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1)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尿的形成过程,知道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各器官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尿的形成过程,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及尿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
2. 利用动画演示尿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理解。
3. 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泌尿系统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
2. 制作尿的形成过程动画演示。
3. 准备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4. 分组讨论的问题及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泌尿系统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关注泌尿系统的组成。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各器官的作用。
3. 课堂讲解利用动画演示尿的形成过程,详细讲解肾单位的结构及功能。
4. 实践活动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尿的形成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人体生理健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泌尿系统健康。
7. 板书设计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肾: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泌尿系统组成及功能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3. 考察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如能正确描述尿的形成过程。
4.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保持泌尿系统健康的生活习惯的认识。
七、课后作业1. 绘制泌尿系统图,并标注各器官名称及功能。
2. 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持泌尿系统健康的小短文。
3.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于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泌尿科,实地了解泌尿系统的相关知识。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理解肾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肾脏的结构、分析相关数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2)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尿液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尿液形成过程中物质成分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人每天排尿的图片,提问学生:“为什么人每天要排尿?尿液是怎么形成和排出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二)讲授新课1、泌尿系统的组成利用多媒体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图片,向学生介绍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重点讲解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2、肾脏的结构(1)展示肾脏的外形图片,让学生观察肾脏的形状、颜色和位置。
(2)展示肾脏的纵剖结构图片,结合模型,向学生介绍肾脏的内部结构,包括皮质、髓质和肾盂。
重点讲解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详细介绍肾单位的结构,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利用动画演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
3、尿液的形成过程(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通过动画演示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展示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的动画,讲解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问题的创设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学有所用。
(2)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学生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理解。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探究式教学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制作课件;准备动态的尿的形成过程的课件。
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或查询书籍、网站,搜集有关人体泌尿系统方面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田世国为母亲捐肾的故事的图片,用身边的感人事例导入话题,激发学生情感,创设课堂气氛,引出课题。
(二)研究学习一个人只要是活着,每天都会产生哪些废物?以什么形式排出?大家知道泌尿系统系统家族有哪些成员么?尿液是怎样形成和排出的?1、信息交流(1)学生阅读教材,小组合作,按要求完成学生学习提纲上的有关问题。
(2)学生对照学习提纲上的问题,认真观看FLASH动画,理解尿的形成过程。
(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归纳书上知识点,提出小组内提出的疑问,其余组进行补充。
2、调查分析(1)当人们患病时,医生往往会检验病人的尿液。
你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后,想一想这有什么道理?(2)在某人的尿液中发现有较多的蛋白质,想想看这可能是肾的哪一结构发生了病变?如果发现有葡萄糖呢?由学生组织学习,教师适当参与,及时把重点内容或应该点到的地方总结归纳出来,化解了重难点。
3、拓展延伸,关注健康指导学生如何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让学生带着热情,带着思考走出教室,加深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掌握尿液排出的途径和机制1.2 技能目标能够描述肾脏的解剖结构能够解释尿液的形成过程能够描述尿液的排出途径和机制1.3 情感目标培养对泌尿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描述肾脏的位置和外观解释肾脏的功能和重要性2.2 尿液的形成过程解释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解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2.3 尿液的排出途径和机制描述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作用解释尿液排出的机制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使用PPT或黑板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知识3.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泌尿系统的理解和观点3.3 案例分析法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4.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4.3 作业和测试布置相关的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第五章:教学资源5.1 PPT或黑板使用PPT或黑板展示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尿液的排出途径和机制5.2 相关案例提供相关的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5.3 作业和测试准备相关的作业和测试题,用于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第六章:教学过程6.1 引入新课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引发学生对泌尿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6.2 讲授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使用PPT或黑板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关注肾脏的位置和外观,解释肾脏的功能和重要性6.3 演示尿液的形成过程使用动画或模型演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6.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对尿液形成过程的理解和观点,并进行互动讨论6.5 讲授尿液的排出途径和机制使用PPT或黑板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关注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作用,解释尿液排出的机制6.6 案例分析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巩固对尿液排出途径和机制的理解6.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尿液的排出途径和机制第七章:作业布置7.1 课堂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对泌尿系统的理解,包括绘制肾脏结构图、解释尿液形成过程等7.2 家庭作业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泌尿系统的理解,包括阅读相关资料、完成练习题等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估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评估学生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尿液的排出途径和机制的理解程度8.2 教学方法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8.3 教学资源优化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效果,调整和优化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第九章:拓展活动9.1 实验活动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9.2 小组项目安排小组项目,让学生进行合作研究,深入探究泌尿系统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9.3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对泌尿系统的了解和认识第十章:教学计划10.1 课时安排确定本节课的课时安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10.2 教学进度制定教学进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10.3 教学反馈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重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尿的形成和排出》的教学设计教案,涵盖了一至十章的内容。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教学重点:1. 泌尿系统的组成。
2.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教学难点:1.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机制。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2. 动画演示:通过动画演示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机制。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向学生介绍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展示图片:展示泌尿系统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组成。
3. 展示动画:播放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过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机制。
第二章: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1. 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
教学重点:1. 肾脏的结构。
2. 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
教学难点:1. 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肾脏的结构。
2. 动画演示:通过动画演示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向学生介绍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 展示图片:展示肾脏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结构。
3. 展示动画:播放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作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
第三章:尿液的形成过程教学目标:1. 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2. 掌握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教学重点:1. 尿液的形成过程。
2. 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教学难点:1. 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尿液的形成过程。
2. 动画演示:通过动画演示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作用。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人体的泌尿系统组成及其功能。
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包括滤过、重吸收和分泌。
掌握尿液排出的途径和机制。
1.2 技能目标能够使用图表和模型展示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能够进行简单的尿液检测实验,了解尿液成分。
1.3 情感目标培养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和自我保护意识。
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泌尿系统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输尿管:作用和位置膀胱:储存尿液的作用尿道:排尿的通道2.2 尿的形成过程滤过:血液在肾小球中的过滤作用重吸收:有用物质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分泌:废物和多余物质被排出体外2.3 尿液排出机制排尿的信号传导过程膀胱的收缩和松弛尿道的开启和关闭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尿的形成过程。
利用图片、模型等辅助教具进行直观展示。
3.2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尿液检测实验,观察尿液成分。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理解尿的形成过程。
3.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尿液排出的机制和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彼此的理解和观点。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收集学生的小组讨论记录和实验报告。
4.2 知识测试进行尿的形成和排出相关的知识测试,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分析学生的测试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具和材料泌尿系统模型、图片和图表尿液检测实验器材和试剂5.2 教学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进行辅助教学。
提供相关的在线资源和阅读材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第六章:教学过程6.1 引入新课通过引入问题或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泌尿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6.2 讲授泌尿系统组成使用泌尿系统模型、图片和图表,讲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理解。
6.3 尿的形成过程实验进行简单的尿液检测实验,观察尿液成分。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知道尿液的形成过程。
2. 使学生掌握排尿的意义,了解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 尿液的形成过程3. 排尿的意义4. 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排尿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尿液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 进行实物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尿液是从哪里来的吗?尿液有什么作用?”2. 讲授新课1. 讲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2. 展示多媒体课件,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3. 讲解排尿的意义及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3. 课堂互动1.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4. 实物操作1. 学生动手操作模型,加深对肾脏结构的理解2. 学生观察尿液样本,了解尿液的成分5. 总结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3. 布置作业:绘制肾脏结构和尿液形成过程的思维导图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肾脏结构、尿液形成过程和排尿意义的理解,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评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实物操作:检查学生在操作模型时的准确性和理解程度,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学生提交的思维导图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医学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肾脏疾病和健康饮食。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观察尿液样本,进一步了解尿液检测的知识。
3. 开展健康宣传活动,让学生向家人和朋友宣传排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府城中学生物组吴印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泌尿系统挂图,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2、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肾的内部结构图,讨论资料分析中的表格,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尝试说明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通过看书,说出尿的排出过程包括输尿、储尿、排尿,以及与其相应的结构名称。
4、通过分析尿液的成分和尿毒症的危害,认同排尿的意义。
5、在老师的指示下,通过葡萄糖过滤的演示实验及分析肾内部结构图,确立肾单位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6、通过对生活中憋尿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分析,认同泌尿系统保健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说明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确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三、教学难点:说明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四、教学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老师多媒体演示和学生观察讨论相结合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新闻时时发生,视角各不相同。
今天,我们的生物课堂要解析的是什么新闻呢?海口日报2012年3月2日综合新闻:“黑医院成了摘肾医院”。
某市16名犯罪分子利用手术摘取51枚肾脏器官,出卖获得1000多万元。
老师设疑:为什么犯罪分子针对人的肾摘取呢?因为每个人都离不开肾。
肾到底在人体内发挥怎样的作用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通过解析新闻,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学以致用)(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泌尿系统的组成出示泌尿系统挂图,学生观察并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部分。
分发解剖好的新鲜的猪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挂图或者课本上的图片,观察与肾脏相连的三根管道,并说出他们的名称,分析进出肾脏的液体,推测肾脏的功能,观察肾脏剖面的颜色,推测肾脏内部构造特点。
老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讨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定位《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血液循环的基础上,对人体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探究。
其中尿的形成过程有利提高对学生读图解图的能力,因此,本节是知识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集中体现。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位置和功能,理解排泄的概念,掌握肾脏的结构与尿液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泌尿系统模式图、肾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肾脏是尿液形成的结构基础,尿液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二、教法与学法(一)学情分析学习者是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好问好动,但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优于理性思维,自控能力较差,自主探究能力还不够强。
这些特征对教学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故教师要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者已学习了血液循环的知识,为学习尿的形成做好了铺垫。
同时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有关尿液形成的常识,但非常肤浅,且遇到的问题似乎更多,如其具体过程如何,血尿是怎样形成的,尿毒症为何要换肾等。
教师利用这些学生想知道又不能解决的问题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矛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法学法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教师评价和归纳相结合的方式。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捐肾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田世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
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
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
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田世国的事迹感动了世人,他成为了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1一、教材内容分析《尿的形成和排出》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
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标要求学生能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交流讨论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生物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他们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生物学这门课充满兴趣。
在生活中,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是不了解,因此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形成尿液的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血浆、肾小球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形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
(2)通过对泌尿系统卫生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教学重点1、肾脏的结构2、尿液形成的过程五、教学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2、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六、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在教学中我以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为主线,以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为载体,主要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单位的结构,再根据对血浆、肾小囊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帮助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推测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壁的作用,从而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尿的形成和排出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定位《尿的形成和排出》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通过本章的第1节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泌尿系统通过尿液的形式排出多种代谢废物,但是如何形成尿液,形成尿液的器官是什么,是本节需要解决的问题。
肾脏的教学将结合哺乳动物的肾脏进行,通过观察进而学习肾脏的结构。
尿液的形成,可结合肾单位模型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概述肾脏的结构。
2.能力目标观察哺乳动物的肾脏,了解肾脏的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维持泌尿系统的健康。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肾脏的结构。
尿液形成过程。
难点:1.肾脏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2.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二、教学用具准备课件,教案,视频三、教法与学法(一)学情分析学生之前进行过哺乳动物的心脏等器官的观察,对基本的观察方法和观察顺序有了了解。
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肾脏的功能。
肾单位及产生尿液的过程,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可结合模型、图片等进行教学。
还可鼓励学生在学习完肾单位知识之后,自行设计和制作模型,巩固知识(二)教法学法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教师评价和归纳相结合的方式。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体产生的排泄废物。
知道尿液是人体肾脏产生的一种液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本章第二节内容:尿的形成与排出(二)新课讲授1.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2.尿液形成的过程(1)、泌尿系统的组成[看书]: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60页,看“人体泌尿系统”图,说说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它们的功能分别是什么?[归纳]:1.肾——形成尿液泌尿输尿管:输送尿液系统膀胱: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2.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两侧,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61)3.活动,观察肾脏:观看肾脏外形与纵剖图,了解肾脏结构(2)、肾单位1.形成尿液的器官——肾肾门:肾脏一侧的一个凹陷,是肾动脉、肾静脉出入肾脏以及输尿管与肾脏连接的部位。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课题: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明了人体废物的排出途径及排泄与排遗的区别。
(2)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3)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血浆、肾小球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学生保健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1、肾脏的结构2、尿液形成的过程教学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2、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图片展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比较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实际应用的能力,指导学生关注生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本节知识,搜集有关泌尿系统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前呢,我先让大家看几组图片。
(幻灯片播放图片)图片上的人物你认识吗?他就是田世国,有没有同学知道他的事迹呢?他把自己的肾脏捐献给患有尿毒症的母亲,因此被评为2004年的感动中国人物。
什么是尿毒症?肾有什么样的作用?它与尿的形成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学习这些知识——尿的形成和排出。
二、学生自学本节内容:下面我给大家几分钟时间看书,看书的时候注意这几个关键词,并把它画出来。
教师板书:排泄、排遗、肾、肾单位、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三、合作学习新知识(过渡:人类每天从自然界获取很多的营养物质,据统计人的一生中大约要摄入60吨(即60000千克)食物,而我们人体自身的体重平均不足100千克,我们所摄取的食物都哪去了?<排出体外了>。
人体的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
首先我们来学习两个新名词。
)知识点一:排泄与排遗教师设置问题:1、什么叫排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初中生物《尿的形成和排出(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 描述尿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重难点) 2、能力目标
(1)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通过对血浆、原尿及尿液成分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观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3 分钟
情景导入:同学们看一下这两位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呢?
大家知道,尿液是怎样形成和排出的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板书课题】
撒尿呢。
生活实例激发兴趣
目标领学重点清楚2 分钟
我们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一下。
一、学习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
2、描述尿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概述尿的形成过程。
难点: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学生读出学习目标
让学生目标明确,学习才有方向
问题引导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同学们, 轻 摸 一 下你的肾脏位置。
2.请你指出各部分的名称。
1.
复习巩固 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学生真实感。
受,印象更
深刻。
层层推进 ( 30 分 钟)
1.学生摸自己的肾脏位置
2.学生指出各部分的名称
3.学生说出肾单位里血液
的流动方向:肾动脉到。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1)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1)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一个人,只要是活着,就需要每天从外界摄取养料,同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
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我在教学中淡化了有关肾脏形态结构方面的生理名词和概念,主要通过观察、思考和资料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理解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根据血浆、肾小囊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推测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壁的作用,从而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学生能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初步的科学推测;认同排尿鲍意义。
三、教学重点1.学生能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从数据到结果,推测尿液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四、教学难点学生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理解不够(因为这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
五、前准备教师:泌尿系统模型、肾单位结构挂图、投影仪、投影练习题。
学生:教材、笔记本、了解有关肾脏方面的疾病及症状。
六、时分配1 时七、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意图第五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一、泌尿系统的组成二、尿的形成肾脏的结构:每1个肾脏都有100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球——毛细血管球肾小囊——漏斗状囊肾小管——细长,外缠绕毛细血管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二、尿的排出小结练习思考回答思考回答: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食物残渣分析回答观察,说出名称看书、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讨论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第18课时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描述其他排泄途径;提高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重点
尿的形成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难点
尿的形成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用具
1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及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准备过滤实验的实验用具;
3收集或制作尿的形成的flash动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每天要获得各种营养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与此同时我们在生命活动中也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在体内堆积起来会使我们生病。
因此我们的身体就象打扫房间、清除垃圾一样,把这些废物收集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排出体外。
二、新授
教师:介绍排泄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排粪便是不是排泄?”。
学生:分析粪便的成分,比照排泄的定义,得出结论“排出粪便不算排泄”。
教师:给出排遗的定义,引导学生比较排泄与排遗的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何排出体外的?
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归纳出排泄的途径:排汗、呼吸、排尿。
教师:以事例引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兴趣。
展示挂图和模型,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
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总结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根据结构特征结合书本,归纳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功能。
根据所学知识,说出血液进出肾脏的路径并得出结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
教师: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在某些方面有点象过滤器。
当血液流经肾时,它们将废弃
物从血液中分离出来。
肾是如何过滤血液的,我们不妨以实验来模拟一下。
介绍实验用品及实验步骤,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学生:完成模拟实验,观察思考:那些物质通过了滤纸,那些没通过?说出模拟实验中滤纸、液体、滤出物质分别代表肾过滤过程中那些器官或物质。
试述血液经肾脏的过滤后成分有何变化。
教师:介绍每个肾由100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肾单位犹如一个“过滤工厂”。
展示肾单位的挂图,,指出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等组成的。
学生:阅读资料分析,比较尿液和血浆成分的变化,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不同。
教师:归纳血浆、肾小囊中液体、尿液成分的不同,对照挂图,提问: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何作用。
学生: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让小分子的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的物质仍留在血液中,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过滤作用。
教师:点出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
比较原尿(150升)与尿液(15升)量的巨大差别,引导学生思考:原尿中大部分成分并没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它们去哪儿了?
学生:分析得出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教师:出示尿的形成过程的flash动画和挂图。
学生:对照挂图,试叙述尿的形成过程。
教师:肾脏形成的尿液是怎么排出体外的?
学生:回顾本节前面的知识,描述出尿的排出过程。
教师:提出排尿的重要作用和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
就宏关而言,泌尿系统的组成是学生熟知的,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时易与学生产生共鸣。
但微观上,具体到肾单位,对学生而言又是陌生的,因此教师注意适时出示挂图,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
肾脏的过滤作用,以实验模拟,便于理解,也为后面讲解肾小球、肾小囊壁的作用打下基础。
尿的形成过程距离生活常识较远,因此教师不急于阐述尿液形成的完整过程,而是以点连线,先以资料分析使学生比较出血液、原尿、尿液成分的不同,归纳肾单位各部分的作用,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以视频材料为线,连起各知识点,学生自己表述出尿液形成的过程,避免了教师全盘托出,学生全盘接受的模式。
尿的排出过程这一知识点较简单,让学生自己描述,教师补充。
最后,教师提示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
就能力训练而言,本节用多种方式(挂图、模型、实验、flash动画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