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药治疗小儿脑瘫概况

合集下载

脑瘫国内外研究现状

脑瘫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1 西方现代医学对于小儿脑瘫的诊疗脑性瘫痪的诊断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以下简称脑瘫或 CP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其中痉挛型脑瘫发病率最高,大约占全部病人的60%-70%;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当今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CP发病率世界各地报告不一,在同一个国家报告数字差别都很大;国际卫生组织统计 CP 发病率为 1%-5%,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脑瘫的发生率为 %-4%;脑瘫虽是非进行性的,但运动功能障碍却长久存在,因此有大量现存患儿,而且每年都有新的患儿产生,给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加强对本病的治疗方法的研究有助于减少患儿的致残率,提高人口素质,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对于脑瘫的研究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和重视;在病因方面现代医学认为 CP 分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大类;先天因素包括出生前期和出生时期两方面因素;出生前期主要指母亲怀孕期间胎儿发生感染、出血、缺氧、生长障碍、发育畸形;或妊娠期孕妇高血压、糖尿病、跌仆、接触放射线等;出生时期主要指由羊水堵塞、脐带绕颈、胎粪吸入等造成的窒息;或难产、产钳所伤导致婴儿脑缺氧或颅内出血等;早产婴儿因其血管脆弱,如遇上述情况更易发生窒息而导致本病;后天因素主要指在出生后时期内新生儿黄疸、脑部感染、外伤或护理不当,如盖被闷窒婴儿造成脑缺氧等,也可发生本病;CP 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导致大脑的传导功能失常;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现代检查手段,可见到大脑皮层不同程度萎缩、脑回变狭、脑沟增宽、脑室扩大等表现;显微镜下可见皮层各层次的神经细胞数目减少、层次紊乱、变性、胶质细胞增生;由于脑瘫是一种综合症,因其病变范围广泛,伴发症状多种多样,每一个患儿都因脑损伤部位不同而表现症状不尽相同,故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目前对本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等方面,而脑瘫所表现的综合症候群又决定了单一的治疗方法很难奏效,因而越来越多的医者认识到早期治疗和综合治疗是有效治疗脑瘫的关键所在;脑性瘫痪的治疗自 19 世纪 40 年代,英国矫形外科学专家 John Little 首先研究CP,至今百余年来已经形成和发展了许多治疗体系,但临床实践证明尚无一种体系十分完善;目前国外常用的方法有 Vojta 法、Bobath法、上田法等;Vojta 法是由德国 Vojta 博士所创,其机制是通过多次刺激诱发带,出现反射性运动模式,最终达到反射运动变为主动运动;Bobath 法是英国理学疗法师 bobath 所创,该疗法认为脑瘫儿的运动障碍主要是脑受损扣原始反射持续存在和肌张力改变,造成异常姿势和原始运动模式主导其整体运动,妨碍了正常的随意运动,恰当的刺激,可抑制异常姿势的反射和运动模式,利用正常的自发性姿势反射、平衡反射等调节肌张力,使患儿体验正常的姿势与运动感觉,从而改善异常运动的控制力,诱发正确的动作;此外儿童神经内科基于神经生长因子有助于神经细胞的分裂侧芽生长的基础采取静脉滴注脑神经营养剂如胞二磷胆碱、脑蛋白水解物、施普善、神经生长因子等治疗小儿脑瘫;针对小儿脑瘫常见症状--痉挛,目前常采用的一些方法是对于全身性患儿肌张力增高可服用一些药物如地西泮、巴氯芬等;对于双下肢痉挛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方法;对于局部肌肉痉挛常采用肉毒毒素及酒精注射进行神经阻滞以降低肌肉张力,但这些治疗方法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如使用全身性肌松剂在降低全身肌肉张力的同时患者的肌力也会下降影响患儿正常康复训练;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方法的定位定量依然存在问题,其降张力的效果也会随外周神经的修复而降低;肉毒毒素注射的神经阻滞技术的时效性短,费用高,可重复性受患者耐药性影响大;静脉滴注脑神经营养剂在我国广泛临床使用,在国际上还缺乏准确的高可信度的人体用药效果报道,以上这些方法对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都起到一定效果但其存在的弊端也不容忽视;2 祖国传统医学对于小儿脑瘫的辨证及治疗:在国内的有关cp的治疗中,中医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中医治疗本病的文献报道日渐增多,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尤其在提高疗效、机理探讨方面,己显示出可喜的苗头;中医治疗主要采用的有中药、推拿、按摩、针灸等方法;中药治疗注重从患儿整体调理出发,给予辫证分型治疗;针灸取穴以督脉为主,配合手足阳明经和肾经的相关穴位,以达到补肾健脾,强筋健骨的目的;其中推拿治疗 CP 确有较好效果;传统中医下的推拿疗法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针对脑瘫病因病机,补肾健脾,荣养脑髓,柔筋通络,对改善脑瘫患儿的症状有较好的作用;丁开云根据“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同时兼治少阳、太阳二经,采用“一手三穴”的一指禅推拿法来治疗小儿脑瘫;以一手拇、食、中三指分别置于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上,以一指禅点揉法始于髀关、殷门穴,循经络下行依次为伏兔、风市、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委中、承山、解溪、悬钟、昆仑、八风、涌泉等穴位;郑玉薇等根据“虚则补之”的理论,以补后天,培先天,调血通络为原则;以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补脾肾,益气行气;以揉百会、拿风池开窍醒脑;以摩中脘调和脾胃;以揉按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俞穴及擦八髎,捏脊而通达经络,调脏腑培元气之功,并结合上下穴位的揉按刺激,关节的被动活动;周建华推拿治疗11例脑瘫患儿,以自制药酒作介质,用点、按、拿、揉、拨等手法进行穴位推拿;头部:天门、坎宫、百会、睛明、太阳、风池、风府、哑门、地仓、颊车等;颈项躯干部:主要是背部之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诸穴等;四肢:主要有肩井、曲池、内关、合谷、环跳、风市、委中、足三里、三阴交、昆仑、解溪等各关节穴位;宋世庆辨证治疗,分型施法,泻肝经,补脾经,补肾经,揉二人上马,清心经,运内八卦,推三关,退六腑;抓头部反射区中的运动中枢反射区和语言中枢反射区,并拿风池;从长强穴到大椎穴做捏脊法,并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尖沿督脉和膀胱经叩击后背部和双腿后侧部,拿揉腰骶部,点揉环跳穴、承山穴;沿大腿前外侧足阳明经从上到下用滚法和点穴法;将患儿双腿屈髋、屈膝,在此基础上做摇髋术,术后拿揉双腿内收肌群;韩庆让患儿俯卧在楔形软垫上,双臂朝前,治疗师用揉拿法在患儿颈部反复操作数分钟;然后取哑门、风池、大椎、肾俞等穴位进行点压;最后在患儿背部再采用拍打法和捏脊法;如此反复;谢安树等治疗小儿脑瘫时,采用搓摩胁肋,腹部,揉、按、捏、拿四肢,活动关节,弹拨挛缩肌肉;点按从大椎到腰俞的督脉诸穴,并着力叩打,按、揉膀胱经一、二线,横摩腰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按、揉、摩、点风池双、哑门、天柱双、百会、络却、后顶、太阳双;史惟等采用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小儿脑瘫15例,疗效显着;任世光介绍了不同的类型脑瘫的按摩原则和手法体会;闻庆汉以推拿治疗小儿脑瘫50 例,主要以推、点、按、揉、拿、擦法等在不同的穴位、经络上做功,以达到调和气血,疏经通络,培元补肾,健脑益智;肢体功能有效率75% ,智力提高率60%;周增录等以按摩加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32例,总有效率为%;侯梅等以按摩结合其他口腔感觉运动刺激方法治疗脑瘫患儿运动障碍32例,总有效率%;阎玉玲等采用舒筋通络按摩手法配合相应的功能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双下肢瘫105 例,有效率%;孙凤菊等认为小儿脑瘫的推拿疗法是具有调理气血增进食欲,提高机体免疫力、通经活络降低肌张力、提高肌力、及改善神经系统敏感性三方面作用;并运用推拿治疗33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有效率%;3 现阶段小儿脑瘫治疗存在的问题随着新生儿医学的进步,新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但脑性瘫痪的患病率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升高的趋势;中西医方法各自虽然取得一定疗效,但只能改善部分症状,并无重大突破,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如脑瘫最常见的肌张力增高、不自主运动以及伴发的多重残障等问题,使现代医学深感棘手;本课题从中西结合的角度出发,研究推拿配合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康复手段Bobath技术治疗脑瘫的效果;研究中,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结合Bobath技术的治疗组和单纯的Bobath技术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同样的基础治疗,临床治疗与训练,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对治疗前后的情况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初步探讨传统中医推拿在脑瘫治疗中的作用,打破单一的康复治疗方法,从而进一步探讨适合我国的脑瘫康复模式;。

中医药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
邪 毒 , 瘀血 阻窍 , 致 经络 不通 , 出现健 忘失 聪 、 应迟 反
小 儿脑瘫 在 中医学 中无 专有病 名 。 以运 动发 育 落后为 主 , 现为立 迟 、 迟 、 表 行 发迟 、 齿迟 、 语迟 , 中 属
血难 以长成 ; 母体 虚弱 , 受邪 毒 , 响胎 儿发 育 , 或 感 影
胎儿 出生后 身体 怯 弱 , 血 肾精 不 充 , 骨 失 养 , 肝 筋 以
至瘫 痪 ; 因难 产 , 息 , 或 窒 后天 受 戕 , 肾 亏损 , 海 肝 髓 失养 , 气血 虚弱 , 经脉瘀 阻所 致 ; 病后 失于 调养 , 或 脾
康 复治 疗 。
中图 分 类 号 : 2 2 R 7
文献标志码 : A
脑性 瘫痪 简称 脑瘫 , 是指 出生 前 到 出 生后 1个 月内, 因各 种 因素导 致 的非 进 行 性 脑 损 伤或 发 育 缺
陷所 致 的运动 障碍 及姿 势 异 常 ¨ , 导 致儿 童残 疾 是
的重 要疾 病 之 一 , 重 影 响 患 儿 的 生 活 质 量 , 家 严 给 庭、 社会 造成 沉 重 的精 神 压 力 和 经 济负 担 。在 脑 瘫
( 文 承 蒙 马 鸿 斌 老 师指 导 , 致 谢 忱 ! 本 特 ) 收 稿 E期 :0 9—1 3 t 20 0— 0
( 辑 编 张 大 明)
害还是可 以得 到有 效 防 治 的 , 脏病 的高 血 压 也可 肾
文章 编 号 :0 1 6 1 ( 0 0 0 0 0 0 10 — 9 0 2 1 ) 4— 0 8— 3
2 中医学对脑 瘫病 因病 机的认 识
中医学认 为 , 小儿 脑 瘫 的病 因为 先 天 不 足 。因 其父 母精 血不 足 , 成胎 之 时 浇灌 不 足 , 胎 之 后 , 受 气

脑瘫的中医疗法

脑瘫的中医疗法

脑瘫的中医疗法中医把脑瘫归属于“五迟五软”、“手足拘挛”、“痿症”等范畴。

中医治疗脑瘫在两千多年前就有记载。

目前国内采用传统医学治疗脑瘫的方法较多,如按摩、针灸、中药,气功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按摩按摩治疗脑瘫简而易学且又行之有效。

通过按摩使患儿的经络疏通、气血调和,使郁闭之气通畅,促进疾病康复。

但是由于小儿生理特点的原因、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肌肤柔弱,故按摩时既不可用力过猛,又不能过轻,要轻柔深透,适达病所。

下面介绍常用的两种小儿按摩法:按法用拇指或掌的根部按压一定部位或穴位,并逐渐用缓力按之后,少停,再继用缓力按之以后慢慢将手指抬起。

揉法以中指、食指或拇指的指端,或手掌根部或大鱼际肌按某一穴位左右旋转。

揉的方向:“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左右顺、逆旋转揉之为平补平泻。

具体操作方法是,患儿取俯卧位;操作者站在患儿侧面,沿脊柱方向从上而下点按督脉上的俞穴,2—3次。

督脉主一身之阳,督脉阳气一开,全身阳气也随开阖。

以后加力叩打,按摩脊柱旁开寸半的足太阳膀胱经诸俞穴。

目的补肾健脾、强筋壮骨,按摩风池、哑门、百会、强间等顶枕部穴位,达到刺激脑部运动区,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脑损伤的修复。

点揉委中、承筋、承山等下肢穴位,目的在于刺激胫神经,对矫正尖足有一定帮助。

对四肢的按摩方法,通常采用按、揉、捏、拿四种手法,以此来促进肢体肌群的血液循环以降低肌张力、促进肌力的恢复。

上肢穴位、合谷、曲池、肩髃等。

下肢穴位,委中、足三里,承山、殷门关、阳陵泉等。

操作者在给患儿按摩时,一定要配合穴位,否则,疗效欠佳。

头皮针疗法是祖国医学的经络系统和针灸疗法与现代医学的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理论相结合,经过医疗实践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针刺疗法。

它可反射性地增加皮层相应部位的血流量,利用侧支循环,改善皮层缺血、缺氧状态,以减轻组织损伤,使肢体、肌力和关节功能得以改善或恢复。

此方法简单安全、无副作用。

易于家长与患儿接受。

中医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研究进展

总第23卷260期2021年4月大众科技Popular Science&TechnologyVol.23No.4April2021中医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研究进展宫玺1徐征华2(1.天津和睦家医院,天津300221;2.天津眼科医院,天津300000)【摘要】小儿脑性瘫痪是临床上儿科多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发育迟缓、活动受限等症候群,其发病率也逐渐升高,迄今为止小儿脑瘫的临床治疗尚未有特效疗法,以康复治疗为主。

但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发展研究及不断探索,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推拿、中药等中医药疗法在该病的治疗上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以明显改善小儿脑瘫患儿的活动功能障碍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文章总结近年来中医药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文献,从中药内治法、针灸推拿、综合疗法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中医药;小儿脑瘫;康复;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4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151(2021)04-0066-04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Infantile Cerebral PalsyAbstract:Cerebral palsy is a common neurological disease in pediatrics.It mainly shows symptoms such as retardation and activity limitation.Its incidence rate has gradually increased.So far,there are no specific therapies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and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s the main treatment.However,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 he research of t 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ontinuous exploration,a large number of clinical studies show that acupuncture,massag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othe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have a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of the activity dysfunction and improve the daily living ability.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literature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in recent years,and elaborates on the inter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cupuncture and massage,and comprehensive therapy.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fantile cerebral palsy;rehabilitation;research progress引言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又称小儿脑瘫,是一种发育障碍,开始于早期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大脑功能障碍,其主要由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母亲宫内炎症感染、新生儿核黄疸等引起的非进行性损伤与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征m,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运动障碍、智力低下、言语障碍、认知行为异常、视听障碍、继发性肌肉和骨骼问题、运动功能障碍等囱。

中医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研究进展

中医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研究进展

中医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研究进展小儿脑瘫是小儿最为常见的一种严重的运动残疾,到目前来说还没有特效的对于该疾病进行治疗的方法,对该疾病进行积极的早期治疗,有效地促进小儿的康复,使得小儿脑瘫患儿获得较好的预后十分重要。

近些年来,开始有临床研究对小儿脑瘫患儿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中医康复治疗对患儿具有较好的治疗价值,已经开始得到临床各个领域的认可,所以现在主要针对小儿脑瘫的中医康复治疗的进展进行简要的总结,希望所得内容能够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有效的帮助希望和有价值的参考。

标签:小儿脑瘫;中医康复治疗;研究进展临床上脑瘫指的是脑性瘫痪,这主要是因为从受孕开始到婴儿期因非进行性的脑损伤和发育缺陷等导致的一种综合征。

这种病情主要表现为患儿存在有姿势障碍和运动障碍情况,它也是导致小儿残疾的一种常见的疾患[1]。

临床上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中医儿科学当中并没有脑性瘫痪这一病名,但根据该病症的表现等来分析,这种病情在中医当中属于“五软、五迟、五硬”的范畴[2]。

而脑瘫到现在为止并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治疗,但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为患儿积极地进行早期的中医康复治疗具有较大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也主要就此分析中医的康复治疗对于小儿脑瘫进行治疗的研究进展情况,结果取得满意成效,主要研究情况作出如下综述。

1 针灸方法对小儿脑瘫进行治疗的研究针灸是中医当中的一种主要的治疗方法,临床有研究选择靳三针疗法当中的头针四项联合PT、ST、OT对小儿脑瘫进行治疗,治疗以后对所有患儿进行评估。

从治疗结果可以看出,患儿在治疗以后的Gesell量表均得到明显的改善[3]。

还有临床研究人员选择座位训练法配合电针对患儿进行治疗,连选择粗大的运动功能评定量表20项作为功能评分,对患儿进行评分,治疗以后针刺组的患儿的座位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单纯的座位训练。

临床选择针刺腰夹脊穴和足三阳经穴对于脑瘫患儿进行治疗,能够较好地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发育水平的脑瘫患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

中医杂合以治治疗小儿脑瘫体会

中医杂合以治治疗小儿脑瘫体会

2018.No06 40
宫腔粘连的干细胞治疗
陆彦旭 张觇宇(通讯作者)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 400016)
摘 要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 亦称为Asherman综合征,是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后,出现宫腔 及宫颈内口等不同程度的闭塞,进而引发月经量减少甚至闭 经,从而导致不孕、复发性流产等临床症状的疾病。目前对IUA 的诊疗有不断的更新了解,但是重度IUA所得到的疗效差强人 意。因此,本文对IUA目前的关注热点“干细胞治疗”进行总结 与分析,希,用摇橹法按照顺时针和逆时 针方向各旋转9次。
刮痧疗法: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每 周一至二次,刮任、督二脉、胆经、膀胱经及四肢相应部位。
艾灸疗法: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 每周一至二次,患儿由家属抱住或坐位或卧位,采用温和灸、 雀啄灸及回旋灸。以任、督脉穴为主,取中脘、神阙、中极、 关元、大椎、身柱、命门、腰阳关等穴,配合手足阳明经如合 谷、三里等等穴,以皮肤红晕为度。
医学科技
中医杂合以治治疗小儿脑瘫体会
晏四斤 杨 龙 杜 瑶 李兴琼 李腊梅 潘利锋 曾庆盈 屈红梅
(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
摘 要 在中医杂合以治思想指导下,观察中医复合手法 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中医 杂合以治 小儿脑瘫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通常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 性运动障碍。临床上以姿势与肌张力异常、肌无力、不自主运 动和共济失调等为特征,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行为等障 碍和继发性骨骼肌肉异常,并可有癫痫发作。 “杂合以治”的思想源自《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 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在小儿脑瘫的临床治疗中,我们根 据患儿不同的体质和病情,采取多种中医药临床治疗方法“杂 合以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 一般资料 所选50例均为在儿童医院被确诊为小儿脑瘫的本院门诊病 例。年龄最小的7月,最大的8岁。 2 治疗方法 对50例患儿在常规针灸治疗基础上配合复合推拿手法治疗, 以达到平衡阴阳、健脾和胃、调理肝肾、理筋解痉的目的。 在头部:点揉神庭、承灵、风府、风池、头维等穴,捏 脊、推督脉、拿五经等以患儿能承受度为度。同时以拇指点法 刺激枕、颞、顶骨的骨缝间隙。 在颈项部:拇指点法刺激颈椎关节,拇食二指由轻而重反 复捏拿、分推后脑部,同时点按强间、天柱穴。指揉颈部两侧 肌群,拔伸,并且屈颈前后左右适度运动旋转颈部。 在胸背部:患儿仰卧位,一手托起患儿头部,使颈尽量前 屈至最大活动幅度,另一手按胸前任脉,由天突按至曲骨穴数 遍,达到伸展骶棘肌肌群,松解各脊椎关节的目的。患儿俯卧 位,从大椎穴开始,沿两侧膀胱经向下至腰骶部,用拇指先以 揉法,再以拨法,最后双拇指交替逐一点按督脉腧穴、华佗夹 脊穴、两侧膀胱经背俞穴。 在腰骶部:患儿俯卧位,双上肢前伸,双下肢伸直,术 者以左手托起下腹部,使腰骶部向上抬起,用右手揉腰骶部 膀胱经,并单手提拿腰骶部肌群。患儿侧卧,术者一手压于 肩前,另一手压于腰骶部两手相对用力轻轻摇扳脊柱及骨盆 来回共10遍。 在下肢部:患儿俯卧位,先以推、揉、拿、拍等手法放 松双下肢,再用大拇指点按伏兔、血海、足三里、三阴交、承 扶、委中、承筋、承山、昆仑、涌泉等穴,然后屈曲患儿双膝 关节,使双足跟尽量击打臀部数次。患儿仰卧位,双下肢伸 直、并拢,提起患儿双足踝,屈膝、屈髋,尽量将双大腿压向 腹部,使双足跟贴紧臀部,稍停顿片刻后适度用力拉伸双下肢 数次。将患儿直腿抬高到最大限度,直至90°,同时下压足底 面,牵拉跟腱至最大限度,再换做另一下肢重复此动作。患儿 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并拢,术者双手抱起患儿双腿,以股骨 大转子为轴心,使双腿与床面成90°,向下压9次。同时,顺势

中医药浴治疗小儿脑瘫

中医药浴治疗小儿脑瘫

抗炎作用
02
部分中药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脑瘫患儿体内的炎症反应
,改善病情。
抗氧化作用
03
药浴中的抗氧化成分可清除体内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
伤,对脑瘫患儿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观察患儿在药浴治疗过程中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如肌张力、运 动功能、反应能力等。
药物选择
根据小儿脑瘫的病因和症 状,选择具有益气活血、 通络开窍、滋补肝肾等功 效的中草药。
治疗方法
将中草药煎煮后,取药液 进行全身或局部浸浴,配 合按摩、推拿等手法,促 进药物吸收和疗效发挥。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探讨中医药浴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为小儿脑瘫的治疗提供新的 思路和方法。
病例二
病例三
针对一例特殊病例进行深入分析,探 讨中医药浴在治疗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和解决方案,为类似病例的治疗提供 借鉴。
选取另一典型病例,详细介绍其治疗 过程和疗效,进一步证实中医药浴在 治疗小儿脑瘫中的疗效和优势。
04
作用机制探讨与研究进展
中医药浴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改善神经传导
药浴中的药物成分可以通过皮肤 吸收,进入体内后作用于神经系 统,改善神经传导功能,促进受
科研投入不足
尽管中医药浴治疗小儿 脑瘫已经取得了一定的 成果,但在科研投入方 面仍然不足,需要更多 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综合治疗模式
未来中医药浴治疗小儿脑瘫将更 加注重综合治疗模式,结合其他 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个体化精准治疗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未来中医 药浴治疗小儿脑瘫将更加注重患 儿的个体化差异,制定更加精准 的治疗方案。
国际化发展
中医药浴治疗小儿脑瘫作为一种 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疗方法,未来 有望在国际上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和应用。

中医儿科脑性瘫痪诊疗指南

中医儿科脑性瘫痪诊疗指南

中医儿科脑性瘫痪诊疗指南一、范围本指南提出了脑性瘫痪的诊断、辩证、治疗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下人群脑性瘫痪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脑性瘫痪是指一组持续存在的导致活动受限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综合症,这种综合症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或发育缺陷引起的。

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感知和/或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骨骼肌问题。

临床以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手硬、足硬、肌肉硬、头颈硬、关节硬,或颈软、手软、脚软、口软、肌肉软为主要特征。

属于中医“五迟”“五硬”“五软”等范畴。

三、诊断(一)临床表现运动发育落后,抬头、翻身、抓物、坐、爬、立、行等动作发育迟于同龄正常小儿;肌肉张力异常,肢体几张或肌肉萎软,可见手硬、足硬、肌肉硬、头颈硬、关节硬,或颈软、手软、脚软、口软、肌肉软等;姿势异常,可见头颈后仰,甚或呈角弓反张、上肢僵直、手紧握拳、下肢硬直交叉、尖足等,或肢体不对称、头颈躯干扭转,或表现为软弱无力的姿势;常有体格发育迟缓、发迟、齿迟、言语落后、听力及视力异常、癫痫发作等。

!(二)诊断条件本病病变部位在脑部,症状在婴儿期出现,引起脑性瘫痪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或有脑部发育缺陷而引起,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和姿势异常、运动发育落后及障碍、神经反射检查异常等,可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需要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运动发育迟缓。

(三)实验室及特殊检查头颅CT/MRI:能帮助了解是否有脑损伤或脑结构异常,对探讨脑瘫的病因及诊断预后有帮助。

脑电图:可以了解是否合并癫痫,并可辅助脑瘫的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

脑干听觉、视觉诱发电位:了解听力、视力是否有损伤。

病原学检查:了解患儿是否有宫内感染,明确脑瘫病因,指导治疗。

染色体、血、尿代谢检查:排除一些染色体疾病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小儿脑性瘫痪

小儿脑性瘫痪

小儿脑性瘫痪诊疗常规[概述]小儿脑瘫是小儿脑性瘫痪的简称,指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操作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属中医五迟、五软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禀赋不足、胎育不良,以致精血空虚、脑髓失养,则脑与肢体发育不全、功能障碍。

或因大病损伤脑髓或产时脑部受损,通过经络而累及四肢百骸,五官九窍,以致产生脑瘫的种种证候。

[临床表现]脑瘫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由于类型、受损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各异,即使同一类型,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也不一样。

虽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脑瘫小儿一般都有以下表现:1.中枢性运动障碍: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如患儿抬头、翻身、坐和四肢运动发育落后或脱漏。

自主运动困难,动作僵硬,不协调,不对称,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或联合反应和不自主动作等。

2.肌张力异常:表现为肌张力增高、低下或高低变化不定。

常有异常的姿势反射。

3.合并症:脑瘫小儿常同时存在其他一些疾患,常见为癫痫、智力低下、行为及感知觉障碍等。

[体征及检查]1.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检查时置小儿仰卧位,头居中,上下肢伸展,然后将小儿头转向一侧。

阳性反射表现为小儿头部转向一侧的上、下肢伸展,另一侧上、下肢屈曲。

正常婴儿4-6个月以前出现阳性反应属正常,6个月后仍有为病理性。

2.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检查时,将小儿从俯卧位抱起,将其头颈尽量前屈和后伸。

阳性反射表现为:当将小儿头屈曲时,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当将小儿头伸展时,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

正常婴儿6个月左右转为阴性。

3.握持反射置婴儿仰卧或坐位,检查者将食指或小棒从小儿手掌尺侧方向伸入其手中并按压其手掌,阳性反射表现为小儿手指迅速屈曲、紧握。

正常小儿出生后3-4个月转为阴性,逐渐被有意识的抓握动作替代。

4.交叉伸展反射检查时,置小儿仰卧,头放正,检查者一手将其下肢伸直,另一手按压或叩打该侧足底。

阳性反射表现为另侧下肢先屈曲、内收,然后伸展。

正常婴儿2个月内呈阳性反射。

中医小儿脑瘫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小儿脑瘫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小儿脑瘫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小儿脑瘫为脑性瘫痪的简称,是指小儿因多种原因(如感染、出血、外伤等)引起的脑实质损害,出现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而发展为瘫痪的疾病。

严重者伴有智力不足、癫痫、肢体抽搐及视觉、听觉、语言功能障碍等表现。

是多种原因引起脑损伤而致的后遗症。

主要是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病后失调,致使精血不足,脑髓失充,五脏六腑、筋骨肌肉、四肢百骸失养而形成的亏损之证。

二、治疗方法1.艾灸疗法【主穴】督脉穴为主,如大椎、身柱、腰阳关等。

【配穴】肾气亏虚型灸肾俞、关元、命门、气海、风池,伴有遗尿者加灸中极;脾气不足型灸脾俞、足三里、三阴交、血海、中皖、脾俞、肾俞,伴有纳差者加灸公孙;肝血不足型选肝俞、肾俞、血海、气海、膈俞。

【操作】把艾条做成米粒大小圆锥形多柱,放在要施灸的穴位处,点燃,待快燃尽时用拇指按压艾炷。

每次选穴5〜6个,每日3〜4次,10天为1个疗程。

2.中药熏洗疗法【药物】伸筋草30g,透骨草30g,杜仲20g,牛膝30g,丹参30g,当归20g,桑寄生30g,续断30g,桃仁30g,红花30g,葛根30g,白芍30g,宣木瓜30g,鸡血藤30g,全虫6g,地龙15g等。

【操作】采用医用智能治疗仪(适用于小儿熏蒸),将药物和水放入药仓中煎煮,蒸汽温度调控在40~42t,患儿躺在治疗舱内,每次30分钟,每天1次,30天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3.推拿疗法全身推拿法【操作】患儿仰卧位,点揉印堂到太阳、百会,搓、摩头部两侧。

托起患儿头部,使患儿半躺位,点风池,搓、擦枕后边缘。

患儿手握拳者,先将其屈腕90。

,握拳手指自然会伸开,医者一手按点内关,另一手拇指按掌指关节,按揉掌背肌腱及屈肌面。

背伸患儿腕部,上提患儿手指。

患儿前臂平伸外展,医者一手压住患儿掌根,另一手按揉正中神经,拔揉腋下至腕部尺侧肌腱,屈伸肩、肘关节,点曲池、手三里、合谷。

掌揉、拿大腿前外侧,拔小腿外侧肌群,点按足三里、阳陵泉等穴。

中医捏脊疗法在脑瘫儿童中的应用

中医捏脊疗法在脑瘫儿童中的应用

中医捏脊疗法在脑瘫儿童中的应用小儿捏脊疗法为现今临床的一种常用推拿手法,其具有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等优点。

其主要机理是通过调节经络,而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脑瘫属于中医儿科“五迟、五软”的范畴,其主要发病原因是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产伤等等,其中医病机既有五脏不足、气血虚弱、精髓亏虚之正虚,亦有痰瘀阻滞心经脑络之邪实,为虚实夹杂之证。

应用捏脊疗法调治小儿脑瘫,即可调和脏腑、补虚培元,又可疏通经络、理气化痰,配合现代医学康复治疗,达到标本兼顾,事半功倍的效果。

标签:儿科;捏脊疗法;脑瘫小儿捏脊疗法,又称“捏脊骨皮”,是中医儿科治疗小儿疾病的一种推拿手法,其历史悠久,具有调阴阳、和脏腑、疏经络、理气血、培元气、健脾胃等功效,现在广泛应用于在儿科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85种疾病的治疗[1]。

脑瘫属于中医儿科“五迟、五软”的范畴,其主要发病原因是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产伤等等,其中医病机既有五脏不足、气血虚弱、精髓亏虚之正虚,亦有痰瘀阻滞心经脑络之邪实,为虚实夹杂之证。

治疗应以扶正祛邪,行气活血,通络为原则[2]。

应用捏脊疗法调治小儿脑瘫,即可调和脏腑、补虚培元,又能疏通经络、理气化痰,配合现代医学康复治疗,可达到标本兼顾,事半功倍的效果。

1捏脊疗法捏脊疗法是小儿推拿治疗中的一种特殊手法,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又名“小儿捏积”、“小儿提背”。

捏脊疗法最早见于晋唐,《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使病人伏卧,……捏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书中详细描述了捏脊疗法的手法、力度、部位、疗程等。

捏脊疗法以中医阴阳五行气血津液及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通过捏提等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及夹脊穴,达到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的目的。

有学者研究指出,捏脊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的作用[1]。

2捏脊在脑瘫患儿的应用21通督益肾,醒神开窍《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有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可见阳气有滋养神气、濡润筋骨肌肉的功效。

小儿脑性瘫痪(针灸治疗学)

小儿脑性瘫痪(针灸治疗学)

主症
肢体瘫痪,手足不自主运动,智力差,语言不清。
分型
肝肾不足:兼见筋骨痿弱,发育迟缓,站立、行走或长齿迟缓, 目无神采,面色不华,疲倦喜卧,智力迟钝,舌质淡嫩,脉细弱;
心脾两虚:筋肉痿软,头项无力,精神倦怠,智力不全,神情呆 滞,语言发育迟缓,流涎不禁,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痰瘀阻络:反应迟钝,失语,痴呆,手足软而不用,肢体麻木, 舌淡紫或边有瘀点,苔黄腻,脉弦滑或涩。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主穴
➢健脑益聪,化瘀通络。以督脉 ➢百会 四神聪 夹脊 悬钟 足三 及足少阳、足阳明经穴及夹脊 里 合谷 穴为主。
方义:
百会为督脉穴,督脉入络
脑,故能健脑调神。
01
夹脊穴通阳活络、强脊。
四神聪为经外奇穴,有 健脑益智之功。
合谷调理气血,化瘀通 络。
悬钟为髓会,可益髓补 脑,强壮筋骨。
10%葡萄糖注射液、 维生素B1、B12注射 液等,每次每穴注入
针刺,或用揿针埋藏或 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0.5~1毫升,隔日1次。
【附注】
针灸治疗本病 的轻型有一定 效果,可以改 善症状,并应 重视早期治疗。
针刺治疗的同 时要加强功能 训练和智力培 训。
Thanks.
足三里培补后天之本,化生
04
气血,滋养筋骨、脑髓。
2.其它疗法
(1)头针法
(2)穴位注射法
(3)耳针法
➢选额中线、顶颞前斜 线、顶旁1线、顶旁2 线、顶中线、颞后线、 枕下旁线。针2~4小 时,留针时可以自由活 动,隔日1次。
➢选大椎、足三里、阳 ➢选枕、皮质下、心、
陵泉、曲池、合谷。用 肾、肝、脾、神门。毫

儿科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儿科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性瘫痪的患儿。

一、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五迟、五软、五硬(TCD编码:BEZ180、BEZ1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ICD-10编码:G80.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第六版(王萍芬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诸福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及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一版(王雪峰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诊疗方案”。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临床常见证候:脾肾两亏证肝肾亏虚证肝强脾弱证痰瘀阻络证心脾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9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五迟、五软、五硬(TCD编码:BEZ180、BEZ160)和脑性瘫痪(ICD-10编码:G80.901)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乙肝病毒表面标志物。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儿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脑电图检查、髋关节X线检查、听力筛查等。

(八)治疗方法1.推拿疗法2.针刺疗法3.灸疗4.中药熏洗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穴位注射、经络导平等疗法6.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脾肾两亏证:健脾补肾,生肌壮骨。

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近年来,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儿科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中医药在儿科疾病防治中的原理、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以及典型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原理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有着独特的原理。

中医理论认为,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体内的气血津液尚未趋于完善,抵御外界病理因素的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邪侵袭。

同时,儿童的脏腑功能未发育完善,易受到内因的影响。

因此,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主要通过调整儿童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力,恢复脏腑功能平衡,以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治疗方法1. 中药内服中药内服是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中医药学认为,通过选择具有化湿、燥湿、解表、清热、降火等功效的中药,并合理配伍使用,可以达到疏风舒筋、祛风散寒、利湿退热等治疗效果。

在治疗小儿感冒、肺炎、消化不良等疾病时,中药内服常常能够迅速缓解病情,促进疾病康复。

2. 中药外用中药外用是在儿科疾病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中药外用主要通过将药物制成药膏、药水、药贴等形式,直接涂抹或贴敷在患处,以发挥局部镇痛、消炎、止血等作用。

例如,在治疗湿疹、烧烫伤等皮肤病时,中药外用在减轻症状、促进伤口愈合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

3. 中药熏洗中药熏洗是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

通过将中草药制成熏蒸液,将其蒸发至一定浓度后,让患儿吸入蒸汽,从而起到治疗肺炎、咳嗽等呼吸道疾病的作用。

中药熏洗不仅可以起到药物疗效,还能够温暖呼吸道,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抵抗力。

三、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典型案例1. 肺炎肺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之一。

中医药在肺炎的治疗中通常会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功效的中药,如银花、连翘、板蓝根等。

合理配伍使用这些中药,可以改善儿童体内湿热痰阻的病理状态,促进肺部病变的吸收和消散,提高机体抵抗力。

小儿脑性瘫痪 病情说明指导书

小儿脑性瘫痪 病情说明指导书

小儿脑性瘫痪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小儿脑性瘫痪概述小儿脑性瘫痪(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简称小儿脑瘫,亦称Litter 病,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损害综合征。

其发病是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受损所致。

主要表现为先天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随感觉、认知、沟通、知觉、行为等异常及癫痫发作,和继发性骨骼肌肉系统异常。

智力正常的患儿通常预后较好,而癫痫频繁发作者预后较差。

英文名称: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其它名称:小儿脑瘫、Litter病。

相关中医疾病:五迟、五软、五硬、胎弱、痿证。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神经系统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部分患者发病可能跟遗传有关。

发病部位:颅脑。

常见症状:运动障碍、姿势异常。

主要病因:病因复杂,跟早产、产时缺氧、孕妇妊娠期间重症感染等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CT、核磁共振(MRI)、脑电图、脑诱发电位、遗传学检测。

重要提醒:本病经积极康复锻炼及治疗后有望使患儿能独立生活,不应轻易放弃治疗。

临床分类:临床上根据神经病理学特点将脑瘫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以及混合型四种。

1、痉挛型占脑瘫人群的70%~80%,以肌张力增高、痉挛姿势、选择性运动受限和病理性反射为特点,病变位于锥体系通路。

根据受累肢体情况可进一步分为四肢瘫(四肢和躯干均受累)、双瘫(也是四肢瘫,但双下肢相对较重)、截瘫(双下肢受累,上肢及躯于正常)、偏瘫、三肢瘫和单瘫等。

2、不随意运动型占10%~20%,以肌张力不稳定、非对称姿势和不随意运动为特点,可以表现为肌张力障碍、舞蹈-手足徐动,病变位于锥体外系的基底节区。

3、共济失调型占5%左右,以肌张力低下、平衡和共济障碍、运动启动缓慢和协调不良为特点,病变位于小脑及其联络通路。

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现状

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现状
1 小 儿 脑 瘫 的 药 物 治 疗
果 显示 0 ~6 儿 童残疾 现患率 为 1 3 2 O 岁 . 6 %, ~6 岁 肢 体残疾 儿童 的致残 原 因依次是 : 脑瘫 、 先天 性骨节
病、 h , 截肢 和周 围神 经 损 伤 等 。因此 小 儿脑 瘫 的 ' bJ
防治是 关 系到儿 童健康 成 长的大事 。 中国 幅员 辽 阔 , 各地 经 济生 活 发展 水 平及 医疗
【 要】 本 文 通 过对 t D 性 瘫 痪 ( 称 脑 瘫 ) 治 现 状 的研 究 , 结 了 药 物 治 疗 、 代 康 复 技 术 、 摘 bJ 脑 简 防 总 现 中
医药 疗 法 、 科 手 术 、 外 干细 胞 移 植 等 康 复 技 术 与 方 法 在 国 内小 儿 脑 瘫 康 复 中 的 运 用 情 况 。 指 出 脑 瘫 的治 疗
【 图分 类 号 】 R7 8 【 献标 识码 】 A 中 4 文
【 章编 号】 l 7 ~ 8 5 2 1 ) 2 0 5 — 3 文 6 43 6 (0 0 0 —1 40
脑性瘫 痪 ( 称 脑 瘫 ) 是 指 自受 孕 开 始 至婴 儿 简 ,
期 非进行 性脑 损伤 和 发 育 缺 陷所 导致 的综 合 征 , 主 要 表 现为 运动 障碍及 姿 势 异 常[ , 导 致儿 童 神经 1 是 ] 系统 严重残 疾 的 主要 疾 病 之一 。随着 医学 的发 展 , 人 民生活质 量 的提 高 , 新生儿 死亡率 逐年 降低 , 因 但 各 种 因素导致 新生 儿 出生 缺 陷却 逐 年增 高 , 国于 中 19 9 8年 对 0 6岁 残 疾 儿 童 进 行 全 国抽 样 调 查 显 ~ 示 ,~6岁脑 瘫儿 童发 病率为 18 ‰ , 0 . 6 约有 3 1万例 O 6 脑瘫患 儿 , 且 每 年新 增 4 6万 例[ 。2 0 ~ 岁 并 . 2 ] 01

浅谈中医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浅谈中医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搜 集资 料完整 的脑瘫 患儿 1 2例 , 其 中男 9例 , 女 3例 ; < 6 个月 1 例 ,6 1 0 个月 3 例 ,1 1 个 月 ~4岁 5 例 ,5~ 6 岁3 例; 城市 3 例 ,农 村 9例 ; 下 面将 t b J L 脑性 瘫痪 的 中医 治疗方 法分析 汇报 如下 。
O 引言
/ bJ L 脑性瘫 痪是 指 出生 前至 出生后 1 个 月 内 ,由各 种原 因引 起 的非 进 行性 瘫 痪 。严 重者 常 伴有 癫 痫 ,智 力低 下 及 感 觉 、性 格 、行 为异 常 『 1 】 。中医 、针灸 、推拿治 疗对 其有一 定 效果 、 。先 天不 足 ,精 血 亏乏 ,筋 脉肌 肉失养 者 ,可治 以 补 益气 血 、柔肝 健脾 。肝 肾亏 虚者 为先 天不 足 ,脑髓 不充 , 肝 肾不 足 以养筋 壮骨 ,可治 以滋 肾补肝 、充 养脑髓 。
子 3 —6 g ,石 菖 蒲 1 0 g ,炙 远 志 3— 6 g ,龙 骨 1 0 g ,茯 神 1 0 g ,苁蓉 6 1 0 g ,桂 枝 3 6 g ,巴 戟 天 6 1 0 g ,白芍 1 0—1 5 g ,当归 1 0 g ,甘草 3 ~6 g 。
2 . 2 . 4方 义
4 0 4
世界最 新 医学信 息文摘 2 0 1 3年第 1 3卷第 4 期

中医 中药 ・
浅谈 中医治 疗小 儿脑性瘫痪
陈 思
( 长春中医药大学 , 吉林 长春 1 3 0 1 1 7 )
摘 要 :目的 探讨 小儿脑性瘫痪 的中 医治疗方法。方法 证 治方药、推 拿治疗 、针 灸治 疗。结论 :中 医、针 灸、推拿 治 疗对其有一定效果。交替运 用头皮针、体针 ,可防止穴位 疲劳 ,提 高疗效。推拿 治疗,则可改善肌 肉紧张态和肌 张力。 中药 内服可改善患几体质及运动感觉等功能。 关键词 :小儿 ;脑性瘫痪 ;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 :R 2 4 5 文献标识码 :B D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3 . 0 4 . 3 0 7

脑瘫高危儿中医药治疗进展

脑瘫高危儿中医药治疗进展

脑瘫高危儿中医药治疗进展小儿脑性瘫痪,即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姿势异常为主的综合征,主要是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

脑瘫高危儿指存在高危险因素的患儿,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先兆流产、低体重、早产、新生儿黄疸、胎盘功能不良、缺血缺氧性脑病、感染等。

脑瘫高危儿的发生率为10%-20%。

约5%高危儿会出现脑损伤,甚至出现脑瘫。

对高危儿脑损伤患儿予以早入院、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其病残率和脑瘫率的关键。

中医药对脑瘫和脑瘫高危人群的认识较为详尽,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临床干预方法多样,简便易于操作,有利于推广,收到较好的效果,本文就脑瘫高危儿中医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1.病因病机认识中医学无脑瘫及脑瘫高危儿的命名,多将其归为“五迟”、“五硬”、“五软”等范畴。

《保婴撮要·五软》中描述“五软者,头项、手、足、肉、口是也”,“在肝者筋脉拘急,在脾者四肢萎软,在肾者四肢屈伸不利”,提出了五软症状特征及脏腑。

《小儿药证直诀·杂病证》中记述五迟的典型症状“长大不行,行则脚细,齿久不生,生则不固”。

本病病因主要为先天不足与后天失养。

先天因素方面,先天禀赋不足,肾气失于充氧多因父母之精气不足、阴血虚弱而致胎元不足,或因母孕之初毒物损害、用药不当、疾病劳损等伤及胎元。

如《活幼心书》记载“五软证名曰胎怯,多由父精不足,母血素衰而得。

”后天因素方面,难产,窒息缺氧,颅脑损伤出血,或惊风、脑炎、黄疽、外伤等损伤心脑,或与外界接触过少,或长期营养不良等后天调养失宜,多引起脾胃失调,导致五脏失养,从而影响生长发育。

本病多以先天不足为主,多属虚证,病位与心、肝、脾、肾相关,各种先后天因素致使患儿心脾气血亏虚、肝肾阴精不足,不能充髓而养脑、滋养筋骨肌肉,引起生长发育迟缓、应人应物能力低下等改变[1]。

2.中医证型认识结合《实用中医儿科学》及《中医儿科学》中五迟五软及智能发育迟缓及胎怯内容及临床研究文献报到,本病证型主要分为肾脾气虚,肾虚髓亏、心血不足,肝强脾弱,肾肝不足、虚风内动,痰瘀阻络。

小儿脑瘫的中医研究概况

小儿脑瘫的中医研究概况

小儿脑瘫的中医研究概况
雷春燕;朱雪萍;宋虎杰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31)6
【摘要】通过对大量的文献资料整理,从发病机理、临床治疗等方面探讨中医在脑瘫早期干预中的作用及优势,说明综合疗法是目前脑瘫康复的最佳途径,并阐述目前中医研究存在的不足。

【总页数】3页(P93-95)
【关键词】脑瘫;五迟;中医药疗法;早期干预
【作者】雷春燕;朱雪萍;宋虎杰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西安中医脑病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9
【相关文献】
1.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脑瘫临床应用概况 [J], 李瑞仕;马融;冯兆才
2.传统中医药治疗小儿脑瘫概况 [J], 吕敏捷
3.小儿脑瘫流涎症的中医治疗概况 [J], 王黎佳
4.近5年引导式教育为主治疗小儿脑瘫研究概况 [J], 黄宏思
5.小儿脑瘫性运动功能障碍的中医治疗概况 [J], 郎琰;柴琦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中医药治疗小儿脑瘫概况
作者:吕敏捷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16年第09期
[摘要]小儿脑性瘫痪是儿科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也是导致小儿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

近年来,在脑瘫的康复中,中医传统疗法已受到广泛重视,采用中医针灸、穴位注射及药浴等疗法,在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脑细胞的功能代谢及促进肌肉和神经末梢的功能活动等方面取得良好的进展,并有效地提高了脑瘫康复质量。

[关键词]小儿脑瘫;中医药疗法;概况
小儿脑瘫是指小儿发育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伴有其它多重残疾。

目前该病的治疗主要以传统中医药治疗为主,包括针灸疗法、推拿、穴位注射、中药药浴熏蒸等。

现将近年来传统中医药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综述如下。

1.脑瘫的针灸疗法
1.1头针为主现代临床实践证明头针是治疗小儿脑瘫的首选。

邢楠等研究证实头针不仅能够改善患儿的认知能力,提高智力水平及语言能力,也能增加注意力集中时间,矫正异常行为。

张刘通等观察百会透曲鬓穴为主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结果提示百会透曲鬓穴为主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肯定,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介入此针刺法能明显地提高疗效。

汪军等开展小儿脑性瘫痪头针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头针治疗对小儿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

1.2头体针结合罗锦怡参照《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取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中的2~3条线为主,除顶中线外,均双侧取穴。

体针上肢主要选用曲池穴、合谷穴;下肢主要选用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太溪穴。

并根据临床症状随证配穴。

治疗37例,经过5个月至6年的治疗,有效率51.5%。

刘氏观察针刺对脑瘫患者康复中脑功能代偿作用的影响,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采取醒神头针神庭透百会,百会透脑户、四神聪,辅以运动区、平衡区。

语言障碍配1、2、3区。

体针选督脉13针配涌泉、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

对照组仅采用康复训练。

结果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84.0%,对照组为5
2.0%(P
1.3电针电针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止痛、镇静、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肌张力等作用。

常氏为提高疗效,结合现代医学功能电刺激原理,在四神聪、智三针等穴处加用电针,治疗小儿脑瘫合并智力障碍者16例,结果总有效率69%。

张氏等观察电针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从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和智能三个方面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表明电针治疗小儿脑瘫
疗效较佳。

齐氏等探索电针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尖足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电针能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尖足症状。

1.4艾灸法艾灸时,一方面其热量能透过皮肤直达体表深部,对脑瘫患儿的瘫痪肢体有良好的温经活血、通络之功,可直接改善功能异常肢体的能量代谢;另一方面其热量可以提高血液能量状态,能量得到提高的血液循环至大脑,进而改善大脑的能量供应,最终促进病灶修复及代谢。

张举玲等。

观察头体针加艾灸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

对纳入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采用头、体针加艾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头、体针治疗。

结果头、体针加艾灸治疗小儿脑瘫肢体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头、体针疗法,临床疗效更好。

2.穴位注射法
穴位注射疗法(又称水针),是选用某些中西药物注射液注入人体有关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穴位注射是在针刺腧穴治疗疾病的基础上,结合药物的药理作用,使针刺与药物对穴位的双重刺激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其综合效能,以提高疗效。

穴位注射疗法近年来被临床广泛采用,特别在脑瘫的治疗中应用更广泛,作用得到了肯定。

师氏等对55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腰肌无力患儿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维生素B12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治疗,临床总有效率94.55%。

施炳培为了观察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对61例患者采用以穴位注射为主、配合作业疗法进行治疗,并以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进行疗效判定。

结果显示穴位注射配合作业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确有明显效果。

徐东浩等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以穴位注射为主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有明显疗效。

王氏采用中医针灸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对肌力低下患儿56例进行局部穴位注射治疗,同时配合推拿、按摩,结果56例中,第1疗程显效者43例,第2疗程显效者49例,第3疗程显效者52例。

3.中药疗法
中药熏蒸疗法可疏通经络,缓解肌肉痉挛,降低患儿肌张力。

陈静通过对17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实施中药熏蒸的治疗,发现该疗法可降低患儿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功能恢复,增强免疫力。

同时发现熏蒸后再推拿更利于功能训练,增强疗效,明显改善或消除患儿的运动障碍。

侯氏观察中药药浴在治疗痉挛型脑瘫中降低肌张力的疗效。

将7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中药药浴,结果提示中药药浴可显著降低肌张力,缩短病程,提高患儿临床完全康复的几率。

张氏通过研究观察发现中药熏蒸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异常姿势改变、缓解紧张性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4.推拿疗法
推拿按摩可以有效的消除关节痉挛、缓解患儿的运动障碍、防止畸形。

于冬丽观察针灸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

对28例脑瘫患儿均采用小儿推拿配合针灸进行治疗,≥1个疗程
后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2.86%,表明推拿配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5.综合治疗法
5.1头体针与穴位注射结合王自斌采用头针配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和弥可保注射液穴位注射,及体针透穴治疗小儿脑性瘫痪56例,经1~4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86%。

范氏采用头针、颞三针、体针(颈三针、腰五针)配合脑活素、北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60例小儿脑性瘫痪患者,结果总有效率85%。

庄氏应用水针、头皮针相结合治疗小儿脑瘫患者33例,结果33例患儿经4个疗程的治疗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临床总有效率达90.9%。

5.2头体针与推拿结合李氏以任督二脉和足少阴、足太阳、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以及头针为主,用针刺配合推拿(推拿以腰背膀胱经脉、督脉及肢体为主),治疗小儿脑瘫68例,总有效率为94%。

李勇对26例脑瘫患儿同时运用针刺、推拿及内服中药,进行为期2个月至2年的的治疗,结果好转22例,取得明显效果。

高春燕探索针灸配合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2.3%。

5.3头体针与音乐疗法结合音乐疗法可以缓解脑瘫患儿针刺过程的焦虑和疼痛,有利于提高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

张氏观察头、体针加音乐治疗小儿脑瘫肢体功能的临床疗效,与头、体针治疗进行对比。

结果两组脑瘫患儿的肢体功能均有所提高,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6.结语
脑瘫是一种顽症,治疗时间长,费用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

所以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脑瘫儿童的生存、生活质量应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传统中医药治疗小儿脑瘫的优势明显,值得进一步开展推广,合理运用各种中医药治疗方法也将是今后临床研究的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