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让孩子在环境的互动中成长
幼儿园家长如何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幼儿园家长如何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承担起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的责任。
以下是我认为幼儿园家长应该如何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的建议:一、倡导家庭和谐氛围家庭和谐氛围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良好,情感稳定,没有矛盾和裂痕的环境。
家庭和谐氛围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幼儿园家长应该在家中倡导家庭和谐氛围,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1、建立良好的家庭文化,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懂得家庭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互相包容、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让孩子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2、家庭成员之间不断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父母可以多与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声音,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让孩子感受到在家里他也有被关注和关心的感觉。
3、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支持,共同成长。
家长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帮助,让孩子拥有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二、营造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幼儿的生活习惯对于他们日后的发展和健康状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下面是营造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的建议:1、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给孩子提供营养均衡、卫生健康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等食品,鼓励孩子多喝水,保持每日饮水量。
2、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定期作息、自律自理的好习惯。
让孩子养成日常生活中按时睡觉、起床、吃饭、学习、锻炼的习惯,培养孩子主动卫生自理的习惯,让他们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健康。
3、注意环境卫生和安全,保证孩子在一个干净、整洁、安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避免不洁的环境、不安全的家具等危害孩子的因素。
三、营造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氛围幼儿时期是认识的开始,家庭教育是孩子自我发展、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
幼儿园家长应该将家庭的文化和教育融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营造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氛围:1、让孩子保持读书的习惯,家里可以准备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小故事或绘本,让孩子自己阅读、自己思考。
把环境还给孩子,促进幼儿发展
把环境还给孩子,促进幼儿发展摘要:儿童的发展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变化的,要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不仅仅要对环境给予足够的关注,更应该思考如何为幼儿创设能够引发孩子主动参与,支持孩子积极探索,与孩子进行互动的环境。
关键词:环境;教师;幼儿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指导思想。
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该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从孩子的需求出发,让幼儿园的每一寸空间、每一件材料、每一面墙壁都能够引发和支持孩子主动、积极的探索,让幼儿不仅是环境的观察者、欣赏者,更应成为环境的创设者。
如何真正将“环境归还给幼儿”呢?下面就物质环境的创设我有一些自己的思索。
一、和孩子共同布置一个活动、立体、多面的互动型的墙饰。
什么是活动、立体、多面的互动型的墙饰呢?我认为其核心的一点在于幼儿的参与。
从墙饰主题的产生、内容的确立、墙饰的设计与制作都应该有让孩子参与的机会。
真正把环境的创设还给了孩子,你会发现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和多彩的童心是会让你叹服的。
比如在我们班进行以“赛车”为主题的共构活动中,随着主题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孩子们设计了许多的赛车没有地方展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没有依照我的经验和想法来做,而是和孩子一起讨论,最后决定把教室原有的墙饰进行调整,重新设计主题内容。
因为这是孩子们近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孩子们非常的投入,我们通过多次讨论,决定制作一个赛车场来放置孩子们自己设计的汽车。
为了设计出这个赛车场,孩子们想了很多的办法,比如搜集资料、设计图纸、寻找搜集材料、寻求帮助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新的经验,体验到了快乐。
孩子们最后制作出这面墙饰后,非常的喜欢它,后来还根据活动的开展不断地进行了添加、改变,成为了一面活动着的墙饰。
自然养育育儿理念
自然养育育儿理念自然养育育儿理念是一种以自然为本的育儿方式,强调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发现孩子的天赋,重视孩子的天性发展,让孩子更自然、更愉悦地成长,促进孩子的心理、生理更健康。
这种理念的核心是将孩子的生活、教育、游戏等都尽可能回归自然,最大限度地使孩子在自然的状态下成长。
在这种理念下,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和特点,以科学智慧的育儿方法来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天赋和潜力。
同时,家长也要注重与孩子的情感沟通,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和支持。
自然养育育儿理念强调以下几点:1. 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兴趣,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让孩子自由地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而不是强制孩子按照家长的意愿去发展。
2. 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成长:自然环境能够提供给孩子最丰富、最真实的学习资源。
让孩子接触大自然,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和变化,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重视孩子的情感发展:情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和支持。
同时,家长也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4.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自然养育育儿理念强调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同时也要帮助孩子逐渐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决策。
5. 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自然养育育儿理念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心理、认知、情感等方面。
家长应该提供全面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帮助孩子在各个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自然养育育儿理念是一种以自然为本的育儿方式,强调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发现孩子的天赋,重视孩子的天性发展,让孩子更自然、更愉悦地成长。
这种理念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和特点,提供更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和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家庭教育: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够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和全面的素质发展,其中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
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不仅能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更能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理解并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是他们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理解并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要因为自己的意愿而剥夺孩子探索和发展的机会。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二、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方法1.给予支持和鼓励当孩子对某一项兴趣爱好产生兴趣时,我们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让孩子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尝试和探索。
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2.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孩子能够自主地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
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要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3.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比赛和活动参加比赛和活动是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一种有效方式。
通过参加比赛和活动,孩子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同时也能结交更多的朋友,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
三、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的意义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还能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能够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和潜力,让孩子更加自信、自强。
其次,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能够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让孩子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具优势。
最后,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能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家庭环境更加和谐、温馨。
四、总结在家庭教育中,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是至关重要的。
家庭教育模式的四种模式
家庭教育模式的四种模式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对子女进行的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基本的教育形式之一。
家庭教育模式是指父母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见的家庭教育模式。
一、民主型家庭教育模式民主型家庭教育模式注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平等沟通,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愿,鼓励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让孩子在自由、平等、尊重和理解的氛围中成长。
1. 特点(1)平等沟通:父母与孩子之间保持平等地位,倾听并尊重孩子的意见。
(2)鼓励自由表达:鼓励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尊重个性: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愿,不强求孩子按照自己期望去做事情。
2. 优点(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2)增强孩子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3)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
3. 不足(1)缺乏明确的纪律和规矩,容易导致孩子过于放任自流。
(2)家长可能会过于迁就孩子,使得孩子缺乏对自己行为的评价和反思能力。
二、专制型家庭教育模式专制型家庭教育模式是指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采取一种强制性、严格控制的方式,对孩子进行严格约束和限制,让孩子服从父母的意志。
1. 特点(1)强制性: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不允许任何违反规定的行为。
(2)严格控制:父母对孩子进行严格约束和限制,让孩子服从父母的意志。
(3)权威主义:父母以权威身份出现,不容置疑地决定家庭事务。
2. 优点(1)可以让孩子形成良好的纪律和习惯。
(2)可以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3)可以让孩子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成长。
3. 不足(1)容易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能力。
(2)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反感和逆反心理,甚至出现叛逆行为。
(3)容易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和矛盾。
三、放任型家庭教育模式放任型家庭教育模式是指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采取一种过于宽容、对孩子缺乏约束力的方式,不对孩子进行任何限制和规范,让孩子自由发展。
让学生在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让学生在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摘要】在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是学生发展的重要保障。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能够培养孩子的情感和性格。
在学校,建立和谐的班级关系和师生之间的信任和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爱的环境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关爱,也是对教育工作者的鼓励和支持。
只有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才能让他们茁壮成长。
爱的环境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也是教育工作者持续努力的目标和动力。
【关键词】关键词:爱的环境、学生、健康成长、关爱、温馨家庭、和谐班级关系、师生信任互动、心理健康、个性发展、基石、教育工作者、创新、成长环境。
1. 引言1.1 爱的环境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爱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需求之一,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爱的环境更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可以提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所需的支持和保障。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会感受到温暖和安全,从而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爱的环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更能够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自尊,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学生往往面临各种压力和困扰。
而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温暖的港湾,让他们在这里寻找到支持和慰藉。
爱的环境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情感稳定性,增强他们抵御外部压力和负面情绪的能力。
只有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得到全面的成长,培养出内心强大的人格和坚定的意志,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让学生在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我们需要重视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和尊重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这里收获更多的爱和支持,让他们茁壮成长,迎接未来的挑战。
1.2 提倡建立关爱学生的教育氛围提倡建立关爱学生的教育氛围是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学生是教育事业的核心,而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环境来支持和促进。
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学生才能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重视,才会愿意努力学习和成长。
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成长
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成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每一个父母都有责任培养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成为优秀的、有益于社会的人民。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关注自然环境,学会保护森林、草地与河流,欣赏大自然的和谐之道,懂得世界上所有动植物如何相互依存。
让我们欣赏和热爱大自然之美吧!因为人类与大自然是一个共存的整体。
我和妻都是普通的工人,闲暇的时候我们常常带着孩子出去感受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好。
古人云: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鱼虫、鸟兽,往往有得。
大自然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它不仅为我们提供良好的生活坏境,更给予我们丰富的哲理。
自然界的每一件事物——青山绿水,花草树木,都在无形中向我们诉说着什么。
生活,十有八九的不如意,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和失败面前,我们变得坚强、勇敢,这一切都要感谢大自然的赐予。
每一次想要放弃时,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执着总能给我们鼓励;每一次深感绝望之时,“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怀总能使我们豁然开朗;每一次感到挫败时,竹子“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豁达总能让我们振奋……邹韬奋说过:“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
”古往今来,多少有志之士不是在挫折中崛起的?爱迪生的坚持不懈给世界带来了光明;司马迁的持之以恒创作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毛泽东凭借他的坚毅执着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曾几何时,保尔柯察金的精神品质让我为之震撼。
面对身体的残疾,心灵的打击,他始终积极乐观。
钢铁需要千锤百炼,人何尝不是呢?春之生机、夏之热情、秋之从容、冬之纯洁;芝兰的淡泊,梅花的自信,流水的谦和;蓝天在无声中诉说广阔,大海在无声中诉说豪迈,大地在无声中默默奉献……自然,更是在无声中酿就永恒,也许这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吧。
心怀感恩,为何不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赐予呢?为人父母才知道自己父母的不易,所以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我想到的第一点就是:教孩子学会做人首先教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创造有利于幼儿启蒙学习的环境
创造有利于幼儿启蒙学习的环境幼儿期是一个孩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他们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幼儿对外界的认知和接受能力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因此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启蒙学习的环境至关重要。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创造有利于幼儿启蒙学习的环境。
1. 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包括图书、玩具、游戏、音乐、艺术品等。
通过这些资源,幼儿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拓展自己的视野。
同时,这些资源也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的能力。
2.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幼儿启蒙学习过程中,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亲子互动、游戏活动等方式来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要注重表扬和鼓励幼儿,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
3. 注重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幼儿期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家长和老师应该注重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
通过与幼儿建立起良好的情感联系,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投入和积极性。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陪伴、倾听、理解等方式来与幼儿建立起亲密关系,让他们在安全、温馨的环境中成长。
4. 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幼儿启蒙学习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他们可以通过正面引导、榜样示范等方式来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挑战自我,实现自我提升。
5. 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除了专业知识外,幼儿启蒙学习还应该注重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商,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尊重、合作和分享。
如何教育孩子关心环境的习惯
如何教育孩子关心环境的习惯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家长,教育孩子关心环境的习惯至关重要。
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他们才能在未来成为更加环保意识强烈的一代。
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关心环境的习惯呢?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
首先,家长自身要做好榜样。
孩子是最容易模仿的群体,他们会观察家长的一举一动。
如果家长自己不注重环境保护,那么孩子很难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因此,家长首先要自己做到环保,比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减少用塑料等,让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就能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
其次,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情来教育孩子关心环境。
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参加环保志愿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环保的乐趣和意义。
另外,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一起做一些环保小事,比如种植绿植、DIY环保玩具等,让孩子从小就养成环保的好习惯。
此外,可以通过故事、漫画等形式向孩子传递环保知识。
孩子喜欢听故事,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告诉他们环保的重要性,比如讲述动物受到污染的故事,让他们深刻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此外,还可以给孩子看一些环保主题的漫画书籍,让他们在娱乐中学习环保知识。
另外,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教育孩子关心环境。
现在有很多环保类的手机游戏,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环保知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另外,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些环保类的桌游,比如垃圾分类游戏、环保知识问答等,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环保知识。
最后,可以通过教育课程来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可以在家庭教育中加入环保教育的内容,比如定期和孩子一起学习环保知识,让他们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另外,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环保主题的课外活动,比如环保讲座、环保比赛等,让他们在学习中培养环保意识。
总之,教育孩子关心环境的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
家长要做好榜样,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情、故事、游戏和教育课程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从小就养成关心环境的好习惯,为未来的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何帮助小学生充分利用家庭环境提升学习效果和兴趣
如何帮助小学生充分利用家庭环境提升学习效果和兴趣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不仅能够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那么,家长们应该如何帮助小学生充分利用家庭环境,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呢?首先,家长们可以在家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孩子准备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空间,保持空气清新,让孩子可以集中精力学习。
此外,家长还可以在家中摆放一些有趣的学习工具和教育玩具,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比如,可以摆放一些图书、文具、拼图等,让孩子可以随时接触和学习。
其次,家长们可以与孩子共同参与一些有趣的学习活动。
比如,可以利用家庭环境中的资源,与孩子一起种植蔬菜、烘焙美食、DIY手工等。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学到知识,还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家长还可以及时给予孩子一些学习指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此外,家长们还可以利用家庭环境丰富孩子的学习内容。
比如,可以邀请孩子参加家庭中的一些日常活动,如购物、做饭、洗衣等,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同时,家长还可以利用家庭中的电视、电脑等多媒体设备,让孩子通过网络学习更多的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适时监督和引导孩子,确保他们学到正确的知识。
最后,家长们还可以鼓励孩子多与家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通过与家人的交流,孩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总结学习中的问题和收获,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家长们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参与有趣的学习活动、丰富学习内容和鼓励孩子与家人交流等方式,帮助小学生充分利用家庭环境,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只有家长们积极参与、用心教育,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学习和生活中的佼佼者。
让孩子感受植物与环境互动的教案
让孩子感受植物与环境互动的教案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和孩子失去了和大自然的联系。
他们甚至不知道一个小小的花朵、一片树叶的奇妙之处。
而这些都可以为孩子的成长带来无尽的乐趣和启示。
营造一个自然的环境,让孩子身临其境,在自然中感受和体验自然界的生命并探索其中的奥秘,是老师和家长应该做的事情。
本文将分享一个让孩子感受植物与环境互动的教案。
一、课程目标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能够区分各种植物。
2.了解植物和环境的互动关系,能够表述与说明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3.培养爱护植物和热爱自然的好习惯,从小树立健康的生态观念。
二、教学须知1.教材资料:绘本《成长》、幼儿园校园内的花草树木。
2.实物准备:适量土壤、花盆、施肥工具、植物种子、水桶、扫帚等。
3.教师准备:选定教育场地、安排教学流程与时间、确定教育任务和目标、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三、教学设计1.课前活动(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好清洁工作,将学习活动场地清扫干净。
(2)教师出示几种植物种子,让学生自己尝试选择自己喜欢的种子,并模拟播种过程。
2.学习过程(1)教师先用绘本《成长》为开场,让孩子们通过绘本了解植物的生长发展过程。
(2)教师精心准备了幼儿园校园内的花草树木让学生进行观察和研究。
(3)教师讲解植物生长的主要要素(土壤、光线、水分、温度和营养等),并带领学生体验和模拟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让孩子亲手种下自己选的种子,理解并掌握植物的生长关键要素。
(4)教师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了解植物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例如,从树木吸光和将它变成葡萄汁等间接方式来了解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3.总结活动(1)教师和学生们一起回顾以往的活动,让学生们分享对植物生长的思考和认识。
(2)教师重点强调:让孩子意识到植物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元素,培养爱护植物的好习惯。
四、教学成果1. 学生能够区分各种植物,并能够正确理解植物的生长关键要素。
2. 学生了解植物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对自然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让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成长
(一)让孩子投身到大自然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自然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主张:“我们的课程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它的内容比我们的教材要丰富得多,生动得多。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对孩子有着莫大的吸引力。特别是2—3岁的托班孩子,他们更有着天生和自然亲近的本能,能够和大自然亲密对话,因此我们尽可能给他们提供一些亲近自然的机会,在他们的眼里小草是他们的朋友,蚂蚁是他们淘气的伙伴。如我们在开展《春天来了》的主题活动中,我们不但带孩子们去公园春游,还利用餐后的散步和户外活动的时间,带他们到幼儿园,公园里去走一走、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使孩子们不但感到自由轻松,还沉浸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之中。其次,我们还带他们到幼儿园的种植园地,参观大班哥哥、姐姐播种花生、玉米种子的劳动,有的还主动参与他们的活动,非要亲自去动一动,在以后的日子里,孩子们还会经常地去关心它们的成长,问一问花生、玉米你们要不要喝水、啊,你们又长大了一点点、过几天我们再来看你噢等等。另外,我们还会常常带领他们去爬山,放风筝,到绿油油的草地上找昆虫、做游戏等,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春风吹面的和煦,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感受。孩子们通过外出的种种感知与活动,确实感觉到春天来了,这比看几幅图片讲述要生动的多,形象的多。在这一系列的感知过程中,孩子们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动眼,他们不仅领略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一些优美的词语:“美丽”、“绿油油”、“五颜六色”等,对春天的印象来得更深刻,可以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幼儿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成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因此,幼儿园应处理好各类关系,为幼儿创设温馨和谐的成长氛围,促进幼儿稳定、良好发展。
一、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幼儿园应把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视为首要任务。
良好的师幼互动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幼儿,发展幼儿的各项能力。
尊重和热爱幼儿是对每一位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幼儿只有充分地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和尊重,才会产生自我价值感、安全感,进而形成自尊自信。
因而,教师应善于以饱满的情绪、真诚的爱心、亲近的态度、和善的话语面对幼儿,让幼儿在这种充满尊重和爱的环境互动中产生安全感,拥有快乐,得到发展。
如,小班幼儿刚入园,大多会因环境陌生而产生分离焦虑,表现为惊恐、哭闹、紧张、不合群、不肯来园等现象。
这时,如果教师能以亲切、友善、抚爱、疼爱、悉心照顾的态度与幼儿互动,那么幼儿的这种情绪就会在尊重和爱的浸润下得到缓和。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组织中,教师是幼儿活动和游戏的支持者、指导者,更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和模仿的对象。
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的感受,理解幼儿,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观察幼儿的言行举止,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融入幼儿的生活、学习、游戏中,和幼儿保持良好的互动,让幼儿感受到与教师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师幼关系。
如,王老师发现小阳往种植区里倒黄色的液体,看到老师后小阳开心地说:“我在给豆芽施肥!”原来,小阳听卖菜的农民伯伯说,尿可以给菜施肥。
小阳希望班里的豆芽可以长得更高,便用自己的尿来给豆芽“施肥”。
王老师没有批评小阳,还表扬了小阳的善良和热心。
集中活动的时候,王老师抛出问题:“怎样让豆芽长得好?能不能浇尿液?如果能浇要怎么浇才正确?”小朋友们各抒己见。
最后,大家形成统一意见:重新种两盆,一盆浇尿液,一盆浇水,每天观察并记录豆芽的长势,最后形成实验结果。
让孩子在适宜的环境中成长
让孩子在适宜的环境中成长好的教育应当让孩子像孩子,教育不应是入侵,而应当保护孩子的世界、孩子的生活。
看现在的教育,确实让人感慨颇多,我们每个人都明白“揠苗助长”的道理,可是我们仍在犯着同样的错误:年幼的儿童本来就像稚嫩的幼苗,正处在生根、发芽、长叶的时期,而我们却要不辞辛苦地想催生出所谓早慧的“果实”来,幼儿园的孩子学小学内容,一年级学生学三年级的内容,初中生学高中的内容,甚至少年上大学。
这样的事还是屡见不鲜的,成人辛苦不说,孩子更是苦不堪言,小小年纪成了最忙碌的人。
孩子没有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五彩的生活失去了应有的色彩,没有了幻想,没有了自我,只有一味地按成人的要求学知识学技能来满足成人的期待。
小蝌蚪本应生活在春天的小溪里,它不可能过早来到岸上,学青蛙走路,学青蛙捕食,过青蛙的生活,否则这些小蝌蚪就不可能按照大自然赋予它们的生命规律,遵循固有的程序顺利褪掉尾巴而毫不费事地变成青蛙。
而我们的家长却常常背弃儿童生活的世界,不尊重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规律,该上小班的孩子非得上中班,该上中班的孩子非得上大班,该上大班的孩子非得上一年级不可,还不停地夸自己的孩子多聪明,能认识多少字,会背多少首诗,会算多少数内的题等。
还有的说晚上一年,就等于晚一辈子,小孩子上学早好,年龄小听话好教育。
孰不知,儿童是需要生活在符合其本性的童年世界里的,就像小蝌蚪需要生活在水里一样,如果我们过早地将其真实的生活剥夺了,那么孩子固有的发育和成长的时间和机会就被破坏了,孩子不但难以成才,或许会连一个正常人应当达到的标准都将难以达到。
这种“家本位”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心理状态对家长的教育观和教育行为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这些家长把儿童看作家庭的附属品,其价值仅在于对家庭的贡献,即通过儿童的成就来光宗耀祖,把子女的成败看作自己的荣辱,所以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从小便驱赶孩子向自己精心安排好的目标奔跑,而不顾孩子的兴趣、意愿和能力,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温暖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温暖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温暖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家庭是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家长,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温暖和谐的环境中成长,是我们肩负的重要责任。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分享我在实践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关注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交流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建立良好家庭氛围的基石。
家庭是人们相互关爱、相互关心的地方,因此,我们要注重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意见。
我们可以经常组织家庭聚会、共度休闲时光,借助饭桌、户外活动等场合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增加亲子互动的机会。
在交流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有效沟通,学会真正聆听和理解对方的观点,给予孩子充分的表达空间,培养他们良好的沟通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土壤。
我们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首先,我们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兴趣环境,鼓励孩子培养兴趣爱好,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和娱乐资源,引导他们正确选择并坚持下去。
其次,我们要注重家庭成员间的互相支持和帮助,鼓励孩子与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合作。
最后,我们要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教育他们遵守社会规范和家庭价值观念,尽量减少不良影响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三、建立健康的家庭规则和习惯家庭规则和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指导和引导作用。
我们要与孩子共同制定家庭规则,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并鼓励他们按照规则行事。
同时,我们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习惯。
比如,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建立家庭图书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鼓励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家务劳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能力。
四、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对于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至关重要。
幼儿在师幼互动中成长
幼儿在师幼互动中成长“师幼互动”是这几年在幼儿教育中提出的一种教育观点,特别是在新《纲要》中更是处处体现出师幼互动的教育理念,如“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
所以,幼儿的学习就要在幼儿和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互动,让幼儿和教师在互动中沟通、促动,使幼儿得到健康成长。
如果离开了互动,教育将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那么,在实践中,教师应如何让每一位幼儿在师幼互动中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呢?一、创造宽松、自由的互动氛围促动幼儿发展。
“师幼互动”应建立在轻松、自由的基础上,教师和幼儿都保持愉快心情的情况下,在相互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
如果始终处于一种强迫、紧张的气氛中,只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根本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幼儿连自己的基本想法都无法表达,那也就根本谈不上所谓的互动。
所以,要想实行积极的互动就要积极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
首先,应保持幼儿的主体性地位。
以幼儿为主体,主要是从幼儿的兴趣点实行互动学习。
兴趣,是一切活动顺利实行的引导线,特别是幼儿的活动,更应该以兴趣为主。
所以,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仔细观察幼儿的兴趣点是什么,并即时捕捉住,加以引导,再把问题反馈给幼儿。
如:在一次观察菊花的活动中,王言小朋友无意中捉到了一只蝴蝶,孩子对蝴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拿花和草给蝴蝶吃,并且把它养了起来。
不过几天后,蝴蝶死了。
孩子们在难过之余,感到很奇怪:我们喂蝴蝶东西吃了,为什么它还会死了呢?它到底吃什么呢?我即时抓住了这次机会,和幼儿一起讨论起了“蝴蝶吃什么?”的问题。
开始,幼儿的答案千奇百怪,有的说:“蝴蝶吃叶子和草。
”有的说:“喝花上的露水。
”有的说:“吃蜂蜜。
”还有的说:“它吃玉米叶子。
”这些仅仅幼儿最初级的理解,他们凭自己的想象寻找出了答案。
并且都认为自己的最准确。
这时,我没有即时把准确答案告诉幼儿,而是给幼儿留了一个小问号:到底谁的答案对呢?正如皮亚杰所言:教师应站在一边静静地等待一会儿,给学生让出时间和空间,仔细观察儿童的所作所为,从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而后你的教学就可能不同于平常。
让孩子亲近自然的文案短句
让孩子亲近自然的文案短句
1. 让孩子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2. 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开启一段奇妙的探索之旅。
3. 让孩子在自然中成长,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让孩子在自然中放飞心灵,感受大自然的力量。
5. 让孩子与自然和谐共处,学会尊重和保护环境。
6. 带孩子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让他们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7. 让孩子在自然中释放天性,享受自由和快乐。
8. 培养孩子对自然的热爱,让他们成为环保的小使者。
9. 让孩子在自然中学会感恩,珍惜大自然的恩赐。
10. 带孩子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让他们学会欣赏和感受生命的奇迹。
11. 让孩子在自然中学会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12. 带孩子去追寻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13. 让孩子在自然中学会耐心,培养他们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14. 带孩子去观察自然的变化,学会适应和应对不同的环境。
15. 让孩子在自然中放松身心,远离电子产品的束缚。
16. 带孩子去感受大自然的温暖,让他们学会关爱和分享。
17. 让孩子在自然中学会独立,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
18. 带孩子去感受大自然的静谧,学会平静和冥想。
19. 让孩子在自然中学会探索未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20. 带孩子去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学会勇敢和坚强。
21. 让孩子在自然中学会感受季节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忆能力。
22. 带孩子去感受大自然的多样性,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的生命形式。
家园共育的优美句子
家园共育的优美句子1. 家园共育,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让家庭与学校紧密合作,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
2. 家园共育,是一种心灵的契合,父母和教师共同承担教养责任,共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3. 家园共育,是孩子与家庭之间的纽带,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孩子打下坚实的人生基石。
4. 在家园共育的氛围中,孩子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爱,家庭和学校的呵护,使他们茁壮成长。
5. 家园共育,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建立起亲近而又尊重的关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6. 家园共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孩子在父母和教师的帮助下不断成长、探索和学习。
7. 家园共育,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之间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培养出自信、独立和责任感。
8. 家园共育,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9. 家园共育,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家庭和学校共同肩负的使命,让孩子在关爱中茁壮成长。
10. 家园共育,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坚实后盾,父母和教师共同扶持,让他们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挑战。
家园共育是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强调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与互动,共同肩负起孩子教育的责任。
在这个共育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互相合作、互相支持,为孩子提供一个温馨、和谐、有爱的成长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是他们最初的引导者。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呵护,以真诚的爱心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与父母的深入互动和交流,孩子可以获得全方位的教育,培养出健康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而家庭的教育方式也可以为孩子提供学习生活技能、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为孩子的个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家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父母的工作压力和忙碌往往导致他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
这时,家庭与学校的紧密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是孩子第二课堂,教师是孩子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
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科学兴趣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许多家长发现很难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帮助家长们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
1. 创造科学环境培养科学兴趣的第一步是为孩子创造一个科学的学习环境。
这可以包括购买一些科学图书、实验套装和模型,将其摆放在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
让孩子在充满科学氛围的环境中成长,会促使他们自然地对科学产生兴趣。
2. 鼓励探索与发现给孩子提供机会去探索和发现科学世界。
可以带他们去科学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等地方,让他们亲身参与观察、实验和探索。
同时,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一起寻找答案。
这样的互动将帮助他们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资源共享和互动利用现代科技,可以让孩子与其他具有科学兴趣的孩子或专业人士进行互动。
通过参加科学俱乐部、在线课程或者社交媒体上的科学讨论群,孩子可以与其他同龄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学习经验,并收到其他人的启发和建议。
这种互动将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科学视野,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4. 实践科学知识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为孩子提供实验的机会,让他们亲自动手做实验,观察现象,总结规律。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水的沸腾、植物的生长等,或者通过购买实验套装来进行更复杂的实验。
这样的实践活动将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5. 讲述科学故事将科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的故事中,可以增加孩子的兴趣。
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科普读物或科学故事书,与孩子一起阅读并进行讨论。
这样的阅读活动将帮助孩子触发对科学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科学知识的意愿。
6. 鼓励参与科学竞赛参与科学竞赛是培养孩子科学兴趣的一种有效方式。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科学竞赛,或者参加一些网络科学挑战活动。
这样的参与将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并增强他们的科学能力和自信心。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环境观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环境观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热点话题。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有责任教育孩子正确看待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责任感。
本文将探讨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环境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1. 亲近自然让孩子亲近自然是培养环境意识的第一步。
带孩子到户外,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欣赏花草树木,呼吸新鲜空气,感受阳光和微风。
可以组织家庭郊游、野餐或露营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奇妙之处,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 知识普及教育是培养孩子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图片、观察实验等方式向孩子传授环保知识,让他们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可以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环保图书、动画片等资源,引导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3. 身体力行身教胜于言教。
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环保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和孩子一起种植绿植、DIY回收手工艺品、参加义工活动等,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4. 培养责任感教育孩子要有责任感是培养环境意识的关键。
可以通过参与社区清洁活动、捡拾垃圾、关爱流浪动物等方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爱心。
让孩子明白每一个人都是地球的守护者,应该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环境而努力。
5. 鼓励创新鼓励孩子提出关于环保的创新想法和解决方案。
可以组织家庭或班级的“环保创意大赛”,让孩子们动脑筋,提出自己独特的环保理念,并尝试付诸实践。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他们对环保事业的认同感。
结语正确引导孩子的环境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家长、老师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只有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培养出一代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环保新生代。
希望通过本文所提供的方法和建议,能够帮助更多家长和教育者有效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环境问题,共同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孩子在环境的互动中成长
新《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随着对新《纲要》的深入学习,教师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渗透《纲要》的理念,在反思和纠正自身的教育观和教育行为的过程中,我们深深认识到这句话的意义。
《纲要》中所指的环境包括: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常规要求、幼儿同伴群体、幼儿园教师集体、教师的态度以及家庭、社区、自然环境等等。
幼儿的发展是其个体因素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环境创设时,我们遵循环境与教育的一致性适宜性原则、参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努力创设与幼儿的发展相适宜的环境。
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我园环境创设的思路是:深刻了解环境的内涵、挖掘现有环境的潜力,让幼儿园每个空间都说话(《苏》霍姆林斯基)。
我园环境——墙饰的创设
墙饰在内容上的分类:1、主题环境,2、非主题环境。
主题环境:
这一块的环境创设往往以主题开展为线索,教师根据主题开展的需要与幼儿共同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墙饰,如资料的展示、幼儿作品的汇编等等。
例:中班主题活动“美丽的蝴蝶”,墙饰“花园”不仅引来了本主题“蝴蝶飞到哪里去”、“折蝴蝶”两活动中的蝴蝶,还引来了主题“可爱的蜗牛”中的蜗牛们。
主题墙饰是我们墙饰中的一个重点,因为它从幼儿关注的问题而来,最能激起幼儿的共鸣,引起幼儿对墙饰的关注,进而有与他人交流墙饰内容的动机。
非主题环境:
这一块的墙饰是教师根据班级的特色或孩子年龄特点等出发而创设的环境。
例:家长园地、进餐记录表、午睡记录表是家幼互动的桥梁,教师们通过家长园地的每一小块向家长传递纲要的理念、优秀的家教经验、幼儿园的活动情况等等,通过进餐、午睡记录表让家长们了解孩子在幼儿园进餐、午睡的情况。
教师为让小班孩子在幼儿园有归属感、有教师和同伴的关爱、适应集体生活融入集体中,她们为孩子们创设了一系列的环境:在墙面上布置一幅幼儿园的背景图,张贴每个幼儿的照片,题为“我
爱你,幼儿园”;在墙面上设置“我与好朋友手拉手”展板,每个幼儿的照片旁都贴有一长条皱纸,幼儿根据意愿与自己的好朋友连“线”粘贴。
当我们从分科教育转向主题教育后,墙饰不仅仅体现其装饰作用,它的教育功能更多地被挖掘、被利用。
为体现墙饰的教育功能,我们在墙饰的创设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特色:
一、注重幼儿在墙饰创设过程中的参与
当孩子自豪地拿着自己的作品来和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时,我们就不难认识到每个孩子对自己能通过努力成就一件事都是特别自豪的,我们与其把这些成果藏起来,不如让更多人来欣赏它。
于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尝试去做了,开始孩子们在自由活动、来园、离园时喜欢在自己的作品前驻足,胆小的孩子拉着家长来看,胆大的孩子开始向别的同伴和成人介绍自己的作品;渐渐的孩子们交流得多了,喜欢有声有色的描述自己的作品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渐渐地中大班的孩子很乐意地和同伴老师一起来商量墙饰的创设,积极地提供材料。
例:大班孩子和教师一起“建造”的“动物之家”——树木、小花、小草、河里的水草是幼儿画了粘上去的,水里的、天上的、陆地上的动物,不是幼儿从家里带来的购买品,就是幼儿自制的、画出来的。
(这些动物还成了幼儿们泥塑时的参照物。
)
二、教师对墙饰的规划
在墙饰日渐被孩子们关注的日子里,在引发幼儿积极参与尝试创作的兴趣的同时,教师们更在反思让墙饰更有效的促进孩子的情感、态度、能力、认知、技能的发展。
教师们注意以下几点:
1、墙饰的可操作性。
例:中大班活动室外(走廊)墙上,我们为每个幼儿一块展览美术作品的“地儿”。
当看到有孩子将刚画的作品藏到上次作品后时,老师及时蹲下身来询问其原因;当了解到“孩子最上面的作品过几天颜色不鲜艳的”原因时,老师请幼儿想出自己每天的美术作品颜色都鲜艳的办法。
2、墙饰的审美情趣。
例:大班“七彩世界”主题中的一块墙饰:将幼儿的手工作品“七彩花”布置成两个大爱心,中间连着一条爱心彩虹,每种颜色都代表一个心愿。
(幼儿的这个创意来自活动〈爱心彩虹〉)。
教师的规划使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更为频繁。
我园环境——活动区域的创设
活动区必须服从教育的需要,从幼儿的兴趣和要求出发,来生成丰富多彩的、充满童趣的活动区域。
我们通过幼儿观察、教师调查、和同伴间的相互启发来生成新的活动区域。
幼儿的观察。
在开展活动《水果拼盘》时,请来一位有特长的家长,他利用各种工具通过切、割、刻、拼盘等,为我们展示了孔雀、蛇、花等精美的水果工艺和水果拼盘造型。
这次活动让幼儿大开眼界,跃跃欲试。
于是老师就开设活动区让幼儿进行亲自尝试,用为其提供的盘子、齿刀等各种工具来进行果盘的制作,令幼儿爱不释手。
教师的调查与观察。
在对水果认知的活动中,老师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幼儿对水果的颜色和外形都很感兴趣,从而生成"颜色配对"和"外型配对"的游戏。
随着主题的深入,了解到幼儿对水果的作用很感兴趣,如水果可以做成什么、哪些食品中会有水果的味道、水果造型的玩具有哪些……从而生成新的活动区"水过制品展示柜",使幼儿进一步了解水果可以制成糖、汁、粉、药、美容等保健用品,以及水果味的蛋糕、面包、饼干。
同伴间的启发。
我们地处农村,孩子们喜欢玩泥巴。
大班开展玩泥活动,并制作了许多泥巴水果送给我们,孩子们觉得黑黑的泥巴水果多难看呀,由此引发了幼儿为其加工涂色的愿望,老师找来颜料、毛笔等各种材料,开设活动区"我为水果穿新衣"。
为了表示感谢,幼儿还自制果篮,请哥哥姐姐品尝,分享互相帮助的快乐。
如此不断的生成新的活动内容和环境创设的内容,使主题活动和环境创设更加丰富多彩。
墙饰、活动区域创设的意义及效果
(一)、墙饰、活动区域的创设为建立学习共同体提供条件
所谓学习共同体包括儿童教师与其他有关人员,其目标和意义就在于大家互相学习,分享经验,分享智慧,共同提高。
在幼儿园内,在幼儿的交往行为中有许多是由教师发起的,而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幼儿的交往行为是主动发起的,环境支持幼儿在同伴之间(包括本班的和其他班的),与本班的教师和幼儿园的其他相关教育人员和家长等分享经验,共同学习。
这种广泛的分享对幼儿的学习与成长以及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和发展都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
例:1、幼儿在讨论迷宫的走法,2、家长与幼儿在离园前读故事,3、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交流。
我们不难发现幼儿与墙饰的
互动是随机的,可以是在持续的一段时间内的互动,孩子们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而且这种学习是一个渐进的、主动的学习过程。
这种效果在集体活动是很难达到地,集体活动总有一个时间的限制,而且每个孩子所需、所想有所不同,教师不可能从每个孩子的角度来思考整个集体活动,但墙饰会存在一段时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时与墙饰互动,与他人交流。
(二)、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会主动学习的能力
以往我们很关注孩子知识的获得,但在这个高度科技化、国际化、民主和多元化的脑力密集时代,孩子们只有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孩子与环境的互动过程就是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学会观察、学会评价、学会与人分享自己的思想和经验等等。
例:墙饰“在西瓜里过夏天”——教师在墙壁上制作一只特大的西瓜,瓜皮上开一扇窗,每个小朋友把自己画、剪成的自画像贴到窗户里,活动完成的第二天午餐后,我看到两个小朋友扑在“大西瓜”上好像在画画,我过去问道:“你们在画什么?”一个说:“我看到人家画了身上的衣服,我也要画身上的衣服。
”另一个说:“我看到别的小朋友画的头发都比我的好。
”通过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我们发现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在不断地增强。
(三)、为幼儿提供展示自我成就的舞台
当一个人的思想和成果能被他人接受和认同时,那是他觉得自己最有价值的时候,也是一个最能激起下一个创造和充分展示其自我的动机的时候。
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能充分地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能力,就能强化其表达表现的欲望,强化其积极思考的品质等等。
例:在开展主题活动《中国娃》时,我们将幼儿会认读的汉字展示出来,不但激发了幼儿对汉字的兴趣,而且激发了幼儿制作自己的图书,并将自制的图书放置于阅读区。
当然,墙饰、活动区域只是环境的一小部分,我们还注意利用每一个能发展幼儿态度、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的契机,让幼儿与其它环境互动,。
如自然环境、社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