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Pharmaceutics课程编码:27A20407 学分:5.5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计划学时:112 其中讲课:64 实验或实践:48适用专业:药学、制药工程推荐教材:崔福德,《药剂学(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参考书目:1.王东凯,《药剂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平其能,《现代药剂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年。
3.周建平,《工业药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4.刘燕,Martin 物理药剂学与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药剂学课程是药学、制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现代药剂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对本课程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剂型与制剂设计、制备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创新意识,为从事药剂学工作,合理安全用药,以及研究探索药物新剂型和新制剂,更好地为医药卫生事业服务夯实基础,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药学专业人才。
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药剂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掌握各种剂型的定义、特点和质量要求,掌握主要剂型设计基本理论、制剂处方、制备工艺、质量评价。
2、掌握常用药物剂型及制剂的处方设计与制备技能,熟悉主要药物剂型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方法。
3、结合剂型熟悉重要辅料的性能、特点、用途和常用量,以及对制剂质量的影响;4、熟悉制剂中药物释放规律和影响因素;熟悉制剂稳定性考察的基本方法和结果处理;5、了解新型给药系统的主要类型、特点和一般制备方法。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药剂学常用术语及含义、药典和药品标准在药剂中的重要作用,GMP与GLP在生产研究中的意义。
熟悉药剂学分支学科和剂型的分类方法。
了解药剂学的重要性、任务及发展概况;剂型的重要性;处方的概念与种类。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药剂学是指探讨药物的制剂与配制方法、药物剂量的计算、药
物的存储与保存等方面的学科。
本课程主要介绍药剂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和实践,为学生提供制剂与配制药物的基本能力培养。
二、教学目标
1.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熟悉药物的存储与保存。
3.了解药物配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4.掌握药剂学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5.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
1.药剂学概述
1.1 药剂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1.2 药剂学的分类与研究对象
2.药物的质量与贮存
2.1 药物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
2.2 药物保存的原则与方法
3.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
3.1 固体制剂的制备与应用
3.2 液体制剂的制备与应用
3.3 半固体制剂的制备与应用
3.4 气雾剂和喷雾剂的制备与应用
3.5 给药途径的选择与药物的转运
4.药物配制技术
4.1 药物测量与计算
4.2 药剂学配方计算
4.3 药物配制工艺与设备
4.4 质量控制与药物检验。
药剂学教学大纲(药剂专业)
药剂学教学大纲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代码《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药剂学是药剂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药物剂型及制剂的设计、制备和生产、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为从事药物制剂的设计研究、开发、生产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和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各种药物剂型的特点和质量要求;药物制剂的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
熟悉各种剂型所需的辅料,各种剂型的基本制备方法、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
了解各个剂型制备的单元操作。
为从事药物制剂的剂型设计开发、生产及管理等打下基础。
药剂学教学总时数为14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76学时,实验学时为68学时),教学课程共分19章。
本课程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一章到八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剂型概论;第二部分从九章到十五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第三部分从十六章到十九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超纲的内容占5% 。
本大纲的配套使用教材是普通高等学校“十五”规划教材《药剂学》第五版(崔福德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学时分配第一篇药物剂型概论(34学时)第一章绪论(3学时)一、课程内容掌握:1、药剂学的定义及宗旨2、药剂学的相关术语(制剂、剂型、制剂学和调剂学)3、药物剂型的重要性4、药剂剂型的分类5、中国药典的概况、特点、沿革及其他药品标准6、GMP、GLP与GCP的概念熟悉:1、药剂学的任务2、药剂学的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和生物药剂学)3、熟悉生物药剂学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的概念、研究范围及与药剂学之间的关系。
药剂学大纲
药剂学大纲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制备、贮藏、配制、分析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学科,是现代药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药剂学大纲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药剂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的掌握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药剂学大纲的详细内容,包括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一、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药剂学2. 学时安排:理论课程40学时(包括讲座和讨论)、实验课程20学时3.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二、教学目标1. 理论目标:(1) 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要点;(2) 理解药物的制剂形式、贮藏、稳定性和相关规范;(3) 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物动力学过程;(4) 了解药剂与药理学的关系,掌握药剂剂形设计的基本原则。
2.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药剂学相关设备;(2) 具备制备或复制各种制剂的能力;(3) 能够正确计算和配制各类药剂;(4) 具备药剂质量控制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内容1. 药物的制剂形式和贮藏(1) 固体剂型:片剂、胶囊剂等;(2) 液体剂型:溶液、悬浮液、乳剂等;(3) 半固体剂型:软膏、凝胶等;(4) 贮藏条件与稳定性:光、温、湿度等对药物贮藏和稳定性的影响。
2. 药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1) 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药物动力学过程;(2) 药物的药理学作用和药剂学对药理学的影响;(3) 药剂学在药物剂型设计中的应用。
3. 药物配制和计算(1) 各种药剂的配方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2) 药剂的制备和操作规范;(3) 药物剂量计算和药剂配制的基本技术。
4. 药剂质量控制(1) 药剂的质量要求和质量评价;(2) 药剂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流程;(3) 药剂质量控制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课程(1) 讲座:通过授课的方式介绍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要点;(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探讨药剂学相关问题。
2. 实验课程(1)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药剂制备和药剂质量控制实验;(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操作和分析实验结果。
药剂学大纲
药剂学知识是执业药师必备的药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药剂学部分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药剂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常用剂型的特点、处方设计与制备、质量要求与检查。
3.常用辅料的分类及常用品种的性质、特点与应用。
4.新剂型的特点和应用。
5.制剂新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6.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措施。
7.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的主要内容。
8.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9.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一、绪论二、散剂和颗粒剂1.常用术语剂型、制剂及药剂学基本要求2.剂型的重要性与( 1)剂型的重要性分类( 2)剂型的分类方法及其特点3.药剂学的研究药剂学的研究内容( 1)粉体粒子大小、粒度分布及测定方法(一)粉体粉体的性质与应用( 2)粉体的比表面积、孔隙率、密学度、流动性、吸湿性、润湿性( 3)粉体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1.散剂的特点与分( 1)特点类( 2)分类( 1)物料前处理2.散剂的制备( 2)粉碎、筛分、混合的目的、意(二)散剂义、方法3.散剂的质量检查( 1)质量检查项目及限度要求( 2)散剂的吸湿性及防范措施与散剂的吸湿性及( 3)散剂的处方分析、制备工艺及实例操作要点1.颗粒剂的特点与( 1)特点(三)颗粒分类( 2)分类剂 2. 颗粒剂的制备制备工艺3.颗粒剂质量检查质量检查项目及限度要求三、片剂四、胶囊剂和丸剂(一)基本片剂的特点、种类( 1)特点及质( 2)种类要求量要求( 3)质量要求(二)片剂填充剂、黏合剂和( 1)作用润湿剂、崩解剂、( 2)常用的品种、缩写、性质、特的常用辅料润滑剂点和应用( 1)制粒目的( 2)湿法制粒工艺过程1.湿法制粒压片( 3)湿颗粒的干燥( 4)整粒、总混与压片(含片重计算)( 1)结晶直接压片和干法制粒压片(三)片剂2.干法压片的方法和适用对象的制备工艺( 2)粉末直接压片的特点及对辅料的要求3.片剂的成型及影( 1)片剂的成型过程响因素( 2)影响片剂成型的主要因素4.片剂制备中可能裂片、松片、黏冲、片重差异超限、发生的问题及解决崩解迟缓、溶出超限、含量均匀度办法不合格的原因及解决办法1.包衣的目的和种( 1)目的类( 2)种类(四)包衣2.包衣方法常用包衣方法及特点(1)常用包衣材料的品种、缩写、3.包衣材料与工序性质、特点和应用(2)工艺流程与操作要点(五)片剂 1. 片剂的质量检查质量检查项目及限度要求的质量检查 2.片剂的处方设计片剂的处方分析、制备工艺及操作及处方设计举例要点1.胶囊剂的特点与( 1)特点分类( 2)分类( 1)空胶囊的主要成囊材料与附加2.硬胶囊剂的制备剂( 2)空胶囊的规格(一)胶囊( 3)物料的处理与填充剂软胶囊剂的制备( 1)影响软胶囊成型的因素3.( 2)软胶囊的制备方法4.肠溶胶囊的制备肠溶胶囊的制备方法( 1)质量检查项目及限度要求5.质量检查及举例( 2)胶囊剂的处方分析、制备工艺及操作要点(二)丸剂 1.滴丸剂( 1)特点( 2)常用基质、冷凝剂五、栓剂2.小丸(一)基本栓剂的分类、特点要求与质量要求1.基质的作用与要求(二)栓剂基质 2. 常用基质与附加剂(三)栓剂1. 栓剂的作用的作用及影响栓剂中药物吸收的因 2. 影响栓剂中药物( 3)制备工艺( 1)特点( 2)制备方法( 1)分类( 2)特点( 3)质量要求( 1)基质的作用( 2)对理想基质的要求( 1)基质的分类( 2)常用基质的性质、特点与应用( 3)常用附加剂的作用( 1)局部作用( 2)全身作用( 1)生理因素( 2)药物理化性质素吸收的因素( 3)基质和附加剂( 1)处方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2)置换价与栓剂基质用量的计算六、软膏剂、眼膏剂和凝胶剂(四)栓剂1. 栓剂的制备的制备与质量评价2.质量评价1.软膏剂的分类与质量要求2.软膏剂的基质(一)软膏剂3.软膏剂的制备及举例4.软膏剂的质量评价1.眼膏剂(二)眼膏剂与凝胶剂2.凝胶剂( 3)栓剂的制备方法( 4)栓剂的处方分析、制备工艺及操作要点质量检查项目及限度要求( 1)分类( 2)质量要求( 1)基质的作用( 2)对理想基质的要求( 3)基质的分类( 4)常用基质的性质、特点和应用( 1)制备方法及适用范围( 2)软膏的处方分析、制备工艺及操作要点质量检查项目及限度要求(1)特点与质量要求(2)常用基质的品种与应用(3)制备的注意事项(4)质量检查项目(1)特点与分类(2)常用水性凝胶基质的品种、特点与应用(3)水性凝胶剂的制备方法(4)凝胶剂的处方分析、制备工艺及操作要点七、气雾剂、膜剂和涂膜剂七、气雾剂、膜剂和涂膜剂八、注射剂与滴眼剂1.气雾剂的特点、分类与质量要求(一)气雾 2. 吸入气雾剂中药剂物的吸收3.气雾剂的组成4.气雾剂的制备与举例(一)气雾 5. 气雾剂的质量评剂价6.喷雾剂7.吸人粉雾剂1.膜剂(二)膜剂与涂膜剂2.涂膜剂1.输液制备与质量检查(八)输液2.营养输液3.血浆代用液(九)注射 1. 注射用无菌粉末的质量要求与分类用无菌粉末2.注射用冻干制品(5)质量检查项目(1)特点(2)分类(3)质量要求(1)呼吸系统的结构与药物的吸收(2)影响吸收的因素抛射剂、药物与附加剂、耐压容器与阀门系统(1)处方设计与制备方法(2)气雾剂的处方分析、制备工艺及操作要点主要质量检查项目及限度要求(1)分类、特点及应用范围(2)质量要求与质量检查项目药物粒度要求及其它质量要求(1)膜剂的特点(2)常用成膜材料的性质、特点与应用(3)制备方法(4)膜剂的处方分析、制备工艺及操作要点(5)质量检查项目及限度要求(1)特点及应用范围(2)常用成膜材料及一般制备方法(1)输液的分类与质量要求(2)输液瓶、胶塞的质量要求和清洁处理(3)一般制备过程(4)输液质量检查项目及限度要求(5)输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6)葡萄糖输液的处方分析、制备工艺及操作要点(1)作用与种类(2)静脉注射脂肪乳剂的质量要求、原料及乳化剂的选择作用与质量要求(1)质量要求(2)分类(1)冷冻干燥依据与工艺过程九、液体制剂( 2)冷冻干燥过程中常出现的异常现象及处理方法3.注射用无菌分装( 1)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项目及目的产品( 2)无菌分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固体药物注射剂类型和给药途1.注射剂类型与注径的确定(十)注射射途径的确定( 2)油类药物注射剂类型和给药途剂新产品的径的确定试制2.注射剂的安全性( 1)注射剂的安全性( 2)渗透压的调节方法及计算和渗透压的调节( 3)注射剂中常用止痛剂1.滴眼剂的质量要( 1)质量要求求与药物的吸收途( 2)药物的吸收途径及影响因素径(十一)滴 2.滴眼剂的附加剂附加剂的种类、作用、常用品种与应用眼剂( 1)生产工艺3.滴眼剂的制备与( 2)药液的配滤与灌装举例( 3)滴眼剂的处方分析、制备工艺及操作要点1.液体制剂的特点( 1)特点(一)基本与质量要求( 2)质量要求要求2.液体制剂的分类( 1)按分散系统分类( 2)分散体系中微粒大小与特征1.液体制剂的常用( 1)常用溶剂的分类( 2)常用品种的性质、特点、应用溶剂和用量(二)液体( 1)防腐的重要性和措施制剂的溶剂 2.液体制剂的防腐( 2)常用防腐剂的性质、特点、应和附加剂用和用量3.液体制剂的矫味( 1)矫味剂和着色剂的分类( 2)常用矫味剂和着色剂性质、特与着色点和应用1.溶液剂制备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三)溶液 2.糖浆剂特点及制备方法剂、糖浆剂 3.芳香水剂质量要求和芳香水剂 4.甘油剂特点5.醑剂特点(四)溶胶 1.溶胶剂溶胶的构造、性质及制备方法剂和高分子 2.高分子溶液高分子溶液的性质及制备方法十、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溶液剂1.表面活性剂的特(1)结构特点点、种类及生物学( 2)种类与特性(五)表面性质( 3)生物学性质活性剂2.表面活性剂的应增溶、乳化、润湿、起泡与消泡、用去污、消毒和杀菌1.乳剂的特点与分( 1)特点类( 2)分类( 1)乳化剂的基本要求及选择原则2.乳化剂( 2)乳化剂的种类(六)乳剂( 3)常用品种的性质、特点和应用3.乳剂的形成条件( 1)形成条件及制备( 2)制备方法4.乳剂的变化分层、絮凝、转相、合并与破裂5.质量评价质量检查项目1.混悬剂的质量要( 1)质量要求求及形成条件 .(2)制成混悬剂的条件(1)物理稳定性(七)混悬 2. 混悬剂的物理稳(2)常用稳定剂的性质、特点和应定性与稳定剂剂用3.混悬剂的制备制备方法4.质量评价质量检查项目1.内服制剂合剂(八)其他洗剂、搽剂、滴耳剂、滴鼻剂、含液体制剂 2.外用制剂漱剂、滴牙剂、灌肠剂、灌洗剂、涂剂1.稳定性研究的意( 1)稳定性研究的意义(一)基本义和内容( 2)化学稳定性和物理稳定性要求 2.制剂中药物的化水解、氧化、异构化、聚合、脱羧学降解途径等β H值、广义酸碱催化、溶剂、离1.处方因素及稳定子强度、表面活化方法性剂、处方中辅料等影响因素及对(二)影响策药物制剂降2.环境因素及稳定温度、光线、空气(氧)、金属离解的因素及子、湿度和水分、稳定化方法化方法包装材料等影响因素及对策3.药物制剂稳定化改进剂型与生产工艺、制成稳定的衍生物、加入的其它方法干燥剂及改善包装(三)固体固体药物制剂稳定( 1)特点药物制性的特点及影响因( 2)影响因素十一、微型胶囊包合物和固体分散物十二、缓释、控释制剂十二、缓剂的稳定性素1.影响因素试验高温试验、高湿度试验及强光照射(四)药物试验稳定性的试 2.加速试验与长期温度、湿度、时间的要求验方法试验3.经典恒温法半衰期 t 1/2小有效期 t 0.9的计算1.微囊技术特点2.常用囊材分类及常用品种的特点、性质及应用(一)微型( 1)微囊化方法分类3.微囊化方法( 2)单凝聚法、复凝聚法制备微囊胶囊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4.微囊中药物的释( 1)释放机制放( 2)影响释放的因素5.质量评价主要评价内容1.包合技术特点( 1)环糊精的分类、结构特点、性质及应用(二)包合 2.包合材料( 2)环糊精衍生物的分类、结构特物点、性质、常用品种及应用3.包合方法常用方法及操作要点4.包合物的验证验证方法1.固体分散物的分( 1)分类( 2)特点类、特点及释药( 3)固体分散物的速释与缓释(三)固体 2.载体材料分类及常用品种的性质、特点与应用分散物3.制备方法常用方法及适用范围4.固体分散物的验验证方法证1.缓释、控释制剂( 1)缓释制剂的特点的特点( 2)控释制剂的特点(一)基本( 1)影响口服缓释、控释制剂设计要求 2.口服缓释、控释的因素制剂的处方设计( 2)缓释、控释制剂设计应考虑的问题(二)缓 1.溶出减小药物溶出速度的方法(控)释制 2.扩散减慢药物扩散速度的方法剂的释药原3.其它( 1)溶蚀与扩散、溶出相结合理及方法( 2)渗透泵、离子交换作用(三)缓释、1.骨架型缓释、控( 1)骨架片的分类、特点与骨架材释、控释制控释制剂的释制剂料剂处方和制备( 2)缓释、控释颗粒(微囊)压制工艺片,胃内滞留片,生物黏附片和骨架型小丸的特点及制备方法( 1)微孔膜包衣片的衣膜材料和致2. 膜控型缓释、控孔剂( 2)膜控释小片、肠溶膜控释片和释制剂膜控释小丸的特点3. 渗透泵型控释制组成、分类、常用材料剂(四)缓释、( 1)释放介质控释制剂的 1. 体外释放度试验( 2)取样时间点的设计与释放标准体内外评价( 3)药物释放曲线的拟合方法 2. 体内外相关性相关性意义及相关情况1.TDDS的特点与基( 1)特点(一)基本本组成( 2)基本组成及其作用充填封闭型、复合膜型、黏胶分散要求2.TDDS的类型型、微储库型、聚合物骨架型 TDDS的特点1. 药物的经皮吸收( 1)药物的经皮吸收过程过程与途径( 2)药物经皮吸收的途径( 1)药物性质(二)药物 2. 影响药物经皮吸( 2)基质性质十三、经的经皮吸收收的因素( 3)经皮吸收促进剂( 4)皮肤因素皮给药制3. 促进药物经皮吸( 1)前体药物法剂收的新方法( 2)离子导人法( 1)均质膜材料的常用品种、性质1. 控释膜材料与特点( 2)微孔膜材料的品种(三)经皮( 1)聚合物骨架材料的常用品种给药制剂的 2. 骨架材料( 2)微孔材料的常用品种、性质与常用材料应用3. 压敏胶( 1)作用、应具备的特性及黏合性能( 2)常用品种及应用(三)经皮背衬材料、保护膜材料、药库材料十三、经给药制剂的 4. 其它材料的作用及常用常用材料品种皮给药制(四)经皮 1. 制备主要制备方法剂给药制剂的2. 质量评价质量检查项目及限度要求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一)基本 1. 靶向制剂的特点与分类要求2. 靶向性评价1. 脂质体(二)被动靶向制剂2. 靶向乳剂十四、靶向制剂 3. 微球 4.纳米粒1. 修饰的药物微粒(三)主动载体靶向制剂2. 前体药物1. 物理化学靶向制(四)其他剂靶向制剂2. 结肠靶向药物制剂1. 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一)基本要求2. 药物的跨膜转运十五、生物药剂学 1. 影响药物吸收的(二)药物生理因素的胃肠道吸收2. 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三)药物 1. 注射部位吸收的非胃肠道吸收 2. 肺部吸收(1)特点(2)分类衡量药物制剂靶向性的参数(1)组成与特点(2)脂质体的重要理化性质(3)制备脂质体的材料与制备方法(4)脂质体的作用机制和给药途径(5)脂质体的质量检查项目(1)药物的淋巴转运特点与途径(2)影响乳剂释药特性与靶向性的因素分类、特性及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及体内分布与消除修饰的脂质体、修饰的微乳、修饰的微球和修饰的纳米粒的应用肝靶向、脑靶向、肿瘤靶向与其它靶向前体药物的应用磁性靶向制剂、栓塞靶向制剂、热敏感靶向制剂与βH 敏感靶向制剂的应用特点、分类及原理(1)生物药剂学的研究范畴(2)生物药剂学中的剂型因素(3)生物药剂学中的生物因素(1)生物膜的结构、生物膜的性质(2)被动转运:单纯扩散、膜孔转运(3)载体媒介转运:主动转运、促进扩散(4)膜动转运(1)胃肠液的成分与性质(2)胃排空与胃肠道蠕动(3)循环系统的循环途径与血流量(4)食物(1)药物理化性质对吸收的影响(2)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对吸收的影响(1)注射途径与吸收的关系(2)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1)肺部吸收的特点(2)影响药物肺部吸收的因素鼻黏膜吸收、β 腔黏膜吸收及阴道3.黏膜吸收黏膜吸收的特点表观分布容积、影响分布的因素、(四)药物1.分布淋巴系统转运、血脑屏障与胎盘屏障的分布、代药物代谢的部位、代谢过程及影响谢和排泄 2.代谢因素3.排泄肾排泄、胆汁排泄和肠肝循环(一)基本常用术语隔室模型、消除速度常数、生物半要求衰期、清除率( 1)药动学方程1.血药浓度法( 2)消除速度常数、半衰期的求算、曲线下面积(二)单室( 1)尿药排泄速度法、总量减量法模型静脉注的药动学方程射给药2.尿药数据法( 2)消除速度常数和肾排泄速度常数的求算( 3)尿药排泄速度法、总量减量法的特点( 1)药动学方程1.血药浓度法( 2)消除速度常数、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的求算、曲线下面积2.稳态血药浓度( 1)稳态血药浓度 Css(三)单室( 2)达稳态血药浓度的分数 fss十六、药物模型静脉滴3.(1)稳态后停滴,其消除速度常数动力学注给药静滴停止后药动和表观分旆容积的求算学参数的求算(2)稳态前停滴,其消除速度常数和表观分旆容积的求算4.静脉滴注和静脉(1)负荷剂量注射联合用药(2)药动学方程1.血药浓度法药动学方程(1)消除速度常数(四)单室(2)残数法求算吸收速度常数模型血管外 2.药动学参数的求(3)达峰时间和最大血药浓度给药算(4)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5)清除率(6)滞后时间1.双室模型静脉注(1)中央室药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式(2)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式(五)双室射给药(3)中央室表观分布容积的求算模型给药2.双室模型血管外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式给药(1)多剂量函数(2)第 n 次给药后血药浓度一时间1.单室模型静脉注关系式射给药(3)达稳态后血药浓度一时间关系式(1)第 n 次给药后血药浓度一时间2. 单室模型血管外关系式给药(2)达稳态后血药浓度一时间关系式(1)第 n 次给药后血药浓度一时间(六)多剂 3. 双室模型给药关系式量给药(2)达稳态后血药浓度一时间关系式(1)平均稳态血药浓度4. 平均稳态平均血(2)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3)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药浓度的求算(4)双室模型静脉注射和血管外给药(1)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时首剂5. 首剂量和维持剂量的求算量(2)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时首剂量的求算(1)米氏方程及米氏过程的药动学(七)非线特征(2)血药浓度一时间关系式性药物动力非线性过程的特征(3)生物半衰期与血药浓度的关系学(4)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的关系1. 药动学中的各种零阶矩、一阶矩、二阶矩矩(八)统计(1)半衰期、清除率和稳态时的分矩 2. 用统计矩估算药布容积,动学参数(2)生物利用度和平均稳态血药浓度(1)研究生物利用度的意义(2)衡量吸收速度快慢的药动学参(九)生物数1. 生物利用度(3)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利用度和药用度计算物动力学模(4)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型识别设计2. 药物动力学模型常用识别方法识别(一)基本药物配伍与配伍变(1)药物配伍使用的目的(2)配伍禁忌要求化(3)研究药物配伍变化的目的1. 物理配伍变化及(1)溶解度改变(2)潮解、液化和结块引发原因(3)分散状态或粒径变化(-- )配伍()变色1变化的类型2. 化学配伍变化及(2)混浊或沉淀(3)产气引发原因十七、药(4)分解破坏物制剂的(5)发生爆炸配伍变化(1)溶剂组成改变、β H值改变(2)缓冲容量、离子作用(三)注射注射液配伍变化的(3)直接反应、盐析作用液的配伍变(4)配合量、混合的顺序主要原因化(5)反应时间、氧与二氧化碳的影响(6)光敏感性、成分的纯度(四)配伍1. 配伍变化的实验(1)直接实验法变化的研究与处理方法方法(2)间接实验法(1)可见的配伍变化的实验方法(2)测定变化点的β H 值2. 常用的方法(3)稳定性实验(4)紫外光谱、薄层色谱及气相色谱、高效液相十七、药(四)配伍色谱等物制剂的变化的研究 3. 配伍变化的处理一般处理原则配伍变化与处理方法原则(1)改变贮存条件4. 配伍变化的处理(2)改变调配次序(3)改变溶剂或添加助溶剂方法(4)调整溶液的βH 值(5)改变有效成分或改变剂型1. 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生物技术的区别(一)基本(1)生物技术药物的特点要求十八、生 2. 生物技术药物(2)蛋白多肽类药物的结构特点与物技术药理化性质物制剂(二)蛋白 1. 普通注射剂(1)稳定化(2)制备工艺及影响因素多肽类药物(1)微球注射剂的特点、制备方法的注射给药 2. 缓控释注射剂以及影响释药的因素(三)蛋白 1. 黏膜制剂(2)疫苗微球注射剂的特点(3)缓释、控释植入剂的特点增加药物经黏膜吸收的方法多肽类药物的非注射制 2. 经皮制剂增加药物经皮吸收的方法剂。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药剂学是一门系统性、综合性的学科,是研究药物制剂的研制、生产、稳定性、质量控制、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等相关问题的科学。
本课程旨在通过药物学基础知识、药物制剂学的基本原理、药物配制与质量控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以及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等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制剂的生产、分析、质量控制和合理用药相关知识与技能。
二、课程内容1.药物学基础知识(1)药理学基础(2)药物代谢与排泄(3)药物的吸收、分布以及体内反应(4)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2.药物制剂学基本原理(1)药物制剂的种类及制剂形式(2)药物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3)药物配制方法及工艺流程(4)药物制剂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3.药物配制与质量控制(1)药物配制方法及其控制(2)制剂的外观、色泽、气味、味道等质量控制(3)制剂的稳定性和贮存(4)药物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4.药物在体内的代谢(1)药物的代谢途径及代谢产物(2)药物代谢与环境因素的关系(3)药物代谢与药效的相关性5.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1)药物的毒性及毒性评估方法(2)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及其体现(3)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三、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出勤、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占20%2.期中考试占30%3.期末考试占50%4.实验及报告(如有)占10%四、教学重点1.掌握药剂学基础知识、药物制剂的基本原理及药物质量控制。
2.了解药物配制、质量控制以及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和不良反应。
3.熟悉和掌握药物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五、教学建议1.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利用讨论和小组活动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2.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1.《药剂学》(第六版),邓宁主编。
2.《药物制剂学教程》(第三版),赵国华主编。
3. 《药剂学实验指导书》(第二版),李金生主编。
4. 《药剂学教程》(第二版),王晓波主编。
药剂学 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
- 本章目的及概述
- 药剂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第二章:药物物理化学基础
- 药物溶解度与离子化
- 药物的晶体结构
- 药物的物理性质及影响因素
第三章:药物吸收、分布与排泄
- 药物的吸收途径
- 药物的分布与血浆蛋白结合
- 药物的消除与排泄
第四章:药物代谢与药物代谢酶
- 药物的代谢途径
- 药物代谢酶系统及其分类
- 药物代谢与遗传因素的关系
第五章:药物治疗与剂量
- 药物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 药物剂量的确定与调整
- 药物剂量与个体差异的关系第六章:药物毒理学
- 药物毒性的分类与表达
- 药物的致死剂量与毒剂量比- 药物的毒性评价与监测
第七章:药物相互作用
- 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
- 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
- 药物相互作用的评价与管理第八章:药剂学实验技术
- 药剂制剂的制备方法
- 药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 药剂实验室安全与操作规范第九章:药剂学实践
- 药物处方与药学评估
- 药物给药途径与药物交付系统
- 药剂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第十章:新药开发与药剂创新
- 新药开发的流程与要求
- 药剂创新与现代技术应用
- 伦理、法规与药物安全性评价
结语
- 本大纲的总结与回顾
- 药剂学的发展前景与重要性
注意:以上仅为一个示例,具体教学大纲内容可能因学校或机构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涉及到药物的制剂、配伍、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药剂学的教学大纲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全面、系统、科学、实用。
首先,大纲应该全面涵盖药剂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制剂学、质量控制、药物配伍等内容。
其次,大纲应该系统地组织这些内容,使得学生能够逐步地掌握药剂学的知识体系。
此外,大纲的编写还应该科学合理,既要符合药剂学的学科特点,又要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大纲的内容应该实用,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内容的安排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应该根据药剂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
一般来说,药剂学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制剂学:介绍药物的制剂种类、制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制剂的质量控制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制剂的特点和应用,掌握制剂的制备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
2. 药物配伍学:介绍药物的相互作用和配伍原则,以及药物的稳定性和相容性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药物的合理配伍原则,以及判断药物配伍的稳定性和相容性。
3. 药物质量控制:介绍药物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方法,包括药物的质量标准、质量检验和质量控制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药物的质量评价标准,掌握药物的质量检验方法,以及了解药物的质量控制原则。
4. 药剂学实验:进行药剂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思维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药剂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能够进行药剂学实验的设计和分析。
三、药剂学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在药剂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药剂学 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药物剂型、制剂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药物剂型的种类和特点,掌握各种制剂的制备方法与质量控制标准,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质量控制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药剂学概述1.1 药剂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药剂学的基本原理及其与药理学与药物化学的关系2. 药物剂型分类与特点2.1 固体剂型2.1.1 片剂2.1.2 胶囊剂2.1.3 颗粒剂2.2 半固体剂型2.2.1 软膏剂2.2.2 凝胶剂2.2.3 糊剂2.3 液体剂型2.3.1 口服液2.3.2 注射剂2.3.3 外用溶液3. 药物制剂工艺3.1 药物制剂的基本操作技术3.2 药物加工与制剂设计3.3 药物的缓释技术4. 药物质量控制4.1 药物质量检验方法与仪器设备4.2 药物稳定性与保存4.3 药物剂量控制与给药安全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案例分析。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剂工艺等知识。
实验教学通过安排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质量控制意识。
案例分析通过讲解真实的药物制剂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1. 主教材:《药剂学教程》2. 参考书目:- 《药剂学基础与应用》- 《制药学》- 《药物化学与药物制剂学》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报告、考试等。
其中,平时成绩占50%,实验报告占30%,考试占20%。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讨论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等综合评定。
六、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一共分为16周,具体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 第1-2周:药剂学概述- 第3-4周:固体剂型- 第5-6周:半固体剂型- 第7-8周:液体剂型- 第9-10周:药物制剂工艺- 第11-12周:药物质量控制- 第13-14周:实验操作与实践应用- 第15-16周:复习与考试七、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如下:1. 实验室设备:计量仪器、制剂设备等2. 实验试剂:各种药物原料、溶剂等3. 课件与文献:教师将提供相应的课件和相关文献资料,供学生学习参考。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涉及药物的制剂、质量控制、药物相容性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药物特性及其制剂过程的理解,提高其制剂能力和药物品质控制的技术水平。
二、课程目标1. 使学生熟悉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 培养学生在药物制剂中的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4. 培养学生对药物质量控制、药剂配制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药剂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包括药剂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药剂学原理等;2. 药物制剂的类型和特性:包括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气体制剂等的特点和制备方法;3. 药物质量控制:包括药物质量标准、质量评价方法、质量控制的原则和方法等;4. 药物的相容性和稳定性:包括药物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药物的稳定性评价以及在药物配方中的应用等;5. 药品的制剂工艺:包括药物配方设计、制剂工艺流程、关键操作的规范等;6. 药品剂型选择与使用:包括剂型选择的原则、剂型优化、药物配方的优化等。
教学方法:1.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临床实例讲解;2. 进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 开展实验实践,进行药物制剂的实操训练;4. 组织学生进行药剂学相关的文献检索和综述;5. 定期进行考试和讨论,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检验。
四、考核与评价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作业等)占总评成绩的30%;2. 课程论文或实验报告占总评成绩的30%;3.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40%。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1. 《药剂学导论》2. 《药剂学基础》3. 《药司临床制剂学》参考书目:1. 《现代制剂学》2. 《现代药剂学与制剂学》3. 《药剂学实验指导》六、其他事项1. 学生须按时参加课程实验和考试,缺勤和迟到将影响成绩;2. 禁止抄袭、剽窃他人作品,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3. 课程中禁止使用未经授权的软件和设备;4. 学生对教师提供给予的指导和帮助要保持感恩之心。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药剂学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课程学分:_____课程总学时:_____先修课程: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用分析化学等适用专业:药学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它是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是联系药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应用的桥梁学科。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药物的传递系统、制剂新技术等。
熟悉各类药物剂型的特点、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
了解药剂学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
2、能力目标能够进行常见药物剂型的处方设计和制备,并能对制剂质量进行初步评价。
具备运用药剂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和临床用药问题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能够跟踪药剂学科的发展前沿。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绪论1、教学内容药剂学的概念、任务和发展。
药物剂型的重要性和分类。
药典与药品标准简介。
GMP、GLP 与 GCP 简介。
2、教学要求了解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
掌握药物剂型的分类方法和选择原则。
熟悉药典、药品标准以及相关规范的作用和意义。
(二)液体制剂1、教学内容液体制剂的特点、分类和质量要求。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特性及其在药剂中的应用。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溶液剂、混悬剂、乳剂的制备、质量评价和稳定性。
2、教学要求掌握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和附加剂。
理解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制和应用。
能够制备常见的液体制剂,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和控制。
(三)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1、教学内容灭菌与无菌的概念及相关技术。
注射剂的特点、分类、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和质量检查。
输液剂的质量要求和制备方法。
粉针剂的制备和质量控制。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理工学科部《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二○一二年八月《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篇药物剂型概论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一、药剂学的概念与基本任务二、药剂学的分支学科三、药物的剂型四、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五、药典与药品标准简介六、GMP,GLP、GCP七、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药剂学课程的任务、内容及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剂型、制剂、方剂等名词的意义。
第二章液体制剂教学内容:一、液体制剂的特点、质量要求、分类二、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三、低分子溶液剂四、高分子溶液剂五、溶胶剂六、混悬剂七、乳剂八、不同给药途径用液体制剂九、液体制剂的包装与贮存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各类液体药剂的定义、特点、应用等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液体药剂的制备原则、方法。
第三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教学内容:一、概述二、注射剂三、注射剂的制备四、输液五、注射用无菌粉末六、眼用液体制剂七、其他灭菌与无菌制剂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各种湿热灭菌法,注射剂的质量要求,制备工艺。
教学重点与难点:注射剂的特点及其生产工艺。
第四章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教学内容:一、概述二、散剂三、颗粒剂四、片剂五、片剂的包衣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片剂常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及辅料选用原则,熟悉散剂的特点及一般制备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固体制剂的制备工艺通则。
第五章固体制剂-2(胶囊剂、滴丸和膜剂)一、胶囊剂1、概念2、特点3、制备工艺二、滴丸剂和膜剂1、概念2、特点3、制备工艺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胶囊剂、滴丸剂和膜剂的制备。
教学重点与难点:胶囊剂、滴丸的制备方法、特点。
第六章半固体制剂教学内容:一、软膏剂二、眼膏剂三、凝胶剂四、栓剂1、基质2、处方组成3、制备及质量检查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软膏剂、眼膏剂、凝胶剂及栓剂的处方组成及制备方法,熟悉栓剂作用的特点和影响药物吸收的各种因素。
药剂学教学大纲.doc
《药剂学》教学大纲药学教研室《药剂学》教学大纲前言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
它是研究将药物制成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它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保证药物制剂的安全、有效和稳定,以质量优良的药剂满足医疗卫生的需要。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剂型与制剂设计、制备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从事药剂学工作,合理制药用药,保证用药安全,充分发挥药效,研究探讨新剂型和新制剂等方面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用书崔福德主编《药剂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教学内容、要求药剂学教学时数分配顺序内容学时理论实践合计1 绪论 4 42 液体制剂 6 5 63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10 104 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10 10的包衣)5 固体制剂-2(胶囊剂、滴丸和膜剂) 2 26 半固体制剂 4 47 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 2 28 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 5 59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2 210 表面活性剂 4 411 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 3 4 312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5 513 粉体学基础 4 4 414 流变学基础 2 215 药物制剂的设计 4 416 制剂新技术10 1017 缓释、控释制剂 6 618 经皮吸收制剂 3 319 生物技术制剂 4 4第一篇药物剂型概论第一章绪论(4学时)1、掌握药剂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及研究方法;剂型、制剂、方剂、制剂学、调剂学等名词的意义,药物制剂的分类方法、特点。
2、熟悉药典概况,中国药典的沿革概况;《新药审批办法》中药剂学试验项目的必要性及其内容。
3、了解药剂学的发展史,GMP,GLP的概念及基本要求。
二、教学内容1、药剂学的概念与基本任务2、药剂学的分支学科3、药物的剂型4、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5、药典与药品标准简介6、GMP、GLP、GCP7、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三、教学方式讲授四、复习思考题1、药物为什么要制成制剂?2、试述药剂学的定义。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一、引言药剂学是医学专业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涵盖药物的性质、用途、剂型、配方、制备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药剂学教学大纲的内容设置及教学目标,以期为药剂学教学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课程概述1. 课程名称:药剂学2. 课程性质:主干课程3. 适用对象:医学相关专业学生4. 学时安排:共计80学时,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三、教学目标1. 掌握药物的基本分类及性质;2. 熟悉各种剂型的特点与应用;3. 能够进行简单的药物配方和制剂过程;4. 具备良好的药剂学实验技能。
四、教学内容1. 药物性质与分类(1)药物的定义与分类;(2)药物的理化性质;(3)药物的质量标准。
2. 药物剂型与制备(1)固体剂型:片剂、颗粒剂等;(2)液体剂型:口服液、注射液等;(3)半固体剂型:软膏、栓剂等;(4)其它剂型:喷雾剂、缓释剂等。
3. 药物配方及制剂(1)配方学基础;(2)处方解析和合理用药;(3)常见处方的制备与调配方法。
4. 药剂学实验(1)药物的质量控制实验;(2)药物制剂的生产实验;(3)理化指标测定实验。
五、教学方法1. 理论课程采用讲授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讲解药剂学基础知识,并辅以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
2. 实验课程注重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完成实验报告和经验总结为主要形式。
六、考核方式1. 理论考核:期中考试、期末考试;2. 实验考核: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实验报告评定。
七、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主教材:《药物学》(主编XXX);2. 参考书目:《药剂学导论》、《现代制剂学》等。
八、结语药剂学教学大纲的制订是为了规范和提高药剂学课程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大纲的实施,相信能够为医学专业学生的教学提供有效指导,使他们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能够胜任各项药物管理工作。
愿药剂学教学大纲的内容能够为药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剂学”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课程代码:222010081课程名称:药剂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开课学期:第六学期(春学期)适用对象:药学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等。
内容简介: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用药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药剂学是药学专业主要的专业课之一。
药剂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药剂学的基本理论;药物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药物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研究和开发制剂的新技术和新机械设备;中药和生物技术药物的新制剂与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等。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知识,药物制剂处方前设计;各种剂型的制备原理,制剂生产中的基本单元操作及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等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从事药物制剂学理论研究、剂型设计、开发研制新药、药物制剂的生产和管理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具备制剂设计和制备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制剂质量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篇药物剂型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1、掌握药剂学的概念。
2、掌握药剂学的相关术语(制剂、剂型)。
3、熟悉药剂学的任务。
第二节药剂学的分支学科1、熟悉药剂学的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和生物药剂学)。
2、熟悉生物药剂学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的概念、研究范围及与药剂学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药物剂型与1、掌握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2、掌握药剂剂型的分类。
3、熟悉药物的传递系统()的概念。
4、熟悉的研究进展。
第四节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了解药物辅料的应用及制剂中的作用。
第五节药典与药品标准1、掌握中国药典的概况、特点及沿革。
2、熟悉药品标准;了解国外药典的概况及发展。
3、熟悉处方的概念及分类。
4、了解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第六节、与1、掌握、与的概念。
2、熟悉的规范。
第七节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1、了解国外药剂学的发展。
2、了解国内药剂学的发展。
第二章液体制剂第一节概述1、掌握液体制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
2、熟悉液体制剂的分类。
第二节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1、熟悉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
2、熟悉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的类型。
第三节低分子溶液剂1、掌握溶液剂的概念、特性及制备方法。
2、熟悉芳香水剂、糖浆剂的概念及特点。
3、了解醑剂、甘油剂的基本概念及特性。
第四节高分子溶液剂1、掌握高分子溶液的性质。
2、熟悉高分子溶液的制备方法。
1、熟悉溶胶的构造和性质。
2、熟悉溶胶剂的制备方法。
第六节混悬剂1、掌握混悬剂的概念及物理稳定性。
2、熟悉混悬剂的稳定剂种类。
3、熟悉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4、了解评定混悬剂质量的方法。
第七节乳剂1、掌握乳剂的概念、分类。
2、掌握常用的乳化剂种类。
3、3、熟悉乳剂的形成理论。
4、4、熟悉乳剂的制备方法其稳定性。
5、5、了解乳剂的质量评定。
第八节不同给药途径用液体制剂1、熟悉搽剂、涂膜剂和洗剂的概念。
2、了解滴鼻剂、滴耳剂和、合剂的概念。
第三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第一节概述1、掌握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定义与分类。
2、掌握灭菌与无菌技术的种类。
3、了解空气净化技术和冷冻干燥技术。
1、掌握注射剂概念、分类。
2、掌握注射剂处方组分及主要附加剂。
3、掌握等渗调节计算方法。
第三节注射剂的制备1、掌握注射剂的制备工艺流程路线。
2、熟悉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及其制备方法。
3、掌握热原的概念、特性及除去热原的方法。
4、熟悉注射剂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检查。
5、了解典型注射剂处方与制备工艺。
第四节输液1、掌握输液的分类与质量要求。
2、掌握输液的制备方法。
3、熟悉输液的质量检查。
4、熟悉主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了解输液的包装、运输与贮存。
6、了解典型输液处方及制备工艺分析。
第五节注射用无菌粉末1、熟悉注射无菌粉末分装技术。
2、熟悉注射用冻干制品的制备方法。
6、了解典型冻干无菌粉末处方及制备工艺。
第六节眼用液体制剂1、掌握眼用药物的吸收途径及影响吸收的因素。
2、熟悉滴眼剂与洗眼剂。
3、熟悉眼用液体型制剂的制备方法。
4、了解滴眼剂处方及制备工艺。
第四章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第一节概述1、掌握固体剂型的制备工艺通则2、熟悉固体剂型的体内吸收路径。
3、熟悉方程及应用。
第二节散剂1、熟悉散剂的概念、特点及制备方法。
2、了解散剂的质量检查、散剂举例。
第三节颗粒剂1、熟悉颗粒剂的概念、特点。
2、熟悉颗粒剂的制备、质量检查。
第四节片剂1、掌握片剂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掌握片剂常用的辅料及其特性。
3、掌握片剂的制备方法与分类。
4、掌握湿法制粒技术和固体的干燥技术。
5、熟悉压片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6、了解片剂的质量检查。
7、了解片剂的包装、片剂举例。
第五节片剂的包衣1、熟悉糖包衣工艺与材料。
2、熟悉薄膜包衣工艺与材料。
3、了解包衣的方法与设备。
第五章固体制剂-2(胶囊剂、滴丸和膜剂)第一节胶囊剂1、熟悉胶囊剂的概念及特点。
2、熟悉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3、了解胶囊剂的质量检查与包装贮存。
第二节滴丸剂和膜剂1、熟悉滴丸剂的概念、特点及制备方法。
2、熟悉膜剂的概念与特点。
3、熟悉常用的膜剂材料及特性。
4、了解膜剂的制备方法。
第六章半固体制剂第一节软膏剂1、掌握软膏剂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2、熟悉软膏剂常用的基质。
3、熟悉软膏剂的制备方法,药物的加入方法。
4、了解软膏剂的附加剂。
5、了解软膏剂的质量检查。
第二节眼膏剂1、了解眼膏剂的概念及特点。
2、了解眼膏剂的制备及其质量检查。
第三节凝胶剂1、熟悉凝胶剂的特点。
2、熟悉常用水性凝胶基质种类及特性。
3、了解水凝胶剂的制备及处方举例。
第四节栓剂1、掌握栓剂的概念、种类及质量要求。
2、熟悉栓剂的处方组成。
3、熟悉栓剂的制备及处方分析。
4、熟悉栓剂的治疗作用(局部及全身)及临床应用。
5、了解栓剂的质量评价。
第七章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第一节概述1、掌握气雾剂的特点、气雾剂的分类。
2、熟悉气雾剂的吸收特点。
第二节气雾剂的组成1、熟悉抛射剂种类、命名原则。
2、熟悉气雾剂中药物与附加剂要求。
3、了解耐压容器及阀门系统的特点。
第三节气雾剂的制备1、熟悉气雾剂的处方并举例。
2、了解气雾剂的制备工艺。
3、了解气雾剂的质量评定。
第四节喷雾剂1、熟悉喷雾剂的概念及特点。
2、了解喷雾剂的装置。
3、了解喷雾剂的质量评价。
第五节吸人粉雾剂1、了解吸入粉雾剂概念、特点。
2、了解粉末雾化器构造。
第八章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第一节概述·1、熟悉浸出技术及中药制剂的概念。
2、熟悉浸出制剂的种类及特点。
3、了解中药剂型的改革。
第二节浸出操作与设备1、熟悉药材的预处理、浸出过程、影响浸出的因素、浸出方法。
2、了解浸出设备。
3、了解浸出液的蒸发与干燥过程。
第三节常用的浸出制剂1、熟悉汤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的概念与特点。
2、熟悉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3、熟悉颗粒剂(冲剂)的概念制备方法。
第四节浸出制剂的质量1、了解控制药材的质量、控制提取过程方法和控制浸出制剂的理化指标。
第五节中药成方制剂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1、熟悉中药注射剂概念。
2、了解眼用制剂、软膏剂、中药片剂、中药胶囊剂、中药栓剂等剂型的特点。
第二篇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第九章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第一节药用溶剂的种类及性质1、熟悉了解药用溶剂的种类。
2、了解药用溶剂的性质。
第二节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1、熟悉药物的溶解度。
2、熟悉药物的溶出速度及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第三节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1.掌握药物溶液的渗透压概念及测定方法。
2、熟悉药物溶液的与值测定。
3、了解药物溶液的表面张力。
4、了解药物溶液的粘度及测定方法。
第十章表面活性剂第一节概述1、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概念、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
2、了解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
第二节表面活性剂的分类1、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2、掌握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特点和特性。
第三节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和应用1、掌握表面活性剂胶束、概念。
2、掌握亲水亲油平衡值计算。
3、熟悉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4、熟悉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5、熟悉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的应用。
6、了解表面活性剂的其他应用。
第四节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1、熟悉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2、了解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毒性及刺激性。
第十一章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第一节概述1、了解微粒体系的意义。
第二节微粒分散系的主要性质与特点1、熟悉微粒大小与测定方法。
2、熟悉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关系。
3、了解微粒的动力学性质、光学性质和电学性质。
第三节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1、熟悉微粒的热力学稳定性、动力学稳定性。
2、熟悉絮凝与反絮凝概念及特性。
第十二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第一节概述1、熟悉研究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意义。
2、熟悉研究药物制剂稳定性的任务。
第二节药物稳定性的化学动力学基础1、熟悉化学反应级数。
2、熟悉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与药物稳定性预测。
第三节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1、熟悉药物水解概念及特点。
2、熟悉氧化氧化的概念及特点。
3、了解药物的其他反应。
第四节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1、掌握处方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2、熟悉外界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3、熟悉药物制剂稳定化的其他方法。
第五节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特点及降解动力学1、了解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特点。
2、了解固体剂型的化学降解动力学。
第六节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1、掌握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方法和要求。
2、熟悉稳定性重点考查项目。
3、熟悉有效期统计分析。
4、熟悉经典恒温法推测药物有效期。
5、了解固体制剂稳定性实验的特殊要求和特殊方法。
第七节新药开发过程中药物系统稳定性研究1、熟悉新药研发过程中药物稳定性的研究方法及要求。
第十三章粉体学基础第一节概述1、了解粉体、粉体学概念。
第二节粉体粒子的性质1、熟悉粒径与粒度分布概念。
2、熟悉粒子形态分类、粒子的比表面积计算。
第三节粉体的密度与空隙率1、掌握粉体的密度、粉体的空隙率概念。
2、熟悉粉体空隙率及计算。
第四节粉体的流动性与充填性1、熟悉粉体的流动性及表示方法。
2、了解粉体的充填性。
第五节粉体的吸湿性与润湿性1、了解粉体的吸湿性和润湿性。
第十四章流变学基础第一节概述1、掌握流变学的基本概念。
2、熟悉流变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流变性质1、熟悉牛顿流动和非牛顿流动。
2、了解流体的触变流动性和粘弹性。
第三节蠕变性质的测定方法1、熟悉落球粘度计和旋转粘度计的原理。
2、了解圆锥平板粘度计原理。
3、了解制剂流变性的评价方法。
第十五药物制剂的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制剂设计的基础1、熟悉给药途径和剂型的确定原则。
2、熟悉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
3、熟悉制剂的剂型与药物吸收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