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量表 课堂文化 维度
初中课堂观察量表——四个维度
质性 评价
民主
①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 插话)是怎么样的?
②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 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③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 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
创新
①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 新意?
②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 表达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如何处理?
③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 是如何处理的?
时间:班级:学科:
讲课教师:课题:观课教师:
视角
观察点
观察结果
评价反思
目标
①预设的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 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
②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 教材)预设的?是否符合该班学生?
③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是否合理?
内容
①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 换)?是否合理?
学生的学习过程40分
学生参与15分
1.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兴趣浓厚。
2.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互训练活动充分;合作学习有实效。
3.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
自主学习15分
4.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体现探究式的学习过程。
5.学生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形成语言能力。
6.在学习活动中能根据教学要求对自己的学习做出评价,并不断调控自己 的学习。
②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
③是否凸显了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 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④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 不同学生的需求?
实施
①预设的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活动 /探究/互动)有哪些?与学习目标的 适合度?
②是否体现了学科的特点?有没有关
课堂观察量表
自主
①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参与情况怎样?
②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③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④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达成
①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对话
①提问的学生分布、次数、知识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
②教师的回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是否有效?
③对话围绕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
指导
①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
②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
③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教师命制探究题目、指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自命题目并自主探究)?是否有效?
课堂观察量表(1)——学生学习的维度
时间__________讲课人__________评课人__________课题__________
视角
观察点
结果统计
评价反思
准备
①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②准备的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③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①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对哪些问题感兴趣?
②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对哪些问题感兴趣?
③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互动
①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②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分析?
③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分析?
④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初级中学课堂观察量表
能否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综合评价
课堂最大的亮点、建议、思考
初级中学“高效课堂”观察量表
观察维度——课程性质
时间
地点
授课教师
学科
课题
观察者信息
姓名
年龄
教龄
任教学科
维度
视角
观察点
评价要点
课
程
性
质
教
学
目
标
及
内
容
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定位是否准确?
教材内容处理的是否合理?
是否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是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课堂
礼仪
及
课堂话语
教师不雅的体态语言有哪些?(手势、走动)
教师服饰举止中的问题有哪些?
教师语言表达是否清晰?
教学中无效话语有哪些?
不准确的措辞有哪些?
口头禅有哪些?
互动
师班互动多少次?是否有效?
师生互动多少次?是否有效?
生生互动多少次?是否有效?
课堂氛围
综合评价
课堂最大的亮点、建议、思考
教学内容是否凸显了学科特点?
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
课
堂
呈
现
方
式
板书是否体现本堂课的核心内容?
板书书写是否规范?
板书是否为学生提供了帮助?
媒体应用是否合理?数量?
视 频(段)
数量
图 片(张)
文 本(张)
资源使用
除媒体外,还使用了哪些课程资源?
生成资源
课程中新生成的资源有哪些?
初级中学“高效课堂”观察量表
观察维度——教师教学
课堂教学观察地四个维度
观课议课——课堂教学观察的四个维度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和扬长避短,以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
观课即课堂观察,是指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耳、手、脑等自身的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或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教育教学的过程。
议课即课堂评价,对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与执教教师展开对话、平等交流,反思自己教学,促进相互成长的过程。
其中包含了课堂诊断过程,所以,观课议课实际上就是课堂观察、诊断与评价,中心环节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评议三个阶段。
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
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具体观察的“抓手”或“支架”.否则将使观察陷入随意、散乱。
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构成,因此,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来构建一个课堂观察的框架。
观课教师可以在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中,分析每一个维度,找出其中核心的且可观察的属性,并将这些属性确立为视角。
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共有20个视角,每个视角由3~5个观察点组成,共68个点。
它的呈现形式,不再用评语的形式,而是用问题的形式,旨在引领教师去思考而不是评价课堂。
下面我们从课堂观察框架来分析一下课堂教学的四个维度。
一、学生学习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学生学习维度有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五个视角。
每个视角有3或5个观察点。
选取互动视角中的一个观察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有哪些互动的行为?来举例说明通过师师互动生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互动行为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手段。
课堂观察量表
①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②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③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④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⑤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自主
①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②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 ?是否有效?
③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教师命制探究题目/指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自命题目并自主探究) ?是否有效?
机制
①教学设计与预设的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
②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
③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 ?效果怎么样?
③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
④教师在课堂中的行为和动作(如走动、指导等)是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利教学?
对话
①提问的学生分布、次数、知识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
②教师的回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是否有效?
③对话围绕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
指导
①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 ?是否有效?
③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 ?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
④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
综合实践课堂观察量表——课堂文化的维度
时间讲课人评课人课题
视角
观察点
结果统计
评价反思
思考
①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 ?
②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
课堂教学观察四个维度
观课议课——课堂授课观察的四个维度观课议课是参加者互相供应授课信息,共同收集和感觉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怀的问题进行对话沟通和扬长避短,以改进课堂授课收效、提升授课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一种教研活动。
观课即课堂观察,是见教师或研究者依赖眼、耳、手、脑等自己的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 ( 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 ) ,直接地 ( 或间接地 ) 从课堂情况中获守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谈论及研究教育授课的过程。
议课即课堂谈论,对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公布建议,与执教教师展开对话、同样沟通,反思自己授课,促进互相成长的过程。
其中包括了课堂诊断过程,因此,观课议课本质上就是课堂观察、诊断与谈论,中心环节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谈论三个阶段。
要观察课堂,第一必定解构课堂。
课堂涉及的要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洁、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详尽观察的“抓手”或“支架”.否则将使观察坠入随意、纷乱。
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组成,因此,从学生学习、教师授课、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来成立一个课堂观察的框架。
观课教师可以在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 ( 学生学习、教师授课、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 ) 中,解析每一个维度,找出其中核心的且可观察的属性,并将这些属性确立为视角。
每个维度由 5 个视角组成,共有 20 个视角,每个视角由 3~5 个观察点组成,共 68 个点。
它的表现形式,不再用考语的形式,而是用问题的形式,旨在引领教师去思虑而不是谈论课堂。
下面我们从课堂观察框架来解析一下课堂授课的四个维度。
一、学生学习维视观察点举例度角课前准备了什么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准学怎样准备的 ( 指导/独立/合作 ) 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样备生任务完成得怎样 ( 数量/深度/正确率 )学有多少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多长时间习倾有多少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能复述或用自己的话表达同学的发言吗听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 ( 记笔录/查阅/回应 ) 有多少学生发生这些行为有哪些互动/合作行为有哪些行为直接针对目标的完成参加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互参加小组谈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动参加课堂活动 ( 小组/全班 ) 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互动/合作习惯怎样出现了怎样的感情行为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稀有多少人参加学困生的参加情况怎样自自主学习形式 ( 研究/记笔录/阅读/思虑/练习) 有哪些各有多少入主自主学习有序吗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多少人清楚达课中哪些凭据 ( 见解/作业/表情/板演/演示) 证明目标的完成成课后抽测有多少人完成目标发现了哪些问题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加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要素。
学习文化课堂观察量表
赞扬鼓励
1.赞美同学的发言。
2.当同学遇到困难时,积极鼓励。
3
澄清疑问
1.对老师和同学提出大胆的质疑,提出不同意见。
2.对于他人的质疑,同学要做出相应的解释。
3
师生关系
了解学生
1.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偏好
2.了解学生的长处和生活情况
3
尊重学生
1.尊重学生的个性
2.给学生选择的机会来鼓励他们更深入的学习
3
澄清疑问
1.对老师和同学提出大胆的质疑,提出不同意见。
2.对于他人的质疑,同学要做出相应的解释。
3
师生关系
了解学生
1.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偏好
2.了解学生的长处和生活情况
3
尊重学生
1.尊重学生的个性
2.给学生选择的机会来鼓励他们更深入的学习
3
倾听学生
1.倾听学生在课堂中的表达
2.给学生说话的机会
3.聆听学生的想法和解释
3
学习环境
课前心理准备
1.积极的学习态度
2.回答问题充足的心理准备
3
知识准备
1.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
2.教材内容安排做好准备
3
用具准备
1.教学用具准备就绪
2.教材准备就绪
3.教辅材料做好准备
3
学生喜欢课堂
1. 学生面带微笑
2. 学生的心理比较平静
3
创造积极的情绪状态
营造情感氛围
1. 与学生一起用午餐
2.给学生选择的机会来鼓励他们更深入的学习
3
倾听学生
1.倾听学生在课堂中的表达
2.给学生说话的机会
3.聆听学生的想法和解释
3
非语言的表达
课堂教学观察的四个维度
观课议课——课堂教学观察的四个维度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和扬长避短,以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观课即课堂观察,是指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耳、手、脑等自身的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或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教育教学的过程;议课即课堂评价,对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与执教教师展开对话、平等交流,反思自己教学,促进相互成长的过程;其中包含了课堂诊断过程,所以,观课议课实际上就是课堂观察、诊断与评价,中心环节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评议三个阶段;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具体观察的“抓手”或“支架”.否则将使观察陷入随意、散乱;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构成,因此,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来构建一个课堂观察的框架;观课教师可以在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中,分析每一个维度,找出其中核心的且可观察的属性,并将这些属性确立为视角;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共有20个视角,每个视角由3~5个观察点组成,共68个点;它的呈现形式,不再用评语的形式,而是用问题的形式,旨在引领教师去思考而不是评价课堂;下面我们从课堂观察框架来分析一下课堂教学的四个维度;一、学生学习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学生学习维度有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五个视角;每个视角有3或5个观察点;选取互动视角中的一个观察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有哪些互动的行为来举例说明通过师师互动生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互动行为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手段;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就要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多边的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互动的对象看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人与环境的互动;从互动的形态看有行为的互动,语言的互动,思维的互动,情感的互动,从互动的组织形式看,有同桌的主动,小组的互动,班集体的互动;一切的互动,形成了多边的、主体的、动态的活动;因此,从学生学习维度的视角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在观课时,观课者应多关注在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学习状态、思维表现、学习习惯、学习行为、课堂气氛、学习效果等要素;在仪课时,要看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否体验、感受,经历英语学习过程;能否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了什么,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什么得到哪些有助于自身发展的能力;能否在学习中自觉从教师推荐的资源网络、资料袋中自主选择、重组信息;能否“发现”规律,形成自己的见解并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思考,深入探询;合作学习中,能否与同学有效合作,能否照顾其他同学的学习需要;能否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提出不同意见;能否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新问题;能否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调整学习策略;二、教师教学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怎么教的问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教学维度有环节、呈现、对话、指导、机智五个视角;从以教师教学维度的视角来看,我们可以看出,观课者要观察教师的基本素养、教材整合、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机智、学习监控、教师语言指示语、提问语、评价语、过渡语、总结语等、板书设计、媒体运用、情感投入等要素;议课时,要看老师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是否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交流;是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是否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有力于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是否关注了课堂上的生成;在教师基本素养上,观课者要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良习惯或硬伤教学语言、板书、口头禅、风度、精神面貌、身体语言的表达;教师的问题是否明确,哪些问题是无效的;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存在哪些偏差;教师理答状况怎样;课堂练习设计是否科学适量,时安排是否充分,反馈是否有效,是否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的巩固和延伸;在学生参与教学上,观察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教师采取何种策略关注中下学生,是否有效;哪些学生处于关注盲区;在整堂课目标设计与达成上,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体现三维目标,定位是否科学、适当;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难点是否突破,教学环节设计是否科学,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教学铺垫是否有效,教学手段运用是否有效地推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观课教师进入课堂之后,要按照一定的观察技术要求,根据课前会议制定的观察量表,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和角度,迅速进入观察状态,通过不同的记录方式,将定量和定性方法结合起来,记录观察到的典型行为,记下自己的思考等;作为观课教师,我们在课堂观察中不是纯粹的旁观者,而是积极主动的介入者、帮助者;除了对课堂管理行为、课堂教学行为及其效果进行观察外,还应该积极思考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提供更多的教学可能,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根据实际和需要进行优选,追求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的更优化;1. 观课是用心灵感悟课堂;与听课对“听”的强调不同,观课的“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也就是说,要认识人和事物,既要看他的作为,了解他的思路,更要考察他的动机、价值追求,这样才能够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观察对象;2. 有效观课需要主动思考;有效的观课要改变平常听课只填写听课记录本相关栏目以备检查的无所事事,它需要观课教师主动进入,积极思考;思考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观察老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这种思考使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讨论不是就行为而行为,而是行为和理念统一,理论和实践统一;必须判断和思考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师生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这种思考使我们致力于从效果出发研究教学、改进教学,通过观课议课追求有效教学;第二,需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这种思考使观课教师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对“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进行思考,一方面是让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可以防止自己在议课时信口开河,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实践行为的基础上,从而使议课能够真实地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第三,需要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观课议课致力建设合作互助的教师文化,合作是共同的,互助是相互的,在授课教师无私地提供了参与者研究和讨论课堂教学的案例和平台以后,观课教师应该怎么办我们认为,从授课教师的教学获得启迪和帮助以后,观课教师应该真诚地提供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意见与他人分享,这是对观课议课参与者的道义要求;在观课过程中主动思考需要转变观念;观课议课强调:进课堂观课,不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听课任务,也不是只为了帮助授课教师,而是为了自助,即为了自己认识教学、理解教学,为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也就是说,首先是自助,然后是帮助,因为是为了自己更有收获,所以需要自己更加积极主动;3. 有效观课要为议课作准备;观课议课借助了“案例教学”的思想;可以说,“观”是选取教学案例;“议”是对选取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是案例教学;教学案例是蕴涵着问题或困惑的教学故事;课堂上时刻在发生着故事,但教学案例中的场景和故事不是课堂实际教学过程的简单重复,选取案例需要取舍和加工;观课议课强调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意义的理解,强调集中在一定的主题上,强调对教师教学风格、教学追求、教学特色的尊重;在课前,授课教师应就自己本堂课所要达成的目标、目标确立的理论依据、重点难点的突破等向观课教师进行说明,并就自己重点研究的方面建议观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观察;而观课教师也可以就自己需要明白的地方向授课教师进行探询,这样可以使整个观课活动更有针对性,使议课时的主题更加明确,提高观课议课的有效性;由于一方面,课堂教学的发展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和流动性;另一方面,观课教师对教学的理解、认识和自己的发展需求又各有差异,因此,观课过程中,生成新的议课主题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观课鼓励参与者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课堂、研究课堂,并把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让大家分享;在有了生成的主题以后,在议课时可以先讨论预定的主题,再讨论生成的问题,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要把参与者的精力集中在讨论相对重要和典型的问题上;三、课堂性质课堂性质维度主要指的是教和学的内容是什么的问题,它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面对的教与学的客体;课堂性质维度有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五个视角;从以上课堂性质这一维度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出,课堂性质具有主题性、生成性、一线性、日常性、反思性和发展性等特点;主题性主题性是现代意义上的观课与传统意义上的听课最本质的区别所在,观课的主题性决定了观课者目标取向明确;生成性教学教研是教师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教师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教学教研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生成性”,“生命观”观照下的教学教研的内在本质也是生成性,因此,“生成性”也是对教学教研现实的规律性概括;强调教学教研的生成性,就是尊重教师的生命意义及价值,培育其生命成长,焕发其生命活力;一线性观课议课是教师改善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一线老师主体参与,也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教师不是作为一名旁观者和外部的观察者的角色进入对象,而是以一名参与者和研究者的角色与对象融为一体,在课堂评价的互动交流中不断地通过体验、反思来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修正自身的教学行为、领悟教学的技艺、体味教学的乐趣和生成过程、感受自己生命意义的存在价值;因此说新课程中的评课是教师与一种“经验视界”、“文本视界”、“生命视界”的真正融合,是创生一种新“视界”、新智慧的过程,是教师与新课程的对话、与自身的对话、与教师的对话过程,是一种“对话文化、融合文化和生成文化”;日常性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学校是最适宜的场所,教师是其中的主体和主角;日常性、普遍性、一线老师参与,这既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又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互动性在观课议课活动中,观课者和被观课者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展开平等对话和沟通;反思性对课堂观察的总结和分析的过程不仅仅是呈现观察结果,它实际上是教师对观察研究过程的总结反思,是教师研究性学习的深入议课反对孤立地评价效果和行为,强调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从教和学的行为入手,帮助教师认识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的联系”;是对他人的课堂进行“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的卖弄,而是通过对问题和困惑的讨论,发掘问题行为背后的立场、观点和价值追求,建立观念——行为——效果之间的联系,进而改进教学,发展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性观课议课属于发展性评价,主要适用于常态课研修,教师是其中的主体和主角;议课的课堂是研究教学、改进教学的载体,是授课者和观课者平等对话和交流的平台,教师主要以“改进和发展”为授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为了发展,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议课的过程中,授课者作为平等的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享有自我表达的权利,并自觉履行倾听、理解对方的义务,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探讨有效教学的多种可能,改变了一线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状态,营造了让事实说话的民主、平等、活泼的学术研讨氛围;四、课堂文化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价值观、行为特征的综合表现,是一个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整合体,是教育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其表象是课堂教学行为,本质是教育理念和价值观;课堂文化包括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五个观察视角;从以上学生学习维度、教师教学维度和文化维度的视角来看,三者之间,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因此,课堂文化具有整体性,关注的是整个课堂怎么样的问题,是课堂中各要素多重对话、互相交织、彼此渗透形成的一个场域;课堂文化追求的是在和谐中发展;一是师生共同参与对客观世界的对话,促进思维水平的提高;二是师生在和谐民主中参与、互相合作中活动、学生在关爱中成长;三是课堂在教师创新设计中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智慧;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文化就是通过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创建、激发富有生命的、有效的课堂,从而形成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关怀与尊重;开放、自由、和谐、智慧的;提升教师和学生生命质量的课堂文化;课堂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聚合化的文化,并带有一定的情境性,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氛围,是一种人的精神气象,要从人的角度出发,体现对人的关怀与重视,建立在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之上;这样学生才能放开,放松地得到发展;课堂文化要充分体现个性、人道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一种内在的素质聚合力,促进其人格的形成;良好的课堂文化具有较强的聚合力;我们现在的课堂不该仅仅是传统意义上传授与被传授的师生关系,更应该是民主、开放、和谐、愉悦的文化氛围,是师生之间智慧碰撞,心灵交流的良好平台;智慧的教师总是努力营造宽松、有效的课堂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渴求知识的欲望,达到“教学”与“愉悦”的双赢;。
xxxx学校课堂教学观课量表
学科
课题
讲授人
0分)
心中有“数”
(10分)
1.课前备课充分,吃透教材,目标精准,体现课标要求,2.体现合作学习指标和深度思考,习惯的培养。
3.教学重点突出,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教学环节清晰,板书设计恰当,时间合理。
目中有人
(10分)
1.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关注全体学生。
评的维度
(40分)
关注教学方法(15分)
1.教师是否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探完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师是否有效利用了各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实验器材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发展(15分)
1.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注意力、参与度、思维活跃度等。
2.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以判断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会合作交流
(10分)
1.小组健全,小组交流有实际效果,小组评价有实效:
2.组内共学有主题、有组织,表达观点完整、声情并茂:
3.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体现明显,体验性、活动性较强。
会探究拓展
(10分)
1.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活动中积极参与,善于运用表格、思维导图等工县归纳、概括:
2.动手操作习惯好,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思维想法。
2.学情把握准确,知识具有结构性;知识街接灵活,富有挑战性:体现出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加工。
言中有物
(10分)
1.教师语言精炼,课堂表达引领性强,点拨到位。
2.善于追问,问题能引发学生思考。
学的维度
(30分)
会自主学习
(10分)
1.学生课前预学充分,学习用品准备到位;
2.课堂学习习惯好,会质疑,会提问:总结概括恰当,善于提出问题。
课堂教学观察的四个维度
观课议课——课堂教学观察的四个维度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和扬长避短,以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
观课即课堂观察,是指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耳、手、脑等自身的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或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教育教学的过程。
议课即课堂评价,对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与执教教师展开对话、平等交流,反思自己教学,促进相互成长的过程。
其中包含了课堂诊断过程,所以,观课议课实际上就是课堂观察、诊断与评价,中心环节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评议三个阶段。
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
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具体观察的“抓手”或“支架”.否则将使观察陷入随意、散乱。
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构成,因此,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来构建一个课堂观察的框架。
观课教师可以在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中,分析每一个维度,找出其中核心的且可观察的属性,并将这些属性确立为视角。
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共有20个视角,每个视角由3~5个观察点组成,共68个点。
它的呈现形式,不再用评语的形式,而是用问题的形式,旨在引领教师去思考而不是评价课堂。
下面我们从课堂观察框架来分析一下课堂教学的四个维度。
一、学生学习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学生学习维度有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五个视角。
每个视角有3或5个观察点。
选取互动视角中的一个观察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有哪些互动的行为来举例说明通过师师互动生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互动行为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手段。
课堂观察量表
③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互动
①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②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分析
③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分析
④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课堂观察量表(总4页)
课堂观察量表(1)——学生学习的维度
时间________ 讲课人_______ 评课人_________ 课题__________
视角
观察点
结果统计
评价反思
准备
①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②准备的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③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①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对哪些问题感兴趣
①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
②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提供了帮助
③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
④教师在课堂中的行为和动作(如走动、指导)是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利教学
对话
①提问的学生分布、次数、知识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
②教师的回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是否有效
⑤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自主
①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参与情况怎样
②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③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④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达成
①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②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吗(观点、作业、表情、检测、成果展示)有多少人达成
初中英语课堂观察评价
④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是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实
施
①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导学、自学、讨论、合作、展示、评价等)?与学习目标的适合度?
②是否关注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没有关注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③创设了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是否有效?
评
价
①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符合新课程要求(全面、多元、知识与能力并重)?是否有效?
②分组是否合理?
③示范是否到位?
④学生是否明确活动要求?是否能按要求开展活动(小步推进、螺旋上升)?
活
动
中
①学生是否按要求积极参与活动?
②所有学生是否参与其中?
③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是否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与解决?
④活动是否充分(时间、内容、效果)?
活
动
后
①展示是否充分?学困生是否参与展示?优等生与学困生的差异有哪些?
创
新
①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
②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如何处理?
③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
关
爱
①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
②特殊(学习困难、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
③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
②评价是否全面有效(全面、多元、多维)?
③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④学习体验。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和教学的改进?学生是否获得成功的愉悦和体验?
课堂观察量表(1)——学生学习(Learning)的维度
时间__________讲课人__________评课人________课题__________
课堂观察量表
资源
①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多媒体)?
②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③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
④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
课堂观察量表(4)——课堂文化的维度
自主
1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 有多少人参与? 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2学生自主学习形式( 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 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③ 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 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 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达成
① 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3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 观点/作业/表情/测验/成果展示) ?
10.学习中,能否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调整学习策略。
观察中心
教师工作方式的转变
观察记录
1.教学态度是否沉稳、愉快;
2.课堂教学语言用辞是否浅显易懂;
3.对教室秩序的管理是否到位;
4.学习前是否就学习目标与方法与学生讨论;
5.能否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调控学习气氛;
6.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④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实施
①预设的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有哪些?与学习目标的适合度?
②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③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
评价
①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
②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
③ 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 效果如何?有多少人达成?