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归纳体系表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构建起你的知识体系(下)

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构建起你的知识体系(下)

⾼考⽂⾔⽂常见古今异义词,构建起你的知识体系(下)71. 寄托古义:安置,安⾝。

例:蟹六跪⽽⼆螯,⾮蛇鳝之⽳⽆可寄托者,⽤⼼躁也。

《劝学》(意思: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它就⽆处藏⾝,这是因为它⽤⼼浮躁)今义:把思想感情放在某⼈或某事上。

72. 即使古义:就让。

例:即使吏卒共抱⼤巫妪投之河中。

《西门豹治邺》(意思:就叫差役们⼀齐抱起⼤巫婆,把她抛到河中)今义:假设性让步连词。

73. 假借古义:宽容,原谅。

例:愿⼤王少假借之。

《荆轲刺秦王》(意思:希望⼤王稍微原谅他些。

)今义:①利⽤不是⾃⼰的名义、⼒量以达到⽬的②六书之⼀74. 江河古义:先秦时专指“长江”“黄河”。

例:假⾈楫者,⾮能⽔也,⽽绝江河。

《劝学》(意思:借助⾈船的⼈,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今义:泛指江河。

75. 交通古义:①勾结。

例如:因其富厚,交通王侯。

《论贵栗疏》(意思:依仗⾃⼰富厚的钱财,与王侯接交)②互相通连。

例如: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并序)》(意思:各种树枝枝枝相覆盖,各种树叶叶叶相连通。

)③交错相通。

例如:阡陌交通,鸡⽝相闻。

《桃花源记》(意思:⽥间⼩路四通⼋达,鸡鸣狗吠的声⾳此起彼伏。

)今义:各种运输与邮电通信的总称。

前者如⽔运、空运、铁路、公路、管道等;后者如邮递、电报、电话、传真、互联⽹等。

有时仅指运输。

76. 教训古义:教养。

例:本⾃⽆教训,兼愧贵家⼦。

《孔雀东南飞》(意思:本来就没有受到教管训导,更加惭愧的是⼜嫁到你家愧对你家的公⼦。

)今义:①教育训诫:~孩⼦。

②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77. 开张古义:⼴泛。

例: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意思:陛下你实在应该⼴泛的听取别⼈的意见,来发扬光⼤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今义:店铺开业。

 78. 可怜古义:①可爱。

例如:可怜体⽆⽐,阿母为汝求。

《孔雀东南飞(并序)》(意思:她可爱的体态没有谁能⽐得上,我当为你的婚事去恳求。

借助思维导图,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借助思维导图,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019.4本版编辑/·高中一、巧借思维导图,建立完善的文言文知识体系文言文知识点主要包括字词(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特殊句式、理解并翻译句子、断句)、文化常识几个大的方面。

而每一个大知识点又会分出很多支点。

如实词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而其中的词类活用又包括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数词的活用等,内容较为烦琐。

学生的困难在于无法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许多知识都是散落在记忆中,记忆困难,提取更不容易。

而知识体系或框架对文言阅读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借助思维导图,可助力学生轻松建立完善的文言知识体系。

比如“文言文知识”和“词类活用”就可用下面的思维导图来展现:文言文知识体系分很多级层次,一级级的小层次最终可以变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当然,我们也可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分解成无数个小层次,如上面的“文言文知识”思维导图是一个总体知识体系,而“词类活用”思维导图则是一个小的知识体系。

又如“特殊句式”思维导图虽然本身是个较小的知识体系(见下面的“特殊句式”思维导图),但它却可再分解为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更小的体系(见下面的“判断句”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优点在于这些体系既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随时关联。

当学生能在这两者中自由转换时(思维导图中的“+”表示还有往外延展的知识点;“-”表示可将这个知识点收回,回到更高一级的知识点),学生的文言文知识体系就非常完善了。

当学生建立起完善的文言文知识体系,其文言阅读能力自然就大大提高了。

二、借助思维导图,准确把握虚词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

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被动句。

虚词在文言文中用得很频繁,而且其解释也相当灵活。

空间云飞◉成六勤(北师大珠海附中,广东珠海519080)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

借助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文言文知识体系,准确把握虚词,丰富拓展实词,从而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实现学习目标。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一、什么是古代汉语:1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的语言。

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古代汉语泛指“五四”以前的汉民族语言,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狭义的古代汉语特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即文言﹙或文言文、古文﹚。

2汉语发展的历史分期:①上古汉语:先秦两汉到魏晋时期。

其书面语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文言。

②中古汉语:南北朝到唐宋时期。

其书面语是在六朝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③近代汉语:元明清时期。

其书面语是以近代北方话为基础的近代白话。

④现代汉语:“五四”以后。

其书面语是在现代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普通话。

2学习古汉语的基本方法:①把握知识体系,突出重点难点;②文选与通论有机结合;③充分利用工具书和现代学习工具;④博学好问、勤于积累、善于总结。

二、古汉语研究的三个重要阶段1汉初到东晋末:偏重于文字、训诂研究,是古代汉语语义研究的重要阶段。

著作有毛亨《诗诂训传》、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郑玄《毛诗笺》等。

2南北朝到明末:偏重于韵律及音系研究,是古代汉语语音研究的重要阶段。

著作有沈约《四声谱》、陆法言《切韵》、陈彭年《广韵》、周德清《中原音韵》等。

3清代:古汉语研究全面发展并成就辉煌的阶段。

出现了一大批古文字、音韵、训诂等国学大师及语言学名著。

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筠《说文句读》、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以上说文四大家)、王念孙《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刘淇《助字辨略》、陈澧《切韵考》、戴震《声韵考》、阮元《经籍纂诂》、章炳麟《国故论衡》、孙怡让《契文举例》、罗振玉《殷文存》等。

三、什么是文字:1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起源:文字起源于记事图画。

两万多年前的山洞壁画,多具记事性质。

我国云南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是当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称为“人类古文化的活化石”。

3三大古老文字:古美索不达尼亚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钉头文字)、甲骨文体系的古汉字。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件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件
文言文阅读
考情分析
年份 卷别
出处
选材聚焦
材料一:《韩非子·难一》
新课标Ⅱ
202
材料二:《孔丛子·答问》
3 材料一:《百战奇略》(军事理
新课标Ⅱ 论专著)材料二:《唐太宗李卫
公问对》(军事问题言论辑录)
两则材料聚焦孔子称赞赵襄子善赏 一事,展现了儒、法两家的论辩交 锋。
两则材料聚焦“淝水之战”这一历史 事件,分析符坚失败的原因。
6.句式断句法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反问句、被动句及某些固定句式等都 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判断句,如“……者,……也”等; 疑问句,如“不亦……乎” “何……之有”“孰与……(乎)” 等;被动句,如“为……所……”“受……于……”等;固定 句式,如“如……何”“况……乎”“何……为”等。当然, 文言文中还常常会有省略的情况,断句时必须根据语境找出省 略成分,方能正确断句。
1.比对时间 命题人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分析 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时间词语,并与原文比对, 理清人物在何时做了某事,防止时间混乱。
2.比对地点 比对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与 原文是否一致,防止地点概括错误。
2.对话标志法 文言文对话,常以“曰”“云”“言”等为 标志。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之后就把 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 者、答者,明辨句读。
3.虚词标志法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古人的文章没 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 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 断句的地方。
备考策略
(1)重视基础,回归教材。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多义词、古今异 义词、通假字、文言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要逐项进行梳理归纳,总 结规律,构建文言知识体系。

语文知识体系

语文知识体系

政论 评论 论读点后感 论讲证演稿 论立悼据论 文 驳论
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准确解决问周题密(结论)

精品课件
诗经
古体诗
古诗词
(旧体诗)


近体诗
现代诗
楚辞
乐府 诗词 曲 律诗
绝句
(新诗)

精品课件
应用文写作
格式规范 目的明确 语气得体
精品课件

常见文体
记叙文 说拼明音文
记叙文
基础说明知文识
语文知识体系
高中复习专集
于正英

精品课件
知识体系
复习
练习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
1,识记。2,理解。 3,分析综合。 文学常识 4,鉴赏评文价言。文 5,表达应用。 6,探究。
现代文

“语文知识文太繁杂了,学
了好多年还是不知知到底学些
什以么将。 语有 文没 梳有 理一 梳识 树种 理飞 ?帚…,…可”

口诀:标点 9 7
标号
标 点
点号
“ 引号” (括号) ——破 折号
… … 省略号 •间隔号《书名号》
-连接号 .着重号 __专名号
句中点号: 、,;:
句末点号:

精品课件
记叙
表 说明
达 方
议论
式 描写
抒情

精品课件
举例论证(摆事实)
故事论证
论证 方法
类比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引用论证
理论论证(讲道理)
自然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 树
精品课件
写作过程
观察生活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知识概述语法=词法+句法;语法是连接古今汉语的时空隧道。

阅读古文的三大障碍:眼花缭乱的词类活用;体系庞杂的文言虚词;纷繁变幻的文言句式。

但是,理解了汉语语法,这一切都不再是障碍。

所以,学语法不是为了懂语法,而是为了读懂文言文。

理解汉语的词类,能见词判性;会分析古今句子的结构,一眼识别古文中的倒装句。

知识精讲词类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句子1.句子: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带着一定语调、表示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使用单位。

2.句子分类:按句子结构分为单句和复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3.单句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由主谓短语构成的,称为主谓句;由单个的词或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构成的,称为非主谓句。

(1)主谓句:她‖瓜子脸;她‖身份特殊(2)非主谓句:蛇!站住!好大的雨呀!禁止吸烟!嘿!4.单句的成分及概念:(1)句子成分及位置:[状]+(定)+ 主+[状]+ 谓+<补>+(定)+ 宾(2)概念:a.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b.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c.宾语:在谓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d.定语:是名词或代词前面的连带成分,主要用来修饰、限定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e.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f.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是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5.分析步骤: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分成主语和谓语;第二步,找宾语,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第三步,找定、状、补语。

《项羽本纪》文言知识整理

《项羽本纪》文言知识整理

《项羽本纪会稽起兵》文言文知识体系填空(一)通假字自怀王入秦不反(“反”通“返”,返回)(二)一词多义遂举吴中兵(举:发动)籍为裨.将,徇.下县。

(裨将:pí副将、偏将)(徇:xún巡行示众)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yuàn官员,狱掾:典狱官。

)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部勒:部署,组织;阴:暗中。

)(三)词类活用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动词的意动用法,对……生气发怒。

)梁以此奇.籍(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是奇才。

)于是项梁然.其言(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是正确的。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名词作动词,灭族。

)与怀王都.盱台。

(名词作动词,驻守国都。

)(四)特殊句式谕以所为起大事状语后置句封于项状语后置句是时桓楚亡在泽中状语后置句梁父即楚将项燕判断句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被动句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被动句《项羽本纪鸿门宴》文言文知识体系填空(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不可不蚤来(“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都)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二)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不同一般的事今义:副词,很、非常) (三)词类活用籍吏民(名词用作动词,造户籍册或登记)范增数目项王(名词用作动词,使眼色)芷阳间行(名词用作动词,取道)吾得兄事之(名词用状语,象对待兄长那样)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用状语,像翅膀那样)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从百余骑(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四)特殊句式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文言虚词而字的用法和意义

文言虚词而字的用法和意义

文言虚词而字的用法和意义一、虚词的定义与分类虚词是指在语法上没有实际意义,主要用于构成句子结构和表达语境关系的词类。

其中,“而”字作为文言中常见的虚词之一,具有丰富多样的用法和意义。

(一)并列连词首先,“而”字可用作并列连词,连接两个或多个平行成分,表示顺序、递进、转折等关系。

例如:“朝闻道而夜死”的“而”字表示前后两个动作传承关系,表明主人公朝听到了道理后才选择了夜里去世。

二、转折对比连词(一)转折对比其次,“而”字还可以用作转折对比连词。

它在句子中起到引出对立观点或事物的作用,并与前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例如:“君子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里,“而”字将两组相反观点相互联系起来,突出了其强烈对比关系。

二、衔接动态助词此外,“而”字在文言中还可作为衔接动态助词使用,表示动作连续发生,并且前后两个动作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例如:“一阵风吹过,树木摇曳而晃动。

”这里,“而”字连接了“摇曳”的动作与“晃动”的结果,表达了清晰的因果关系。

三、表达方式此外,“而”字还可以用于表示方式,强调执行某种行为或做某种事情的方法或手段。

例如:“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这个例子中,“而”字将不同层次的人对待学习道理的态度进行了描述,并突出了方法上的差异。

四、引导让步状语从句最后,“而”字还可以引导让步状语从句,在句子中表示与主句相对立的情况或条件。

例如:“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在这个句子中,“而”字引导了让步状语从句,并衬托出主句中所描述的相对应情况。

二、总结归纳综上所述,“而”字是文言虚词中常见且多样化的使用之一。

它既可用作并列连词,连接并列成分,表示顺序、递进、转折等关系,同时还可用作转折对比连词,衔接动态助词,表达方式的手段,并且可以引导让步状语从句。

文言虚词作为古代汉语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语法功能和表达方式。

在学习和理解文言虚词时,我们需要注意其多义性和上下文的配合运用。

专题28《大道之行也》(知识梳理)-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28《大道之行也》(知识梳理)-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7、《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8、总括全文的纲领句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9、最能够体现全社会的关爱这一特征的句子是: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最后为第三层,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社会的构想。[6]
二、排偶句式的运用
文章的第二层全用排偶句式,如“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等句式整齐,节奏分明,而又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
理解性默写
行文思路
此文的层次结构清晰明了,共可分为三层。
(1)从开头到“讲信修睦”为第一层,它是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
(2)从“故人不独亲其亲”到“不必为己”句,为第二层,此处为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最后为第三层,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社会的构想。
主旨归纳
《大道之行也》在阐明“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
答: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3、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
答:"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学好文言文的六种方法归纳

学好文言文的六种方法归纳

学好文言文的六种方法归纳学好文言文的六种方法归纳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好文言文的六种方法归纳,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方法一:三多1、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可能的话,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扩大自己的视野。

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诵下来。

倘若你可以坚持到底,那么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来。

3、多练: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捷径之一,不仅要认真完成课后训练,而且要多做相关的字词句的分类训练,以拓展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方法二:预习和复习学习文言文不仅要学会听课,而且要重视预习和复习。

1、课前预习,除了结合脚注疏通文意之外,还应当进行详细的圈点勾画,结合语境,反复揣摩,找出自己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东西,对那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

当然,有条件的话,还应当搜集相关的资料,以备不时之需。

在预习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了反复诵读课文,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将不懂的地方制作成问题卡片,以便上课时及时与老师交流或互动,切忌不懂装懂。

2、课后复习,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而且还可以加深理解,触类旁通,培养自己的迁移能力。

因此,同学们一定不要贪图省事儿,要是上课听听就了事,那么,你就有可能到头来,自己什么也得不到!方法三:了解句式和翻译文言特殊句式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与现代汉语有所区别。

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语序、省略、句子格式等方面,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

了解并掌握这些文言知识,我们首先应从各种特殊句式,基本结构入手。

方法四:推断句子成分与现代汉语一样,古代汉语也有一定的语法结构,除个别的文言特殊句式外,大部分与现代汉语相同,尤其是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新教材第一册文言文的教与学

新教材第一册文言文的教与学

新教材第一册文言文的教与学孙碧云新教材第一册文言文的教与学浙江省丽水中学孙碧云一、新老教材的区别㈠、老新教材文言文所占份量不同。

老教材第一册占全册总量的28.5%,新教材却占50%。

㈡、新老教材编排体系不同。

老教材以文体为线索安排,如游记体、纪传体等;新教材以历史时间为顺序:第一册依次是先秦历史散文、先秦诸子散文、汉魏晋散文等三个单元,第二册依次为唐代散文、宋代散文、明清散文三个单元。

㈢、练习设计不同。

老教材重视字、词、句、语法的训练,新教材这类练习相对减少,但还是相当重视词字的积累。

老教材第一册要求全文背诵的只有一篇苏轼的《石钟山记》,语段背诵一篇《廉颇蔺相如列传》;而新教材共12篇课文,就有11篇有背诵要求,其中8篇是全文背诵。

因此练习设计注重背诵和诵读指导,如理清课文思路,体会对话语气,注重排偶句式等。

除此之外,新教材还给予学生更详尽的注释,如新旧教材第一册惟一相同的一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新教材中课文注释增加了1/3。

新教材还设置了一系列专题,分别介绍中国文学历史典籍,如《左传》《国语》《史记》等;还专题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如孔孟的“仁义”思想,陶渊明在中国士大夫阶层所具有的典型意义等;还介绍文学作品及鉴赏,如金圣叹评点《过秦论》,兰亭诗的内容及艺术特色等。

新老教材之所以有以上多方面的区别,主要源于教材编写者的不同的指导思想和语文教学观。

老教材的编写是以知识、训练为主线的。

由340个常用文言实词,32个虚词,大量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文学常识构成了老教材的知识和训练体系,此体系也决定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即积累知识,形成系统,以字、词、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能继承传统文化,学习民族优秀语言,注重整体感悟、熏陶,培养语感,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由此决定了文言文的教学主要指导学生诵读、涵咏文言文,掌握重点字词的用法。

文言归纳体系表

文言归纳体系表

1.名词活用作动词例如:义.不赂秦例如: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函:用匣子装2.动词活用作名词例如: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例如:其妻献疑.曰(《愚公移山》)3.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例如:始速.祸焉(招致)例如:惑.而不从师(遇到疑难问题)4.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例如:将军身被坚执锐5.使动: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1)动词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关系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例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例如: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例如:李牧连却之(2)名词使动用法:指这个名词首先活用为动词带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3)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带宾语,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例如:臣活之(《鸿门宴》)例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例如: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6.意动: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具有怎样特征或把宾语当作怎样。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如: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7.为动: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

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活用的名词充当。

例如: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8.名词作状语例如:振臂一呼,应者云集(《陈涉世家》)例如:风餐露宿※通假字※重点实词※虚词用法辨析※特殊句式1. ......者,......也。

文言实词知识点总结9篇

文言实词知识点总结9篇

文言实词知识点总结9篇第1篇示例:文言实词是指在文言语境中具有独立含义的词语,是文言语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文言实词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中文水平。

以下是关于文言实词的知识点总结。

一、文言实词的基本特点1. 作用明确:文言实词在句子中具有明确的词义,通常可以独立成词,不需要与其他词语相连。

2. 句法功能强:文言实词在句子中承担重要的句法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起到连接句子成份的作用。

3. 词义丰富:文言实词的词义丰富多样,经常具有多种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其准确意思。

4. 语法形式古老:文言实词的语法形式通常较为古老,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通过学习来理解和应用。

二、文言实词的分类根据词性和用法的不同,文言实词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不同类别。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文言实词分类:1. 名词:如“人、事、物、天、地、行、事”等,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

2. 动词:如“行、见、吃、喝、念、学”等,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变化。

3. 形容词:如“美、好、长、短、大、小”等,表示事物的性质特征。

4. 副词:如“很、不、已、久、勿、可”等,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

1. 引用经典:文言实词常常被用来引用古籍中的文句或成语,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和韵味。

2. 表达古代风貌:文言实词可以用来描述古代社会风情、风土人情,以便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3. 提高语言功底:通过学习文言实词,可以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中文表达水平。

四、文言实词的学习方法1. 词汇积累:多读古代文学作品,积累文言实词的词汇量,并逐步理解其词义、用法和语境。

2. 句子分析:通过分析古代文言文句子结构,理解文言实词的句法功能和语法特点。

第2篇示例:文言实词是文言文中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与虚词相对应。

在文言文中,实词扮演着传递具体意义的重要角色。

掌握文言实词的知识对于理解和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新统编版1-9年级语文体系知识树整理教材-通用

新统编版1-9年级语文体系知识树整理教材-通用

统编版语文体系知识树小学语文体系知识树中学语文体系知识树目录0102小学语文体系知识树语文知识树基础知识阅读与写作文学常识大语文观•1、“两条腿走路学语文:• A.学文与积累同步B.文史相通•2、学语文知识,运用语文知识,练就听说读写的技能,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 3.培养自己的大语文观:•生活就是语文大百科,善于随时随地通过眼睛看和耳朵听,去收集一切有用信息,并在第一时间积累和加工)•4、语文能力就是生活能力——学习语文要为学生终身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基础。

写作阅读基础知识文言文现代文阅读文学常识诗词诗歌句式注释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应用文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标点句子短语词汇文字拼音修辞表达基础知识案例考点类型涉及内容说明细化基础知识15%标点符号常规标点符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用法拼音字音、四声及标法、多音字、大写规则汉字笔顺笔画、字义、错别字词语词义理解、词语归类、成语填充、成语之最、成语互解、成语对对子、八字成语等句子句子关系、句子变换、病句修改、仿句、语言运用、歇后语/谚语/惯用语、句子排序等文学常识25%古代作家、作品、流派、特殊称谓从先秦到清代、代表性的古诗词主题诗句、诗句默写及文学常识、细节理解、诗词修辞、理解运用、诗词趣填阅读理解30%记叙文为主写人、记事说明文/古文为辅科普文章、简短的文言文新型阅读渐现应用文、现代诗、图表、消息报道等作文表达30%大作文传统的半命题作文居多小作文材料作文居多(阅读理解最后一道延展题)知识点介宾短语的字短语复指短语方位短语固定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并列短语后补短语基本类型常见类型____+名/代/动/形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动词+名词/代词介词+名词/代词+谓语动词/形容词+________+________+方位词____+____实词名词/代词实词____+的名词/代词部分成语定语/状语补语兰色表示谓语绿色表主语或宾语树类型结构(构成)短语短语类型结构句式:句子树用途(语气)结构成分仿写修改病句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单句复句知识能力短语类型结构句子结构成分————﹏﹏( )[ ]‹ ›——( )宾语定语定语主谓句非主谓句单句状语补语主语谓语标点符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间隔号《》书名号——连接号﹒着重号点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本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本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 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 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 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 继《诗经》《楚辞》之后而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 ③<形>简便,轻便。《冯婉珍》:“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 猛鸷终弗逮。”
• ④<副>就,即。《孔雀东南飞》:“槌床便大怒。” • ⑤<连>即便,即使。《兵车行》:“便至四十西营田。”
• pián
• ①<形>安逸。《墨子·天志中》:“百姓皆得暖衣饱食,便宁无 忧。”
• ②<形>口才好;能说会道。《孔雀东南飞》:“便言多令才。” • 【便嬖】受宠幸的亲近小臣。 • 便宜从事: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
2、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3、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动词+以+宾语(名/代)
1、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 2、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3、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动词( )+于+宾语(名/代)
1、火烈风猛,船往如箭:《赤壁之战》 2、小虫伏不动,呆若木鸡:《促织》
字。 • 11.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偏义在“实”,“虚”是衬字。 • 1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偏义在“巷”,“陌”是衬字。 • 13.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偏义在“远”,“近”是衬字。 • 14. 今有一人,入其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在古代有区别,种树曰“园,
种菜曰“圃。现代则泛指种植果树蔬菜的地方。在本句中,看句后有“窃 其桃李”,可知“园圃”在此仅指种树的地方。 • 15. 曾不吝情去留 “去”和 “留”意思相反,在这里只取“去”的意思。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体系要点归纳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体系要点归纳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体系要点归纳: 高考辅导: 2010-08-02 23:45:高考语文复习知识体系要点归纳一、语言基础知识1.字音字形重点在课内,不避古语词,显文化,如消弭、倍道兼程、哂笑、便宜行事等。

方法①另组熟悉的词奴颜媚(mèi)骨——妩媚纷繁芜(wú)杂——荒芜。

②以音辨形宣(渲)染枉(妄)费心机。

③以义辨形厮(撕)打。

④对称法燎(缭)绕珠联碧(璧)合。

2.选词填空实词、虚词均考,重点在常见的近义词(“年轻”与“年青”,“踌躇满志”与“自鸣得意”),常见的虚词(“以至”与“以致”)。

方法①比较词义大小,一般选择词义较大的词。

防治=防止+治疗>防止(所以一般情况下选“防治”)。

②平时注意采用联系法由“阻止”想到“遏止”。

③进行配对复习3.标点/熟语标点符号形成知识体系,注意层次大小关系。

熟记规则、灵活运用。

句末点号①句号②感叹号倒装③问号倒装/无疑而问/选择问从小到大归纳句中标点符号点号①顿号②逗号③分号④冒号标号①书名号②括号③引号④破折号⑤省略号熟语题重点在近义成语辨析,如“七手八脚”与“手忙脚乱”,“五光十色”与“五颜六色”,“绘形绘色”与“有声有色”。

平时注意配对训练不以为然——不以为意不可思议——不可理喻。

4.病句重点在语意(赘余、歧义与逻辑),兼及残缺、搭配、顺序。

⑴遇到没有把握的句子,采用三步走的方法第一步语法结构分析(也就是划句子成分),看是否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句式混乱、顺序不当;第二步修辞分析,看是否重复累赘、句意不明;第三步逻辑分析,看是否概念并列不当、主客倒置、误用否定、一面对两面、自相矛盾、不合常理。

⑵要有敏感。

如看到并列成分,就要“三想”——一想是否搭配不当,二想是否顺序不当,三想是否不合逻辑;看到递进复句,就要想是否分句前后颠倒;看到否定词,就要想是否误用否定;看到介词,就要想是否滥用介词结构造成成分残缺,是否主客倒置;看到关联词语,就要想是否位置不当、是否搭配不当;看到定语、状语,就要想是否搭配不当、是否重复累赘、是否顺序不当;看到是否,就要想是否一面对两面。

兰亭集序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兰亭集序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兰亭序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语法体系1、词语:1词类划分2常用词法2、句式:(1)判断句2省略句3被动句4倒装句1、重要实词生僻实词,一词多义,偏义复词(1)修禊事也禊:古代祭祀礼节;三月三人们到河边去邪修:做(2)茂林修竹修:高(3)况修短随化:修:长寿(4)清流激湍:激湍:流得很急的水(5)引以为流觞曲水:以为:把…作为(6)列坐其次:列:排列其次:曲水旁边(7)畅叙幽情: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8)俯察品类之盛:品类:自然界的万物(9)所以游目骋怀:所以:所用来,表目的(10)足以极视听之娱:足以:能拿来极:穷尽(11)信可乐也:信:确实(12)夫人之相与:相与:相处交往(13)俯仰一世:俯仰:时间短暂(14)或取诸怀抱:或:有的人诸:之于怀抱:志向(15)或因寄所托:所托:爱好的事物(16)俯仰之间,已为陈迹:陈迹:旧迹(17)况修短随化:短:长寿,短命;化:自然(18)终期於尽:期:到(19)齐彭殇为妄作:彭:长寿殇:短命(20)故列叙时人:列:一个个(21)录其所述:录:记下所述:作的诗歌(22)其致一也:致:兴致,情致(23)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这篇文章2、重要虚词①之(1)代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这件事感慨系之矣这种情况不能喻之于怀古人的文章(2)动词,到;及其所之既倦(3)主谓取独夫人之相与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不知老之将至(4)结构助词的,或音节助词无意义1、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的2、仰观宇宙之大的3、后之览者的4、悟言一室之内的5、暮春之初音节助词无实意(5)宾语前置的标志②以(1)介词,表示方式,原因,工具等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介词,表因为(2)连词,而,表顺承、修饰(3)连词,因为;(4)连词,来所以游目骋怀连词,来③而(1)连词而,表顺承(2)连词而,表修饰(3)连词来,因而;表因果(4)连词却,表转折5连词“而且”,表递进;④其(1)代词(2)副词,表语气,一定、难道、还是等⑤焉(1)语气词(2)疑问代词,哪儿,哪里(3)指示代词,这里,那里⑥因(1)连词,因为(2)动词,依据,根据或因寄所托⑦为1动词2替3是,作为引以为流觞曲水作为已为陈迹是⑧且1将要2况且⑨然1连词,然而2连词,然后⑩乃(1)副词,是,于是(2)副词,才,居然(3)副词,只,仅仅⑪所(1)所字结构,所+动=名词性短语或因寄所托喜爱的事物向之所欣喜爱的事物欣于所遇遇到的事物及其所之既倦得到的事物(2)处所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所以,表…的原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⑫于(1)介词,在,比,对,到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在当期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对终期於尽到⑬则1连词,那么⑭与1连词,和2动词,联合,交往夫人之相与交往3动词,赞同,给予⑮虽(1)虽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虽趣舍万殊(2)即使虽世殊事异3、古今异义语境是判断标准:(1)词义扩大:江、河、睡(2)词义缩小:臭、亲戚、宫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俯察品类之盛(3)词义转移:涕、走、汤、去亦将有感于斯文或取诸怀抱(4)感情色彩:爪牙、鹰犬4、词类活用判断词性,要根据词语所处的语法位置基本语法结构图:容词,数词,名词,代词+主名词、代词词,介宾短语+谓动词,形容词词,形容词,介宾结构容词,数词,名词,代词+宾名词,代词蓝色字是句子主干句子枝叶1、使动用法名动形①动词的使动引以为流觞曲水使酒杯流起来所以游目骋怀使眼力纵展,使胸怀开阔所以兴怀是感情抒发②形容词使动③名词的使动用法2、意动用法名形①形容词意动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齐;把…等同②名词意动3、活用作动词名形数①名词活用做动词一觞一咏:觞:喝酒映带左右:带:环绕②形容词活用做动词③数词活用做动词4、活用作名词形动①形容词活用做名词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不知老之将至死生亦大矣②动词活用做名词5、名词动词作状语5、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见面虽趣舍万殊:趣,通趋向6、特殊句式1判断句2省略句3被动句4倒装句1判断句①、“者、也”判断句②、“是”字判断句③、“无标志”判断句1、死生亦大矣;2省略句①主语省略1、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群贤引以为流觞曲水②谓语省略③宾语省略引以之为流觞曲水④介词省略1、映带于左右2、悟言于一室之内(3)被动句①为所结构被动句②为加动词、名词③用“于”表示被动(4)倒装句①定语后置1、中心词+之+后置定语2、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3、中心词+后置定语+者②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3、用“之”和“是”将宾语前置4、方位名词,时间名词作宾语时的宾语前置③谓语前置主谓倒装④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2、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3、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4、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

古代汉语语法概说

古代汉语语法概说

古代汉语语法概说这部份内容选自《古代汉语语法学》的前两章,第一章介绍跟古汉语语法学有关的一些理论问题,第二章是古代汉语语法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概论在这一章里主要谈四个问题:1)古代汉语语法学的研究对象,2)与古代汉语语法学相关的学科,3)古代汉语语法的特点,4)古代汉语语法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古代汉语语法学的研究对象为了认识古代汉语语法学的研究对象,本节先说明什么是“语法”,然后再说明什么是“古代汉语语法”。

一、语法语法又叫“文法”,是指语言的结构规律,这种结构规律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系统。

为了认识这个系统,我们以下介绍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这个系统中的三个子系统,或说是三种基本语法单位,其次是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最后简单地谈谈语法中的共性与个性。

(一)语法单位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每个系统中都包含若干个要素,或若干个子系统。

在语法这个系统中有三个处于不同层次的要素,或说是有三个不同层次的子系统,它们依次是:句子系统、短语系统和词系统。

系统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的关系。

首先,一个系统B,相对于由它及其周围环境所组成的较高一级的系统A,是一个要素a1(或子系统a1)。

同时,这个系统A中还有要素a2、a3……;a1、a2、a3……之间具有某种关系,从而构成系统A。

其次B这个系统中任何一个要素b1、b2、b3……本身又都是低一级的一个系统C,而系统C中又有要素c1、c2、c3……。

所以语法中的任何一个子系统都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研究。

一方面,我们可以把一个子系统看作是一个要素,从而把它置于比它更高一个层次的系统中来研究它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可说是向上的研究。

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把一个系统分析为若干个要素,从而观察这个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内部结构关系,这种研究是向下的研究。

这两方面的研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古汉语语法中,这种向上的研究和向下的研究,常常构成一种并不完全整齐的对应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名词活用作动词
例如:义.不赂秦
例如: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函:用匣子装
2.动词活用作名词
例如: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例如:其妻献疑.曰(《愚公移山》)
3.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例如:始速.祸焉(招致)
例如:惑.而不从师(遇到疑难问题)
4.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例如:将军身被坚执锐
5.使动: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1)动词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关系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例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例如: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
例如:李牧连却之
(2)名词使动用法:指这个名词首先活用为动词带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
(3)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带宾语,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例如:臣活之(《鸿门宴》)
例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
例如: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6.意动: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具有怎样特征或把宾语当作怎样。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如: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
7.为动: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

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活用的名词充当。

例如: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8.名词作状语
例如:振臂一呼,应者云集(《陈涉世家》)
例如:风餐露宿
※通假字
※重点实词
※虚词用法辨析
※特殊句式
1. ......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例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
2. ......,......也。

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例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
3. ......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 ......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例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齐策》)
5. 无标志判断句。

有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
6. 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
7.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省略句
主语省略例如: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 谓语省略例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六则)
宾语省略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介词省略例如:赐之彘肩。

(《鸿门宴》)
三.被动句“见”“于”“为”和“语意被动”四种类型
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

”(《资治通鉴》)
例如:为天下笑
例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张溥《五人墓碑记》)
例如:六国破灭(《六国论》)
例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
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为此种用法,翻译成第一人称“我”。

四.倒装句
1.状语后置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2.定语后置例如:马之千里者《马说》
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荀子《劝学》)
3.主谓倒装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例如: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4.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如: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例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 (苏轼《石钟山记》)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例如:大王来何操?(司马迁《鸿门宴》)
例如:公安在? (司马迁《鸿门宴》)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3)固定用法
①“惟…是…”结构例如:惟命是从
②“何…之…”结构例如:何陋之有
③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何以”例如:何以知之?/微斯人吾谁与归?※注意:安在……是唯一一个既是主谓倒装又是宾语前置的句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