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大道之行也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

初中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

初中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大道之行也》。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等。

(3)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从文中提炼观点,进行论证和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儒家思想的魅力,理解“天下为公”的大道理念。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课文《大道之行也》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和社会意义。

2. 将课文中的大道理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大道之行也》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大道”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

(2)分析课文中的大道理念及其社会意义。

4. 实践运用(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大道理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大道理念在生活中的实践。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大道理念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大道之行也》。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大道理念实践”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作文评价:评估学生在作文中对大道理念的运用和生活实践的结合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儒家思想讲座或研讨会,深入探讨儒家理念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有关大道之行也语文教案5篇

有关大道之行也语文教案5篇

有关大道之行也语文教案5篇有关大道之行也语文教案5篇《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下面给大家分享大道之行也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大道之行也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抓住“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层次,2、理解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

2、进一步巩固文言文的翻译。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美好的生活谁都想过,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

现代社会也有很多人憧憬着“大同”的理想社会。

像孙中山、谭嗣同、康有为等人。

领导人更是提出了与之类似的共产主义的理想,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努力,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儒家经典著作,出自《礼记》的《大道之行也》。

二、教学目标:(一)背诵课文(二)理解意思(三)领悟“大同“社会三、初读课文(一)学生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选贤与(jǔ)能〕〔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男有分(fèn)〕〔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二)学生自读课文,能够读顺课文(三)教师范读课文,指导朗读a.“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b.“故人不独亲………”“使老有所终……”中的“人”“使”各统领其下两句和四句,其后一顿;c.“货”“力”两字后一顿,表明观点;d.“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e.“是故”承上作结一顿;f.“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g.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初中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

初中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

初中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大道之行也》。

(2)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3)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

(2)学会如何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于“大道”的追求和向往,培养自己的理想追求。

(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追求真理和美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大道之行也》。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篇章结构。

(3)掌握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大道之行也》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文章,感受文章的韵律和美感。

(2)让学生自主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篇章结构。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

四、作业布置1. 抄写并背诵《大道之行也》。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大道”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学生评价:(1)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2)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

3. 教学改进:(1)针对教学难点,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发言、讨论、展示等。

(2)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等。

初中语文《大道之行也》的教案

初中语文《大道之行也》的教案

初中语文《大道之行也》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大道之行也》。

(2)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等。

(3)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理解其中的停顿和语气。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大道之行也”和“天下为公”等思想的内涵,分析作者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大道之行也》的朗读与背诵。

(2)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文章主题思想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深入探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课文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3.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深入探究课文中的思想和观点,提高探究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课题研究报告:评估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研究成果,了解学生的思考深度。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课文《大道之行也》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停顿和节奏,增强语感。

3.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本。

4.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疑难问题。

鲁教版九下《大道之行也》教案4篇

鲁教版九下《大道之行也》教案4篇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德育目标《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二、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四、教学方法1.朗读法。

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学生差不多能背诵如流,今天的中学生也应如此,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

要保证至少读10遍,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关于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完成。

对于与《桃花源记》的比较阅读,教师可稍作点拨引导。

学生讨论,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这样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探究创新法。

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并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学习。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指导学生诵读;探究性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内化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一、导入语。

假如同学们到南京旅游,一定会去中山陵。

那里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长眠之地。

初中语文《大道之行也》的教案

初中语文《大道之行也》的教案

初中语文《大道之行也》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大道之行也》。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等。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如何运用文中的论点进行论证和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公平正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大道之行也》。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

(2)理解并运用文中的论点进行论证。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大道之行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3.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讨文中的观点和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大道之行也》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课文。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讨文中的观点和自己的看法。

五、课后作业1. 准确地朗读和背诵《大道之行也》。

2. 练习运用文中的论点进行论证和表达。

3. 写一篇关于《大道之行也》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读后感写作:阅读学生的读后感,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度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大道之行也》的理解和感悟。

2. 推荐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大道之行也》文本。

初中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大道之行也》。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内容,把握作者的表达意图。

(3)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了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章。

(2)学会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言文中的难点词语。

(3)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

(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领悟文章中所传达的正能量。

(3)学会运用文章中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大道之行也》。

2.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内容,把握作者的表达意图。

3. 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了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理解和运用。

2. 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3. 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文章中的智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文章中的具体内容和表达技巧。

3.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不同文章的异同。

4.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大道之行也》的作者及其背景。

(2)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解读文章的主题思想。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文章解析:(1)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2)讲解文章中的难点词语和表达技巧。

5. 课堂练习:(1)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2)让学生运用文章中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初中语文《大道之行也》的教案

初中语文《大道之行也》的教案

初中语文《大道之行也》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大道之行也》。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从文本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课文中所传达的儒家思想,理解“天下为公”的价值观念。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背诵:组织学生朗读《大道之行也》,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背诵。

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等,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其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从文本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讨论课文中所传达的儒家思想和价值观念。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大道之行也》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与背诵: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背诵。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其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从文本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讨论课文中所传达的儒家思想和价值观念。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课文《大道之行也》。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关于“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初中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大道之行也》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 探讨文章中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大道之行也》。

2. 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和内容。

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4. 探讨文章中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2.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回答,促进课堂讨论。

3. 鉴赏法: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 课文《大道之行也》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 探讨文章中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2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2. 深入分析文章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

2. 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和应用。

4.2 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2. 作业批改: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1. 课文《大道之行也》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参考书籍。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5.2 教学材料1. 课文《大道之行也》的复印件或电子文档。

2. 相关背景资料的复印件或电子文档。

3. 作业纸张和评分标准。

第六章:教学活动与互动6.1 教学活动1.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背景和时代背景。

2.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大道之行也》优秀教案(精选)

《大道之行也》优秀教案(精选)

网络资源收集与筛选
收集优质网络资源
利用搜索引擎和学术数据库等工具,收集与《大道之行也》相关的 优质网络资源,如学术论文、名家解读、背景资料等。
筛选合适资源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筛选合适的网络资源,确保资源的权威 性和准确性,避免误导学生。
整合网络资源
将收集到的网络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教学资源库,方便教师和学 生随时查阅和使用。
THANKS
感谢观看
02 03
文章内容
文章阐述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构想,包括任人唯贤、天下为公、诚信 和谐、安居乐业、友好相处、社会稳定等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 念、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
语言特色
文章语言简练、意蕴丰富,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读起 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 一些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阅读
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学生能力水平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 能力和理解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 加强对于文言实词、虚词以及句式 的掌握和运用。
学生兴趣与需求
学生对于古代文化和社会政治等方 面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希望 通过学习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实物展示
通过展示相关实物或模型,帮助学生 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事物 和场景。
板书设计
精心设计板书,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 容。
03
教学过程设计
Chapter
导入环节
引用名言导入
通过引用与本文主题相关的名言 ,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引出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对文章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深入解 读,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及在文 中的作用。

中学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精选)

中学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精选)
掌握本文中的生字词、短 语、句式等语言知识,提 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文本内涵
通过深入解读文本,引导学生理 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体 会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 批判。
语言知识积累
通过本文的学习,帮助学生积累 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素养和表达 能力。
教学难点
文本深度解读
由于本文涉及较深的社会、文化背景 和思想内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文章 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学习本文多义词,理解它们在句子中 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和背诵,培 养语感,提高文言文 阅读能力。
通过合作、讨论、探 究,提高学生们的欣 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学会运用注释和工具 书理解基本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文章所体现的作者关于社 会改革的理想,并从中受到熏 陶和教育。
表格式
将重点词汇、短语、段落大意等内容 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清晰明了,便于 学生记忆和复习。
图示式
运用简洁的图形或符号,表示文章中 的关键信息或关系,帮助学生形象记 忆和理解。
综合式
结合以上多种形式,根据实际需要进 行灵活设计,使板书内容更加丰富、 生动、有趣。
07
教学评价与反馈
设计评价策略
课堂表现评价
学习情况。
02
具体建议
针对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情况,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学
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03
鼓励与肯定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也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取得
进步。
08

鲁教版九下《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鲁教版九下《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大道之行也课型:新授主备:杨奉宇审核:时间:2009、9、25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课前预习】1、《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有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

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2、解释“大道”、“大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3、熟练朗读课文,划分停顿节奏,不会的做标记。

4、同步、配套中的积累运用。

【课堂自学】1、朗读课文,读准节奏和字音。

2、对照注解独立解决以下词语的意思。

(括号前的词或加横线的词语)3、A.大道()之行() B.选贤与()能C.讲信修睦()D.故()人不独亲()其亲E.矜()F.皆有所养()G.男有分()H.货恶()其弃于地也I.不必藏()于己J.谋闭()而不兴()K.盗窃乱贼()而不作()L.故外户而不闭()【合作研讨】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主学习、合作研讨中的问题。

【检测延伸】怪哉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

帝乃使东方朔视之。

还对曰:“此虫名怪哉。

昔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

此地必秦之狱处。

”即按地图,信如其言。

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尺。

忧者,得酒而解。

以酒灌,当消。

”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

鲁教版九下《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鲁教版九下《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设计设计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探究创新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全班同学齐背《桃花源记》……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我们看了桃花源记中的安乐生活,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呢?《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美好的生活谁都想过,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二、整体感知:1. 提供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背景:孔子是一个心性特别高洁,志向特别幽远,内心情怀特别丰富的人。

一天,他参加完鲁国年终的祭祀,有感于鲁国的现状发出了感叹:“唉,大道实行的时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的时代,我没有赶上,但是我对它们心向往之。

”于是就有了文中这番对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描绘。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3.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重点掌握的词语:不独亲其亲(用作动词,以……为亲)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是故谋闭而不兴(奸邪之心。

闭:闭塞,这里作杜绝)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

) 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

用门闩插门)注意以下通假字: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guān)”,指老而无妻的人。

4.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具体指导朗读。

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总领全文。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鲁教版九下《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鲁教版九下《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鲁教版九下《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摘要:有些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人”“使老有所终……”“使”这些当作顿,二、合作探究、讨论下列问题、总领全语句是什么?照应句哪句话? 道行天下公,孔子“”社会理想实现了吗?世纪国社会是“”社会吗? 要学生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各方面深入探究 3请说段话描绘你心目理想社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些重要词语了先贤圣哲关人类社会伟构想把握“”社会基特征3背诵并默写全能力目标重视诵提高朗和背诵能力力得诵得快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能力3系实际探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识德育目标《道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生活向往学习古人敢冲破现实羁绊胆追理想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理想人类造福做真正社会人教学重要学生反复朗出韵味出当堂成诵引导学生把握“”社会基特征教学难系《桃花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记》所描绘社会生活与“”社会相比有无相似处?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社会是不是社会”这问题教学方法朗法讨论法与拨法相结合探究创新法课安排二课课、导语设计全班学齐背《桃花记》……那美、乐、奇世界还记得吧我们看了桃花记安乐生活你强烈感受是什么呢?《桃花记》给我们描绘出了幅理想社会生活图景美生活谁都想早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人类美社会构想并给它定名“”今天我们将要学习《道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感受感受二、整体感知提供孔子“社会”思想背景孔子是心性特别高洁志向特别幽远心情怀特别丰富人天他参加完鲁国年终祭祀有感鲁国现状发出了感叹“唉道实行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代我没有赶上但是我对它们心向往”是就有了这番对理想社会描绘朗课初步感知3学生声课对照释借助工具疏通词句粗知重掌握词语不独亲其亲(用作动词以……亲) 男有分(è职分指职业、职守) 货恶其弃地也(ù厌恶、憎恨) 是故谋闭而不兴(奸邪心闭闭塞这里作杜绝) 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 以下通假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gā)”指老而无妻人理清整体思路具体指导朗可分三层层“道行也天下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社会根特征;总领全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己”详述“”社会基特征; 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总结全 5教师分层指导朗层首句“道行也”用提顿语气表明以下三句即“道”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二层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应出层次感有些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人”“使老有所终……”“使”这些当作顿组谈“货”“力”观念两亦当作顿至“不必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层三“是故”用承上作结语气“是谓”是全结论要得分明、语气肯定教师或选朗水平较高学生其余学生循声低和6全班齐课三、思考讨论议议我们该如何理道、、道行也? 道可以理治理社会高准则; 指儒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高阶段道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道则老姓便可以生活安定和平社会天下公天下是公有(天下是天下所有人天下) 阐述社会有什么特?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关爱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3怎样实施“道”实现“”? 天下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如何理孔子关“”社会思想义? “”社会是以“五帝世”传闻依据加工提炼而构想出理想社会模式建立合理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黑暗现象和不合理地方因它“五帝世”又高“五帝世”四、课堂结“道行也”我们描绘了幅宏伟瑰丽社会蓝图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理想社会生产基础上不可能成现实但二千多年它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和社会改革心永不磨灭梦就是这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人让我们齐心协力这美梦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与“康”区别是什么?这里“康”与十六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康社会”“康”相吗?请谈谈你看法五、作业设计熟并背诵课二课、齐课二、合作探究、讨论下列问题、总领全语句是什么?照应句哪句话? 道行天下公外户而不闭是谓、提问怎样实施“道”实现“”(“”社会根特征)?请出相关语句并作讲“天下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公”是说天下是天下不属任何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人、能干人担任社会职;用成语是“讲信修睦”说是社会成员应当建立良关系讲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3、作者所描绘社会景象是什么?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三、思考讨论是从哪几方面说明“”社会基特征课二层有三句话概是从三方面吧这三句话可以归纳三方面 ()满足生存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心扩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年龄段人或者说人生各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照顾得到合适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要特别关爱人都能得到应有生活保障()满足发展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有和乐庭(3)满足精神愉悦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地也不必藏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私利心;“力恶其不出身也不必己”是说人们共劳动以不出力或少出力耻都能尽心竭力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学生齐二层按照行思路尝试背诵提问任何想像都是植根现实土壤有无当现实社会影子? 学生思考桌交流明确三层选择了种特殊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地指出现实社会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社会将不复存代而兴将是“外户而不闭”和平、安定局面这其已折射出现实社会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四、探究性思维训练思考以下问题以组单位讨论交流要人人发言“”社会跟陶渊明描绘那“世外桃”有没有相似地方? 要启发学生透“桃”生活现象认识这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乐”可以看出“桃”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社会“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样受到全社会关爱孔子“”社会理想实现了吗?世纪国社会是“”社会吗? 要学生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各方面深入探究 3请说段话描绘你心目理想社会重激发学生进行胆新奇想和想像营造种畅游理想热烈气氛五、课堂结“道行也”我们描绘了幅宏伟瑰丽社会蓝图那里人们快乐地生活着尽管这样理想社会当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现实但它却成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直成许多思想和改革所追理想“桃”今天我们更要加强国防建设以更地维护世界和平六、课外延伸比较──拓展课和《桃花记》比较出与《桃花记》相对应句子故人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黄发垂髫并怡然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讲信修睦──便要还设酒杀鸡作食村闻有人咸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皆出酒食男有分女有归──其往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鸡犬相闻结由可见陶渊明心目理想社会就是孔子早就提出“社会”都是没有阶级压迫没有战争纷扰平等由、安定富足、团结和睦理想世界只是陶渊明表述己理想更含蓄。

第16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鲁教版初三下)doc初中语文

第16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鲁教版初三下)doc初中语文

第16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鲁教版初三下)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把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差不多特点。

过程与方法1.抓住〝天下为公〞那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层次。

2.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探究创新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聪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差不多特点。

2.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1.〔齐背«桃花源记»〕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谐相处、各尽其责,在如此的社会里生活是欢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一个人人幸福欢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

在秦汉往常我国的先哲们就差不多对如此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如此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

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2.«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为不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

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形和各种礼克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专门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

《大道之行也》教案附作业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案附作业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案附作业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德育目标〗《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1、朗读法。

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学生差不多能背诵如流,今天的中学生也应如此,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

要保证至少读10遍,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关于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完成。

对于与《桃花源记》的比较阅读,教师可稍作点拨引导。

学生讨论,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这样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探究创新法。

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并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 CAI 课件、已选好的一张科幻 VCD、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指导学生诵读;探究性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内化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初中语文 大道之行也 教案

初中语文 大道之行也 教案
学科
语文
备课组
初三
时间
授课人
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
《大道之行也》
课型
新授
课标要求链接中考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教学目标1.积累重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特征。
重点
这两部分其实提出了一个天下为公的设想,他设想这个社会里有才能有贤德的人都能为社会做贡献,整个社会诚信和谐,所有人都是博爱的,老人、壮年、幼儿都有自己的生存生长空间,而且每一个弱势群体都有人照顾帮扶,男男女女在社会上的分工都不同,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非常好的天下大同的画面。
(3)货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们厌恶财物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浪费,不节俭),把他收起来,却不一定要据为己有(上交,交公)。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如有疑难,小组自行解答。
3.解释文本
(1)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行:施行。为:是。公:公共。
句子的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2)故:所以,因此。不独:不只,不仅仅。亲其亲,注意这两个“亲”字,第一个亲是意动用法,以......为亲,当动词讲,翻译成奉养;第二个亲是名词,指父母。其,翻译成自己的。人们不只是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言下之意就是说你得有博爱的胸怀。
“子其子”跟“亲其亲”的翻译方法一样,以......为子,当动词讲,翻译成抚养。人们也不只是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1.明确:“与”、“亲”、“矜”、“分”等文言实词的含义,了解与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2.能通畅地朗读全文,疏通文意;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

3.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4.联系《桃花源记》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5.排偶句在文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
1.明确文言实词的含义。

2.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课时: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三十一课时)
学习流程:
一、导入新课
二、明确学习目标
1.明确:“与”、“亲”、“矜”、“分”等文言实词的含义,了解与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2.能通畅地朗读全文,疏通文意;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

3.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矜.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
2.《礼记》是经典之一,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

礼运,《》篇名,大约是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3.“大道”指。

“行”是。

“大道之行”是指,则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中,这样的社会叫“”社会。

三、自学
自学指导一: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如有不认识的字向老师同学请教,三分钟后,比谁能正确朗读课文。

自学指导二:
(一) 小组内自由助读,然后参考课下注释或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有疑难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五分钟后比谁能讲得更准确。

译讲方法:逐句译讲,即读一句,解释一句。

小组讨论解决。

(二)小组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1.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

2.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3. “大同”将会呈现出怎样的景象呢?
自学指导三:阅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畅所欲言,思考问题。

本文的结构思路:
全文共五句话,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1句):
第二层:(第2~4句):
第三层:(第5句):
畅所欲言:思考下列问题
1.孔子为何要构想这样一个夜不闭户,和平、安定的社会?
2. 孔子的这种理想在当时社会中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四、当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大道
..之行也。

() (2 )讲信修睦.()
(3)选贤与.能。

()(4)故人不独亲.其亲。

()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6)货恶.其弃于地也。

()
(7)盗窃乱贼而不作.。

()
2.翻译下列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3)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3. 根据课文填空。

(1)总领全文的一句是:。

(2)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3)“大同”社会选拔管理者的标准是和,用现代的话说是。

五、课后作业:
用200字左右描绘一下你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景象。

第二课时(总第三十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探究下列问题:
1.“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2. 你如何评价“大同”社会?
3. 文中排比句、对偶句较多,说说他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三、当堂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睦:
(2)矜、寡、孤、独、废疾者矜:
(3)男有分,女有归分:
(4)货恶其弃于地也恶: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选贤与能。

通意思: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通意思:
(3)可爱者甚蕃。

通意思: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通意思: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男有分,女有归分:归:
(2)货恶其弃于地也恶:
(3)盗窃乱贼而不作乱:作:
(4)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闭:大同:
4.翻译下列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盗窃乱贼而不作。

5.指出加点字在句中的词性及用法。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亲:子:
6.填空
(1)《礼记》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由(朝代)的(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全书共有篇。

(2)“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不是一本书,而是《》《》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这两篇文章的统称。

7.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文中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

二、中考链接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7分)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福建土楼”造型独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

土楼的建筑形式,体现了客家人征服自然过程中(A.别出心裁 B.别有用心)的创造,体现了世界上没有的用泥土建造的建筑艺术形式。

而最为典型的代表当属振成楼。

全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希腊建筑的特点,堪称中西合璧的建筑奇葩.。

虎年新春,胡锦涛总书记参观了永定客家土楼中被誉为“土楼王子”的振成楼和“土楼王”的承启楼,称赞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ɡuī ( )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希望一定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的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奇葩.()ɡuī ( )宝
(2)在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填写字母)。

(1分)
(3)根据语境解释词语“合璧”。

(2分)
(4)“土楼的建筑形式体现了世界上没有的用泥土建造的建筑艺术形式。

”这个句子有一处毛病,请将更正
2.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一个句子。

(2分)
人生犹如一篇长文,那就应该给它加上标点。

“省略号”是肤浅走向深化;。

3.阅读下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4分)
有位美国小学老师为了检测学生对“孔融让梨”典故的理解,挨个向5名八九岁的孩子问同样的问题:假如你是孔融,会不会主动让梨?四个孩子都是“不让”,各有各的理由。

只一个女孩轻轻点了点头,说:“我不爱吃梨,我哥哥爱吃,管它大的小的,他都拿去吃好了,我不在乎。

”虽然所有孩子的答案都“离题”了,不符合“标准答案”,但老师都给他们一句“很好的尝试”的赞许。

这位老师给学生赞许的做法,你是赞同还是反对?请说明理由。

4.某中学正开展“无烟校园”活动。

假如你是该校学生,在校园内遇见一位家长正在吸烟,你该怎么
劝阻。

下列语言最得体
...的是( )。

(2分)
A.喂,你不知道我们学校正在开展“无烟校园”活动吗?
B.请不要在校园内吸烟!
C.您好!我们学校正在开展“无烟校园”活动,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请您不要在这里吸烟,好吗?
D.吸烟污染环境,损害健康,请你马上停止吸烟!
5.下面对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说法有误
..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B.《杨修之死》节选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描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故事。

C.鲁滨孙在荒岛上搭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为“星期五”,并将他教育成一个忠实的奴仆。

D.《伊索寓言》更多篇章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2.口语交际。

(3分)
漳州新闻网开展“文明小博客”的活动,“学生该不该开博”这一问题引起了广泛讨论。

有些同学赞同开博客,有些同学持反对意见。

请参与讨论,发表你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