40% B 50% C 60% D 70%;
√
如果有40只基因型为aa的鸟迁出,40只基因型为AA的 鸟迁入,请问新群体中基因a的频率将是多少? A 40% B 50% C 60% √ D 70%;
d h (d+h+r=N) r 则: AA基因型频率D(AA)=d/N Aa 基因型频率H(Aa)=h/N aa基因型频率R(aa)=r/N
p=(2d+h)/2N=d/N+1/2*h/N=D+1/2H 即:A的基因频率等于AA的基因型频率+1/2Aa的基因型频率 q=(2r+h)/2N=r/N+1/2*h/N=R+1/2H 即:a的基因频率等于aa的基因型频率+1/2Aa的基因型频率
因为(p+q)=A%+a%=1, 则(p+q)2=p2+2pq+q2=AA%+Aa%+aa%=1 。
• AA的基因型频率=p2; • aa的基因型频率=q2; • Aa的基因型频率=2pq。
• 例:在昆虫中,长翅(A)对残翅(a)是显性, 若该种群中A=0.6,a=0.4,该种群中出现AA、 Aa、aa概率是多少?
变黑的环境使控制浅色的s基因频率减少,S基因频率增加
许多浅色个体可能在没有交配、产卵前就已被天敌捕食
(4)在自然选择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表现型?
天敌看到的是桦尺蠖得体色(表现型)而不是控制体色 的基因
栖息环境浅色 s基因频率95%
栖息环境深色 S基因频率95%
桦尺蠖
浅色 (个体多) (个体少) 深色 浅色 深色
印度洋南部科格伦岛岛上的昆虫的翅的特点
大风 大浪
有翅 力大 原始 昆虫 有翅 力小 无翅
√
生存
有翅 力大
× √
自然选择
不适者淘汰
无翅
生存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探究活动
现在我们用数学方法来讨论一下桦尺蠖基因频率变 化的原因。1870年桦尺蠖的基因型频率为SS 10% ; Ss 20%; ss 70%,在树干变黑这一环境条件下假如树干变 黑不利于浅色桦尺蠖的生存,使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 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以后的几年内,桦尺 蠖种群每年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是多少呢?
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
①突变 ②基因迁移 ③遗传漂变 ④非随机交配 ⑤自然选择
五、 物种的形成
1、渐进的物种形成(异地的物种形成)
基发 新 小 自然选择 种 地理隔离 因 生 生殖隔离 物 种 频改 群 种 群 率变
物种形成的关键
(由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变异) 2、同地的物种形成(四倍体植株的形成)
存活下来的细菌进行 繁殖并将其抗性基因 传给后代,最后青霉 素对它们不再起作用
自然选择导致适应
变异是不定向的
经过自然选择
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选择是进化的动力
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要点
• 同一物种的个体之间普遍存在变异,一部 分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 环境条件以某种方式对性状进行选择; • 自然选择导致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与变异,适者生存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如果符合遗传平衡,产生的雌雄配子:
卵子 精子
A 60%
AA 36%
Aa 24%
a 40%
A 60%
a 40%
Aa aa
24% 16%
p+q = 1
AA= p2
(p+q ) 2 =p2+2pq+q2 = 1 Aa= 2pq aa=q2
上述计算结果是在满足五个假设条件的基础上计算的, 对自然界的种群来说,这五个条件都能成立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若干世代,一个生物种 群所产生的可遗传变异是怎样形成的呢? 观点:同一物种的个体之间普遍存在变异, 一部分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结论:可遗传变异是进化性变化的前提条件。
人类不能防止变异的产生,但 是可以利用这些变异材料用选择 的方法培育新的品种
家养生物普遍存在变异
分别为30%、60%、10%
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遗传平衡定律
遗传平衡定律是由英国数学家哈代和德国 医生温伯格分别于1908年和1909年独立证明 的,这一定律又称哈代——温伯格定律,它
是指在一个极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中,在没
有突变、选择和迁移的条件下,种群的基因
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可以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
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 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 基因交流的现象。如东北虎和华南虎
生殖隔离:不同种群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 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异地的物种形成
变异1
自然
选择1
变异 类型1
新种1
地理 原种 隔离
基因频率的 定向改变 自然
生殖隔离
变异2
选择2
变异 类型2
新种2
物种的形成: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 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比 较常见的方式(即异地物种形成)。 如大雁的后代形成麻鸭和孚鸭。
麻鸭(左)和孚鸭(右)都是大雁的后代,由 于长期地理隔离而没有相互交配,没有基 因交流,形成了生殖隔离,现在即使人为 让它们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了。 也就是说,它们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了。
30×2 +60 A = 100×2 =60% a=40%
4、基因型频率: 每种基因型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比例
特定基因型的个数
基因型频率
=
×100%
总的个数
例:从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 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那么基 因型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多少?
s基因频率降低 S基因频率升高 s基因频率又降低 S基因频率又升高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 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种适应性的进化。
但是,这些个体之间相对轻微的变异,怎样才 能变成变种之间以及物种之间的相对显著差异呢?
人们根据自己需要
挑选合乎要求的变异个体,淘汰其他
数代选择 所需变异被保存
培育出新品种
达尔文设想在自然界中,一种类似人工选 择的过程也在影响着生物
生物普遍存在变异
影响存活与繁殖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数代选择 所需变异被保存
进化,新物种产生
选择是进化的动力
选择因素 • 问题:自然选择,什么因素对生物的变异 • 进行选择? 非生物因素:不利于生物生存的自然因素 • 生物因素:其他物种生物的选择作用 本物种生物的选择作用 狼和鹿之间的相互选择 • 问题: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什么? 种群内不同生物个体的 自然选择导致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存能力 交配机会 生殖能力 ………
每朵花都 有机会接受 到种群中其 它花的花粉 吗? 遗传漂变 对种群的基 因频率产生 什么影响?
假如有两个种群的个体全部表现显性性状(AA 或Aa),甲种群有10个个体,乙种群有1000个个 体,两个种群的a的基因频率都为5%。 两个种群中都有一个携带隐性基因a的个体死 亡了,且没有留下后代。那么:甲、乙两种群在 这个个体死亡后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多少?
第1年 第2年 11.5% 22.9% 65.6% 23% 77%
第3年
13.1%
26% 60.9%
第4年
14.6%
29.3% 56.1% 29.3%
……
基因 型频 率 基因 频率
SS Ss ss S s
10% 20% 70% 20% 80%
26.1% 73.9%
升高 降低
70.7%
在这个探究实验中根据上面的数据分析,变黑的 环境对桦尺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变黑的环境对桦 尺蠖浅色个体的出生率有影响吗?
自然选择导 致适应
• 实例1:桦尺蠖蛾 的自然选择
5%
(Aa或AA)
95% (aa) 1850年
90%
10%
1880年
•原因是:
淘汰不利变异基因、积累有利变异基因
结果是: 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结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选择保留有源自变异、淘汰不利变异,且使有利变异积累
青霉素起初杀死 绝大多数细菌
自交
新物种
同地的物种形成
物种甲 × 物种乙
不育杂种 染色体加倍 物种丙 这种物种会是几倍体? 异地的物种形成与同地的物种形成比较, 哪种方式所经历的时间短?
假设在一个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a
基因A的频率为p 基因a的频率为q 由这对等位基因 构成的基因型为 AA Aa aa 则:p+q=1
个体数
保持平衡。
遗传平衡定律群体满足以下五个条件: ①昆虫群体数量足够大, ②全部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后代, ③没有迁入与迁出, ④AA、Aa、aa三种基因型昆虫的生存能力完全相同 (也就是说自然选择对A、a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
⑤也没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 若种群中一等位基因为A和a,设A的基因 频率=p,a的基因频率=q ,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自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