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4
人教高中化学选修4课件:第4章 电化学基础
练习:把a、b、c、d四块金属浸入稀硫酸中,用
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
a、b相连时,a为负极;
a >b
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
c>d
a、c相连时,c极产生大量气泡,
a>c
b、d相连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b极移动。
d>b
则四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为: a>c > d > b 。
原电池原理应用:
(2)比较反应速率 当形成原电池之后,反应速率加快,如实验室制H2时, 纯Zn反应不如粗Zn跟酸作用的速率快。
负极
e-
正极
A
Zn-
Cu
Zn2+
负极
H+ H+ SO42-
阳离子
阴离子
正极
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1.内部条件: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2.外部条件:
(1)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 非金属单质或金属氧化物)作电极。 (2)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两极一液成回路,氧化还原是中心
负极(Zn):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Pt或C):2Fe3++2e-=2Fe2+(还原反应)
ZnCl2溶液
FeCl3溶液
负极(Zn):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Pt或C):2Fe3++2e-=2Fe2+(还原反应)
2.依据氧化还原反应: 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 电池如图所示。
盐桥制法:1)将热的琼胶溶液倒入U形管中(注意不要产生裂隙),
将冷却后的U形管浸泡在KCl或NH4NO3的饱和溶液中即可。2)将 KCl或NH4NO3的饱和溶液装入U形管,用棉花都住管口即可。
高中化学专题4生活中常用的有机物一烃的含氧衍生物第2单元醛羧酸基础课时13羧酸的性质和应用课件苏教版
(2)向苯酚和醋酸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溶液,溶液都变为红色。
(× )
(3)1 mol C2H5OH 和 1 mol CH3COOH 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可以
完全反应生成 1 mol CH3COOC2H5。
(× )
(4)乙酸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一定条件下乙酸能与氢气发生加
成反应。
( ×)
(5)乙酸显酸性,电离出 H+,因此发生酯化反应时断裂 H—O 键。
能团为 —COOH 或
。
(2)通式:一元羧酸的通式为 R—COOH,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 CnH2nO2 或 CnH2n+1COOH 。
2.羧酸的分类
(1)按与羧基连接的烃基的结构分类
低级脂肪酸,如乙酸:CH3COOH
羧酸脂肪酸高级脂肪酸软硬油脂脂酸酸酸:C::17CCH113573HHC33O15CCOOOHOOHH
(5)乙酸、草酸、硬脂酸和石炭酸均属于羧酸类有机物。 ( × )
二、羧酸的性质 1.乙酸的组成和结构
俗称 分子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醋酸 C2H4O2 CH3COOH
2.乙酸的化学性质
(1)弱酸性
乙酸是一种弱酸,酸性比碳酸 强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
发生如下反应: CH3COOH+NaOH―→CH3COONa+H2O ; 2CH3COOH+CuO―→(CH3COO)2Cu+H2O ; 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
亚油酸 :C17H31COOH
芳香 酸,如苯甲酸:C6H5COOH,俗名安息香酸
(2)按分子中羧基的数目分类
3.羧酸的系统命名法 (1)选主链:选择含有羧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按主链碳原子 数称为某酸。 (2)编号位:在选取的主链中,从羧基碳原子开始给主链上的碳 原子编号。 (3)定名称:在“某酸”名称之前加上取代基的位次号和名称。
高中化学选修4之知识讲解_化学平衡移动_基础-
化学平衡的移动【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能利用相关理论解释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要点梳理】要点一、化学平衡移动【反应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化学平衡移动】1.定义。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动态平衡,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保持平衡状态,当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浓度、压强、温度)改变时,原平衡就会被破坏,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含量会随之改变,引起v 正≠v 逆,然后在新条件下重新建立平衡。
这种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原因。
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反应条件的改变,移动的结果是正、逆反应速率发生变化,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发生相应的变化。
3.标志。
(1)从反应速率来看:如有v 正=v 逆,到v 正≠v 逆,再到v 正'=v 逆',有这样的过程表明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
(2)从混合物组成来看:各组分的含量从保持一定到条件改变时含量发生变化,最后在新条件下各组分的含量保持新的一定,同样表明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
4.方向。
平衡移动的方向由v (正)、v (逆)的相对大小来决定: (1)若外界条件的改变引起v (正)>v (逆),则化学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或向右)移动。
(2)若外界条件的改变引起v (正)<v (逆),则化学平衡将向逆反应方向(或向左)移动。
(3)若外界条件的改变虽引起v (正)和v (逆)的变化,但v (正)和v (逆)仍保持相等,则称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或没有被破坏)。
要点诠释:平衡移动过程可表示为: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平衡−−−−→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一定时间后新条件下的新化学平衡 v (正)=v (逆) v (正)≠v (逆) v '(正)=v '(逆)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各组分的含量不断变化→各组分的含量又保持不变要点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反应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化学平衡移动】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高中化学选修4人教版2
A 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B的体积分数
D.C的物质的量浓度
练练习习2
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A(g)+3B(g)⇌2C(g)+2D(s)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①C的生成 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A、B、C的百分含量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 3amolB ⑧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A.②⑧ B.②⑤⑧ C.①③④⑦ D.②⑤⑥⑧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1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
河北南宫中学 刘志峰
目录
CONTENTS
1、可逆反应 2、化学平衡状态 3.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PART 1
可逆反应
溶解度的定义
当温度一定时, 固体溶质在某溶剂中形成饱和溶液, 溶液中的质量为一定值。
思考: 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溶质还会继续溶解吗?
溶解过程
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 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 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3H2
2NH3来说
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判断方法1: 一正一逆, 符合比例 判断方法2: 变量不变, 平衡出现
A、SO2的消耗速率等于SO3的生成速率
B、O2的生成速率等于SO3的生成速率
C、SO2的消耗速率等于O2消耗速率的2倍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反应平衡与化学平衡常量1.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2.热力学因素对平衡的影响3.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4.化学反应的矛盾特性5.化学平衡常量的计算6.平衡常量与反应速率的关系7.实际化学系统中的平衡常量二、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2.氧化还原反应的历史3.原子价与氧化数4.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极反应5.电势差和标准电势6.氧化还原反应的热力学和电化学特性7.氧化还原反应的工业应用三、酸碱理论及其应用1.传统酸碱理论2.布朗斯特德酸碱理论3.酸碱反应的热力学特性4.强酸强碱与弱酸弱碱的电离度5.酸碱滴定的应用6.酸碱指示剂的应用四、配位化学1.配位化学的概念2.配合物的形成与稳定性3.配位场理论4.五大分子组成的配合物5.配合物的应用五、有机材料和化学反应原理1.有机材料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烃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方法3.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4.醇、酚和醛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5.酮、酸、酯和羧酸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6.含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六、基因工程1.基因的概念2.遗传密码的概念3.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原理4.基因克隆技术的应用5.基因工程在医学、农业和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七、无机化学中的材料科学1.玻璃2.电子材料3.电池材料4.金属材料5.生物材料八、化学热力学1.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第一定律2.内能、焓和熵的概念3.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力学函数的应用4.吉布斯自由能和化学平衡的关系5.广义力学的概念及应用。
以上是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促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进一步研究和深入理解。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选修4知识点汇总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 (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 为“-”或△H<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为“+”或△H>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 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例:CH4 (g) + 2O2 (g) = CO2 (g) + 2H2O (l) ΔH=-890.3 kJ/mol三、燃烧热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25℃,101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C→CO2,S→SO2,H→H2O,只能在氧气中燃烧。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常考选择: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我们在高中化学的时候,通常选修课本的内都是必修课本的补充与说明,想了解更多知识的学生可以仔细阅读选修课本。
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1、化学反响的焓变(1)反响焓变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反响产物的总焓与反响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响焓变,用ΔH表示.(2)反响焓变ΔH与反响热Q的关系.对于等压条件下进展的化学反响,假设反响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那么该反响的反响热等于反响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响产物)-H(反响物).(3)反响焓变与吸热反响,放热反响的关系:ΔH>0,反响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响.ΔH<0,反响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响.(4)反响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把一个化学反响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响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O2(g)=H2O(l);ΔH(298K)=-285.8kJ·mol-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响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响温度.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2、反响焓变的计算(1)盖斯定律对于一个化学反响,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响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2)利用盖斯定律进展反响焓变的计算.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代数和.(3)根据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θ计算反响焓变ΔH.对任意反响:aA+bB=cC+dDΔH=[cΔfHmθ(C)+dΔfHmθ(D)]-[aΔfHmθ(A)+bΔfHmθ(B)] 元素周期律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构造、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复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作为一名高中化学老师,你在教学工作中懂得如何写一篇高中化学教案吗?不妨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高中化学教案吧。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有关于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希望你喜欢。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分析及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氧化还原这一对典型的矛盾,领悟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学情分析1、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学生已学习了初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已掌握了有关氧化还原反应中特殊例子,通过分初中概念的逐步分析,使学习能从初中的特殊例子转移到高中扩大的概念的实质了来。
若能从理论上、其它概念的进展的类比上进行分析,学习对其实质的理解还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2、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深刻理解,一定会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一定会理解许多反应的进行的实质,对电化学知识也一定会达到一定的理解程度。
对知识的理解一定会使学生的能力提高,也使学生学习化学的理论水平有很大提高,对学生的今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会起到相当大的帮助作用。
3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新上高一的学生从心理上还未完全从初中的心理、思维方式上转变过来,理解能力还不十分强,但上高中后都有一种好奇心、好胜心,同时也都有一定的进取心,特别是考入重高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正确引导,逐步培育,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也是培育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时期。
3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特例)概念的基础是,理解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特征。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分析及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氧化还原这一对典型的矛盾,领悟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高中化学选修4
高中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选修4,是在高中化学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和深化,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反应动力学、平衡反应、电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等。
一、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其中重要的实验方法有试管法和初始斜率法。
在反应速率的计算中,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关。
二、平衡反应平衡反应是指反应物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
这种状态是动态的,即反应物继续发生反应,但是反应速率达到了一个定值。
平衡常数及其计算是平衡反应的关键。
三、电化学电化学是研究电化合反应和电解质溶液性质的学科。
电化合反应是在电场作用下,在电极表面发生的化学反应。
电解质溶液性质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的电导率、离子迁移速率和电化学反应比较稳定以及其他一些性质。
在电化学领域中,重要的实验方法有电解和电化学计量法。
四、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碳化合物)化学性质和合成方法的学科。
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和氢元素的化合物,它们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机理具有特殊性质,例如亲电性、亲核性、芳香性等。
有机化学有很多的应用,例如医药、化妆品和材料等。
五、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化学是研究大分子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性质的学科。
高分子化合物是由许多分子单元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例如聚合物、纤维素等。
高分子化学在材料、电子、医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选修4涵盖了很多基础的涨姿势的知识点,同时也涉及了一些基础实验和计算方法。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应用领域。
高中生学习化学选修4不仅能够拓展知识面,提高动手能力,还有助于理解和探究化学的本质和实用价值。
高中化学选修4
高中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选修4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到化学能和化学反应的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了解物质间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掌握化学能的转化和利用方法,深入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及其应用。
本节课程主要涉及化学能、热力学和化学反应、化学动力学、电化学和化学平衡五个部分。
一、化学能化学能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储存的能量。
常见的化学能有热能、电能等。
化学能的转化和利用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化学能的定义及其种类,接着学习化学能转化原理和方法,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光化学反应等。
学习过程中需要体会化学能转化过程中能量转移的规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进一步了解化学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化学燃料、化学电池等。
二、热力学和化学反应热力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热力学性质的科学。
本章节介绍了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以及热力学第三定律等,同时引入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描述:熵变和焓变。
熵变描述了化学反应中物质分子无序度的变化,通过计算熵变可以判断一个化学反应的方向。
焓变则描述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过计算焓变可以判断一个化学反应的放热或吸热性质。
热力学和化学反应的结合,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原则和规律,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发生速率及其机理的学科。
本章节主要涉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反应速率定律及其应用、反应机理、活化能和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等内容。
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等的关系,理解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转移过程和需要满足的一定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同时,需要了解反应机理对于反应速率的影响和了解活化能的定义和如何计算活化能值。
四、电化学电化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以电荷转移为特征的科学。
本章节主要涉及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解过程、电池原理、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电化学动力学等。
2023年高中化学第4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堂达标验收
1.镭,元素符号Ra,是一种具有很强的放射性的元素,在化学元
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第 ⅡA族。1898年12月,玛丽·居里和皮埃
尔·居里从沥青铀矿提取铀后的矿渣中分离出氯化镭。下列关于镭元素单
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推测错误的是
( CD )
A.镭的原子半径比钙的大
B.氯化镭的化学式为RaCl2 C.单质镭不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
解析:(1)由主要化合价和原子半径知A为Mg,B为Al,C为S,D为 Cl-,E为O。
(2)B处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ⅢA族。 (3)C、D的简单离子分别为S2-、Cl-,半径大小为S2->Cl-。 (4) 最 高 价 氧 化 物 对 应 的 水 化 物 分 别 为 Mg(OH)2 、 Al(OH)3 、 H2SO4、HClO4,其中HCIO4酸性最强。 (5)S与O形成的化合物有SO2和SO3。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作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大多数位于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
素的交界线附近
B.农药中常含有的元素通常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方区域内
C.构成催化剂的元素通常在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区域内
D.在周期表过渡元素中寻找作耐高温和耐腐蚀的合金材料的元素
解析:构成催化剂的元素为过渡金属元素,在周期表过渡元素中寻
找,故选C。
要点归纳
课堂素能探究
知识点 元素的性质、结构及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问题探究: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以推出该元素在周期表中 的位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有何必然联系?
2.主族元素最高正价与原子结构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1.原子有个电子层,元素就位于第几周期;主族元 素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几个电子,元素就位于第几主族。 2.主族元素最高正价与其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密切相 关,等于其原子所能失去或偏移的最外层电子数。
高中化学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讲 碳、硅及无机非金属材料考点1 碳、硅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一、碳、硅的单质1.存在:自然界中碳元素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而硅元素因有亲氧性,所以仅有化合态。
碳单质主要有金刚石、石墨、C 60等同素异形体,硅单质主要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大类。
2.碳、硅单质的结构、物理性质与用途的比较碳、硅在参与化学反应时,一般表现还原性。
碳⎩⎪⎪⎨⎪⎪⎧与O 2反应⎩⎪⎨⎪⎧O 2(足量):C +O 2=====点燃CO 2O 2(不足):2C +O 2=====点燃2CO 与氧化物反应⎩⎪⎨⎪⎧CuO :2CuO +C=====△2Cu +CO 2↑(冶炼金属)SiO 2:SiO 2+2C=====高温Si +2CO ↑(制取粗硅)H 2O :C +H 2O (g )=====高温CO +H 2(制取水煤气)与强氧化性酸反应⎩⎪⎨⎪⎧浓H 2SO 4: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浓HNO 3:C +4HNO 3(浓)=====△CO 2↑+4NO 2↑+2H 2O 二、碳、硅的氧化物 1.CO 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能使人中毒的原因是其与人体中血红蛋白相结合,因缺氧而中毒。
(2)化学性质①可燃性:2CO +O 2=====点燃2CO 2。
②还原性:CO 还原Fe 2O 3的反应为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
2.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硅的比较 (1)物理性质①熔、沸点:CO 2的熔、沸点比SiO 2的熔、沸点低。
②溶解性:CO 2可溶于水,SiO 2不溶于水。
(2)化学性质CO 2+H 2OH 2CO 3CO 2:化工原料、灭火剂。
干冰用作制冷剂,人工降雨。
SiO 2:制光学仪器、石英玻璃。
水晶可制作饰品,常用来制造通讯材料光导纤维。
考点2 硅酸盐及无机非金属材料一、硅酸和硅酸钠 1.硅酸(H 2SiO 3)硅酸不溶于水,其酸性比碳酸弱,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高中化学选修四(热门4篇)
高中化学选修四(热门4篇)高中化学选修四(1)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一、弱电解质的电离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②SO2、NH3、CO2等属于非电解质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
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6、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
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碱。
)7、影响因素: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
如:H2SO3>H3PO4>HF>CH3COOH>H2CO3>H2S>HClO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水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KW=c[H+]·c[OH-]25℃时, [H+]=[OH-] =10-7mol/L;KW=[H+]·[OH-]=110-14注意: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W值一定。
高中化学 选修4
高中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导学案目录 (1)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 (1)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实验测定 (3)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6)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8) (10)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10)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2)第三节化学平衡 (14)第1课时化学平衡状态 (14)第2课时化学平衡移动 (16)第3课时化学平衡常数 (18)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20) (21)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21)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24)第1课时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24)第2课时 pH的计算及应用 (25)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28)第1课时盐类水解 (28)第2课时盐类水解的应用 (31)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33) (35)第一节原电池 (35)第二节化学电源 (37)第三节电解池 (39)第1课时电解原理 (39)第2课时电解原理的应用 (40)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42)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 焓变 反应热1.概念(1)焓变(ΔH )①定义:焓(H )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即焓变(ΔH )决定。
②常用单位:kJ/mol(或kJ ·mol -1)。
(2)反应热: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因此常用ΔH 表示反应热。
2.化学反应过程中有能量变化的原因 如图所示:H 2(g)+Cl 2(g)===2HCl(g)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1)实质:①断裂1 mol H 2分子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436 kJ 的能量。
断裂1 mol Cl 2分子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243 kJ 的能量。
②形成1 mol HCl 分子中的化学键需要放出431 kJ 的热量。
(2)结论:该反应放出的能量为2×431 kJ ,吸收的能量为(436+243)kJ ,故为最终放出能量的反应,两者的热量差为183 kJ 。
高中化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最全)
高中化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最全)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化学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原子组成。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
- 元素周期表是对化学元素进行分类的工具,可以通过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质量等信息进行查找。
- 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反应物通过反应生成产物,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 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性、非金属性等特征。
-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连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
2. 化学反应及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的速率可以通过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来调控。
- 反应速率可以通过观察产生物质的速度来确定。
- 平衡态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平衡的状态,可通过平衡常数描述。
- 化学反应的平衡位置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压力等条件来调节。
3. 化学能量与化学平衡- 化学能量主要包括热功、焓变、熵变等概念。
- 反应焓变可以通过反应前后的热量变化来确定。
- 化学反应的熵变可以描述反应过程中的混乱程度。
- 化学平衡与能量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热力学定律进行描述。
4. 酸碱和盐- 酸是指能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碱是指能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pH值可以用来描述酸碱度,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7,碱性溶液的pH值大于7。
- 盐是由酸和碱中和得到的产物,具有离子性质。
- 实验室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等。
5. 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韧性等性质。
- 金属元素可以通过金属离子的形式存在。
- 非金属元素主要包括氧、氢、氮、碳等,具有较高的电负性。
- 金属与非金属可以通过电子的转移或共用来形成化合物。
6. 碳与碳化合物- 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可以形成众多有机化合物。
- 碳的同素异形体有钻石、石墨等不同的结构形态。
- 碳化合物可以通过碳元素与氢、氧、氮等元素的结合形成。
- 有机化合物是指碳元素和氢、氧等其他元素的化合物。
7. 化学工业与环境保护- 化学工业是指利用化学反应进行生产的工业领域。
新教材高中化学 4阿伏伽德罗常数含解析
阿伏伽德罗常数1.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N A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CO 2和CO 的混合气体中,若含碳元素2.4g ,则分子总数为0.2N AB .0.3L 、1mol·L −1NH 4NO 3溶液中含有的N 原子数目为0.3N AC .常温常压下,34gOH −中所含的电子数目为18N AD .5.6g 铁粉与足量CuSO 4溶液反应生成的铜原子数为N A【答案】A【解析】A .2.4g 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molg g /124.2=0.2mol ,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CO 2和CO 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总数为0.2N A ,故A 正确;B .0.3L 、1mol·L −1NH 4NO 3溶液中含有n (NH 4NO 3)=0.3mol ,含有0.6molN 原子,数目为0.6N A ,故B 错误;C .34gOH −的物质的量为molg g /1734=2mol ,一个OH −含有10个电子,所以含有的电子总数为20N A ,故C 错误;D .5.6g 铁粉的物质的量为0.1mol ,根据反应Fe+Cu 2+=Fe 2++Cu 可知生成0.1molCu ,铜原子的数目为0.1N A ,故D 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 。
1.已知0.25mol 甲烷中所含原子数为a ,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A .a 5mol −1 B .4a mol −1 C .a mol −1 D .0.8a mol −1 2.(双选)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NH 3和CH 4两种气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所含分子数目相同B .质量之比为16∶17C .密度之比为16∶17D .所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 3.已知1.505×1023个X 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 ,则X 气体的摩尔质量是()A .32g·mol −1B .32gC .64g·mol −1D .324.(双选)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L 0.1mol/L 硫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4N AB .7.1g Cl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一定是0.2N AC.25℃、1.01×105Pa条件下,22.4LSO2中含有的原子数小于3N AD.32g O2和O3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2N A5.用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1.2L二氧化硫气体中含有0.5N A个SO2分子B.标准状况下,2.24L CH4中含有0.4N A个氢原子C.1mol Fe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制氢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个D.将N A个HCl气体分子溶于1L水中得到1mol·L-1的盐酸6.把V L含有Mg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一份加入含a mol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 mol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清单
高中化学选修 4 知识清单焓变、反应热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燃烧热、能源能源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状态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强弱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与PH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探究盐溶液的额酸碱性盐类的水解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和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银离子和氯离子的反应真的能进行到底吗难溶电解质的溶液平衡沉淀反应的应用原电池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化学电源燃料电池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电解原理电解池电解原理的应用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保护金属的电化学保护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为“—”或△H<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为“+”或△H>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 2?8H2O 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 H2、CO、C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1、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注:g,l,s 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 aq 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高中化学教材目录 (4)
高中化学教材目录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实验室操作技术• 1.1 化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2 化学实验室安全和常用试剂的使用• 1.3 常见实验操作技术和仪器的使用第二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2.1 原子与分子的结构• 2.2 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 2.3 化学方程式及其应用第三章:化学反应• 3.1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3.2 化学平衡的表征和计算• 3.3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 4.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4.2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 4.3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选择和计算第五章:离子反应• 5.1 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 5.2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及其计算• 5.3 锂离子尺寸相似性规律第六章:化学平衡及其应用• 6.1 化学平衡反应的热效应• 6.2 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条件• 6.3 化学平衡与工业生产的关系第七章:酸碱中和反应•7.1 酸碱溶液的性质和酸碱定义•7.2 酸碱中和反应及其计算•7.3 pH和酸碱指示剂的应用第八章:化学能和化学反应热•8.1 化学能的基本概念和计算•8.2 化学能转化和酶的作用•8.3 化学反应热的测定和应用第九章:质量守恒与化学计量•9.1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计量基本概念•9.2 反应物的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9.3 溶液的计量和分析方法第十章:溶液的溶解与浓度•10.1 溶液的概念和分类•10.2 溶解度与溶解性规律•10.3 浓度的计算和稀释计算第十一章:气体的组成和性质•11.1 气体的概念和性质•11.2 气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的影响因素•11.3 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第十二章:化学键与分子构型•12.1 化学键的类型和分子的三维构型•12.2 共价键和极性分子•12.3 分子间力和氢键第十三章:溶胶和胶体•13.1 溶胶和胶体的定义和分类•13.2 溶胶和胶体的性质和应用•13.3 胶体的稳定性和凝胶第十四章:化学反应动力学•14.1 反应速率和影响速率因素•14.2 反应速率和反应级数•14.3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应用第十五章:化学反应平衡和电动势•15.1 化学反应平衡和电位差•15.2 化学电池和电动势的测量•15.3 嗜热反应和嗜热反应的应用第十六章:物质的评价和应用•16.1 物质的评价和化学分析•16.2 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16.3 化学分析的应用领域和意义以上为高中化学教材的目录,共包含16个章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同步测试物质的量浓度说明:本卷共 答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S :32 Na :23 Cl :35.5 Ca :40 Ba :13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实验室配制1mol·L -1盐酸250mL ,下列不.需用的仪器是: ( ) A .250容量瓶 B .托盘天平 C .胶头滴管 D .烧杯2.将4gNaOH 固体溶于水配成50mL 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1mol/LB .0.5mol/LC .1mol/LD .2mol/L3.0.5 L AlCl 3溶液中Cl -为9.03×1022个,则AlCl 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1 mol·L -1B .1 mol·L -1C .3 mol·L -1D .1.5 mol·L -14.将30mL 0.5mol/L NaCl 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 ,稀释后溶液中NaCl 的物质量浓度为 ( )A .0.03mol/LB .0.3mol/LC .0.05mol/LD . 0.04mol/L5.相同体积的NaCl 溶液(浓度为C 1)和Na 2SO 4溶液(浓度为C 2),若其中的Na +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则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C 1和C 2的关系是 ( )A .C 1 =C 2B .C 1 >C 2 C .C 1 <C 2D .2 C 1 =C 26.若20 g 密度为d g /cm 3的硝酸钙溶液里含1 g Ca 2+,则NO -3的浓度是 ( )A .400d mol ·L -1 B .d 20 mol ·L -1 C .2.5d mol ·L -1D .1.25d mol ·L -1 7.已知25﹪氨水的密度为0.91g ·cm 3-,5﹪氨水的密度为0.98 g ·cm 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 )A .等于15﹪ B.小于15﹪ C .大15﹪ D .无法估算8.在100g 浓度为18mol/L 、密度为ρ(g/cm 3)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9mol/L 的硫酸,则加入的水的体积为 ( )A .小于100mLB .等于100mLC .大于100mLD .等于100/ρmL9.在NaCl 、MgCl 2、MgSO 4形成的混合溶液中,c (Na +)=0.1mol/L ,c (Mg 2+)=0.25mol/L ,c (Cl -)=0.2mol/L ,则c (SO 42-)为 ( )A .0.15 mol/LB . 0.10 mol/LC .0.25 mol/LD . 0.20 mol/L10.用10 mL 的0.1 mol ·L -1 BaCl 2溶液恰好可使相同体积的硫酸铁、硫酸锌和硫酸钾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摩尔浓度之比是 ( )A .3∶2∶2B .1∶2∶3C .1∶3∶3D .3∶1∶1二、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11.标准状况下,将VL A 气体(摩尔质量为Mg/mol )溶于100克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ρg/cm 3,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为 ( )A .)2240(+MV V ρB .)2240(1000+MV V ρ C .ρ)1.0(4.22+V MV D .1000V ρM/(MV+2240)12.下列关于0.1mol/LBa(NO 3)2溶液正确的说法是 ( )A .该溶液可由1L 水中溶解0.1molBa(NO 3)2制得B .1L 溶液中含有Ba +和NO 3-离子总数为3×6.02×1022C .0.5L 溶液中Ba 2+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D .0.5L 溶液中NO 3-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13.下列溶液中Cl -浓度与50 mL 1 mol·L -1 AlCl 3溶液中Cl -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A .150 mL 1 mol·L -1的NaCl 溶液B .75 mL 2 mol·L -1 NH 4Cl 溶液C .150 mL 3 mol·L -1的KCl 溶液D .75 mL 1 mol·L -1的FeCl 3溶液1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OH 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原因是 ( )A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B .洗涤烧杯和玻棒的溶液未转入容量瓶中;C .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D .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15.向25mL 2mol ·L -1稀硫酸中加入25mL 1mol ·L -1的BaCl 2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H +物质的量浓度为(溶液混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A .2mol ·L -1B .1mol ·L -1C .0.5mol ·L -1D .0.25mol ·L -116.体积为V mL 、密度为ρ g /cm 3的溶液,含有相对分子质量为M 的溶质m g ,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 /L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 %,下列表示式中正确的是 ( )A .c =MW ρ1000 B .m =100W V ρ C .W %=ρ1000CM % D .c =VMm 1000 三、填空、简答和计算(共6个小题,总分46分)17.(7分)用14.2g 无水硫酸钠配制成500mL 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
(1)若从中取出10mL ,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含溶质质量 g 。
(2)若将这10mL 溶液用水稀释到100mL ,所得溶液中N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_____mol/L 。
若将该溶液中的SO 42-全部沉淀下来,至少需要加入0.1mol/L 的BaCl 2溶液__________mL。
18.(6分)(1)在标准状况下,将一充满HCl气体的集气瓶倒放于盛有足量水的水槽中,充分溶解后,溶液充满集气瓶,若假设HCl全部留在集气瓶中,则集气瓶内所得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mol/L。
(2)在标准状况下,用将一充满HCl和氧气混合气体的集气瓶倒放于盛有足量水的水槽中,水面上升至集气瓶容积的4/5就停止了,则原集气瓶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若假设HCl全部留在集气瓶中,则集气瓶内所得溶液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mol/L。
19.(4分)已知98%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1,该溶液的密度>1g·cm-3,则49%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9.2mol·L-1,请写出你的推断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分)实验室用密度为1.18g/mL,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________。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B.用量筒量准确量取所需的浓盐酸的体积,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cm处(3)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是。
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没有进行A操作;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定容时俯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如何处理?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实验步骤②)不慎有液滴掉在容量瓶外面。
21.(6分)向某氯化钡溶液中,逐滴滴入密度为1.28克/ 厘米3的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过滤,测得滤液的质量恰好与原氯化钡溶液的质量相等。
求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的浓度。
22.(10分)标准状况下,用一定量的水吸收氨气后制得浓度为12.0mol·L1-、密度为0.915g·cm3-的氨水,试计算1体积水吸收多少体积的氨气可制得上述氨水。
(本题中氨的式量以17.0计,水的密度以1.00g·cm3-计)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D 3.A 4.A 5.B 6.C 7.B 8.A 9.D 10.C二、选择题:11.B 12.BD 13.CD 14.BD 15.A 16.BD三、填空、简答和计算17. 0.2mol/L(1) 0.2mol/L;0.284 g(2)0.04 mol/L, 20.18.(1)0.045mol/L; (2)35.6, 0.045mol/l19.小于。
设98%H 2SO 4溶液的密度为d 1,浓度为C 1;49%H 2SO 4密度为d 2,浓度为C 2。
分别将质量分数转化为物质的量浓度,可得关系C 1=10d 1, C 2=5d 2,则C 1:C 2=2 d 1/d 2,由于硫酸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大,所以C 1/C 2>2,即C 2< C 1/2=9.2mol/L.20.(1)2.1,250,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B 、C 、A 、F 、E 、D (3)保证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
容量瓶盛放热溶液时,体积不准。
(4)浓度偏低;偏低;偏高。
(5)宣告实验失败,洗净容量瓶后重新配制;宣告实验失败,洗净容量瓶后重新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