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病欲解时
浅谈六经病欲解时理论及乌梅丸在临床中的运用
.
慢性病群体
社会环境
寒热虚实错杂
西医干预
饮食起居
乌梅丸
厥阴病的脉证提纲及乌梅丸条文
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 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32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 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 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 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自柯琴始,多数医家认为乌梅丸是厥阴病之主方。柯琴:“乌梅丸为 厥阴病之主方,非只为蛔厥之剂也”。 吴鞠通:“乌梅丸为寒热刚柔同用,为治厥阴、防少阳、护阳明之全 剂。”章虚谷:“此为厥阴病正治之方也。”
3 寒热虚实错杂:此为乌梅丸之主要病机。
乌梅丸组成(1两=15.625g、1枚=2.3g)
乌梅300枚
690g/35g
制附子6两
94g/5g
干姜10两
156g/8g
细辛6两
94g/5g
桂枝6两
94g/5g
川椒4两
62g/3g
当归4两
62g/3g
黄连16两
250g/12.5g
黄柏6两
94g/5g
人参6两
六经“欲解时”提出的是和三阴三阳相关的时间节点 问题。顾植山对六经病“欲解时”的独到见解为“相 关时”。“相关时”不是“必解时”,可以“欲解” 而“解”,也可以“欲解”而“不解”,还可能因 “相关”而在该时间点出现一些症状的发生或加重。
六经“欲解时”是依据《黄帝内经》“开阖枢”理论 对三阴三阳的时空定位来确定的,参照“欲解时”判定 证候的六经属性,并据此遣方用药,常取得良效甚至奇 效,已经在临床得到广泛验证。
六经欲解时是什么意思?(伤寒金匮)
六经欲解时是什么意思?(伤寒金匮)顾植山教授认为仲景提出的“六经欲解时”理论,实际上是基于《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开阖枢”有序的动态变化的时空方位概念,是对人体气化六种状态的表述,六经“三阴三阳”于天地相应各有气旺主时,三阴三阳各藉其主气随其旺时而解。
“六经欲解时”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笔者通过跟师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学习实践,对其应用价值感触颇深,在此结合案例谈谈心得体会。
案1:支气管哮喘(从“厥阴欲解时”“阳明欲解时”论治)龚某,女,30岁,于2014年12月2日初诊。
自幼患哮喘,2014年10月以来哮喘频发,在当地服用中药2月未见好转来诊。
刻诊:夜间2点哮吼痰鸣,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夜间发作哮喘时伴口渴,烦热,咯痰色白清,有清鼻涕,咳嗽不甚,胃纳可,大便正常,舌苔薄黄,舌质偏红,脉细。
考虑其证丑时(夜间2点)发病,符合“厥阴欲解时”,遂予乌梅丸方加减:乌梅30克,细辛3克,肉桂4克(后下),川连6克,黄柏10克,当归10克,党参15克,川椒4克,干姜6克,制附片6克,瓜蒌皮10克,薤白10克,法半夏10克,生炙甘草各15克,葶苈子15克,大枣10克。
7剂,水煎服,嘱晚饭后及睡前各服1次,每次150毫升。
二诊(2014年12月24日):诉服用上方2剂后夜间哮喘即获缓解,因诉项背部怕冷,舌苔薄干舌质暗红,脉细。
又拟原方复入鹿角片10克,熟地10克,麻黄5克,桂枝10克。
7剂,水煎服,改早晚各服1次。
三诊(2015年1月27日):服上药病情得控。
因天气变化,不慎受凉导致哮喘又发,哮吼喘憋,背凉怕冷,在当地运用小青龙汤、阳和汤效不显又来求诊,追寻发作加重时间告知下午5~6点以及凌晨3~6点发作明显,表现气喘喉鸣,咳嗽则觉气畅,咯吐少量透明泡沫痰,有鼻涕喷嚏,胃脘稍胀,大便不溏,苔薄质暗红,脉细。
据发病时间下午5~6点符合“阳明欲解时”,凌晨3~6点“丑至卯上”同时符合“厥阴欲解时”,于是选用乌梅丸合小承气汤方加减,处方:乌梅30克,细辛3克,肉桂4克(后下),川连4克,黄柏6克,当归10克,党参15克,川椒3克,干姜6克,制附片5克,枳壳10克,厚朴15克,制军5克,炙甘草9克,葶苈子15克,麻黄5克,杏仁10克,大枣10克。
关于六经病欲解时,《中医时间治疗学应用全...
关于六经病欲解时,《中医时间治疗学应用全...关于六经病欲解时,《中医时间治疗学应用全书》(胡剑北编著)中收载了数则典型医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六经病欲解时对当代中医临床的指导价值,值得中医同仁重视起来。
现转录于此,供大家参考研究:1.“半日许,令三服尽”治桂枝汤证案张某,女,31岁,社员。
自述晨起即发寒战、头痛、颈项强、全身关节痛。
寒战甚时额头冷汗,口干欲饮热水。
大便稀,小便清长,口唇青紫,舌苔微黄,脉浮缓。
此桂枝汤证也,主以桂枝汤。
第一次服药时间是上午9:00,第二次是11:00,第三次是13:00。
结果:第一次药后约11:00,寒战解除,头痛项强减轻;第二次药后,身痛渐轻;第三次药后,诸症消除。
2.“亥至丑上”用药治太阴脾阳虚弱案林某,女,41岁,工人。
自述每顿饭后不到5分钟,心窝部和背心便开始发冷,继而手中全身发冷,甚至颤抖。
必须立即用热水袋取暖方能缓解,大约半个小时后恢复常态。
面色苍白无华、气短声微,常大便不成形、食肉则腹胀腹泻。
更有奇者,服用中药(不论何种性质)即腹泻。
舌淡苔白,脉迟缓。
此属太阴病脾阳虚弱,阳气不达于肌表四末所致。
法当补脾胃之阳。
桂枝人参汤加附片主之。
嘱其每天饭前1小时开始服药,少量频服(以每煎药分4~5次服完);此外,于太阴病欲解时的亥子丑时段再服一煎药,顿服。
结果药服3剂,饭后发冷之象大减;服药6剂,面色渐渐红润;9剂痊愈。
3.夜间服附子理中汤案武某,男,干部。
自述每日晨起即打喷嚏、流鼻涕、鼻塞不通、头痛憎寒、怕风、干呕,天天如此,已经3月余。
诸医皆按感冒治疗无效。
细询之,除上症外,还伴有食少、干呕、腹胀满、大便溏等。
辨证为太阴病,此所以有外感,乃阳虚之兆也。
主以附子理中汤。
服药时间:每晚9:00始服,于半夜1:00前(太阴病欲解时亥子丑)三服尽。
结果6剂药告愈。
4.太阳病愈于“巳至未上”案王某,男,30岁,1968年12月5日诊。
发热、怕冷、头痛6天,体温最高39℃,伴汗出恶风、鼻塞、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
探讨六经病“欲解时”的临床意义
探讨六经病“欲解时”的临床意义全国统编教材《伤寒论讲义》云:“论中六经皆有欲解时一条,因尚不能指导临床,当存疑待考。
”历代医家也对此多置而不论,六经病“欲解时”这一非常重要的理论未受到临床应有的重视。
《伤寒论》除列出了六经病的提纲证外,也明确提出了六经病的“欲解时”,分别是:9条:太阳病,从巳至未上。
(9点-15点)193条: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15点-21点)272条: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3点-9点)275条: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21点-3点)291条: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23点-5点)328条: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1点-7点)一天有12个时辰共24小时,如果平均分配的话,六经病“欲解时”应该各占2个时辰,但事实却不是如此。
从上可看出,六经病“欲解时”,各占3个时辰。
从《伤寒论》中条文可知,太阳、阳明、少阳等三阳病“欲解时”占了9个时辰,即从3点至21点共18个小时,其中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为9点至15点,为日中之时,相当于一天中阳气最旺盛之时。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从15点至21点,为日落之时,相当于一天中阳气逐渐减少之时。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从3点至9点,为日出之时,相当于一天中阳气逐渐增加之时。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从21点至3点,为一天中阴气最盛之时。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从23点至5点,为一天中阴盛阳生之时。
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从1点至7点,为阴气渐少阳气渐旺之时。
从以上可以看出,从3点至21点共9个时辰为三阳病平均分配的,各3个时辰,是连贯的,不重叠。
但三阴病虽然也是各3个时辰,不连贯而且交叉重叠,总共只有6个时辰。
三阴病中均有丑时,即1至3点。
少阳病与厥阴病“欲解时”,均有寅及卯两个时辰,有2个时辰的交叉重叠。
为何会如此呢?有临床意义吗?首先要对“欲解时”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一日之中,阴阳是在消长中取得动态平衡的。
(2)对照《六经病欲解时图》给自己诊疗病
(2)对照《六经病欲解时图》给自己诊疗病通过阴阳鱼的构图,可以理解很多中国传统科学、哲学中的内容。
最直接的,我们可以看到阴阳的消长变化在一年中的具体表现,“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以北半球黄河流域及周边为参照),从这一天起白昼开始逐渐变长,阳鱼也逐渐从一个小尾巴点开始扩张;夏至日白昼最长,从这一天起白昼渐短,夜晚渐长,阴鱼开始扩张。
阴阳互相此消彼长,此长彼消。
六经病欲解时:人体经络循行动画图和主治疾病六经病欲解的时间规律,“太阳病、(三阳)欲解时,从已至未上”;大约早9点——15点“阳明病,(二阳)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大约15点——21点()“少阳病、(一阳)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大约凌晨3点——早9点“太阴病,(三阴)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大约21点——凌晨3点“少阴病、(二阴)欲睡时,从子至寅上”;大约晚11点——凌晨5点“厥阴病,(一阴)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大约凌晨1点——7点和子午流注图:子午流注图“子配胆及胆经;丑配肝及肝经;寅配肺及肺经;卯配大肠及大肠经;辰配胃及胃经;巳配脾及脾经;午配心及心经;未配小肠及小肠经;申配膀恍及膀恍经,酉配肾及肾经;戌配心包及心包经;亥配三焦及三焦经。
”人体一天内经络打开时间21:00_23:00 三焦经23:00-1:00 胆经(要上床睡觉)1:00-3:00 肝经3:00-5:00肺经5:00-7:00大肠经(起床要喝水)7:00-9:00 胃经(要吃早餐)9:00-11:00脾经(1个小时要喝一次水,慢慢饮)11:00-13:00 心经(开心快乐)13:00-15:00 肠经15:00-17:00 膀胱经17:00-19:00肾经19:00-21:00 心包经(适宜散步) 人们要想健康就要从六经病欲解的时间规律找出子午流注图和五行地支与子午流注图他们的关系。
“六经病欲解时”蕴含着天人相应六经病欲解时属于时间病理学的范畴,时令因素对人体健康以及病程的影响是外因,而人体的正气是内因,这与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理论是一致的。
《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刍议
实 用性 。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2 2 2 R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 65 (01 0 - 0 3 0 1 0 — 8 2 2 1) 2 0 0- 2
蚤 伤寒论》 六经 中每经都有一条“ 欲解时 文, 自《 是 黄 帝内经》 后首次将 时间节律变化 引入诊断和治疗中。 时间诊
虚寒症始终贯穿其问, 时辰互有交差, 互有共用。 六经病的“ 欲解时 ” 是指疾病在这个时间区域 内有可能
痊愈或者解 除, 或者得到缓解 , 即某经在各 自特定 的时间
内, 受天时相助 , 经气旺盛, 正胜邪却, 利于疾病康复 。
2 六 经病 “ 解 时 ” 原理 欲 的
复强调“ 谨候气宜, 无失病机’ 审察病机, 无失气宜”僚 。
会“ 因时 治宜 ”使得药 物得天 时资助 , , 收到事 半功倍 的疗 效。 现代生物医学研 究也证实, 时间节律对人体 的制约是客 观存在的, 不同时间服药产生的作用也不同。因此 , 掌握好 防寒论》 六经病白 欲解时 , , 对临证颇 有资益 。
气 , 卯辰 , 阳木 王之时 ” 土 王于 申酉戌 , 寅 少 “ 向王时 , 是为
4
欲 解 。’ 有 执注 日 :太 阳 者盛 阳也 , 王 于 巳午 未 。 ” 劣 “ 故
张志聪亦 日: 午乃太 阳天 中之时, “ 巳未前后之气交也, 夫天有六气, 人有六气 , 人得天气之助 , 则正气盛而邪病解 矣。’ 见, 可 六经病在相应 时间内“ 欲解 ’ , 是有理论基础 的。
伤寒论中的欲解时
伤寒论中的欲解时有关《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的问题,历代医家间有阐发,但论述的落脚点都是围绕“欲解”,或阐其所主时辰,或释其所解之因。
例如清人柯韵伯认为“巳未为阳中之阳,故太阳主之”,“脾为阴中之至阴,故主亥、子、丑时”;张志聪认为“日西而阳气衰,阳明之主时也,从申至戌上,乃阳明主气之时,表里之邪欲出,必随旺时而解”;陈修园认为六经之病欲解“亦可于其所旺时推测而知之”,主张“值旺时而解矣”。
各家大都被“欲解”束缚,对“欲解”不解甚而症反加重,或在“欲解时”突然出现一些病症的情况未能深入思考。
“欲解时”而病症自解的情况临床并不常见。
全国统编教材《伤寒论讲义》云:“论中六经皆有欲解时一条,因尚不能指导临床,当存疑待考。
”六经“欲解时”这一非常重要的理论成为无关紧要,研究《伤寒论》者对此多置而不论。
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对《伤寒论》“六经”及其“欲解时”见解独到,将“欲解时”释为“相关时”,广泛应用于临床辨证施治过程中,取效卓著。
今就笔者多年来与顾植山讨论所闻,结合临床实践,酌加个人理解,概述如下。
《伤寒论》中本无“六经”之名,仅见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是为三阴三阳“六病”。
自宋人朱肱倡“六经”说始,后人以“六经”代称三阴三阳“六病”,已为约定。
柯韵伯《伤寒论翼·序言》说:“原夫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
”恽铁樵《伤寒论研究》言:“《伤寒论》第一重要之处为六经,而第一难解之处亦为六经,凡读《伤寒》者无不于此致力,凡注《伤寒》者亦无不于此致力。
”顾植山认为,讨论“六经”实质,关键在对“三阴三阳”的理解,在对气化“开阖枢”理论的掌握。
张志聪《伤寒论集注·伤寒论本义》在阐述六经时言:“此皆论六气之化本于司天在泉五运六气之旨!”古人把天地间的盛衰变化理解为一种“橐”运动。
老子《道德经》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橐运动一开一阖,出现“开、阖、枢”三种状态。
“六经病欲解时”在ICU危重患者定时发热诊治中的应用及体会
·证治探讨·近年来,笔者通过学习《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认识到,五运六气理论反映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和自然观,基于五运六气思想,从“六经病欲解时”入手,治疗ICU危重症患者定时发热、腹胀、喘促等,每获良效,颇有收获,深受启发。
现就结合应用六经病欲解时思想辨治ICU重症患者定时发热的经验与病案作一分享汇报,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同道指正。
1理论渊源及介绍“六经病欲解时”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源于《黄帝内经》“天人相应”理论。
《灵枢·岁露》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善言天者,必应于人”,认为自然界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同人体生理变化的一般规律具有一致性,其核心思想即是天人合一[1]。
而六经之三阴三阳与天地相应,各有气旺主时,这些不同的时辰则代表了大自然阳气的盛衰,与六经的气血盛衰紧密关联,即是天人相应思想的体现[2]。
正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说“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其所不胜而甚,至其所生“六经病欲解时”在ICU危重患者定时发热诊治中的应用及体会∗陈明祺△史锁芳(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29)中图分类号:R2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745X(2020)12-2137-04doi:10.3969/j.issn.1004-745X.2020.12.019【摘要】“六经病欲解时”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源于《黄帝内经》“天人相应”理论,认为人与自然及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天地阴阳之运转,影响人体阳气之盛衰,对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均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人体相应地产生气血盛衰和阴阳起伏的节律性变化。
六经各自在其所属时间区域里,与“天地相应”,各有气旺主时。
借势天时,经气正旺,疾病易于向愈,但并非一定就是病解向愈,亦有定时发作或加重者,故临证中还需要区别“解”与“不解”,在机体欲解之时“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对照《六经病欲解时图》给自己诊疗病
对照《六经病欲解时图》给自己诊疗病原文地址:对照《六经病欲解时图》给自己诊疗病作者:画家刘克勤通过阴阳鱼的构图,可以理解很多中国传统科学、哲学中的内容。
最直接的,我们可以看到阴阳的消长变化在一年中的具体表现,"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以北半球黄河流域及周边为参照),从这一天起白昼开始逐渐变长,阳鱼也逐渐从一个小尾巴点开始扩张;夏至日白昼最长,从这一天起白昼渐短,夜晚渐长,阴鱼开始扩张。
阴阳互相此消彼长,此长彼消。
六经病欲解时:六经病欲解的时间规律,"太阳病、(三阳)欲解时,从已至未上";大约早9点--15点"阳明病,(二阳)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大约15点--21点()"少阳病、(一阳)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大约凌晨3点--早9点"太阴病,(三阴)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大约21点--凌晨3点"少阴病、(二阴)欲睡时,从子至寅上";大约晚11点--凌晨5点"厥阴病,(一阴)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大约凌晨1点--7点和子午流注图:子午流注图"子配胆及胆经;丑配肝及肝经;寅配肺及肺经;卯配大肠及大肠经;辰配胃及胃经;巳配脾及脾经;午配心及心经;未配小肠及小肠经;申配膀恍及膀恍经,酉配肾及肾经;戌配心包及心包经;亥配三焦及三焦经。
"人体一天内经络打开时间21:00_23:00三焦经23:00-1:00胆经(要上床睡觉)1:00-3:00肝经:00-5:00肺经 35:00-7:00大肠经(起床要喝水)7:00-9:00胃经(要吃早餐)9:00-11:00脾经(1个小时要喝一次水,慢慢饮)11:00-13:00心经(开心快乐)13:00-15:00肠经15:00-17:00膀胱经17:00-19:00肾经19:00-21:00心包经(适宜散步)人们要想健康就要从六经病欲解的时间规律找出子午流注图和五行地支与子午流注图他们的关系。
《六经病欲解时图》
《六经病欲解时图》通过阴阳鱼的构图,可以理解很多中国传统科学、哲学中的内容。
最直接的,我们可以看到阴阳的消长变化在一年中的具体表现,“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以北半球黄河流域及周边为参照),从这一天起白昼开始逐渐变长,阳鱼也逐渐从一个小尾巴点开始扩张;夏至日白昼最长,从这一天起白昼渐短,夜晚渐长,阴鱼开始扩张。
阴阳互相此消彼长,此长彼消。
六经病欲解时:六经病欲解的时间规律,“太阳病、(三阳)欲解时,从已至未上”;大约早9点——15点“阳明病,(二阳)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大约15点——21点“少阳病、(一阳)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大约凌晨3点——早9点“太阴病,(三阴)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大约21点——凌晨3点“少阴病、(二阴)欲睡时,从子至寅上”;大约晚11点——凌晨5点“厥阴病,(一阴)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大约凌晨1点——7点和子午流注图:“子配胆及胆经;丑配肝及肝经;寅配肺及肺经;卯配大肠及大肠经;辰配胃及胃经;巳配脾及脾经;午配心及心经;未配小肠及小肠经;申配膀恍及膀恍经,酉配肾及肾经;戌配心包及心包经;亥配三焦及三焦经。
”人体一天内经络打开时间21:00_23:00 三焦经23:00-1:00 胆经(要上床睡觉)1:00-3:00 肝经3:00-5:00 肺经5:00-7:00 大肠经(起床要喝水)7:00-9:00 胃经(要吃早餐)9:00-11:00 脾经(1个小时要喝一次水,慢慢饮)11:00-13:00 心经(开心快乐)13:00-15:00 肠经15:00-17:00 膀胱经17:00-19:00 肾经19:00-21:00 心包经(适宜散步)人们要想健康就要从六经病欲解的时间规律找出子午流注图和五行地支与子午流注图他们的关系。
“六经病欲解时”蕴含着天人相应六经病欲解时属于时间病理学的范畴,时令因素对人体健康以及病程的影响是外因,而人体的正气是内因,这与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理论是一致的。
第六、六经病欲解时的机理及其临床价值
第六、六经病欲解时的机理及其临床价值第六、六经病欲解时的机理及其临床价值《伤寒论》的六经病各有不同的欲解时,过去的注家们大都解释为六经病各值其经气旺之时而解,但六经的经气旺之时为什么又各不相同,则尚欠说明,而近来各地所编写的《伤寒论讲义》之类,竟有的删而不讲,这可见对六经病欲解时机制的研究,历来重视不够,那么对于临床来说有没有实践价值,就更是无人过问了。
作者认为,古人对于六经病分别指出不同的欲解时,颇合乎近代新兴起的生物钟学说,应当从理论上加以探讨,也必须从实践中找到证明。
从这一思想出发,下面谈谈作者在这方面的一些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十二支的时空概念在探讨之前,有必要先把十二支的时空概念说明一下。
十二支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将十二支分配于周天的空间,也分配于每一昼夜的时间(年月的地支与本文关系不大,从略),空间和时间都以太阳的运行为标志,所以是统一的。
子方为正北,子时为夜半、午方为正南、午时为日中。
以子午为经,太阳左升右降,升于卯方卯时。
降于酉方酉时。
卯酉为纬,这与子午共同标志者夜半、日出、日中,日入四个中心方位与时间。
夜半和日中,太阳子中、午中的方位和时间是不变的,而日出日入,则随着季节的不同方位和时间则略有改移,日出日入最标准的时间和方位是二分,无论春分或秋分,太阳都是出于卯中,入于酉中,昼夜相平,各五十刻。
但在二至就不同了,冬至太阳出于辰初初刻,入于申正四刻,夏至则出于寅正四刻,入于戌初初刻。
前者昼长41刻、夜长59刻、后者则与此相反,是昼长59刻,夜长41刻(见《类经图翼●气数总论》)。
这可见在昼短夜长时,太阳是辰时出辰方,申时入申方,而昼长夜短时,又是寅时出宣方、戌时入戌方,都不是出卯入酉。
由于寅在东方偏北,辰在东方偏南,申在酉方编南、戌在酉方编北,都属于四隅,所以综合全年来说,日出的空间和时间,就不仅仅是卯上,而是寅至辰上,日入的空间和时间,也不仅仅是酉上,而是申至戌上。
六经病欲解时科内讲座
❖ 从六经欲解时入手,辨治反复头晕患者一例
❖
患者男性,68岁,反复头晕半日于7月19日入院。患者入院当天中午出现体位变动后头
晕,视物旋转,周身汗出,视物旋转持续数分钟缓解,但头晕不能缓解。入院时头晕,头
重,无视物旋转,严重时伴有恶心,口苦,舌紫暗,苔黄腻,脉弦。既往又高血压,青光
眼病史。入院后考虑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予抗血小板,活血化瘀等治疗,头晕略有改善。
二 .何为六经病欲解时
六经病欲解时
❖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 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六经病欲解时
图解
悬案?
❖ 有关《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的问题,历代医家间有阐发,但论述的落脚点都是围绕 “欲解”,或阐其所主时辰,或释其所解之因。例如清人柯韵伯认为“巳未为阳中之阳, 故太阳主之”,“脾为阴中之至阴,故主亥、子、丑时”;张志聪认为“日西而阳气衰, 阳明之主时也,从申至戌上,乃阳明主气之时,表里之邪欲出,必随旺时而解”;陈修园 认为六经之病欲解“亦可于其所旺时推测而知之”,主张“值旺时而解矣”。
患者发病规律性明显?患者发病时间复合太阳阳明欲解时按理厚朴七物汤符合病机但患者无效考虑厚朴七物汤为太阳合并阳明腑证该患者可能是太阳合并阳明经病故斗胆使用了桂枝汤和白虎汤开了5剂患者服完第二剂体温恢复正常观察到今天患者未再发热
浅谈六经欲解时
主要内容
❖ 时辰发病特点明显的病例如何思考? ❖ 临床如何应用六经病欲解时?
黄芩滑石汤等
同属阳明,处方有别
❖ 叶天士:阳明病,阳明腑实,腹胀,大便硬,甚至腹 胀不大便,方用承气汤(大承气或小承气汤,或者 是调胃承气汤),药如大黄、枳实、芒硝、厚朴, 泻下以大便溏为度。
《伤寒论》六病欲解时的含义
氏 …认 为 , 这 是《 伤 寒论 》 的写作 特 点 之一 即省 笔 。 比
如太 阳病 提纲 , 原 文 第 1条 “ 太 阳之 为 病 , 脉 浮, 头 项 强痛 而恶 寒 。 ” 就 省 略 了 发 热 二 字 。其 它 五 病 也 是 如
热 加重 的疾 病称 为太 阴病 ; 子 时至 寅 时 发 热 或者 发 热
纷纭 , 莫 衷一 是 。认识 六病 欲解 时 的含 义 , 首先 要 弄清 《 伤 寒论 》 六 病是 如何 定义 的 。 《 素问 ・ 热论 》 云: “ 今 夫热病者, 皆伤 寒 之 类 也 。 ”
《 伤寒 论》 六病如何归类 , 原文 已有揭示 , 第 3条
“ 太 阳病 , 或 已发 热 , 或未发热 , 必恶寒 体痛, 呕逆 , 阴 阳脉俱 紧者 , 名 为伤 寒 ” 。臧 氏 认 为 此 处 “ 已” 当 为 “ 巳” , 是 时间概 念 , 即太 阳病 或 巳时 发热 或 未 时 发热 , 这 与太 阳病欲 解 时 , 从 巳至 未上 , 是一 致 的 。也 就是 说
上, 亥 至丑 上 , 子至寅上 , 丑至卯上, 分 别称 为 太 阳 时 ,
阳明时 , 少 阳时 , 太 阴时 , 少 阴时 , 厥阴时。
从《 伤寒 论 》目录 看 , 辨 太 阳 病 脉证 并 治 , 辨 阳 明
病 脉证 并治 , 辨 少 阳病 脉 证 并 治 , 辨 太 阴病 脉 证 并 治 , 辨 少 阴病脉 证并 治 , 辨厥 阴病 脉证并 治 , 这六 篇 内容 占 据 主要 篇 幅 。以太 阳病 为例 , 仅从 字面 含义 理解 , 太 阳
该 是六 病 的必 有症 状 , 而六病 提 纲 中并 无 发热二 字 , 康
在 巳时 到未 时这一 时间 段 内 发 热或 发 热 加 重 的 疾 病 ,
?六经病欲解时内涵与临床价值?单志华
六经病欲解时内涵与临床价值单志华六经病欲解时内涵与临床价值导语这个题目在我早年拜师学习时曾以“提问答疑”的方式请教过刘渡舟老师,刘老的解释是:“(太阳病)巳至未时指上午九点至下午三点前的一段时间,这是一天中自然界阳气旺盛的时候,《黄帝内经》称之为'阳中之太阳’,'太阳乘王’之时。
在人体由于受自然界阴阳盛衰变化的影响,所以太阳经的阳气此时也最旺盛,从而为正复邪退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故太阳病欲愈,在此时间内的可能性最大。
六经病证各有相应的欲解时,但其临床实际价值和意义,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为伤寒大家,刘老虚怀若谷,经常是我请教问题时,老师总是说:“我们一块儿讨论,教学相长。
”引子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曾尝试着撰写《伤寒论体系研究》时,这个不可回避的“欲解时”问题颇觉困扰,感觉其难度不亚于探究运气学说中的“十干化五运”问题。
张仲景的六经病欲解时,为何每一经必占三个时辰?而且三个时辰的六经配属显然不平均,三阳经占九个时辰,三阴经却只占五个时辰,其中必有缘由。
后来在我详细推导十天干化生五运的过程中,因必然涉及太阳周年视运动,二十四节气中的“二分”“二至”,某一天竟触类旁通地发现“每一经必占三个时辰”的所以然!从而证明了张仲景创立的六经病欲解时具有和运气学说一样的天文背景。
这让我惊喜不已!“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于是顺藤摸瓜,有了这篇文字。
六经病欲解时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首先提出的,它是从日周期昼夜阴阳消长上预测疾病的变化趋向。
仲景六经名篇每篇一条,并由此涉及特定时间概念与日数的条文多达99条(太阳篇43条、阳明篇18条、少阳篇4条、太阴篇2条、少阴篇15条、厥阴篇15条、霍乱篇1条、阴阳易篇1条),从而确立了《伤寒论》时间治疗学格局,在《伤寒论》全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比例,必须加以重视。
然实事求是地讲,历代学者对《伤寒论》以“六经病提纲证”为首的辨证论治研究颇多,而对以“六经病欲解时”为中心的时间辨证研究甚少,甚至斥其为“玄虚”“约略之词”,置而不论。
六经病欲解时可以指导临床(一)
六经病欲解时可以指导临床(一)第272条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寅时主3至5点,肺经旺时,属太阴,而太阴肺的症状,不论是鼻鸣还是咳喘,在伤寒论中归属太阳管理。
卯时主5至7点,大肠经旺时,属阳明。
辰时7至9点,胃经旺时,属阳明。
少阳病的特点是半在里半在外也,在里的阳明旺则里气充足,胃气来复,供给津液以祛邪,在外的太阳旺则引邪出表。
从十二地支与五行的关系来看,寅卯属东方木,巳午属南方火,申酉属西方金,亥子属北方水,辰戌丑未属中央土。
辰属土,与寅卯会集一处则是地支三会局,东方三会寅卯辰,三会之后,辰土变化为木,有了木的属性。
木性升发,对于少阳而言,阳气郁遏则病,阳气升发即愈,故曰少阳欲解于寅卯辰。
伤寒论中的欲解时,充满了浓浓的阴阳五行味道,很难理解,故而被一些中医大家放弃,或泛泛而谈,或弃而不谈,胡希恕胡老就认为“这个每篇后头都有这么一句话,这个也是属于王叔和的,是照例的文字,这个是不是准确的没考验,但没有什么大意义”。
其实意义还是有的,如果患者正气足,欲解时就是欲解时,病情可能会在这段时间减轻乃至痊愈。
如果患者正气弱,欲解时就可能是欲剧时,病情会在这段时间发作乃至加重。
以失眠这种常见病为例,有些患者整夜不能入睡,只有每天上午能睡一会,服各种安眠药也效果不佳。
如果从六经病欲解时入手,从少阳论治,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之,远比用什么安神定志的经验方要好的多。
第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课前思考:1.本条为太阴病提纲证,但是,腹满,食不下,阳明病也有,吐,少阳病也有,自利,少阴病也有,腹痛,六经病基本上都有。
没有独特性、代表性证候,如何提纲挈领?2.有人说本条意在提示太阴病为“里虚寒证”,但274条的太阴中风,“四肢烦疼”就是阳证。
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就是表证。
279条“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就是实证,显然不是揭示里虚寒。
如果里虚寒不能提纲太阴,太阴提纲应该以何为主?3.《医宗金鉴》引吴人驹的观点:“'自利益甚’四字,当在'必胸下结硬’句之下,其说甚是。
解析六经病欲解时
解析六经病欲解时我们研究发现,“六经病欲解时”是张仲景创作《伤寒论》的大纲,却不被历代伤寒注家重视,我们用“六经病欲解时”这把金钥匙揭开了《伤寒论》的诸多奥秘,为正确解读《伤寒论》铺平了道路。
“六经病欲解时”告诉我们,《伤寒论》理论根源于《内经》是不争的事实。
太阳、阳明、太阴、少阳四经分主一日或一年之四时,太阳位于夏三时,太阴位于冬三时。
以卯酉分,三阳主昼,三阴主夜。
以寅申上下半年分,厥阴、少阳、太阳主春夏阳仪系统,阳明、太阴、少阴主秋冬阴仪系统,彰显了《伤寒论》以阴阳为纲而六经为目。
1张仲景《伤寒论》以“时”为纲,六经为目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明确写出六经病欲解时,就是以“时”为纲,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时”。
009条: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193条: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272条: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275条: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291条: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328条: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根据这些叙述可以绘制下图。
六经病欲解时图六经病欲解时是读《伤寒论》的大纲,这是张仲景自己亲笔写的。
不明此图,是读不懂《伤寒论》的,可是历代伤寒注家都不重视这副图,现在让我们来好好读读这份纲要的内容吧。
张仲景“欲解时”一语道破天机,即道出他写《伤寒论》一书所用“天人合一”之大法,“天人合一”大法全在五运六气之中耳。
张仲景强调的“时”,包括年、月、日、时在内。
如《伤寒论》第30条说“夜半阳气还”,《伤寒论·辨脉法》说:问曰:凡病欲知何时得?何时愈?答曰:假令夜半得病者,明日日中愈;日中得病者,夜半愈。
何以言之?日中得病,夜半愈者,以阳得阴则解也。
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者,以阴得阳则解也。
2四时阴阳分从六经病欲解时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可以是一日十二时辰,也可以是一年十二个月,用少阳、太阳、阳明、太阴四经分主之,既代表一日之四时,又代表一年之四时,以四时阴阳为大纲。
再谈“六病”欲解时
再谈“六病”欲解时尤在泾曰:“申酉戌时,日晡时也。
阳明潮热,发于日晡。
阳明病解,亦于日晡。
则申酉戌为阳明之时。
其病者,邪气于是发,其解者,正气于是复也。
”阳明潮热,若不救治,其病不一定解,若救治,其病不一定就在“阳明时”解。
日晡潮热,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然其病理机制是在于胃气通降不利。
若胃气通降正常者,自没有“日晡所发潮热”的症状。
胃气在何时能通降正常呢?只能是在正复邪却之时,而不是绝对在日晡之时。
比如少阴病时,也可病发承气汤证。
并不是承气汤证一定发于阳明病时,一定愈于阳病时。
胃气通降正常了,里部实热证的腹满、腹痛、潮热、谵语、大便硬、不大便等症状就都解除了,而不只是潮热不发了。
阳明潮热的机理,大概是人体之阳气随天之阳气下降,二阳相加,其热势更甚,因人体阳明部位有客邪阻滞,正气当降时而不得降,壅滞不下,而反上逆,故发潮热。
无独有偶,五更泻与阳明潮热,一阴一阳,可作对比。
五更泻,其泻在五更,是其独具症状,尤如阳明潮热,其潮热发于阳明时,是识别该证的证候特点。
五更泻的病机是“太阴、少阴”阴气盛或称脾肾阳虚。
伴随泄泻的其它症状还会有,腹胀、腹痛、肠鸣、腰膝酸冷、脘腹畏寒、手足不温、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等。
然脾肾阳虚者,不一定都是在五更时腹泻,其它时间也可能会病发腹泻,只是在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表现出来五更泻的症状。
就像阳明证在少阴病时也可能会发病一样。
五更泻只是反映了其病理的渐进势头和其病的特点,当其阳气虚弱到一定程度,在每天的阴尽阳升之时辰上,其阳气不足以抵抗阴邪,不足以顺势升发,即在五更人之阴气当尽而阳气当升时发生腹泻。
五更泻经治疗后,即便其人不在五更时腹泻了,也不一定其病已经痊愈了,仍应观其脉证而调理其后。
若不善其后,其病复发的可能性很大。
《伤寒论》332条:“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
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
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
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
张英栋——从“欲解时”谈“六病”本质
张英栋——从“欲解时”谈“六病”本质《伤寒论》三阴三阳指病位--从'欲解时'谈'六病'本质□张英栋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用阳气的'升降出入'--'圆运动'的模式来定位'三阴三阳',即以人体阳气运动的不同状态来解读这些难题,正是'欲解时'带给我们的思路。
●'升降出入'是人体阳气顺应自然规律运行的方式,时辰是自然界阳气变化规律的客观尺度,而'欲解时'是两者的结合。
●仲景以'欲解时'标志'六病',让我们从中窥得'三阴三阳'的本质就是邪气中人深浅的阶段标志,即病位。
●此病位非指脏腑,非指经络,但与之均有关,是把脏腑经络中与外邪中人相关的内容提炼出来,组合成新的概念,无法用别的更具体的内容来解释,只能叫'三阴三阳',其中已经包含了阴阳气的多少、虚实、寒热等内容。
在《伤寒论》现存原文中,有6条格式统一的'欲解时'条文,如'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这6条'欲解时'条文在《伤寒论》的其他传本中也都义理相同地存在着,只是文字上稍有出入,如上条在其他传本中作'太阳病欲解时,从巳尽未'。
看来'欲解时'的问题在《伤寒论》研究中是无法回避的。
笔者通过质疑目前对'欲解时'研究的共识,试探这6条'欲解时'条文与'六病'本质的关系,希望与大家讨论。
对'欲解时'研究的共识共识一:'欲解时'是《伤寒论》中的'天人相应'学说'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天人相应…生命存在于地球这个大环境中,从低级到高级,再到人类,人的生命活动,都与太阳密切相关,人体的阳气随天阳的变化而变化',这段文字摘于李心机《伤寒论通释》中对'太阳病欲解时'条文的解释,是说通过'欲解'这个桥梁,让人们发现了'人的病'与'天之时'联动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