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讨论法教学功能与原则的探讨

合集下载

关于高中历史教学讨论法几个原则的研究

关于高中历史教学讨论法几个原则的研究
让 学 生 对 洋务 运 动 进 行 开放 式 的 讨 论 , 局 限 于 教 材 的 评 析 , 要 能 表 达 不 只
四 、 题 要 有 趣 昧 性 的 原 则 选
出自己与众不 同的观点 就可 以。而 在讲到 开元盛世 时 , 以以“ 玄宗 的 可 唐
没 有 趣 味 性 的课 题 , 不 能 激起 学 生 讨 论 的 兴 趣 和 热 情 的 。 还 是 那 句 是
【 关键词l历史教 学
讨论 法
原则
无论做任何事情 , 正确方法 都是成 功的 前提条 件 , 有好 的方法就 等 影 响归纳 总结 出来 , 拥 形成“ 古今 照应” 的科 学评价 ; 对讨 论 中某 些同学 的过
于踏上 了成功的捷径。对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者 而言 , 以实 际的教学经验 为 激行 为和语言加 以疏导 , 保证讨论 的正常秩序等。
五 、 束 语 结
历史总是 留给后人去评 说的。 高中历史 教师也 可 以采 取讨 论教学 的
保证让学生的讨论和发言与课 堂 内容相 关。因此 , 在这过 程 中, 师要根 方式组织课堂教学 , 教 让学生和老 师来一起讨 论历史 , 一起评说 历史 , 使学 生 据实际情况 , 采取 适当的组织形 式。 比如 , 自由发言 、 分组 发言辩 论 、 师生 在 自 由 的“ ” “ ” , 评 与 说 中 了解 历 史 的真 相 , 了解 历 史 的 发 展 规 律 。 辩论等方式, 以便对 讨论 的内容和 范围进 行合理 的分 配 , 成合理 的讨 论 形
讨 论 就 意 味 着 每 个 人 都 有 发 言 权 , 个 人 都 有 表 达 自 己思 想 的 空 间 和 每
或者多个话题 , 进行分析 、 辩论 , 以讨论的方式 进行学 习。在 这期间教 师与 时间。因此 , 在高 中历史教学 的讨论课堂上 , 就必须坚持“ 民主 ” 的原则 , 只

浅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讨论法的运用

浅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讨论法的运用

浅 议 在 高 中历史 教 学 中讨 论法 的运 用
岳 同 盼 河 北 省 保 定 市 唐 县 第 二 中 学
【 中图分 类号】 G 6 2 3 . 4 1
文献标识码 : B
0 7 1 0 0 0
文章编号 : 1 6 7 3 — 8 5 0 0 ( 2 0 1 3 ) 0 3— 0 1 2 6— 0 1
语情趣教学 的系统性和科学 性。 初 中英 语教学对学生 的英语学习至关重要 , 英语情 趣教学的实施 能够激 发 学生 的学 习激情 , 提高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为学生 以后 的英语 学习 打下 良好 的基 础 。尽 管广大初 中英语 教育者对英语情 趣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和研究 , 但是其 中 i s y o u r f a t h e r ?Wh e r e i s y o u r f a t h e r ?‘ ‘ ‘ ’ ’ 还存在 着一些 问题 , 但是相信 , 只要 我们把我住 了英语情趣 教学 的特征 , 就 一定 英 语电影也是 比较常用 的, 但是在英语 电影的选择上要 注意要选取那 些发 能够在实践 中取得更 好的效果 。
了这样一个 问题 : 近代中 国之所 以没 有亡 国, 根本 原 因在于 西方 资本 主义 国家 在侵华 问题上矛盾重重 、 相互牵 制。你同意这种看 法吗?为什么 ?同学们 阅读 了1 8世纪以来西方 资本 主义 国家在 亚洲 、 非洲 、 拉丁美 洲侵略扩张 和近代 以来 中国人 民历次反对外敌 入侵的斗争 等有关 史实 , 经过认真分析 , 激烈讨 论 , 同学 们认 为 , 近代 中国没有亡 国的根本原因在于 中国人民具有强大 的反抗力量 和强 烈的爱国精神 。说 “ 中 国没有亡 国的根本原 因是西 方资本主义 国家在侵华 问题 上矛盾重重造成 的” 这一观点 是错 误的 影 , 当然选 取 的电影一 定是 学生感 兴趣 的 , 比如

讨论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有效使用探微

讨论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有效使用探微
4 开展 讨 论 、
在课前准备和讨论过程中 , 大脑中已有的储 存信息 , 在定向思维不停地
上课 , 可由教师作简短的发言 , 帮助学 生了解讨论 的性质 、 内容和 刺激下被激活了 , 沉睡多 时的知识被 唤醒了 。 而且 以学生 活动为主 , 方 步骤 ; 也可由几个学生提出问题 , 其他学生发表见 解 , 教师可随时补 充。 法灵活多变 , 使其大脑皮层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 不易疲劳 , 习效果好 。 学 教师在讨论完毕 时 , 从中 发现疑 难或 者有意 义的 见解 , 阐明 自己的看 此外 , 学生在非被动情况 下更易于记 忆学习 内容 。如果学生 每堂课都
3 准备 一 个提 纲 或 报 告 、
第四 , 学生主动、 积极地 学 习, 能大大提 高学 习效 果。根据 学习心
即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归纳 出本课 的知识 提纲 , 备几个 能回答 理学原则 , 准 学生自愿参 与的学 习过 程 , 会进 展迅 速且学 习内容 保持率 高 。。 因为学生将知识组织起来 , 并能随时得心应 手地检索知识 。 。 的问题 和将要提出的问题。
教 师在认真钻研教学内容 的基础上 , 要准备一份计 划 , 即设计如何 连贯的整体 , 帮助学生摆脱心理 的 还可 自我中心状态 而且从别人 , 开始讨论 、 讨论的方法、 预计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 、 可能 提出的问题 、 希 那里获得丰富的信息 , 要经常改变思维角度 , 能促进思维的灵活性。所 望学生回答到什么程度等等 。与此 同时 , 教师根 据教学 内容设计 有意 以课堂的自由交流 , 能使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 力、 辑思维能力和临场应 逻 变能力得到全面训练 。 义的主题或带有争论性的问题 , 布置给学生。
2搞好预 习 、
第三 , 这种方法有 助于培 养学 生积极的 个性 心理特 征。探究问题

高中历史讨论教学法运用

高中历史讨论教学法运用

关于高中历史讨论教学法运用的探索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教育的与时俱进,许多教师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在教学中尝试改革,于是出现了研究性学习、合作探究性学习、兴趣小组等,并努力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一种学生本位的新模式。

而讨论法作为一种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精神的教学法,符合中学教学实际,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一、讨论法教学中出现的误区1、对讨论问题的设计不科学。

讨论题过于简单或复杂,或问题的答案不具有开放性,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设计简单时(如提问事件发生的时间)学生轻易就想出或在课本中找出了答案,使讨论流于形式,会使学生渐渐会对参与活动失去兴趣,甚至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对以后的教学产生不良后果。

而设计复杂时,学生找不到突破口无从下手,难免会失去自信心,对以后的教学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有的问题本来就有相对被普遍认可的答案,并不具备讨论性,这些问题本身就缺乏讨论的意义了。

2、学生没有被充分调动,或是表面热闹并没有从中得到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

有的教师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根本不够,学生还没真正讨论,甚至思维还没动起来,教师就开始停止讨论并迫不及待地给出答案。

另外,不少历史教师对教学模式有一些错误的认识,认为只要讨论过程中能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课堂上充满学生的声音,气氛活跃,就是一大成功,于是片面追求热闹。

最后有时反而会冲淡教学的主题,自认为把学生调动得很积极,氛围好,而最终的学习效果却是一塌糊涂。

3、对学生论点的处理问题不到位。

对讨论中学生提出的很有见地的看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讨论中不断暗示或提醒学生,努力把学生的思维往自己设想的答案方向引导。

学生处于思维比较活跃的年龄阶段,有时在讨论之后会提出一些新的论点,不管正确与否,这都是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但不少教师受传统模式影响,对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往往忽略甚至否定。

有些教师在讨论开始不久就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方向上引,或为学生的观点定性。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讨论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讨论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讨论摘要:在历史课堂上积极的运用课堂讨论法是一个重要的教学举措。

课堂讨论是以研究历史轨迹和真理为教学目的,在辩论和互动交流中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

打破了传统的只有教学主体的教师一人发言的状况,极大的鼓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如何有效的展开课堂讨论,怎样把握好讨论的模式是摆在我们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讨论教学方法教育改革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方法。

老师不再满堂灌.学生不再被动接受。

学生的主动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

课堂讨论就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

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

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所有教师都在不断探索的课题。

而高效课堂的核心就是分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是分组合作学习所采用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课堂讨论是学生根据教师或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中相互交流个人的看法,相互学习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是让学生主动思考的最有效途径。

如何将这一教学手段用于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活跃课堂气氛,开拓思维,增强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师生双方的充分准备是搞好课堂讨论的前提教师事先公布讨论题,提出目的和要求,布置必读的参考资料,提供某些带启发性的思考点。

并事先确定3至5个主要发言人,其余为补充发言人,或按坐位每10人为一组,选出代表汇集小组意见作中心发言。

学生则要根据讨论题认真钻研教材,查阅有关资料,写好发言提纲,人人都做发言的打算,发言要力求做到:不离题,不超时、态度认真大方,尽可能讲普通话,口齿清楚,措词得当。

讨论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讨论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3 引导 评 议 , 宽 思 维 。 课 堂 . 拓 中评 议 ,意 在 扩 大 学 生 交 往 的 范 围 , 学 生 全 员交 往 、 人 参 与 、 让 人 生 生互 动 。 让课 堂教 学 充 满 生 机 和 活
例 如 , 学 习 《 军 长 征 》 前 , 以提 出 以 下 问 题 : 军 在 红 之 可 红
而 且 可 以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的 需要 ,唤 起 他 们 学 习 的 动 力 。 这样 , 生从爱学 到爱问 、 学到会 问 、 学 到善问 , 学 会 善 收
索 和 发 现 知 识 , 讨 沦 过 程 中使 学 生 学 会 学 习 , 高 课 在 提
堂 教 学 的效 果 。 学生之灰 己 0,7 曲 D1
容 、 果 三 个 层 次 思 考 分 析 : 什 结 为
么 说 遵 义 会 议 是 我 党 历 史 上 生 死
下 面 就 以 八 年 级 教 材 《 军 长 征 》 课 为 例 , 述 讨 红 一 讲
论 法 在 历 史 教 学 中 的运 用 。

张 寨
攸关 的转 折 点 ?通 过 议 论 , 能 使 就 学 生 深 刻 理 解 到 : 义 会议 是 在 王 遵 明 “ ” 错 误 , 致 中 国 革 命 处 于 左 倾 导
讨论法在 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等 知 识 , 说 红 军 在 整 个 长征 过 政治 、 济 、 形 、 候 经 地 气 说
程 中克 服 了 哪些 难 以 想象 的 闲难 。这 些 问题 即巩 固 了学
习 的 知 识 要 点 , 拓 展 了 学 生 的 思 维 , 养 了学 生 思 考 又 培
索新 知识 过 程 中去 , 自主学 习 。
成 了战 略 转 移 , 中 国革 命 转 主 动 探 索 , 极 地 参 与 到 探 安 。 而 自然 地 得 出 了 这样 一 个 结 积 从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实施讨论法的策略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实施讨论法的策略
科学精神。
2学 生 与教 师 的 交 流探 讨 .

的教学 。在这种教学 中 , 生接 受信息 , 学 受到教 育 , 同时 也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信息 , 响启 发教 师和同学 , 影 教学相长 。
1 师 与 学 生 的 交 流探 讨 . 教
即学生 向教师提 出 自己的意见 、 看法 , 与教 师商榷 、 争论 。学生 向教 师交流探讨 这“ 向” 一 是基本 的 , 因为交 流探讨 的 目的本身就是为使学生获得知识 ,培养能力 , 树立 和坚定 信念。笔者在一次上《 民族 的抗 战》 全 一课 , 最后分 析抗 战的历史意义时说 ,中国人 民( “ 在八年抗 战 中 ) 出了重大牺牲 , 出了重要 贡献 ” 付 作 。突然有个学生 举手要说 , 日本人 民也付 出了代价 。 美国在 日本 的长崎 、 广岛投 了两颗原子 弹 , 日本广 岛约七 万人 直接死 于 “ 小 男孩 ” 的原爆 , 大约相 同数量 的人受伤 。 随后再有 大量的 人死于核子尘埃放射 引起 的癌症 。 怀孕的母亲亦因为放
材料二 刘三元一 向疯癫 , 自称 梦见 “ 神道对我 说 , 我乃 汉朝后裔 ,要天下官员扶持 ” ,并 把这些话写 了下 来。 后来这事传 到了乾 隆耳里 , 乾隆才不管他有没有疯 , 马上通过督 抚下令 把刘 三元拟大逆罪凌迟处死 。
材料三 乾隆热衷 于查禁各类 图书 , 明令全 国查办 有“ 碍” 书 , 违 之 还把查 书力度 与官员政 绩挂 钩 , 过十 经 九年的查禁 , 乾隆终 于成功地销毁 了十几万 部图书 。到 乾隆后期 , 字狱造得差不多 了 , 文 书也查光 了 , 终于成功 地把神州 四亿 人 民变得鸦雀无声 , 真正达 到“ 万马齐喑 ”
中, 讨论课 的生命 可谓生生不息 。笔者 根据多年教 学实 践经验 和观察所感 , 谈谈实施讨论法 的一些变通策略 。

历史课讨论式学习的几个步骤

历史课讨论式学习的几个步骤

历史课讨论式学习的几个步骤
历史课讨论式学习是一种旨在通过讨论和互动来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思考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历史课讨论式学习的几个步骤。

第一步:话题选择
在进行历史课讨论式学习之前,老师需要事先确定讨论的话题。

话题的选择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与课程内容相关。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水平来确定话题的难易程度,确保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第二步:资料准备
在确定了讨论的话题之后,老师需要准备相关的资料,例如历史事件的背景资料、相关的文献资料、图片或视频等。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讨论的话题,并且为他们提供材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第三步:讨论引导
在讨论过程中,老师需要做好讨论的引导工作。

他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分发资料、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

老师需要确保讨论的过程不陷入僵化,而是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第四步:观点交流
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可能会提出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老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促进不同观点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学生可以通过互相辩论、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经验等方式来交流观点,这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多角度思考。

第五步:总结归纳
在讨论结束之后,老师需要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他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总结观点、梳理讨论的主线等方式来对讨论内容进行概括。

这有助于帮助学生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整合和归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讨论的内容。

高中历史教学中讨论法

高中历史教学中讨论法

高中历史教学中讨论法初探“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随着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渐渐被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理念所取代。

引导学生进行调查、思考、讨论的探究性学习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

这些新的教学模式中尤以讨论为极其常见的方式。

历史教师通过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对一些历史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如:“怎样评价李鸿章的历史价值,李鸿章究竟算是伟人还是卖国贼?”“鸦片战争可否称为商业战争?”“如果没有袁世凯的告密,维新运动会成功吗?”等等。

讨论较典型的过程:概念检查——复习相关资料——引入讨论——提炼问题——提升认识——引向行动——总结——布置新任务,教师要把握讨论的进程,随时解答处理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疑问。

讨论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才能取得它应有的效果。

一、命题好坏是保证课堂讨论成效的关键命题的基本原则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贯彻教学大纲,着重于对基础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

命题的范围应是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重要历史人物,以及和当前局势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热点、焦点问题。

1.评价历史事件、人物时进行讨论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书本的定论,允许得出与课本不同的结论,只要是以事实为依据,讲得有道理,就要给予充分肯定。

允许多元思维并存,这无疑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发展。

比如,对晚清李鸿章的评价:由梁启超先生所言“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引出讨论,以“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结束本次讨论。

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中全面评价李鸿章,既应该肯定李鸿章为晚清近代化所做的贡献,客观地纪念这位开展洋务运动、创立多项实业、创中国现代外交的老前辈,也要否定他在晚清历史中所做的那些“有辱国体”的行为。

2.从历史事件中得到启示时进行讨论学习历史,不能只在旧纸堆中打转转,了解昨天是为了今天和明天,通过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起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作用,也能提高学生辨别和认识是非的能力。

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讨论法

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讨论法

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讨论法”刘敬顺(山东省昌邑市北孟二中山东昌邑261318)中圈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z^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220155一01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是努力改变以讲解接受为主的教学模式.实施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讨论法是重要的教学形式.如果运用得当、合理,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舞台,课堂就成为学生积极思维、闪现智慧灵感的场所。

然而我们却经常看见在教学中讨论往往只是成为一种形式而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要使讨论真正发挥效果,应注意其摹本策略。

一、讨论内窖琏择的策■课堂讨论,就是教师展示某个问题或现象,引导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进行论证。

要想让学生能有话可说。

有理可辩.讨论专题的选择应该是糟心策划,深思熟虑过的,而不是信手拈来,随随便便的。

讨论的内容过多,过于简单,课本上早有定性的结论,不需要进行深入思考,也没有让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的问题是没有思考价值的,例如:黄河流过我国的哪些地区?最后流入什么海?等问题,学生一看书就知道。

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本不值得讨论,课堂会因此而变的索然无味。

问题的挑战性过大.超越了学生的知识范围,会使学生头脑中空白一片,无从下手,那样的问题一般需要资料辅助.有课前的研究,否则难有见解,课堂会出现难堪的沉默。

学生即使说也只能是不着边际的漫谈.例如:温州要成为国际大都市我们还需要做什么?这样问题的讨论就必须在学生傲过事先的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否则讨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课堂时间有限,讨论的问题不宜过多,一般2—3个问题为宜。

讨论题目的表述耍精练,用语正确、规范,逻辑严密,富有诱惑力。

问题表述的明确并不是学生一看话题就能马上弄清楚全部含义或将答案说出个一二三四、子丑寅卯来。

而是说不能因为讨论话题语言表述不够科学、准确或索然无味而使讨论进入死胡同。

一个成功的课堂讨论,首先要选择可供讨论的问题.问题的内容要求既不超越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范围,又不局限于已有知识,应保持难度适中.具体地说,以下这些内容适合作为讨论的议题:新课程要求讨论内容要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到。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讨论法运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讨论法运用

浅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讨论法的运用历史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训练学生辩证思维和创造力,确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人生航向的最好教材。

可是,历史所叙述的毕竟是过去的事情。

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不像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那样可以通过实践而真实地再现。

学生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主要通过阅读历史教科书和聆听教师讲授。

所以历史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就比较抽象、死板和枯燥。

加之多年来,有些教师总以为所谓历史教学就是教师把史实传给学生,学生记住史实的过程。

于是,“一言堂”、“灌输式”、“填鸭式”等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贯穿于历史教学全过程。

这样使得学生的个性被压抑,主观能动性被抑制,创造力被扼杀。

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把历史教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效果呢?实践证明,讨论法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可以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新课标》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平等的对话者。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广大中学历史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尊严,给他们更多的时间独立思考,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

将讨论法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在课堂上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示自己的思考,让学生在快乐中增长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讨论法适于高中历史教学的知识前提是,高中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在学习中逐步掌握了唯物史观的一些基本理论,有一定的阅读理解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讨论法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大致分为五个步骤:(1)向学生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所提的问题必须紧扣教材,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2)学生阅读有关问题的教材和资料。

(3)学生分析问题,写出发言提纲,并将自己搞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4)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或集体讨论,达成共识。

谈“讨论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谈“讨论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谈“讨论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作者:李吉奎来源:《中国教师教育》2013年第02期“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而这种方法古已有之。

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以他经常与学生讨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传授有关知识;古代希腊的教育,论辩研讨之风盛行,苏格拉底用“问答法”进行教学,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的答案;以上的教学方式都遵循了一个共同的方法,就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实际上就是课堂讨论的方法。

新课程认为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历史教学为体现新课程思想,应充分调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实现所有学生的诸方面能力的主动、生动、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根本途径在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

而“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以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的探讨,现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讨论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得越来越多,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谈谈讨论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 精心准备,做到议题要有争议性和开放性、生活性和趣味性讨论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讨论问题的设计。

所设计的问题,最好是没有现成答案,或者是带有争议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允许不同观点、结论的存在,即使讨论得出统一的结论,这个结论只能是自由思考表达的结果,而不是教师、书本强加的结果,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思想自由交锋的空间,真理只会越辩越明。

如,在讲鸦片战争时,让学生讨论:“落后是否一定挨打”?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自己的认识。

于是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出现了几种看法,有的同学说:“落后没有挨打”,如唐太宗的民族政策,使每个民族能够和睦相处,使边疆落后的地区得到发展。

有同学认为:“落后可以打先进”如女真贵族攻打中原后定都北京就是很好的例证。

还有的同学说,可以“和平相处”,如,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家不分大小,实力强弱与其它国家和平相处。

对初中历史教学中讨论法运用的几点认识

对初中历史教学中讨论法运用的几点认识

对初中历史教学中讨论法运用的几点认识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改革教学方法。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实施“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发展性课堂评价。

在实践中,发展性评价的根本要求,就在于改进课堂质量、改善课堂文化,提高学生的互动交往、协商反思的能力。

在我看来,在历史课堂中开展有效的小组讨论法教学,正是发展性评价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

现就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讨论法,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讨论法是一种体现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方法“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就师生互动而言,包括教师与学生个体、与学生小组、与学生全体的讨论;就生生互动而言,包括学生小组之间、学生个体之间的讨论。

讨论法是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问题,互相议论,交换意见,互相启发,探讨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

它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概念,使学生交流思想,开阔思路。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讨论法,既能充分体现教学思想,又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学好历史。

二、讨论法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史实性、知识量太大,学生需要背记的东西太多,新一轮教学改革大大减少了知识量,使课堂内师生互动、探索性学习有了更多余地,利用讨论法打破课堂教学机械刻板的僵化局面,使学生在课堂交往中处于主动状态,激发其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敏捷的思维,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因势利导,使其燃烧发光。

在课堂教学中,既有师生交往,又有生生交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与一组学生的交流,同时又要有意识地与个别学生保持经常性地、有效地交流,尽量避免教师与每个学生间有针对性地交流不够充分。

教师要随时捕捉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信息,及时加以引导,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的灵感。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讨论_基于一个案例的思考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讨论_基于一个案例的思考
历史教学问题 2006 年第 1 期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讨论
— ——基于一个Βιβλιοθήκη 例的思考浙江金华一中 夏楚楚
问题讨论法无疑是历史教学应该大力提倡、值得深入 开发的教学方法。然而,问题探讨过程中的种种变数与应 对策略却往往出乎教师的知识素养与驾驭智慧之外。许多 教师在尝试问题教学之后,因事与愿违折而回头“满堂 灌”。因此,如何更好地设计、组织和引导问题讨论,是 当前历史课程改革面临的一大课题。笔者试结合以下教学 案例来说明:
就本课而言,以“我心目中的林肯”为论题,符合学 生对林肯的浓烈兴趣和探究心理。为了保证主题讨论的顺 利进行,重组教材极为关键。比如,教材中的重点之 一— ——“美国内战的起因”势必要淡化。反之,要充分利 用两个补充材料,挖掘材料的内涵,为讨论主题作铺垫。 恰恰相反,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没有走出课本和“教参” 的藩篱,忘掉了原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在“内战的 起因”上花了近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所给材料也成了一 纸空文。另外,教师的期望已经激发学生的足够准备,教 学也有预设性的方案,但期望效应没有被充分利用,教学 方案对讨论过程的形成性因素,如支持性条件、学生的见 解等,也没有加以充分预测。
(下转第 50 页)
110
历史教学问题 2006 年第 1 期
参考文献: [1] 郑克晟.明代政争探源[M].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2] 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3] 杉山正明.游牧民展史中的元代社会[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5). [5] 宋濂.元史[M]. 北京:中华书局,1976. [6] 李治安.元代蒙古人的等级结构[A].元代政治制度研究[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7] 李治安.忽必烈传[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8] 元典章[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影印元刻本),1998. [9] 钱穆.国史新论[M]. 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84.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讨论法的运用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讨论法的运用
让所有的同学都活动起来 。
二 、 论 法 在 历史 教 学 中的 重 要 意义 讨
关 键 词 : 论 法 合 作 学 习 激 发 兴趣 分 析 能 力 讨
历 史 教 学模 式 很 大 程 度 上 受 到传 统 理 论 的影 响 ,教 师 又要
受到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约束 ,而学生为应付激烈的考试竞 而知道得越 多 , 理解越 深 , 说得越透 争, 不得不去死记硬背。因此 , 近年来一直在摸索 、 实践 , 力求探 面往往 比教材的涉及面宽 , 彻 。经过同学 间的讨论交流 , 不仅学习兴趣提高 了, 同学之间也 索出一条 以“ 讨论法” 为核心的新 的教学模式。所谓讨论法式教 学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 , 由全班或小组成员 围绕某一中心问题 , 互相看到了差距 , 学习劲头也就被带 动起来 了。 2 .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 自信心 以讨论 为主 , 自发表意见 , 各 集思广益 , 自学 、 自讲 , 从而互相启 经过讨论 , 他们原本认为无从人 手的问题 , 他们都 自己解决 发 、 相 学 习 的一 种 教 学 方法 。 互 了, 而且有 的知识点 比教师 总结 的还要 全面 , 形中 , 习的 自 无 学 历 史讨 论法 的教 学 程序
研 组提 出: 过 “ 论 法” 教 学 中 的运 用 来 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精 通 讨 在
神 和创 新 能 力的 教研 课 题
常好”太棒 了”继续努力” “ “ 之类 的词语给 以鼓励 , 让学生有成就 感, 即使学生说错 了, 教师也不要生硬否定 , 要委婉地指 出, 并鼓 励其站起来 的勇气 , 使一些不敢开 口或怕说错的学生消除顾虑 ,


一— -十

一十
一+

历史课堂讨论特点与方法

历史课堂讨论特点与方法

历史课堂讨论特点与方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讨论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历史课堂讨论的特点和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历史课堂讨论的特点和方法展开讨论。

一、特点1.开放性历史课堂讨论强调学生参与,师生之间是平等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老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开放式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

2.多元性历史课堂讨论要求学生能够接受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多元思考。

通过多种资源和资料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全面和多角度的历史认识。

3.启发性历史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思考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激发他们对历史问题的兴趣。

二、方法1.问题引导老师在历史课堂讨论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答案。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案例分析通过历史事件和个案的分析可以引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学习历史知识,培养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历史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形成交流碰撞的思维火花。

4.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从而培养自己的历史意识。

5.全班讨论在历史课堂中,老师可以安排全班学生一起讨论某个历史问题,通过集思广益,激发出更多的观点和见解。

全班讨论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历史课堂讨论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意识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开放性、多元性和启发性的特点,以及问题引导、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全班讨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历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自主讨论法的实践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自主讨论法的实践
( ) 践 反 思 二 实
尽可 能广泛地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 ,使 大多数学生有机
会参 与讨论 。
3 自由辩论 .
这是一种通过聆听 、争辩 、反驳等过程 ,两方唇
枪舌 战地进行对话讨论 ,具有高度组 织化特征 的讨论 方式 。它一方面让学生练习如何准备完全支持 自己观 点的最有力 的证据 ,同时也让学生聆 听强有力 的反对
这是 小组 讨论 中 比较 常见 的一 种 ,即把 全班 学
广益形成 自己的观点。学 习这些技能 的最适当的途径
生分成若干个学 习小组 ,规定学 习小组 内每个成员具
体而不 同的活动角色参与讨论 ,共同解决 问题 。这可 以为那些犹豫不决 、郁郁寡言的学生创造更多 的发言 机会 ,建立 他 们 的 自信 心和积 极性 ,同时 限制另 一
观点 ,给予学生挑 战。这种 自主讨论 法能增 强学生对
1关于 自主讨论法 中教师 的发言 . 实践 证 明 ,教师介 入学 生讨论 过 多或保 持沉 默 均会影 响教学效果 。教师说 的越 多 ,对学生思维 的束 缚 力越 大 ,给学生带来的依赖 理越强 ;保持沉默 , t 2 , 容易使讨论 陷入僵局 。在 自主讨论开始后 的过程 中,
研 究,着重 以教 学案例 描述和 分析 的形 式探讨 自主讨论 法 的组 织与运用 。研 究 与实 践表 明, 课堂教学 中采用 自主讨论法 能在 改善 学生学 习方 式、 深化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 提高教 师认 可度等 方面体 现 出一定 的理 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课 堂教学 自主 讨论
量 。教 师也 可 以以 “ 、生” 的双重 身 份 ,扮演 某 师

旦被 提 问立 即显得 手 足无措 ,尤 其在 组织小 组讨

七年级历史课堂讨论反馈

七年级历史课堂讨论反馈

七年级历史课堂讨论反馈在七年级历史课堂上进行讨论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通过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七年级历史课堂讨论的反馈进行探讨。

首先,七年级历史课堂讨论的亮点在于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观点。

在讨论中,学生们可以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或主题展开思考,通过交流讨论来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

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其次,七年级历史课堂讨论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相互倾听、尊重对方的意见,积极分享自己的见解。

通过这种互动,学生们可以学会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增强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然而,七年级历史课堂讨论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有些学生可能会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深度,导致讨论内容单一、表达不清晰。

此时,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此外,有些学生可能会由于内向、羞涩等原因而不愿意参与讨论,导致课堂氛围略显冷清。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选择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分散学生注意力,降低参与门槛,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见解。

综上所述,七年级历史课堂讨论是一种有益的学习方式,既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又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愿我们的历史课堂讨论更加丰富多彩,让每个学生都能受益匪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 本 文主 要 从 功 能 与 原 则 两方 面 探 讨 了讨 论 法教 学在 历 史教 学 中 的运 用 。 关键 词 : 历 史讨 论 法教 学 功 能 原 则
现 代 教 学 观 提 倡 尊 重 教 学 中学 生 的 主 体 地 位 , 将 教 师 的 教 与 学 生 的 探 究 性 学 习 结 合 起来 。 因此 , 讨 论 法 在 教 学 活 动 中 体现 “ 学 生 为主 体 . 教 师为主导 ” 的 原 则 为 不 少 教 育 研 究 者 所 提 倡 。 本 文 就 讨论 法 教 学 在 历 史 教 学 ( 主要 以 《 中 国 近现 代 史 纲要》 ) 中 体 现 的 功 能 与原 则 进 行 探 讨 。 历 史 讨 论 法 教 学 的 理 念 历 史讨 论 法 教 学 是 指 在 教 师 指 导 下 , 由全 班 或 小组 成 员 围 绕 某 一 中 心 问题 . 发 表 自己 的看 法 . 从 而 进 行 相 互 学 习 的 一
己的 知识 的过 程 。 在讨论中 , 学 生 处 于 一 种 积 极 参 与 思考 的状 态之 中. 一些相似 的 、 比较 模 糊 的 、 不 确 定 的 概 念 容 易 在 讨 论 巾 清 晰起 来 , 如早期维新派和维新派 、 维 新 派 和 洋 务 派 之 间 的
间的联 系密切 , 引发学生 对现 实问题 的关 注 . 有 利 于 增 强 学 生 参 与 社 会 的 意 识 。 如 在 讨 论 苏 联 模 式 时 要 求 学 生 采 访调 查 当 时 时 代 经 历 着 对 中 国借 鉴 苏 联 模 式 的 回 忆 , 并对“ 模 式 是否 都是 正确 的 、 可 以一成 不变 的 ” 提 出 思考 , 有 的学 生 引 出农 业学 大寨 模式 以做 对 比 .有 的甚 至 引 出一些 地 名 、 建 筑、 工 业 布 局 的对 比 。通 过 对 历 史 事 件 的 调 查 讨 论 . 学 生 不 仅 关 注 历 史 对 当 时 的 影 响 ,还 分 析 历 史 事 件 对 社 会 影 响 的
2 0 1 5 年第 2 3 期 考试 周 刊
对 历 史 讨 论 法 教 学 功 能 与 原 则 的 探 讨
常虎 强1 侯 伟 华2
( 1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 陕西 西安 7 1 0 0 0 2 ; 2 凤翔 县 南 指 挥 镇 中学 , 陕西 风翔 7 2 1 4 0 0 )
种方法。 其遵循的理念为 , 通 过 以学 生 为 中心 的 讨 论 帮 助 学 生 实 现 智力 和社 会 的 发展 , 以一 种 开 放 、 平等 、 尊重个体意识 、 触
发 独 立思 考 的方 式 展 开 讨 论 . 重视学生思考 、 互动 、 实践 、 创 新 和语 言交 流表 达等 方 面 的 能 力 , 强 调 学 习过 程 本 身 的 价 值 , 注 重教师 、 学生 、 教材 、 环 境 等 诸 因 素 的 整合 。 其 所 蕴 含 的 是 一 种 学生合作 、 尊重 、 平 等 的价 值 取 向 , 旨在 注 重 人 的综 合 素 质 培
联系和区别。 学 生 的 思考 使 他 们 的认 知 处 于 活 跃 状 态 , 头脑中
的 信 息被 多方 面触 及 . 这种多角度考量 、 辩 证 的状 态 使 信 息处 于立 体 凸 显状 态 . 在 新 知 识 与 旧知 识 的 同化 建 构 后 , 新 的 知识 体系结构更 清晰 , 在 大 脑 中存 在 的 时 间 越 久 , 学 生 在 讨 论 中 形成 的建 构 学 科 知 识 的能 力 越 强 。
养。 二、 历 史 讨 论 法 教 学 的 功 能 1 . 建构 历 史 学科 知 识 体 系的 能 力提 高。
历史 学 习需 要 建构 历 史 学科 知 识 体 系 .建 构 主 义 心 理 学
批 评 等技 巧 也 是 一个 合 格 公 民 应 具 备 的 基 本 素 养 仵 历 史 课 上 运用 讨 论 法 教 学最 终 也 回 归 到 服 务 于 历 史 教 问题 时 知识 的迁 移 能 力 提 高 , 解 决 问 题 的 能力得到增强。 4 . 平等、 合作、 包 客 与 理 解 等 公 民 素 质 素 养 意 识 明 显 增
强。

历 史 教 学 与 其 他 学 科 教 学 的 目的 一 样 ,都 是 要 培养 合格 公 民。 纵观各国的历史课程 , 无 论 是 社 会 学 科 的 历 史 教 育 还是 独 立 的 历 史 课程 ,都 不 再 单 纯 地 将 历 史 知 识 灌 输 作 为 历 史 学 习 的 唯 一 目标 ( 尤 其是高校《 史纲 》 课) , 而 是 关 注 历 史 教 学 对 学 生社 会 责 任感 的 培 养 、 批 判 思 维 和创 造 力 的 培 养 、 学 生 个性 的 发展 等 。 讨 论 的 合 作 形 式 及讨 论 中体 现 的平 等 、 尊重 、 倾听 、
功 能 的 充分 发挥 上 5 . 知 识 与现 实联 系 密切 . 学 生 更 关 注社 会 讨 论 法 可 以较好 地 实现 学生 个 人 经验 与社 会 经 验 、 课 内外知识 、 历史 与现实 问题 的有机结 合 , 使 得 知 识 与 现 实 之
认为 , 个 体 的知 识 是 由人 建 构 起 来 的 , 其 与 新 知 识 与 旧知 识 的 互 相 作 用 有 关 。 历 史 教 学 应 该 是 一 个 促 进 学 生 主动 地 建 构 自
2 . 思 维 水 平 与 交 流 技 巧 提 高
长 期 性 与 深 刻 性 。这 样 就 把 学 生 的 眼 光 从 课 本 中 引 向 社 会
的广大 天地 中 . 学 生 拥 有 用 自己 的视 角 观 察 社 会 、 思 考 社 会 的能力 。 6 . 促 进 教 学相 长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